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关系

更新时间:2023-12-14 21:4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二章 国家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关系

研究国家硬实力和软实力之间的关系重要目的在于,一国在构建本国综合国力时注重硬、软实力建设的平衡性,不至于顾此失彼。本章试图从国家硬软实力的联系、区别、软实力与经济、军事实力的关系以及硬、软实力协调使用等角度来论述两者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 国家硬实力与软实力联系

1、国家实力资源带概念

国家硬实力和软实力都属于国家实力,他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要研究国家实力,就要了解实力来源于何处。国家实力来源于一系列的实力资源。这些资源大致包括以下几种:军事、经济、政策、文化、价值观、制度、国民素质等,它们形成了一条国家实力资源带(如图所示)。把这些资源排列并同置在一起所形成的国家实力资源带,旨在全面地表明国家实力资源的来源,展示各资源因素的特征及其力量性质,从而为国家实力建设和使用指明方向。

图表2-1:国家实力资源带

军事资源实力表现形态是武力打击或威胁,经济资源则是诱惑、贿赂或制裁,这两种资源表现的实力形态为硬实力,即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力量强制或支配他人。这是从狭义角度说明军事、经济资源的实力表现形态;从广义上看,

它们具有国家硬软实力表现形态的双重性,即也能成为国家软实力的源泉。(此观点将在本章第三、四节阐述)政策资源实力表现形态是设置政治议程,“让别人感到自身的目标不切实际而放弃表达个人愿望的能力”①;文化、价值观、制度、国民素质等资源实力表现形态是纯粹的智慧吸引力。这两种资源表现的实力形态是软实力,即通过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形吸引力左右他人的愿望。从这里可以看出,军事和经济资源硬软实力双重资源,而政策、文化、价值观、制度和国民素质等是纯软实力资源。

政策是国家实力资源带的特殊因素,它是国家软实力资源,也是连接、整合硬实力和其他软实力资源的要素。政策制订是基于国家硬软实力资源上的国家意图的综合反映,它是一国国民尤其是领导人的智慧资产,故拥有国家软实力属性。从这个意义上讲,政策资源是国家硬软实力资源联系的纽带。

2、科学发展造就国家硬、软实力协调成长

世界强国应是是硬、软实力都强大的国家,科学发展应是硬、软实力协调发展。我国著名学者门洪华教授认为,国家硬、软实力是剑和锋的关系,一国拥有强大的硬实力,而无软实力,可谓有剑无锋。国家综合实力并非硬、软实力简单相加之和:当两者处于优化配置时,可以达到1+1>2的效果,否则只会是1+1<2。

要实现国家硬、软实力的优化配置得益于科学发展的治国理念。两种实力如何才是优化配置取决于国家的“大小”。这里指的“大小”主要是从国家的国土面积、人口数量、资源储量、历史传统等维度衡量的。需要说明的是,这些维度指标是较恒定的,即一国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这些指标,国家的硬、软实力的发展战略必须基于这些“恒定指标”。在这里,国土面积辽阔、人口数量大、资源丰富,又是传统大国,即倾向为“大国”;下面是世界具有代表性的国家的“大小”划分,可供参考。

国名 ①

国土面积 人口数资源储历史传统 “大小” [美]约瑟夫·奈著,吴晓辉、钱程译《软力量——世界政坛成功之道》,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第7页。

(万K㎡) 量 (万) 量 划分 中国 美国 英国 法国 俄罗斯 德国 日本 印度 约960 962.9091 24.41 63.2834 1707.54 35.7104 37.7880 298 134500 30700 6140 6545 14190 342.9 12751 116000 丰富 丰富 一般 一般 丰富 贫乏 贫乏 丰富 传统大国 传统大国 传统大国 传统大国 传统大国 传统大国 传统大国 非传统大国 大国 大国 大国 大国 大国 大国 大国 大国 巴西 851.49 19100 丰富 非传统大国 大国 埃及 100.145 7950 非传统大一般 国 非传统大丰富 国 非传统大丰富 国 非传统大丰富 一般 一般 国 传统大国 非传统大国 非传统大贫乏 国 非传统大一般 贫乏 国 非传统大小国 小国 小国 小国 中型国家 中型国家 中型国家 中型国家 中型国家 阿根廷 278.04 4062 沙特 225 2370 南非 西班牙 朝鲜 121.9090 50.5925 12.3 4932 4675.58 2211 韩国 9.96 4874.7 加蓬 瑞士

26.7667 4.1284 140 779.2

国 巴拿马 巴布亚新几内亚

图表2-2:国家硬软实力发展战略基于的“恒定指标”

说明:以上有关国土面积、人口数量和资源储量的数据(除中国外)来自中国外交部官方网站。

拥有广阔国土面积或众多人口数量或丰富自然资源的大国(如中国、美国、俄罗斯),注定或具有潜力地成为国际体系中力量的一极。独立自主是它们立国的基本特征,即它们的生存与发展不可能寄托在与其他大国联盟的基础之上;承担较大的国际责任是大国促进世界和自身发展的基本要求,也符合两者的共同利益。然而,国际体系是一个无政府的自助体系,这就“要求体系中的每一个成员要在冲突四起的环境中保护自己的生存。而自我保护的方式只有一种:增强国力”

7.5517 340 贫乏 非传统大国 小国 46.2840 630 贫乏 非传统大国 小国 。对于大国来说,不遗余力地发展自身硬实力是绝对必要的战略选择,在此同

