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位置性眩晕复位

更新时间:2023-08-07 19:12: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绝对详细的耳石症复位流程

良性位置性眩晕复位

Epley氏耳石复位手法 也叫颗粒复半规管耳石复位、和改良释放复位法。.让患者纵行坐在床上,检查者在其背后扶头,按下列步骤进行治疗。

Epley氏复位方法使耳石复位的简略图

Epley氏复位方法与耳石的复位过程

绝对详细的耳石症复位流程

复位方法的俯视图

第1步 患者端坐在诊断床上,头向右侧旋转45°,背后放置一个枕头以便仰卧时垫肩。

绝对详细的耳石症复位流程

端坐时半规管的位置

第2步 快速躺下,垫肩,伸颈,头放置在床上面,患耳向下。对于后半规管来说,这个位置也正是后半规管BPPV诱发的位置,即Dix-Hallpick实验的体位,因此,这个位置时引发的眩晕和眼震更为显著。耳石从近壶腹的位置沉降到后半规管中部,内淋巴离壶腹流动,产生同侧的眼震,伴随眩晕症状。至少保持这种位置达30秒以上,或者直至眼震症状或眼震消失,这也意味着耳石已经从原来的近壶腹部沉到了后半规管的中部,而沉降的过程也是引发眼震以及眩晕的基础,反过来说 ,随着眼震和眩晕的消失,我们也可以推知耳石已经被移动到了新的位置,没有了前庭激惹的症状,也就意味着耳石已经稳定在新的部位,而且,不再活动。因此,保持这个位置上需要给予足够的时间,以便耳石充分沉降在半规管的中部,为下一步向总脚的移动奠定基础。

绝对详细的耳石症复位流程

耳石被移动到后半规管的中部

第3步 将头逐渐转正,继续向对侧转45°,使耳石移近总脚,保持头位30秒以上。由于后半规管与上半规管共同享有一个单脚,因此,耳石被移动到总脚的时候,完全有可能误进上半规管形成上半规管的结石症。在这个位置时,切记不要把患者的头部后垂过低,否则,容易造成耳石脱落到上半规管内。

绝对详细的耳石症复位流程

耳石被移动到总脚

第4步 头与躯干同时向健侧转135°,使耳石回归到椭圆囊,维持此位置30秒以上。解剖学上,外半规管的单脚位于总脚的前下方,因此,这个时候的耳石容易进入外半规管造成该管的耳石症。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头位的旋转不要大于45度,而且,不要抬头过高,否则,可能造成外半规管的位置过低,耳石利用自身的质量下沉到外半规管内。

绝对详细的耳石症复位流程

耳石被移动到总脚的开口处

第5步 头转向正前方,让患者慢慢坐起,呈头直位。其实,此时耳石已经进入椭圆囊近囊斑的位置,耳石所处的空间突然增大,而且,面对着三个半规管的五个脚,所以误进入半规管形成前庭结石的可能性也最大,尤其是后半规管的前庭结石症[/,因为该管的壶腹最靠下面。至此,Epley耳石复位已经全部完成。

绝对详细的耳石症复位流程

耳石被移动到椭圆囊

在执行Epley变位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每个步骤的头部所处的位置,特别是旋转的角度,这决定着是否将患者的责任半规管(即后半规管)放置在最利于耳石沉降的位置,为下一步骤的操作奠定基础。同时,准确的头位不仅保证了耳石沿着我们预想的方向沉降,也使得误入其它半规管继发形成另外类型的BPPV的可能性减小到更低的限度。

耳石复位变位过程的头旋转角度

绝对详细的耳石症复位流程

由于患者的眩晕感觉是主观的,不仅无法进行客观的直接观察,而且,也难以进行定量分析和记录。因此,眼震就成为我们判断耳石到达每个位置并稳定沉着的主要指标。简而言之,眼震的出现就意味着耳石已经或正在移动,也就表明内淋巴液也随之流动,对壶腹嵴形成着刺激;一旦眼震消失,则说明移动的耳石已经沉降到新的位置,而且,由移动逐渐变为固定,内淋巴液也随着停止波动,半规管所受到的刺激逐渐减弱直至消失。从一个位置变换到另外一个位置时诱发出来的眼震,我们能够推断耳石以及内淋巴液的移动,而眼震的消失说明了耳石移动的停止。在这种治疗期间,我们希望看到每个位置诱发的典型前庭反应,即耳石移动的表征;同时,还需要待到眼震消失后,即耳石稳定在新的位置后进行下一个位置的计划。这也就是我们需要在每一个位置保持一定时间的理由。

