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行政事业单位综合基础知识汇总
更新时间:2023-05-31 20:43: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2011年福建行政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基础知识汇总
第一编 政治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马克主义哲学的定义
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 马哲学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把辩证法同唯物论统一起来,并将其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中,实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结合和统一
二、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1. 列宁物质的概念―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 物质的运动(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与静止
运动:无条件的、绝对的、永恒的 → 唯物主义辩证法
静止: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 → 形而上学认为静止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永恒的 3. 实践的基本特征:客观实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4. 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生产实践、科学实验和社会变革 of 26 三、世界的普遍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发展(偶然性[可能出现]+必然性[肯定出现])
旧事物 新事物 更新事物 …… 质变 新量变 ……
肯定 否定(新的肯定) 新的否定(否定之否定)→ …… 矛盾(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诸要素间对立统一关系) : 同一性:相互联结、相互依存、共处于一个系统 斗争性: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相互对立的关系 四、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感觉、知觉、表象) (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新实践 (概念、判断、推理) 五、人类社会的本质和结构 1. 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2. 社会发展三因素:地理环境、人口条件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作用) 3. 人类社会结构
经济结构:生产力:人与自然的关系(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生产关系: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基础: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政治结构:上层建筑(政治法律制度、国家机关、政党及军队、警、法、监)
观念结构:不同步性、不平衡性、历史继承性、相互影响、对社会反作用(相对独立性) 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1.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2.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变化要求的规律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一、商品和货币 1. 商品
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使用价值(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抽象劳动→价值(表现形式:交换价值)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货币
2. 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交换依据商品的价值量来进行。 二、资本和剩余价值
1. 商品流通规律:商品——货币——商品(W – G – W)
2. 资本的流通规律:货币——商品——货币(G – W – G’, G’=G+ G)
2011年福建行政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基础知识汇总
2011年福建行政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基础知识汇总
3. 资本的分类:不变资本c:购买生产资料的资本 可变资本v:购买劳动力的资本 三、资本的积累和资本的循环 1. 资本的积累
(1)简单再生产:在原有规模上进行的再生产
(2)扩大再生产:大于原有规模的再生产——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 (3)资本积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资本化 2. 资本的循环
四、垄断资本的经济实质和特征
1. 当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之后,便会从自由竞争中自然而然地生长出垄断,垄断是现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和最深厚的基础。
2. 垄断资本主义特征:垄断组织在经济中起决定作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的统治;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从经济上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最大的资本主义列强已把世界上的领土分割完毕;
3. 当代资本主义特征:国家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总资本家‖;资本本身已高度社会化;资本已全面地国际化;国家对国际经济生活进行共同的干预产生了国经协调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国家直接参与国际经济剥削
第三节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1. 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客观物质条件——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大工业的迅速发展 2. 科学社创立的政治条件——19C30-40s,欧洲工人运动的发展
3. 科社的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19C初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4. 科社的诞生标志——1848年,马恩的《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二、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
1. 代表人物——列宁 2. 标志:1917年10月,俄国的十月革命 三、社会主义在当代的新发展
1. 1949年底,南斯拉夫―自治的社会主义‖道路 2. 20C50s,东欧国家相继开始改革
3. 1991年8月,苏联共党垮台 4.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第三章 毛泽东思想概论
第一节 毛泽东思想的含义、形成和发展
一、毛思想的科学内涵
1. 毛是马列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2. 马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3. 毛是中共集体智慧的结晶 二、毛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1. 时代背景——20C前中期世界和中国政局的变动
