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深圳市实施细则》(2016)

更新时间:2024-06-09 18:5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SZJG

SZJG xx-2016

深圳经济特区技术规范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深圳市实施细则

Detailed rules for application in Shenzhen for residential buildings

energy efficiency design standard

(征求意见稿)

2016- xx-xx发布2016-xx-xx实施

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发布

前言

为贯彻国家有关节约能源与环境保护的法规和政策,执行《深圳经济特区建筑节能条例》,进一步提高深圳市居住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源利用效率,根据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2015年标准编制工作要求,制定了本细则。

在本细则编制过程中,编制组总结了深圳市开展居住建筑节能工作以来的实践经验,吸取了近年来的科研成果,广泛征求了深圳市各有关单位的意见,对其中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和反复讨论,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细则的主要内容包括室内热环境节能设计指标、小区热环境设计、建筑平立面节能设计、围护结构热工设计、空调与机械通风节能设计、电气照明与生活热水节能设计、建筑节能设计文件编制、建筑节能施工图设计审查。

本细则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细则由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负责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细则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福田区上梅林梅坳三路29号建科大楼,邮编518049),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主编单位: 本规范参编单位: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 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

目次

1 总则 ........................................................................................................................ 1 2 术语 ........................................................................................................................ 2 3 室内热环境节能设计指标 .............................................................................. 6 4 小区热环境设计 ................................................................................................. 7 5 建筑平立面节能设计........................................................................................ 9

5.1 建筑朝向设计 .............................................................................. 9 5.2 自然通风设计 .............................................................................. 9 5.3 建筑遮阳设计 .............................................................................. 9 5.4 空调室外机位置设计 ................................................................ 11 6 围护结构热工设计 .......................................................................................... 13

6.1 规定性指标设计 ........................................................................13 6.2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 ................................................15 7 空调与机械通风节能设计 ............................................................................ 18

7.1 空调节能设计 ............................................................................18 7.2 机械通风设计 ............................................................................19 8 电气照明与生活热水节能设计 ................................................................... 20

8.1 电气照明节能设计 ....................................................................20 8.2 生活热水节能设计 ....................................................................22 附录A 建筑节能设计文件编制 ........................................................................ 23 附录B 建筑节能施工图设计审查 ................................................................. 33 附录C 深圳市通风时段主导风向和风速 ................................................... 35

附录D 自然通风设计参考方法 ..................................................................... 37 附录E 外墙平均传热系数和平均热惰性指标的计算 ............................ 39 附录F 夏季建筑外遮阳系数的简化计算方法 .......................................... 40 附录G 围护结构外表面太阳辐射吸收系数 .............................................. 42 附录H 建筑材料热物理性能计算参数 ....................................................... 43 附录J 常用外窗热工性能参数 ....................................................................... 47 附录K 反射隔热饰面太阳辐射吸收系数的修正系数 ........................... 49 附录L 深圳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计算书参考模板 ................................. 50 附录M 关于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60 本规范用词说明 ...................................................................................................... 61 引用标准名录........................................................................................................... 62

1总则

1.0.1为贯彻国家有关节约能源与环境保护的法规和政策,改善深圳市居住建筑室内热环境,降低建筑能耗,制定本细则。

1.0.2 本细则适用于深圳市新建、扩建和改建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

1.0.3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应从建筑总体布局、小区热环境、建筑平立面设计、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空调、电气照明、可再生能源利用等多方面采取综合措施,在保证室内热环境舒适的前提下,将建筑能耗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

1.0.4居住建筑节能设计应符合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和保护环境的要求,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使用适宜技术。

1.0.5深圳市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除应符合本细则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广东省和深圳市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1

2术语

2.0.1空调年耗电量(EC)annual cooling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按照夏季室内热环境设计标准和设定的计算条件,计算出的单位建筑面积空调设备每年所要消耗的电能。单位为kWh/(m2·a)。 2.0.2通风季节ventilation season of city

一年中适合采取通风方式实现室内热舒适性要求的一段连续时期。深圳市的通风季节是1月1日至4月5日和10月8日至12月31日。 2.0.3空调季节air conditioning season of city

一年中适合采取空调方式实现室内热舒适性要求的一段连续时期。深圳市的空调季节是5月26日至10月7日。 2.0.4迎风面积比(?S)

建筑物或构筑物在计算风向上的投影面积与最大可能投影面积的比值。

图4.0.7迎风面积比示意图

2.0.5平均迎风面积比(?S)

小区内所有建筑物或构筑物迎风面积比的平均值。

1m?S????S?imi?1

2.0.6风速放大系数wind speed amplification

建筑物周围区域风速与开阔地面同高度风速之比。

2

2.0.7套型dwelling unit

按不同使用面积,由居住空间和厨房、卫生间等组成的基本居住单位。 2.0.8居住空间habitable space

供居住者睡眠、休息、会客、娱乐、团聚、学习等的空间,包括卧室、起居室(厅)、书房等。

2.0.9通风开口面积ventilation area

外围护结构上自然风气流通过开口的面积。用于进风者为进风开口面积,用于出风者为出风开口面积。洞口净面积不含窗框等遮档面积。

(1)推拉窗

通风开口面积是推拉扇完全开启面积的100%。 (2)平开窗(内外)

通风开口面积是平开扇完全开启面积的100%。 (3)悬窗

以外上悬窗扇为例,开启扇下缘框扇间距、空气流通界面如图所示。

计算公式如下:

S=2S1+??2(1) ??1=2a2sin??(2) ??2=????(3) d=2asin2(4)

3

??

