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整合下现IRQ代性的主IRQ题分化与社会学研究范

更新时间:2024-03-06 22:3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现代性的主题分化与社会学研究范式整合下

另一位思想大师哈贝马斯更是从对理论与现实两个层面展露批判的锋芒与建设的勇气。在理论上,哈贝马斯首先批判了实证主义的“科学主义”和“科学的政治观”。前者认为所有知识的建构应该以自然科学的模式为典范,因为自然科学知识充分表现出其可以“客观验证”的特征;后者则认为科学知识是可以客观地解决一切政治和道德上的问题(参见杨善华,1999:171)。这一点正是“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所指称的含义。与很多后现代社会学家一样,哈贝马斯指出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有本质的区别,前者是由一系列的价值和意义构成的,不可能用自然科学的程序与方法去证实,因而作为社会研究者也就不可能完全以一个旁观者的客观态度进行观察和研究。此外,在对从狄尔泰到加达默尔的解释学寻求一般性或普遍性原则批判的基础上,哈贝马斯(1999)认为应当把寻求人类的彻底解放作为根本的理论目标,所以应当倡导人们根据自己的解放兴趣在理解与解释活动中开展对社会消极因素的否定,促进社会健康发展。

在现实上,哈贝马斯用“生活世界的殖民化”这一概念来描绘现代资本主义的病态。哈氏反对科学原则和工具理性对原初生活世界的入侵,认为工具理性只是生产世界或科学世界的理性原则,在生活世界中应遵循交往理性。工具理性面对的是外在的对象世界,而交往理性展开的主观层面的意义世界,它要求通过真实性、正当性、真诚性和可沟通性原则达到交往行动者之间的相互理解(参见刘少杰,2002:318)。似乎可以这样说,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论既是批判、重建现实的社会学理论,又是批判、重建理论的社会学方法论。

如果我们将吉登斯、布迪厄、哈贝马斯的理论观点做个简单比较的话,可以发现他们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较大的相似性(当然,这种相似可能只是研究主题与方法原则上的,而不是细枝末节的论述上的)。首先,对以往理论的建设性批判与反思。主要体现在对实证主义研究范式与人文主义研究范式的挑战上,如吉登斯用结构的二重性取代主客二元论,布迪厄以关系主义方法论去调和客观主义物理学与建构主义现象学的对立,哈贝马斯对实证主义的科学主义和传统解释学的批判,并提出 “沟通行动论”,等等。其次,

现代性的社会学反思。表现在吉登斯对风险、信任、时空抽离化等的论述,布迪厄对性别、权力、符号暴力的阐释以及哈贝马斯对生活世界内在殖民化的抵制。再次,实践的生存论转向。三位理论家都对实践有独到的解释,如吉登斯的实践意识、布迪厄的实践感、哈贝马斯的言语实践,其共同之处是打破实践的物质性维度,而将社会行动者的能动意识纳入其中。第四,重视语言的社会意义。如吉登斯对谈话与反思性的关注,布迪厄主张反思社会语言的偏失,并将语言放入实践中来理解的观点;而在哈贝马斯那里,语言更是处于交往沟通的核心地位,是达成理解与共识的基础,是交往沟通的灵魂。第五,对人生意义的关照。可以说这一点是上述四方面的意旨所归,三位理论家对当代社会人的生存境遇予以深度关注,表现出强烈的人文关怀。这与长期植根于社会学中的实证主义与定量方法的泛滥形成鲜明对比。

更进一步说,三位理论家的核心共性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之:反思社会学与社会学的反思。具体说来,反思社会学主要是对以往社会学研究中多元范式纷争的反思,其中以对实证主义社会学和人文主义社会学对立的反思为主。他们都主张打破这种二元对立,既反对实证社会学的“强结构——弱行动”的范式,也反对解释学“强行动——弱结构”的范式,强调从实践出发实现对事实与价值的双重关照。同时,也是社会学家对自我的反思,诚如古尔德纳(Gouldner,1970: 489)所言:“反思社会学的历史使命,在我看来是使社会学家转向对他的日常生活与工作的深入洞察、丰富新的感受力,进而将社会学家的自我意识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水平”。社会学的反思是运用社会学的概念框架和思想原则对人类社会重新描述、解释和预测。社会是变化不经的,变化中的社会要求社会学自我深化和超越,充实自身对社会现实的解释能力。而这种社会学反思的核心,在我看来就是对现代性的反思,而且这是最根本的反思。它不仅关系到如何认识前进中的人类社会,而且决定如何建构基于社会现实之上的社会学理论与研究方法,更进一步说是如何实现社会学理论在多元分化中的深度融合。

