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生存能力的内涵与结构解析

更新时间:2023-06-10 21:53: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数字化生存能力

理论与争鸣

文章编号:1006—9860(2012)01—0024—05

总第300期中国电化教育2012.1

数字化生存能力的内涵与结构解析*

张丽霞,袁丽

(浙江师范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摘要:人类利用信息技术创建的虚拟世界已经成为人们生存的一种重要环境,它要求生存于其中的人必须具备

有别于现实社会的生存能力,即数字化生存能力。本文就数字化生存及数字化生存能力的内涵进行初步解析,提出并分析了“意识、知识、技术、文化、行为”等五个纬度的数字化生存能力以及各个维度中所包含的基本构成要素,以期为数字化生存能力的培养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数字化生存;数字化生存能力;结构与要素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以及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

用,数字化生存方式已经悄然融入我们的生活、生产之中。以计算机为载体,并常常依赖网络所形成的虚拟空间已经成为人类生存的第二空间,它为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广泛的活动与发展空间。人们在其中进行着别样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例如,数字商务、数字政务、数字化学习、远程教学、远程医疗等等。为了充分享受数字世界带来的便利,能够在数字环境中高效地生产和高质量地生活,人们必须具备一套全新的能力,这种能力可称为“数字化生存能力”[1]。数字化生存能力的内涵、结构及其构成要素等均是亟待解答的问题。本文力图对这些问题作出尝试性的探讨,以期为培养青少年数字化生存能力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数字化生存

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使人的生存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由此带来一种全新的生存方式。数字化生存(BeingDigital),最初是由美国学者尼葛洛庞帝在其1996年出版的《数字化生存》一书中提出的,按照他的解释,人类生存于一个虚拟的、数字化的生存活动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人们应用数字技术(信息技术)从事信息传播、交流、学习、工作等活动,这便是数字化生存[2]。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数字化生存是一种社会生存状态,即以数字化形式显现的存在状态;是一种生存的方式,即应用数字技术,在数字空间工作、生活和学习的全新生存方式,是在数字化环境中所发生的行为的总合及其体验和感受[3]。

首先,数字化生存是现代社会中以信息技术为

基础的新的生存方式。在数字化生存环境中,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都呈现出全新的面貌。如,生产力要素的数字化渗透、生产关系的数字化重构、经济活动走向全面数字化,使社会的物质生产方式被打上了浓重的数字化烙印[4],人们通过数字政务、数字商务等活动体现出全新的数字化政治和经济;通过网络学习、网聊、网络游戏、网络购物、网络就医等刻画出异样的学习、交往、生活方式。这种方式是对现实生存的模拟,更是对现实生存的延伸与超越。

其次,数字化生存体现一种全新的社会生存状态。当今正在形成的互联网文化,是一种渗透到全球平民生存领域方方面面的文化形态,它将给人们带来另类的生存体验[5]。在互联网另类生存空间中人们可寻找和体验到各种超越现实空间拘囿的生存状态:(1)体验虚拟生存状态:超越现实,实现自我;(2)感受网络人际交流的魅力:实话实说,重在过程;(3)体会虚拟社区的逼真:另类自我,真实呈现;(4)尝试新型的情感交流与体验:摈弃物质属性,重新学会爱人;(5)领略网络语言千姿百态:另类语言表达,另类存在体验[6]。

由此可见,数字化生存是一种全新的生产方式与生存状态,需要生存于其中的人们具备不同于现实生存的能力。

二、数字化生存能力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生存方式已经悄然融入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当中。由此,人们具有了双重身份:现实社会公民与数字社会公民。数字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数字化生存能力的信息技术课程重构”(项目编号:10YJA880176)的系列研究成果之一。

数字化生存能力

2012.1中国电化教育总第300期

理论与争鸣

一种有机的组成部分都将直接影响人们在数字化世界中生存能力的质量、水平及其发挥。

数字化生存的实质是以数字作为生存的

基本构成要素的状态,具有技术性和技术构建的文化本质[11]。因而,要在数字世界中生存,首先离不开信息技术知识、操作技能;数字世界同现实世界一样,是一种社会系统,一定社会系统中必然包含意识与文化的需求,作为数字公民必须具备一定的意识素养与文化素养;要在社会中立足并发展,必须具备一定的行为能力。基于此,数字化生存能力的结构可以概括为意识层面、知识层面、技术层面、文化层面和行为层面等五个层面。如下图所示。