1

其中,α:开启角度;

a:开启扇高度; d:下缘框扇间距; S:空气流通界面面积; b:开启扇宽度。

2.0.10居住空间平均窗墙面积比mean ratio of window area to wall area of conditioned space

建筑物中所有居住空间外墙面上的外窗(含阳台门的透明部分)总面积与该居住建筑所有居住空间外墙面面积(包括其上的窗及阳台门的透明部分的面积)之比。

2.0.11权衡判断法trade-off option

将所设计建筑物的空调能耗和相应参照建筑物的空调能耗作对比,根据对比的结果来判定所设计建筑物是否符合节能要求的方法。 2.0.12参照建筑reference building

采用对比评定法时作为比较对象的一栋符合节能要求的假想建筑。 2.0.13外窗本体的遮阳系数(SC) shading coefficient of window

在给定条件下,太阳辐射透过外窗所形成的室内得热量与相同条件下相同面积的标准窗玻璃(3mm厚透明玻璃)所形成的太阳辐射得热量之比。可以近似地取为窗玻璃的遮蔽系数Se乘以窗玻璃面积A

除以整窗面积A

,即

SC?Se?A玻/A窗。

2.0.14窗口的建筑外遮阳系数(SD) outside shading coefficient of window

窗口有建筑外遮阳时透入室内的太阳辐射得热量与在相同条件下没有建筑外遮阳时透入的室内太阳辐射得热量的比值。

2.0.15外窗的综合遮阳系数(SW)overall shading coefficient of window

考虑窗本体和窗口的建筑外遮阳装置综合遮阳效果的一个系数,其值为窗本

4

体遮阳系数(SC)与窗口的建筑外遮阳系数(SD)的乘积,即Sw?SC?SD。 2.0.16居住空间外窗平均综合遮阳系数mean ratio of overall shading coefficient of window

是指居住建筑所有居住空间外窗考虑朝向修正后的平均遮阳系数。各个朝向的权重系数分别为东、南朝向取1.0,西朝向取1.25,北朝向取0.8。即:

?????????,??+?????????,??+1.25?????????,??+0.8?????????,??????=

????+????+????+????

式中:AE、AS、AW、AN——居住建筑所有居住空间东、南、西、北朝向的窗面积;

SW,E、SW,S、SW,W、SW,N——居住建筑所有居住空间东、南、西、北朝向窗的平均综合遮阳系数。

2.0.17可见光透射比visible transmittance

透过透明材料的可见光光通量与投射在其表面上的可见光光通量之比。 2.0.18空调设备能效比(EER)energy efficiency ratio

空调设备提供的冷量与设备本身所消耗的能量之比。同一设备在不同工况下的能效比不同,涉及能效比数值时,必须指定工况。

5

3室内热环境节能设计指标

3.0.1建筑室内热环境质量指标与卫生换气次数应符合表3.0.1的规定。在空调季节应达到舒适水平,在通风季节应达到可居住水平。

表3.0.1深圳市居住建筑室内热环境质量与卫生换气次数

指标名称 综合性指标(PMV) 主要指标(干球温度) 卫生换气次数 空气相对湿度 舒适水平 -0.7 ~ +0.7 26℃~28℃ 1.5次/小时 ≤70% 可居住水平 —— 12℃~30℃ 1.5次/小时 —— 3.0.2空调季节空调室内设计计算参数应按下列规定取值: 1 室内干球温度26℃;

2 计算换气次数 1.5次/小时; 3 室内空气相对湿度70%。

6

4小区热环境设计

4.0.1宜采取以下措施改善小区微气候,避免热岛效应的产生:

1 新建小区绿化覆盖绿不应低于30%,改建小区绿化覆盖绿不应低于25%。 2建设用地红线范围内户外活动场地(包括步道、庭院、广场、游憩场和停车场)有遮荫措施的面积宜超过50%。

3地面停车位宜有遮阴措施。

4不少于75%的屋面为浅色饰面,坡屋顶太阳辐射吸收率低于0.7,平屋顶太阳能辐射吸收率低于0.5。

5建筑非透明立面宜采用反射率不低于0.3的材料。

4.0.2应专题论证小区自然通风效果,强化小区的自然通风,避免小区内出现空气滞流区,为小区内单体建筑利用自然通风创造有利条件。

1应根据小区所在位置通风时段的主导风向和风速进行小区自然通风模拟设计,改善小区自然通风。

2 模型建立时应将小区周边至少100m范围内的建筑和地形等影响自然通风的因素考虑在内。未形成小区的居住建筑进行自然通风模拟设计时,应将建筑周边至少100m范围内的建筑和地形等影响通风的因素考虑在内。

3建筑物周围人行区域距地面1.5m高处的风速放大系数应不大于2,风速不应大于5m/s。

4.0.3应对小区周边建筑自然通风利用效果的影响进行评估,不宜降低已建成建筑的自然通风效果。

4.0.4在通风时段主导风向下的小区平均迎风面积比不宜大于0.65。

4.0.5在控制容积率的情况下,小区内建筑宜向高层方向发展,降低建筑密度以利于提高通风效果。

4.0.6小区的建筑规划布局,应采用有利于通风时段建筑物群体间自然通风的布置形式,可采用下列措施:

1宜采用错列式、斜列式、结合地形特点的自由式等排列方式。 2在通风时段主导风向上,建筑布局宜采用由低到高的原则。

3当采用周边式布置时,宜采用首层架空或单元之间留出气流通道的设计形

7

式。

4 建筑单体高度不大于24米时,建筑长度宜不超过80米;建筑单体高度不大于60米时,建筑长度宜不超过70米;建筑单体高度大于60米时,建筑长度宜不超过60米。

4.0.7小区的规划设计,应进行绿地和水域的优化设置,可采用下列措施:

1 宜采用中心绿地与组团绿地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小区原有的地形、地貌及一切其他可利用条件进行立体绿化。

2 绿化宜与夏季遮阳相结合,水域面积宜与雨水的收集利用相结合。 3 在小区内气流组织不合理的区域,宜设置水体或绿地以改善小区热环境。 4.0.8小区围墙应能通风,当围墙密实部分高度超过1米时,围墙的可通风面积不宜小于40%。

8

5建筑平立面节能设计

5.1建筑朝向设计

5.1.1居住建筑的朝向宜在南偏东15o至南偏西15o范围内,不宜超出南偏东45o至南偏西30o范围。

5.1.2建筑平面布置时,不宜在正西和西北方向布置主要卧室、起居室及设置大面积的玻璃门窗或玻璃幕墙。

5.2自然通风设计

5.2.1宜采用穿堂通风,避免单侧通风。由一套住房共同组成穿堂通风时,卧室、起居室宜为进风房间,厨房、卫生间宜为排风房间。

5.2.2应对建筑单体各套型进行自然通风设计,并应符合以下规定:

1 卧室、书房外窗(包含阳台门)的通风开口面积不应小于房间地面面积的10%;

2起居室、厨房、卫生间外窗(包含阳台门)的通风开口面积不应小于房间地面面积的10%时或外窗面积的45%;

3套型外窗(包括阳台门)的通风开口面积不应小于套型地面面积的8%; 4采用玻璃幕墙的公寓不能满足本条文的规定时,必须按本规范第7.2.1条的规定进行机械通风设计。

5.2.3 居住建筑各套型自然通风的进风窗通风开启面积之和不宜大于排风窗通风开启面积之和。

5.2.4自然通风的窗口,其下缘距室内地面的高度不宜大于1.2m。

5.2.5宜考虑阵雨、暴雨和台风时段关闭外窗情况下的自然通风措施。承担通风功能的建筑外窗等通风设施,宜有方便灵活的开关调节装置,以满足不同天气条件下的通风要求。

5.3建筑遮阳设计

5.3.1居住建筑的东、西外窗应采用建筑外遮阳措施,南北向外窗宜采用建筑外遮阳措施。

9

5.3.2窗口的建筑外遮阳系数SD可采用本规范附录D的简化方法计算。典型形式的建筑外遮阳系数可按表5.3.2取值。

表5.3.2 典型形式的建筑外遮阳系数SD 遮阳形式 可完全遮挡直射阳光的固定百叶、固定挡板、遮阳板等 可基本遮挡直射阳光的固定百叶、固定挡板、遮阳板等 较密的花格 可完全覆盖的不透明活动百叶、金属卷帘 可完全覆盖窗的织物卷帘 可完全覆盖的内置中空百页 双层窗 5.3.3宜结合外廊、阳台、挑檐等建筑本身进行遮阳设计。

1 遮阳设施应与建筑的外立面造型相协调。

2 南向和北向宜采用水平遮阳,东向和西向宜采用垂直挡板或百叶遮阳。 3 活动外遮阳设施应方便操作和维护,并能承受风荷载作用,保证安全和耐久性。

4 建筑外窗的遮阳设施不宜阻碍自然通风,并宜避免遮阳设施吸收的太阳辐射热被进风气流带入室内;不宜阻碍房间夜间的长波辐射散热和房间获得冬季太阳辐射热。

5.3.4应对附近建筑表面投向外窗的反射辐射和发射辐射采取遮挡措施。 5.3.5居住建筑的围护结构宜采用下列节能措施:

1 反射隔热外饰面;

2 屋顶内设置贴铝箔的封闭空气间层; 3 用含水多孔材料做屋面或外墙面的面层; 4 屋面蓄水; 5 屋面遮阳; 6 屋面种植;

7 东、西外墙采用花格构件或植物遮阳。

5.3.6当按规定性指标设计,计算围护结构总热阻时,本规范第5.3.5条采用的各项节能措施的当量热阻附加值,应按表5.3.6取值。反射隔热外饰面的修正方法

10

建筑外遮阳系数SD 0.5 0.7 0.7 0.5 0.7 0.5 0.7

应符合本规范附录K的规定。

表5.3.6隔热措拖的当量附加热阻

采取节能措施的屋顶或外墙 0.4<?≤0.6 反射隔热外饰面 当量热阻附加值 (m2·K/W) 0.15 0.20 20 单面铝箔空气间层 屋顶内部带有铝箔的封闭空气间层 双面铝箔空气间层 20 40 60及以上 用含水多孔材料做面层的屋顶面层 用含水多孔材料做面层的外墙面 屋面蓄水层 屋面遮阳构造 屋面种植层 东、西外墙体遮阳构造 注:ρ为修正后的屋顶或外墙外表面的太阳辐射吸收系数。 0.56 0.84 1.01 0.45 0.35 0.40 0.30 0.90 0.30 (mm) 40 60及以上 0.57 0.64 0.43 ?≤0.4 5.4空调室外机位置设计

5.4.1当采用风冷空调向室外空气排热时,建筑平面和立面设计应综合考虑本规范第7.3.2~7.3.5条的规定,确定空调室外机的位置,做到既不影响建筑立面外观,又有利于空调器(机组)排热,并应便于清洗和维护空调室外机。 5.4.2 空调室外机遮挡隔栅的透气率不应小于90%。 5.4.3应统一设计空调室外机的安放位置和搁板构造。

1 空调室外机的安装位置不宜布置在东向或西向的外墙上。 2不宜将空调室外机的安装位置从下到上一条线地布置在外立面上。 3 在建筑外立面的竖向凹槽内设置空调室外机安装位置时,凹槽的宽度不宜小于2.5m,凹槽的深度不宜大于4.2m。

4空调室外机安装位置应保证室外机排风不对吹,其水平间距宜大于4m。室外机的排风不宜吹向其它房间窗口或阳台,排风口与前方窗口或阳台的距离宜大于20倍排风口直径,不宜直接吹到行人区和绿化植物上。

11

5.4.4设计安装整体式(窗式)房间空调器的建筑应预留其安放位置。

5.4.5空调凝结水应集中排放,宜考虑空调凝结水的合理利用。同时,应考虑减少空调设备对相邻住户的热污染和噪声污染。

12

6围护结构热工设计

6.1 规定性指标设计

6.1.1居住建筑的外窗面积不应过大,各朝向的窗墙面积比,南、北向不应大于0.40;东、西向不应大于0.30。当不能满足本条文的规定时,必须按本规范第6.2节的规定进行权衡判断。

1 立面朝向的规定:

北向:北偏西30°~北偏东45°; 南向:南偏西30°~南偏东45°;

西向:西偏北60°~西偏南60°(包括西偏北60°和西偏南60°); 东向:东偏北45°~东偏南45°(包括东偏北45°和东偏南45°)。 2 凸凹立面墙体朝向的规定:按各凸凹面的实际朝向计算与处理。 3 厨房、卫生间、楼梯间和电梯间的外墙和外窗应参与计算。

