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更新时间:2023-09-25 03:2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第17章 分式
§17.1.1 分式的概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从中认识分式,并能概括分式 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能正确地判断一个代数式是否是分式,能通过回忆 分数的意义,类比地探索分式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数学中的类比,分类等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探索分式的意义及分式的值为某一特定情况的条件。 教学难点:
能通过回忆分数的意义,探索分式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做一做
(1)面积为2平方米的长方形一边长3米,则它的另一边长为_____米; (2)面积为S平方米的长方形一边长a米,则它的另一边长为________米; (3)一箱苹果售价p元,总重m千克,箱重n千克,则每千克苹果的售价是___元; 二、概括:
A形如(A、B是整式,且B中含有字母,B≠0)的式子,叫做分式.其中 A叫做分式的
B分子,B叫做分式的分母.
整式,
整式和分式统称有理式, 即有理式 分式.三、例题:
例1 下列各有理式中,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1)
2xy1x3x?y; (2); (3); (4).
x?y3x2解:属于整式的有:(2)、(4);属于分式的有:(1)、(3).
注意:在分式中,分母的值不能是零.如果分母的值是零,则分式没有意义.例如,在分S9式中,a≠0;在分式中,m≠n. m?na例2 当x取什么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x?2(1); (2).
x-12x?3分析 要使分式有意义,必须且只须分母不等于零. 解 (1)分母x-1≠0,即x≠1.
1所以,当x≠1时,分式有意义.
x-13(2)分母2x?3≠0,即x≠-.
23x?2所以,当x≠-时,分式有意义.
22x?3四、练习:
- 0 -
P5习题17.1第3题(1)(3)
1.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9x+4, 7 , 9?y, m?4, 8y?3,1
xx?9205y22. 当x取何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 (2) (3) x2?43?2xx?23. 当x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3x?52x?5五、小结:
什么是分式?什么是有理式? 六、作业:
P5习题17.1第1、2题,第3题(2)(4) 七、教学反思:
通过分式概念的教学,让学生懂得了什么时分式,知道了分式与整式的区别,了解了分式成立的条件,为以后的学习打好了基础。
§17.1.2 分式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掌握分式约分方法,熟练进行约 分并了解最简分式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理解分式通分的意义,掌握分式通分的方法及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通过回忆分数的意义,类比地探索分式的性质, 渗透数学中的类比,分类等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约分、通分的依据和作用,学会分式约分与通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
1、分子、分母是多项式的分式约分; 2、几个分式最简公分母的确定。 教学过程:
一、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用式子表示是:
AA?MAA?M,? ? ( 其中M是不等于零的整式)。
BB?MBB?M与分数类似,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可以对分式进行约分和通分.
二、例3 约分
x2?4?16x2y3(1); (2)2 4x?4x?420xyx2?1x?77x(1) (2) (3) x2?x5x21?3x分析 分式的约分,即要求把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约去.为此,首先要找出分子与分母的
公因式.
- 1 -
4xy3?4xx2?44x(x?2)(x?2)x?2?16x2y3解(1)=-=-. (2)==. 32244xy?5yx?4x?45y(x?2)x?220xy约分后,分子与分母不再有公因式. 分子与分母没有公因式称为最简分式. ....三、练习:P5 练习 第1题:约分(1)(3) 四、例4 通分 (1)
111111,; (2),; (3),
x2?y2x?yx?yx2?xyab2a2b解 (1)
11与的最简公分母为a2b2,所以 22abab1?a11?bb1a==, ==.
ab2?aab2a2ba2b?ba2b2a2b2(2)
11与的最简公分母为(x-y)(x+y),即x2-y2,所以 x?yx?y11(?x?y)x?y11?(x?y)x?y==2, ==. 222x?y(x?y)(x?y)(x?y)(x?y)x?yx?yx?y请同学们根据这两小题的解法,完成第(3)小题。 五、练习P5 练习 第2题:通分
六、作业:
P5练习 1约分:第(2)(4)题,习题17.1第4题 七、课后反思:
(1)请你分别用数学语言和文字表述分式的基本性质; (2)分式的约分运算,用到了哪些知识?
