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酉”部字看中国酒文化
更新时间:2024-05-21 17:2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从“酉”部字看中国酒文化
【摘要】《说文解字》可以说是中国的一部百科全书。我们通过对它的研究,可以窥探中国古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同样,通过对“酉”部字的研究,我们也就可以窥探中国源远流长的酒文化。 关键词:《说文解字》 酉 酒 文化
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从最初产生之后,酒就逐渐与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息息相关,它以其独特的魅力渗透参与在人类种种的生产生活活动之中,横贯上下五千年历史,弥久越纯,弥久越香。通过对《说文解字》酉部字的分析,可管窥我国历史悠久的酒文化。我们将主要从酒之源、酒之名、酒之造、酒之色、酒之味、酒之功、酒之仪和酒之禁来看中国酒文化。 一、酒之源(醴):
关于酒的起源,众说纷纭。在这里简单的为大家介绍 “仪狄造酒说”、 “杜康造酒说”和“梨园造酒说”。
仪狄造酒说:夏禹时代的仪狄是在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中记载的“始作酒醪”的第一人,其事迹见于秦汉时代的《世本》、《战国策》、《说文解字》,还有三国蜀汉学者谯周著作的《古史考》等多部著作。据史书记载:“仪狄,夏禹之臣。”“帝令仪狄始作酒醪,变五味……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由此可见,仪狄不仅是华夏第一酿酒人,而且技术精湛、高超,所酿的酒汁甘甜醇香无与伦比,连圣明的君王夏禹饮了之后也说甘美。
杜康造酒说:杜康是我国古代流传最广的第一造酒人,后世尊他为酒神。《世本》记载:“仪狄始作酒醪,变五味。少康作秫酒。”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巾部》中记述:“古者,少康作箕帚、秫酒。少康箕杜康,卒葬长垣”。晋朝人江统在《酒诰》中亦说:“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或云仪狄,一曰杜康。”我们甚至可以在一些文学作品中,发现“杜康”已成为酒的代名词—在曹操所作的一首乐府诗《短歌行》中便出现了“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
忧,唯有杜康。”
梨园造酒说:相传在仲宾家有个梨园,园中的梨获得大丰收,卖不出去,主人觉得可惜,就将梨用泥密封放在缸里藏起来。过了半年多,主人已将此事忘记。在园中散步时,闻到香味,后寻找香味的来源,才发现是梨缸,梨已化为液体,这便是香味四溢的“梨酒”。 《酒概》:“太古无酒,用水行礼谓之玄酒……酒之始为祭祀也”可见,在中国古代,酒最先用于祭祀,源于祈福。“礼神”一词亦作“醴神”。《说文》:“醴,酒一宿孰(熟)也。”豊在甲骨文里作眠,像祭品装在祭器里的样子,是装好祭品的祭器,后来分化为凡礼仪之称的“禮”和祭祀时用的饮料“醴”。
醴
人们普遍认为中国自古以来就没有啤酒,但是,根据古代的资料,我国很早就掌握了蘖的制造方法,也掌握了自蘖制造饴糖的方法。酒和醴在我国都存在,但是由于时代的变迁,醴后来被酒所取代。用谷芽酿造的醴消失了,但口味类似于醴,用酒曲酿造的甜酒却保留下来了。在古代,人们也称之为醴。 二、酒之名(酒、酉):
何为酒? 《说文》:“酒,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恶。水酉声。一日造也,吉凶所造起也。古者仪狄作酒醪,禹之而美,遂疏仪狄。杜康作秫酒。”
许慎解释酒,不说为何物,而说它 “就人性之善恶”,把它说成是一种用来就 (助长)人性的善良和丑恶的饮料。其中所讲的仪狄故事见于 《战国策 ?魏二》,原文:“昔者帝女令仪
