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题研究的立项
更新时间:2024-06-10 21:3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课题研究的立项、开题和结题的方法
中小学课题研究的定位
1、“草根式”研究
“草根式”研究表明:一线教师的教育科研是一种非专业化的、扎根于教育实践、落实到教师平时的教学行为当中的研究,研究目的在于“改进”“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升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的价值,根植于课堂,根植于乡土,根植于学生和老师中间,吸收着教育生活实践的营养,最终让教科研工作开出美丽的花、结出丰硕的果。
2、小课题研究:(表现:小、近、实、活)
小:从小事情、小现象、小问题入手,研究难度小、周期短,
方法简单,容易操作,见效快。它抓住的是教育教学活动中问题的“某一点”,以及某个细节,并由此层层深入,不断探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从而达到研究的深度,揭示问题的本质和内涵。 近:研究内容贴近教学实际,小课题研究是出自教师自身发展和提高的需要,这种需要既包括圆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美好愿望,又包括教师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成长动机,在于提升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能够将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与新课改的召唤水乳交融。
实:教师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是教师自发进行,自我负责的“常态化”研究行为。也是众多一线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遭遇的最为真实的难题,是影响着教师顺利实施教学活动的现实问题。 活:选题自由、方法灵活、研究行动自主。一方面,小课题是生成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之中,根植于教师的课堂教学之上,具有随机性、情景性,常常是不约而至。另一方面,小课题的研究周期灵活,半年、一年或多年,时间周期不等。 3、行动研究:
发现问题——集体汇诊——制订计划——实施行动——随时观察——反思调整——总结提升——解决问题——推广运用。
在行动中研究、对行动的研究、为行动而研究、由行动者研究。
课题研究的环节与步骤
申报立项——开题论证——组织实施——结题(总结与撰写研究报告)。
课题的选择
一、创新 1、 2、 3、 4、
课题是否是前人没有研究过的问题?
前人有研究,但是否需要充实完善或提出新的依据与认识? 国外研究课题是否可进行中国化? 别人的研究是否有必要进行重复和拓展?
二、名称的表述方法
1、一个合理的课题名称应当能够反映出所研究问题的最主要信息,包括: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手段、研究目标、结果预期等。如:研究对象+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如:罗山县名优教师培养模式实践研究。
2、应用陈述句表述而非疑问句; 3、不能以文章题目代研究课题;
4、在课题名称中,不要使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 5、课题名称表述中使用的概念要规范、通用、科学 三、课题名称的形式: 1、
选用课题的理论支撑和研究目标作为课题名称;如:主体教育
理念下的中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 2、
将解决问题的具体做法与研究目标组合为课题名称;如:运用
现代信息技术探求中学数学教与学新模式; 3、
直接以研究目标为课题名称; 如: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指
导研究; 4、
以研究的主要内容作为课题名称;如:中学生心理健康活动课
的原理设计及应用研究; 5、
突出研究方法的课题名称;如中学生异性交往困惑的集体心理
咨询实证研究;
中小学所立课题类别一般是:研究教师的课题;研究学生的课题 ;研究教材、教法、学法的课题等。 四、课题表述要求:
1、准确——就是要把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交待清楚。课题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有一个适宜的切口,能准确地把研究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2、规范——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方式、结论式的句型
不能用。(因课题是要解决问题,正在探讨,不能有结论性的口气); 3、简洁:名称不能太长,一般不超过20字;
4、醒目:研究的切口适宜,新颖,使人一看就对课题留下深刻印象。
立项申请书填写
要求:
1、
课题能否立项,与选题的新颖性、选题的意义等因素有关,同
时,也与课题申请人对课题论证质量有关。因此,要申报课题,首先要做好课题论证,即写出一份高质量的课题申请报告。 2、
填写立项申请书关键是“课题设计论证”部分,即对所选课题
的科学性、创新性等理论与应用价值的评价。
课题设计论证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问题的提出(理论意
义和实践意义);(2)核心概念界定;(3)本课题在国内外研究现状;(4)研究目标;(5)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与范围;(6)研究的方法与手段;(6)研究创新点及计划与步骤;(7)研究者完成为课题的主客观条件等;
专家看到的只是这个评审书。
课题设计论证的写法(省级4000字以内)
总体看: 1、 2、 3、 4、
为什么: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选题的意义和价值; 做什么: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重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怎么做: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尤其是重难点的解决) 做的基础:课题负责人近年来的前期相关研究成果、主要参考
文献等。 具体地:
一、 问题的提出(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在这一部分,要阐述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问题提出的背景是什么,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如何等,向评审者说明研究的紧迫性、必要性。
理论上:着重创新丰富和发展充实——提供例证依据 实践上:着重(结合前沿)论述其应用前景——解决实际问题、指导相关工作,具有现实性、针对性和操作性。
基层教师多是应用研究,研究价值重点在实践、应用价值上。 论述意义和价值时存在的问题:(1)强调过分,如“填补空白,在国内独创”之类等;(2)过于宏观,大而空,究竟有什么意义,看不出来;(3)过于庞杂,仅意义一项就写了700来字。
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这是课题论证中的另一个重点。对此问题的论述,一是使评审者了解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即对所要研究问题的来龙去脉,
研究的发展情况的全面把握,从而了解申报者的研究基础;二是说明本人拟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有哪些创新和发展。包括 1、这个问题别人是否已研究过,如果研究过,是哪此人、什么条件下进行的,取得了哪些进展,有什么主要成果,在理论与实践方面有哪些突破;若没人研究过,是否有人在研究类似问题,这此研究对本课题是否有借鉴意义;2、已有研究存在什么主要问题或局限性;3、本人拟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解决什么新问题,力求取得什么突破,也即是研究的创新之处;总之,要在这里说明自己与他人研究的不同之处,使评审者了解该课题研究不是对同类研究的简单重复,而是在一个新的起点上进行的一项有价值的研究。这样做,也是从另一个角度再次说明研究的必要性。
三、研究目标的撰写
1、 研究目标就是用一段话对科研题目进行解读;
2、 使用语句:探索……..问题,明确……….关系,揭示……规律,阐明……….原理,建立………..方法、机制等。 存在的主要问题:课题研究目标的确定过于大和空泛,或没有扣紧课题题目。例如,提出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使学生成为“具有丰富的知识、健康的情感、健全的个性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一代新人,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能自尊、自信,敢于迎接社会的挑战”,这样的研究目标显得过于空泛。又例:通过课题的研究,“探索德育的性质,研究对培养人素质和新型主体人格的普遍要求,探索培养目标,探索德育的基本任务,探索德育的
主旋律”,确定这样的已经由国家确定了的研究目标,显然是太大而不妥的。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内容与研究目标相关联,围绕关键问题;将内容分为几大部分,或几个主题进行论述(或子课题);内容观点要新颖,有创新性,且注意要突出重点。重点是课题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难点是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指项目的关键所在,问题得到解决之后,项目就可以顺利开展。所以,需要在随后的研究方案部分给出解决关键问题的方案和对方案思路的可行性分析 。要突显研究的特色和价值。
