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24-01-26 20:2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材料分析题

3、下列是一组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材料 材料1:

结合材料分析下列问题:

(1)试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前提是什么? (3)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途径。 答案要点:

(1)试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既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前提是什么? 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根据。任何一种理论都不是万能的“教义”,各国的社会历史发展进程千差万别,这就要求各国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②坚持把科学的理论中国化,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客观需要。实践证明,中国革命要想得到发展和取得成功,就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自己的理论,并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制定适合中国实际的路线、方针和政策。③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华提供了思想桥梁和理论途径。 (3)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途径。 在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运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过程中,既要汲取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相结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又要概括和总结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成为反映中国革命和建设基本规律的科学理论。

45、下面是一组关于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材料 (1)概括材料1中的主要观点。

(2)阅读材料2,结合相关理论分析第一句话中采取的\办法\的合理性。

(3)阅读材料1、2、3,说明党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方针政策及其成果。 答案要点:

(1)概括材料1中的主要观点。

①当前的农业仍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因此需要对现在的农业进一步进行改造。②农业生产组织中既有生产合作社内部农民与私有性质的个体农民之间的矛盾,又有生产合作社内的农民之间的矛盾。

③解决这些矛盾的必要途径就是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④走这条道路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贯彻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 (2)阅读材料2,结合相关理论分析第一句话中采取的\办法\的合理性。

材料提出的办法是中国共产党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完全正确的办法,合理性在于:①严格按照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规律办事。②体现了党的工作方式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

(3)阅读材料1、2、3,说明党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方针政策及其成果。

①主要方针政策是:第一,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相结合。第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与发展农业生产并举。第三,对农业生产关系的改造和对农民的思想观念的改造同时进行。第四,采取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逐步把个体农民引导到互助合作的道路上来。第五,坚持党的领导,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正确执行党在农村的阶级政策。②取得的成果:第一,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第二,进一步巩固了工农联盟,孤立了城市资产阶级,五亿农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第三,实现了由个体所有制向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的转变。第四,我国经济结构和政治状况发生了深刻变化,促进了整个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事业的发展。

50、下列是一组关于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材料

结合材料请回答:

(1)中共中央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提出哪些正确的理论原则? (2)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什么?

(3)中共八大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有理论意义? 答案要点:

(1)中共中央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提出哪些正确的理论原则?

八大在正确分析和阐述建国后国内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任务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的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在社会主义的民主建设和文化建设方面提出了一些正确的理论原则:①提出党在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②总结了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验,坚持了经济建设必须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

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的方针;③着重提出执政党建设的问题,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反对个人崇拜,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

(2)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什么?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3)中共八大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有理论意义? 中共八大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关于社会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任务以及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分析,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奠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毛泽东论商品生产的论述有什么意义? (2)你认为社会主义阶段发展商品生产会有什么作用?

(3)毛泽东的认识还有什么不足? [参考答案]

(1)毛泽东对商品生产的认识的意义有:第一,他认为商品生产不是划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标准,不是两种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商品生产既可以为资本主义服务,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第二,社会主义可以发展商品生产,弥补自给性的生产的不足。第三,希望通过商品生产,通过生产力的发展提高每个人的工资。第四,初步认识到价值规律的作用。

(2)商品生产可以满足让你们的物质需要,可以提高社会的物质产品的供应量。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

(3)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认识是可贵的探索,还只是初步的,但后来没有坚持这一正确思想,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忽略了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中的价值规律的作用,使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经历了挫折。

57、下列是一组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材料 结合材料请回答:

(1)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找到的新路是什么?

(2)七届二中全会后,我们党当时面临什么新考验?

(3)上述材料中主要讲的是什么问题?

答案要点:

(1)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找到的新路是什么?

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找到的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2)七届二中全会后,我们党当时面临什么新考验?