狄作酒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日:后世有以酒亡国者。”禹可谓有先见之明,《史记 ?殷本纪》载纣王残暴荒淫,“以酒为池,县(悬)肉为林,使男女倮 (裸)相逐其问,为长夜之饮,百姓怨望”,最后被周武王所灭,这就是因洒丧国的例子。
酒
《说文·酉部》:“酉,就也。八月黍成,可为酎酒。象古文酉之形。”
甲骨文写成像酒器的形体。酉字与酒字本无区别,前者用酒器标示酒,后者加水点再增加一些表意信息。酉作为干支字后,才专用作“酒饮”的“酒”字。 三、酒之造(酴、酏、酝、酿、酎):
早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粮食和果品有了积余。在一定气温下,这些含糖物品经过较长期堆积贮存,自然发酵成为酒,这种单发酵酒,是最原始的酒。 (1)酴(tu)
《说文》:“酴,酒母也。从酉余声,读若庐。”其声旁为“余”,说明当时农业生产发展,粮食等有了剩余,才为酒的产生提供了契机。
(2)酏(yi)
制酒的原料主要是粮食,《说文》:“酏,黍酒也。”所谓“黍酒”,简单地说是用黍米酿成的酒。粮食造酒,是人工造酒的主要特征,这与天然酒不同,是中国酿造文化的一个升华。“酏”字的出现,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见证。 (3)酝、酿
《说文》“酝、酿”二字形象地说明了酒的制作过程。《义证》于“酝”下引曹植《酒赋》:或秋藏冬发,或春酝夏成。《古本考》于“酿”字下引《一切经音义》:酝作酒曰酿也。这就十分形象地表现出了制酒的发酵环节。 (4)酎(zhou)
明堂月令曰:孟秋天子饮酌”。什么叫酎酒? 古人何以要酿三重醇酒? 清代段玉裁注解说:“酎者,三重酒也”,“谓用酒为水酿之,是再重之酒也。次又用再重之酒为水酿之,是三重之酒也, ”把酒当作水,再重复酿两次,就叫三重酒。古人所以要这样做,目的是想提高酒的纯度(酒精度) 。 (5)釃
《说文》:“下酒也。一曰醇也。”所谓下酒,即滤去汁滓,留下清酒。 四、酒之色(配、醪、酾、醍):
酒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其颜色,它能给人一种视觉美。中国古代的酒色的辨识以清浊为主,清酒多为纯度较高的醇酒。 (1)配
《说文解字》:酒色也,从酉巳声。《段注》本义如是,后人借为妃子而本义废矣。妃者匹也。 我们通过看这个字的小篆字形,发现是一个人在一个酒埕旁边,那么在我们近距离面对的时候,那么就会有色、香、味的反映,而色又是最直观的,不过这里却没有反映出是何种颜色的酒。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古人有了颜色的最初的意识。
清江藩《配酉弋二字解》:“当时酒有青色者,有黑色者,合二酒之色则谓之配。”虽然《说文解字》和《段注》没有说明“配”是何种酒色,但通过江藩的说解,我们可以大致知道其颜色了。 (2)醪
《说文》:“醪,汁滓酒也。”又:“糟,酒滓也”
我们现在经常把“醪糟”作为一个词使用,即汁滓混合的酒,又叫江米酒,是一种为人们所喜爱的饮品。相信大家都见过醪糟,米白色,有些浑浊,在古代人们对酒颜色的认识主要是体现在清浊上,那么这里的“醪”就是带有汁滓的比较浑浊的酒了。 (3)酾
《说文》:“下酒也。一曰醇也。”所谓下酒,即滤去汁滓,留下清酒。醇酒指酒味厚重的酒,浊酒则正好相反,一般都比较甜淡。那么也就是说“酾”是纯度较高的颜色较淡的酒。 (4)醍
《说文解字》:“醍,清酒也”,但有“红色”的含义。《玉篇》:“醍,酒红色也。”那么从可见,当时的人们已学会酿制颜色鲜艳的酒。应当指出的是这里的“清酒”并不等于今天的白酒。相反,“清酒”因多用谷物酿造,其色多呈黄色或红褐色,故“清酒”又叫“黄酒”。 从早期的酒色以清浊为主到后来向更加复杂的颜色发展。 古籍记载汉武帝曾酌“瑶琨碧酒”,碧酒即一种绿色的酒。
后代文人对酒色也常有描写,如杜甫的“鹅儿黄似酒”,白居易的“倾如竹叶盈尊绿”,李贺的“小槽酒滴真珠红”等。但是,古代通过从“酉”之字来表示不同颜色的专有酒名并不是很多。
谈到酒之色,便涉及到了酒的清浊的问题,那么这同时也谈到了古代的酒的度数的问题,为什么有“千杯不醉”之说?武松喝十八碗酒还能打死老虎?