时,制订软实力并重的发展战略才是科学发展的国策。若要把“大国”发展成“强国”,强大的硬、软实力缺一不可。真正的强国,必须两者兼备。作为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的大国,中国必须建设强大的国家硬实力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完整,同时也必须构建强大的国家软实力赢得世界的尊敬。在上世纪70年代末期中国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国防现代化的建设步伐;近年来,中国领导人提出要努力建设文化软实力,如今中国正在建设世界强国的道路上迈进。

对于小国来说,限于本国的国土面积和资源储量等客观条件,发展和建设成能与大国抗衡的硬实力将显得困难重重。小国发展硬实力的目标着眼于惠及全民的经济力量以及与其经济实力相称的国防自卫力量。从国际关系实践来看,为了实现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一些小国选择与大国结盟或持久中立以实现国家利益最

秦亚青著:《权力·制度·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第1版,第34页。

大化,结盟侧重于把自身的安全保障寄托在大国的保护之下,持久中立侧重于避免较多地卷入国际纠纷,这两种途径较好地规避了小国硬实力(特别是军事实力)不足的短处。小国成为成功国家可能性最大的途径是不遗余力地挖掘和发展本国软实力资源,在发展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构建国家软实力。亚洲小国韩国独立后建立美韩军事同盟,在美国提供安全保障之下,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所谓“汉江奇迹”;在发展经济同时,它注重发展文化软实力,如以电影、电视剧、服饰、饮食等文化产业为内容的所谓“韩流”对亚洲特别是周边国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欧洲小国瑞士是成功的中立国家之一,自1815年开始即成为永久的中立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均保持中立,这一政策为避免遭受战争蹂躏发挥了作用;近年来,瑞士把促进和平共处,尊重人权并促进民主,保护环境,实施人道援助等作为外交政策目标,试图在构建和实施本国软实力方面取得独特的世界成就。

3、国家硬实力与软实力的消长关系

在理论上,国家硬实力增长促进软实力增长的推理应该是符合逻辑的。因为按照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物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高层次的前者决定了先进的后者。这里的上层建筑指社会(或一国国民)的思想、价值观和文化等软实力资源。硬实力的强大为软实力增长提供物质基础和发展机遇,因为国家软实力资源的发展和投射离不开硬实力的支持。但国家软实力资源还包括一种特殊的重要因素——政策,政策的失误可能导致它无法有效地整合国家硬、软实力资源,从而使硬实力的增长未能造就软实力的建设,而且还有可能导致原来的软实力积累全功尽弃。因此国家硬实力的增长并非必然促进软实力增长,它的增长只是给软实力的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战后,美国凭借强大的硬实力占领日本,由美国起草《日本国宪法》,实施所谓“刺刀下的民主”,使日本不在成为它的敌人。这是二战后美国利用无可匹敌的国家硬实力推广所谓“民主”价值(软实力)的一个典型例子。不过也有反面事例。二战后,苏联拥有强大的硬实力,特别是军事实力,也“有过许多软实力,但在入侵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后几乎丧失殆尽。尽管其经济和军事等硬资源持续增强,苏联的软实力仍在没落。苏联的硬力量实际上削减了其软力量。”

苏联政府不但没有利用雄厚的硬实力促进软实力的增长,对外政策的失误反而

使其软实力大伤。

国家硬实力的下降导致软实力下滑的可能性较大,但并非一定成负相关关系。国家硬实力的下降将影响国家内外事务的议事能力和政策执行能力,从而损害国家软实力。“一国经济和军事的衰落不仅使其丧失硬力量,也能使其丧失部分影响国际议程的能力,并丧失自身的部分吸引力。②”上世纪60年代末至于70年代中后期,由于受经济危机的冲击,美国经济增长趋于缓慢,军事力量被苏联超赶,美国被迫实施全球收缩战略,此时昔日的盟国也并非马首是瞻了,先是法国宣布退出美国主导的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后又有日本提出归还冲绳问题等。国家硬实力的下降并非一定导致软实力下降的宿命。首先,在当代国际关系中,国家硬实力的下降一般是相对下降,不是绝对下降;其次,在软实力资源带中,除了政策,还有文化、价值观、制度、国民素质等软实力资源,一国硬实力的下降并不会使这些资源同步丧失。某些传统大国,虽然经济、军事等实力屡被他国超越,国家硬实力难以再现昔日辉煌,但仍拥有较强的软实力。就现在的情势看,昔日的超级大国英国无论经济实力还是军事实力均处于相对下滑的趋势,GDP仅排名世界第六,军队进入“无航母时代”③;然而,英国的软实力并非与其硬实力处于相对称地下滑态势,它的议会民主制、文化教育等资源使得它赢得了不少国际声誉。

国家软实力的增长能为硬实力的发展保驾护航。从国内视角看,软实力对硬实力成长的作用表现在对国内各种资源的协调与优化组合,具体表现在民心的凝聚、版图的整固、政令的畅通以及国家动员能力的增强等,这些都是国家实现经济增长和国防实力增强的必要条件;从国际视角看,软实力对硬实力成长的作用表现为国家与外部世界的物质索取成本和交换代价的降低,这是因为“如果一个国家可以使其权力被他国视为合法,则它将遭受更少对其所期望的目标的抵制。

”在全球化的今天,一国经济的发展需要与外部世界进行能源、技术等物质的

[美]约瑟夫·奈著,吴晓辉、钱程译《软力量——世界政坛成功之道》,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第9页。 ②

