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级园艺专业生化复习题

更新时间:2024-01-22 13:0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二章 蛋 白 质

一、名词解释

1、超二级结构:在蛋白质尤其是球蛋白中,存在着若干相邻的二级结构单位(α-螺旋、β-折叠片段、β

-转角等)组合在一起,彼此相互作用,形成有规则的、在空间能辨认的二级结构组合体,充当三级结构的构件,称为超二级结构。

2、别构现象:当有些蛋白质表现其生理功能时,其构象发生变化,从而改变了整个分子的性质,这种现

象称别构现象。

3、等电点:当调节氨基酸溶液的pH值,使氨基酸分子上的-NH2和-COOH的解离度完全相等,即氨基

酸所带净电荷为零,在电场中既不向正极移动,也不向负极移动,此时氨基酸所处溶液的pH值称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

4、盐析作用: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大量中性盐,可以破坏蛋白质胶体周围的水膜,同时又中和了蛋白质

分子的电荷,因此使蛋白质产生沉淀,这种加盐使蛋白质沉淀析出的现象,称盐析作用。

5、氨基酸残基:组成多肽链的氨基酸单位已不是完整的氨基酸分子,其中每一个 -NH-CH-CO- 单

位称为氨基酸残基。 │

R

6、肽键平面:组成肽键(酰胺键)的六个原子(C,N,O,H,α-C,α-C)位于同一平面,呈刚性平面结构,其

中C-N键具有偏双键性质, C=O, N-H为反式排布,这种平面称肽键平面又称酰胺平面。

7、结构域:在超二级结构基础上,多肽链(40-400个氨基酸范围)再折叠成相对独立的三维实体,称为

结构域。一般由100-20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大蛋白质分子由2-3个结构域形成三级结构,较小蛋白质的三级结构即是单结构域。

8、蛋白质的变性作用:天然蛋白质因受物理的或化学的因素影响,其分子内部原有的高度规律性结构发

生变化,致使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质都有所改变,但并不导致蛋白质一级结构的破坏,这种现象叫蛋白质的变性作用。 二、选择

1、每个蛋白质分子必定有 (C)

A. α-螺旋结构 B. β-片层结构

C. 三级结构 D. 四级结构 E. 辅基 2、关于肽键的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E)

A. 具有部分双键性质 B. 可为蛋白酶所水解

C. 是蛋白质分子中主要的共价键 D. 是一种酰胺键,稳定性高 E. 以上都不对 *3、下列氨基酸中具有亲水侧链的是 (A C E)

A 苏氨酸 B 亮氨酸 C 丝氨酸 D 丙氨酸 E 谷氨酸 4、 酰胺平面中具有部分双键性质的单键是:(B)

A C-Cα B C-N C N-H D N-Cα 5、与氨基酸相似的蛋白质的性质是 (D)

A. 高分子性质 B. 胶体性质

C. 沉淀性质 D. 两性性质 E. 变性性质 6、含有色氨酸的蛋白质所特有的显色反应是:(D)

A 双缩脲反应 B 黄色反应 C 米伦氏反应

D 乙醛酸反应 E 坂口反应 F 福林试剂反应

7、一种蛋白质的营养价值高低主要决定于 (C)

1

A 是否好吃可口 B 来源是否丰富

C 所含必需氨基酸的种类是否完全和相对数量的多少 D 市场价格的贵贱

*8、肽键平面的结构特点是:(ABD)

A 4个原子处于一个平面 B 肽键中的C-N键具有双键的性质 C 肽键中的C-N键可以自由旋转 D 只有α-碳原子形成的单键可以自由旋转

E 肽键平面是蛋白质一级结构的基本单位

*9、可用来鉴定蛋白质肽链N-末端氨基酸的试剂是:(D E)

A 茚三酮 B 亚硝酸 C 甲醛

D 2,4二硝基氟苯 E 异硫氰酸苯酯

*10、变性蛋白中未被破坏的化学键是:(D E)

A 氢键 B 盐键 C 疏水键

D 肽键 E 二硫键 F 范得华力

*11、下列关于蛋白质的三级结构的叙述哪些是正确的 ( B D)

A.一条多肽链和一个辅基连成的紧密型结构。

B.蛋白质分子中含有α-螺旋、?-片层折叠结构和?-转角。 C.其辅基通过氨基酸残基与分子内部相连。 D.大部分非极性基团位於蛋白质分子内部。 12、含有精氨酸的蛋白质特有的呈色反应是:(E)

A. 双缩脲反应 B. 黄色反应 C. 米伦氏反应 D. 乙醛酸反应 E. 坂口反应 F. 福林试剂反应 *13、含有酪氨酸的蛋白质能引起的呈色反应是: ( A, B, C, F.) A.双缩脲反应 B.黄色反应 C.米伦氏反应 D.乙醛酸反应 E.坂口反应 F.福林试剂反应 *14. 在pH6-7的溶液中带负电荷的氨基酸有: (A, C) A. Asp B. Arg C. Glu

D. Gln E. His F. Lys *15、在pH6-7范围内带正电荷的氨基酸有:(B E F)

A、Asp B、Arg C、Glu D、Gln E、His F、Lys 16、在下列肽链主干原子排列中,符合肽链结构的是:(E)

A C—N—N—C B N—C—C—N C N—C—N—C D C—C—C—N E C—C—N—C F C—O—N—H

17、蛋白质平均含氮量为:(D)

A 10% B 12% C 14% D 16% E 18% F 20%

*18、蛋白质胶体溶液的稳定因素是:(B D)

A 蛋白质颗粒在溶液中进行布朗运动,促使其扩散 B 蛋白质分子表面有水膜 C 蛋白质溶液粒度大 D 蛋白质分子带有同性电荷

19、蛋白质空间构象的特征主要取决于: (A )

A. 氨基酸的排列次序 B. 次级键的维持力

C. 温度, pH, 离子强度 D. 肽链内和肽链间的二硫键 20、在酰胺平面中具有部分双键性质的单键是( B )

2

A、Cα-C B、C-N C、N-H D、N-Cα 21、α–螺旋表示的通式是( B )

A、3.010 B、3.613 C、2.27 D、4.616 三、判断

1、血红蛋白与肌红蛋白均为氧的载体, 前者是一个典型的变构蛋白, 而后者却不是。(√) 2、蛋白质的变性是蛋白质分子空间结构的破坏, 因此常涉及肽键的断裂。(×) 3、芳香氨基酸均为必需氨基酸。(×)

4、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键是单键, 因此能够自由旋转.( × )

5、变性蛋白质溶解度降低是因为蛋白质分子的电荷被中和以及除去了蛋白质外面的水化层所引起的( ×) 6、双缩脲反应是肽和蛋白质特有的反应,所以二肽也有双缩脲反应。(× ) 7、维持蛋白质三级结构最重要的作用力是氢键(× )

8、多数蛋白质的主要带电基团是它N-末端的氨基和C-末端的羧基组成。(× ) 9、在水溶液中,蛋白质溶解度最小时的pH值通常就是它的等电点。(√) 10、天然氨基酸都具有一个不对称α-碳原子。(×)

11、自然界的蛋白质和多肽类物质均由L-型氨基酸组成。( × ) 12、蛋白质在pI(等电点)时,其溶解度最小。(√) 13、蛋白质多肽链的骨架是CCNCCNCCN---。(√)

14、一氨基一羧基氨基酸pI为中性,因为-COOH和NH3+ 解离度相同。(×) 15、构型的改变必须有共价键的破坏。(√)

四、填空

1、蛋白质溶液在280nm波长处有吸收峰, 这是由于蛋白质分子中存在着_________,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残基。

(苯丙氨酸 酪氨酸 色氨酸)

2、胰蛋白酶是一种____ ____酶, 专一性地水解肽链中_______和_________残基的羧基端形成的肽键。

( 水解酶 赖氨酸 精氨酸)

3、球状蛋白分子含有___ __氨基酸残基在其分子内部, 含________氨基酸残基在其分子的表面.