让学生发表,互相补充,归结为:①因式分解;②分式基本性质;③分式中符号变换规律;约分的结果是,一般要求分、分母不含“-”。
(3)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分别化成与原来分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分式通分,是让原来分式的分子、分母同乘以一个适当的整式,根据分式基本性质,通分前后分式的值没有改变。通分的关键是确定几个分式的公分母,从而确定各分式的分子、分母要乘以什么样的“适当整式”,才能化成同一分母。确定公分母的方法,通常是取各分母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做公分母,这样的公分母叫做最简公分母。
§17.2 分式的运算 §17.2.1 分式的乘除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实践总结分式的乘除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式的乘除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理解分式乘方的原理,掌握乘方的规律,并能运用
- 2 -
乘方规律进行分式的乘方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归纳,培养学生用类比的方法探索新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分式的乘除法、乘方运算 教学难点:
分式的乘除法、混合运算,以及分式乘法,除法、乘方运算中符号的确定。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与情境导入
1、(1) :什么叫做分式的约分?约分的根据是什么? (2):下列各式是否正确?为什么?
2、尝试探究:计算:
5953回忆:如何计算、???22261064a2baa(1)3?; (2)3?.
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b2bb3a概括:分式乘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
为积的分母.如果得到的不是最简分式,应该通过约
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相乘.(用式子表示如右图所示)
二、例题: 例1计算:
a2xay2a2xya2yz(1)2?2; (2)22?22.
bybxbzbxa2xay2a2x?ay2a3a2xya2yza2xyb2x2x3解 (1)2?2=22=3. (2)22?22=22?2=3.
bybxby?bxbbzayzzbzbx分母的积作
分进行化简. 后,与被除式
x?2x2?9?2例2计算:. x?3x?4解 原式=
x?2(x?3)(x?3)x?3?=. x?3(x?2)(x?2)x?2三、练习:P7 第1题
四、思考
怎样进行分式的乘方呢?试计算:
nn(1)()3 (2)()k (k是正整数)
mm(1)(
?n?n?n?=________; n3nnn) =??=
?m?m?m?mmmm- 3 -
(2)(
?n?n???n?=___________. nnknn) =????=mm??m??m?m?m???m????k个仔细观察所得的结果,试总结出分式乘方的法则.
五、作业:
P9习题19.2第1题 P7练习:第2题:计算 六、课后反思:
1、怎样进行分式的乘除法? 2、怎样进行分式的乘方?
3、分式的乘除法是基本计算,学生务必重点掌握,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17.2.2 分式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同分母、异分母分式的加减,能熟练地进行同 分母,异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同分母、异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复习整式的加减运 算、多项式去括号法则以及分式通分,培养学生分式运算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类比、化归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同分母、异分母分式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分式的分子是多项式的分式减法的符号法则,去括号法则应用。 教学过程:
一、实践与探索
1、回忆:同分母的分数的加减法法则:
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2、试一试: 1211回忆:如何计算 ?、?,b2235 546计算:(1)?;(2)2?
aabaa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3、总结一下怎样进行分式的加减法? 概括:
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然后再加减. 二、例题
(x?y)2(x?y)2?1、例3计算: xyxy324?2. x?4x?16分析 这里两个加项的分母不同,要先通分.为此,先找出它们的最简公分母. ..
2、例4 计算:
- 4 -
同底数幂的除法公式am÷an=am-n (a≠0,m>n)当m = n时,am÷an = ;当m < n 时,am÷an = 。
2、任何数的零次幂都等于1吗?(注意:零的零次幂无意义。)
13、规定a?n?n其中a、n有没有限制,如何限制。
a
§17.4.2科学记数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不等于零的零次幂的意义。
1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掌握a?n?n(a≠0,n是正整数)并会运用它进行计算。
a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索,让学生体会到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是研究数学的一个重要方法。 教学重点:
幂的性质(指数为全体整数)并会用于计算以及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些 绝对值较小的数。
教学难点:理解和应用整数指数幂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并问题导入 111()0? ;(?3)?1= ;(?)?2= ,(?)?3= 2410二、探索:科学记数法
在§2.12中,我们曾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些绝对值较大的数,即利用10的正整数次幂,把一个绝对值大于10的数表示成 a×10n的形式,其中n是正整数,1≤∣a∣<10.例如,864000可以写成8.64×105.