①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为在执政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提供了客观依据。无产阶级政党在执政的情况下,怎样搞好党的自身建设,这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②届二中全会提出学习生产技术,学习生产管理技术等新任务,为执政党的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内容。同时党还必须根据阶级斗争形势的新变化,学会在城市中向帝国主义、国民党、资产阶级作政治斗争、经济斗争和文化斗争,并向帝国主义作外交的斗争。这些新的任务为执政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内容。③务必防止产生骄傲情绪和防止破坏党的优良传统及作风。党的执政能力面临新的考验。

(3)上述材料中主要讲的是什么问题? 主要讲的是加强执政条件下的党的建设问题。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和基本经验 (1)坚持什么原则。 (2)坚持什么策略总方针。 (3)坚持什么具体策略方针。

[答案](1)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同资产阶级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时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实现无产阶级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必须坚持把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这是坚持和发展革命的统一战线的又一条基本的原则。

(2)坚持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同资产阶级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时,孤立顽固势力,主要是孤立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其代表就是国民党蒋介石集团。蒋介石集团在政治上是当权派,他们实行表面上合作抗日和实际上摧残进步势力的两面政策。共产党必须以革命的两手对付他们,既要坚持团结抗日,争取他们留在统一战线中,又要同他们在政治上、思想上、军事上进行坚决的斗争。在中国革命的统一战线中,要争取民族资产阶级参加,并且在特定条件下把一部分大资产阶级也包括在内,以求最大限度地孤立和打击最主要的敌人。

(3)针对中国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必须坚持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具体策略方针。首先,在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时,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坚持自己的独立性,对他们实行既联合又斗争的策略。在被迫同资产阶级主要是同大资产阶级分裂时,要敢于同大资产阶级进行坚决的武装斗争,同时要继续争取民族资产阶级的同情或中立。其次,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统一战线,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从根本而言,是为了实现本阶级的政治理想,建立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中国走上自由、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因此,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统一战线中必须对资产阶级及其政党进行必要的斗争,克服他们在政治上的动摇性和对于革命的不彻底性。无产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基本上没有武装力量的联合和斗争,主要是政治上的联合和斗争。斗争的主要手段是批评和教育,其目的是团结。总之,在同资产阶级联合时,主要要防止右的倾向,警惕类似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的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和抗战初期王明的右倾机会主义;在同资产阶级分裂时,主要是要防止“左”倾错误的出现,避免类似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王明“左”倾错误。 (1)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应该坚持什么原则 (2)中国共产党同顽固派作斗争提出了什么策略原则

(3)中国共产党针对党内“一切经过统一战线”的错误倾向采取什么策略方针

[答案](1)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的原则是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独立自主原则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一个特殊情况下提出的。所谓独立自主,是指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摆脱其他任何阶级、党派的限制和束缚,在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保持政治、思想和组织上的独立性。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实现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必须坚持把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这是坚持和发展革命的统一战线的又一条基本的原则。在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在政治上逐步把同盟者提高到当前革命纲领的水平,而不是把自己降低到同盟者的水平,这就是原则性,否则就是投降主义。但是必须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灵活地运用各种斗争形式,及时地改变自己的策略,善于与同盟者达成必要的妥协,否则就会犯关门主义和冒险主义的错误。 (2)中国共产党针对具体情况,提出了在同顽固

派的斗争中采取“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和“有理、有利、有节”的策略原则。 (3)中国共产党针对党内“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的新投降主义的错误倾向,及时纠正了这种右倾错误,制定和执行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方针,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12、

(1)结合材料1分析:实行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必须抓住什么根本问题。

(2)结合材料2分析:统一战线中有不同的联盟,如何正确处理联盟之间关系。

(3)结合材料3分析:统一战线中需要象国民党这样的资产阶级代表吗?为什么?

(4)综合材料分析: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的支柱是什么?

[答案](1)实行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必须抓住领导权这个根本问题。中国共产党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其目的是为了增强革命力量,反对最主要的敌人。在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集中地表现在对统一战线领导权的争夺上。哪一个阶级掌握了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决定着革命走哪一条道路,决定着革命的前途。

(2)统一战线中包含着两个联盟:一是无产阶级和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而主要是工农联盟;二是工人阶级同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也包含特定历史条件下,无产阶级和一部分地主阶级、带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联盟。中国共产党要能够正确地领导统一战线,就必须正确地处理这两个联盟的关系。具体地说:第一,放手发展和加强工农联盟,使它真正成为统一战线的基础和依靠;第二,尽可能扩大第二个联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第三,正确地发挥两个联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它们互相促进。

(3)统一战线中需要象国民党这样的资产阶级代表。因为统一战线中的第二个联盟,即无产阶级和非劳动者之间的联盟,特别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包括大资产阶级,尤其是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目的就是最广泛地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同盟者,最大限度地孤立和打击最主要的敌人,以利于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