2. 毛的产生和形成,是近代中国社会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和产物 3. 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新的社会生产力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4. 思想理论条件——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入与传播 5. 实践基础——中共领导的人民革命 三、毛的形成与发展
2011年福建行政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基础知识汇总
1. 萌芽时期:共党创建和国民革命时期 2. 形成时期: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
3. 成熟期: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 4. 继续发展期:解放战争和中国成立之后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1. 将中国资产阶级区分为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并指出了前者是革命的对象,后者是革命的动力
2. 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和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无产阶级无论是反对帝国主义还是反对封建主义,都必须依靠广大的农民
3.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土地革命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内容,农村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基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 4.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中共党自身的建设=三个法宝
主要作品: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共产党人》发刊词、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1. 创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2. 制定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采取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 3. 提出了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思想 4. 创立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学说
5. 提出了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 6. 确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和逐步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任务
主要作品: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三、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1. 军队的建设: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和瓦解敌军 6 of 26
2. 军事战略上:以人民军队为骨干,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进行人民战争的思想
主要作品: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战争和战略问题、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四、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主要作品: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论政策、关于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总结、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不要四面出击、关于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是不是真老虎的问题 五、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主要作品:青年运动的方向、大量吸收知识分子、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 六、党的建设理论
1. 毛党的建设的理论,强调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把党的建设同党的政治路线紧密联系起来,同时加强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强调党的团结和统一,正确开展党内斗争,注重加强执政党建设
2. 主要作品:反对自由主义、中国共产党在民族 战争中的地位、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学习和时局、关于健全党委制、党委会的工作方法
第三节 毛泽东思想的活灵魂
一、实事求是
1. 第一项基本内容:一切从世界出发
2. 第二项基本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 3. 第三项基本内容:坚持马的科学实践观,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二、群众路线
1. 核心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 相信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2.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三、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三者之相互关系: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以实事求是、群众路线为前提的;是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必然结果。这三个方面是相互贯通、有机统一、缺一不可的,共同构成了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成为毛泽东思想的活 的灵魂,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特殊品质
第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历史地位
2011年福建行政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基础知识汇总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成熟和发展 1. 历史条件
(1)时代背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2)理论基础——马列、毛的基本原理
(3)历史根据——对世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的总结 (4)现实依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2. 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1)第一阶段:13届3中全会—十二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思想 (2)第二阶段:十二大—十三大,轮廓形成和体系初步形成阶段 (3)第三阶段:十三大—十四大,正式形成阶段
(4)第四阶段:十四大—十五大,明确提出邓小平理论概念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阶段 二、地位
1. 邓小平理论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