类似地,我们可以利用10的负整数次幂,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些绝对值较
小的数,即将它们表示成a×10-n的形式,其中n是正整数,1≤∣a∣<10.例如,上面例2(2)中的0.000021可以表示成2.1×10-5.
例3 一个纳米粒子的直径是35纳米,它等于多少米?请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1分析 在七年级上册第66页的阅读材料中,我们知道:1纳米=9米.
101由9=10-9可知,1纳米=10-9米.所以35纳米=35×10-9米. 10而35×10-9=(3.5×10)×10-9
- 10 -
=35×101+(-9)=3.5×10-8, 所以这个纳米粒子的直径为3.5×10-8米. 三、练习:P18 第3、4题
四、作业:P18 习题17.4 第2、3题 五、课后反思:
科学记数法不仅可以表示一个绝对值大于10的数,也可以表示一些绝对值较小的数,在应用中,要注意a必须满足,1≤∣a∣<10. 其中n是正整数。 .............
第17章 分式复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巩固分式的基本性质,能熟练地进行分式的约分、通分。 2、过程与方法:能熟练地进行分式的运算;能熟练地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式方程的应用教学,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注意事项
1. 分式的基本性质及分式的运算与分数的情形类似,因而在学习过程中, 要注意不断地与分数情形进行类比,以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2. 解分式方程的思想是把含有未知数的分母去掉,从而将分式方程转化为
整式方程来解,这时可能会出现增根,必须进行检验.学习时,要理解增根产生的原因,认识到检验的必要性,并会进行检验.
3. 由于引进了零指数幂与负整指数幂,绝对值较小的数也可以用科学记数 法来表示.
二、练习:复习题 P20 A组
三、作业:P21 复习题 第6(1)(4)题,第7(3)(4)题,第8题
- 11 -
第18章 函数及其图象
18、1 变量与函数 第一课时 变量与函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会发现、提出函数的实例,并能分清实例中的常量和变量、自变量与函数,理解函数的定义。
2、过程与方法:能应用方程思想列出实例中的等量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用字母表示数的思想,和变量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因变量和自变量的概念,函数的概念,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由下列问题导入新课 问题l、右图(一)是某日的气温的变化图 看图回答:
1.这天的6时、10时和14时的气温分别是多少?任意给出这天中的某一时刻,你能否说出这一时刻的气温是多少吗?
2.这一天中,最高气温是多少?最低气温是多少?
3.这一天中,什么时段的气温在逐渐升高?什么时段的气温在逐渐降低?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随着时间t(时)的变化,相应的气温T(℃)也随之变化。
问题2 一辆汽车以30千米/时的速度行驶,行驶的路程为s千米,行驶的时间为t小时,那么,s与t具有什么关系呢?
问题3 设圆柱的底面直径与高h相等,求圆柱体积V的底面半径R的关系.
问题4 收音机上的刻度盘的波长和频率分别是用(m)和千赫兹(kHz)为单位标刻的.下面是一些对应的数:
波长l(m) 300 500 600 1000 1500 频率f(kHz) 1000 600 500 300 200 同学们是否会从表格中找出波长l与频率f的关系呢? 二、讲解新课 1.常量和变量
在上述两个问题中有几个量?分别指出两个问题中的各个量?
第1个问题中,有两个变量,一个是时间,另一个是温度,温度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第2个问题中有路程s,时间t和速度v,这三个量中s和t可以取不同的数值是变量,
- 12 -
而速度30千米/时,是保持不变的量是常量.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第3个问题中的体积V和R是变量,而 是常量,体积随着底面半径的变化而变化. 第4个问题中的l与频率f是变量.而它们的积等于300000,是常量. 常量: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始终保持不变的量,称为常量. 变量: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 2.函数的概念
上面的各个问题中,都出现了两个变量,它们相互依赖,密切相关,例如:
在上述的第1个问题中,一天内任意选择一个时刻,都有惟一的温度与之对应,t是自变量,T因变量(T是t的函数).