可以这样说,反思社会学与社会学的反思的根本就是对科学现代性与人文现代性、实证主义社会学与人文主义社会学二元对立的反思。这一反思的结果就是后现代社会家的理论超越,即建构一种崭新的从日常实践和生活世界出发的、超越主客二元对立思维方式的后现代社会学。“后现代社会学标志着社会学进

入快速而成熟的发展时期,它以自觉地反思性梳理自己的学术神经,以广阔的胸怀吸纳着其他学科之精神,以直接现实性的学术视野在真实的生活世界里揭示出人生和社会更深刻的真谛”(刘少杰,2002:81)。

四、范式整合:可能性与途径

事实上,自1970年古尔德纳出版《西方社会学危机的来临》一书以来,很多社会学家都予以回应(参见Ritzer,1983;Lemert,1995;Borgatta微观——主观、微观——客观各个层面(Ritzer,1983:439-441)。

另一位重要的社会学家科尔曼似乎抱有更大的理论雄心,他针对社会学中盛行的整体主义方法论与宏观结构功能主义,试图以理性行动原则作为社会理论乃至整个社会科学的基础。科尔曼认为社会学的核心问题是解释社会系统的活动,说明人与社会作为两种独立而又相互作用的行动系统(个人行动系统和社会行动系统)怎样共存(科尔曼,1999:8),以弥合以往社会学家在微观研究和宏观研究之间形成的裂痕。正是以理性行动和系统解释原则为基础,科尔曼对行动、权利、社会选择以及法人行动等诸多问题展开丰富的论述,对1970年代以帕森斯为代表的结构功能主义衰落以来的社会学多元范式进行了一次“大综合”。

遗憾的是,这些努力主要还是就“范式”论“范式”,将几种范式加以糅合变成另外一种或几种范式,基本上停留在类型学的描述、拆解与重构上,而没有探讨范式纷争的深层根源及其整合基础。尽管科尔曼试图以理性选择原则作为社会学理论的基础,然而其套用数学模型分析社会现象的做法与浓厚的经济学色彩又将社会学推向极端一隅。在本质上,各种范式间的对立与交锋源于现实社会的性质以及由此决定的人们的思维方式。如果仍然停留在以人与自然矛盾为主要矛盾的现代社会以及由此决定的主客二元对立思维方式上,而无视后工业社会来临人与人关系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的事实以及与此相应的主体间性思维方式,那么,即使声称社会学研究范式的整合,也只能由一种对立纷争走向另一种对立纷争,而不是达至整合。

后现代社会学家向我们展示了社会学研究范式整合的现实基础:日常实践或生活世界。生活世界是原初的未分化的世界,这里不存在各种主题化、专业化的分割,不存在科学现代性与人文现代性、实证主义研究范式与人文主义研究范式的二元对立。但是,“生活世界”毕竟是一个理论概念,具有很高的思维抽象性,如何在这一理念原则的指导下开展社会学研究仍是需要我们深入思考的课题。

那么,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是否可以沿着这样一个思路进行下去,即对“社会是什么?”和“社会学是什么?”这两个问题的回答。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实质是对人与社会关系假设和社会学研究立足点的陈述,走向生活世界的后现代社会学已经给我们解答了这一个问题,即从生活世界出发或“回归生活世界”。关于“社会学是什么?”涉及如何将社会学进行学科定位的问题。长期以来,很多社会学者将社会学简单地看成是经验学科,因而沉迷于经验资料的收集和数字信息的处理,缺乏理论概括和想象,导致社会学研究的重复性和浅薄化。事实上,单纯的经验观察、资料收集和现象描述不是社会学研究,社会学研究必须有坚实的理论基点的支持、对学术链条的梳理和丰富的理论想象,惟其如此,经验研究才能具有学术意义和理论价值。

