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定量分析习题

更新时间:2023-10-06 10:4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管理定量分析习题

1. 第一次作业 定量分析方法与公共管理 2. 定量分析的三个基本特征 3. 公共管理中的定量分析程序

4. 如何理解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关系

系统与系统模型 5. 系统模型的定义

6. 为什么要使用系统模型 7. 系统模型的分类 8. 系统分析的定义 9. 系统分析的要素

第二次作业 数据与数据整理

10. 数据计量的三种尺度,以及具体的描述实例

11. 什么是定类数据、定序数据、定居数据、定比数据 12. 什么是数据整理,数据整理的原则 13. 数据整理的步骤

14. 如何进行数据分组,数据分组中的相关概念:频数、频率、组数、组距、组限、组中值、 15. 什么是等距分组、异距分组

16. 试设计一份统计表,并指出哪一部分是表头、列标题、行标题、主栏和宾栏

17. 对下表的数据完成整理,分出组数、确定组距、计算频率与累计频率,并绘制直方图 某车间5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数分组表 零件数 (个) 107 108 110 112 113 114 115 117 118 频数 (人) 1 2 1 2 1 1 1 3 3 零件数 (个)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频数 (人) 1 2 1 4 4 3 2 2 3 零件数 (个) 128 129 130 131 133 134 135 137 139 频数 (人) 2 1 1 1 2 2 1 1 2

第三次作业 描述统计

18. 定类数据的集中趋势确定方法:众数

19. 定序数据的集中趋势描述方法:众数与中位数、四分位数的确定方法 20. 定距与定比数据的集中趋势描述方法:均值 21. 定类数据的离散程度的描述指标:异众比率 22. 定序数据的离散程度描述指标:四分位差

23. 定距和定比数据的离散程度描述指标:极差、平均差、方差与标准差

24. 算术平均数计算示例

原始数据: 10 5 9 13 6 8

25. 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示例

根据表中的数据,计算50 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数的均值 26. 某车间5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均值计算表 27. 按零件数分组 31. 32. 33. 34. 35. 36. 37. 105~110 110~115 115~120 120~125 125~130 130~135 135~140 28. 组中值(Xi) 29. 频数(Fi) 30. XiFi 38. 39. 40. 41. 42. 43. 44. 107.5 112.5 117.5 122.5 127.5 132.5 137.5 45. 46. 47. 48. 49. 50. 51. 3 5 8 14 10 6 4 52. 53. 54. 55. 56. 57. 58. 322.5 562.5 940.0 1715.0 1275.0 795.0 550.0 59. 合计 60. — 61. 50 62. 6160.0

63. 一位投资者持有一种股票,1996年、1997年、1998年和1999年收益率分别为4.5%、

2.0%、3.5%、5.4%。计算该投资者在这四年内的平均收益率。

64. 根据表中的数据,计算甲城市家庭对住房满意状况评价的中位数 甲城市家庭对住房状况评价的频数分布 甲城市 回答类别 户数 (户) 累计频数 非常不满意 不满意 一般 满意 非常满意 24 108 93 45 30 300 24 132 225 270 300 — 合计

65. 6个数据的中位数计算算例

原始数据: 10 5 9 12 6 8

66. 5个数据的中位数算例

原始数据: 24 22 21 26 20

67. 根据表中的数据,计算50 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数的中位数 某车间5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数分组表 按零件数分组 频数(人) 累积频数 105~110 110~115 115~120 120~125 125~130 130~135 135~140 合计 3 5 8 14 10 6 4 50 3 8 16 30 40 46 50 —

68. 根据表中的数据,计算5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数的众数 某车间5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数分组表 按零件数分组 105~110 110~115 115~120 120~125 125~130 130~135 135~140 合计 频数(人) 3 5 8 14 10 6 4 50 累积频数 3 8 16 30 40 46 50 — 69. 数值型未分组数据的四分位数(7个数据的算例) 原始数据:23,21,30,32,28,25,26