在上述的2个问题中,s=30t,给出变量t的一个值,就可以得到变量s惟一值与之对应,t是自变量,s因变量(s是t的函数)。
在上述的第3个问题中,V=2πR2,给出变量R的一个值,就可以得到变量V惟一值与之对应,R是变量,V因变量(V是R的函数). 在上述的第4个问题中,lf=300000,即l=
30000
,给出一个f的值,就可以得到变f
量l惟一值与之对应,f是自变量,l因变量(l是f的函数)。函数的概念:如果在—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假设X与Y,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惟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此时也称 Y是X的函数.
要引导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对于函数概念的理解.
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不研究多个变量;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如果Y有两个值与它对应,那么Y就不是X的函数。例如y2=x 3.表示函数的方法
(1)解析法,如问题2、问题3、问题4中的s=30t、V=2 R3、l=
30000
,这些表达式f
称为函数的关系式,
(2)列表法,如问题4中的波长与频率关系表;
(3)图象法,如问题l中的气温与时间的曲线图. 三、例题讲解
例1.用总长60m的篱笆围成矩形场地,求矩形面积S(m2)与边l(m)之间的关系式,并指出式中的常量与变量,自变量与函数。
例2.下列关系式中,哪些式中的y是x的函数?为什么? (1)y=3x+2 (2)y2=x (3)y=3x2+x+5 四、课堂练习
课本第26页练习的第1、2,3题, 五、作业
课本第28页习题18.1第1、2题。 六、教学反思:
关于函数的定义的理解应注意两个方面,其一是变化过程中有且只有两个变量,其二是对于其中一个变量的每一个值,另一个变量都有惟一的值与它对应.对于实际问题,同学们应该能够根据题意写出两个变量的关系,即列出函数关系式。
- 13 -
第二课时 变量与函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函数的定义,熟练地列出实际问题的函数关系式,理解自变量取值范围的含义,能求函数关系式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过程与方法:会由自变量的值求函数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函数的过程,发展抽象思维的能力,感悟运动变化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在具体情景中分清哪个是变量,哪个是自变量,谁是谁的函数。 2、难点:会由自变量的值求出函数的值。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填写如右图(一)所示的加法表,然后把所有填有10的格子涂黑,看看你能发现什么?如果把这些涂黑的格子横向的加数用x表示,纵向加数用y表示,试写出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
2.如图(二),请写出等腰三角形的顶角y与底角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如图(三),等腰直角三角形ABC边长与正方形MNPQ的边长均为l0cm,AC与MN在同一直线上,开始时A点与M点重合,让△ABC向右运动,最后A点与N点重合。试写出重叠部分面积y与长度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二、求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1.实际问题中的自变量取值范围
问题1:在上面的联系中所出现的各个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有限制吗?如果有.各是什么样的限制?