五、课题的创新点
1、
指研究的特色和新颖的学术思想,包括:题目(问题)新、观
点新、内容新、体系新、材料新、技术或方法新,角度新等。 2、 3、
创新的程度取决于自己的想象力能否比别人走得更远。 创新点既要切合实际,又有所发挥,要用肯定的语气。
六、研究方法
1、
文献分析法——收集相关研究信息,借鉴他人研究成果,
关注研究趋势,寻求新的突破点; 2、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与访谈、收集研究对象的各种信
息,分析现状与成因。
3、经验总结法——通过试点实践探索,总结经验并推广运用; 4、个案研究法——通过各种成功的典型个案调查与分析,总结提炼出有效措施;
5、行动研究法——通过制定详细的计划,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实施,总结反思与修正。等。方法可根据课题的大小,任意选取。等。
七、研究条件分析
主观条件:研究者的理论水平、研究基础、经验背景、研究能力和组织能力,课题组成员构成的优势等。
客观条件:进行课题研究的时间、资料、经费、设备等物质方面的保证等。
八、研究步骤
一、 准备阶段:完成课题方案制定、申报、确定课题组成员及分工,进行前期资料准备,起草研究与实施方案;
二、 研究阶段:根据方案,各子课题组开展理论研究与课堂实践活动,收集第一手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等; 三、 总结阶段:对研究的过程及成果进行系统分析,形成实验报告和课题总结报告。
九、预期研究成果的写法
1、 2、
成果要与目标相吻合;不要太多,否则结题时太被动; 成果形式一般包括:专著类、论文类、报告类(调查报告、实
验研究报告、文献研究报告和情报研究报告等)、课案类(教学设计方案、活动方案、教育案例、教学过程实录等)、课件类等。
其它方面问题:
1、 2、
时间保证,符合规定; 申报经费合理、恰当 ;
3、 申请书是给专家看的,所以申请书应站在学科高度,以专家身
份和口气写, 是专家对专家,摆事实讲道理,说服同行,必须让“专家”知道你“懂”。 范例:
申请立项论证 主要内容包括:1.研究背景和意义;2.研究目标与内容;3.预期创新点;4.研究方法和步骤;5.成果呈现形式;6.条件保障。(分点阐述所要求的内容,字数2000—3000字,可另附页) 1.研究背景和意义 2004年以来,国家在海南、广东等省启动了新一轮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国家、地方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教学整合研究,被摆上教育科学研究的议事日程。 由于各省的高中地理课程实验尚处于推进初期,缺乏对普通高中课程实验中国家、地方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教学整合深入的研究,理论支撑不足,实践经验粗浅。 厦门市作为第二批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教学试验区,对普通高中课程实验中地方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国家课程的教学整合的研究处于空白。但由于厦门市在初中课程改革教学试验中,通过对《厦门市初中地理地方课程资源开发与乡土教育》的研究,对实施普通高中课程实验的《国家、地方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教学整合的研究》具有借鉴作用。为了适应当前中学课程改革的形势要求,落实和实施教育部高中《课程标准》,开展对高中课程实验中地方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国家课程的教学整合的研究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本课题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研究为突破口,通过课题研究将深化对高中课程实验的基本理念、课程性质的认识,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有利于学校构建开放式课程,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 2.研究目标、内容与预期创新点 ⑴.在我省实施高中课程实验背景下,本课题的研究应承担并达到三项目标: ①.知识性目标——确定地方、学校课程设计的基本问题和设计课程的基本原则; ②.应用性目标——阐明地方、学校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结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③.行动性目标——建议或提出地方、学校课程建设与国家课程整合,及教学实施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有效途径。 总之,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教学整合的研究,既应有理论建构,又应有影响课程改革实践的可操作性的策略、方案,本课题以高中地理课程研究和改革实验为案例,确定研究重点: ①.厦门市普通高中(地方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 ②.普通高中课程资源与科目教学整合的策略(难点) ⑵.基本内容: 课程资源开发模式的研究: ①构建一套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课程教材体系; ②以中学教育、教学骨干为依托形成一支善于攻坚、结构均衡,既有课程学术视野,又有本土实践经验的课程理论研究队伍; ③构筑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的地方、学校课程实验网络。 地方、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策略的研究(选用、改编、新编)。 ①如何满足学生实际发展需求 ②发挥师生主体作用 ③丰富学生学习方式 ④考虑学校实际可能 ⑥形成和体现学校办学特色 ⑦课程资源开发方案的研究(学校层面的开发方案;教师层面的开发方案;形成校本课程系列)。 课程资源与教学整合的研究 ①课程目标的陈述(全面、恰当、清晰地阐述目标与学习水平); ②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突出重点,从易到难,处理好均衡与连续的关系; ③课程实施(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级规模等); ④课程评价(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方式、成绩来源等)。 难点是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资源的统整与衔接: ①对科目课程内容和学习经验进行横向的组织(研究认知、技能、情意的统整与科目的统整)。 ②研究科目内容与学习单元的顺序关系,课程资源与科目内容中各要素之间所形成的水平关系。 现代信息网络条件下课程资源开发与课程支持的研究 ①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呈现课程内容,整合课程资源,创设教学环境; ②根据各门课程所具有的不同特质以及课程实施的具体情形有机地组合各种信息
技术手段和信息资源;建立课程资源信息共享机制。 ③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具有不同认知水平和风格的学生创设个别化的学习环境,开发个性化的学习工具; ④加强教师、学生和信息技术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⑤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和思维工具的作用。 ⑶.预期创新点 普通高中地方、学校课程开发与国家课程的教学整合策略,开放式高中课程的构建 3.研究方法 ⑴.研究本课题的方法、手段 ①.文献研究法 应用建构主义理论、现代信息传播理论和自主学习等相关教学理论,了解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和各种课程理论、教学模式的特点,整理、收集已有的地方、学校课程开发资料,批判和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打下理论基础。通过网络、杂志和报刊等媒体,了解掌握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和趋势,进一步明确本课题的研究方向。 ②.研究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分析、了解高中学生课程学习现状、学习能力,并针对他们既有课程、学科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寻求相应的对策,途径和措施。 ③.行动研究法 以行动研究法为主,通过教学研究(选择少数学校进行教学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推广),检测就本课题研究所运用的方法、对策与措施的效果,进一步加强或及时调整研究的方式、内容。 ④.经验总结法 总结本市及外地的经验,揭示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整合的规律、原则和方法。 ⑵.资料准备 本课题研究资料配备有三大类: ?书籍类:《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课程论》等 ?报刊类:《中国教育报》、《教育导报》等。 ?刊物杂志类:《人民教育》、《福建教学研究》、《地理教育》、《教育博览》等。 ⑶.课题研究参加者分工 ①.全体课题组:参与《普通高中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整合的策略研究》(以高中地理科目为例)课题研究、教学实验; ②.