苏州太湖环境保护科普宣传手册

更新时间:2024-07-01 05:2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呵护“母亲湖”—太湖

——苏州太湖环境保护科普宣传手册

苏州市环境科学学会 苏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苏州市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

目 录

1太湖的形成与现状 ........................................................................... 1 1.1太湖形成 .................................................................................... 1 1.2历史沿革 .................................................................................... 3 1.3地理概况 .................................................................................... 4 1.4水文概况 .................................................................................... 6 2太湖的价值与魅力 ........................................................................... 7 2.1文明价值 .................................................................................... 7 2.2资源价值 .................................................................................. 10 2.3生态价值 .................................................................................. 10 2.4经济价值 .................................................................................. 11 2.5文化价值 .................................................................................. 13 3太湖的忧患与期待 ......................................................................... 15 3.1水体富营养化 ............................................................................ 15 3.2饮用水安全 ............................................................................... 16 3.3沼泽化威胁 ............................................................................... 17 3.4物种锐减 .................................................................................. 19 3.5岸线开发隐患 ............................................................................ 19 3.6植被破坏 .................................................................................. 21 4太湖的保护与修复 ......................................................................... 22 4.1积极践行 .................................................................................. 22 4.2主要对策 .................................................................................. 30 4.3共同呵护 .................................................................................. 41

前言

“太湖美呀,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一曲《太湖美》,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太湖的旖旎风光,还有清粼粼的太湖水。太湖的“乳汁”,哺育了环太湖四千万居民。太湖,是我们的“母亲湖”!呵护太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1太湖的形成与现状

1.1太湖形成

太湖,传说是天上掉下来的王母娘娘的银盆,“天”字上面一横掉下来为一点,也成为“太湖”名称的由来。

当然这只是个美丽的传说,在学术界,对太湖的形成一直以来有着不同的认识和争议,主要有构造成湖论、泻湖成因说、陨石冲击坑说等。

构造成湖论:太湖平原原是一个大的海湾,不断被沉积物所填充,演化成现在的湖泊。

泻湖成因说:太湖平原原是一个大的海湾,在全新世(11500年前至现在)中期高海面时,曾受到广泛的海侵,以后随海水退却形成封闭的湖泊。

陨石冲击坑说:距今5000万年前,一颗巨大的陨石从东北侧方向撞击地面,造成相当于1000万颗广岛原子弹爆炸的巨大冲击,留下了2300多平方千米的陨石坑,即现在的太湖。

至2009年,南京大学的学者找到了太湖陨石冲击坑溅射物,判定太湖系陨石冲击形成。但关于太湖的成因仍有许多未解之谜有待考证。

1

陨石冲击坑形成太湖说示意图

2

是从良渚升起的,良渚遗址群将成为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苏州唯亭陵南草鞋山遗址(发掘出迭压的良渚、崧泽和马家浜文化层)

8

太湖流域一向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其实所谓鱼米之乡,也就是司马迁所说的“饭稻羹鱼”的延伸。从饭稻羹鱼到鱼米之乡是经过了2000多年的发展演变才形成的。“稻”,通过种植技术的不断改进和稻田的开发,大大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及总产量;“鱼”除捕捞的效率提高之外,更发展出大规模的人工饲养;“饭稻羹鱼”的农业慢慢地养活了更多的人口,孕育出愈来愈灿烂的吴越文化。因此,太湖文明是以“水”为特质的农耕文明,在历史的发展中,以“稻”、“鱼”、“丝”、“茶”为表现形式构成了吴越文明的精髓。

“稻”、“鱼”、“丝”、“茶”的农耕文明

9

2.2资源价值

“鱼米之乡”的太湖,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与生态环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物产与生物资源;厚重的文化与秀丽的湖光山色,为我们展示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太湖在自我净化水体的同时,为流域的工农业与市政提供了宝贵水资源;太湖独特的地质地貌结构,具有调节蓄水和抵御洪水功能;四通八达的太湖水系,带来了水上航运的繁荣,促进了城市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因此,这个长江中下游地区最为珍贵的淡水湖资源更需要我们的珍视。