2. 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3. 邓小平理论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第二节 邓论的主要内容
一、邓论的精髓
1.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
(1)实事求是:①一切从实际出发;②理论联系实际;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解放思想:①必须解决过去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思想僵化问题;②必须注意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③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
(1)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2)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3)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统一的基础在于实践,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在具体领域的统一,各有其特殊性,又是不断发展的 二、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1. 社会主义的本质
(1)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2)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 (3)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 2.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理 (2)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3)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1. 基本路线
(1)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2. 基本纲领
(1)经济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政治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3)文化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1.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目标和步骤
(1)目标: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2)步骤:①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②再经过十年努力,到2020年建党一百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③到21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2011年福建行政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基础知识汇总
2.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3. 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1)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①促进科技创新,加速科技进步;②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③尊重知识,尊重人才——1996年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确定为基本国策
(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1995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确定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2)建立、培育、健全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
(3)转变政府管理职能,建立健全宏观调控体系(4)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5)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2)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3)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题分配方式(2)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3)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六、中国特社会主义政治
1.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1)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内容
目标: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
内容: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等。
(3)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则
3.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依法治国是当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八、国防和军队建设理论 九、―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1. 思想来源和理论准备:1963年,周恩来将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归纳为―一纲四目‖
2.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首次宣布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3. 1984年,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一国两制‖战略构想,使之成为基本国策 十、社会主义外交战略和外交政策 1.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1)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2)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3)全面提高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 2.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独立自主是发展我国对外关系的根本原则
(2)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全面发展对外关系
(3)正确处理党纪关系的四项原则(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 (4)反对霸权主义,推进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十一、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1. 依靠力量是人民群众
(1)依靠广大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 (3)依靠新时期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2)依靠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 (4)依靠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 2. 领导核心:共党