4 外窗透光部位的规定:1)外墙上的外窗,窗面积是窗洞口面积,朝向同外墙。2)外墙上的凸窗,当凸窗侧面为不透光构造时,窗面积取窗洞口面积,朝向同外墙;当凸窗侧面也为透光窗时,外凸窗的透光侧面按实际面积和实际朝向计算与处理;外凸窗的顶部透光面按天窗计算与处理,外凸窗的底部透光面以实际面积按外立面窗朝向计算与处理。

6.1.2屋顶透明部分的面积不应大于屋顶总面积的4%。传热系数不应大于3.0W/(m2?K),当不能满足本条文的规定时,必须按本规范第8.2节的规定进行权衡判断。

坡屋顶的规定:当坡屋顶的坡度(坡屋顶所在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小于等于75°时,坡屋顶以实际面积按平屋顶计算与处理,同时坡屋顶上同坡度的天窗也按水平天窗计算与处理。当坡度超过75°时,坡屋顶按对应朝向的立面外墙计算与处理,同时坡屋顶上的天窗也按立面外窗计算与处理。 6.1.3 屋顶透明部分本身的遮阳系数不应大于0.4。

6.1.4围护结构各部分的传热系数和热惰性指标应符合表6.1.3的规定。其中外墙和屋顶的传热系数为包括结构性热桥在内的平均值Km。当不能满足本条文的规定时,必须按本规范第8.2节的规定进行权衡判断。进行权衡判断时,屋顶、东、西向外墙的传热系数和热惰性指标仍应符合表6.1.4的规定。

13

表6.1.4围护结构传热系数限值

围护结构部位 屋顶 传热系数K [W/(m2·K)] Dm≥2.5,0.4

2计算外墙承重墙、柱、梁的热工参数时,承重墙、柱、梁的厚度应根据不利原则取值等于与之连接的填充墙厚度。

3 计算屋面的热工参数时,找坡层的厚度应根据最不利原则按最薄处厚度取值。

4楼梯间和电梯间外墙有通向室外的常开开口时可不按外墙处理。 5凸窗的底部非透明部分可不考虑传热系数的限制;凸出外墙外表面不超过600mm的外凸窗,其侧墙和顶部非透明部分可不考虑传热系数的限制。

6地下车库的顶板可不考虑传热系数的限制。

6.1.5居住空间外窗(包括阳台门的透明部分)平均综合遮阳系数应符合表6.1.4的规定。

表6.1.5居住空间外窗(包括阳台门的透明部分)平均综合遮阳系数限值

居住空间外窗平均综合遮阳系数SW 外墙 (ρ≤0.8) 2.0≤Km≤2.5,Dm≥3.0 1.5≤Km≤2.0,Dm≥2.8 0.7

14

明部分的遮阳系数要求。当选用的外窗(包括阳台门的透明部分)与屋顶透明部分的遮阳系数不明确时,应以法定检测机构的检测报告或模拟计算报告提供的数据为依据。

2 外窗(包括阳台门的透明部分)的综合遮阳系数SW=SC·SD,SC为外窗本体的遮阳系数,SD为窗口的建筑外遮阳系数。无建筑外遮阳时SD=1,SW=SC。

3 SC?SeAgA?(0.8~0.7)Se,Se为窗玻璃的遮蔽系数,Ag为窗玻璃面积,

A为窗洞口面积,计算时铝合金窗取

AgA?0.8,塑钢窗取

AgA?0.7。

4位于窗口或阳台门上方的上一楼层的阳台或外廊等也可作为遮阳板考虑。 5凹槽内的外窗,其建筑立面凹槽遮挡也可作为遮阳板考虑。

6外凸窗的顶部透明面应满足屋顶透明部分的遮阳系数要求,立面透光面应满足相应的外窗综合遮阳系数要求,底部透明面在选型时可不考虑遮阳系数的限制。

7太阳能光电(或集热)玻璃(或幕墙)用于建筑外围护结构时,其太阳能板部分可不受遮阳系数的限制。

8计算居住空间平均窗墙面积比时,与室外空间相通的内廊、内走道按内墙处理,不参与居住空间平均窗墙面积比的计算。

9 当Km、Dm对应的居住空间外窗(包括阳台门的透明部分)平均综合遮阳系数限值不在同一表格中时,按不利值取值。

6.1.6 建筑的卧室、书房、起居室等房间窗地面积比不应小于1/7,当房间窗地面积比小于1/5时,外窗玻璃(或其它透明材料)的可见光透射比不应小于0.4。 6.1.7居住建筑外窗、阳台门和透明幕墙的气密性应符合以下要求:

1 1至6层外窗和阳台门的气密性等级,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6-2008规定的4级;7层及7层以上的外窗和阳台门的气密性等级,不应低于该标准规定的6级。

210层以下透明幕墙的气密性不应低于《建筑幕墙》GB/T21086-2007规定的2级;10层及以上透明幕墙的气密性不应低于《建筑幕墙》GB/T21086-2007规定的3级。

外窗、阳台门和透明幕墙的气密性能,应在设计文件中注明。

6.2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

15

6.2.1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应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1 根据设计建筑生成参照建筑;

2 计算参照建筑在规定条件下的空调年耗电量;

3 将参照建筑的空调年耗电量作为设计建筑的空调年耗电量限值; 4 计算设计建筑的空调年耗电量,如大于参照建筑的空调年耗电量,应调整设计建筑的窗墙面积比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参数,使设计建筑的空调年耗电量不超过限值;

5 根据设计建筑居住空间的平均窗墙面积比,核查设计建筑居住空间的外窗(包括阳台门的透明部分)平均综合遮阳系数SW,使之满足本规范第6.1.4条的规定;

6核查设计建筑屋顶透明部分本身的遮阳系数SC,使之满足本规范第6.1.5条的规定;

7核查设计建筑卧室、书房、起居室等主要房间的房间窗地面积比,外窗玻璃(或其它透明材料)的可见光透射,使之满足本规范第6.1.6条的规定;

8当设计建筑符合本条文1~7条的规定时,可判定其围护结构的总体热工性能符合本规范的规定。

6.2.2参照建筑应按下列原则确定:

1参照建筑的形状、大小、朝向、内部的空间划分和使用功能应与设计建筑完全一致;

2 参照建筑各朝向和屋顶的开窗面积应与设计建筑相同,当设计建筑某个朝向的窗(包括屋顶的透明部分)面积超过本规范第6.1.1和6.1.2条的规定时,参照建筑该朝向(或屋顶)的窗面积应减小到符合本规范第6.1.1和6.1.2条的规定;

3参照建筑外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参数取值应为本规范第6.1.3和6.1.4条规定的限值。其中外墙和屋顶外表面的太阳辐射吸收系数应取0.7,屋顶透明部分综合遮阳系数取0.4;当设计建筑的外墙热惰性指标大于2.5时,外墙传热系数应取1.5W/(m2·K),当设计建筑的外墙热惰性指标小于2.5时,外墙传热系数应取0.7W/(m2·K);当设计建筑的屋顶热惰性指标大于2.5时,屋顶的传热系数应取0.9W/(m2·K),当设计建筑的屋项热惰性指标小于2.5时,屋顶的传热系数应取0.4W/(m2·K)。

16

6.2.3空调年耗电量的计算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室外计算气象参数采用以深圳当地气象数据为基础形成的典型气象年; 2 空调居室室内计算温度取26℃; 3 换气次数取1.5次/小时; 4 空调额定能效比取3.0;

5 室内不考虑照明得热和其它内部得热; 6空调计算期取5月26日至10月7日;

7 当建筑屋顶和外墙采用反射隔热外饰面(?≤0.6)时,其计算用的太阳辐射吸收系数应取本标准附录K修正之值,且不得重复计算其当量附加热阻。 6.2.4建筑的空调年耗电量应采用动态逐时模拟的方法计算。可采用通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或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鉴定认可的计算软件作为计算工具。

17

7空调与机械通风节能设计

7.1空调节能设计

7.1.1 居住建筑空调方式及其设备的选择,应根据深圳的气候特征和建筑使用特点,优先考虑能源利用效率,经技术经济分析和环境评价综合考虑后确定。 7.1.2居住建筑除特殊原因外,不宜采用集中供冷方式。 7.1.3 采用集中供冷方式的居住建筑,应满足下列规定:

1 应设置分室(户)温度控制及分户冷量计量设施。

2供冷设备选用机组的能效比(性能系数)应达到现行有关产品标准规定的能效等级2级或2级以上。

7.1.4采用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时,其制冷综合性能系数 [IPLV(C)]应达到现行国家标准《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21454中规定的第2级或2级以上。

7.1.5采用分散式房间空调器的居住建筑,空调设备能效比应达到现行国家标准《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12021.3和《转速可控型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21455中规定的能效等级2级或2级以上。

7.1.6在空调时段关闭外门窗的情况下,应采用设置卫生通风口或安装机械通风装置等具体措施保证居住空间卫生换气达到1.5次/小时。

7.1.7居住建筑空调可向空气、水体、大地排热。应通过能源利用效率、环境影响、技术经济等方面的分析确定空调排热载体。

1 当具备地表水资源(如江河、海水等),或有适合的废水、污水等水源条件时,空调冷源可向水体排热。

2当居住建筑的冷热负荷能实现全年热平衡时,空调系统可采用埋管式岩土换热器向大地排热。

7.1.8当选择水源热泵作为居住区或户用空调(热泵)机组的冷热源时,水源热泵系统应用的水资源必须确保不被破坏,并不被污染。

1 当向江河或海水等水体排热时,应分析排热对水体温度的影响。 2 当需抽取地下水作为空调冷源的冷却用水时,应报请有关管理部门批准,

18

抽取的地下水必须能有效回灌。

7.1.9采用集中空调或户式中央空调的居住建筑,宜采用具有热回收装置的热泵机组,为居住建筑提供生活热水。

7.1.10应充分利用空调房间排风中的冷量。空调房间的排风宜经过厨房和卫生间等非空调房间排出。

7.1.11有条件时,在居住建筑中宜采用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空调技术。

7.2 机械通风设计

7.2.1采用玻璃幕墙的公寓不符合本规范第5.2.2条规定时,应设置辅助的机械通风装置,所设置的机械通风装置应能为居室提供不小于10次/小时换气次数的通风量。

7.2.2居住建筑的机械通风设计应处理好室内气流组织,提高通风效率。应使室外新鲜空气首先进入居室,然后经厨房和卫生间排出,可采取下列方式:

1 居室独立的机械通风方式,即居室机械进风、自然排风系统。 2 居室自然进风、厨房和卫生间机械排风系统。

7.2.3在进行居住建筑的机械通风设计时,机械通风设备应选用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定的节能型设备及产品。

7.2.4居住建筑在设计时宜预留吊扇或壁扇安装位置。

19

8电气照明与生活热水节能设计

8.1 电气照明节能设计

8.1.1由10kV(或20KV)电压供电的居住建筑在设计说明中应列出以下技术参数:

1 不同套型用电负荷容量(kW/套)及供电电源的相数; 2 配套公共设施的用电安装容量(W/m2); 3 变压器总安装容量(kVA)。

8.1.2由低压 220/380V供电的居住建筑,无配套公共设施或配套的公共设施规模较小时,可在设计说明中只列出不同套型居住建筑用电负荷容量(kW/套)和供电电源相数。

8.1.3 居住建筑电能表的设计:

1 按深圳供电局规定,居住建筑应在变压器电源侧设置电度表;

2 每套住宅应设置电度表;每栋住宅或住宅区应配置电表的自动计量、或抄收、或远传系统,且与相关管理部门系统联网;

3 配套的公用设施应在低压配电系统馈出回路设置具有标准通讯接口的分项能耗数据计量仪表。

8.1.4 变电所的位置应靠近负荷中心,减少变电级数,缩短供电半径。 8.1.5 应选用节能、环保、低损耗和低噪音变压器产品。合理选择变压器容量、台数及运行方式,实现变压器经济运行。配电变压器空载损耗值和负载损耗值不高于《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0052的相关规定。 8.1.6单相用电负荷应尽可能均匀分配于三相网络。