立项、编写厦门市高中地理选修Ⅱ系列(暂定): 双十中学组《厦门的天文与生活》 厦门六中组《厦门海洋地理》 外国语学校组《厦门城乡规划》 科技中学组《厦门环境保护与防治》 集美中学组《厦门的自然灾害》 同安一中组《厦门旅游地理》 ③.厦门一中组:厦门市《高中地理课程网络资源开发、资源库建设与利用》。 4.步骤和成果呈现形式 各主要研究阶段、阶段成果形式、时间安排、最终成果形式 主要阶段 第一 阶段成果形式 时间 安排 举行开题报告会,启动课题研究,进行《普2006年1.厦门市《普通高中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整合的策略研究》(以高中地理科目最终成果形式 阶段 通高中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整合的策略研究》9月 (以高中地理科目为例)课题现状分析、资料收集。 第二 《普通高中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整合的策略~2006年12月 为例)课题结题报告; 2007年1月 ~20072.厦门市《普通高中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整合的策略研究》(以高中地理科目阶段 研究》(以高中地理科目为例)课题研究: 1.实施高中地理地方、学校课程资源开发,立项、编写厦门市高中地理选修Ⅱ系列; 2. 结合高中地理新课程实验进行高中地理课程资源与教学整合策略的探究、论证。 第三 厦门市《普通高中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整合年12月 为例)论文集; 3. 厦门市高中地理选修 Ⅱ系列: 2008年1月 ~2008《厦门旅游地理》 《厦门海洋地理》 《厦门环境保护与防治》 阶段 的策略研究》(以高中地理科目为例)课题结题准备: 1.申请审定、出版厦门市高中地理选修Ⅱ系列; 2.整理和撰写课题结题报告、出版论文集; 3. 建成厦门市《高中地理课程网络资源库》 第四 厦门市《普通高中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整合年6月 《厦门城乡规划》 《厦门的自然灾害》 《厦门的天文与生活》 4. 厦门市《高中地理课2008年程网络资源开发、资源库建设与利用》。 阶段 的策略研究》(以高中地理科目为例)课题结题。 7月 5.条件保障 ⑴.依托单位: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⑵. 经费估算及来源 ①.经费估算 合计:17500元 根据课题研究内容、时间2年和成果要求: 开题报告会和结题专家荐定会:3000元 课题研究过程(报告、讲座、研讨、实验):3000元 手段及资料准备:1500元 结题报告、论文集、高中地理选修Ⅱ系列印制:10000元 ②.经费来源 省课题经费拨助 高中新课程实验专项经费支持 向人教社、湘教社等出版社请求课题赞助
开题报告的撰写
开题论证是立项后进一步对课题研究的目的、依据、国内外研究动向以及研究方法、途径、步骤、条件和理论与实践作深入系统的评价,描绘整个课题研究蓝图。通常情况下,集体承担的大型的且级别较高的课题都需要在立项的基础上再作开题论证。
立项申请论证和开题论证的区别
1、
开题论证是在课题申报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表面上看与申报
时的内容差不多,但是它实际上需要在深度、清晰、具体化方面做更多地准备。 2、
一般说,申报立论的时候,着重在该课题的重要意义、价值和
自己能够完成的条件上进行论述;而开题论证时,则着重如何扎扎实实完成课题上进行构思和设计。 3、
在课题申报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自己要研究的对象,研究范
围和研究内容,从而把研究任务定得更加具体、准确。 4、
继续搜集最新资料,进一步提高对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的认
识,力争该课题站在研究的最前沿; 5、
确定具体的课题研究方法,例如:开题论证就不应该再笼统地
说采取行动研究方法,而是说清楚在哪些领域采取什么实验措施。 6、
规划出课题的研究程序。开题论证时应该根据学校的整体计划
和课题进展需要,将两者结合起来规划出在本学校、本年级、本班、本人可行的研究程序。 7、
课题开题会的程序(由课题管理部门主持)
1、 2、 3、 4、 5、 6、 7、 8、
介绍参加开题仪式的领导、专家 学校领导致欢迎辞
课题管理部门宣读《课题立项通知》 学校课题负责人作开题报告
互动;老师向专家提问,专家向课题组成员提问 专家指导论证 领导讲话
学校课题负责人表态
开题报告写法
程序:一、问题的提出(或选题缘由); 二、研究综述(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相关研究述评); 三、课题的界定 四、研究目标 五、研究内容 六、理论基础 七、研究思路与方法 八、研究进度 九、预期成果 十、课题组成员及其分工;
提出更加具体的课题成果设计。
十一 其它保障机制 十二参考文献与附录
一、 问题的提出(或选题缘由):
即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首先要阐明课题研究的背景;其次要阐明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重要性、必要性);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课题的意义,包括:实践意义:对学校、对教师、对学生 理论意义:是细化和补充、阐述和充实。
主要内容包括:?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 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 ? 通过分析本地(校)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综述(文献综述)
1、一般性地描述和概括相关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2、列出和介绍代表性的专著、论文、资料等 ; 3、相关课题上已经提出的主要理论、观点
4、对已有研究的评论,主要是指出已研究的局限和缺陷等; 5、说明本课题将在哪些方面重点突破. 即解决三个问题:
一是前人在此问题上究竟做了哪些研究,得出了什么结论; 二是前人在哪些地方做得不够,留下了什么研究空间;
三是前人的研究对于自己研究有什么启发。 此处存在的问题: 1、 2、
把工作现状、实践现状等同于研究现状;
罗列几本书或几篇文章,缺乏分析或者把所有文章和书都
一一罗列上去; 3、 4、
有的既没列出代表性的著作,分析也很简单,针对性不够; 因为资料占有不足,分析上出现偏差。
三、课题的界定
界定要研究的内容和范围:简练概括本课题研究的思路、对象、范围、内容、方法和目的;
核心概念界定;要对课题中的关键词下操作性定义,尤其是要解释清楚自己本研究中的相关概念的实际含义。
四、 研究目标
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课题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注意:一要明确,具体,解决什么问题,不能笼统;二要最终目标,不说或者少说过程,三是本课题,而不要引申太多。一般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1、对教师:教育知识的增长、教育经验的丰富、教育方法的创新和教育理论的发展等;
2、对学生: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3、对学校:学校工作过程中,表现在学校的效益上。
五、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也就是研究问题,它是研究计划的主体,通常是把
课题提出的研究问题进一步细化为若干个小问题,加以列举。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其拟定的研究内容和重点为:1、目前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2、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分类;3、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4、研究我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的建立;5、构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及操作方法; 其中,第5点是本课题的研究重点。
基本架构:背景——问题——原因——对策——成效
从问题入手来设计内容,要清晰、明确,可操作性强,揭示主要的矛盾关系,而不仅仅是措施,善于对问题进行分解,要条理化,不要写成一大堆。
六、 理论基础
我们的课题基本上都是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所以,必须有一此基本的理论依据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既要阐明理论观点,也要说明具体应用。如:进行活动课实验研究,必须以课程理论,学习心理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为研究试验的理论依据; 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实验,必须以教学理论、教育实验理论等为理论依据。
七、 研究思路与方法:
1、本课题研究是否要设定子课题。各子课题既要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又要形成课题系统。作为省、市级课题,最好设定子课题。形成完整的课题研究系统。
2、具体的研究方法可从下面选定: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 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如要研究学生实践能力的现状必定离不开调查法;要研究如何优化学生教学宜采用实验法;要研究如何对青年教师进行培养可采用经验总结法;要研究问题家庭学生的教育对策可采用个案法等。
3、确定研究方法时要叙述清楚“做些什么” 和“怎样做”。如要用调查法,则要讲清调查的目的、任务、对象、范围、调查方法、问卷的设计或来源等。最好能把调查方案附上。