(1)共党领导地位的确立
(2)共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
2011年福建行政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基础知识汇总
(3)改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3. 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第三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和科学内涵
一、三的形成
历史条件:理论基础:马列、毛、邓
历史根据:党成立以来经验的科学总结 时代背景:当今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
实践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现实依据: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 2. 形成过程
(1)2000年2月,江在广东首次提出三
(2)200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江系统阐述三 (3)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将三写进党章 二、三的科学内涵 1. 三的深刻含义
(1)三是马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 (2)三是对马列、毛和邓的继承和发展
(3)三是20C90s以来时代和历史条件变化的必然产物 (4)三是全党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5)三是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 三的集中体现
(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三的本质
1. 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 2. 坚持为党的崇高理想奋斗和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 3. 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和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
第四节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科学内涵
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及其重大意义 1. 提出
(1)2003年8月28日至9月1日,胡在江西考察,明确使用了―科学发展观‖概念
(2)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2. 定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知道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二、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三、深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1. 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2. 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 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4. 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第三编 经济
第九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第一节 市场经济概述
一、市场经济的涵义及其基本特征
1. 涵义: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方式和主要手段的经济形成或经济体制
2. 基本特征:①经济关系市场化;②企业行为自主化;③宏观调控间接化;④市场运行法制化;⑤保障制度社会化;⑥经济生活国际化
二、市场经济的作用及缺陷
2011年福建行政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基础知识汇总
1.作用:①优化资源配置;②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③调节供求平衡;④进行评估筛选;⑤实现宏观经济联系和传递市场信息
2. 缺陷:①对宏观经济活动调节的盲目性;②市场机制作用的局限性;③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④市场经济具有分化性 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
1. 价格机制:在竞争过程中,与供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市场价格的形成和运行的机理和功能 2. 竞争机制:市场主体之间的竞争对价格、供求等市场要素的影响和发生联系的机理和功能 3. 供求机制:在竞争的过程中供求决定价格,价格又调节和平衡供求的自行调节的机能 4. 信贷利率机制:在竞争过程中借贷利息率的变动同信贷资金供求变动之间的内在联系 5. 工资机制:在市场竞争过程中工资变动同劳动力供求之间相互制约的有机联系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及主体
一、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的客观必然性
1.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2.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改革实践的选择
3.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长期理论探索的科学结论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 在所有制结构方面:以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不同经济成分还可以自愿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
2. 在分配制度方面: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原则:①把提高效率放在优先地位,但要兼顾社会公平;②既要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要防止产生两极分化;③既要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又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3. 在宏观调控方面: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 1. 企业
(1)企业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市场活动的主体
(2)现代企业制度: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2. 居民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市场体系
一、市场和市场体系
1. 市场的构成要素:①市场主体;②市场客体;③价格;④市场的供给与需求;⑤市场竞争 2. 市场体系:商品经济中的商品市场和其他生产要素市场构成的有机统一体,包括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等商品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信息市场以及房地产市场等生产要素市场
二、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内容: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技术市场、产权市场、信息市场
三、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1. 培育市场主体:首先要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国有企业改革,促进多种所有制企业发展,鼓励个人以市场主体身份从事市场活动