各个位置的眼震方向

每完成一步观察眩晕及眼震,待其终结后才做下一步,在治疗中,此法可以重复进行,直至眩晕及眼震消失,如此反复2~3次,直到任何头位均引不出眼震,为一次治疗。对双侧患者需行双侧复位。治疗后嘱患者保持健侧卧位1周,同时避免剧烈活动,不作体育活动和体力劳动。对一次治疗无效者,间隔7-10天可重复治疗,重复3次无效者采用其他方法治疗。经过治疗后,需要进行以下嘱咐:

1. 治疗后休息10分钟再回家,以防随后耳石复位后立即引发短暂的眩晕发作。切勿驾车返回。

绝对详细的耳石症复位流程

2. 半卧位休息两个晚上,也就是说患者的头部处于仰卧和直立之间,抬高45度。白天,尽可能保持头部的垂直位置,不要护发和看牙医,不要进行活动头部的锻炼。

3. 至少保持一周,避免可能引起BPPV复发的诱发性头位,诸如睡觉时填上两个枕头,避免朝患侧卧位,不要过于抬头和低头,小心避免仰卧时头部过于后仰,尽量保持直立位。

外半规管BPPV是最常见的非典型变异,占 3-9 %,多数系Epley复位继发的结果。观察眼震的最佳位置并不是Dix-Hallpike 体位,而是身体仰卧,头前屈30度,随后向两侧翻身时,最容易造成管内的耳石朝向壶腹的方向沉降,造成内淋巴液的向壶腹运动,出现同侧的眼震。对于外半规管 BPPV的治疗并不像后半规管BPPV那样明确,继Epley 复位法后出现的外半规管结石症常常不需要治疗,一周后可以自行缓解。目前,主要采用的耳石复位法是Semont 氏复位法和Brandt-Daroff 训练,分别介绍如下:

Semont 氏复位法 又称为翻滚法(Logroll ),主要是利用身体左右翻动,分别向左右的侧卧变位促使耳石漂流到椭圆囊原来的位置,达到控制眩晕的目的。

第1步 身体端坐,外半规管处于前倾位,与水平面构成的仰角为30度,脱落的耳石很容易沉落在半规管的外弓的后方。

第2步头部随着身体侧卧,使患侧耳朝下接触床面。此时,可以驱使耳石向壶腹的方向移动,出现朝向患侧的水平性眩晕。

第3步 再端坐,脱落的耳石重新回到半规管的外弓的后方,引发内淋巴液的离壶腹流动,眼震方向朝向对侧。

第4步 朝向对侧耳方向侧卧,耳石朝向半规管的单脚方向漂动,内淋巴液仍然是离开壶腹的流动,对半规管的功能产生抑制作用,是的眼震方向转向对侧耳。

第5步 然后,坐起头低位时,耳石通过单脚进入椭圆囊内。

绝对详细的耳石症复位流程

上述步骤的连续动作

绝对详细的耳石症复位流程

Semont 氏复位中体位与半规管内耳石漂移的关系

上述变位方法也可以在卧床条件下完成,如下面的图示步骤进行。

第1步 患者侧卧位,患耳朝向下面,这就使得外半规管弓部的外侧处于整个管腔的最低位,促使耳石朝向壶腹方向流动,无疑,出现同侧的眼震。耳石逐渐沉落在半规管弓的最外侧。

仰卧侧头位

绝对详细的耳石症复位流程

外半规管的位置

第2步 患者转向仰卧位,造成外半规管弓的后部处于最低位置,耳石便沿着管腔下沉到弓的后部,接近单脚的部位。因为这是一种由近壶腹向远壶腹的移动,因此,内淋巴液离壶腹流动,诱发出的眼震朝向对侧耳。

绝对详细的耳石症复位流程

仰卧位

外半规管的位置

第3步 随着体位转向对侧卧位,使得健耳朝下,患侧的外半规管的单脚位置更低,促使耳石进一步向单脚方向沉降,更接近于单脚与椭圆囊的交界处。无疑,这还是耳石的离壶腹漂动,眼震自然还是朝向健侧耳。

绝对详细的耳石症复位流程

对侧卧位

外半规管的位置

第4步 坐位头前垂,恰好半规管的单脚朝向椭圆囊的位置,便于耳石利用自身的质量在重力的作用下进入椭圆囊内。

绝对详细的耳石症复位流程

坐位头前垂

外半规管的位置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nz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