( 非极性 极性 )

4白质按分子形状分为 和 ;按分子组成分为 和 。

(纤维状蛋白 球状蛋白 简单蛋白 结合蛋白) 发生改变所引起的。

(生物学性质的改变 内部高度规律性结构)

6、β-折叠结构的特点是:(1)肽段伸展呈 ;(2)在片层中个肽段走向可以是 ;也可以是 ;(3)氢键是在 之间形成;(4)R伸向锯齿的 方。

(锯齿状 平行 反平行 相邻肽链主链上的-C=O与—N—H 前)

7、组成蛋白质的20中氨基酸中,除 外,均为α-氨基酸;除 外,氨基酸分子中的α-碳原子,都有旋光异构体;天然蛋白质分子中,只存在 氨基酸。

(Pro Gly L-)

8、能形成二硫键的氨基酸是___________。 ( 半胱氨酸)

9、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有 、 、 和 等类型。

(α-螺旋 β-折叠 β转角 自由回转)

10、根据组成蛋白质20种氨基酸侧链R基的化学结构,可将蛋白质分为四大类:

3

5、蛋白质的变性作用最主要的特征是 ,变性作用是由于蛋白质分子

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脂肪氨基酸, 芳香氨基酸, 杂环氨基酸, 杂环亚氨基酸)

11、蛋白质多肽链主链形成的局部空间结构称为二级结构. 这些二级结构进一步排列一些有规则的模块称之为___________或叫作____________. (超二级结构, 折迭单元)

12、一个氨基酸的α-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α-氨基脱水缩合而成的化合物是______肽。氨基酸脱水后

形成的键叫_____键,又称______键。 (二肽 肽 酰胺键)

13、稳定蛋白质胶体系统的因素是________和___________.(水膜, 电荷) 14、GSH由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

(Glu, Cys, Gly, )

15、?-螺旋是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要形式之一,其结构特点是:(1)螺旋盘绕手性为 ;(2)上升一圈为 nm;(3)一圈中含氨基酸残基数为 ,每个残基沿轴上升 nm;(4)螺旋圈与圈之间靠 而稳定;(5)螺旋中R伸向 。

(右手 0.54 3.6 0.15 氢键 外侧)

16、α-螺旋是蛋白质 级结构的主要形式之一,该模型每隔 个氨基酸残基,螺旋上升一圈。α-螺旋稳定的主要因素,是相邻螺圈三种形成 。β-折叠结构有 以及 两种形式,稳定β-折叠的主要因素是 。

(二 3.6 氢键 平行式 反平行式 氢键)

17、蛋白质具有各种各样的生物功能,例如有 , , , , 。 (催化 运动 结构基础 防御 营养)

18、多肽链的主链是由许多_ __平面组成.平面之间以 原子相互隔开,并以该原子为顶点作 运动。 (酰胺 C? 旋转)

19、破坏蛋白质的 和中和了蛋白质的 ,则蛋白质胶体溶液就不稳定而出现沉淀现象,蛋白质可因加入 、 、 和 等类试剂而产生沉淀。

(水膜,电荷,高浓度盐类,有机溶剂,重金属盐,某些酸)

20、蛋白质变性作用最主要的特征是 ,变性作用是由于蛋白质分子中的 被破坏,引起 。 (生物学性质的改变,次级键,天然构象的解体)

21、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由共价键形成的,如 和 ;而维持蛋白质空间构象的稳定性的是次级键,如 、 、 和 等。 (肽键,二硫键;氢键,盐键,疏水键,范德华力)

22、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有 、 、 和 等类型。 (α–螺旋,β–折叠,β–转角,自由回转) 五、计算

1、某一蛋白质的多肽链在一些区段为α螺旋构象,在另一些区段为β构象,该蛋白质的分子量为240000,多肽链外形的长度为5.06x10-5厘米,试计算:α螺旋体占分子的百分比?(假设β构象中重复单位为0.7nm, 即0.35nm长/残基。氨基酸残基平均分子量以120为计) 解:

设:α-螺旋体占分子的X%

该蛋白质应含有的氨基酸残基数为: 240,000/120=2,000个

4

根据多肽链的结构,建立以下方程式:

0.15nm * 2000* X% +0.35nm * 2,000 *(100-X)%=5.06*105 cm 则:3X+700- 7X= 5.06x10-5x107 4X=194 X=48.5

答:该蛋白质分子中α-螺旋体占分子的48.5%

2、测得一个蛋白质中色氨酸的残基占总量的0.29%,计算蛋白质的最低分子量。(色氨酸残基的分子量为186)(2分)

解:M=186*100/0.29=64138

3、肌红蛋白含铁量为0.335%,其最小分子量是多少?血红蛋白含铁量也是0.335%。试求其分子量。

解:肌红蛋白的分子量为:

100:0.335=M:56 M=100*56/0.335=16716.4 血红蛋白的分子量为:

100:0.335=M:(4*56) M=66865.7

六、问答

1、一个A肽:经酸解分析得知由Lys, His, Asp, Glu2, Ala, 以及Val, Tyr和两个NH3分子组成。当A肽与FDNB试剂反应后,得DNP-Asp; 当用羧肽酶处理后得游离缬氨酸。如果我们在试验中将A肽用胰蛋白酶降解时, 得到二肽, 其中一种( Lys, Asp, Glu, Ala, Tyr)在pH6.4时, 净电荷为零, 另一种(His,Glu,以及Val)可给出DNP-His, 在pH6.4时,带正电荷. 此外, A肽用糜蛋白酶降解时,也得到二种肽, 其中一种(Asp, Ala, Tyr)在pH6.4时呈中性, 另一种(Lys, His, Glu2,以及Val)在pH6.4时,带正电荷,问A肽的氨基酸顺序如何? 答:由题意可知A肽为八肽,由Lys、His、Asp、Glu2、Ala、Val、Tyr组成。且其中包括二个酰胺; 由FDNB及羧肽酶反应可知N端为Asp,C端为Val;

由胰蛋白酶解、pH=6.4时电荷情况、生成DNP-His知所得二个肽段应为: Asp-Glu、Ala、Tyr、Lys

- (Glu、Asp 其中有一个酰胺) -His-Gln-Val

再由糜蛋白酶解、pH=6.4时电荷情况知所得肽段应为: Asn-Ala-Tyr-

-Glu-Lys-His-Gln-Val 所以整个八肽的氨基酸顺序应为:

Asn-Ala-Tyr-Glu-Lys-His-Gln-Val

2、某多肽的氨基酸顺序如下:

Glu-Val-Lys-Asn-Cys-Phe-Arg-Trp-Asp-Leu-Gly-Ser-Leu-Glu-Ala-Thr-Cys-Arg--His-Met-Asp-Gln-Cys-Tyr-Pro-Gly-Glu-Glu-Lys. 如用胰蛋白酶处理, 此多肽将产生几个小肽?(假设无二硫键存在) 答:产生四个小肽

1. Glu-Val-Lys

2. Asn-Cys-Phe-Arg

3. Trp-Asp-Leu-Gly-Ser-Leu-Glu-Ala-Thr-Cys-Arg 4. His-Met-Asp-Glu-Cys-Tyr-Pro-Gly-Glu-Glu-Lys

5

第三章 核 酸

一、名词解释

1、核酸的变性:高温,酸,碱以及某些变性剂(如尿素)能破坏核酸中的氢键,使有规律的螺旋型双链结构变成单链的无规则的―线团‖,此种作用称为核酸的变性。 2、内含子:基因中不为蛋白质、核酸编码的居间序列,称为内含子。 3、增色效应:核酸变性或降解时其紫外线吸收增加的现象。 4、hnRNA:称为核不均一RNA,是细胞质mRNA的前体。

5、退火:变性核酸复性时需缓慢冷却,这种缓慢冷却处理的过程,叫退火。 6、减色效应:DNA或RNA复性时其紫外吸收值减少的现象称减色效应。

7、解链温度:DNA的加热变性一般在较窄的温度范围内发生,通常把DNA的双螺旋结构失去一半时的温度称为DNA的解链温度。 二、选择

1、外显子代表:(E)

A 一段可转录的DNA序列 B 一段转录调节序列 C一段基因序列 D一段非编码的DNA序列 E一段编码的DNA序列

2、脱氧核糖的测定采用( B )

