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更新时间:2023-07-24 11:59: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学案目标 1.准确判定古诗常用的表达技巧,并能略作分析。2.掌握鉴赏表达技巧题的审题与答题规范要领。 课时安排 4课时

第一、二课时

1.(2012·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梦 江 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1·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忆李白

杜 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0·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09·江苏卷)(《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原词见“鉴赏诗歌中的形象”学案)

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08·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 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注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 一水:亦作“二水”。

“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中用了何种修辞方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07·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送 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探讨

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是江苏卷的必考题,而且命题基本成型,表现在:

①采点的阅读区间小:通常不是就全篇设题,而是只要求判定某一句或两句(一联)所用的表达技巧。

②鉴赏的角度较为明确,或是修辞手法,或是表现手法,等等。

③以明考题型为主,暗考题型为辅。

④所考的表达技巧以常见常用为主。重点在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方面。

⑤答案一般要求判定表达技巧这一步骤,不大要求作具体分析。

⑥答案明确、单一。不要求答出有多少种,只要求答准一个。

1.判断下面诗句所用的表达技巧。

(1)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2)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3)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4)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5)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6)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7)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8)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9)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10)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11)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1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3)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14)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5)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2.下列古诗名句在景与情的关系上有何不同?试简要分析。

(1)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________

(2)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________

(3)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________

(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________

如何准确判定所用的表达技巧

方法点拨

解答古诗表达技巧题最关键的一步是表达技巧的准确判定。如何准确判定呢?除了熟练掌握各种常用表达技巧的特征,重点辨析最常见的六种表达技巧外,更要懂得判定的切入角度和运用特点。

所谓切入角度,主要指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技巧四个角度。那么,对于那些未指明鉴赏类别的试题,哪个角度应优先考虑呢?判定整首诗的表达技巧时,“表现手法”应优先考虑,“修辞手法”不宜优先考虑;判定某一句(联)或某一片时“修辞手法”应优先考虑,其次是表现手法。“结构技巧”一般只有题干上问到了才考虑。简而言之,整体看手法,局部看修辞。

所谓运用特点,指的是各种表达技巧在古诗中常以连用、套用和兼用方式综合运用。因此还要从整体与局部、大类与小类、单一与综合、明用与暗用多个角度审视辨别。

演练体悟

1.指出下面这首诗所用的表现手法。

无 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望驿台

白居易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分条简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听课记录:

(一)审题

鉴赏古诗表达技巧题的题干一般由范围语和角度语两部分信息构成,“范围语”限定鉴赏范围的大小,依照鉴赏范围大小,试题可分为分析局部题和分析全诗题两种。“角度语”限定分析手法的角度,依据分析角度不同,试题可分为明示型和暗示型两种。明示题指明确指出考的是表达技巧,它又分为未指出手法类别、指出手法类别和给出运用的手法类别三种。暗示题是未明确指出考表达技巧,但题干语“如何写出”“请赏析”已包含了表达技巧在其中。 示例

指出下面古诗鉴赏表达技巧题设题方式的不同点。

(1)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阕和下阕作简要分析。(2009年安徽卷)

(2)“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009年江苏卷)

(3)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2009年湖北卷)

(4)本诗||运用了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2006年天津卷)

分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四道题的题干都由范围语和角度语两部分信息构成(以“||”为界)。从分析范围

看,(1)(4)属分析全诗型,(2)(3)属分析局部型。从分析角度看,(1)(2)(4)属明示型。(2)要求分析“修辞手法”,属于指出手法类别题。(1)属未指明具体手法类别题。(4)已具体指出全诗运用的三种表现手法,属给出运用的手法类别题。(3)属暗示型。

(二)掌握方法,规范答题

要答好表达技巧题,必须把握住“大三小三二式答题法”。所谓“大三”就是答题三步骤:指(出手法)→析(分析运用)→点(出表达效果)。(当然,要视问法而定,有的题不一定把这三步全部答出。)所谓“小三二”,“三”就是指在第二步——分析运用时要答出三个要点。如“借景抒情”包括何景、何情、景与情的关系三个要点。“衬托”包括何为主体、何为衬体、主体与衬体何关系。“虚实结合”包括何为实景、何为虚景、虚景与实景间关系三个要点。“二”就是在第三步——点出表达效果时应包括两个要点,一是这种手法本身的表达效果,二是这种手法(技巧)给表达的思想感情带来何种效果。