2. 培育要素市场:大力发展和规范金融市场、培育劳动力市场、发展房地产市场、土地市场、技术市场以及信息市场 3. 健全市场机制
4. 发展市场中介机构:发展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和仲裁机构、计量和质量检验认证机构、信息咨询机构、资产和信息评估机构 5. 建立市场秩序规则
第四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收入分配
一、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
1. 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2. 社会主义社会旧的社会分工还未消失,劳动还没有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而仅仅使个人谋生的手段,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3. 实行按劳分配的根本条件是有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二、按劳分配的作用
1. 有利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巩固和发展 2. 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我国现阶段的分配方式
2011年福建行政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基础知识汇总
1. 按资分配:资产所有者凭其所有权参与分配取得收入
2. 按经营风险分配:经营主体单位和个人由于其对经营活动的组织、管理及正确决策而得到收入 3. 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外商独资、中外合作、中外合资企业和私营企业中劳动者收入的分配形式
4. 直接的劳动收入分配:①个体经济;②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③国家干部、企业职工利用业余时间,从事第二职业劳动
5. 按资历分配
6. 来自政府和企业转移支付的个人收入分配:离退休金、公费医疗、奖学金、物价补贴、养老金、军人转业或退役费
第五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保障制度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 1. 维护社会稳定的安全网
2. 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和―稳定器‖ 3. 社会公平的调节器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 三、建立新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原则
1. 满足社会成员基本生活需求原则 2. 普遍性原则 3. 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 4. 公平与效率结合原则 5. 城乡有别原则
第六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
一、宏观调控的涵义及目标
1. 涵义:国家从经济运行的全局出发,按预定的目标通过各种宏观经济政策、经济法规等对市场经济的运行从总量上和结构上进行调节、控制活动
2. 目标:①经济稳定增长;②经济结构优化;③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④充分就业;⑤社会公平;⑥国际收支平衡 二、宏观调控的手段:计划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 三、主要的宏观调控经济政策
1. 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以降低财政收入、扩大财政支出为特点,目的在于刺激需求的增加)和紧缩性财政政策 2. 货币政策 3. 产业政策 4. 收入分配政策
第四编 科技
1.技术
技术是人类运用知识、经验和技能,并借助物质手段以达到利用、控制和改造自然的目的的完整系统。它是人们的知识和能力同物质手段相结合,对自然界进行改造的过程。 2.科学精神及特征
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它一方面约束科学家的行为,是科学家在科学领域内取得成功的保证;另一方面,又逐渐地渗入大众的意识深层。科学精神应包括12个方面的特征:
(1)执著的探索精神。根据已有知识、经验的启示或预见,科学家在自己的活动中总是既有方向和信心,又有锲而不舍的意志。
(2)创新、改革精神。这是科学的生命,科学活动的灵魂。
(3)虚心接受科学遗产的精神。科学活动有如阶梯式递进的攀登,科学成就在本质上是积累的结果,科学是继承性最强的文化形态之一。
(4)理性精神。科学活动须从经验认识层次上升到理论层次,或者说,有个科学抽象的过程。为此,必须坚持理性原则。 (5)求实精神。科学须正确反映客观现实,实事求是,克服主观臆断。
(6)求真精神。在严格确定的科学事实面前。科学家勇于维护真理,反对独断、虚伪和谬误。 (7)实证精神。科学的实践活动是检验科学理论真理性唯一标准。
(8) 严格精确的分析精神。科学不停留在定性描述层面上,确定性或精确性是科学的显著特征之一。(9) 协作精神。由于现代科学研究项目规模的扩大,须依靠多学科和社会多方面的协作与支持,才能有效地完成任务。 (10)民主精神。科学从不迷信权威,并敢于向权威挑战。
(11)开放精神。科学无国界,科学是开放的体系,它不承认终极真理。
(12)功利精神。科学是生产力,科学的社会功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应当为人类社会谋福利。 3.科学方法及特点
科学方法是人类所有认识方法中比较高级、比较复杂的一种方法。它具有以下特点:(1)鲜明的主体性,科学方法体现了科学认识主体的主动性、认识主体的创造性以及具有明显的目的性;(2)充分的合乎规律性,是以合乎理论规律为主体的科学知识程序化;(3)高度的保真性,是以观察和实验以及他们与数学方法的有机结合对研究对象进行量的考查,保证所获得
2011年福建行政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基础知识汇总
的实验事实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内涵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内涵十分丰富,应从以下几方面加深理解: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使命是把经济搞上去。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真谛在于科技与经济要一体化。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保证。 (4)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作用的关键是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意识。 5.技术创新的定义和本质
技术创新被定义为新产品的制造、新工艺过程或设备的商业应用有关的研究开发、设计、制造及其他商业活动。它包括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和服务创新。简单地说,技术创新是指将一种新产品、新工艺、新服务引入市场。 6.中国五大科学技术奖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7.诺贝尔奖 Page 19 of
诺贝尔奖是世界上最著名、学术声望最高的国际大奖。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1833——1896)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创立的。诺贝尔奖包括金质奖章、证书和奖金支票。 8.―863‖计划 1986年3月,在四位著名老科学家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的积极倡议下,我国制定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简称―863‖计划。 9.基因技术
基因由人体细胞核内的DNA(脱氧核糖核酸)组成,变幻莫测的基因排序决定了人类的遗传变异特性。人类基因组研究是一项生命科学的基础性研究。有科学家把基因组图谱看成是指路图,或化学中的元素周期表;也有科学家把基因组图谱比作字典。但不论是从哪个角度去阐释,破解人类自身基因密码,以促进人类健康、预防疾病、延长寿命,其应用前景都是极其美好的。人类10万个基因的信息以及相应的染色体位置被破译后,将成为医学和生物制药产业知识和技术创新的源泉。 10.基因工程技术