8.1.7 电缆应按温升、经济电流密度选择截面,且应满足机械强度要求。还应按电压损失及短路热稳定校验其截面,并满足短路、接地故障的灵敏度要求。 8.1.8 10kV(或20kV)及以下无功补偿宜在变压器低压侧集中实施,补偿后的功率因数补偿不宜低于0.90。

8.1.9 住宅单元若设计两台或以上电梯,应选用具有节能运行模式的电梯控制系统。

20

8.1.10 电梯设备管理组织应保证电梯设备处于安全状态。为此,电梯设备管理单位应委托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维护组织进行维护及修理。

8.1.11 居住建筑每套(户)照明功率密度以及配套公共设施用房的照明功率密度不应大于表8.1.11 的规定。

表8.1.11 居住建筑每户照明功率密度值

房间或场所 起居室 卧室 餐厅 厨房 卫生间 公共车库 配电装置室 ※变配电室 变压器室 照度标准值(Lx) 照明功率密度(W/㎡) 现行值 目标值 100 75 150 100 100 50 200 100 200 300 500 500 100 100 150 ≤6 ≤5 ≤2.5 ≤7.0 ≤4.0 ≤7.0 ≤9.0 ≤15.0 ≤15.0 ≤4.0 ≤4.0 ≤6.0 ≤2.0 ≤6.0 ≤3.5 ≤6.0 ≤8.0 ≤13.5 ≤13.5 ≤3.5 ≤3.5 ≤5.0 ※电源设备室、发电机室 一般控制室 主控制室 电话站、网络机房、计算机站 风机房、空调机房 动力站 泵房 冷冻站 控制室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13版本之表6.3.13(强规)漏编变配电室、发电机房等场所的照度标准值及功率密度值,本标准编制对上述场所的相关参数仍采用GB50034-2004版本表6.1.7(强规)提供的数据。 8.1.12 不应使用照明功率密度限值作为设计计算照度的依据。

8.1.13 除对电磁干扰有严格要求,且其他光源无法满足的特殊场所,室内外照明不应采用普通白炽灯。

8.1.14 应急照明应选用能快速点亮的光源。

8.1.15 与照明光源配套的镇流器应选用电子镇流器或节能型电感镇流器,其能效应符合国家相关能效标准的节能评价值。

8.1.16照明灯具的功率因数不应低于0.9,宜采用灯内补偿方式。

8.1.17 一般照明选用的光源功率,在满足照度均匀前提下,宜选择该类光源单灯功率较大的光源;当采用直管荧光灯时,其功率不宜小于28W。

21

8.1.18 居住建筑的门厅、前室、公共走道、楼梯间应设高效节能照明装置及采用节能控制措施。

当应急照明采用节能自熄开关控制时,如若发生火灾,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应急照明应自动点亮;无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应急照明可集中点亮。 8.1.19 居住建筑地下车库公共照明、室外庭院及建筑物立面照明系统、供电回路及照明控制的设计,在满足使用功能前提下应最大限度节能。 8.1.20 居住小区道路照明控制系统应设计节能控制系统。

8.2 生活热水节能设计

8.2.1设有集中生活热水的居住建筑,应优先利用余热、废热、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等作为热源。

8.2.2新建居住建筑的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纳入建筑工程设计中,统一规划,同步 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与建筑工程同时投入使用。

8.2.3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设计应符合《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 50364的相关规定。

8.2.4应根据使用者的用水习惯、物业管理要求、系统技术经济性能及控制系统的简便可靠性等综合因素选择太阳能热水系统;对于住宅建筑,慎重采用集中辅助加热的全集中太阳能热水系统。

8.2.5住宅设集中热水供应时,应设干、立管循环;其配水点出水温度达到45℃ 的出水时间不大于15s。

8.2.6热水供应系统应有保证用水点处冷、热水供水压力平衡的措施。用水点处冷、热水供水压力差不宜大于0.02MPa,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冷水、热水供应系统应分区一致;

2 当冷、热水系统分区一致有困难时,宜采用配水支管设可调式减压阀

减压等措施,保证系统冷、热水压力的平衡; 3 在用水点处宜设带调节压差功能的混合器、混合阀。

8.2.7宿舍建筑等的公共浴室应采用带恒温控制与温度显示功能的冷热水混合淋 浴器,并设置用者付费的计量设施。

22

附录A建筑节能设计文件编制

A.0.1 居住建筑各阶段的设计文件应有节能专项设计(节能专篇)。 A.0.2施工图的节能专项设计(节能专篇)应包括下列内容: 1节能设计说明

(1)工程概况; (2)节能设计依据; (3)小区热环境设计说明;

(4)建筑单体、空调通风、电气照明及生活热水节能措施; (5)围护结构及所采用材料的热工性能指标(可列表说明);

(6)参照建筑和设计建筑的全年空调能耗指标(当围护结构的规定性指标不能达标时应进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

(7)各套型房间或场所的照度和照明功率密度设计值。 2 节能设计图纸

(1)围护结构节能构造做法详图或标准图索引;

(2)其他节能构配件详图(如外遮阳设施)或标准图索引; (3)建筑、空调、通风、电气照明和太阳能热水设计图纸。 3节能计算书

(1)小区自然通风利用的专题论证;

(2)建筑单体各套型的自然通风设计计算(包括外窗(包含阳台门)的通风开口面积不应小于房间地面面积,各套型外窗通风开口面积占该套型地面面积的比值计算);

(3)建筑各朝向窗墙面积比的计算; (4)屋顶透明部分面积与屋顶总面积的比值计算;

(5)屋顶平均传热系数Km和平均热惰性指标Dm的计算; (6)外墙平均传热系数Km和平均热惰性指标Dm的计算; (7)居住空间的平均窗墙面积比CM计算;

(8)居住空间的外窗外遮阳系数SD和外窗平均综合遮阳系数Sw的计算; (9)参照建筑和设计建筑全年空调能耗指标的计算(当围护结构的设计有任何一项不满足本规范第6.1.1、6.1.2和6.1.4条时,则应进行该项计算);参照建筑