公民通常是指应用一定数量的信息技术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的人[7]。数字世界是一种人工世界,它是对现实社会的模拟,更是对现实世界的延伸与创新[8],因而,生活在数字世界之中就需要一些不同于现实世界的特殊能力,即参与数字社会、在线社会事务的能力[9]。那么,为了能够在虚拟世界中高效地生产、高质量的生活,数字公民必须具备一套全新的能力,即“数字化生存能力”。

“数字化生存能力”是指在虚拟世界中,数字公民应用信息技术从事生产和生活的能力。即能够适应数字化环境的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特点,在数字化环境中生产、交往、生活等的实践能力。

数字世界为人们提供了各种便利与发展的广阔空间,诸如为人们的自由交往提供了平台,为民主平等提供了条件,为本我提供了展示的舞台等等;同时,也为人们的生存带来了诸多挑战与危险,如知识产权、个人隐私、网络欺凌、网络依赖等等。由此可见,需要数字公民具备的数字化生产能力应是一种综合能力,要求数字公民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包括人文的、技术的、经济的、法律的诸多因素,比如掌握虚拟文化、具备信息技术工具操作技能、创造性地应用技术工作与学习、网上工作的数字道德等能力。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数字化程度的提高,数字化生存能力已经成为数字公民能成功进行数字化生存的保证,它已经成为与读、写、算一样重要的新的终身有用的基础能力,是数字化时代重要的生存能力。

三、数字化生存能力结构及要素

(一)数字化生存能力结构

能力是以人的一定的生理和心理素质为基础,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形成、发展的完成某种任务的能动力量,是体力和智力的有机结合,物质和精神的动态统一[10]。人们从事某项活动,靠一种能力是无法完成的,需要多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能力组合成一个有效的系统,最终完成一项或若干项工作,即能力是一个由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协调、密不可分的复杂成分所构成的体系。而结构是事物组成部分的搭配和组合,因此,能力结构就是能力系统内部各要素、成分之间合乎规律的组织形式,是各种能力的有机组合。

数字化生存能力同样也是一个能力结构系统,是适应数字化世界的能力以及在虚拟世界中生产、交往、生活等的实践能力有机结合而成的。因此,数字化生存能力结构,就是组成数字化生存能力系统的各要素(部分或子系统),以及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系统之间的有机组合而形成的总体结构,缺少任何

(二)数字化生存能力的构成要素及意义

数字化生存能力的五个层面的能力共同构成一个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意识层面的能力是先导,知识层面和技术层面的能力是基础,文化层面的能力是保障,行为层面的能力是核心,意识、知识、技术与文化层面的能力均通过行为层面表现出来。同时,数字化生存能力的每一个层面是由诸多具体要素构成的,每个层面的要素各自发挥着自身独特的作用,共同构成了数字化生存能力的结构体系,如下表所示。

数字化生存能力结构基本内容

维度

能力要素

要素1:对数字化技术抱有积极的态度,积极主动地、有目的有意义地参与数字环境中的活动的意识

要素2:具备积极利用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和工作、生活等的必要工具的意识

要素:3:具备时刻关注信息技术发展、敢于迎接新技术挑战的意识

要素4:具备数字化健康意识

要素5:了解信息技术在当前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情况要素6:具备信息技术科学知识

要素7:具备数字伦理道德相关知识

意识层面

知识层面

技术要素8:会操作信息技术工具

层面要素9:具备应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素10:遵守虚拟世界中的制度文化文化

要素11:掌握虚拟世界中的行为文化层面

要素12:掌握虚拟世界中的精神文化

行为要素13:能够在虚拟世界中进行日常生活的能力层面要素14:能够在虚拟世界中交往的能力

数字化生存能力

理论与争鸣

1.意识层面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表现为知、情、意三者的统一。意识层面的数字化生存能力指的是具备数字化生存意识,反映的是公民对数字化生存的态度问题。表现为对数字世界的理解与追求,对数字技术与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关系的感受与评价,表现为数字化活动中的精神状态。