基因工程技术是在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科学领域。 11.人类基因组计划
一般是指于1990年美国政府资助启动的研究人类基因组的计划。它被认为是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大科学‖项目,其意义和影响被誉为不亚于研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和载人飞船登月的―阿波罗计划‖。以后世界各国也都有各自的研究人类基因组的计划。 12.―克隆‖技术
―克隆‖(clone)本意是无性繁殖,它不靠性细胞而是生物的体细胞进行繁殖。 13.纳米技术 就像毫米、微米一样,纳米是一个尺度概念,是一米的十亿分之一,并没有物理内涵。当物质到纳米尺度以后,大约是在1~100 纳米这个范围空间,物质的性能就会发生突变,出现特殊性能。这种既不同于原来组成的原子、分子,也不同于普通的物质的特殊性能构成的材料,即为纳米材料。如果仅仅是尺度达到纳米,而没有特殊性能的材料,也不能叫纳米材料。过去,人们只注意原子、分子或者宇宙空间,常常忽略这个中间领域,而这个领域实际上大量存在于自然界,只是以前没有认识到这个尺度范围的性能。第一个真正认识到它的性能并引用纳米概念的是日本科学家,他们在20世纪70年代用蒸发法做了超微离子,并通过研究它的性能发现,一个导电、导热的铜、银导体做成纳米尺度以后,它就失去原来的性质,表现出既不导电、也不导热。磁性材料也是如此,像铁钴合金,把它做成大约20~30纳米大小,磁畴就变成单磁畴,它的磁性要比原来高1000倍。80年代中期,人们就正式把这类材料命名为纳米材料。
纳米技术是一种在纳米尺度空间内的生产方式和工作方式,并在纳米空间认识自然,创造一种新的技能。纳米技术的内涵非常广泛,它包括纳米材料的制造技术,纳米材料向各个领域应用的技术(含高科技领域),在纳米空间构筑一个器件实现对原子、分子的翻切、操作以及在纳米微区内对物质传输和能量传输新规律的认识等。 14.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指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等技术。它是高技术的前导,信息技术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包括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光导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 15.信息高速公路
信息高速公路或称高速公路信息网,简单地说,就是以多媒体为车,以光纤为路,把全国的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图书馆、医院、家庭等用户连接起来,应用ATIM传输模式,以交互方式快速传递数据、声音和图像的高信息流量的信息网络。 16.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是指在地理上分散布置的多台独立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联构成的系统。计算机网络可以分成局域网、城域网、
2011年福建行政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基础知识汇总
广域网、互联网。 17.激光
1960年,贝尔实验室的查尔斯?托尼斯和同事们一起,成功地在25英里的距离发射出具有巨大能量、极其狭窄的光束,它的亮度要比太阳光高100倍,这就是激光。目前,激光在医学、印刷、唱片等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 18.细胞工程 是在细胞水平上的生物工程,细胞工程所使用的技术主要是细胞养殖和细胞融合。 19.农业技术
(1)白色农业
白色农业是改变农业以太阳光为直接能源,利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生产人类食物、动物饲料的传统方式,应用高科技进行开发,依靠人工能源不受气象和季节的限制,可常年在工厂进行大规模生产,节土、节水、不污染环境,资源可循环利用的微生物工业型的农业。 (2)生物农业
生物农业是利用自然条件,采用多种农作物轮作肥田、天然杀虫、生物多样化等科学方法种植农作物,不施化肥,不喷杀虫剂,生产出接近天然植物的农产品。 (3)持续农业
发展可持续农业就是要使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要注意维护和重视长期发展农业的基础,避免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毁林开荒、过度放牧、破坏性耕作、滥用土地而导致农田土质退化、水土流失、甚至盐碱化、沙漠化和生物资源减少,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4)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是一个复杂的自然、社会、经济复合体,是运用生态体系的生物共生和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系统工程方法和当代科技成果,根据当地资源条件,合理组合农、林、牧、渔,加工业等量比关系,实现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统一的新型农业体系。
(5)绿色食品及标志
绿色食品是指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食品。绿色食品标志是由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正式注册的质量证明商标。绿色食品标志由三部分组成,即上方的太阳、下方的叶片和中心的蓓蕾,标志为正圆形,意为保护。 20.仿生学
近一二十年发展起来的一门属于生物科学与技术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它涉及生理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物理学、数学、控制论、工程学等学科领域。仿生学把各种生物系统所具有的功能原理和作用机理作为生物模型进行研究,希望在技术发展中能够利用这些原理和机理,最后目的是要实现新的技术设计并制造出更好的新型仪器、机械等。生物界各种丰富多彩的机能具有极其复杂和精巧的结构,其奇妙程度远远超过迄今为止的一切人造的机器,因此在工程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中,人们需要向生物寻找启发和进行模拟是很自然的。 21.蒸汽机:推动了整个工业革命的发展
传统的马力或者水力无法提供工业革命所需的动力,蒸汽机能量的开发为世界带来了一种更有效更强大的动力。虽说古人在公元前2世纪就已经开始这方面的探索,但直到瓦特的蒸汽机问世,才真正开启了蒸汽机的商业价值。许多历史学家认为,蒸汽机的开发是工业革命最重要的发明之一,因为蒸汽机的出现带动了冶金、煤矿和纺织业的发展。蒸汽机的出现及纺织业的机械化,提高了工业的用铁量。由于英国拥有丰富的铁矿和煤矿,需求量的增加刺激了冶铁技术和煤矿业的改造,同时加快了工业化的步伐。1804年出现的蒸汽机火车和1807年出现的蒸汽机轮船大大改善了运输条件,辅助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22.电话:掀开人类通讯史的新篇章
―沃森先生,请立即过来,我需要帮助!‖这是1876年3月10日电话发明人亚历山大?贝尔通过电话成功传出的第一句话,电话诞生了,人类通讯史从此掀开了一个全新的篇章。
人类进行无线通讯的梦想则是1973年在美国纽约实现的。当时,世界上第一个实用手机体积大,重达19公斤,是名副其实的―大哥大‖。26年后的今天,世界最小的手机也诞生了,它只有寻呼机那么大,比第一代手机轻巧。
1964年是人类通讯史上另一个重要转折点。这年夏天,全世界成千上万的观众通过电视第一次收看由卫星转播的日本东京奥林匹克运动会实况。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通过电视屏幕在同一时间观看千里之外发生的事,人们除了感叹奥运会精彩壮观的开幕式和各种比赛外,更惊叹于科技的进步。这一切都归功于哈罗德?罗森发明的地球同步卫星。
1969年夏天,国际互联网的雏形在美国出现,它由四个电脑网站组成,一个在加州大学分校,另三个在内华达州。1972年,实验人员首次在实验网络上发出第一封电子邮件,这标志着国际互联网开始与通讯相结合。到了90年代,国际互联网开始转为商业用途。1995年网络发展到第一个高潮,这一年被称为国际互联网年。在电子商业浪潮的推动下,在21世纪,国际互联网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将更加深远。 23.手机
第一台移动电话诞生于1985年。当时还没有―手机‖这样一个词,由于它要像背包那样背着行走,所以叫做肩背电话,其重
2011年福建行政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基础知识汇总