[美]约瑟夫·奈著,吴晓辉、钱程译《软力量——世界政坛成功之道》,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第9页。 ③

参见2010年10月22日《环球时报》第16版《英国降为没航母的“准小国”》。该文报道,10月20日英国政府公布了庞大削减公共开支计划,结果将导致军队至少10年内不再拥有服役的航空母舰。 ④

[美]约瑟夫·S·奈著,约瑟夫·S·奈、门洪华编:《软权力与硬权力》(门洪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第1版,第107页。

交换,而且还需要利用国外市场;一国军事力量的发展和运用需要外部少一点防备和抵制,多一些技术、情报和道义支持。如果一国在另一个国或地区拥有较强的软实力,那么它在该国或地区获取经济利益的合作将更加顺畅,它对国家军事实力的构建和使用将会被这些国家或地区视为一种和平和道义力量,而不是威胁,从而降低实现国家政策和目标所付出的代价。

国家软实力的下降将使硬实力储存和发展失去保障。软实力的下降,在国内表现为人心涣散、分离势力突出以及资源得不到合理的调配和组合,在外部表现为对外活动经常性地遭致抵制和反对。这些情势将使得一个国家的硬实力维持和增长失去保障。2003年3月美国未经联合国授权即向伊拉克开战,使得它的软实力受损,它的一些盟友也表示反对该军事行动,如土耳其甚至拒绝美军越境,后果是美国在伊拉克战场筋疲力尽。

第二节 国家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差异

1、怎样判别国家硬实力和软实力

主体对客体施加力量,要判断这种力量是硬实力还是软实力,客体即受力者说了算。力量作用的完成包括三个必要的组成部分:施力者、作用方式和受力者。国家力量表现为一种能力,它的属性和价值是由受力者来定义的,所以力量性质的判断须由受力者做出,即受力者感受的这份力量的作用方式。“了解硬力量和软力量区别的方式之一就是考虑你为达到目的可选用的各种方式”①若受力者是被某种力量强制性支配的,那么这种力量为硬实力;在这里,支配的涵义是指通过军事力量的进攻或威胁,以及经济力量的制裁、贿赂或诱惑等手段控制对方。若受力者是被某种力量自愿性吸纳的,那么这种力量为软实力;在这里,吸纳的涵义是指通过国家实力资源的感召和吸引而使对方自愿追随。

按照国家实力资源判断力量性质是不可靠的,操作上也存在难度。首先,在国家实力资源带上,广义的软实力资源包括经济和军事资源,因为这两者的确可以产生吸引力;其次,受力者接受施力者的力量要求,按照其所期望的方式行事的原因往往是多样的,有被强制的成分,也有被吸纳的成分,只是两者比例不同

[美]约瑟夫·奈著,吴晓辉、钱程译《软力量——世界政坛成功之道》,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第6页。

而已;其次,受力者出于自身的战略考量,有可能对施力者的力量性质做出策略性提表态,表面上表现为自愿追随,实际上是抗拒的,即“口服心不服”。精准判断国家力量的性质的方法有民意测验,即对受力者进行民意调查。

另外,硬实力和软实力的性质是不同的。硬实力趋于有形、带有强制性;软实力趋于无形,带有吸引性。硬实力见效快,需付出较高的物质代价;软实力见效慢,需付出较长的时间代价,但“‘软实力’比强制性威胁的方式更文明、也更持久”。①

2、力量性质差异导致功效差异

国家实力的受力者行为层次包含意愿层次和行动层次,前者是较深层次,后者是较浅层次。受力者做出某种行为主要有两种被激发的行为层次,一是行动层次(表层),二是意愿层次(深层)。受力者仅因行动层次被激发而采取某种行动,说明它不是心甘情愿地这样做,而是被迫这样做,这属于被动行为的范畴;受力者因意愿层次被激发从而带动行动层次的行动,是它心甘情愿地这样做,这属于主动行为的范畴。

国家硬、软实力恰恰作用于受力者的两个不同行为层次。硬实力仅作用于行为层次的表层,即行动层次;而软实力作用于行为层次的深层,即意愿层次。从此可以看出硬、软实力的功效差异:当一个国家欲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向另一个实体实施力量时,硬实力只能使人“口服心不服”,只能是“治标”,而软实力则能使人“心服口服”,是“标本兼治”。(如下图所示)

表 层 行动 意愿 硬实力 深 层 软实力 ①

于盈:《约瑟夫·奈:从“软实力“到”巧实力”》,载于2009年6月18日《南风窗》。

图表2-3:受力者行为层次分析示意图

“治标”的硬实力优势是它立竿见影的见效速度,“标本兼治”的软实力劣势是在潜移默化过程中的较大时间成本。在某个问题的解决方式上,国家领导者需要在这两者之间进行利弊权衡,做出符合国家利益的政治决断。然而,不管用何种性质的国家力量解决问题,它的最终解决都需要从受力者行为的深层意愿层次上解决,这样才能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2002年时任美国总统布什急于以“制造和储存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推翻萨达姆政权,该年初他访华时,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告诫说,国与国之间“和为贵”,解决国际问题“欲速则不达”;不过2003年初布什即发动了伊拉克战争,他虽然很快赢得了该战,但和平和民主的目标迄今仍未实现。