通过研究酒之造,我们发现古代的酒大多是粮食、水果等发酵而成,所以当时的酒并未完全发酵,味较寡淡,度数比较低,也就能理解古人为什么动则用坛子饮酒?也就知道了“千杯不醉”的原因了,也就可以解释武松喝十八碗酒还能打老虎的现象了。另一方面,古人酿造的酒多是带有甜味,因为大多是发酵而成的酒,而不是真正的用曲造的酒,所以也就有“小人之交甘若醴”的说法了。 五、酒之味(酷、醰、酓、醇):
《说文》中有关酒味的词达31(29)个之多,充分展现了古人在关于酒味方面的研究与发展。 (1)酷
段玉裁给“酷”作注: “淫者浸淫随理也, 渭酒味淫液深长也。 《王篇· 西部》:“ 酷, 酒味厚也。” 流水曲尘, 艳阳酷酒。
——(宋)吴文英《梦窗词· 西子米庄》 (2)醰(tan)
酒味苦也,从酉,覃声。
《康熙字典》中有:酒味不长也。《集韵》:厚味也。 《韵会》:甜也 《正韵》醇也。 (3)酓(yan) 段玉裁:酒味苦也。 (4)醇
从时间上来说,酿制时问越久,酒味越厚重。《说文》:“醇,不浇酒也。”不浇酒即不水的纯酒。《说文通训定声》引《广雅? 释诂》:“醇,厚也。” 六、酒之功
我国酒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可酒在当时的社会中有什么样的功用呢? (1) 酒用于祭祀
在古代,我们国家的祭祀种类繁多,其中我们从酒的起源我们便看到了酒的最初的用于祭祀的功用。
《酒概》:“太古无酒,用水行礼谓之玄酒……酒之始为祭祀也”可见,在中国古代,酒最先用于祭祀,源于祈福。
就是在当今社会,用酒祭祀的习俗在很多地方存在。过年、清明等节日,我们依然用酒来祭祀我们的祖先,,我们用酒表达着我们对祖先的怀念,同时也希望得到祖先的庇佑。 (2) 用于防寒保暖,有益于健康
在古代的不发达的社会,物资缺乏。人们在寒冷的冬天喝酒主要是用来防寒。我国的地域和气候的特点具有多样性,在我国北方地区的人民,尤其是少数民族,他们都有相对悠久的饮酒文化历史,他们以天为盖地为庐,用坛饮酒,体现的他们的豪迈的民族精神。
另外,在《诗经·豳风》中有“为此春酒,以介眉寿”和“称彼兕觥,万寿无疆”的诗句,反映出当时的人们认为酒具有使人长寿的作用,将酒与长寿联系在一起。这里所说的酒有益于健康,当然是指适当的饮酒。
(3) 酒催生了优秀的文学作品,产生了不计其数的文学大家
中国的文学史一开始就与酒交织在一起。中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源头《诗经》和《楚辞》都歌咏了酒,《诗经》约有三十篇提到酒,占到全部诗歌的十分之一。屈原的辞赋中也已经出现了椒酒、桂酒等名目,而且在《渔父》中有“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句子。曾经创作了《酒赋》的文人很多,如东西汉之间的扬雄、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曹植等。 而很多诗人词家同样与就有着千丝万屡的关系。“李白斗酒诗百篇”这是杜甫对李白的评价,李白自己也曾说过“天子呼来不上船,自自称臣是酒中仙”。这可能是与酒有关的最出名的诗人诗句了。苏轼在《和陶渊明<饮酒>》诗中说:“俯仰各有态,得酒诗自成。”就是说外在的事物和内心的情绪中,千姿万态,到处都有诗,一喝酒这些诗也就出来了,因此他称酒为“钓诗钩”。前人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苏东坡把这两句演化为“文章本天成,饮酒自得之。” 七、酒之仪