A、地衣酚法 B、二苯胺法 C、福林-酚法 D、费林热滴定法 *3、在DNA双螺旋二级结构模型中,正确的表达是:(C F)

A 两条链方向相同,都是右手螺旋 B 两条链方向相同,都是左手螺旋 C 两条链方向相反,都是右手螺旋 D 两条链方向相反,都是左手螺旋 E 两条链的碱基顺序相同 F 两条链的碱基顺序互补

4、可见于核酸分子的碱基是:(A)

A 5-甲基胞嘧啶 B 2-硫尿嘧啶 C 5-氟尿嘧啶

D 四氧嘧啶 E 6-氮杂尿嘧啶

5、下列描述中哪项对热变性后的DNA: ( A )

A紫外吸收增加 B 磷酸二酯键断裂 C 形成三股螺旋 D (G-C)%含量增加

6、双链DNA Tm值比较高的是由于下列那组核苷酸含量高所致:(B)

A G+A; B C+G; C A+T D C+T; E A+C

7、核酸分子中的共价键包括:(A)

A 嘌呤碱基第9位N与核糖第1位C之间连接的β-糖苷键 B 磷酸与磷酸之间的磷酸酯键

C 磷酸与核糖第一位C之间连接的磷酸酯键

D核糖与核糖之间连接的糖苷键 8、多数核苷酸对紫外光的最大吸收峰位于:( )C

A、220 nm附近 B、240 nm附近 C、260 nm附近 D、280 nm附近 E、300 nm附近 F、320 nm附近 9、含有稀有碱基比例较多的核酸是:( C )

6

A、胞核DNA B、线粒体DNA C、tRNA D、mRNA E、rRNA F、hnRNA 10、自然界游离核苷酸中的磷酸最常连于戊糖的 ( C )

A、C-2‘ B、C-3‘ C、 C-5‘ D、C-2‘及C-3‘C-2 E、 C-2‘及C-5‘ 11、核酸分子储存、传递遗传信息的关键部分是:(C) A. 磷酸戊糖 B. 核苷 C. 碱基序列 D. 戊糖磷酸骨架 E. 磷酸二酯键 12、嘌呤核苷中嘌呤与戊糖的连接键是:(A)

A.N9-C1 B. C8-C1 C. N1- C1 D. N7-C1 E. N1-C1 F. C5-C1 三、判断

1、Tm值高的DNA分子中(C=G)%含量高。(√)

2、由于RNA不是双链,因此所有的RNA分子中都没有双螺旋结构。(×) 3、Tm值低的DNA分子中(A=T)%含量高。 (√) 4、DNA碱基摩尔比规律仅适合于双链,而不适合于单链。(√) 5、核苷酸的碱基和糖相连的糖苷键是C-O型。(×) 四、填空

1、天然DNA的负超螺旋是由于DNA双螺旋中两条链 引起的,为 手超螺旋。正超螺旋是由于DNA双螺旋中两条链 引起的,为 手超螺旋。

松弛(少绕) 右 扭紧(多绕) 左

2、可利用 和 这两种糖的特殊颜色反应区别DNA和RNA,或作为两者定量测定的基础。

(苔黑酚 二苯胺)

3、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於__________年提出的。这个结构模型认为DNA分子是由两条_____________的多核苷酸链构成。_______和________排列在外侧,形成了两条向____盘旋的主链,两条主链的横档代表一对_______排列在外侧,它们彼此_______键相连。 . ( Waston, Crick 1953 反向平行 磷酸 核糖 右 碱基 氢)

4、tRNA的二级结构是___________型,其结构中与蛋白质生物合成关系最密切的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三叶草叶, 氨基酸臂, 反密码环) 5、结构基因为 和 编码。(多肽 RNA)

6、从E.coli 中分离的DNA样品内含有20%的腺嘌呤(A),那么T= %,G+C= %。

(20 60)

7、真核mRNA一般是 顺反子。其前体是 ,在成熟过程中,其5?端加上帽子结构 ,在3?端加上尾巴结构 ,并通过 分子的帮助除去 和拼接 。

(单 不均一核RNA 7-甲基鸟苷 多聚腺苷酸 小核RNA 内含子 外显子)

15、原核细胞中rRNA的前体是 ,经过甲基化作用和 酶的作用转变成成熟的rRNA。

(前核糖体RNA 专一核酸内切)

16、嘌呤环上的第 位氮原子与戊糖的第 位碳原子相连形成 ,通过这种 相连而成的化合物叫 。

(9 5‘ 糖苷键 糖苷键 嘌呤核苷)

7

五、计算

1、有一噬菌体的突变株其DNA长度为15μm,而野生型的DNA长度为17μm,问该突变体的DNA中有多少个碱基缺失?

解:因为相邻碱基对之间的距离是0.34nm,所以该突变体的DNA中碱基缺失数为: (17-15)*1000/0.34=5.88*103个

2、按照根据Watson- Crick模型推测的大小,试计算每1微米DNA双螺旋的核苷酸对的平均数。

解:根据Watson- Crick模型,DNA双螺旋中,1对核苷酸之间的距离为0.34nm, 所以1微米DNA双螺旋的核苷酸对的平均数: 1*1000/0.34=2941对

3、一个双链DNA的分子长度为15.22μm,

(1)计算这个双链DNA的分子量。(设:DNA中每对核苷酸平均分子量为670D) (2)这个DNA分子约含有多少螺旋?

解:(1)这个双链DNA的分子量为15.22×103×670/0.34=3.0×107 D (2)这个DNA分子含有的螺旋数为15.22×103 /0.34=4476个

第四章 糖 类

一、名词解释

1、直链淀粉:是由α―D―葡萄糖通过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没有分支的长链多糖分子。

2、支链淀粉:指组成淀粉的D-葡萄糖除由α-1,4糖苷键连接成糖链外还有α-1,6糖苷键连接成分支。 3、构型:指一个化合物分子中原子的空间排列。这种排列的改变会关系到共价键的破坏,但与氢键无关。

例如氨基酸的D型与L型,单糖的α-型和β-型。

二、填空

1、直链淀粉遇碘呈 色 ,支链淀粉遇碘呈 色,糖原与碘作用呈棕红 色。

(紫蓝 紫红)

2、蛋白聚糖是指 。

(蛋白质和糖胺聚糖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的化合物)

3、糖原、淀粉和纤维素都是由 组成的均一多糖。(葡萄糖)

第五章 脂质和生物膜

一、选择

1、磷脂作为生物膜主要成分,这类物质的分子最重要的特点是:(A)

A 两性分子 B 能与蛋白质共价结合 C 能替代胆固醇 D 能与糖结合

2、生物膜含最多的脂类是( C )

A.甘油三酯 B.糖脂 C.磷脂

3、下列那种物质不是脂类物质 ( D )

A前列腺素 B甾类化合物 C胆固醇 D鞘氨醇 *4、生物膜中分子之间不起主要作用的力有( D E )

A、静电力 B、疏水力 C、范得华力 D、氢键 E、碱基堆积力

8

二、判断

1、 生物膜内含的脂质有磷脂、胆固醇、糖脂等,其中以糖脂为主要成分。(×)

2、生物膜在一般条件下,都呈现脂双层结构,但在某些生理条件下,也可能出现非双层结构。 (√) 3、甘油三酯在室温下为液体者是脂,是固体者为油。(×) 4、生物膜质的流动性主要决定于磷脂。(√) 5、生物膜的流动性是指膜脂的流动性。(×) 三、填空

1、 生物膜主要由 、 、 组成。(蛋白质 脂质 多糖)

2、磷脂分子结构的特点是含一个 的头部和两个 尾部。(极性 非极性) 3、根据磷脂分子所含的醇类,磷脂可分为 和 两种。

(甘油磷脂, 鞘氨醇磷脂)

4、生物膜的流动性,既包括 , 也包括 的运动状态。(膜脂,膜蛋白)