意识能够用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具备数字化生存意识,能敏锐、及时地捕捉信息,能够迅速适应所处环境。意识层面的数字化生存能力是数字化生存能力的前提和先导,主要包括四个要素:

要素1:对数字化技术抱有积极的态度,积极主动地、有目的有意义地参与数字环境中的活动的意识。认识到数字世界能够为人类带来极大的便利,为生存质量的提升提供广阔的空间,应该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它建设它。

要素2:具备主动将数字技术作为日常常用、有效的工具,解决生活与学习中的问题的意识。作为数字社会的公民,具备数字化生存能力的首要标志就是能够将信息技术工具(数字化工具)作为现实生活和工作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当前和未来的信息社会,不具备将信息技术作为日常生活与工作的必要工具的习惯意识,将不能融入这个社会,就会导致个体发展的失败,中将被时代淘汰,如果整个群体的信息技术工具需要意识浅薄,便会导致整个社会发展的停滞。

要素3:具备时刻关注信息技术发展、敢于迎接新技术挑战的意识。具备数字化生存意识就必须要时刻关注信息技术的发展,知道信息技术与产品的最新发展动向,敢于迎接新技术的挑战,及时将最新信息技术应用到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的意识,这样才能适应数字化世界,才能在数字世界中生存。

要素4:抵御不良信息及健康生活的意识。人们在欣赏数字化技术的巨大魔力的同时,也应深刻认识到人类的生存“数字化”显现出其“恶”的一面。与“数字化”相关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直接导致各种健康综合症,如鼠标手、视疲劳、视力减退、颈肩腰关节劳损、失眠、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焦虑、抑郁、网络依赖、缺乏自信等身心不适症状,以及虚拟空间出现的诸如赤裸裸的网络色情、花样翻新的网络诈骗、暗潮汹涌的网络赌博、层出不穷的电脑病毒、蠢蠢欲动的网络黑客,防不胜防的隐私、诽谤、谣言等种种乱象,都直接影响人们在虚拟世界中生产和生活的质量。因此,数字公民具备数字化健康意识尤为重要,包括具备身体状况及疾病防治意识,具备保健养生意识,具备健康的网络使用意识,具备应对虚拟世界不文

总第300期中国电化教育2012.1

明、不道德现象冲击的自我保护意识以及自律意识。

2.知识层面

数字化生存能力指的是应用信息技术生产和生活的能力。因此,知晓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应用情况,信息技术及产品的最新发展情况,具备信息技术科学知识及数字伦理道德相关的知识,如计算机网络设备、网络资源系统和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知识、虚拟社会法律规范知识,才能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好这些工具。

要素1:知晓信息技术在当前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情况。作为数字公民首先要对信息化环境(数字化环境)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例如,知晓当前信息化环境建设的基本情况(如信息高速公路、校园网的构成、电视电话会议系统、远程医疗系统等);了解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如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电子政务系统、智能住宅系统等);了解国内外信息产业状况(如电子通讯设备制造、网站开发、信息材料开发等)。这样在实践中才能心中有数,做到高瞻远瞩,工作起来才能游刃有余。同时,还要有对信息技术产品及时跟踪的能力,例如,了解当前新开发、新应用的一些数码产品,知道其基本构造,基本原理和基本使用方法,这样才能够不被数字世界所淘汰。

要素2:具备信息技术科学知识。具备信息技术科学知识,指的是具备计算机网络设备、网络资源系统和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方面的知识。只有既了解了信息技术在当前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情况,又具备信息技术科学知识,才能为进入虚拟世界做准备。