4、提倡使用综合的研究方法。 一个大的课题往往需要多种方法,
三四个即可,最主要的方法在前,次要的方法靠后。小的课题可能主
要是一种方法,但也要利用其它方法。
八、课题研究的步骤
即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包括:整个研究拟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起止时间;各阶段要完成的研究目标、任务;各阶段的主要研究步骤、方法;各学期研究工作的日程安排等。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1、确定课题研究内容,确定课题,构建子课题;2、组建研究队伍、明确分工;3、学习相关理论,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培训;4、确定研究对象5、前测、分析和调研;6、查阅相关资料、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完成论证申报工作。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1、召开课题研究开题会;2、根据方案具体实施课题,抓好子课题的研究;3、及时收集研究信息,不断完善操作过程; 4、针对各子课题的完成情况,及时进行阶段性小结,进行中期汇报。5、定期召开研讨会,总结交流经验;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1、收集、整理、分析材料,总结结果,撰写研究报告;2、申请结题、举办研究成果展;3、召开验收鉴定会,对课题研究进行评审、验收。
九、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本课题研究拟取得什么形式的阶段研究成果和终结研究成果。成果形式很多,但必须有(否则,说明这个课题就没有完成。)。如:调查报告、实验报告、论文,经验总结等。其中,调查报告、研究报告、论文是课题研究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另:要说明研究成果可能产生的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十)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十一)其他有关问题或保障机制,如课题经费的估算、来源和管理
范例:开题报告
厦门市《普通高中学校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整合策略的研究》课题组
一.课题名称:普通高中学校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整合策略的研究
——以高中地理科目为例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㈠.课题研究的目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将推进和深化我市的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并达到以下目的:
1.深化对高中课程性质的认识,有助于更好地实现普通高中教育目标。 有利于落实高中课程改革的要求,切实使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课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高中课程;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2. 学校课程与国家课程相互补充,有助于普通高中课程的实施与改进。 根据厦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体实际,满足地方、学校对学生发展的具体
要求而设置学校课程,它与国家课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实现课程模式的多样化和课程结构的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3.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程选择,帮助学生实现有个性的发展。
提倡把学校课程资源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在促进学生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的同时,满足学生的差异性特点和多元化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程选择,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充分和更主动的发展。也有利于建立更加科学、多样,能注重评价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和过程。
4. 促进我市基础教育课程的地方特色和学校文化的建立。
加强课程与地方社会发展、学生社会生活的联系,优化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使学校课程的设置与厦门市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形成我市基础教育课程的地方特色,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5. 提高我市高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
进而,推动我市基础教育课程研究、课程管理队伍和课程研究队伍的建设,提高学校课程管理与开发课程的能力。
㈡.研究本课题的意义
依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学校等发展需要,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是实现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与实验的重要任务。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1.学校课程开发与国家课程开发相互补充,探究高中学校课程资源开发的策略。
各校开发、开设出1~2个高中地理的学校课程模块,诸如《厦门的旅游》、《厦门海洋地理》、《厦门环境保护与防治》、《厦门城乡规划》 《厦门的自然灾害》、《厦门的天文探究》??,形成具有我市各校特色的高中地理选修Ⅱ模块系列。
2.实施教学实验,探究高中学校课程资源与国家地理课程教学整合的策略。 3.通过课题研究,调查、掌握我市各校的地理课程资源的情况,建立地理课程资源档案,逐步建设地理课程资源库和研究性学习基地。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学校课程开发与教学策略的研究,由来已久。20世纪60年代末期,伴随着新技术革命和社会多元化思潮的兴起,发达国家教育界出现对国家课程开发策略进行的反思与批判,形成较大规模的课程改革与探索,推动了学校课程开发策略的兴起,并于20世纪 80年代达到高潮。由此历经全盛时期、回落时期和成熟
转型时期三个阶段,形成了一系列的课程理论和学校课程开发与教学的策略。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一套高度集中统一的课程制度,这种单一的国家课程模式同具体学校的多样性、差异性相矛盾,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适应的状况,一直为社会和教育界所困惑和关注。本世纪初开始,国家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要求学校要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需要和学生的兴趣,开设若干学校选修课程,供学生选择,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这一课程管理制度的出台,是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际需要作出的明智决定,与世界各国课程发展的基本趋势、本质是一致的。
但是,由于我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的国情,决定了学校课程策略与西方具有明显的不同,学校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没有现成可资借鉴的经验和照搬的模式,特别是有关普通高中课程中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教学整合的研究基本处于起始状态,对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教学整合进行研究,既是教育理论问题,更为当前高中新课程实验实践所急需。日前,厦门市教育局下达文件,公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厦门实验区教育科研2006年课题计划。由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地理科申请的课题《普通高中学校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整合的策略研究(以地理科目为例)》经评审,立项并确定为市级重点课题,同时报送省教育厅,推荐立项福建省基础教育研究课题。