繁忙的太湖水上航运

2.3生态价值

太湖是地球表层系统各圈层(岩土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

10

人类圈)相互作用的联结点,是陆地水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维持区域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生态价值。

她拥有的湿地作为宝贵的自然生态资源,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控制污染、保持水土、维系生物多样性和美化环境等多种生态功能。

苏州太湖湿地公园

2.4经济价值

太湖物产富饶,水产品中,有常见鱼、虾、贝类多达60多种,其中,银鱼、白虾、白鱼是著名的“太湖三白”;水生植物众多,有誉为“水八仙”的茭白、莲藕、水芹、芡实、慈菇、荸荠、莼菜、菱角,还有席草、芦苇等。

经济林木中,最有名的莫过于茶树和果树,如洞庭碧螺春、虞山

11

绿茶、杨梅、枇杷、柑桔、银杏等。

农田作物中,水稻、小麦、油菜和棉花是四种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

洞庭西山还出产一种多孔而玲珑剔透的石灰岩,被称为“太湖石”,是园林造景的艺术材料。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太湖哺育了环太湖城市群,形成了长三角地区“核心腹地”——环太湖经济圈。环太湖经济圈占据了长三角27%的土地,但从主要经济指标所占比重来看,环太湖经济圈基本达到长三角的30%以上,利用外资方面更是超过40%,反映出“环太湖经济圈”在长三角地区中的核心地位。

环太湖经济圈“五市”地理位置图

12

2.5文化价值

太湖的山川秀气,造就了苏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灿烂的古老文明和一代代的名人雅士,从刺绣、雕刻、缂丝、建筑工艺、青铜铸造、古琴制作、书画装裱等匠心独具的精巧技艺到吴门画派、苏帮工艺、“香山帮”建筑;从“兵圣”孙武、“塑圣”杨惠之、“草圣”张旭、“绣圣”沈寿、北京天安门和故宫的设计者蒯祥到文坛贤杰范仲淹、王鏊、范成大、陆龟蒙、冯梦龙、叶圣陶等等,这里到处都弥漫、渗透着一股空灵飘逸、浓郁醇厚的传统文化气息。苏州古城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仍基本保持着建城时“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三纵三横一环”的河道水系和“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古迹名园”的独特风貌。

“小桥流水”的市井民风

13

“粉墙黛瓦”的苏州建筑

苏州园林甲天下之“古迹名园”

14

3太湖的忧患与期待

3.1水体富营养化

富营养化是指由于水体氮、磷等营养物质含量过多,导致藻类等水生生物过量繁殖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20世纪50~80年代,太湖水质优异,水体以中营养—轻度富营养为主。近几十年来,未经处理或处理未达标的的城镇污水大量入湖,以及农田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致使太湖水污染状况日趋严重。太湖的富营养化程度不断加剧,中度富营养化面积2005年比1998年增加近1600平方千米。近几年来蓝藻水华的暴发只是富营养化的表征之一,从长期来看,富营养化问题将是加剧湖泊消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太湖部分区域蓝藻聚集图

15

3.2饮用水安全

太湖是苏州最主要的饮用水源地,苏州城区和吴江在这里建了五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取水口,防范饮用水安全隐患十分重要。

根据《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省部际联系会议第五次会议材料》反映的2011年太湖水质状况:湖体总氮指标尚未达到太湖水质目标值;藻型生境条件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太湖仍有可能发生一定规模的蓝藻聚集。2007年太湖蓝藻暴发导致局部地区饮水危机的教训十分深刻。