3、硬、软实力资源可分享度差异导致嫉恨度差异

国家硬、软实力根本性差异体现在它们资源基础的可分享度上,即硬实力资源的可分享度低于软实力资源。从国家军事、经济资源实力表现形态的狭义角度来讲,一国的军事资源很难和他国分享,相反它的成长可能导致他国的担忧和害怕;经济资源也较难和他国分享,因为它是私有的。当1989年日本索尼公司收购好莱坞著名的哥伦比亚制片公司,日本三菱房地产公司买下美国纽约地标建筑洛克菲勒中心80%的产权时,一些美国人中引发关于“日本威胁”的不安和担忧,他们担心这是日本在事实上占据美国。软实力则不一样。一国的政策、文化、价值观、制度以及国民素质是可以和他国分享的:国际公共政策的制订将对他国造成影响,文化、价值观和制度等资源可以被他国学习和借鉴,一国国民素质的优良能使他国产生倾羡心理,从而乐意与之交流和合作。2010年7月15日,中国总理温家宝会见到访的德国总理默克尔时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我给你一个苹果、你给我一个苹果,我们每个人只得到一个苹果;如果我给你一种思想,你给我一种思想,我们就得到了两个思想”①。这句话说明,国家硬实力资源倾向于交换功能,而软实力资源则是分享功能;中德关系不应只是彼此经贸的吸引和合

参见《默克尔访华签订十份大单 温家宝提两种思想》一文,载于中国网

http://www.china.com.cn/news/txt/2010-07/17/content_20517684.htm

作,还应该加强思想文化方面的交流。

一国实力的强大有时难免在国际上招致嫉恨,国家硬软实力资源在分享度上的差异将导致两者在招致嫉恨度上的差异。软实力资源具有的较高可分享度造就这种实力具有较强的隐蔽性、难拒性和吸引性。更重要的是,这些特性可以帮助拥有软实力的国家在国际上招致更少的嫉恨。软实力作用的发挥不是靠大张旗鼓的经济诱惑或制裁,也不是赤裸裸的军事进攻,而是一种自愿被吸引的无形的、可分享的力量。比如几乎有很少人嫉妒或抗拒中国儒家思想创始人孔子,但他的确为中国塑造和平友好的国际形象立下了汗马功劳;但经济和军事实力则不一样,它们很容易招致外部的怨恨和抗拒,如日本担心中国的GDP超过它,某些国家担心中国拥有航母。

第三节 经济实力与国家软实力的关系

1、经济实力产生软实力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世界上经济实力较强的国家往往具有较强的软实力。“毫无疑问,一个成功的经济体是一种重要的产生吸引力的资源”①,国家经济实力产生的软实力已让人们感知。

首先,经济(或物质)吸引与经济(或物质)诱惑是不同的。经济吸引是人们对丰富物质生活的向往从而产生的对这种生活的追求行为,而经济诱惑是一个行为体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对另一个行为体进行金钱或财物的贿赂和收买行为。一个成功的经济体恰恰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丰富物质生活环境的概念。人们对丰富物质生活环境的向往是人之常情,这种向往精神是基于对平等和众多机会之上的参与、进取和享受的精神,绝不是想从这种环境中通过非正当、非道义的手段获取物质。成功经济体对人们的吸引力符合国家软实力的性质。

其次,一个国家的强大经济实力能折射出该国制度的完善,以及人民的勤奋和智慧。一个国家能建设强大经济实力是有理由的,它需要两个必要条件,首先是制度保障,其次是人们的勤奋和智慧。完善的制度可以使个体的行为具有规律

Joseph S. Nye JR. Think Again: Soft Power ,February 23,2006, Foreign Policy “Economic strength can be converted into hard or soft power: You can coerce countries with sanctions or woo them with wealth.”“ There’s no doubt that a successful economy i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attraction.”转载于http://www.foreignpolicy.com/articles/2006/02/22/think_again_soft_power

性和可预测性,从而使一个国家、社会以及个人安定有序;而人民的勤奋与智慧是创造财富的源泉。当今世界上较为成功的经济体,有些即使自然资源匮乏,但由于拥有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以及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力资本,仍然创造出强大的经济实力。完善的制度以及勤奋和智慧的国民素质是一个国家重要的软实力资源。

综合上述两点,经济实力表现出的丰富的物质生活吸引力,以及折射出的完善的制度与良好的国民素质等软性资源,充分说明了国家经济实力能够产生软实力。

2、经济实力能投射软实力资源

一个国家即使拥有雄厚的软实力资源,但如果无法把这些资源投射出去,它还是不能产生软实力。投射软实力资源需要经济实力支持。公共外交是一个国家投射软实力资源的重要手段,现代国家的公共外交开支是一笔不小的财政支出。政府财政状况捉襟见肘时,国家软实力资源投射将受到影响。受金融危机打击后的美国为了节省财政开支、把有限财力用到关键之处,2011年2月15日《华盛顿时报》报道,奥巴马政府打算削减“美国之音”对华短波广播,如果美国国会批准这一计划,该台所有对华短波广播和电视广播都将在今年1O月1日停止①。这一决定立即遭到西方反华势力的批评,指责这一决定将不利于体现“民主”、“自由”精神的“未过滤”的新闻在中国传播。

国家投射软实力资源的途径有很多,常用的途径有对外援助(附加政治条件)、创办学校(如中国的孔子学院、德国的歌德学院)、新闻和形象宣传(如“美国之音”)等。这些活动的开展都需要经济实力支撑,如果一个国家拥有较强的经济实力,那么它具备了投射国家软实力资源的必要条件。

关于对外援助,西方一些国家通常附加政治条件,而中国一贯主张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现在的问题是,不管附加政治条件与否,如果因为外援导致卷入受援国的政治派别斗争,那也不符合国家利益最大化,但一个国家的对外援助承载本国国家理想,那必然是该国软实力资源投射的重要方式。