我们认为,《普通高中学校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整合的策略研究(以地理科目为例)》课题研究,是我市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的系统工程之一。厦门市作为新一轮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教学实验区,为了实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目标,适应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的需要,各校要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开设6个选修Ⅱ模块,供学生选择。为了满足学校的课程要求,在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中对学校课程(选修Ⅱ)资源的开发和教学整合的研究,按照标准开发出各校适用的学校地理课程并实施教学实验,是当前摆在各校地理教研组和高中地理教师面前的一项任务,对落实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推进高中新课程实验,具有现实的意义。
本课题组此前通过对《厦门市初中地理地方课程资源开发与乡土教育》的研究,获得一系列省、市级科研教学成果奖项,为本课题研究积累和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开展对高中新课程实验中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教学整合的研究,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四.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本课题所涉及的“学校课程开发与教学整合”,是指学校根据国家教育方针和课程方案,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以学校教
师为主体进行适合学校特点和条件的课程开发、教学的策略研究,包括学校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结构的设计、课程标准的编制、课程材料的选择和组织、课程的教学实施与改进等一系列的课程行为。
因此,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1.国家教育方针、政策、法规
中共中央、国务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厦门市《普通高中课程实验实施方案》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试行)》等。
2.课程理论
如钟启全的《现代课程论》、吴刚平的《校本课程开发》及《校本行动研究》等。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如布鲁纳《教育过程》的课程结构理论和学习建构主义。 4.地理教育、教学理论。 五.课题主要研究内容、方法 ㈠.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在我国高中新课程实验背景下,本课题研究应承担并完成三项任务: 知识性任务——确定学校课程设计的基本问题和设计课程的基本原则; 应用性任务——阐明学校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结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行动性任务——建议或提出学校课程改革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有效途径。
为此,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教学整合的研究,既应有理论建构,又应有影响课程改革实践的可操作性的方案,本课题以高中学校地理课程研究和教学实验为案例,确定:
1.研究重点:
?厦门市普通高中学校课程资源(选修Ⅱ)的开发
?普通高中学校课程资源(选修Ⅱ)与国家课程(必修、选修Ⅰ)教学整合的策略(难点)
2.基本内容:
?课程资源开发模式的研究:
①构建一套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课程教材体系;
②以中学教育、教学骨干为依托形成一支善于攻坚、结构均衡,既有课程学术视野,又有本土实践经验的课程理论研究队伍;
③构筑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的学校课程实验网络。
?学校课程资源开发策略的研究(创编、改编、整合、拓展)。 ① 如何满足学生实际发展需求 ② 发挥师生主体作用 ③ 丰富学生学习方式 ④ 考虑学校实际可能 ⑤ 形成和体现学校办学特色
⑥ 课程资源开发方案的研究(学校层面的开发方案;教师层面的开发方
案;形成学校课程系列)。 ?课程资源与教学整合的研究
①课程目标的陈述(全面、恰当、清晰地阐述目标与学习水平); ②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突出重点,从易到难,处理好均衡与连续的关系; ③课程实施(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级规模等); ④课程评价(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方式、成绩来源等)。 ?现代信息网络条件下课程资源开发与课程支持的研究
①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呈现课程内容,整合课程资源,创设教学环境; ②根据各门课程所具有的不同特质以及课程实施的具体情形有机地组合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和信息资源;建立课程资源信息共享机制。
③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具有不同认知水平和风格的学生创设个别化的学习环境,开发个性化的学习工具;
④加强教师、学生和信息技术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⑤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和思维工具的作用。 3.难点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资源的整合与衔接:
①对科目课程内容和学习经验进行横向的组织(研究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整合)。
②研究科目内容与学习单元的顺序关系,课程资源与科目内容中各要素之间所形成的水平关系。
㈡.研究本课题的方法、手段 1.文献研究法
应用建构主义理论、现代信息传播理论和自主学习等相关教学理论,了解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和各种课程理论、教学模式的特点,整理、收集已有的地方课程开发资料,批判和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打下理论基础。通过网络、杂志和报刊等媒体,了解掌握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和趋势,进一步明确本课题的研究方向。
2.研究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分析、了解高中学生课程学习现状、学习能力,并针对他们既有课程、学科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寻求相应的对策,途径和措施。
3.行动研究法
以行动研究法为主,通过教学研究(选择少数学校进行教学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推广),检测就本课题研究所运用的方法、对策与措施的效果,进一步加强或及时调整研究的方式、内容。
4.经验总结法
总结本市及外地的经验,揭示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整合的规律、原则和方法。 六.研究措施 1、成立领导小组
由市教科院地理科牵头,各校子课题组长组成本课题领导小组,实施和协调课题研究工作。
领导小组组成:李依铭、李智、陈聪颖、姚培泰、杨思窍、林楠、林惠兰、周玉容、陈庆军、陈绍锋、邵国平、黄慧娟、陈文魁、马海英、陈丽松、陈秋萍、吴丽华、陈群莹、黄俊辉、朱长江、陈丹娜(不分先后)
2、加强子课题组建设
使参与课题研究的课题组和教师,成为课题研究、实施的主体,充分发挥子课题组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做好资料的收集、课程开发和教学实验、整理成果,实现课题研究的各项目标和任务。
3、培训课题研究队伍
开展课程教育理论学习,转变观念,提升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提高教师的学校课程开发和试验能力与水平。
4、聘请有关专家担任课题研究顾问,加强专家引领和专业支持 5、定期进行阶段性总结、交流研讨。
坚持每学期一小结,每学年一总结。全体参与课题研究和实验的教师都要围绕自己的课题进行总结,推广经验,进行个案研究。
6、及时做好课题结题和科研成果申报。 七.研究工作的步骤
课题研究参加者、各主要研究阶段、时间安排、最终成果形式
阶段 时间安排 课题研究任务 举行开题报告会,启动课题研究 最终成果形式 1.厦门市《普通高中学校课程资源开第一 2006年9阶段 月 第二 2006年9阶段 月~2007年8月 1.进行《高中地理学校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发与教学整合策略整合策略的研究》课题现状分析、资料收集。 的研究》课题结题总2.实施高中地理学校课程资源开发,编写厦门市高中地理选修Ⅱ系列课程方案和学生读本(每校1~2个模块); 3.建成厦门市高中地理地方学校课程资源库和研究性学习基地(每校若干) 报告; 2.厦门市《普通高中学校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整合策略的研究》论文集(总第三 2007年9阶段 月~2008年6月 第四 2008年8阶段 月 各校子课题报实施教学实验:结合高中地理新课程实验,报告、进行高中课程资源与教学整合策略的课堂教学研究,探究论证。 厦门市《高中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整合策略的研究》课题结题: 告、各课题老师论文); 3. 厦门市高中地理选修Ⅱ系列(每校1.审定、印制厦门市高中地理选修Ⅱ系列; 1~2个模块,各182.整理和撰写课题结题报告、论文,出版论文集; 3. 厦门市《普通高中学校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整合策略的研究》课题结题市级验收。 课时课程方案和教学策略)。 4. 厦门市《普通高中地理学校课程资源库》、(数据库、研究性学习基地)。