要素3:具备数字伦理道德相关知识。人们在虚拟世界中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需要一种基本规范来界定其行为的性质,确定它是否合乎“道德”或者“法律”;确定哪些是“不道德”的,或者是“不合法”的。只有具备相关规范的知识,即具备数字伦理道德相关知识,并遵守它,虚拟世界才会良性发展,人们在其中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才能得以顺利进行。具备数字伦理道德知识,就是掌握虚拟世界中的各种道德和法律规范,如美国计算机伦理学会为计算机伦理规定的“应当”和“可以”的行为规范,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指出的六种不道德网络行为类型,韩国政府发布和修改的《促进信息化基本法》《信息通信基本保护法》等法规,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博客服务自律公约》《文明上网自律公约》,中国国务院发布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等。

3.技术层面

数字化生存能力

2012.1中国电化教育总第300期

理论与争鸣

要素1:遵守虚拟世界中的制度文化。虚拟世界中的制度文化,是人们规范数字化世界活动的一种文化,是虚拟世界健康发展和实现其功能的保证,主要包括虚拟世界的技术规范、运行和使用中的各种规则、政策、法规和道德规范等,数字公民必须遵守这些制度规则。如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人们为了共同维护网络世界的安全、健康和有序发展,形成了一系列的网络道德规范。诸如,及时地回复有关请求帮助的信件和留言、有价值的信息应该大家共享、真诚地善待网友等。

要素2:掌握虚拟世界中的行为文化。虚拟行为文化,是虚拟世界活动本身构成的文化,分为虚拟行为活动规范和虚拟行为方式。公民在虚拟世界中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必须遵守由活动本身构成的文化,才能保障虚拟世界有规律地运行。掌握虚拟世界中的行为文化,就是具备虚拟行为规范,养成良好的虚拟行为方式。

虚拟世界的行为规范是人们在虚拟世界中的活动所要遵循的要求、规则,如网络制度、网络行为规范、网络伦理等。具备虚拟行为规范,就是在虚拟世界中所实践的活动要遵守的要求和规则。虚拟世界的行为方式,主要是指人们依赖网络、数字技术等进行的各项活动,如网络消费、网络娱乐、网络教育、网络经济等。接受和养成虚拟世界的行为方式是信息社会中个体生存与发展的条件。

要素3:掌握虚拟世界中的精神文化。精神层面的技术文化是技术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直接主导虚拟世界中的公民的价值取向、审美情趣和行为决断,具有精神引领作用,从思想层次上统领着技术文化的全部实践活动。某些精神层面的技术文化,在一定阶段外化或物化为虚拟世界的基本原则、道德规范与法规等,而另一部分则内化成个体或群体的思维方式、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念等文化心理结构[12]。因此,培养个体的数字化生存能力,应该让其形成积极地思维方式、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如真善美的价值观、独立地学习观、理性的消费观。具备积极的、健康的心理文化是数字化生存能力的一个方面。

5.行为层面

虚拟行为能力是指人在虚拟社会中从事某种特定活动所表现出的行为能力[13],数字化生存能力的核心能力就是虚拟行为能力。

虚拟世界是“人工世界”,是对现实世界的模拟与超越,是用于满足现实世界的生产和生活需要而设计的世界。人们为了现实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在虚拟世界里活动,因此,必须具备在虚拟世界中行为、活动的能力,以及能在各种情况下利用信息技术去

21世纪的今天,人类已步入不同以往的新纪元,

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等共同“牵手”,编制出一张笼罩全球、功能超强的“网”,把人类社会网进一个前所未有的数字化世界,并引起一场全方位的、翻天覆地的生存革命。信息技术工具是通往数字化世界的桥梁,是从事数字化世界活动中的工具。因此,公民必须会熟练地操作各种信息技术工具,如笔记本电脑、手机、PDA等的熟练操作。技术层面的能力是数字化生存的通行证,没有一定的技术做支撑,技术依赖状态下的数字化生存是难以实现的。

要素1:会操作信息技术工具。信息技术是从事数字化世界活动中的工具,在虚拟世界生存的公民必须会熟练地操作各种信息技术工具,如MP3、MP4、数码相机、PDA、PSP、笔记本、手机等。

要素2:具备应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虚拟世界中生存,人们只会熟练地操作各种信息技术还远远不够,还应有能在各种情况下利用信息技术去解决相应问题的能力,如能够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电子购物、电子办公、网络休闲、在线学习等活动。