量高达3公斤。与现在形状接近的手机则诞生于1987年。 24.人造卫星
1957年10月4日由苏联研制并成功发射。 25.杂交水稻
20世纪70年代,袁隆平第一个开发出可以广泛种植的杂交水稻,为中国的水稻种植带来革命性变化,大幅度提高了产量。 26.彩色电视
1928年,英国工程师贝德做成彩色电视显像管。1957年5月17日,美国公开播放彩色电视,效果良好。27.信用卡 1950年,35岁的美国曼哈顿信贷专家麦克纳马拉发明了信用卡。 28.机器人的诞生
机器人的历史并不算长,1959年美国英格伯格和德沃尔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机器人的历史才真正开始。英格伯格在大学攻读控制理论,这是一种研究运动机构如何能更好地跟踪控制信号的理论。德沃尔曾于1946年发明了一种系统,可以―重演‖所记录的机器的运动。1954年,德沃尔又获得可编程机械手臂专利,这种机械手臂按程序进行工作,可以根据不同的工作需要编制不同的程序,因此具有通用性和灵活性。英格伯格和德沃尔都在研究机器人,认为汽车工业最适于用机器人干活,因为是用重型机器进行工作,生产过程较为固定。1959年,英格伯格和德沃尔联手制造出第一台工业机器人。
第五编
1、写作基础知识
主题是文章的统帅和纲领,是文章的核心;主题源于材料,主题不能先行,必须从实际出发,从材料中引出主题。实用文体主题的表现表式主要有:①直接阐述;②单一集中;③以意役法;④片言居要;⑤善用标题。
文章结构安排的环节主要包括:选择角度;设置线索;安排层次;划分段落;设计开头与结尾;处理过渡和照应等。文章的结构应达到严谨(严密精细,无懈可击)、自然(顺理成章,开阖自如)、完整(匀称饱满,首尾圆合)、统一(和谐一致,通篇一贯,决不相互抵触,自相矛盾)
文章常用的表达方法有叙述、描写、议论、说明,其中议论的方法又可具体分为:①例证法;②喻证法;③类比法;④对比法;⑤反驳法;⑥归谬法。
语言运用的基本要求:合体、得体,准确、顺达,简洁、明快,生动、有力。 2、公文的特点和种类
公文,也称公务文件,是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和使用的具有规范体式和法定效用的信息记录,其区别于图书、情报、资料等事物的个性点主要有:①由法定作者制发;②具有法定的现实执行效用;③具有规范的体式;④履行法定的程序。 根据不同的标准,公文可从不同角度进行如下分类:
(1)根据形成和作用的公务活动领域,公文可分为通用公文和专用公文两类。
(2)根据内容涉及国家秘密的程度,公文可分为对外公开、限国内公开、内部使用、秘密、机密、绝密六类 (3)根据行文方向,公文可分为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三类。
(4)根据内容的性质,公文可分为规范性、领导指导性、公布性、陈述呈请性、商洽性、证明性公文。 (5)根据处理时限的要求,公文可分为平件、急件、特急件三类。 (6)根据来源,在一个机关内部可将公文分为收文、发文两类。 3、政府系统的通用公文文种 (1)规范性文件
条例。用于对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作全面、系统的规定,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的规章不得称―条例‖。规定。用于对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作部分的规定。
办法。用于对某一项行政工作作比较具体的规定。 (2)领导指导性文件
命令(令)。用于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旅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奖惩有关人员;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
决定。用于对重要事项或重大行动作出安排。
指示。用于对下级机关布置工作,阐明工作活动的指导原则。 批复。用于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
通知。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发布规章;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有关单位需要周知或者共同执行的事项;任免和聘用干部。
通报。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情况。 (3)公布性文件
公告。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法定事项。
通告。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2011年福建行政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基础知识汇总
(4)陈述呈请性文件
议案。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 请示。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报告。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者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调查报告。用于反映调查研究的成果,揭示事物的真相与规律。 (5)商洽性文件
函。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答、询问和答复问题;向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等。 (6)会议文件
会议纪要。用于记载和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 4、党政机关的通用公文文体 (1)规范性文件
条例。用于党的中央组织制定规范党组织的工作、活动和党员行为的规章制度。 规定。用于对特定范围内的工作和事务制定具有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2)领导指导性文件
决议。用于经会议讨论通过的重要决策事项。 决定。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安排。
指示。用于对下级机关布置工作,提出开展工作的原则和要求。 意见。对于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通知。用于发布党内法规、任免干部、传达上级机关的指示、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发布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有关单位共同执行或者周知的事项。 通报。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交流重要情况。 批复。用于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 (3)公布性文件
公报。用于公开发布重要决定或者重大事件。 (4)陈述呈请情文件
报告。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请示。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5)商洽性工作
函。用于机关之间的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向无隶属关系的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等。 (6)会议文件 26
会议纪要。用于记载会议主要精神和议定事项。 5、公文文体与结构常识
应用文体区别于其他文体的特殊属性主要有直接应用性、全面真实性、结构格式的规范性。
公文属于特殊应用文,其区别于一般应用文的特殊性特征表现为:被强制性规定采用白话文形式;兼用议论、说明、叙述三种基本表达方法。
公文的基本组成部分有:标题、正文、作者、日期、印章或签署、主题词。
公文的其他组成部分有文头、发文字号、签发人、保密等级、紧急程度、主送机关、附件及其标记、抄送机关、注释、印发说明等。
印章或签署均为证实公文作者合法性、真实性及公文效力的标志。 6、公文格式排版规定
保密等级:―绝密‖―机密‖―秘密‖标注后,加―★‖,必要时加期限(如机密★5年),3号或4号黑体。紧急程度:―急‖或―特急‖,在保密等级下一行,字号字体同保密等级。
发文字号:位于文头下方,居中;如有签发人,居左,两者排一行,3号或4号仿宋字。 签发人:发文字号右侧,空一格,字号字体同发文字号。
标题:标题由作事、事由、文种组成(可省),字数一般不超过50字;除出现法规、规章的标题外,不用书名号;具体形式有齐肩形、正梯形、倒梯形、除号形,公文如经会议讨论通过或批准的,应加题注,即用圆括号居中 附件:附件应标明标题、件数、份数。在正文以下日期以上,排出附件号。 注释:注释排在日期下方,用4号或小4号仿宋体。 7、公文的稿本