八.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 ㈠. 本课题主持人
本课题由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地理科主持,具有从事中学教育和地理教学研究工作的实施条件:
1.组织我市实施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有较丰富的教育理论和学科教学、教研经验。
主持完成市级教育研究课题《厦门市初中地方课程开发与乡土地理教育研究》,该课题作为我市新一轮初中课程改革实验的组成部分,在各级领导和广大初中地理教师的大力支持、配合下,依据教育部新颁《国家地理课程标准》开发出地方课程《厦门地理》,并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在全市实施教学实验,效果显着,受到领导和师生的好评和欢迎。
课题研究《地方课程<厦门地理>开发与乡土地理教学的探讨》2005年获厦门市初中课程改革课题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厦门市教育局);同年获福建省初中课程改革课题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福建省教育厅)
教学论文《厦门市初中地方课程开发与乡土地理教育研究》2006年3月获
厦门市第七届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厦门市教育局)
多媒体教学课件《厦门地理》教学系统2005年获厦门市教学课件创新大赛二等奖(厦门市教育局)
2.在厦门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的准备和启动阶段,本课题主持人承担《厦门市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课题研究,先后主撰3个市一级文件:《厦门市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厦门市中小学地方课程管理办法》、《厦门市中小学学校课程管理办法》,对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研究取得进展。
㈡.课题研究分工和参加者
本课题研究的主体由市属高中和省级高中新课程实验示范学校组成,由本课题组组织参加。
课题组欢迎本市各校有志于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研究的地理老师踊跃参加,每个区属学校可设一个子课题组,由校地理教研组,或教师个人(一个或几个地理老师)承担,各区教研室的地理教研员直接参加,并对课题研究进行指导和提供专业支持。 学校课程 厦门天文探测 主要内容 学校 双十中学 课题组 主持人 主要研究成果 陈聪颖,福建省特级教师,教研组长,厦门市学科带头人,全国天文科学青少年科普先进工作者,编著、出版高考教辅《地理学霸》等3本、发表教学论文7篇。 成员 风水文化与地理 厦门海洋地理 开发高中地理校本《风水与地理》的开发与教学尝试 厦门一中 外主持人 成员 主持人 刘建辉、林秀莲、蔡艺慧 姚培泰,一级教师,教研组长 熊永良、陈德榕、陈春敏、陈丽芳、陈惠卿、刘健辉、贾慧娟 杨思窍,高级教师,副校长,《构建现代教育技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获厦门市首届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十五”市级课题结题 课程,研究教学策略 国语学校 成员 主持人 王俊、林华 林楠 厦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 现状调查与建议以员当湖和厦门西海域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案例 厦门六中 成员 李纲 厦门的天文观测 厦门环道路旅游 厦门的自然灾害 以星座知识、厦门的星空、行星辨认、校天文台望远镜的使用为主 对于环道路旅游资源和配套设施的现状调查,提出合理化建议 搜集编撰典型案例,突出如何防灾减灾,引领学生关注观察影响厦门的各种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过程、影响,学会避险减灾。 厦门六中 科技中学 集美中学 主持人 林惠兰 主持人 周玉容,高级教师,案例教学: <<角色扮演,让学生当小老师>>;学校课程<<福建旅游地理>> 成员 主持人 张文娟 陈庆军,高级教师,教研组长,CN专业论文两篇(其中核心刊物一篇) 全体教师 成员 集美中学地理组、叶细柳、姚艺苹、刘玉颖 厦门环境厦门的环境特点、主要环境问题,厦门集美中学 主持人 陈绍锋,一级教师,对可持续发展教育有较深入的研究,已发表CN论文2篇,完成了题为《中学地理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策略研究》的硕士学位论文,共计有5万多字的论述;主编新高中地理必修(一)教辅用书,共计21万字,已出版。 保护 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厦门的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保护,污染与防治,环境管理,教学策略。 同安同安地理、历史沿成员 同安一中 松柏中学 成员 主持人 主持人 成员 王宝国、蔡一健 邵国平,高级教师 柯朝阳、颜天来、姚无微、吴慧玲、陈慧莹、陈燕惠、黄松明 林亨生,高级教师,长期从事中学地理教育和教学工作,具有丰富的教育理论和学科教学、教研经验,在松柏中学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地理师资队伍的建设方面取得很好的成绩。 黄惠绢、王峰洋、柯旺花、雷贤英、戴永萍、付院莲 地理 革;风土人情;城乡规划;旅游资源开发与评价;环境保护 厦门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厦门海洋资源开发的地理背景、海域开发的途径和具体措施、海洋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保护措保护 施 厦门自然灾害的影响及华主持人 马海英,地理课程资源库建设研究 的自然灾害 厦门市房地产业区位研究 应用地理学 如何防灾减灾 侨中学 成员 刘东星吕美德 1、区位及房地产区位概念2、房地产区位调查方法3、房地产典型案例分析4、房地产区位典型案例研究 厦门二中 主持人 成员 陈文魁 许向阳、谢东星、陈梅婷 以同安乡土地理为例)地理理论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何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为生活生产服务 启悟中学 主持人 成员 陈丽松 厦门的旅游 厦门市旅游资源的调查及合理规划 英才学校 主持人 程久毅,高级教师,教研组长,市级教学能手,《地理教育》、《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发表论文多篇。 成员 主持人 秦厚斌、林红兵、范铁刚、陈国华、李色裕 陈秋萍,高级教师,海沧区教研员,主持研究校级课题《新课程与地理学习方式的转变》通过验收并结题。所写论文《创建地理课讨论学习模式的几点思考》获《地理教育》杂志社举办的“创新杯”论文评奖二等奖;论文《循循善导切实转变地理学习方式》收入《创新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研究》ISBN论文集汇编。 厦门海洋厦门的海陆位置优势,海岸带类型,海海沧实验中学 地理 沧海岸带开发状况及 前景;厦门海洋资源特点及开发利用状况;厦门的海洋灾害和环境问题 成员 吴丽华、王德政、李家萍、陈新珠、林春树、邹受体、陈群莹、赖淑瑾、陈静 厦门灾害厦门的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等海沧实验主持人 吴丽华,中学二级,论文《浅谈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收入厦门市地理论文集汇编;论文《比较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获区二等奖并收入《学校教育教学论文汇编》。 地理 分布、成因、危害、 防灾减灾措施以及遇到该灾害应如何生存 中学 成员 魏观红、陈新珠、李家萍、王德政 海沧的环境保护 厦门的旅游 区重点课题《海沧环新主持人 成员 陈群莹,中学一级教师,与选修二第七模块结合重点研究海沧中学周围环境问题及其综合治理。 境保护》的主要成员 阳中学 旅游区规划及旅游路线设计 禾山中学 主持人 成员 黄俊辉 李俊毅、曾国静 厦门台风1.台风的有关理论知识 2.学生收集和分诗坂中主持人 成员 朱长江 灾害 析信息的能力 3.学柯小梅、叶丽梅 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 学 同安农村环境与发展 同安区农业特产生产现状与发展策略;同安区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探讨;海湾型城市建设对同安农业的影响 五显中学 成员 主持人 陈丹娜,中学二级教师,组织编撰以乡土地理为主要内容、以指导探究性学习为目的的校本教材《地理探究性学习指导》 洪艺红 九.经费的估算、来源、管理 ㈠经费估算
根据课题研究内容、时间安排和成果要求,经费估算17500元: 1.开题报告会和结题专家鉴定会:3000元
2.课题研究过程(报告、讲座、研讨、实验):3000元 3.手段及资料准备:1500元
4.结题报告、论文集、高中地理选修Ⅱ系列印制:10000元 ㈡经费来源
1.市级重点课题经费拨助 2.高中新课程实验专项经费支持 3.请求出版社赞助 ㈢经费管理
依据有关规定使用,纳入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财务统一管理。
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的基本要素(六大方面)
一、做什么?简介课题主要内容