(4)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必须以武装斗争为支柱。中国民主革命的全部经验证明,中国革命的统一战线不论在哪一个时期,也不论有没有资产阶级参

加,都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统一战线必须有坚强的人民武装作为它的支柱,才能巩固和发展。 13、

(1)针对中国资产阶级,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实行什么政策

(2)中国的大资产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统一战线有什么不同,中国共产党如何区别对待 (3)在统一战线中应当防止哪些错误倾向 [答案](1)针对中国资产阶级,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在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时,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坚持自己的独立性,对他们实行既联合又斗争的策略。 (2) 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势力分为降日派和抗日派,以后还要逐渐分化。目前的大资产阶级抗日派,是和降日派有区别的。他们采取两面政策,一面尚在主张团结抗日,一面又执行摧残进步势力的极端反动政策,作为准备将来投降的步骤。因为他们还愿团结抗日,所以我们还有可能争取他们留在抗日统一战线里面,所以在被迫同资产阶级主要是同大资产阶级分裂时,要敢于同大资产阶级进行坚决的武装斗争,同时要继续争取民族资产阶级的同情或中立。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统一战线,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从根本而言,是为了实现本阶级的政治理想,建立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中国走上自由、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因此,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统一战线中必须对资产阶级及其政党进行必要的斗争,克服他们在政治上的动摇性和对于革命的不彻底性。无产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基本上没有武装力量的联合和斗争,主要是政治上的联合和斗争。斗争的主要手段是批评和教育,其目的是团结。 (3)在同资产阶级联合时,主要要防止右的倾向,警惕类似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的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和抗战初期王明的右倾机会主义;在同资产阶级分裂时,主要是要防止“左”倾错误的出现,避免类似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王明“左”倾错误。 14 试分析:

(1)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怎么判断一个政党的先进性?

(3)先锋队性质与党的庄严使命是什么关系? [答案](1)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两个先锋队”的概括,既反映了我们党肩负的阶级的和民族的双重使命的高度统一,又体现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

联系,进一步体现了我们党的性质。

(2)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是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主要应看它的理论和纲领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正是党实现自己肩负的双重历史使命的体现和保证。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这既表明了工人阶级是党的阶级基础,又表明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要实现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使中国走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同时,党又是顺应中国历史发展的要求而诞生的,从它成立的那天起就担负着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使命。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党在近现代中国历史进程中肩负的阶级和民族的两大历史使命的高度统一。 18、

(1)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 (2)整风运动的宗旨和方法 (3)为什么要整风?

[答案](1)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反对主观主义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整顿文风。而其中以反对主观主义为中心任务。主观主义主要表现为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两种倾向都有害于党的思想建设,尽管两者的表现不同,甚至相反,但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来说,都是犯了主观主义的错误。

(2)整风运动的宗旨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毛泽东把这两条宗旨作为处理党内矛盾、开展党内斗争必须遵循的方针。“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这就是处理党内矛盾、开展党内斗争必须遵循的方法。

(3)整风是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的好形式。首先,它是一次全党范围的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是一次冲破以王明为代表的教条主义把共产国际经验神圣化的思想解放运动。其次,通过整风,加强了全党在思想上的统一和组织上的团结,为争取抗战最后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再次,整风运动创造了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进行马列主义教育的形式,是思想建党原则的新发展。

第四章

第五章:社会主义若干重大理论问题的探索成果

(1)毛泽东论述了哪十大关系?

(2)毛泽东在关于十大关系的讲话中,提出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3)《论十大关系》讲话的意义 [答案](1)毛泽东论述了十大关系,也就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正确处理的各种矛盾关系,这就是: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2)毛泽东在关于十大关系的讲话中,提出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

(3)《论十大关系》初步总结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并以苏联经验为借鉴,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明确了党对每一种关系应当采取的正确方针,这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1)结合材料1回答:中共中央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提出哪些正确的理论原则?

(2)结合材料2回答: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什么?

(3)结合材料1、2回答:中共八大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有理论意义?