社会学不是单纯的经验学科,对此,社会学的创始人孔德有过明确表述。孔德(2001:11-12)指出:“自从想象始终从属于观察被一致承认为任何健全科学思辨的首要基本条件以来,一种拙劣的解释常常导致滥用这一伟大的逻辑原则,使现实的科学蜕化为某种若干支离破碎事实的无谓堆砌,其主要功用是提供局部的精确性。因此,重要的是要好好领会这一点:归根结底,真正的实证精神与神秘主义、也与经验主义相去甚远。”社会学要研究经验现象之间的必然联系,但仅凭经验观察是远远不够的。“真正的科学,远非单凭经验观察而成,它总是趋向于尽可能避免直接探索,而代之以合理的预测,后者从各方面来说都构成实证主义精神的主要特性”(孔德,2001:12)。

既然如此,社会学就不仅具有科学性,还要有人文性;不经要有证精神,还要具备意义追求;既要揭示事物的真实,也要关注人生的价值。关于这一点,费孝通先生(2003)高屋建瓴地指出:

社会学是具有‘科学’和‘人文’双重性格的学科,社会学的科学性,使得它可以成为一种重要的‘工具’,可以‘用’来解决具体的问题,比如预测一个社会的发展走向,调查一个群体的态度和行为,分析某个社会组织的运行机制,解决某个紧迫的社会问题等;然而,社会学的价值,还不仅仅在于这种‘工具性’,今天的社会学,包括它的科学理性的精神,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人文思想’;社会学科研和教学,本身就是一个社会人文精神养成的二部分,社会学的知识,价值和理念,通过教育的渠道,成为全社会的精神财富,可以帮助社会成员更好地认识,理解自我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以提高修养、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培养人道、理性、公允的生活态度和行为,这也就是所谓‘位育’教育的过程,是建设一个优质的现代社会所必不可少的。

正因为如此,我们不能忽视对文化历史、精神世界等问题的研究,费先生强调我们重视“意会”“将心比心”的研究方法。“日常生活中这些‘意会’的部分,是一种文化中最常规,最平常,最平淡无奇的部分,但这正是这个地方文化中最基本,最一致,最深刻,最核心的部分,它已经如此完备,如此深人地融合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以至于人们根本无需再互相说明和解释。而从社会运行的角度来看,这种真正弥散在日常生活中的文化因素,看似很小很琐碎,实际上是一种活生生的, 强大的文化力量,它是一个无形的无所不在的网,在人们生活每个细节发生作用的东西,制约着每个人每时每刻的生活,它对社会的作用,比那些貌似强大,轰轰烈烈的势力,要深入有效得多,它对一个社会的作用,经常是决定性的”(费孝通,2003)。

费先生的观点对我们具有重要的指导、警示意义。其一,认定社会学具有科学与人文双重性格是对目前较为盛行的科学与人文二元对立叙事的挑战;其二,研究方法上的“意会”“将心比心”等论述将社会学较为忽视的文化、精神层面提到前台;其三,对“地方性知识”的关注和探究冲击了流行的宏观结构主义话语和意识形态主导的官方叙事;其四,重视对传统文化宝藏的挖掘,打破了认为社会学只研究现代社会的观点;[ 很明显,这与吉登斯(1998;35)认为“社会学只研究现代社会”的观点是相对立的。在此基础上,有学者指出,现代性不是社会学存在的唯一根据,不仅因为人类社会的后现代转型而产生了后现代社

会学,而且还因为前现代社会在历史和现实中的存在,社会学也有面对或植根前现代社会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形态。概言之,社会学不仅具有现代性,而且具有后现代性和前现代性(刘少杰,2005)。]最后,其隐含的意义是认同人与社会各自的相对性决定了社会学研究的相对性,因而从日常生活出发深入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才能名至实归。概言之,社会学应打破科学与人文、宏观与微观、事实与价值、历史与现实、官方意识形态与地方性知识的刚性对立,在实践中获得相对性的结论。

社会学是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其研究范式的整合只靠闭门修行还不够,而必须以宽阔的视角借鉴、容纳其他学科有益的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进行一种“泛科际整合”(金耀基,1999:5)。人类学、史学、心理学等学科皆可为鉴。诚如布迪厄(1998:197)所言“哪里突破学科的界限,哪里就有科学的进展”。

以马林诺夫斯基、弗思、布朗、波亚士等为代表人物的现代人类学主张亲身体验它者的生活,去观察他者、理解她者、包容他者,在他者的世界中揭示生活的真相。这种方法反对进化论宏观历史观念的臆断,而主张沉浸在当地生活的细微情节里,把握它的内容实质,以一个移情式的理解来求知文化的本质(王铭铭,2002: 35)。事实上,人类学与社会学本就没有严格的界限,如布朗就曾称自己的人类学是“比较社会学”。在如何更平和地面对生活,如何使人更平和地对待他人这一意义上,人类学可以成为社会学的良师益友。[ 相关研究可参见阎云翔,2000;费孝通,2001;马林诺夫斯基,2002.]