运用“大三小三二式答题法”可强化分点答题意识,提高规范答题水平,从而最大限度地拿满分。 示例

词的最后两句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请作具体分析。(根据2009年宁夏、海南卷第9题改编)

鹧鸪天 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 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用了对比手法 (注:不可答成“拟人”,拟人只在第一句有),将指

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比鲜明地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 析析点

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情感。 点

②①

第三、四课时

一、高考题组

1.(2013·安徽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

【金】赵秉文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3·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鹧鸪天

【宋】张炎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近,卖饧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也皱眉

【注】①劳劳:遥远。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③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④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3·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 江 仙

欧阳修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②③④①

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赏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3·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3·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13·四川卷)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九日和韩魏公

苏 洵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 ②①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韩魏公,即韩琦,时为丞相。②金罍:泛指酒盏。③曲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

“佳节久仍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013·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鹧鸪天 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①秋试:科举时代秋秀举行的考试。 ②白苎(zhù):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 ③禹门:即龙门,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013·全国I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2013·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秦中吟·歌舞

(唐)白居易

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所营②③①③

唯第宅,所务在追游。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秋官为主人,廷尉居上头。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岂知阌乡 狱,中有冻死囚。

【注】 阌(wén)乡:旧县名。白居易有《奏阌乡县禁囚状》,详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乡狱并遭受迫害的惨状。

赏析这首诗对比艺术的特色。(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模拟题组

1.(2013·苏北四市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

黄庭坚

前日幽人佐吏曹,我行堤草认青袍。

心随汝水春波动,兴与并门夜月高。

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

酒船渔网归来是,花落故溪深一篙。

【注】①当时诗人在平舆,其地属蔡州,汝河流过其境。友人李子先在并州任吏曹一类的小官。“青袍”是低级官吏的服装。

★(1)第二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尾联写渔船载酒、水涨花落,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全诗,说说诗歌抒发了诗人的哪些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3·连云港质检)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昭君怨 牡丹

[南宋]刘克庄 ①

曾看洛阳旧谱,只许姚黄独步。若比广陵花,太亏他。

旧日王侯园圃,今日荆榛狐兔。君莫说中州,怕花愁。

【注】①姚黄:牡丹中的名贵品种。②广陵花:指芍药和琼花。古代有“扬州芍药甲天下”之说。琼花洁白而香,有“无双”之誉。

(1)请说出“只许姚黄独步”中“独步”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君莫说中州,怕花愁”蕴含着词人极为复杂而深沉的感情。请结合全词内容,做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3·扬州调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西 塍 废 圃

[宋]周密

吟蛩鸣蜩引兴长,玉簪花落野塘香。

园翁莫把秋荷折,留与游鱼盖夕阳。

(1)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一、二两句表现了废圃的景色,请简要赏析其表现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说,这首诗用词浅近清新,意境妙合自然,虽为“废圃”,却“废”而不冷。请结合诗句做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②

4.(2013·徐州质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 盟鸥

辛弃疾

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先生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

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窥鱼笑汝痴计,不解举吾杯。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人世几欢哀?东岸绿阴少,杨柳更须栽。

【注】①此词写于宋孝宗淳熙九年,作者被投降派弹劾落职闲居带湖之初。

★(1)“千丈翠奁开”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带湖的哪些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借鸥鹭表达自己的孤独之情,请从内容上做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全词,说说“东岸绿阴少,杨柳更须栽”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表达技巧

高考体悟

1.借景抒情。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无际,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

2.表达了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诗人思念友人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3.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的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4.由“想当年”“到而今”两个句子领起。借代。

5.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6.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知识整合