23

和设计建筑全年空调能耗指标的计算应包括:输入的边界条件、采用的模拟软件、输出结果、输出结果分析等;

(12)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计算书或不具备太阳能集热条件的认定证书; (13)建筑材料、部品、构件及设备选择的节能性能要求等。

4 填写《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报审表(按规定性指标)》(表A.0.2-1)或《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报审表(按性能性指标)》(表A.0.2-2)。

24

表A.0.2-1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报审表(按规定性指标)

工程名称:层数:(地上)(地下)总建筑面积: 序号 审查内容 规定指标 应根据小区所在位置通风时段的主导风向和风速进行小区自然通风模拟设计,改善小区自然通风,确定建筑表面可开窗部位的风压。模型建立时应将小区周边至少100m范围内的建筑和地形等影响自然通风的因素考虑在内 建筑物周围人行区域距地面1.5m高处的风速放大系数应不大于2,风速应不大于5m/s 应对各套型进行自然通风设计 外窗(包含阳台门)的通风开口面积不应小于房间地面面积的10%。客厅外窗(包含阳台门)的通风开口面积小于房间地面面积的10%时,外窗通风开口面积不应小于外窗面积的45% 套型外窗(包括阳台门)的通风开口面积不应小于套型地面面积的8% ≤0.40 ≤0.40 ≤0.30 ≤0.30 设计指标 是□ 否□ 节能措施 是否符合规范 (审查人填写) 1 小区自然通风设计 是□ 否□ 是□ 否□ 是否对各套型进行自然通风设计 建筑单体自然通风设计 2 各套型外窗的通风开口面积占该套型使用面积的比例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南向 建筑各朝向窗墙面积比 北向 东向 西向 传热系数K[W/(m2·K)] 4 屋顶 热惰性指标D 传热系数K [W/(m2·K)] 5 外墙 热惰性指标D 6 凸窗顶板(外传热系数K K)] 凸〉600mm) [W/(m2· 3 Dm≥2.5,0.4

居住空间外窗平均综合遮阳系数SW 外墙 (ρ≤0.8) Km≤2.5 Dm≥3.0 Km≤2.0 Dm≥2.8 0.7

分散式空调 空调设备能效比应达到现行国家标准《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12021.3和《转速可控型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21455中规定的能效等级2级或2级以上。 采用玻璃幕墙的公寓不符合本规范第5.2.3条规定时,应设置辅助的机械通风装置,所设置的机械通风装置应能为居室提供不小于10次/小时换气次数的通风量。 居住建筑每套(户)照明功率密度以及配套公共设施用房的照明功率密度不应大于表8.1.11 的规定。(分功能填写) 除对电磁干扰有严格要求,且其它光源无法满足的特殊场所,室内外照明不应采用普通照明白炽灯。 与照明光源配套的镇流器应选用电子镇流器或节能型电感镇流器,其能效应符合国家相关能效标准的节能评价值 建筑 暖通 节能专项设计人 电气 给排水 设计单位 建筑 暖通 节能专项校审人 电气 给排水 符合标准□ 不符合标准□,主要存在下列问题: 年月日 年月日 是□ 否□ 10 机械通风设计(当自然通风设计符合本规范规定时不进行此项审查) 是□ 否□ 照明功率密度值2[W/m] 11 电气照明节能设计 是□ 否□ 照明光源 镇流器 是□ 否□ 是□ 否□ 12 其它节能措施 节能审查意见 27

建筑 暖通 节能审查单位 节能专项审查人 电气 给排水 年月日

28

表A.0.2-2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报审表(按性能性指标)

工程名称:层数:(地上)(地下)总建筑面积: 序号 审查内容 参照建筑指标 应根据小区所在位置通风时段的主导风向和风速进行小区自然通风模拟设计,改善小区自然通风,确定建筑表面可开窗部位的风压。模型建立时应将小区周边至少100m范围内的建筑和地形等影响自然通风的因素考虑在内 建筑物周围人行区域距地面1.5m高处的风速放大系数应不大于2,风速应不大于5m/s 应对各套型进行自然通风设计 外窗(包含阳台门)的通风开口面积不应小于房间地面面积的10%。客厅外窗(包含阳台门)的通风开口面积小于房间地面面积的10%时,外窗通风开口面积不应小于外窗面积的45% 套型外窗(包括阳台门)的通风开口面积不应小于套型地面面积的8% K≤2.0 建筑的卧室、书房、起居室等主要房间的房间窗地面积比不应小于1/7 当房间窗地面积比小于1/5时,外窗玻璃(或其它透明材料)的可见光透射比不应小于0.4 ≤0.40 ≤0.40 ≤0.30 ≤0.30 设计建筑指标 是□ 否□ 节能措施 是否符合规范 (审查人填写) 1 小区自然通风设计 是□ 否□ 是□ 否□ 是否对各套型进行自然通风设计 建筑单体自然通风设计 2 各套型外窗的通风开口面积占该套型使用面积的比例 是□ 否□ 是□ 否□ 3 4 5 凸窗顶板(外凸〉600mm) 传热系数K [W/(m2·K)] 窗地面积比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外窗玻璃(或其它透明材料)的可见光透射比 南向 建筑各朝向窗墙面积比 北向 东向 西向 传热系数 K[W/(m2·K)] 热惰性指标D 6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 是□ 否□ 屋顶 Dm≥2.5,0.4

外表面太阳辐射吸收系数 传热系数 K [W/(m2·K)] 外墙 热惰性指标D 外表面太阳辐射吸收系数 外墙 (ρ≤0.8) Km≤2.5 Dm≥居住空间外3.0 窗的综合遮Km≤阳系数Sw 2.0 Dm≥2.8 0.7

