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更新时间:2024-05-14 21:3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本文从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地位及重要性出发,分析了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的必要性,进而从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自主探究,张场学生的个性;善于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元开放,构建弹性设计方面论述了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 教学 有效性

阅读是小学语文课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小学语文的最基本要求。长期以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一直存在着“费时多、收效少”的问题。因此,我以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为研究对象,以期对当前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有所帮助[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内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指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师生双方遵循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通过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出发,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从而有效地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预期的目标,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的根本目标[2]。

一、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新教学模式下,自主学习性强,部分教师忽略了自身的教学主体地位 当代社会,”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的呼声遍布,渐渐的,课堂开始变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课堂上,有些教师通常只是让学生快速的阅读一遍课文,然后匆匆地让学生进入小组讨论,自主发言等。这样缺少教师的引导语文阅读课堂,容易导致学生理解不足、课堂任务难以完成、阅读教育教学效果低下,无形中使学生的学习负担逐渐增加,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习方式、教学方法乏味、千篇一律,学生丧失兴趣,效率低下 前面也有说到,当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育,仍有部分停留在以分析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内涵,了解文章中心思想、段落大意等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上。这样形式化的教学的方式,容易使学生对课堂产生厌烦的心理,丧失对阅读理解的兴趣,以致阅读教学效率低下。

3.阅读教学内容泛化,教师容易对讲课内容取舍不当

一篇课文所蕴含的内容包罗万象,内涵丰富。然而教学课时有限,很多老师都希望能够尽量全面的进行教学,尽量给予学生更多的知识。这样就容易造成很多老师取舍不当,面多而广,教学内容没有抓住重点进行深入讲解,缺少深度和

1

重点的教学方式,使阅读教育成为了”走过场”。会导致学生对课堂所学到的内容印象淡薄,对文章的重点内容难以拿捏,被繁多复杂的教学内容所淹没[3]。

二、对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情境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提高教学效率。由于每篇文章就是一个特定的典型情境——字面之义、言外之声、微言深意,用词组句之妙,修饰表达之奇,莫不是在文章的语境中品味、领会的,所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可以说是在特定的典型情境中的理解。因此,教师从教学需要出发,借助文本这一范例,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既能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又能高效地完成阅读教学的任务。

(1)课前创设情境,精心导入

在学一篇新课文之前,教师若能针对学生的注意心理创设情境,则有利于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如课前将投影片出示给学生看,让学生既获得了视觉上的满足感,又感性地认识了课文中所描绘事物的特点。

(2)课间情境牵动,师生互动

教学之中,如果能不断创设情境,可以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里,帮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之中,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会文章内容,甚至不自觉地进入到文章的角色之中。在直观可感的表演中,学生不仅准确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并且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学生阅读的效率

(3)课后情境回味,温故知新

师生共同学完一篇课文后,不少学生往往就把它丢在一旁,不再过问。当学生进入另一篇新课文的学习后,随即就把旧课文淡忘了,教学效果很难达到巩固的目的;若能适当地创设情境,让学生再度回味一下课文,一定能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在阅读教学中,适当地创设情境,并使情境的创设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并有意识地将学生带入教学的相关情境。学生进入情境后,又会反过来丰富学习情境,这样的互动,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情”与“境”相互作用的持续中得以强化和巩固,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也就成了”我愿参与”的有趣而有意义的活动,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自主探究,张场学生的个性

2

阅读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没有个性的阅读、没有创造性的阅读,只能是一种“死读书”。新的阅读教学理念主张尊重学生的阅读自主权,使阅读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张扬个性的过程。因此,教师不仅要还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还应还给他们发展思维、自由想像的权利,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个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也从一个接受者的角度转化为一个自主探究者,使其个性得以张扬。

学生在阅读中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变“告诉”为“引导”,学生变“接受”为“发现”,立足于学生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突显发现、探究和研究等认识活动,应珍视学生的独特感悟和体验,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自主选择学习伙伴,自主交流阅读感受,自主探究语文外延,使阅读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张扬个性的快乐过程,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善于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是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具备的一种教学基本功。有人讲,提问好比教学中的常规武器。正确而有价值的提问能积极引导学生全面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主要内容,了解重点的词语和句子,使学生把自己的亲身感受同课文内容紧密地联系起来,引起他们的思考,教会学生全面、正确地理解课文。教师的提问正是不断地设置矛盾,引发学生认识上的反差,不断地沿着”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方向前进,从而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4.多元开放,构建弹性设计

阅读教学是对话的过程,是一种意义构建的过程,是师生的人生价值得以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多元性、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它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愿望生成和合作发展。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就应该变“教为主”、“灌为主”为“学为主”,充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进行弹性的设计。我国著名特级教师周一贯老师称这种设计为“软设计”,把它和那些必须达成的教学目标、必须实行的教学步骤、必须完成的课堂训练、无伸缩性可言的、带有刚性的“硬设计”做以比较。

现代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倡导的应该是以具有高度弹性的“软设计”为主,要充分按照教学所具有的现场生成性的基本规律而作相机诱导、及时处理,并为此留下最大的弹性空间和应变预测。一方面,它不仅要求教师根据学情和教材安排特点,创造性地灵活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及安排顺序作一定的取舍和调整,以满足学生的自主探究、愿望生成和合作发展,而且要求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能把教学内容定得太窄、太死,不能用老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包办学生的学习内容。应该留出大片“空白”,供学生表现自主、合作和探究。另一

3

方面,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仅注重教材自身资源的开发性使用,还要注重小学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沟通、与生活中学习资源的开发利用相结合,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地弹性设计,使阅读教学富于时代气息和现代气息,也使学生在综合性地学语文、用语文的过程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综上所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地训练和积累,而且还需要老师正确的引导,让学生明确阅读的目的,提高阅读兴趣,拓宽丰富知识,提高自读能力,培养阅读的概括力和思维品质,训练阅读技能,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颜冬梅.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4(10):84 [2] 蒋 颖.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探索[J]教材教法.2013(01):79

[3]范青青.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之我见[J]新课程学习.2011(03):155-156

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oz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