VOA radio broadcasts to China signing off, while Beijing boosts propaganda,见《华盛顿邮报》官网:

http://www.washingtontimes.com/news/2011/feb/15/obama-admin-to-cancel-voice-of-america-china-broad/

3、软实力促进经济健康成长

软实力能促进国家经济成长的能力源于它的力量性质。软实力的吸引力量为国家发展经济集聚了资源和其他必要条件,以及确保了健康的发展方向。软实力资源,如文化、价值观、制度以及国民素质等,是一个国家经济良性、稳健成长的重要支撑。任何一个国家强调的经济成长都是良性的、稳健的成长,文化、价值观、制度和国民素质等资源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在于匡正它的发展方向而不使它误入歧途,在于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而使它永不停歇。政策更是经济发展的关键,现代国家经济繁荣最直接的动力是政策创新。

现代国家的经济体制都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鼓励各种经济资源自由流动,以追求最高额利润。从国内视野来说,极具竞争性的市场经济如果没有有效的软性力量来约束和规范,社会经济个体将在高额利润的驱使下,漠视社会道德而唯利是图、铤而走险,这种市场经济增长方式是不可持续的,也必将被正义的人们所抛弃;进一步讲,市场经济需要诸如文化、价值观、制度等软实力资源整合和优化国家总体资源及其配置,使经济成长获得持久动力。从国际视野来说,因为当今的市场经济是全球化环境下的市场经济,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要利用他国优势能源和技术以及贸易市场,在此合作过程中涉及国家“品牌形象”问题;“国家品牌形象在本质上是一种基于道义的软实力,它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声誉资本’”①。国家品牌形象越佳,国家软实力越强大,国家的商业和经济行为更容易在他国眼里视为“合法”,从而更有利于利用国外物质和市场发展本国经济。在这个意义上说,国家软实力是一种“声誉资本”,也是可转换的“经济资本”。

特别的是,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作为一种国家软实力,一国的金融技术手段和金融业务创新能力对国家获取资本能力至关重要。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美国主导建立的国际货币体系,以及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强势地位,使得由它引起的金融危机反而有利于它。近十几年以来,美国大力发展金融衍生品,出于对美国经济和美元的信任,大量外国资本(真金白银)进入和购买它的这种脱离了实体经济的“虚幻产品”。这

乔舒亚·库珀·雷默:《淡化中国》,载乔舒亚·库珀·雷默等著《中国形象:外国学者眼里的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49页。

种虚幻的产品破灭,受损失的不是美国,而是购买这种产品的国家。“当年格林斯潘极力反对监管金融衍生品市场,就是知道这个市场对美国这个整体来说会有多么大的收益。”①

因此,忽视国家软实力建设而一味强调经济发展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国家建设者应该从经济建设的成就中汲取改革的力量,促进国家软实力的发展,使国家软实力反哺经济的健康成长。

4、国家软实力遏制“暴发户”心态

“暴发户”心态是指一个经济实体快速取得一定的经济建设成果后,由于软实力建设落后于经济建设的步伐,从而产生的一种自大、浮躁甚至跋扈的情绪,具体表现为金钱第一、未富先奢的处世和生活作风。经济建设取得成功的国家都面临着一个重大课题:怎么样定义自身的伟大。这是一个国家和国民本能的、正面的心理需求。在国际上,国家及其公民都在试图寻找和确立自身伟大的途径,从而获得他人的尊敬。“暴发户”心态产生的根源是信仰金钱或物质是定义自身伟大的唯一途径,从而通过炫富攀比、铺张浪费的方式向外界证明自身拥有了足够的财力而伟大。

国家“暴发户”心态表现在民间,也表现在官方。民间“暴发户”心态通常表现为炫富攀比、金钱至上、奢侈浪费、今朝有酒今朝醉等生活作风,这些将导致民风不正;官方“暴发户”心态表现在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对内通常表现为GDP大比拼、大搞形象工程、讲究排场、铺张浪费、好大喜功等工作作风;对外通常表现为较单调地使用经济手段拉拢国家间关系,相信经济关系是发展和维系国家关系的唯一决定性的因素,同时把雄厚财力作为定义自身伟大的途径,而相对缺少国家理想。这些将导致官场腐败。官民“暴发户”心态的共同点,一是相信金钱万能,二是铺张浪费。这种心态将导致一个国家的经济无法可持续发展,更难以建设国家文明。

拥有这种心态的国家与国民没有意识到定义自身伟大的途径是多元的,其中重要的途径有建设和拥有优秀的文化、先进的价值观、完善的制度、卓越的外交

凤凰网财经:《许善达:金融危机让美国大大受益》,2009年7月19日刊于凤凰网。http://finance.ifeng.com/news/hgjj/20090719/958656.shtml

能力以及上乘的素质等,他们也没有意识到这些软性资源因素有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与积累。因此,当一个国家和国民认识到文化等软性资源和金钱一样也能获得他人尊敬而使自己伟大时,同时也认识到这些软性资源是促进财富持续积累的必要条件时,那么国家软实力就抑制了“暴发户”心态的滋长。

当今,经济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的新兴经济体都易于受到拜金主义或物质享乐主义的挑战和侵袭,最直接的不良现象就是未富先奢、炫富摆阔。在这里讲两个故事。