二、为什么做?课题立项研究背景、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来源 三、怎么做?课题研究的过程(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1.主要的研究方法、手段、途径和视角 2.课题难点或关键点以及解决办法
四、做得怎么样?课题研究的结果。(主要阶段成果)
1.立项时的预期研究成果和实际达到的研究成果对比 2.课题应该有同行专家鉴定报告(如有需要可组织专家验收) 3.成果创新的程度
五、还有什么?反思总结。存在的问题或研究的局限性,后继研究设想,(有哪些尚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和同行探讨,有哪些感受向同行交
流)(字不需要太多)
六、参考文献:注明参考文章的作者、名称、著作或刊物的名称、出版社名称、期刊号及发表或再版时间以及文章所在页码,如果是网上查录的,还应注明网址。
结题报告的写法
结题报告没有固定的格式,但有大致的框架结构。课题结题
报告可以分为标题、前(序)言、正文、结尾和附件等5个部分。
一、标题:课题名称(《……..结题报告》)、署名
二、序言:简述课题概况,包括课题来源及级别、历时,对课题成果的总体评价及作用意义。(字数要少)
二、正文:
1、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背景的陈述,要求用两、三段简洁的文字讲清选择这项课题进行研究的原因、理由,回答好“为什么要选择这项课题来研究”就行。 课题研究的意义包括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是进行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这部分的陈述要具体,有针对性地列出课题研究所依据的若干个具体的理论观点或若干项具体的政策,所依据的理论要具科学性和先进性,所选择的政策要具时代性。在陈述理论依据时,应切忌将某一专家、学者的整篇著作或某一个文件、某位国家领导人的讲话全文当作理论依据。
3、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是本课题研究的方向,是本课题研究所要最终达到的目的。
这一部分的陈述只须用一、二百个字就能说明问题。 二是本课题所确定的研究目标,最终必须落实到研究成果中去。看一个课题的研
究合格不合格,能不能通过验收,就看在研究成果中,所取得的成果是不是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在陈述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时,一定不能忽略研究目标与研究成果之间这一内在的联系。否则,会令人感到这个课题研究并不成功。
4、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陈述的是课题研究的范畴,课题研究的着力
点。对研究主要内容的表述应当紧扣研究目标,简明扼要,准确中肯。在陈述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时,有的将子课题表述成研究的内容,这也是一种简洁明了的表述办法。必须注意的是,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与课题研究成果同样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的研究结果必须在研究成果中予以体现。
5、课题研究的方法:
课题研究的方法,指的是该项课题在研究时所采用的教育科研方法。一项课题的研究,往往要采用多种科研方法。比如,采用实验法,同时也可能采用问卷法、调查法、统计法、分析法等。这部分的陈述,一般列出将采用的科研方法,并稍加说明就可以了,花费的笔墨不需象设计方案那详细。如果这部分内容较多,或附有设计的图纸、量表、调查问卷、测试题、课件、教学设计等,应以附录的形式附在后面。 6、课题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的步骤”这部分的陈述比较简单。一般将课题研究分成准备、实施研究、总结等三个阶段,也有的分成四个、五个阶段。然后,在每个阶段中简要陈述做了几项工作,一做什么,二做什么,三做什么,简明扼要,不必详细陈述。 7、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要通过回顾、归纳、提炼,具体陈述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具体陈述采取哪些措施、策略,或哪些基本的做法来开展研究。这里需要花费较多的笔墨来陈述。
这部分也可以与“课题研究步骤”合在一起陈述,在每一个阶段
中具体陈述所做的几项工作,所采取的研究策略或措施等。 撰写这部分内容时,应注意不要用总结式的语调来撰写,不要将这部分写成经验总结或研究体会。
8、课题研究成果(主要问题的解决):
这个部分是整篇结题报告中很重要的部分。一个结题报告写得好不好,是否能全面、准确地反映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使课题研究成果具有推广价值和借鉴价值,就看这部分的具体内容写得如何。一般说来,这部分的文字内容所占的篇幅,要占整篇结题报告的一半左右。 “课题研究成果”这个部分内容的表述,要注意三个问题:
第一,不要只讲实践成果,不讲理论成果。 一个结题报告的研究成果,应当包括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两个部分。不少的结题报告,是这样陈述研究成果的:我们通过研究,开设了几节公开课、观摩课,发表了多少篇论文,获得那一级奖,在CN刊物和那些汇编上发表了几篇文章,有多少学生参加什么竞赛获得了那些奖项。或者是,通过研究,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获得了哪些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得到了哪些提高等等。这些是不是研究成果?是成果。但仅是属于实践成果。一篇结题报告,单单这样陈述,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样的陈述,别人无法从你们的研究成果中学习到什么,这样的研究成果没有什么借鉴推广价值。具有借鉴价值和推广价值的,往往体现在理论成果部分。有的同志认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没有什么理论成果。其实不然。我们所说的理论成果,就是我们通过研究得到的新观点、新认识,或者新的策略、新的教学模式等等。这些新观点、新认识、新策略、新模式,又往往与我们在“研究目标”或“研究内容”中所确定了的要达到的成果密切联系。例如,有项研究阅读教学的课题所确定的研究目标是:要通过研究,“建构具有主体性、开放性、实效性、体验性、创造性的自主探究、激励成功的阅读教学新模式,研究探讨该模式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基本操作程序和常用操作程序以及操作该程序的有效展开和运作的基本教学策略”。那么,在“研究成果”中,具体陈述所建构的新模式是什么,以及基本原则、操作程序、基本教学策略等。这些就是研究的理论成果,这样的研究成果才有借鉴和参考的价值。
第二,研究成果的陈述不能过于简略。有些课题在研究过程中,撰写出多篇学术论文。这些学术论文,就是课题研究的部分主要成果。在结题报告“研究成果”部分,要将这些论文的主要观点提炼、归纳进去。有的结题报告是这样陈述所取得的成果的:研究成果详见什么什么论文。这样的陈述是不行的。如果一个课题分为几个子课题来研究,在结题报告的成果表述中,也要将这几个子课题研究的成果进行提炼、归纳。在提炼、归纳时,应注意不要只是简单地罗列这个子课题的主要成果是什么,那个子课题的主要成果是什么,而应融会所有子课题的主要研究成果,归纳出几点。同时也应注意这些子课题的研究成果必须体现所确定的研究目标。
第三,有关课题的研究经验或研究体会不要在“研究成果”这个
部分来陈述。一般说来,一个研究课题在通过结题验收以后,课题组还需要进行总结。这个总结,就要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谈及研究的体会。而在这里,就不要陈述这两个方面的内容。
9、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存在的问题或研究的局限性,后继研究设想,(有哪些尚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和同行探讨,有哪些感受向同行交流)(字不需要太多)这个部分内容陈述要求比较简单。但要求所找的主要问题要准确、中
肯。
结尾部分:注释、参考文献、附录(问卷、访谈提纲等)
范文: 《高中化学“情景-探究-反思-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
结题报告
沙市第七中学化学课题组(434000)
第一部分 课题研究的背景
一、引言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指出要“努力开发新的课程资源,开展诸多探究活动,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新的化学课程强调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同时又将科学探究作为化学课程的重要学习内容。也正是因为科学探究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实施化学探究性教学中,由于教师对科学探究的过程及本质的理解不到位,致使课堂探究效率低下,失去了课堂教学应有的活力。一方面教师教得很苦,学生学得很累,另一方面学习者却没有得到应有的素质发展或者说没有在单位时间里得到有效的发展。
我们认为在高中化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方法之一是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潜在素材,改革传统的阻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发展的教学方法,实施“情景-探究-反思-创新” 的教学模式。把教学过程看成
