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中的现实主义

更新时间:2023-11-08 23:2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平凡的世界》中的现实主义

曾经荣获第三届矛盾文学奖的《平凡的世界》是一部运用现实主

义描绘时代特点的长篇佳作。

作者路遥关注的,是平凡的世界中普通人的人生。路遥同时也是一个主观性很强的客观型作家,他的小说世界,在对客观的现实世界进行真实而深刻的把握和描写中,也深深地融入了他对生活的深切体验和对人生的深沉思悟。

路遥创作上的这种特点,与他的生活经历与生命体验有深刻的关系。路遥的童年和少年是在苦难中度过的。他出身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世代务农。贫困生活的经历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路遥后来在其小说创作中对苦难生活的真切描绘,表现炼狱般的苦难生活对一个真正的人性格的磨砺、精神成长的作用,都与他童年和少年时对苦难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双重体验有关。

《平凡的世界》的艺术结构宏微兼备,有清晰的时空界限,并且追求历史背景的确定性,是一部社会生活的全景式画卷。作者根据自己的艺术个性和美学思想,潜心研读了大量中外名著,借鉴吸收其优点最终确定了现实主义的描绘时代画卷的创作方法。

小说力图再现中国当代历史上那个从乱到治转折时期的社会风貌,再现中国农民在那个时代中的命运沉浮和人生追求。路遥把国家大事、政治形势、家族矛盾,村与村的械斗,农民生活的艰难,新一代青年的情感纠葛,以及黄土高原古朴的道德风尚、生活习俗都真实

而细腻地描绘出来,构成一幅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农村生活的全景式画卷,既透漏出作者对家乡父老温馨动人的情愫,又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社会、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与理解。

以卢卡契为代表的西方现实主义首先强调社会存在第一性的原则,把人的心理看成是第二性的,并随社会历史而发展变化。还特别强调社会、人类和理论体系的整体性原则。卢卡契认为文学艺术是现实的反映,文学艺术作为一种审美是反映现实与超越现实的辩证统一。这种超越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审美反映必然渗透着艺术家主观成分;第二,审美反映包含了主观辩证法,通过有意识的选择而超越客观现实;第三,审美反映是一种拟人化的反映。这种拟人化的审美反映是通过塑造典型来反映现实的,典型应当是活生生的形象。

《平凡的世界》不但是一部气势磅礴的社会历史画卷,而且是一部荡气回肠、内哈深刻的人生命运交响乐。路遥在他的作品中,总是用一连串积极进取的奋斗者形象体现他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作品塑造了两个黄土地上养育出来的青年:孙少安和孙少平兄弟俩。作者像是在描写自己的亲兄弟一样,既准确地把握住了他们的性格特征,真实地描绘出了他们的命运发展,又对他们倾注了充分的爱和理解。他们的性格有相同之处,但更多的却是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生活理想的不同。他们身上既有中国农民共同的优秀品质,也有那个时代在他们身上打下的烙印。

哥哥孙少安是一个土生土长、脚踏实地的新一代农民形象。他的

身上,既有老一代农民勤劳、朴实、忠厚、善良的特点,有为家庭而牺牲自我的传统美德,也有新一代农民渴望改革、敢于冒险的精神。他是一个吃过苦,受过难的庄稼人,他因苦难而懂得了生活的真实含义,诚实做人,老实做事。他对自己的人生设计,没有“浪漫 ”、“美妙”这样的幻想,而只有“脚踏实地”、“面对现实”这样的务实精神。他对婚姻的选择最能体现体现他的性格特征。他和田润叶青梅竹马,两人儿时美好的纯情交往久久萦绕于心。当田润叶给孙少安手里塞一封短信表露心迹,羞涩的跑开的时候,悲剧的种子便在此扎根了。这是在农村走集体的年代里,孙少安一贫如洗、小学文化、在生产队里种地,田润叶“干部”子弟、在县城教书——尽管不是什么大干部,也不是什么大城,但是在当年的农村,孙田二人的差异无疑已经太过显著了。于是他狠下心来去山西找了和他“般配”的贺秀莲。他的选择令田润叶伤透了心,酿成了田润叶的爱情悲剧。但同时也反映了在他们那个时代,像他这种庄稼人,只能和社会最底层的人一起生活,和这种“有地位”的人的结合是不被看好的。这就是现实,这就是那个时代的特点。

而弟弟孙少平是崭新的人物形象。作者对这个人物分外钟情,这其中不排出人物有作者自传的性质。像他的贫穷、他对知识的渴望都是和作者本人有过相似经历的。还有像主人公孙少平曾有机会去过一次省城,这就和作者曾经去过欧洲是分不开的,而且这次经历让他们都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