《重庆晚报》2011年5月8日报道,根据环球退税公司最近公布的调查报告,2010年中国游客在法国购买免税商品总额达6.5亿欧元(约合61.3亿元人民币),蝉联法国购物王的称号。外国游客2010年在法国购买的免税商品总金额达30亿欧元(约合283亿元人民币),比2009年增长35%,这主要受到中国游客购买量的带动。

人民网5月8日报道,当天下午3点多,在北京朝阳区三里屯village苹果店外,大量顾客在排队等待购买iPad2和白色iPhone 4,现场一度出现混乱。一名外籍男子(苹果公司北京区一经理,三里屯店负责人)与排队者发生冲突,并殴打了他认为是“加塞”的“黄牛”。最后该事件导致最少两人受伤,苹果店玻璃门破碎,警方介入了调查。

在这个时候,国家建设者在经济建设成果中抽取部分资源投资社会文化和国民教育事业,同时在经济建设的成就中汲取改革和完善经济和社会体制的力量,已经成为迎接这种挑战的当务之急。只有使国家经济建设步伐与软实力建设保持同步时,“暴发户”心态才能被遏制。

本节最后分享亚洲博鳌论坛前秘书长龙永图先生讲述的他亲身经历的故事。“最让龙永图感慨的是在美国,一家世界500强企业的老板在高档饭店请他吃饭,饭吃到一半,老板招手喊来一个侍应生,介绍说:‘这是我的儿子,他现在上大学,在这里打工赚钱。’然后向儿子介绍了客人。这让龙永图十分感动:一个超级富豪的儿子就在饭店打工,而富豪将此视为最平常的事情,既不引以为豪,也不羞于介绍,这种泱泱气度有多少人能做到呢?”①

徐晓凤:《龙永图:开始学做成熟的富人 杜绝暴发户心态》,载于2006年01月09日《扬子晚报》,转载于新浪财经网页:http://finance.sina.com.cn/leadership/crz/20060109/11102259505.shtml

第四节 军事实力与国家软实力的关系

1、军事实力产生软实力

军事实力所产生的国家软实力是基于自身良好形象之上的吸引力。“军事实力和能力有时能产生软实力”,因为“一支良好的军队也能成为让人倾羡(admiration)的资源”,“比如国家之间的军事合作和交流能够增强国家软实力”

。和其他软实力资源一样,军事实力产生的软实力是国家软实力重要的组成部

分。它的作用对象有两个维度,一是国内维度,即国家军事实力是保家卫国的钢铁长城,军队受到人民的真心拥护,被称为“最可爱的人”;二是国际维度,即一国军事实力是维护世界和平与正义的坚定力量,被称为“正义之师”、“和平之师”。

军事实力产生的软实力源于它在人们观念中的形象构建。形象构建的因素主要有这支军事力量的建军宗旨、行为作风、理论创新、战略谋划能力、作战能力以及军事外交等。其中,建军宗旨——这支军队为什么而建的——统领着人们对一支军事力量的整体形象构建,如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建军宗旨赢得人民的衷心拥护;军队作风能给人们最直观的形象构建,如中国人民解放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优良作风给群众留下光辉形象;理论创新、战略谋划能力以及作战能力等体现了军队的整体战斗力,一支“打得赢”的军事力量能给人们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如美国军队对信息时代战争规律和特点的认识以及作战能力均位居世界前茅②,这给它的盟友留下了“战不不胜”较好形象。狭义的军事外交是主权国家的军事部门之间,通过和平方式对国家间或国际军事和防务事务的处理;广义的军事外交还包括国际军事交流与合作以及国际维和行动等。军事外交能向外界全方位地展示和树立本国军队良好形象。

Joseph S. Nye JR. Think Again: Soft Power ,February 23,2006, Foreign Policy “military prowess and competence can sometimes create soft power”,“A well-run military can be a source of admiration”“ Military-to-military cooperation and training programs, for example, can establish transnational networks that enhance a country’s soft power.”转载于

http://www.foreignpolicy.com/articles/2006/02/22/think_again_soft_power ②

门洪华主编:《中国:软实力方略》,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12月第1版,第230页。

2、军事实力投射软实力资源

一个国家可以通过军事手段将本国的软实力资源投射到目标国或地区,以期待这些资源能成为该国软实力的着力点。这些软实力资源包涵该国的政策意图、价值取向和国家理想等,随着这些资源的被采纳、成长以及作用的发挥,该国将获得在目标国或地区得偿所愿的能力。例如,二战后美国军队占领了日本,美国政府对日本实施改造政策。1945年9月6日杜鲁门总统批准了《投降后初期美国对日政策》的文件,把政策目标定位为两个方面:(1)确保日本不再成为美国的威胁和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威胁;(2)促使日本建立一个和平责任的政府,尊重联合国宪章的理想和他国权利,支持美国的政策目标。根据这一占领方针,美国颁布日本政治改革五项原则并依此原则制定新宪法:男女完全平等,解放妇女;促进工人的组织和团结;教育民主化;把日本人民从专制政治中解放出来;实行经济民主化。①此后,美国为日本制定了宪法,在日本确立了民主政体,1951年两国签订的《日美安全条约》规定驻日美军可以镇压日本的内乱。美国对日的这一政策被称为“刺刀下的民主”,它至今仍被美国政府津津乐道,因为它毕竟实现了符合美国国家利益的政策目标。