是对人的培养过程,既重视化学学科的知识教育和基本技能、认知方法及能力的培养,又重视探究能力的培育,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真正成为具有自主发展能力的人,为学生将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由此设想出发,从2006年1月起至今,我们在沙市第七中学(以下均简称“我校”)进行了《高中化学“情景-探究-反思-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的课题研究(此课题为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构建了探究性的有效课堂,达到了预期目的,获得预期的成果。
二、课题的提出
2005年12月,国家教育部周济部长在《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总结“十五”教育工作、推进“十—五”教育发展》的报告中指出,“十—五”期间“必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指出要“以素质教育为主题”。
湖北省将从2009年秋季开始全面实施新课标,这次课改提出“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其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化学新课程的核心是将探究学习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化学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改变化学课堂教学方式,创设活动主题,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所需要的科学素养。为此化学教材以科学探究为主体编排了许多反映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
生活相互联系的内容,纳入了诸如合成材料、纳米材料、环境科学等学科发展的最新前沿知识,使得科学探究成为重要的学习方式和实践过程,也是主要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这就要求化学课堂教学必须采取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湖北省教研室承担的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十一五”规划课题《高中化学教学与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计划下达后,我们对我校化学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认真的调查和分析,主动向省教研室申请了子课题《高中化学“情景-探究-反思-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力求通过课题研究,改变我校以往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活动形式单一,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启发讨论和主动探究的现象,建构学生自主参与、主动探究的课堂教学形态,让研究性学习渗透到化学教学中,为全面实施高中新课改探索一条行之有效可以借鉴的教学模式。我们认为,开展“情景-探究-反思-创新” 的教学模式研究和实验十分必要,有利于实现科研兴校,促进学校的快速发展;有利于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利于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拟通过三年实验研究,探索出符合我校校情、行之有效的高中化学创新教育模式,向教育科研要质量,使我校化学教育教学水平达到或超过荆州市的平均水平。
第二部分 课题的界定及遵循原则、要求
一、课题的界定
“探究”是人类的本性之一,“探究”一词在现代汉语中的涵义是:探索追究,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课堂实施有效探究的涵义是指
创设有意义的学习和生活情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选择课题,设计方案,通过自主性探究,收集和处理信息,研究和讨论,求得问题解决,也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建构、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形成创新的意识,提高创新的能力,在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所以,有效探究中“愿意学、主动学”的前提就是看课堂上能否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探究情景中能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有了问题,就有了继续探究下去的欲望;有效探究中的“怎么学、会不会学”关键看探究过程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领悟和运用,有了科学的思想和科学的方法,探究才会如鱼得水,如虎添翼,取得成功。因此,探究性教学就是着重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题中的“创新”的意义是指对学生个人来说是新颖、独特和前所未有的;“创新精神”中比较关键的是具有探索、创新的精神、责任心、顽强的毅力、坚定的意志、自尊和自信等内涵的创新个性品质(创新人格)。
二、对课题研究中所采用的评价方法的界定
对实验对象以及课题研究与实验结果的评价,同时使用三种方法:采用我校学生参加荆州市教科院组织的全市统一测验、高三年级调研考试及湖北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的成绩,采取与荆州市区同学年段的化学学科的平均水平相比较的方法(以高三市质检化学成绩的评价为主);采取个案分析的方法;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
三、对课题研究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评价
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评价,目前学术界尚无明确而统一的标准进行评价。但是我们认为实践能力的核心是实验、观察、思维、计算、自学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的创新精神也能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通过实践体现出来,在很大程度上可采用个案以及案例分析,结合具有一定的区分度、较高的信度和效度的测验,进行评价。
四、课题研究遵循的原则
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化是第一原则。坚持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教与学必然会走向积极的沟通与合作,探究式教学才可能落到实处。沟通与合作是“情景-探究-反思-创新”教学的生态条件,在教师与学生双方的沟通与合作中,“情景-探究-反思-创新”的精神才得以体现。师生通过朋友式的合作,可以互相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提高。可以说,没有民主和平等,“情景-探究-反思-创新”教学活动是无法实现的。民主和平等包括知和情两个方面:从知的角度讲,教师和学生只是知识的先知者和后知者,并不存在尊卑关系,教师不应以知识的权威者自居,并对学生存有偏见和歧视,这样会造成师生之间的对立;从情的角度讲,学生与教师一样,在人格上是独立的,每一个学生都有着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立的情感表达方式,都需要教师的理解和尊重。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是第二个原则。学生观是教师教育理念的具体表现,也是教师教学行为的出发点。“情景-探究-反思-创新”教学要求把学生看作具有生命意识的人、具有发展潜能的人、具有独立个
正在阅读:
教学课题研究的立项06-10
数学建模预测股市走向03-28
陶瓷刹车片的十大优点09-16
公共资源局关于脱贫攻坚相关问题专项排查整改工作的总结02-26
上学路上作文三篇02-04
南气罗孚汽车电子试验大纲 - 图文06-21
第6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理论10.2706-01
六年级传统文化知识题库及答案04-10
使用烘干玉米生产淀粉的工艺改进08-28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课题研究
- 立项
- 教学
-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综合性学习
- 《电子测量技术》课程报告
- 第五届文献综述大赛策划书
- 混凝土及砌体结构试卷2004年宜宾
-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 微生物复习
- 对于中国企业如何构建学习型组织的思考
- 尼泊尔经援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 图文
- 滑县施工组织设计
- 测量学课后习题答案(人民交通出版社)
- 数控毕业论文--数控技术与UG应用
- 2013034+结题报告+小班化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策略的研究
- 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的相关研究-毕业论文
- 第二章 调节与集合01
- 小教复习试卷
- 2018年中国汽艇市场运营趋势分析报告目录
- 《寡人之于国也》理解性默写
- 工艺学试题选(无答).155doc
- 江苏省优秀课程基地申报答辩说明书完整稿
- 数字电路课程学习指导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