1.(1)虚写(想象),夸张 (2)设问,借代 (3)对偶,对比 (4)拟人 (5)象征 (6)反语

(7)虚写(想象) (8)象征,比喻 (9)借景抒情 (10)侧面描写 (11)对偶,反衬 (12)衬托 (13)对比,借代 (14)反问,用典

(15)互文

2.(1)哀景哀情 (2)乐景乐情 (3)乐景哀情

(4)哀景乐情

重点突破

演练体悟

1.①首联:直抒胸臆(出句)+融情于景(对句)。②颔联:比喻+象征+双关(“丝”谐“思”)。③颈联:想象(虚写)+对写法(对句)。④尾联:用典。

2.①以虚写实。闺妇看“当窗柳”遥思宦游人,宦游人见“扑地花”远想闺妇,两下思念的伤感皆是诗人的想象,却真切动人,收“实”之功效。

②情景交融,以物衬情。闺妇见柳丝柔长、柳色萋萋,思念宦游人;宦游人见花飞遍地、满目凋残,遥想妻子空闺独守、盼夫归来。写尽花柳伤春意,烘托两地相思苦、惆怅情。

③对仗与比喻。一、二句巧用对仗,使诗文形式整齐、音节顿挫。“柳”喻“留”,隐指闺妇情愫如柳丝不绝;“花”喻“妇”,隐指妻子韶华流逝如落花随春而去。

④从“双方”同时写起,即“居人思客客思家”,则更为感人至深。

解析 题干里有“些”字,表明要写出至少两种手法来,可以从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狭义)方面综合思考。

巩固提升

高考题组

1.参考答案:韦诗:比喻,以烛喻月。山月皎洁,宛如夜烛相伴,照人无眠。

赵诗:借代,借“晕”代月。“晕”配以“冷”,突出月夜寒意侵人;“晕”又预示天气变化,引出下句。

考点解析: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试题分析:韦诗的首句“山月皎如烛”,意思是说“山中的月光像蜡烛一样明亮”,注意关键词“如”,因此说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赵秉文诗的首句“冷晕侵残烛”,本指寒冷的月光侵蚀了残烛,这里是用“晕”代月,也就是借代。

2.参考答案:作者在词的上片,从听觉上写“玉笛吹笙”,从视觉上写“水面地阔、暮云低垂”,衬托出自己在异乡的孤单。接着借燕子归旧巢,落落梨花的萧索,抒发自己的孤独、对家乡的人思念之情。

考点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表达技巧的能力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主要从景与情的关系入手,抓住景物特征,然后再结合情感进行分析 。如“笛声”“春水”“暝云”“燕子”“梨花”等,这些无不寄寓诗人的思乡之情。

3.参考答案:①想象奇特,虚实相生。词人忽发奇想,将本来荒僻的阆州点化为神仙阆苑,赋予阆州神话般的美丽。虚实处理得当,富有浪漫色彩。②境界缥缈开阔,语言洒脱灵动。“阆山”通“阆苑”,“滁州”望“阆州”,展现了多重时空的组合变化。“闻说”二字导入传说,忽又接以“楼高”句设想将来,灵动超逸,挥洒自如。

考点解析: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

试题分析:在这两句中,“阆山”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而“阆苑”则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词人将本来荒僻的阆州点化为神仙阆苑,赋予阆州神话般的美丽,可谓想象奇特,使得词作虚实结合,富有浪漫色彩。在这两句中,“阆山”通“阆苑”,“滁州”望“阆州”,展现了多重时空的组合变化,使得其境界分外开阔,展示了词作的飘逸之姿。另外,词人以“闻说”二字导入传说,忽又以“楼高”句设想将来,也使得本词的语言灵动飘逸,别致脱俗。

4.参考答案:全联视听结合,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叶声轻逐篆烟来”运用比拟(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叶声与烟飞起了,宛如随着篆烟轻轻地飘起来来的动态美。

考点解析: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试题分析:答出视听结合并加以分析给2分,(若答出衬托或动静结合并加以分析给1分),答出光影变化给1分,答出比拟并加以分析给2分。类型题总结:回答描写的精妙或描写的作用,包含两方面内容:描写的手法和描写的内容。描写的手法常用的有:动静结合、视听结合、远近结合、正侧结合、细节描写、白描等。

5.参考答案: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一是色白,二是具有动态。诗人在第三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第四句又用一个“流”字,写出山岚的动态,形象生动。

考点解析:鉴赏表达技巧

试题分析:仔细分析诗句可见,三四两句中的“烟”具有洁白、轻盈、流动的特点,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烟的颜色比喻成云,不仅体现了烟的洁白的色彩美,同时也突出了烟如云一般缥缈轻盈的动态美,同时用“流”一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烟的被风吹动时千变万化的姿态。解答此题一定要仔细审题,将诗歌内容与表达技巧、炼字相结合。