第六章 酶

一、名词解释

1、限制酶:在细菌的细胞内有一类识别并水解外源DNA的酶,称为限制性内切酶。 2、活性中心和必需基团

活性中心:是指酶分子中直接和底物结合,并和酶催化作用直接有关的部位。

必需基团:酶分子中有很多基团,但并不是所有基团都与酶的活性有关。其中有些基团若经化学修饰使其改变,则酶的活性丧失,这些基团称必需基团。

3、酶原:某些酶,特别与消化有关的酶,在最初合成和分泌时,没有催化活性,这种没有催化活性的酶的前体称为酶原。

4、同工酶:是指能催化同一种化学反应,但其酶蛋白本身的分子结构、组成却有所不同的一组酶。 5、酶原激活:酶原在一定的条件下经适当的物质作用,可转变成有活性的酶。酶原转变成酶的过程成为酶原激活。这个过程实质上是酶活性部位形成或暴露的过程。

6、中间产物学说:酶在催化反应,酶首先与底物结合成一个不稳定的中间产物,然后中间产物再分解成产物和原来的酶,此学说称中间产物学说。

7、别构效应剂:能够与酶分子中的别构中心结合,诱导出或稳定住酶分子的某种构象,使酶活动中心对底物的结合与催化作用受到影响,从而调节酶的催化反应速度及代谢过程的物质。

8、诱导酶:某些物质能促进细胞内含量极微的酶迅速增加,这种是诱导生成的,称为诱导酶。

9、协同效应:在别构酶参与的酶促反应中,底物与酶结合后,引起了调节酶分子构象发生了变化,从而使酶分子上其它与底物结合部位与后继的底物的亲和力发生变化,或结合更容易,称为正协同效应,相反称为负协同效应。

10、别构酶:由于酶分子构相的变化而影响酶的催化活性,从而对代谢反应起调节作用的酶。

11、全酶与蛋白酶: 一些结合蛋白质酶类,除蛋白组分,还含有一对热稳定的非蛋白小分子物质,前者称为酶蛋白,后者称为辅因子,只有两者结合成完整体系才具有活力,此完整酶分子称为全酶。 12、核酶:具有催化功能的RNA分子称为核酶。

13、多酶体系:在完整的细胞内的某一代谢过程中,由几个酶形成的反应链体系,称为多酶体系。 14、辅 基:结合酶中与酶蛋白结合较紧的,用透析法不易除去的小分子物质称为辅基。

15、诱导契合学说:该学说认为酶分子活性中心的结构原来并非和底物的结构互相吻合,但酶的活性中心不是僵硬的结构,它具有一定的柔性,当底物与酶相遇时,可诱导酶蛋白的构象发生相应的变化,使活性中心上有关的各个基团达到正确的排列和定向,因而使酶和底物契合而结合成中间络合物,并引起底物 发生反应。

9

二、选择

1、核酶的化学本质是 ( A )

A、核糖核酸 B、粘多糖

C、蛋白质 D、核糖核酸和蛋白质的复合物

2、乳酸脱氢酶经过透析后,其活性大大降低或消失,这是因为:(C)

A 亚基解聚 B 酶蛋白变性 C 失去辅酶

D 缺乏底物与酶结合所需要的能量 E 以上都不对

3、下列对酶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E)

A 所有的蛋白质都是酶

B 所有的酶均以有机化合物作为底物 C 所有的酶均需特异的辅助因子 D 所有的酶对其底物都具绝对特异性

E 上述都不对

4、酶促作用对反应过程能量的影响在于( B )

A、提高活化能 B、降低活化能 C、提高产物的能阈 D、降低产物的能阈 E、降低反应的自由能

5、在效应物作用下,蛋白质产生的变构(或别构)效应是蛋白质的(C)

A 一级结构发生变化 B 构型发生变化

C 构象发生变化 D 氨基酸顺序发生变化 6、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是:(D)

A.低温可使酶失活

B.催化的反应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C.最适温度是酶的特征性常数 D.最适温度随反应的时间而有所变化 E.以上都不对

*8、非竞争抑制作用是:(B, C, D)

A. 抑制剂与酶活性中心外的部位结合

B. 酶与抑制剂结合后,还可与底物结合 C. 酶与底物结合后,还可与抑制剂结合

D. 酶-底物-抑制剂复合物不能进一步释放产物 E. 以上都不对

9、关于研究酶反应速度应以初速度为准的原因中,哪项不对?( E )

A.反应速度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

B.产物浓度的增加对反应速度呈负反馈作用, C.底物浓度与反应速度成正比, D.温度和pH有可能引起部分酶失活, E.测定初速度比较简单方便

10、酶促反应达最大速度后,增加底物浓度不能加快反应速度的原因是:(A) A.全部酶与底物结合成E-S复合体 B.过量底物对酶有负反馈抑制

C. 过量底物与激活剂结合影响底物与酶的结合 D.改变了化学反应的平衡点 E.以上都不是

10

四、计算

1、三羧酸循环中由异柠檬酸→琥珀酸过程中P/O值。

NAD NADH NAD NADH GDP GTP 消耗Pi(mol) 3 3 1 消耗1/2 O2 (mol) 1 1 0 共计P/O=(3+3+1)/(1+1)=7/2=3.5

解答:异柠檬酸 草酰琥珀酸 α–酮戊二酸 琥珀酰CoA 琥珀酸

第九章 糖代谢

一、名词解释

1、生醇发酵:糖类物质在细胞内进行无氧分解生成丙酮酸之后,再经脱羧、还原生成乙醇的过程称为生醇发酵。

2、丙酮酸羧化支路:在糖异生过程中,由丙酮酸羧化酶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催化的,从丙酮酸生成草酰乙酸,然后再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这两步反应构成的途径,称为丙酮酸羧化支路。 3、磷酸戊糖途径:是糖类分解代谢的一条重要途径,它从6-磷酸葡萄糖开始,经脱羧、氧化转变成磷酸戊糖,再经分子重排产生磷酸己糖与丙糖,又可转变成6-磷酸葡萄糖,如此循环下去,可使葡萄糖彻底分解成为CO2和H2O, 并放出能量。因磷酸戊糖是其重要的中间产物,故称磷酸戊糖途径。 4、糖酵解作用:葡萄糖或糖原在生物体内经无氧分解成为乳酸的过程。因与哮母菌发哮过程基本相同,故称糖哮解作用。

5、乳酸发酵:糖类物质在细胞内进行无氧分解生成丙酮酸后,再经还原生成乳酸的过程称为乳酸发酵。 6、糖原异生作用:许多非糖物质例甘油、乳酸、丙酮酸及某些氨基酸能在肝脏中转化为糖原,称糖原异生作用。

7、中间代谢:中间代谢指物质在细胞中的合成和分解过程,不涉及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与代谢产物的排泄等。

8、乙醛酸循环:指某些微生物可以乙酸作为唯一碳源,活化成乙酰CoA,沿着三羧酸循环途径代谢,但当转变成异柠檬酸后,会在异柠檬酸裂解酶的作用下分解为乙醛酸和琥珀酸,乙醛酸继而在苹果酸合成酶作用下与另一分子CoA合成苹果酸,由苹果酸再沿三羧酸循环路线代谢。所以该途径是与三羧酸循环相联系的一个支路,乙醛酸为主要的中间产物,故称乙醛酸循环。 二、选择

1、对糖酵解和糖异生作用都发挥作用的酶是( D )

A、丙酮酸激酶 B、果糖二磷酸酶 C、丙酮酸羧化酶 D、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2、在动物的心肌和肝脏组织中,1摩尔葡萄糖彻底氧化后产生ATP的摩尔数是: (F )

A 2 B 3 C 18

D 19 E 36 F 38

*3、糖脂代谢中以多酶复合体形式存在的酶有:ACE

A 丙酮酸脱氢酶 B 丙酮酸羧化酶 C ?-酮戊二酸脱氢酶 D 乙酰辅酶A羧化酶 E 脂肪酸合成酶 F 脂肪酸硫激酶

4、影响柠檬酸循环活性的因素是( B )

A、 每个细胞中线粒体数目 B、 细胞内[ADP]/[ATP]的比值 C、 细胞内核糖体的数目

16

D、 细胞内[cAMP]/[cGMP]的比值

5、糖原合成酶需要的活泼的葡萄糖基供体是:( C )