4.文化层面

技术的目的始终是为了人,数字化生存作为人类创造并拥有的新型的生存方式,的确给人类带来了便利,并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技术文化。例如,人们通过专门的网站和搜索引擎来浏览、查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通过BBS、电子邮件和聊天室进行交流、互动,通过网络游戏或其他网络资源来休闲娱乐,一个无比庞大的网络文化空间已经出现在因特网上,网络语言符号、网络文学艺术、网络伦理规范、网络生活方式、网络文化糟粕都是网络空间中独特的文化。数字化生存要求人们在数字社会中掌握一定技术文化,才能适应和游走于虚拟世界中,才能在虚拟世界中高效地生产和高质量的生活。进入虚拟世界中的人必须了解其中特有的文化,掌握其中的行为方式,并遵守其中的伦理规范,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这一层面的能力是数字化生存能力的保障。

数字化生存代表的是一种新的生存方式、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并逐渐发展出一种全新的具有时代特色的生活模式与意识形态,这意味着一种新的文化理念已经“浸入”我们的生活。这种文化类型拥有自己独立的技术语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人类创造了它,对它既熟悉又陌生,因而,要了解它,认识它,掌握它,发展与运用它,这是数字公民不可回避的责任,也是数字化生存能力的基本要求。公民为了能够在虚拟世界中实现高效地生产和生活,就必须负责任地使用技术,掌握技术文化。

数字化生存能力

理论与争鸣

解决相应问题的创新能力。即应用数字技术来满足自己学习、生活、生产等方面需要的行为能力,例如根据日常需要进行数字商贸活动、数字化办公、电子学习、网络就医、远程交互等行为能力。数字行为能力是数字化生存能力的核心内容。

要素1:能够在虚拟世界中进行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虚拟世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但是只有具备在虚拟世界中生活能力的人,才能享受虚拟世界的精彩与便利。如具备参与数字化政治生活———电子政府与电子政务的行为能力;具备参与数字化经济生活———电子商务、电子办公的行为能力;具备参与数字化文化和休闲生活———数字化休闲、在线学习、在线教学等的行为能力。

要素2:能够在虚拟世界中有效交往的能力。交往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内容。数字化时代,人们面临更复杂的开放环境,“数字化的生存与交往”正在成为一个时代的主题。在数字世界中具备交往活动能力是指能够理解网络语言,会应用社会性软件等满足信息的获取、情感的交流、利益的交换以及游戏娱乐等的交互需求的能力。具备了这种交往能力,人们才能充分发挥数字环境的优势,诸如可以发布与浏览信息(发布博客,微博)、使用电子邮件与新闻组、和网友在线聊天与讨论、参与虚拟社区等。

总第300期中国电化教育2012.1

字化生存能力结构与要素也同样处于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之中。我们应紧密关注数字技术的发展、社会的需要与学生的需求,及时更新与重构数字化生存能力结构,为数字公民的培养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参考文献:

[1][8][13]张立新.两种世界两种课堂[J].中国电化教育,2009,(6):7-9.[2][美]尼葛洛庞帝著胡泳等译.数字化生存[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7.

[3][5][6]巫汉祥.寻找另类空间:网络与生存[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0.561;10;11-13.

[4]周若辉.虚拟与现实:数字化时代人的生存方式[M].北京: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7]Digitalcitizen[DB/OL]./wiki/Digital_citizen,2011-10-01.

[9]KarenMossberger.DigitalCitizenship:TheInt0ernet,Society,andParticipation[M].Cambridge,Massachusetts(UnitedStates):TheMITPress,2007.

[10]罗树华,李洪珍.教师能力概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7.[11]欧阳友权.网络传播与社会文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4-6.

[12]李文明,吕福玉.论网络文化的结构与功能[J].现代视听,2010,

(10):23-29.

四、结束语

由于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与不断更新的特点,数

作者简介:

张丽霞: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教育(hbuzlx@)。

袁丽: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教育。

2011年10月28日誅收稿日期:

责任编辑:李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mx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