6.参考答案:妙在用三层对比强化了诗人忧愁之深和潜藏于胸的壮心未绝。佳节时不喜反忧,壮心在现实中的落空与在醉酒豪言中的显现,“久”与“偶”在时间上一长一短:三层对比,层层递进,准确地表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考点解析: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试题分析:答题时,注意题干要求从“对比”的角度分析颈联的妙处,颈联共有三组对比:“佳”与“愁”,“久”与“偶”,“壮心”与“醉中”。可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总说对比的作用,再举例分析,最后总括。

7.参考答案:示例:“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是实写,点明进令和环境;“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是虚写,想象金榜题名后轻松愉悦的心情。虚实相生,表达对应考者的良好祝愿。

考点解析: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试题分析:“虚实相生”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手法,“实”一般是眼前景,而“虚”则是想

象。本题中,有多处运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比如词的前两句就是写眼前景,所以是写实,而“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这是想象明年的景象,所以是虚写。

8.参考答案: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彩,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

考点解析: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试题分析:本诗的书写重点是梅花,但作者却从“雪”“日落”“寒鸦”等环境描写及“惆怅”“恨”等情感的表达入手,可见这首诗并没有直接描写的手法,而主要采用了烘托和渲染的间接描写手法。明确了手法后,再结合诗句进行分析即可。

9.参考答案:①从结构上看,开头两句兴起全篇,接下来十四句详写统治者骄奢侈靡的生活,而结尾仅用两句描述“冻死囚”,文势陡急,有一落千丈之势。

②从艺术效果看,前面十四句通过层层铺叙、渲染,为结尾一幕作艺术的铺垫,前后构成强烈、鲜明的对比,震撼人心。

考点解析: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试题分析:本诗最突出的艺术手法就是对比,从内容上看,或者从结构上,全诗的大部分篇幅在写统治者骄奢侈靡的生活,只在结尾对“冻死囚”用“冻死”点出其惨状。而用详尽的描写展示朝廷统治者的生活,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比的效果也才震撼人心。

模拟题组

1.(1)虚实结合。前句实写,汝水流动,诗人的心也随波起伏,思念着远方的友人。后句虚写,想象朋友在并州赏月,兴致与皓月争高(“想象朋友在并州赏月怀我”亦可)。这一联前实后虚,抒写对友人的怀念。

(2)渔船载酒、水涨花落,构成一幅优美宁静的闲居生活图,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含蓄蕴藉地表现出诗人理想中的隐逸生活。

(3)①对友人的思念之情。②知音难遇,怀才不遇的感慨。③归隐之思。

2.(1)“独步”二字,写出了昔日洛阳牡丹的美丽和名贵,当时洛阳的繁华。

(2)对比。①芍药、琼花与牡丹对比。②牡丹(王侯)的繁盛与寂寞冷落对比。③北方故土的昔盛今衰对比。

(3)表面是惜花之情,实则是对北方故土的思恋之情,对朝廷不收复故土的怨愤之情,对空怀壮志、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

3.(1)表达了作者对宁静、和谐自然生活的喜爱之情。

(2)①分别从听觉、视觉与嗅觉描绘景色。听觉:蟋蟀、蝉儿的鸣叫;视觉:玉簪花凋落一地;嗅觉:落花的阵阵香味。②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动态的鸣蝉、蟋蟀,静态的玉簪花。突出表现了废圃的幽静。

(3)蟋蟀、蝉儿虽鸣叫于秋日,但叫声宛转悠扬,充满生机;玉簪花儿虽已零落,却仍能散发阵阵香气,清新怡人;野塘中虽只有秋荷,但“留与游鱼盖夕阳”又让其充满了温情;夕阳的一抹红色,也给整幅画面笼罩了一层暖色,可见,虽是“废圃”,但“废”而不冷。

4.(1)比喻、夸张。(答出其一即可)表现了带湖的宽广、翠绿、清澈、平静。

(2)作者只能与鸥鹭为伴,表现其落职闲居的孤独之情;感叹鸥鹭不能理解自己举杯浇愁的情怀,表现其不被理解的孤独之情。

(3)对带湖的喜爱;对不得志的自我劝慰;不能用世的无奈(落寞)。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nn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