在史学中兴起的新社会史研究对以往以普遍性的、目的性的、因果律的解释原则而得出单数的、大写历史的史学研究提出质疑和批评,那么,社会学是否也应该以 “史”为鉴反思以同样原则而得出的“单数的”、“大写的”社会?新社会史研究启示我们从经验和实事出发,不仅探讨宏观的政治、经济、文化现象,研究“大传统”中深思的少数人,还须关注日常生活中沉默的大多数的喜怒哀乐和鲜为人知的故事。换句话说,“地方性知识”及其对结构与变迁的建构意义必须在社会研究中得到应有的、足够的重视与尊重。在这个意义上,新社会史更接近于一种历史社会学,这种历史社会学的视角使研究者在历史与现实、文本与解释之间寻求有效的协调。[ 相关研究可参见杨念群主编,2001;孙江主编,2004.]

至于心理学曾一度遭到社会学的排斥,如社会学奠基者之一迪尔凯姆强调社会事实的集体优先性,反对心理学的微观解释。但事实上,迪氏并非完全否认一切心理学方法和对心理现象的研究,而只是反对心理学中的个体主义还原论,并且在遵循集体性、先在性等原则的前提下将集体意识、价值观念等纳入社会学的视野,如迪氏的学生毛斯(2003)、哈布瓦赫(2002)等人都曾吸收心理学原则并对心里现象开展研究。包括后来的符号互动论、社会交换论及常人方法学等社会学流派,到当代社会学家如吉登斯关于实践意识、自我认同,布迪厄关于惯习、实践感等的论述都在不同侧面、不同程度上关涉到对人的主观意识、心理现象的研究。这并不难理解,因为人始终是生物人、心理人与社会人等的复合体,即使出于学科划分的考虑可能着重研究其中的一个方面,但却不能将人肢解成某一个单一向度的存在,无论研究社会行为,还是社会制度,心理因素都不可能被排除在外。[ 相关研究可参见周晓虹,1998;潘毅,1999;郭于华,2003.]除了人类学、史学、心理学之外,其他学科诸如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等都可以成为社会学学习的对象;当然,社会学也在学习中被学习着。

与这种“泛科际整合”的视角相应,我们赞成在社会研究中引入“质的研究方法”,用于与流行的定量研究范式相辅相成。按照已有的研究成果,“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个人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况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陈向明,2000:12)。这是一种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互为主体的研究,研究者与被研究者进行语言的沟通、经验的交流和意义的理解,在民主式的表达中进行知识与意义的建构。质的研究反对实证主义的冷眼旁观和解释主义的自以为是,摒弃社会上、学术上的和研究者自身的先见、偏见或刻板印象,在生活世界中进行知识的生产与意义的建构。

更进一步说,我们倡导社会学研究的“泛科际整合”[ 倡导社会学研究的“泛科际整合”将遇到的一个问题是,这是否在进行“社会学帝国主义”扩张,因而将社会学代替社会科学?如果这样,那么社会学将成为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同时也就丧失了它的自我,最终只能导致“帝国”的崩溃。其实,这里的“泛科际整合”并非主张社会学无所不包,而是指社会学要反观自身在理论视野、方法原则与价值追求等方面

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因而需要借鉴其它学科之“长”补己之“短”。这种借鉴不是囫囵吞枣的照搬,而是有选择地消化吸收;不是试图凌驾于其它学科之上对其指手划脚,而是在自我充实的过程中增强对社会现实的解释能力和与其他学科平等对话的能力。概言之,“泛科际整合” 是“整”社会学之“合”,而不是“整”社会科学之“合”。]与研究范式的整合在本质上是寻求思维方式的整合。也就是说,要拒斥某种单一文化和单一思维方式对社会科学的禁锢和宰制,既克服西方文化中原子论的、分散的、碎片式的思维方式所形成的科学与社会二元对决、非此即彼的思维误区,又抵制消极无为、入世内敛的思想倾向,借鉴东西方文化各自的长处,奉行一种相互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损益与共的游戏逻辑(苏国勋,2003)。