太湖主要的饮用水源地地理位置示意图

16

3.3沼泽化威胁

自然界的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湖泊亦不例外。湖泊形成之后,在汇集流域来水的同时,也汇纳了一定数量的泥沙。天长日久,大量泥沙沉积于湖底,使原来湖岸陡峭、烟波浩瀚的大湖逐渐向小型化演变,岸坡渐趋平缓,洲滩逐渐发育,水域不断缩小,湖盆日渐浅平。大型水生植物由沿岸向湖心迅速蔓延,不仅加速了泥沙的淤积,而且水生植物和其它生物残体的不断堆积,使湖泊向沼泽化发展,走向自己的消亡阶段。

这对于浅水型的太湖是更易发生的。以东太湖为例(洞庭东山以东的太湖),有研究资料表明,1916年东太湖面积为265平方千米,到1984年已缩小为163平方千米,现有面积仅剩130平方千米。东太湖面积的缩小,除了由于泥沙的不断淤积,还有人类活动对它的侵蚀(如围湖造田等)。东太湖从沼泽化到陆地演替的进程在不断加剧,由于东山半岛南端的砂嘴,在太湖环流作用下,不断向吴江陆地靠拢,使东太湖面临趋于封合的威胁。

17

湖泊沼泽化演替示意图

18

3.4物种锐减

任何一个物种的非正常灭绝都是无可挽回的损失。研究表明,每消灭一种植物,就会有10~30种依附于它的其它植物、昆虫和高等动物随后覆灭。上世纪60年代,太湖有鱼类106种,现存鱼类仅60~70种,洄游性鱼类几乎绝迹;底栖动物中螺、蚌等大型软体动物减少,浮游动物中大型的枝角类、桡足类种群数量减少;太湖水生高等植物分布面积已经减少了126平方千米,分布范围大幅度缩减,群落组成趋于简单,沿湖岸大型挺水植物逐渐消失。

国家重点保护一级野生植物——莼菜

3.5岸线开发隐患

太湖岸线资源开发利用由来已久,自20世纪50~70年代,环太

19

湖地区就兴起了大规模的围湖垦殖,太湖共被围垦水面约160平方千米。随着太湖周边城市建设规模扩大、交通设施建设速度加快以及开发旅游等,部分建设项目的类型也由原来的道路、生态整治(湿地、生态防护带)等公益型工程为主,拓展到建跨(穿)湖公路、游艇码头、市政景观和宾馆房产等。

建设项目对太湖水域和岸线的占用,减少了太湖洪水调蓄面积,削弱了太湖防洪安全和水资源有效配置能力;开发利用建设项目与防洪安全、岸堤稳定的矛盾日益突出;围垦养殖、旅游度假等人类活动的增加,产生的废污水的排放,加剧了太湖湖区水质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的趋势。城市建设对太湖岸线保护带来的压力日益增加,如何解决开发建设不当和保护不够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苏州东山环山公路

20

3.6植被破坏

由于历史的原因,多数太湖周围的自然山体受到过开发性建设的影响,山体自然植被遭到严重破坏。一个个开山采石形成的宕口,像一块块伤疤刻在秀丽的山体上,不但自然景观遭到破坏,而且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经常发生;部分山体由于开挖时间过长,长时间暴露在外,已引起部分水土流失,风沙泥石流入湖中,直接影响到湖泊寿命的长短。目前这些裸露山体虽然多数已经复垦、复绿,但要完全恢复原生态环境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苏州吴中区藏书花岗石料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

21

4太湖的保护与修复

4.1积极践行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保护太湖就是保护我们赖以生存发展的美好家园。

根据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设立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办公室的批复》(中央编办复字[2009]65号),设立省太湖水污染防治办公室(简称省太湖办),为省政府派出机构,正厅级建制,经省政府授权,统一履行全省范围内太湖水污染防治工作综合监管职责。苏州市人民政府2010年4月12日设立了苏州市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办公室。“太湖办”成为有效的流域管理机构,增强了跨地区多部门的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有效的解决了市县交界处的水污染防治边缘化问题。

省太湖办的“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信息管理平台”

1996年6月14日江苏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了《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同年10月1日起