孙少平是一个有知识也有大的抱负的农村青年。他因知识而开阔

了眼界,以开阔了眼界而有了自己的理想。他因为经历过苦难的磨砺,他的理想就不是年少诗人那样的只是耽于幻想,而有了深沉的生活内容。他对人生理想的憧憬,对理想人生的追求,就是一个知识青年自我意识和人的意识觉醒后对有价值的人生的追求。他不甘困于农村,而是期望到更广阔与更自由的天地里去闯荡。“人就得闯世事!安安稳稳活一辈子,还不如痛痛快快打几下就死了!即使是受点磨难,只要能多经一些世事,死了也不后悔!”这是他基本的生活信念。文中还有这样一段孙少平对于于苦难和生活的认识:“我们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永远不要鄙薄我们的出身,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将使我们一生受用不尽;但我们一定又要从我们出身的局限中解脱出来,从意识上彻底背叛农民的狭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这是孙少平的伟大。

路遥不愧是一个现实主义的作家,他描写“闯世事”的孙少平,并没有给他安排什么奇遇和巧事,而是严格按照生活的逻辑来表现追寻理想的孙少平的人生命运。他到黄原城去当“揽工汗”,再到桐城当矿工,虽然是从乡村到了城市,但他仍然只是一个社会底层的劳动者路遥没有给一个有梦想的青年涂抹不必要的梦幻色彩,而是把它放在一个又一个真实的环境里让他寻找他自己的位置和人生目标。

文章还塑造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那就是孙少平的恋人——田晓霞。田晓霞是现代知识女性先锋形象的代表,她思想开放,敏锐,个性鲜明,又不失善良,贤淑,对爱情忠贞不渝。散发出时代的气息和新时期的激情,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田晓霞从小就生活在城

市,接受着现代文明思想的熏陶,较为完整地接受了现代文化的思想教育,是与封建传统思想相对立的,从而具有明显的区别于传统伦理的现代意识和开放的心态,她大胆泼辣,刚强,自主具有极强的独立意识。同时田晓霞又是路遥塑造的极具魅力的女性形象,也是他很推崇的一个人物,是她承载着路遥对现代意识的希望,作品表现她对事业追求的同时,主要集中表现在对她与孙少平爱情的思考和选择上。

孙少平与田晓霞有着最深切的恋情,在他们的爱情中,没有世俗的一切,只有相同的志趣,相互钦佩的人格以及最深挚、最浪漫的恋情,他们对爱情有着更高层次的认识,如田晓霞在自己的日记中所说:“真正的爱情不应该是利己的,而应该是利他的,是心甘情愿地与爱人一起奋斗并不断地自我更新的过程;是溶合在一起的共同奋斗!你有没有决心为他(她)而付出自己最大的牺牲,这是衡量是不是真正爱情的标准,否则就是被自己的感情所欺骗??”这是一种真爱,是心灵的相通与交汇,是情感的依恋与交融;他们清楚,要想达到最后的结合,要想最终能够走在一起,他们注定要克服太多的几乎不可能克服的困难和障碍,注定要超越现实的许多东西;少平要超越自己观念中的自卑以及两人在现实中的巨大差距,田晓霞则要超越世俗的观念、地位、物质利益的羁绊。他们的爱包含着更深的矛盾和痛苦,现实是无情的,不是他们爱的不真不深,也不是他们太世俗,而是现实生活的逻辑性注定他们难以结合,即使结合,他们之间的巨大差异也将会给未来的生活带来无尽的矛盾和痛苦。这一点就使得他们二人的爱情具有浓厚的悲剧色彩。作者路遥正是让读者从悲剧命运中更深刻

的理解他们爱情的真正意义所在。

孙少平的饥饿,孙少安的艰难,双水村人的贫苦,以及那个时代政治的黑暗,思想的禁锢,文化的贫乏与人的精神的贫困,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映像。这是真正的来自社会底层的描写。路遥写劳动之苦,苦的令人无法忍受,但他却对劳动充满了宗教般的敬意,他笔下的劳动常常是普通人在忘乎生活之时得以正视现实并净化灵魂的炼狱,也是也是孙少平在心底滴血时治愈伤口的苦口良药。劳动在《平凡的世界》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不同寻常的意义。路遥对劳动是深情赞颂的,还有爱情。爱情是青春的象征,也是给受苦受难中的普通人的一种最丰厚最美好的奖赏。路遥将平凡世界中普通人的爱情故事写的如诗如画,如歌如泣,感人至深。在现实的土地上劳动,在爱情的煎熬与向往中憧憬,不寄希望于虚妄,也不祈求神赐,这正是普通人的生活,是现实的生活,它真实而富有诗意。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ny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