利用军事实力投射本国软实力资源的政策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投射的过程往往具有强制性,投射的软实力资源能否被对方接受、吸纳将成为重要考验:一国软实力资源在对象国或地区越具吸引力,就越容易被它们所吸纳,否则可能被排斥。投射后的软实力资源被对方吸纳并得到成长以至发挥作用,直接定义了军事实力投射软实力资源政策的成功,否则是失败的。

军事实力投射软实力资源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军事外交。军事外交的特点是和平(当然,这里的和平是相对的,因为存在军事威慑下的和平),军事外交投射软实力资源的方式主要有双方军事官员的外交活动、国际军事交流与合作、国际维和行动等;软实力资源投射的方向往往是双向的,即相互学习和借鉴。如中国的维和行动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联合国秘书处维和行动部负责人戴维·哈兰说“中国在维和行动中改变着世界,也改变着自己”②。二是军事行动。

肖月、朱立群主编:《简明国际关系史(1945—2002)》,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第12—13页。 ②

冯勇智、曾芳:《蓝剑出击——联合国维和行动大纪实》,辽宁人民出版社1999年4月第1版,第200页。

军事行动的特点是暴力,即直接派出军事力量对目标国或地区进行打击和强制,战争取得胜利之后进行谈判,谈判的过程即投射战胜国软实力资源的过程。这时投射的方向是单向的,即战胜国以强制的方式向战败国施加软实力资源。这类情形常见于冷战后的美国,它凭借自身唯一超级大国的身份、以保护“人权”和维护“自由”、“民主”为由对一些热点地区的国家采取军事行动。以军事行动向他国或地区投射软实力的做法必须是谨慎的,一是源于它的不确定性,二是侵略性。不确定性使军事行动最终目标的实现面临失败的风险,从而有可能陷入战乱和纷争的泥潭;侵略性源于这次军事行动没有得到联合国的授权或国际社会的普遍支持,从而被指责为侵略,特别是在导致大量平民伤亡的情况下,这场军事行动容易失去道义支持,进而损伤国家软实力。如2003年初布什政府未经联合国授权发动的伊拉克战争。这场战争历时时间长,造成大量平民伤亡,而美国所期望的民主、自由体制尚未在伊拉克成功确立,至今这场战争仍被人们诟病。提出“软实力”概念的美国学者约瑟夫·奈认为这场战争损害了美国的软实力①。

3、软实力促进军事实力发展与发挥

作为一种情感、信仰和价值观的感召力,以及制度优势的理性力,国家软实力从对内和对外两个角度为促进军事实力发展与发挥都具有重要作用。

国家软实力对内的重要作用是凝聚民心、规范政治运作,增强动员能力。就军事实力的作用发挥来讲,如果国家对内拥有强大的软实力,在民间,国家将拥有战时一致对外的民意支持以及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军队也拥有高昂的作战士气,在这种情形下,军队往往能以少胜多、以弱克强。在官方,国家软实力为促进军事实力的发展与发挥提供了保障,这主要表现在官方在军事建设和政治指导思想以及作战组织和谋划能力等方面。这些因素往往是国家取得军事胜利的重要条件。在中日甲午战争前夕,中国的经济总量远远强于日本,1890年之时,中国北洋海军装备实力也大幅领先日本,如下表所示:

图表:1890年中日海军实力比较

2000吨以上战舰(艘) ①

中国 7 日本 5 [美]约瑟夫·奈著,吴晓辉、钱程译《软力量——世界政坛成功之道》,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第37—38页。

总吨位(万吨) 2.7 1.7 数据来源:李侃 李时岳 李德征等著《中国近代史(1840-1919)》北京中华书局1994年4月北京第4版,第187页。

从1890年开始,日本政府以超过北洋海军为目标,它拿出60%的国家财政收入来建设近代化海陆军,1893年2月“明治天皇又决定以6年为期,每年从宫廷经费拨出30万日元,再从文武百官的薪金中抽出1/10,补充造船费用”①。而中国清朝政府内部的所谓“帝党”和“后党”的政治斗争使得北洋海军建设成为牺牲品,醇亲王奕譞为了讨慈禧太后欢心,建议挪用海军经费去修颐和园,北洋海军自1888年正式建军后,再未增添任何舰只,1891年后又停购枪炮弹药。这样到甲午战争前不仅在总吨位上落后于日本海军,而且舰龄老化,行动迟缓,火力也差。战争爆发后,清政府寄希望于列强调停,而李鸿章在“帝党”和“后党”政治斗争的漩涡中权衡利弊之后,在慈禧太后的支持下,采取消极抵抗的战略方针,命令陆军可守则守,海军退守“北洋各口”,“保船制敌”,“不得出大洋浪战”②。这种妥协退让的政策助长了日本侵略的嚣张气焰,压制和破坏了广大爱国将士的抗敌热情。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惨败的一方是腐朽内斗的落后封建王朝,完胜一方是蒸蒸日上的新兴资本主义国家,这就是胜败双方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等软实力的差异。

软实力对外的重要作用是使国家行为在他人眼中视为“合法”,“如果国家能使其力量在其他人眼中合法化,它们所遭遇的违其所愿的阻力就要少得多”③;同样地,如果一个国家的软实力能使其对外军事行为视为合法,那么该军事行为遇到的阻力就要少得多,它所付出的成本也将小得多。对外运用软实力促进军事实力发挥的高明之处在于,该军事行动得到他国在道义上、物资上的支援,甚至得到他国的驰援或形成军事盟友共同对付该行动目标,并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对外运用软实力促进军事实力发挥的最高明之处在于,不用派出军事力量即可以使对方降服,“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孙子兵法·谋攻篇》),也就是“如果我能让你想去做我想做的事情,那么我就用不