(1)草稿。不具备正式公文效用,常有―讨论稿‖―征求意见稿‖―送审稿‖―草稿‖―初稿‖―二稿‖―三稿‖等稿本标记。 (2)定稿。具备正式公文效用,是制作公文正本的标准依据。有法定的生效标志(签发等)。
2011年福建行政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基础知识汇总
(3)正本。正本是格式正规并有印章或签署等表明真实性、权威性、有效性的标。 (4)试行本。在试验期间具有正式公文的法定效力。
(5)暂行本。在规定的暂行时间内具有正式公文的法定效用。
(6)副本。正本复份(与正本同时印刷)在外形上与正本没有区别,具有相同的法律效用;作为复印件的公文副本(如抄本、复印件)不具备公文的法定效用,需加注―副本‖字样标记。
(7)修订本。可以标题结尾处标作:―(修订本)‖,也可在标题下做题注,在圆括号内注明―某年某月修订‖。 8、公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合―法‖、求实、合体、简明、严谨、准确、规范、完整、清晰、耐久。 f 9、行文规则
可以采用越级行文方式的情况:一是由于情况特殊紧急,如逐级上报下达会延误时机造成重大损失;二是经多次请示直接上级机关而问题长期未予解决;三是有上级机关交办并指定直接越级上报的具体事项;四是出现需要直接询问、答复或联系不涉及被越过的机关职权范围的具体事项;五是需要检举、控告直接上级机关等。行政机关不能迳向党的组织发布指令性公文,一般也不得以行政机关名义迳向党的组织报告工作或请求指示或批准。 10、公文写作的语言运用
公文语言的特点:庄重、准确、朴实、精练、严谨、规范。
公文中需用历史年号时,要先标出公历年份,再注历史年号并加圆括号,如1912年(民国元年)。 数量表示时,表示增加时用倍数或分数,表示减少时只能用分数。 11、各种文种的撰写 (1)规范性公文。规范性公文一般包括文件标题、发布或通过或批准的日期、章题、正文;规范性公文的标题由事由(问题)、文种两部分构成;正文中开始部分的制定目的是规范性公文的核心内容与指导性―纲领‖。 (2)决定。标题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组成。
(3)决议。其性质、功用与决定没有大的差别,特点在于必须经过会议讨论通过或批准。 (4)通知。标题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组成。
(5)通报。标题由发文机关、表彰或批评的对象与事实性质(情况)以及文种(通报)。
(6)批复。标题写明发文机关、事由、文种,必要时也可在标题中标明―同意‖―批准‖与否的态度。 (7)通告。标题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构成,有时可省略事由或只标注文种。 (8)请示。标题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与文种构成。
(9)函。依格式正规、郑重的程度,函有公函、便函之分;依行文主动与否,函又可分为发函、复函。格式正规、郑得、涉及相对重要问题的是公函;相对灵活(略去标题、发文字号等)并涉及一般具体事项的是便函。 12、公文处理的基本原则
(1)法制原则。指处理方法手段、程序手续、行为准则与方法规化、制度化。(2)实事求是原则;(3)全面技师原则;(4)时效原则;(5)集中统一原则;(6)党政分工原则;(7)保密原则;(8)简化原则 13、收文处理的一般过程 (1)公文的收受与分流
签收。指履行规定的确认、清点、核对、检查、签注手续后,收到公文。登记形式有薄式、卡片式、联单式 外收文登记。由外收发人员在完成签收工作后,对收文情况做简要记载。
启封。外收文登记完成后,统一交由内收发人员,统一启封或径送有关领导亲启。 内收文登记。由内收发人员对收文情况做详细记载。
分办。有关人员将公文分送有关领导、有关部门工作人员阅知办理。
摘编。文件管理人员对部分准备投入办理过程的重要文件编写文摘、提要、综述、汇集有关数据资料。 (2)办理收文
拟办。由部门负责人或有关具体工作人员提出处置意见,供有关领导审核定夺。 批办。机关领导者或部门负责人提出处置意见。
承办。有关工作人员按意见具体处置公文所针对的事务和问题。 注办。由承办人签注公文承办情况,以备忘待查。 6 of (3)组织传阅与催办查办
组织传阅。使公文有工作人员中的有效传阅活动。
催办。由公文处理管理机构或承办人对公文承办过程实施的催促检查。
查办。由公文处理管理机构或其他专门组织对重要公文实际执行情况进行的核查协办工作。 (4)处置办毕公文 6
包括:阅卷归档、清退、暂存、销毁。
2011年福建行政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基础知识汇总
14、发文处理程序与方法 (1)文稿形成
拟稿。撰拟公文文稿。
会商。当公文内容涉及其他有关同级或不相隶属机关或部门的职权范围,需征得其同意和协助。 核稿。文稿在送交有关领导签发或会议通过前,由专人进行全面核查。
签发。指由机关领导人或被授以专门权限的部门负责人对文稿终审核准之后,批注正式定稿。按签发人身份、地位及工作程序的不同,签发分为正签、代签、核签、会签等数种。 (2)公文的制作
注发。定稿形成后,批注缮写印发要求的活动,以使签发意见进一步具体化、技术化。 缮印。制作供对外发出的公文。
用印或签署。在印毕的公文上盖发文机关公章,或请有关领导签名。 (3)公文的对外传递
分装。按规定具体拣配和封装公文。
发出。将分装完毕的公文以适当的方式发给受文者。 (4)处置办毕公文
包括:阅卷归档、暂存、销毁。 15、公文销毁的方式和范围
销毁的主要方式有:焚毁、重新制成纸浆、粉碎、清洗消磁(磁盘、磁鼓、磁带)。
以各种方式销毁公文均应履行如下程序手续:由文书部门组织对公文进行鉴定;确认应销毁后逐文逐件核定造册;呈请本机关或上级机关有关领导审定批准;获准后再行销毁。任何个人均不得私自销毁公文。
正在阅读:
2011行政事业单位综合基础知识汇总05-31
数学八年级上人教新课标11.2.1三角形的内角教学设计04-12
社会实践部2011年下半年工作计划08-12
2014年厦门市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 - 现场比赛获奖名单(3) - 图文01-27
手把手教你如何制作一份合格的案件检索报告06-22
初中语文知识点《基础知识及语言表达》《字义》专项训练(含答案考点及解析)11-22
九年级物理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04-27
碳纤维加固方案01-07
- 教学能力大赛决赛获奖-教学实施报告-(完整图文版)
- 互联网+数据中心行业分析报告
- 2017上海杨浦区高三一模数学试题及答案
- 招商部差旅接待管理制度(4-25)
- 学生游玩安全注意事项
-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文档模板供参考)
- 叉车门架有限元分析及系统设计
- 2014帮助残疾人志愿者服务情况记录
-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 中国食物成分表2020年最新权威完整改进版
- 推动国土资源领域生态文明建设
- 给水管道冲洗和消毒记录
- 计算机软件专业自我评价
- 高中数学必修1-5知识点归纳
- 2018-2022年中国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发展趋势(目录)
- 生产车间巡查制度
- 2018版中国光热发电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目录
- (通用)2019年中考数学总复习 第一章 第四节 数的开方与二次根式课件
-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说数课件粤教版
- 上市新药Lumateperone(卢美哌隆)合成检索总结报告
- 基础知识
- 事业单位
- 汇总
- 行政
- 综合
- 2011
- 大学物理 冲量 动量 动量定理
- EILog三参数测井仪器电路原理及故障原因分析
- 2015年全国企业会计信息化知识试题及答案
- 数理统计基本概念
- 简单钢结构施工方案
- 硕士研究生复试英语口语考试自我介绍模板
- 在医学高校中《医用传感器》课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 浅谈用户界面设计
- 火灾事故调查报告
- 云南省中小型物流企业员工流失分析及对策探讨
- 一词多义的翻译方法
- 阜阳市第二届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论坛交流材料
- 航测数字化(1:500-1:2000)成图规程
- 实验二十一 电解法印染废水脱色及COD的测定
- 公务员80分申论万能模板
- 2016-2017年最新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真分数和假分数》习题(名校资料)
- 不同抗原的酶联免疫斑点检测技术对结核病的辅助诊断价值比较
- 2015北京顺义初三一模物理试题及答案
- 最新安利奖金制度(新旸国际)
- linux下安装silvaco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