室内换气次数 空调额定能效比 室内得热量(W) 空调年耗电量(kWh/m2) 1.5次/小时 3.0 0 Ec.ref= 应设置分室(户)温度控制及分户冷量计量设施。 集中供冷 所选用机组的能效比(性能系数)应达到现行有关产品标准规定的能效等级2级或2级以上。 Ec = 1.5次/小时 3.0 0 是□ 否□ 是□ 否□ 7 8 9 应达到现行国家标准《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效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 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21454-2008中规定的第3级或3级以上 空调设备能效比应达到现行国家标准《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12021.3和《转速分散式空调 可控型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21455中规定的能效等级2级或2级以上。 采用玻璃幕墙的公寓不符合本规范第5.2.3条规定时,机械通风设计(当自然通风设计符合本应设置辅助的机械通风装置,所设置的机械通风装置规范规定时可不进行此项审查) 应能为居室提供不小于10次/小时换气次数的通风量。 居住建筑每套(户)照明功率密度以及配套公共设施2(分功照明功率密度值[W/m] 用房的照明功率密度不应大于表8.1.11 的规定。能填写) 电气照明节除对电磁干扰有严格要求,且其它光源无法满足的特照明光源 能设计 殊场所,室内外照明不应采用普通照明白炽灯。 与照明光源配套的镇流器应选用电子镇流器或节能型镇流器 电感镇流器,其能效应符合国家相关能效标准的节能评价值 空调节能设计 其它节能措施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10 建筑 设计单位 节能专项设计人 暖通 电气 年月日 31

给排水 建筑 暖通 节能专项校审人 电气 给排水 符合标准□ 不符合标准□,主要存在下列问题: 建筑 暖通 节能审查单位 节能专项审查人 电气 给排水

年月日 年月日 节能审查意见 32

附录B建筑节能施工图设计审查

B.1 按照规定性指标进行围护结构节能设计审查

B.1.1 应审查小区自然通风设计是否符合本规范第4.0.2条的要求。

B.1.2应审查建筑单体自然通风设计是否符合本规范第5.2.2条的要求。若采用玻璃幕墙的公寓自然通风设计不符合5.2.2规定,则应审查机械通风设计是否符合7.2.1条规定。

B.1.3应审查各朝向窗墙面积比是否符合本规范第6.1.1条的要求。

B.1.4应审查屋顶透明部分占屋顶总面积的比值和传热系数是否符合本规范第6.1.2条的要求。

B.1.5 应审查屋顶透明部分本身的遮阳系数是否符合本规范第6.1.3条的要求。 B.1.6应审查屋顶、外墙、凸窗顶板(外凸〉600mm)和外窗(包括阳台门透明部分)的传热系数是否符合本规范第6.1.4条的要求。

B.1.7应审查居住建筑居住空间外窗(包括阳台门的透明部分)平均综合遮阳系数是否符合本规范第6.1.5条的要求。

B.1.8 应审查建筑的卧室、书房、起居室等主要房间的房间窗地面积比、外窗玻璃(或其它透明材料)的可见光透射比、建筑玻璃幕墙的玻璃反射率是否符合本规范第6.1.6条的要求。

B.1.9如以上审查项目全部合格,则围护结构节能设计审查通过。对于非强制性审查内容,不符合项应在审查报告中说明,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B.2 按照性能性指标进行围护结构节能设计审查

B.2.1应审查小区自然通风设计是否符合本规范第4.0.2条的要求。

B.2.2 应审查建筑单体自然通风设计是否符合本规范第5.2.2条的要求。若采用玻璃幕墙的公寓自然通风设计不符合5.2.2规定,则应审查机械通风设计是否符合7.2.1条规定。

B.2.3应审查屋顶、凸窗顶板(外凸〉600mm的非透明部分)的传热系数和热惰性指标小于2.5的外墙的传热系数是否符合本规范第6.1.3条的要求。

B.2.4 应审查居住建筑居住空间外窗(包括阳台门的透明部分)平均综合遮阳系数是否符合本规范第6.1.4条的要求。

33

B.2.5应审查参照建筑和设计建筑的全年空调能耗计算书,判定是否符合性能性指标的要求。

B.2.6如以上审查项目全部合格,则围护结构节能设计审查通过。对于非强制性审查内容,不符合项应在审查报告中说明,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B.3 空调与机械通风节能设计审查

B.3.1若居住建筑采用了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时,应审查所选用机组的制冷综合性能系数 [IPLV(C)]是否符合本规范第7.1.4条的要求。

B.3.2若居住建筑采用了分散式房间空调器,应审查空调设备能效比是否符合本规范第7.1.5条的要求。

B.3.4若采用玻璃幕墙的公寓不符合本规范建筑单体自然通风设计第5.2.3条规定,则应审查居室机械通风设计是否符合本规范第7.2.1条的要求。

B.3.5如以上审查项目全部合格,则空调与机械通风节能设计审查通过。对于非强制性审查内容,不符合项应在审查报告中说明。

B.4 电气节能设计审查

B.4.1应审查居住建筑每户照明功率密度值是否符合本规范第8.1.11条的要求。 B.4.2应审查室内外照明光源是否符合本规范第8.1.13条的要求。 B.4.3应审查照明光源配套的镇流器是否符合本规范第8.1.15条的要求。 B.4.4如以上审查项目全部合格,则电气照明节能设计审查通过。对于非强制性审查内容,不符合项应在审查报告中说明。

34

附录C深圳市通风时段主导风向和风速

C.0.1 当有项目所在地点的风环境气象监测数据时,应采用项目所在地点的风环境气象监测数据分析得出项目所在地点通风时段的主导风向和风速,当没有项目所在地点的风环境气象监测数据时,可采用表C.0.1中项目所在区域的通风时段主导风向和风速数据。

表C.0.1深圳市各行政区及街道办通风时段主导风向和平均风速 行政区名称 南山区 福田区 罗湖区 盐田区 街道办名称 -- -- -- -- 新安 西乡 宝安区 福永 沙井 松岗 石岩 光明新区 光明 公明 观澜 龙华新区 龙华 大浪 民治 龙岗区 龙城 龙岗 横岗 布吉 坂田 南湾 35

主导风向 E E SE ESE SSE SSW S ESE E S ESE ESE NNE S NE E E SE SSE SE WSW SSW 平均风速(m/s) 2.6 2.6 2.4 3.1 2.1 2.1 3.2 2.8 2 2.8 2.1 2.9 1.7 2.7 1.1 1.9 2.2 2.7 3.1 2.6 1.9 1.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nw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