A G-6-P B G-1-P C UDPG

D ADPG E CDPG F GDPG

*6、糖酵解途径中,催化不可逆反应的酶是:(A B E)

A 己糖激酶 B 磷酸果糖激酶 C 醛缩酶 D 磷酸甘油酸激酶 E 丙酮酸激酶 F 乳酸脱氢酶

7、糖原分子中一个葡萄糖单位经糖酵解净产生ATP的分子数是:( B ) A. 2个 B. 3个 C. 四个 D. 6个 E. 8个 F. 12个 8、醛缩酶催化下列哪种反应: ( A )

A .1,6-二磷酸果糖分解为两个三碳糖及其逆反应

B. 1,6–二磷酸二磷酸果糖分解为1-和6-磷酸葡萄糖及其逆反应 C. 乙酰CoA与草酰乙酸生成柠檬酸

D. 两分子的3–磷酸甘油醛缩合,生成葡萄糖。 * 9、以FAD为辅基的脱氢酶是:( B, D )

A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B 丙酮酸脱氢酶系 C 异柠檬酸脱氢酶 D 琥珀酸脱氢酶 E 苹果酸脱氢酶 F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10、指出一分子乳酸完全氧化可生成的ATP数目 ( D ) A. 12 B. 15 C. 16 D. 18 11、?-酮戊二酸氧化为琥珀酸时,测得的P/O值:(C)

A 1 B 2 C 3 D 4 E 5 F 6 *12、糖脂代谢中以FAD为辅基的脱氢酶有:(A C E)

A. 脂酰辅酶A脱氢酶 B. ?-羟脂酰辅酶A脱氢酶 C. 琥珀酸脱氢酶 D. 胞液?-磷酸甘油脱氢酶 E. 线粒体内膜?-磷酸甘油脱氢酶

13、并非以FAD为辅助因子的脱氢酶有( D )

A、琥珀酸脱氢酶 B、脂酰CoA脱氢酶 C、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

D、β–羟脂酰CoA脱氢酶 E、线粒体内膜的磷酸甘油脱氢酶 *14、丙酮酸羧化支路涉及到的酶是( C D )

A、丙酮酸脱羧酶 B、丙酮酸脱氢酶 C、丙酮酸羧化酶

D、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 E、丙酮酸激酶 F、乳酸脱氢酶 三、判断

1、酵解途径就是无氧发酵,只在厌氧生物的细胞内发生。(×) 2、凡能转变为丙酮酸的物质都是糖异生的前体。(√) 3、乙醛酸循环中不生成NADH + H+。 (×) 4、糖异生只在动物组织中发生。(√)

5、异柠檬酸裂解酶和苹果酸合成酶是乙醛酸循环中的两个关键酶。(√) 6、在TCA循环中,琥珀酸脱氢酶的辅酶是NAD+。(×) 7、乙醛酸循环中不需要乙酰辅酶A参加。(×)

17

8、糖异生是酵解的逆转。(×)

9、作为多糖,淀粉和糖原的合成过程相同。 四、填空

1、糖代谢的中间产物 经 酶催化,生成的3-磷酸甘油可参与脂肪合成。

(磷酸二羟丙酮 α–磷酸甘油脱氢)

2、糖类物质的主要生物学功能是 以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

(通过氧化而放出大量的能量) 产生 和 。

(G-6-P R-5-P 分子重排 磷酸己糖 磷酸丙糖)

4、淀粉的生物合成以 作为葡萄糖基供体,还需要 作为引物。糖原的生物合成以 作为葡萄糖基的供体,而引物是 。

(ADPG 含2个葡萄糖残基以上的糖 UDPG 含4个葡萄糖残基以上的糖)

5、催化丙酮酸氧化脱羧的酶是一种 ,称为 。其中包括三种酶是 、 、 。 (多酶复合物 丙酮酸脱氢酶系 丙酮酸脱羧酶 二氢硫辛酸脱氢酶 硫辛酸乙酰转移酶) 6、糖的异生途径基本上是糖酵解的逆行。但需要通过_________支路,以及____ __和__________酶的催化才能绕过糖哮解的三步不可逆反应。

(丙酮酸羧化支路 果糖二磷酸酯酶 葡萄糖-6-磷酸酯酶)

7、TCA循环是由1分子_________和1分子________结合产生1分子________开始的,循环中有______处脱氢,_________处脱羧,共产生_______分子ATP。

(乙酰辅酶A, 草酰乙酸, 柠檬酸, 4, 2, 12,)

8、乙醛酸循环每循环一次消耗2分子__________,合成1分子__________和1分子_________。该循环中特有的酶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乙酰CoA 琥珀酸 苹果酸 异柠檬酸裂解酶 苹果酸合成酶)

9、HMP途径的主要特点是葡萄糖不必经过哮解途径和TCA循环直接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整个途径实际上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个,整个反应过程中,脱氢酶的辅酶为___________。 (脱羧, 氧化, 氧化, 非氧化, NADPH)

10、糖可以转变成_________也可以转变成_________,所以糖能变成脂肪。脂肪分子中所含的__________可经_______转变成糖原,脂肪分子所含的_______分解成________,也可通过TCA循环转变成________,后,有少量转变为糖。

(α-磷酸甘油 脂肪酸 甘油 糖原异生作用 脂肪酸 乙酰辅酶A 草酰乙酸)

11、无氧下EMP途径的起始物是 或 ,终产物是乳酸,一摩尔葡萄糖经EMP途径净产生 摩尔ATP。

(葡萄糖 糖原 2)

12、糖酵解的关键调控酶是 。(磷酸果糖激酶)

13、丙酮酸脱氢酶系中包括五种辅酶,它们是 、 、 、 、 。

(TPP, 硫辛酸,CoASH,FAD,NAD+

14、柠檬酸循环的三个调控酶是 、 、 。

(柠檬酸合成酶、 异柠檬酸脱氢酶、 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 。)

15、EMP途径中产生两个高能磷酸化合物是 和 ;TCA循环中产生一个高能磷酸化合物是 。

(1,3–二磷酸甘油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琥珀酰CoA)

18 (√)

3、HMP途径是从 脱氢脱羧形成 。其非氧化阶段是从磷酸戊糖经

16、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中包括五种辅酶,它们是 、 、 、 、 。

(TPP, 硫辛酸,CoASH,FAD,NAD+) 五、计算

1、试计算在三羧酸循环中,由异柠檬酸转变为α-酮戊二酸过程中的P/O比值。

解: 消耗无机磷酸摩尔数 消耗氧摩尔数

异柠檬酸

3 1 草酰琥珀酸

0 0

α-酮戊二酸

共计 3 1

P/O比值=3/1=3

2、计算在三羧酸循环中,由琥珀酸转变为草酰乙酸过程中的P/O比值。

P/O比值=5/2=2.5

3、在三羧酸循环中,有下列中间反应,试计算在该段中间反应中的P/O值。 COASH CO2 COASH

α-酮戊二酸――――――→琥珀酸辅酶A――――――――→琥珀酸 NAD NADH GDP+Pi GTP ATP ADP+Pi

解: 消耗无机Pi 需O原子数 由α-酮戊二酸→琥珀酸辅酶A(生成1molNADH) 3 1 由琥珀酸辅酶A→琥珀酸(生成1molGTP) 1 0 共计 4 1 所以其P/O值为4/1=4

4、试计算1摩尔乳酸经三羧酸循环等途径彻底氧化成CO2和H2O时共可生成多少ATP? EMP 有氧氧化

解:乳酸--------------→丙酮酸-------------→乙酰辅酶A→CO2+H2O+12ATP NAD NADH NAD NADH

共生成3+3+12=18个ATP

6、在生物细胞内,1摩尔3–磷酸甘油酸彻底氧化为CO2和H2O,可生成多少ATP? 为什么? 解答:此氧化反应历程为:

3-磷酸甘油酸→2-磷酸甘油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无能量变化;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产生1个ATP;