[答案](1)材料1主要介绍中共八大的基本情况。八大在正确分析和阐述建国后国内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任务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的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在社会主义的民主建设和文化建设方面提出了一些正确的理论原则。这主要表现在:提出党在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总结了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验,坚持了经济建设必须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的方针;着重提出执政党建设的问题,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反对个人崇拜,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

(2)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3)中共八大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关于社会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任务以及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分析,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奠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 (1)八大时期国内的主要矛盾

(2)八大时期党的中心工作 (3)中共八大的伟大贡献和意义

[答案](1)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八大时期党的中心工作:就是领导和团结全党全国人民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简言之,党的根本任务就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3)中共八大的伟大贡献和意义:中共八大正确地分析了我国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的国内的阶级状况和社会状况,对当时和今后一个时期国情的判断、对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任务的分析基本是正确的。它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加强执政党建设指出了前进方向,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结合材料1回答: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找到的新路是什么?

(2)结合材料2回答:七届二中全会后,我们党当时面临什么新考验?

(3)结合材料1、2回答:这里主要讲的是什么问题?

[答案](1)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找到的新路,就是民主。只要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2)七届二中全会后,中国革命历史性转折带来的客观环境和党的自身地位的变化,要求党认真地研究这些新情况,及时制定正确的政策,经受住新的考验。一方面,七届二中全会确定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为在执政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提供了客观依据。无产阶级政党在执政的情况下,怎样搞好党的自身建设,这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毛泽东指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党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党的组织工作,政权机关的工作??都是围绕着生产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一方面,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学习生产技术,学习生产管理技术等新任务,为执政党的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内容。同时党还必须根据阶级斗争形势的新变化,学会在城市中向帝国主义、国民党、资产阶级作政治斗争、经济斗争和文化斗争,并向帝国主义作外交的斗争。这些新的任务为执政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内容。一方面,务必防止产生骄傲情绪和防

级建立统一战线时,实行独立自主,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是保持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基本策略;建立一支强大的革命武装,是保证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坚强支柱;加强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根本保证。

6.

请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材料1,2分析中共六大对中国革命性质和对象的基本认识。

(2)根据材料2,3分析中共六大在中国革命动力问题的基本认识。

(3)根据材料3,分析中共六大在中国革命领导权和前途问题上的正确认识。

第6题:(1)在革命性质问题上,一方面,认为“中国革命现在阶段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这是正确的。另一方面,又把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最危险的敌人之一加以反对,实际上又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在革命对象问题上,中共六大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视为对象,这是对的。但是它又认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已叛变了革命,投靠了国民党政权,成了革命的对象,认为“民族资产阶级是阻碍革命胜利的最危险的敌人之一”,这是错误的。国民革命失败后,民族资产阶级虽然一度脱离了革命阵营,但不是革命对象,依然是革命的动力之一。(2)在革命动力问题上,认为中国革命的动力是工人、农民,这是中国革命的最基本和最广大的动力。这无疑是正确的。但它把民族资产阶级,甚至小资产阶级上层也排除在革命动力之外,这是错误的。(3)在革命领导者问题上,认为工人阶级是革

命的领导力量,克服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在革命前途问题上,主张建立工农民主政权,这是进入社会主义的途径。

7.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概括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的中心思想。

(2)对比材料2和3,说明新三民主义为什么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3)比较材料1和2,指出国民党一大宣言对三民主义的新发展。

(4)比较材料2和3,指出中国共产党革命纲领同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区别。

第7题:(1)民族主义的中心思想是反对清朝的种族统治,建立汉人当权的统一的民族国家。民权主义的中心思想是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的中心思想是用“平均地权”的办法防止贫富分化与对立。(2)国民党一大宣言对三民主义的新发展表现在:民族主义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民权主义进一步提出了普遍平等的民权主张;民生主义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内容,提出了解决办法。(3)因为新三民主义和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在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不仅有民主革命的纲领,而且还有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纲领。

8.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陈独秀对参加国民革命的几个主要阶级的观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2,陈独秀是如何分析中国民主革命的性质和前途的?

(3)综合材料1-3,分析陈独秀关于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理论及实质。

第8题:(1)对工人阶级与工人运动持悲观消极态度,认为其不是独立的革命势力、幼稚;对农民阶级也基本上持否定态度,认为农民难以加入中国革命运动;认为资产阶级虽然幼稚,但其力量比农民集中,比工人雄厚,为革命的主体。(2)陈独秀既然认为资产阶级是革命的主体,无产阶级是资产阶级的追随者,革命由资产阶级来“统率”,中国民主革命的前途“自然是资产阶级把握政权”,而无产阶级只能“获得若干自由和扩大自己能力之机会”,从而自动放弃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3)陈独秀关于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理论概括起来就是所谓的“二次革命论”,即中国民主革命先由资产阶级取得政权然后再进行无产阶级革命。“二次革命论”是陈独秀对中国革命的右倾思想理论。

9.