22

施行;2007年9月27日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修订,2010年9月29日江苏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2012年1月12日第二十六次会议修改,新的《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在太湖治理上突出了理念的创新、标准的提高和监管的严厉,走在了全国流域水污染防治法制建设的前列,堪称“史上最严”的太湖保护法律。

江苏省宣传贯彻《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座谈会

2011年11月1日正式施行的《太湖流域管理条例》开创了我国流域性综合立法的先河。《太湖流域管理条例》创新建立了流域排污总量控制制度以及区域间生态效益补偿机制,从水资源调度、取水总量控制、水功能区监督管理、水污染防治、防汛抗旱、水域岸线管理

23

等方面进一步强化了地方政府和水利、环保等相关部门以及太湖流域管理机构的管理职责,标志着太湖流域管理进入了依法治水的新阶段。通过立法加强太湖流域的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对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维护流域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太湖流域管理条例》颁布实施新闻发布会

2008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制定了《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并获得国务院批复。总体方案强调要依法制定更加严格的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标准,严厉打击违法排放行为建立严格的水环境治理领导问责制。同年,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制定了《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苏州市也制定了相应的实施方案,并先后获得省、市政府的批准实施。2010年,江苏省环保厅组织制定了《江苏省太湖流域一级保护区水环境综合整治

24

方案》。国家、省、市一系列治太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明确了治太工作目标,加强了治太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确保了治太工作的投入,提升了治太工作的水平。

“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专家审查会

近年来,为贯彻江苏省委、省政府治太决策部署,加强太湖环境监管,打击不法排污行为,江苏省环保厅组织省环境监察局、苏南环保督查中心多次开展太湖安全度夏环保专项执法检查行动,检查区域覆盖环太湖及上游地区,对检查中发现的未接管点源设施正常运转率不高、畜禽养殖排污严重影响水质等突出问题,责令限期整改。

25

江苏省环保厅开展太湖安全度夏环保专项执法检查(检查污水处理厂)

为呵护好太湖这个城市“大水缸”,全力保障城市供水安全,让老百姓喝上“放心水、干净水”,苏州各级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对其管辖范围内的饮用水源地进行了水源涵养林建设、天然湿地保护以及污染治理等工作,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在近五年间,苏州市环保局、水利局、气象局联合建立太湖蓝藻预警信息平台,对太湖主要饮用水源地实施天地一体化的监测监控预警,每年蓝藻防控安全度夏的7个月中,对太湖苏州水域开展蓝藻、湖泛巡测,实时监测饮用水源水质,不断提升饮用水制水工艺,实现饮用水供水管网互联互通双源供水,确保了苏州市饮用水源水质安全。

26

苏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的蓝藻巡测艇

治湖先治水、治水先治河。苏州全面开展环太湖出入湖河道整治,推进城乡河道、湖泊整治。积极实施东太湖综合整治工程,主要对东太湖部分区域实行生态修复,增加湖区面积、湖泊有效蓄洪容积及东太湖泄洪流量。实施围网拆除、退垦环湖、生态清淤及行洪通道工程。1998年,苏州开始启动太湖“零点”行动,控制网围面积。从2007年至2009年,东太湖整个网围整治投入了9亿多元专项资金,可以说是在太湖科学发展进程中画上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笔。

27

东太湖拆除围网行动

自2002年1月起太湖正式开始实施引江济太调水,调水促进了太湖水体的流动置换,增加了流域水资源的有效供给,太湖水质和流域河网地区水环境得到改善,保障了流域供水安全,提高了水环境的承载能力,促进了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28

引江济太调水示意图

2009年,以“美丽太湖、生态太湖、和谐太湖”为主题的第一届太湖放鱼节在苏州启动。放鱼节历时5天,共集中投放花鲢、白鲢、草鱼、鲌鱼等各类鱼种1000万尾、120多万斤,投放经费达740万元。苏州自愿捐资放流的企业家、热心太湖环保和生态的摄影家、太湖边土生土长的渔民,以及关心太湖、远道而来的普通市民等,或提着水桶、或拿着网兜,把一条条活泼好动的鱼苗送入太湖。