70. 根据表中的数据,计算工人日加工零件数的标准差 某车间5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标准差计算表 按零件数分组 105~110 110~115 115~120 120~125 125~130 130~135 135~140 合计 组中值(Xi) 107.5 112.5 117.5 122.5 127.5 132.5 137.5 — 频数(Fi) 3 5 8 14 10 6 4 50 (Xi- X )2 246.49 114.49 32.49 0.49 18.49 86.49 204.49 — (Xi- X )2Fi 739.47 572.45 259.92 6.86 184.90 518.94 817.96 3100.5

71. 根据甲、乙两组生产工人日产量资料,比较两组工人日产量的离散程度。 甲组:60 65 70 75 80

乙组: 2 5 7 9 12

统计与抽样

72. 解释下列概念:总体、样本、均值、标准差、样本容量、误差 73. 某乡欲从30000亩水稻中随机抽取500亩进行产量调查,根据以往调查资料可知总体标

准差为112千克,计算抽样平均误差

根据题意,已知 N=30000亩 n=500亩 σ=112千克 在重复抽样条件下

22?112 ?x???(千克)5n500

在不重复抽样条件下 ?2?n?1122?500???1??1??????4.97(千克)x n?N?500?30000?

74. 某市对小学生眼睛近视情况进行调查,从全市小学生中随机抽取1000名进行检查,发

现患近视眼的学生人数比重达到38%,要求抽样误差范围不超过3%,试对该市小学生患近视人数的比重进行估计。 第一步:计算样本方差和抽样平均误差 ?p2?p(1?p)?38%?(1?38%)?23.56% p(1?p)23.56%????1.5%p n1000

第二步:计算概率度,并查表估计出置信度

?p3%i. 查表得F(t)=95. 45% t???2?p1.5%

第三步:计算总体成数的下限和上限

下限=p??p?38%?3%?35%上限=p??p?38%?3%?41%

即有95.45%的概率保证程度,估计该市小学生患近视的人数比重在35%~41%区间内。

75. 如何确定抽取样本的容量

76. 某工厂欲对10000个电子元件的耐用时间进行检查,根据以往资料可知该型号电子元件

耐用时间的标准差为800小时,要求概率为95.45%,抽样误差范围不超过200小时,需要抽选多少个电子元件检查

已知:N=10000个 F(t)=95.45% t =2

?x?200小时?x?800小时

若采取重复抽样

2 t2?x22?8002n???64(个) 22200?x

若采取不重复抽样

2 Nt2?x10000?22?8002??63(个) n?22222210000?200?2?800N?x?t?x

第四次作业 预测分析

77预测是指什么?举例说明预测的作用。 78预测有哪些基本原理? 79预测的一般步骤。

80为什么要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和预处理?如何鉴别异常数据?对异常数据应如何处理?

81直接头脑风暴与质疑头脑风暴法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在专家选择上有何异同?

82什么是时间序列

83时间序列分析中存在的几种趋势,以及常用的预测模型

84什么是移动平均法,分哪两种类型?一次移动平均的具体操作思路

85如何利用一次移动平均法与二次移动平均法建立基于时间的直线预测模型 86什么是指数平滑法

87如何利用一次指数平滑法与二次指数平滑法建立基于时间的直线预测模型

88已知某产品前15个月的销售量下表所示。试预测下个月的产品销售量。分别采用一次移动平均、二次移动平均的思路列出线性预测模型进行预测 时间序号t 1 2 3 4 5 6 7 销售量Xt 8 9 10 11 12 13 14 15 10 15 8 20 10 16 18 20 22 24 20 26 27 29 29

77. 某机床厂从1992年机床销售量数据如下表所示,预测2004年的销售量。试用一次指数

平滑法、二次指数平滑法进行预测 年份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00 01 02 03 时间序号t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销售量Xt 410.4 394.7 406.5 418.0 450.7 444.2 438.7 457.7 464.4 440.3 436.3 439.2

78 根据下表资料,计算居民年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之间的相关系数。

10户居民年收入和消费支出相关表 单位:千元 年收入 18 25 45 60 62 75 88 92 98 99 消费支出 15 20 30 40 42 53 60 65 78 70 79以下是生活期望值与个人成就的抽样调查。 生活期望值 个人成就 10 7 8 9 7 10 6 4 4 2 3 1 2 3 1 2 求:相关系数和回归直线。

第五次作业 决策分析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og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