数据来源:李侃 李时岳 李德征等著《中国近代史(1840-1919)》北京中华书局1994年4月北京第4版,第187页。 ②

《李文忠公全书·奏稿》卷78,第53页;《李文忠公全书·电稿》卷19,第1页。 ③

[美]约瑟夫·奈著,吴晓辉、钱程译《软力量——世界政坛成功之道》,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第10页。

着萝卜或者大棒了”。①

第五节 硬、软实力的协调使用

1、大国和小国使用硬、软实力的差异

就国内视野而言,现代国家都面临着加强民族凝聚力、改善人民生活环境以及最终实现发展的挑战;就国际视野而言,现代国际社会仍是一个无政府组织,国家的第一考虑是生存②,丛林法则仍是国际关系中秉持的主要信条,各国在维护和促进自身安全、生存、发展以及国家利益最大化方面竭尽全力。结构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认为,国家之间实力分配,主要是大国之间实力分布决定了国际体系结构,而国际体系结构影响了国家的国际行为,顺国际体系规律者发展,逆之则亡③。大国或国家联盟往往是这个体系中的中心力量,它们自身实力和国际体系结构决定了他们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一极的世界影响力;小国处于这个结构体系的边缘,这决定了它们无法成为一支领导世界的力量。

基于自身客观条件和国际体系结构的现实,大国和小国的生存法则不一样。大国作用的有效发挥靠硬、软实力并济,这种作用方式不仅源于大国国家实力结构,而且源于国际关系的现实。小国国家实力结构表现为硬实力有限,而软实力有潜力可挖。在硬实力这块阵地上,小国无法与大国抗衡;而在软实力阵地上,小国可以缩小与大国的距离。“‘软实力’不是强国的专利,所有国家都有创造 ‘软实力’、并通过‘软实力’来提升自己国家国际地位的能力”④。虽然是小国,但这不影响国家软实力资源的建设,因为小国也可以实现国家管理政策的创新、优秀文化的建设、国家制度的完善以及国民素质的提升等。在信息网络迅猛发展的当今世界,各个国家,不管是小国还是大国,都能较便捷地通过互联网向外发布和获取信息资源,这为小国廉价地向外界投射软实力资源提供了便利。因此,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社会中,小国在建设经济力量满足人民物质生活需要以及必

[美]约瑟夫·奈著,吴晓辉、钱程译《软力量——世界政坛成功之道》,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第5—6页。 ②

秦亚青著《权力·制度·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第1版,第31页。 ③

国际体系的结构指国际体系中物质性权力的分配格局,亦即体系单位(国家)依其相对国力在体系中的相应位置的排列,国际体系结构的基础是国家实力,即国际体系中的权力分配决定了国际体系的结构,而这种权力分配主要指大国之间的权力分配。参见秦亚青《权力·制度·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第1版,第39、41页。 ④

于盈:《约瑟夫·奈:从“软实力“到”巧实力”》,载于2009年6月18日《南风窗》。

要的防务力量时,强调发展与运用本国软实力资源可以在国际体系结构中谋求生存与发展的取一席之地,从而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

2、硬、软实力协调使用——巧实力(Smart Power)

客体按照主体所期望的方式行事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可能主要屈于主体强大的硬实力,也可能主要被主体强大的软实力所吸引,但单纯由硬实力或软实力所起作用的可能性非常小。即使经常被人们诟病的美国布什政府强调使用硬实力的单边主义外交政策,也不能武断地认为该政策毫无软实力运用可言,如它煽动的东欧“颜色革命”即属软实力的运用。“极少国家能够只以‘软实力’实现其在国际上的目标。但是,如果一个国家只使用‘硬实力’而不使用‘软实力’,则有可能导致其他国家的抵制”①。对实现政策目标,刚柔并济、软硬兼施往往更有效的观点已经得到经验的证明。因此,一个国家要实现对外战略,综合地使用硬、软实力是必由之路。

对综合使用硬、软实力的最大考验是如何协调地使用两者,即按照何种比例使用两者才算是最优配置。通过最优配置地协调使用国家硬、软实力所产生的力量叫做巧实力或聪明实力(Smart Power)。实际上,在不同的环境处理不同的事务,这里的“最优配置”的比例是不同的。巧实力的“巧妙”或“聪明”之处在于对硬、软实力配方比例的精确拿捏。“最有效的领导是能够将‘硬实力’和‘软实力’在不同的情况下按不同的比例相结合。如果能够将‘软实力’和‘硬实力’有效结合,就能得到‘巧实力’”。②

因此,巧实力概念中关于硬、软实力的最优配置具有较强的主观色彩,它能检验决策者的外交智慧。一个国家对某个国际事务如何搭配硬、软实力加以处理,能体现该国对该国际事务的整体态度;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使用何种配置的硬、软实力配方,是探索前者对后者实施何种外交战略的风向标。然而,不同的硬、软实力的配方获得的外交结果也不一样。

作者:邬克。本文由该作者独自撰写完成,作者对此拥有独立完整的著作权。版权所有,侵权必究。未经作者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或抄袭本文档中部分或全部内容。举报电话:010-52937844,电子信箱:wuke@globaltimes.com.cn

①②

于盈:《约瑟夫·奈:从“软实力“到”巧实力”》,载于2009年6月18日《南风窗》。 于盈:《约瑟夫·奈:从“软实力“到”巧实力”》,载于2009年6月18日《南风窗》。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nm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