根据以上四则材料,请回答: (1)指出材料1中的错误及其原因。 (2)指出材料2所坚持的错误道路。 (3)根据材料3说明毛泽东提出的新思想及其实质。

(4)根据材料4说明毛泽东提出的革命新道路。

第9题:(1)这段话表明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对中国农村革命根据地和红军在革命中的重要地位,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认为红军的任务是流动

游击作战。这种思想是城市中心论的翻版。其原因是对国情认识不清,不知道中国的民主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因而低估农村根据地和红军建设的极端重要性。(2)他们坚持的是城市中心论的错误道路。(3)毛泽东这时已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其实质就是坚持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的三位一体原则,以逐步扩大和巩固根据地,达到动摇反动统治的基础,最后夺取革命胜利的目的。(4)毛泽东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提出的革命新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经过长期的革命战争,逐步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以农村包围城市,到最后夺取城市,取得全国革命的胜利。

1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1,2,中共中央在1927年8月7日制定的总方针是什么?

(2)对比材料1,2,3,说明在新形势下,中共中央的方针政策有何变化?

(3)怎样正确认识、评价材料3所反映的变化。

第10题:(1)八七会议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2)中共中央于1937年2月致国民党三中全会电,提出五项要求,四项保证。四项保证是对国民党的重大让步,即取消国内两个政权对立,停止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3)西安事变后,中共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动员全党全国人民早日实现全民族抗战。为了促进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对国民党作出重大让步是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便于

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当然,这种让步是有原则的。

1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材料1,2中的策略错误及其性质。 (2)比较材料3,4与材料1,2,指出党的策略战线的变化。

(3)根据材料3,4,说明党实现策略路线转变的主要依据。

(4)从党的策略路线的这一变化中可以获得

什么启示?

第11题:(1)材料1,将冯玉祥方振武领导

的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的抗日活动等同于军阀

战争。材料2,完全否认福建事变的抗日反蒋的进步意义,斥之为反革命的改良主义。错误的性质是“左”倾关门主义。(2)党开始纠正“左”倾关门主义错误,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的策略路线。(3)日本要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这是当时时局的基本特点。由此引起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阶级关系的新变化,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民族资产阶级有同情、中立以至参加抗日的可能,即使是地主买办阶级营垒中间也不是完全统一的。党有必要也有可能提出建立最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路线。(4)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对主要矛盾和阶级关系的正确判断是党制定正确路线的基本前提。

12. 请回答:

(1)材料1(《井冈山土地法》)的颁布有何

意义?条文中尚有哪些不适合当时中国农村实际的政策规定?

(2)比较材料2与材料1,土地政策有什么原则的修正?为什么作这样的修正?

(3)比较材料3与材料1,土地政策又有哪些原则的修正?为什么作这些修正?

(4)从上述土地政策的调整中可以获得什么启示。

第12题:(1)它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农民分配土地的神圣权利。不适合实际的规定是:没收一切土地而不是只没收地主土地;土地所有权属于

政府而不是属于农民,禁止土地买卖。(2)把“没

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

土地”。没收一切土地往往造成对中农利益的损害,

不利土地革命的开展。(3)将土地所有权属于政府改为属于农民,将禁止土地买卖改为允许农民自主租借买卖土地,土地革命属于民主革命范畴,民主革命不是一般消灭私有制,应该承认农民对土地的私有权。(4)土地政策的制定必须从实际出发,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有利于团结革命力量,有利于发展农村生产力。

13.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指出五点协定的关键所在。(2)参照材料1、2、3,如何理解毛泽东和蒋介石对协定的截然不同的评价。

(3)比较材料4与材料1,指出国民党三点反建议的要害。

(4)指出材料5中赫尔利对中国国共两党的看法,并阐明美国对华政策的基点及这一政策造成的后果。

第13题:(1)关键是必须改组现存的国民政府,建立民主联合政府;所有军队都应遵守与执行联合政府及其联合军委会的命令。(2)毛泽东肯定这一协定,因为协定体现了抗战以来中国共产党一贯追求的抗日和民主的目标,这是争取抗战的胜利为人民的胜利的重要保证。蒋介石认为承认这一协定就是他的失败,因为这一协定实际上否定了国民党的一党专政和独裁统治。(3)要害是让共产党交出军队,接受国民党的“招安”。(4)粉饰国民党蒋介石的专制独裁统治,美化蒋介石和他的政府正在“走向民主”;诬蔑中国共产党是“抗拒政府”的“武装的政党和军阀”,是建立“自由”、“民主”中国的障碍。美国对华政策的基点是扶蒋反共。这一政策助长了蒋介石的反动气焰,加剧了中国内战的危机。

14. 请回答:

(1)参照材料1,指出国民党10年前稿的组织法、选举法和代表选举的要害是什么?为什么说它已经不适合于10年后的中国情况?