丙酮酸→乙酰辅酶A ;产生1个NADH+H;(在线粒体内产生) 乙酰辅酶A→TCA循环,产生12个ATP; 总计产生能量:1+3+12=16 个ATP

19

第十章 脂类代谢

一、名词解释

1、脂肪酸从头合成:在胞浆中,以乙酰辅酶A为原料,在脂肪酸合成酶系催化下,由二碳单位开始经缩

合、还原、脱水、还原等过程,逐步延长碳链直至合成脂肪酸(主要是软脂酸)的过程。

2、酮血症:由于膳食中供糖不足或某些疾病原因使糖分解代谢减少,肝内脂肪氧化加速,肝中产生大量

酮体。当肝生成的酮体超过肝外组织所利用的限度时,血中酮体即堆积起来,临床上称为酮血症。 3、脂肪酸的?-氧化:是Knoop在实验基础上提出的关于脂肪酸分解代谢的一种学说,该学说认为脂肪酸

在降解时,脂肪酸长链被激活,再经脱脱氢,水合,再脱氢,硫脂解等步骤,其链上的C成对切下,此为?-氧化作用。

4、酮体:在肝脏中脂肪酸氧化不完全,乙酰辅酶A可转变为乙酰乙酸、?-羟丁酸和丙酮,统称为酮体。 5、酰基载体蛋白:脂肪酸合成酶系统有7种蛋白质参加反应,以没有酶活性的酰基载体蛋白(ACP)为核

心,其它酶依次排列在它周围,组成一族。脂肪酸合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以共价键与载体蛋白相连。保证了脂肪酸合成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 二、选择

1、脂酰辅酶A上每分解一分子乙酰辅酶A及其进入TCA循环彻底氧化,可产生ATP的分子数是:C

A 15 B 16 C 17

D 18 E 19 F 20

2、脂肪酸合成的限速酶是( C )

A、柠檬酸合成酶 B、脂酰基转移酶 C、乙酰CoA羧化酶 D、水合酶 3、脂肪酸分解产生的乙酰CoA去路( E )

A、合成脂肪酸 B、氧化供能 C、合成酮体 D、合成胆固醇 E、以上都是

4、细胞质脂肪酸合成酶系的主要产物是: ( B ) A. 硬脂酸 B. 软脂酸 C. 油酸

D. 亚油酸 E. 各种饱和脂肪酸 F. 各种不饱和脂肪酸 *5、脂肪酸?-氧化作用所必需的辅助因子有: (A, C, E )

A. NAD+ B. NADP+ C. FAD D. FMN E. COA-SH F. FH4

6、下列物质中何者是脂肪酸合成过程的主要脂酰基载体 ( A )

A. ACP B. CAP C.CoA D. SAM 7、下列关于酮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D)

A. 酮体是乙酰乙酸、羟丁酸和丙酮的总称 B. 酮体在血液中积累是由于糖代谢异常的结果 C. 酮尿症是指病人过量的酮体从尿中排出 D. 酮体是体内不正常的代谢产物 8、脂酰辅酶A的β-氧化发生于:(E)

A、胞液 B、溶酶体 C、微粒体 D、高尔基体 E、线粒体 F、质膜

9、油料植物种子萌发时动用所储存的大量脂肪并转化为糖类,与此过程无关的代谢途径是( E )

A、脂肪的酶促降解 B、β–氧化途径 C、乙醛酸循环 D、TCA循环 E、鸟氨酸循环 F、糖原异生途径

10、还原NADP+ 生成 NADPH为合成代谢提供还原势,NADPH中的氢主要来自( C )

20

A、糖酵解 B、柠檬酸循环 C、磷酸己糖支路 D、氧化磷酸化 24、下列关于脂肪酸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不能利用乙酰CoA B、只能合成十碳以下脂肪酸 C、需要丙二酸单酰CoA D、只能在线粒体内进行 25、将脂酰基从胞液中转运到线粒体内的载体分子是( C )

A、乙酰辅酶A B、脂酰辅酶A C、肉毒碱 D、胆碱 E、柠檬酸 F、异柠檬酸 三、判断

1、酮体在肝脏内产生,在肝外组织分解,酮体是脂肪酸彻底氧化的产物。(×) 2、不饱和脂肪酸和奇数碳脂肪酸的氧化分解与β-氧化无关。(×) 3、脂肪酸的合成是脂肪酸β-氧化的逆转。(×)

4、许多植物和微生物能在乙酸环境中生活是因为它们细胞中有乙醛酸循环。(√) 5、在脂肪酸的合成过程中,脂酰基的载体是ACP,而不是CoA。(√)

6、CTP参加磷脂生物合成,UTP参加糖原生物合成,GTP参加蛋白质生物合成。(√) 7、脂肪酸合成的每一步都需要CO2参加,所以脂肪酸分子中的碳都是来自CO2 。(×) 8、脂肪酸经活化后进入线粒体内进行β-氧化,需经脱氢、脱水、加氢和硫解等四个过程。(×) 9、只有乙酰辅酶A是脂肪酸降解的最终产物。(×) 四、填空

1、饱和脂肪酸从头合成过程中,催化还原反应的酶是 和 。 (?–酮脂酰–ACP还原酶 烯脂酰–ACP还原酶)

2、线粒体内生成的乙酰辅酶A难以直接进入细胞质,它先和 结合,生成 后运送到线粒体以外,然后在 的作用下,再转变成乙酰辅酶A。

(草酰乙酸 柠檬酸 柠檬酸裂解酶)

3、脂肪酸的β-氧化的大部分反应过程是在 中进行。而只有开始阶段脂肪酸长

链激活是在 进行,生成的长链脂酰辅酶A由细胞质向线粒体内部转移是通过 为载体,由 酶催化作用完成。 (线粒体 线粒体外 肉毒碱 肉毒碱转脂酰基酶Ⅰ、Ⅱ)

4、在所有细胞中乙酰基的主要载体是 ,ACP是 ,它在体内的作用是 。

(辅酶A 酰基载体蛋白 脂肪酸合成过程中作脂酰基载体)

5、细胞质中脂肪酸的合成是在以____________为核心的脂肪酸合成酶催化下进行的。合成的原料是_________,二碳供体是__________,还原剂是_________,终产物是____________。 (酰基载体蛋白ACP CH3COSCOA 丙二酰ACP NADPH 软脂酸) 6、酮体合成的酶系存在于__________,氧化利用的酶系存在于_________。 (肝内线粒体 肝外线粒体)

7、脂肪酸在β-氧化过程中,使底物氧化产生能量的两个反应由 和 _________,催化。

(脂酰辅酶A脱氢酶 β— 羟—脂酰辅酶A脱氢酶 ) 8、3-磷酸甘油的来源有_________和 _________。

(脂肪酶解产物 糖酵解途径产生 )

9、脂肪酸的β—氧化途径包括 、 、 、 四个重复步骤。(脂酰CoA脱氢,α,β–烯脂酰CoA水合, β–羟脂酰CoA脱氢,硫酯解)

21

10、脂肪酸合成酶是以 为核心的多酶复合体,它有二个功能部位,其一是中心巯基,位于

分子上,功能是 。而其二是边缘巯基,位于 上,功能是 。 (ACP ACP 接受丙二酰基和催化碳链延长 ?-酮脂酰ACP合成酶 暂时贮存脂酰基) 11、肉毒碱脂酰基转移酶Ι存在于 ,酶Ⅱ存在于 。

(细胞线粒体内膜外侧 线粒体内膜内侧)

12、脂肪酸合成中,超过16 碳的脂肪酸主要通过 和 亚细胞器的酶系参与延长碳链。

(内质网 线粒体) 五、计算

1、计算1摩尔十四烷酸C13H27COOH 彻底氧化时产生多少摩尔的ATP? 解:1mol C13H27COOH需经6次?-氧化彻底氧化成CO2+H2O,

共生成6×(2+3)+7×12-2=112molATP

2、甘油在生物体内是怎样进行分解和合成代谢的?

