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对于现象学、诠释学、接受理论的感想

更新时间:2023-03-13 13:1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国际传播学院 汉语言文学系二班 李梦楠

谈对于现象学、诠释学、接受理论的感想

伴随着1917年十月革命的胜利,1918年开始,一股社会革命的浪潮席卷了欧洲大地。工人的起义以及统治者残酷的镇压,流血冲突之中已然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资本主义的社会秩序。与此同时,这一秩序惯常依赖的意识形态及借以进行统治的文化价值标准也陷于一片混乱。

20世纪初德国哲学家胡塞尔试图阐明一种新的哲学方法——现象学。这一方法的提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哲学思考方法的可能,或者说是一个看待哲学问题的更原初的视野。胡塞尔创立的现象学是主要通过还原、探查个人经验里所能直接感受到的东西。目的是用丰富多彩的经验方法对意识内容作描写。思维活动可以指向超经验的对象。但现象学只涉及这种指向的意义,不作任何预设。他重视意识内容,这些内容属于本质的地位。这就是“先验的主观性”。现象学被看作世界经验的先验对应物。这里先验的就是彻底而完全地反省的。世界的基础构造就这样被先天地给予了。??

从胡塞尔主张,我们可以看出,尽管我们无法确信事物的独立存在,我们却可以肯定它们如何直接显现于我们的意识 。无论我们正在经验的事物是否幻觉。对象可以不被视为事物自身,而被视为意识所假定的或意欲的东西[念头]。意向的对象。意识不只是记录世界,而且是积极构造成“意欲”世界。

通过还原现象学的本质,不难发现,现象学揭示意识自身的结构,并揭示现象本身,具体到文学作品解读:现象学全然不顾文学作品的历史背景作者背景创作条件读者等外在之物。而是全然的内在阅读,文本还原为作者意识的纯粹体现,本质乃作者心灵,心灵的深层结构。把握作者体验世界的方式。以及作为主体的他,与作为对象的世界之间的现象学关系。文学作品的世不是客观实在,而是被个别主体实际组织和经验到的实在。

由此看来,胡塞尔现象学中纯粹的个人或内在精神领域,只是一种虚构。以为一切经验都包含语言,语言必然是社会的,经验必须以某种语言的形式发生。

然而,诠释学的学者海德格尔强调研究者自己的文化传统要卷入被研究的文化传统之中,两者进行对话,以便不致曲解另一种文化。理解了别的文化才有可能对自己的文化作出恰当的评价。从而产生两种不同的研究方向。一个是建构以证实为基础的实证科学;另一个的目标在于建立不可避免地有意见分歧和不同解释的科学。但由于注意使用结构分析和概念阐释的客观方法,可能达到大致相似的解释。

对于海德格尔来说,历史是真正存在的,居于海德格尔思想中心的不是个别主体而是存在你本身。可贵的是,诠释学坚持理论知识始终来自实际的社会利害关系。也正是因为如此,海德格尔始终没能通过历史化而推翻胡塞尔的西方形而上学的静态永恒真理。他只不过建立了另外的一种形而上学实体——亲在。

然而,海德格尔犯下的错误正是由于个人的理论想法同法西斯一样,为现代历史危机提供了一种想象的解决,由此,海德格尔成了令人发指的法西斯的支持者。

加答默尔曾说:一部文学作品的意义从未使其作者的意图所穷尽。当作品处于不同文化和历史环境时,人们可能会从中抽取新的意义。意义的可变性、不稳定性。包容偏见,偏见是对传统权威的反抗,是某种程度上的积极因素。

然而,诠释学也存在它的缺陷性:诠释学力图将一篇文本的每一成分都纳入一个完美的整体,结合上下文语境才可理解。诠释的循环——部分移向整体又返回部分。是忽视了这样一种可能性:文学作品可能是散漫的、不完全的、内在矛盾的。

与此同时,接受理论考察读者在文学中的作用——阅读是一个通过实践开展的复杂运动。不断消除成见、偏见的过程。通过诠释的循环,读者将选择文本的某些成分,将其组织成前后一致的整体,以一定方式使某些项目具体化,从而努力从文本中找出一个连贯意义。

不断整合、统一、变换角度、修正信念,推测。瞻前顾后。伊赛尔:基于自由人道主义,不加意识形态地阅读。强调改造力量、批评能力。阅读时需熟悉文学技巧、惯例,对它的密码有所了解。密码指系统地支配着作品生产意义的方式。最有效的文学作品是迫使读者对于自己习以为常的密码和期待产生一种崭新的批判意识的作品。

我个人最欣赏的是罗兰巴特的思想:现代主义作品把所有明确的意义都溶解为一场自由的文字游戏,试图以语言的不断跳跃和滑动分解压抑性的思想体系。这样的作品所要求的与其说是诠释学毋宁说是色情学:既然无法用明确的意义抓住作品,读者就尽情享受挑逗人的符号滑动和沉浮不定、挑拨人的意义闪现。语言欢舞。沉醉于文字肌理自身,读者并不了解有的放矢的快乐,了解的是一种受虐的激动,感到自我在作品本身的缠结紊乱的网络中粉碎和消散。现代主义作品不仅没有事读者返回自己,反而在一种享受中摧毁读者的安全的文化身份。自我沉溺、先锋派的享乐主义。个人的、非社会的、混乱的。

每个人都是有思想的芦苇:现象学中,我们可以看出胡塞尔主要通过还原、探查个人经验里所能直接感受到的东西。海德格尔则是针对于历史;接受理论则在二者之中加入更多的思考,让人受益匪浅。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pf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