(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在政协会上,中共和民盟代表在国大代表名额问题上如何体现了原

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的统一?

(3)综合上述材料,“弄假成真”与“弄真

成假”作何解释?为什么说这是蒋介石“最大的政

治失败”?

第14题:(1)它的要害是违背了民主的原则,

其代表不是由人民选举产生,而是由国民党一党包

办的。与10年前相比,这时抗日战争已取得胜利,

人民的觉悟程度与民主要求大大提高,以中国共产

党为代表的和平民主力量空前壮大。(2)原则的坚

定性体现在坚持国民大会不能由国民党一党包办,必须增加各党派代表名额,中共和民盟代表须占代表名额的四分之一强,以保证拥有否决决;策略的灵活性表现在承认了10年前由国民党一党包办产生的旧代表的资格。(3)“弄假成真”是指10年前国民党企图一手包办的假国大演进到应按政协协议召开,各党派参加的真国大;“弄真成假”是指蒋介石又把应按政协决议召开的真国大,弄成了一党包办的假国大。蒋介石这一行为彻底暴露了他坚持一党专制的独裁统治,拒绝任何民主改革的真面目,激起了各阶层民众的强烈反对,在政治上空前孤立。

15.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1,指出我国是否也必须实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为什么?

(2)根据材料2,指出我国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是从何种社会开始的?与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有何不同?

(3)根据材料3,指出过渡时期的社会性质是什么?起止时间?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和特征是什么?

(4)根据材料1、2、3,指出中国共产党人

在向社会主义转变的问题上对马克思主义有何发

展。

第15题:(1)我国也必须实现向社会主义社

会的转变。因为过渡到社会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

普遍规律,我国虽然没有经过典型的资本主义社

会,但也不会脱离这一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只是

转变有不同的特点罢了。(2)我国是由新民主主义

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而不是如马克思、恩格

斯设想的那样由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

变。因为我国是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革命的第一步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又由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故中国只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而不是由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3)过渡时期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时间从1949年到1956年。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逐步变革生产关系,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其特征是改变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同时并举。(4)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是考察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而提出来的。至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先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再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社会的历史特点提出来的;还有改造和建设同时并举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16.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1、2,指出在我国消灭剥削阶级是否意味着消灭剥削阶级的人们?应该怎样做才对?

(2)根据材料2、3、4,指出经过三大改造后,我国社会的阶级状况怎样?

(3)根据材料2、3、4、5,指出对不同的剥削阶级采取的政策是否不同?为什么?

第16题:(1)不是。正确的作法是:一方面以不同方式改变剥削阶级的生产资料私有制,消灭

人剥削人的制度。这是改造剥削阶级的人们的决定

性的步骤,因为只有剥夺了这些人的剥削手段以

后,才能为他们从剥削者向劳动者的转变提供现实

可能性。另一方面,在他们丧失了剥削手段以后,

采取正确的政策和方法对他们进行改造,争取其中的绝大多数人转变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2)剥削

阶级中的绝大多数人已经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被消灭,原工商业者的绝大多数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或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地主、富农中的绝大多数人已经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3)对地主阶级采取没收土地,无偿分配给农民的政策;对官僚资产阶级采取没收其资产,收归国有的政策;而对民族资产阶级采取的则是和平赎买的政策。这是因为地主、官僚资产阶级是民主革命的对象,是落后的反动的生产关系的代表;而民族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作过我们的盟友,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仍有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和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17.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1,说明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是什么?

(2)根据材料3,说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问题?

(3)从材料1,2,3,4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主要启示?

第17题:(1)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就是要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国家。(2)三大改造完成后,我们国家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

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由这个主要矛盾决

定我们的根本任务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要把党的

工作着重点转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上来。

(3)可以获得的启示:一是建立现代化的社会主

义国家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p0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