答:分解:甘油→甘油-α磷酸→二羟丙酮磷酸→丙酮酸→CO2,H2O

合成:糖酵解→二羟丙酮磷酸→甘油- α磷酸→甘油

3、计算甘油经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时,一摩尔甘油应生成多少摩尔ATP?(要求说明由甘油进入三羧酸循环以前关每步反应的能量转化,三羧酸循环的能量变化以整个循环计)

甘油??2-磷酸甘油??磷酸二羟丙酮??丙酮酸??乙酰辅酶A??CO2+H2O

共产生22摩尔ATP

4、含三个软脂酸的三酰甘油脂彻底氧化为CO2和H2O,可生成多少ATP?为什么?

解答:含三个软脂酸的三酰甘油脂降解生成3分子软脂酸和一分子甘油,3分子软脂酸经β–氧化共生成3*129=387个ATP。

一分子甘油→磷酸甘油,消耗1个ATP; 磷酸甘油→磷酸二羟丙酮,产生1个NADH;

3-磷酸甘油醛→1,3-二磷酸甘油酸,产生1个NADH; 1,3-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产生1个ATP;

3-磷酸甘油酸→2-磷酸甘油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产生1个ATP; 丙酮酸→乙酰辅酶A ;产生1个NADH; 乙酰辅酶A→TCA循环,产生12个ATP; 故一分子甘油氧化共产生3*3+2-1+12=22ATP;

总计:共产生能量387+22=409 ATP 六、问答

1、简要说明丙酮酸,乙酰COA,α-酮戊二酸在生物体代谢中的作用。

乙酰CoA在糖、脂代谢中起重要作用。糖酵解产生的丙酮酸经脱氢、脱羧生成乙酰COA,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最后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乙酰CoA是脂肪酸、胆固醇合成的原料,又是脂肪酸和各种氨基酸分解的共同终产物。α-酮戊二酸在糖、蛋白质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α-酮戊二酸是三羧酸循环中的重要中间产物;α-酮戊二酸经转氨作用接受其它氨基酸的α-氨基,通过氧化脱氨脱去氨基,从而实现联合脱氨基作用。

2、按下述几个方面,比较脂肪酸氧化和合成的差异

(1)细胞定位 (2)酰基载体 (3)所需辅酶

22

(4)β–羟基中间物的构型 (5)对CO2的需要 (6)酶系统的构造 解答:

脂肪酸氧化 脂肪酸合成

(1) 线粒体 胞浆 (2) CoASH ACP (3) FAD和NAD+ NADPH+H+ (4) L型 D型 (5) 不需CO2 需CO2 (6) 非多酶复合体 多酶复合体

第十一章 氨基酸代谢

一、名词解释

1、生酮氨基酸:在体内可以转变为酮体的氨基酸称为生酮氨基酸,按脂肪酸代谢途径进行代谢。 2、生糖氨基酸:在体内可以转变为糖的氨基酸称为生糖氨基酸,按糖代谢途径进行。

3、嘌呤核苷酸循环:是另一种转氨基与氧化脱氨基联合脱氨基的一种途径。指氨基酸分子中的α-氨基经两次转氨基形成天冬氨酸,天冬氨酸与次黄苷酸缩合成腺苷酸琥珀酸,然后在腺苷酸琥珀酸裂解酶催化下生成腺苷酸,再经腺苷酸脱氢酶的催化腺苷酸脱去氨基,重新形成次黄苷酸,此谓嘌呤核苷酸循环。 4、联合脱氨基作用:通过转氨基作用与氧化脱氨基作用相配合进行,使大部分种类氨基酸都能脱去氨基,称联合脱氨基作用。

6、转氨基作用:一种?-氨基酸的氨基转移到?-酮酸上,从而生成相应的一分子?-酮酸和一分子?-氨基酸,这种作用称为转氨基作用。

7、生糖兼生酮氨基酸:在体内既可转变为糖,也可转变为酮体,部分按糖代谢,部分按脂肪酸代谢途径进行的氨基酸称生糖兼生酮氨基酸。 二、选择

1、体内活泼的甲基供体主要是:( B )

A 硫辛酸 B S-腺苷甲硫氨酸 C 甲硫氨酸 D 磷酸肌酸

*2、三羧酸循环和嘌呤核苷酸循环的共同中间代谢物质是 ( A C )

A 延胡索酸 B 乙酰辅酶A C 苹果酸 D 丙酮酸 *3、嘌呤核苷酸循环涉及到的核苷酸有:( A D )

A AMP B OMP C UMP D IMP E CMP F XMP

4、下列哪个不参与转氨基反应 ( C )

A.亮氨酸 B. 异亮氨酸 C苏氨酸 D.苯丙氨酸 E. 酪氨酸

5、在动物的肌肉、肝脏等生物组织中氨基酸脱氨基作用的主要类型是:( F )

A.氧化脱氨 B.还原脱氨 C.水解脱氨 D.转氨作用 E.联合脱氨 F.―嘌呤核苷酸循环‖ 6、必需氨基酸中含硫的是 ( D )

A. 缬氨酸 B. 赖氨酸 C. 亮氨酸 D. 蛋氨酸 E. 色氨酸 *7、鸟氨酸循环涉及到的细胞部位是:(A, D)

A. 胞液 B. 内质网 C. 高尔基体 D. 线粒体 E. 溶酶体 F. 过氧化物酶体

23

8、每摩尔Asp脱氨后的碳架子完全氧化为CO2和H2O,可产生ATP的摩尔数是:( B ) A. 12 B.15 C.18 D. 21 E.24 F. 27

9、每摩尔Glu彻底氧化为NH3,CO2和H2O,可产生ATP的摩尔数为:( F ) A. 12 B. 15 C. 18 D. 21 E. 24 F. 27

*10、尿素分子中两个氨基的来源是:( C、E )

A、NH3 B、Gln C、Glu D、Gly E、Asp F、Asn 三、填空

1、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主要有 、 和 作用三种形式。

(氧化脱氨基 转氨基 联合脱氨基)

2、芳香族氨基酸碳架主要来自糖酵解中间代谢物_____ ___和磷酸戊糖途径中间代谢物__ ___ 。

(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4-磷酸赤藓糖)

3、从氨的同化角度,氨基酸生物合成的途径有 、 和 。

(还原氨基化 转氨基 氨基酸之间的转变) 4、生物体内最重要的转氨酶有_________和___________。 ( G PT GOT) 5、转氨酶的辅酶是________,

转氨机理是通过形成中间产物__________而实现的。

(磷酸吡哆醛 醛亚胺)

6、尿素循环中的氨甲酰磷酸是由 作为氨的供体,嘧啶合成的起始物氨甲酰磷酸的合成需要

作为氨的供体,它们分别由氨甲酰磷酸合成酶Ⅰ和Ⅱ催化,前者存在于 ___________内,后者存在于 内。

(谷氨酰胺 游离氨 线粒体 胞浆)

7、氨基酸按代谢特点可分为 , 和 三种类型,按营养特点可分为

和 。

(生糖氨基酸 生酮氨基酸 生糖兼生酮氨基酸 必需氨基酸 非必需氨基酸) 8、氨基酸分解代谢的共同途径是 作用 作用。

(脱氨基,脱羧基) 五、计算

1、试写出天冬氨酸经脱氨后,生成的化合物经有氧氧化等途径,氧化成CO2和H2O后,所经过的主要的C4、C3、C2中间产物及有关的能量变化,计算1摩尔底物经该途径共生成多少摩尔ATP?

解:

草酰乙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天冬氨酸 1ATP NADH 丙酮酸

3ATP

3ATP 乙酰辅酶A

(TCA) 12ATP CO2 H2O 共产生15 mol ATP

24

2、试计算1摩尔丙氨酸通过联合脱氨基作用、有氧呼吸彻底氧化成CO2和H2O、NH3时可以产生多少能量(以ATP计)?多少摩尔CO2 和NH3?