古老文明的中国,是礼仪之邦,历来崇尚礼仪。“酒,天之美禄”,自它一入世便融入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与礼仪结缘后,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形成了流溢着醇香万代沿袭不断的酒礼。
酒礼源远流长,自从出现了礼,酒就与此相融相生在了一起,“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礼”的礼俗便延续了下来。
古代饮酒的礼仪约有四步:拜、祭、啐、卒爵。就是先作出拜的动作,表示敬意,接着把酒倒出一点在地上,祭谢大地生养之德;然后尝尝酒味,并加以赞扬令主人高兴;最后仰杯而尽。
在酒宴上,主人要向客人敬酒(叫酬),客人要回敬主人(叫酢),敬酒时还有说上几句敬酒辞。客人之间相互也可敬酒(叫旅酬)。有时还要依次向人敬酒(叫行酒)。敬酒时,敬酒的人和被敬酒的人都要“避席”,起立。普通敬酒以三杯为度。
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的五十六个民族中,除了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一般不饮酒外,其它民族都是饮酒的。饮酒的习俗各民族都有独特的风格。 八、酒之禁
禁酒的历史如果不与酿酒、饮酒一样悠久,至少在远古造酒和饮酒较普遍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中国古代王朝正式颁布禁酒令,至少可以推到西周初期,更不说夏商已有局部的禁令和刑罚。
古代禁酒的原因不外乎两种,一是酒要乱政。这从统治集团说来,饮酒荒乱会导致朝政不修,甚至君主混乱而失去江山;至于君臣饮酒失礼引起君臣不合,犹是余事;而对于庶民来说,酗酒滋事会影响社会秩序。而是酿酒要耗费大量粮食,特别是遇到饥荒之年,粮食更需节约。 但是,酒是禁不绝的。古代“酒已成礼”,统治集团的祭祀、朝廷宴会、节日和立功的犒赏,都离不了酒,何况王侯公卿有的是酿酒的权势和条件,哪里禁得绝?《酒诰》是最早的禁令。周王朝鉴于商朝统治者以沉溺于酒而亡,在令康叔监殷民时,郑重其事的由周公以王命发布了《酒诰》,是对王朝及诸侯各国臣民下的禁令。对王公贵族规定不准非礼饮酒,对民众则规定“群饮,汝无佚,尽执拘以归周,予其杀”!
通过研究酉部字,我们从酒之源、酒之名、酒之造、酒之色、酒之味、酒之功、酒之仪和酒之禁方面对酒的研究,我们对中国酒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不过这也只是冰山一角,需要我们不断地从中发现新的意蕴。 参考文献:《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注》
《中华大字典》 《中国酒文化》 《中国酒文化赏析》 《酒的故事》
《说文解字酉部字与中国古代酒文化》 《试论说文解字酉部字与中国古代酒文化》
正在阅读:
从“酉”部字看中国酒文化05-21
给即将和打算去西藏而又担心高反的朋友09-19
实验一 处理机调度实验报告03-22
10级大学英语I毕业补考题目03-31
返校考社会思品试卷 - 图文03-31
汕头大学医学院大学生05-08
本科毕业论文-—中学校园组网设计与实现毕业 - 图文11-22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酒文化
-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