29

苏州市吴中区太湖旅游度假区的第一届太湖放鱼节

4.2主要对策

2012年,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入攻坚时期,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仍然任重道远。在今后的五到十年内,政府有关部门将继续加大投入,全力推进太湖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工作。

(1)继续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

一是严格落实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巩固水源水质达标率。督促指导各地全面完成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审批工作,取缔水源保护区内违法建设项目和排污口,推进水源地环境整治、恢复和规范化建设;认真落实《全国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并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深入开展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年度评估

30

工作,定期开展水质全分析;结合《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推进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保护范围的划定工作。

江苏省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标建设推进会

二是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应急管理。推行和贯彻《集中式地表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指南(试行)》,切实抓好“事前预防、预测预警、应急准备、事中应对、事后管理”的饮用水水源地全过程环境应急管理工作。针对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中的突出问题,进一步研究完善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的法规标准及技术规范体系。

31

全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现场会

(2)推动完成污染物排放总量减排任务

一是严格落实减排目标责任制。环保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节能减排综合性检查,进一步落实“十二五”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的各项要求,对太湖流域两省一市的污染减排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落实奖惩措施。

二是全力落实各项减排措施。针对污染减排的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通过召开全国污染减排工作会议、专项检查和总量核查等,指导太湖流域两省一市分门别类编制减排计划并监督实施,深入推进各项减排措施落到实处。

三是完善污染减排的政策机制。修订完善“十二五”主要污染物统计监测考核办法;制定新改扩建项目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管理办法;提高重点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健全排污收费制度,研究污泥处

32

置费用纳入污水处理成本政策;研究提出畜禽养殖减排税收、财政、价格政策。

华东六省一市“十二五”污染减排规划座谈会

(3)继续实施省、市治太方案

坚持把太湖治理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坚持铁腕治污、科学治太,坚持应急防范与长效治理并重、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并重,全面落实国家总体方案和省实施方案,突出抓好应急防控、结构调整、控源截污等重点工作,奋力实现“两个确保,一个基本实现”的年度治太目标,即确保饮用水安全,确保不发生大面积湖泛,基本实现太湖治理国家总体方案近期目标。

围绕“两个确保,一个基本实现”的年度治太目标,突出重点,把握关键,着力抓好3个方面工作:一是坚决保障供水安全,全面开

33

展监测预警;二是全力推进结构调整;三是继续加大控源截污力度,促进太湖水质持续改善。

李学勇省长答记者关于治太工作的落实和治太成效的巩固

(4)加强监督考核与执法监管

做好环太湖流域环境污染纠纷跨界协调工作,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对印染、危险废物处置污染企业行为予以坚决整治。监督指导太湖流域内重金属污染防治,推进电镀企业的园区管理、集中治污,加大铅蓄电池企业环境监管,规范企业污染治理设施。加大重点区域、典型案件挂牌督办、责任追究和后督察力度。不断促进太湖流域污染防治、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

34

江苏省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会议

(5)提高风险应急能力

一是妥善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对突发环境事件,特别是涉及饮用水污染、重金属污染、危险化学品污染的事件,要迅速查明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最大程度地降低事件造成的危害,保障环境安全。

35

苏州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

二是推动流域区域联动。加强太湖流域两省一市的应急联动,从事件预警、信息共享、事件通报等方面加强合作,进一步建立完善应急响应联动机制、应急处置联动机制和应急保障联动机制,共同应对突发环境事件,保障环境安全。

36

苏浙沪签订区域环保合作协议

三是完善以预防为主的环境风险管理体系。重点加强预案管理和环境风险管理。以苏州为试点,开展企业环境风险等级评估,建立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动态管理制度,开展区域环境风险评估试点,制定重点区域和行业环境风险控制计划。

3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py.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