解: 共计:3+3+12=18摩尔ATP; 1摩尔NH3; 3摩尔CO2

3、试写出Glu经过氧化脱氨基、有氧氧化等彻底氧化成CO2和H2O时,所经过的重要的中间产物,并计算一摩尔Glu共能产生多少摩尔CO2、NH3和ATP? 解答: HOOC — ( CH ) — CH HOOC —( CH ) — C—COOH —COOH ∣ ‖ NH3 NADH

NH3 O

CO2 NADH 2CO2 +H2O+12ATP TCA 琥珀酰CoA CH3COSCoA GDP CO2 NADH GTP CH3COCOOH 草酰乙酸 苹果酸 延胡索酸 琥珀酸 CO2 NADH FADH2 FAD 故共生成1molNH3,5mol CO2,ATP共生成3+3+1+2+3+3+12=27mol

2222第十一章 核苷酸代谢

一、名词解释

1、核苷酸合成的―补救途径‖:利用体内游离的碱基或核苷合成核苷酸的途径。

2、核苷酸的―从头合成‖途径: 用某些氨基酸,核糖,磷酸,CO2,和NH3等化合物合成核苷酸的途径叫―从头合成‖途径。 二、选择

*1、嘌呤核苷酸循环涉及到的核苷酸有: ( A,D )

A AMP B OMP C UMP

D IMP E CMP F XMP

2、需PRPP参加的反应是:( C )

A 尿嘧啶转变尿嘧啶核苷酸; B 次黄嘌呤转变次黄嘌呤核苷酸 C 氨基甲酰天冬氨酸转变为乳清酸 D 腺嘌呤转变为腺嘌呤核苷酸;

E 鸟嘌呤转变为鸟嘌呤核苷酸

3、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途径首先形成的核苷酸是: ( C )

A AMP B XMP C IMP D UMP E CMP F GMP

4*、在嘧啶核苷酸合成途径中,CTP可以使天冬氨酸转氨甲酰酶产生别构效应的事实属于下列哪种情况:

(B, E)

A.酶的二级调节 B.别构抑制 C.别构激活

25

D.酶的诱导生成作用 E.非共价作用 F.前体活化作用 5、合成嘌呤核苷酸时,它的三个组成部分按哪种顺序合成:( E )

A. 嘧啶环-咪唑环―5?-磷酸核糖 B. 咪唑环-嘧啶环-5?-磷酸核糖 C. 5?-磷酸核糖-嘧啶环-咪唑环 D. 嘧啶环-5?-磷酸核糖-咪唑环 E. 5?-磷酸核糖-咪唑环-嘧啶环

6、嘌呤环的形成既提供氮源又提供碳源的氨基酸是:(C)

A Glu B Gln C Gly D Asp E Asn F Arg

7、昆虫体内嘌呤分解代谢的终产物是( D )

A、尿囊酸 B、尿囊素 C、尿酸

D、尿素 E、乙醛酸 F、NH3和CO2

8、人体内嘌呤核苷酸分解代谢的主要终产物是 ( B )

A、 尿素 B、 尿酸 C、 肌酐 D、肌酸 三、判断

1、对氨基苯磺酰胺作为磺胺类药物,是一类竞争性抑制剂。(√)

2、核苷酸是由核苷与磷酸脱水缩合而成,所以说核苷酸是核苷的磷酸酯。(√) 3、核苷由碱基和核糖以β-型的C-N糖苷键相连。(√) 4、嘧啶碱分解代谢的最终产物是H2O和CO2。 (×)

5、嘌呤核苷酸和嘧啶核苷酸的生物合成过程相同,即先合成碱基再与磷酸核糖连接生成核苷酸。(×) 6、ATP为GTP合成提供能量,GTP为ATP的合成提供能量,缺乏ATP和GTP中的任何一种都会影响另

一种的合成。(√)

7、腺嘌呤和鸟嘌呤脱去氨基后,分别生成次黄嘌呤和黄嘌呤。(√) 四、填空

1、在由尿苷酸合成胞苷酸的过程中,是以 为氨基供体, 提供能源,在 水平上进行生物合成。

(Gln ATP UTP)

2、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嘧啶环上的原子来自简单的前体化合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2 NH3 Asp)

3、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嘌呤核各原子的来源,其中N1来自___________, N3和 N9 来自____________, N7来自________,C2和C8来自________, C4和C5来自__________, C6来自__________。 (Asp, Gln, Gly, 甲酸, Gly, CO2)

4、不同种类的生物分解嘌呤的能力不一样,因而代谢产物各不相同,人和猿类,鸟类的是 ,灵长目以外的哺乳动物是 ,硬骨鱼是 ,大多数鱼类和两栖类是 。 (尿酸 尿囊素 尿囊酸 尿素)

综 合 题

1、写出下列符号所代表的物质的中文名称及其重要生理作用。

符 号 中文名称 生理作用 NAD+ 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传递氢 THFA 四氢叶酸 一碳基团载体

26

UDPG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 糖原合成中葡萄糖基供体

PRPP 5-磷酸核糖焦磷酸 嘌呤和嘧啶核苷酸合成中5-磷酸核糖供体 GPT 谷丙转氨酶 催化谷氨酸和丙酮酸之间的转氨反应及其逆反应 Fe-S 铁硫蛋白 呼吸链中递电子体

Or n 鸟氨酸 鸟氨酸循环代谢中的中间产物 ADPG 腺苷二磷酸葡萄糖 淀粉合成中的葡萄糖供体 cAMP 环腺苷酸 调节激素代谢

TPP 焦磷酸硫胺素 羧化辅酶,参与α-酮酸脱羧 .ACP 酰基载体蛋白 脂肪酸从头合成途径中脂酰基载体

2、简述乙酰辅酶A的来源和去路。

葡萄糖

丙酮酸

某些生酮及生 脂肪酸 糖兼生酮氨基酸

乙酰辅酶A

胆固醇 酮体

草酰乙酸 异柠檬酸 乙酰辅酶A

乙醛酸

苹果酸 琥珀酸

3、试将下列左右两栏的内在联系(即那种中间产物属于哪种代谢途径)标出

左栏(代谢途径) 右栏(中间产物) (1)淀粉合成 A. 7-磷酸景天糖 (2)脂肪酸合成 B. 乳清酸 (3)嘌呤核苷酸合成 C. ADPG - (4)HMP途径 D. 草酰琥珀酸 (5)TCA循环 E. 乙酰乙酰ACP (6) 嘧啶核苷酸合成 F. 精氨琥珀酸 (7)鸟氨酸循环 G. IMP

解:A-4, B-6, C-1, D-5, E-2, F-7, G-3。

4、试说明嘌呤核苷酸和嘧啶核苷酸的生物合成与糖代谢、氨基酸代谢的关系 解:嘌呤核苷酸:

1)嘌呤核苷酸的嘌呤核各原子分别来源Gly、Asp、Gln,这些氨基酸是氨基酸代谢的产物;还有

27

甲酸、CO2 是葡萄糖代谢的产物。

2)嘌呤核苷酸中的5-磷酸核糖由葡萄糖的HMP途径所产生。

嘧啶核苷酸嘧的啶核各原子来源於:

1)CO2,它是糖代谢的产物;

2)Gln、Asp它是氨基酸代谢的产物;

3)嘧啶核苷酸中的核糖是葡萄糖的HMP途径产生。

5、总结生物体内与丙酮酸(CH3COCOOH )有直接联系的代谢途径。 葡萄糖 │EMP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EMP 丙酮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草酰乙酸 乙酰辅酶A 乳酸 乙醛 丙氨酸

6、简述由葡萄糖经有氧氧化途径转化成软脂酸C15H31COOH的代谢途径, (1)用箭头表示所经过的重要的中间产物; (2)指明在该途径中的二个重要酶系的名称及所在细胞部位。 解: 葡萄糖

│经有氧氧化 3-磷酸甘油醛

│丙酮酸脱氢酶系(线粒体上) 丙酮酸 │

乙酰辅酶A→乙酰ACP

│ │脂肪酸合成酶系(胞浆内)催化 丙二酰ACP________│经缩和,还原,脱水,还原→软脂酸

7、总结细胞内乙酰辅酶A的代谢途径。(即表示出该分子的来源及去路) 解: 葡萄糖 ↓ 乙酰辅酶A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 生糖氨基酸 乙醛酸 柠檬酸循环 酮体 脂肪酸 生酮氨基酸 循环 ↓ ? CO2 +H2O 脂肪

2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ng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