五、结 语

按照库恩(T.Kuhn,1970:175)的说法,“范式”这一概念指“一个特定共同体的成员所共有的信念、价值、技术等构成的整体”。我们知道,库恩的范式概念最初指的是自然科学的理论基础和规范,然而社会现象要远比自然现象复杂得多,社会科学的研究范式必然趋于多元。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其内部范式林立虽然使社会学显得生机勃勃,但也使社会学理论与方法显得混乱驳杂和琐碎而难于以整体性的学科面貌出现。与其说社会学研究范式的危机在于每一种理论范式都无法从整体上解释快速变化的现实(文军,2004),不如说正因为社会学研究范式的多元驳杂、难于统一而导致能够有效解释现实的研究范式无法生成。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主张社会学研究范式的整合并不意味着否定或抛弃某一种研究范式而偏爱或独尊另一种研究范式,也不意味着试图建构一种单一纯粹的、无所不包的统一范式,而是认识到各种范式自身的合法性、局限与潜质,打破范式之间的互斥敌对的紧张局面,明确各种范式在实际研究中的应用阈限,以广阔的视野在各范式之间取舍适度、扬长避短。

我们看到,在后现代社会学家那里,社会学研究范式得到不同程度的综合,如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布迪厄的生成结构论等等,对社会现象提供了有力的解释。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人与人关系的矛盾将取代人与自然的矛盾而成为社会主要矛盾(刘少杰,2002:53),而伴随全球划时代的到来与东西方文化的密切交流和思维碰撞,基于人与自然矛盾之上的二元对立思维方式将趋于缓解解,加之语言学转向、修辞学转向、解释学转向等等也为这种缓解提供了思想基础和方法原则。

伴随人文现代性与科学现代性二元分裂在当代社会趋向缓和以及基于此的二元对立思维方式的转换,曾经以实证对人文、主观对客观、宏观对微观等面目出现的众多社会学研究范式也将走向“多元一体式”整合。在社会现实与思维方式双重转向的情境之下,“无论在人际间的沟通或者社会调查里,都蕴含着对话者或研究者期望达成共识或解决相关的问题。或许我们可以这样说,这些人类活动的背后,显示了人类普遍向往着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阮新邦,2003:51) 或许,这是社会学研究方式整合的更深层的基础。吉登斯说:“社会学像以前一样仍然是一门有争议的学科”,尽管如此,反思社会学与社会学的反思将是社会学研究的恒久主题。

低价购买卖百度文库财富值帐号QQ174788632旺旺whx0910怎么增加百度文库财富值 怎样增加 如何增

加 增加百度财富值 如何快速增加百度文库增加财富值

http://whx0910.taobao.com或者 http://shop60806855.taobao.com

不用百度文库财富值,破解百度文库下载 site:wenku.http://www.wodefanwen.com/妙用

首先,我们按照平常的习惯,找到自己要的,文章不能复制,题目总是可以的吧。我们把题目记住之后,在搜索引擎的框框里输入:site:wenku.http://www.wodefanwen.com/ +题目【site命令是指在制定的网站里搜索,加号也是要的,如果嫌输入加号麻烦,可以用空格代替。】如搜索雷锋事迹,输入:site:wenku.http://www.wodefanwen.com/雷锋事迹(中间有空格) 谷歌快照有点难,百度快照是不用爬的。搜索引擎都有网页网页快照,如百度有百度快照,谷歌有网页快照,我们点击快照进入网址. 打开网页快照或百度快照之后,我们就可以看到以网页形式显示的百度文库正文内容了。最后,我们只需要将内容复制下来就可以,粘贴到WORD等文本编辑器里,就可以保存下来了。 这方法只能对文字有用,对图片就没辙了,所以只能算小小的破解,还是建议大家用正规手段下载文件。最新破解联系:Q Q 1 7 4 7 8 8 6 3 2

内容来自: http://item.taobao.com/item.htm?id=1026675656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mr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