问题2:某剧场共有30排座位,第l排有18个座位,后面每排比前一排多1个座位,写出每排的座位数与这排的排数的函数关系式,自变量的取值有什么限制。 从右边的分析可以看出,第n排的 排数 座位数 座位 l 18
一方面可以用18+(n-1)表 2 18+1
3 18+2
示,另一方面可以用m表示,所以 … … m=18+(n-1) n 18+(n-1)
n的取值怎么限制呢?显然这个n也应该取正整数,所以n取1≤n≤30的整数或0 2.用数学式子表示的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 例1.求下列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 14 - 2、难点:对已知图象能读图、识图,从图象解释函数变化关系。 教学过程: 一、从所给的函数图象中获取信息 例1、王教授和孙子小强经常一起进行早锻炼,主要活动是爬山.有一天,小强让爷爷先上,然后追赶爷爷;右图中两条线段分别表示小强和爷爷离开山脚的距离 (米)与爬山所用时间(分)的关系(从小强开始爬山时计时),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小强让爷爷先上多少米? 2.山顶距离山脚多少米?谁先爬上山顶? 3.小强通过多少时间追上爷爷? 分析:从题意可以知道,线条①表达了小强离开山脚的距离与爬山所用时间的关系,线条②表达了爷爷离开山脚的距离与爬山所用时间的关系(这两条线并不是小强与爷爷的爬山路线)。刚开始计时时,爷爷已经在小强的前方60米处,小强让爷爷先上60米;从上图来看,山顶距离山脚300米,因为小强登上山顶用的时间比爷爷用的少,所以,小强比爷爷快登上山顶;小强经过8分钟追上爷爷。 例2.如图表示某学校秋游活动时,学生乘坐旅游车所行走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的示意图,请根据示意田回答下列问题: 1.学生何时下车参观第一风景区?参观时间有多长? 2.11:00时该车离开学校有多远? 3.学生何时返回学校,返回学校时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分析:从图象上可以看出,该校学生上午8点出发,8点到9点、10点半到11点半、14点到16点这些时段路程有发生变化,说明学生是在路途中,而9点到l0点半、11点半到14点这两个时段的路程没有发生变化,说明学生在参观景区或休息。如果同学们能够从图象上获取这些信息,对于上述的几个问题就容易得到解决。 二、课堂练习 课本第35页练习的第1、2题,等待学生思考后,解答。 三、小结 本节课进一步认识函数的图象,懂得如何从函数的图象中获取我们所要的信息,希望同学们多观察图象,应用所学的知识来获得信息,解决问题. 四、作业 1.课本第35页练习的第2、3题。 2.课本第38页习题18.2的第6题。 五、教学反思: 18.3 一次函数 1.一次函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一次函敷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简单的一次函数表达式,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 - 20 - 应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一次函数的定义。 2、难点:如何用解析式表示一次函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l:小明暑假第一次去北京,汽车驶上A地的高速公路后,小明观察里程碑,发现汽车的平均速度是95千米/时.巳知A地直达北京的高速公路全程为 570千米,小明想知道汽车从A地驶出后,距北京的路程和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时间有什么关系,以便根据时间估计自己和北京的距离. 分析:我们知道汽车距北京的路程随着行车时间而变化,要想找出这两个变化着的量的关系,并据此得出相应的值.显然,应该探究这两个量的变化规律.为此,我们设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间为t小时,汽车距北京的路程为s千米,根据题意,s和t的函数关系式是 S=570-95t (1) 说明:找出问题中的变量并用字母表示是探求函数关系的第一步,这里的s、t是两个变量,s是t的函数,t是自变量,s为因变量。 问题2:小张准备将平时的零用钱节约一些储存起来,他已存有50元,从现在起每个月存12元。试写出小张的存款数与从现在开始的月份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分析:我们设从现在开始的月份数为x,小张的存款数为9元,得到所求函数关系式为 y=__________ (2) 问题3:以上(1)与(2)表示的这两个函数有什么共同点? (上述(1)与(2)表示的函数解析式都是用自变量的一次整式表示的) 二、一次函数的定义 函数的解析式都是用自变量的一次整式表示的,我们称它们为一次函数.一次函数通常可以表示为y=kx+b的形式,其中k、b是常数,k≠0。当b=0时,一次函数y=kx(常数k≠0)也叫做正比例函数.正比例函数也是一次函数,它是一次函数的特例。 三、范例 例1.梯形的上下底边长分别为6cm和l0cm,写出梯形的面积与它的高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问这是一次函数吗?是正比例函数吗? 例2.写出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它的边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利用这函数关系式求边数取多少时,其内角和等于900度? 四、课堂练习 P40页练习1、2以及P41页练习3。 五、作业 P47页习题18.3 2、3。 六、教学反思: 2.一次函数的图象 第一课时 一次函数的图象(一) - 21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探索一次函数图象的特点以及某些一次函数图象的异同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一次函数的作图过程,能熟练地作出一次函数的图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用列表、描点、连线的方法来画出一次函数。 2、难点:一次函数图象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作函数图象一般步骤是什么? 2.在同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 11 (1)y= x (2)y= x+2 (3)y=3x (4)y=3x+2 22 教学要点:要求学生按照列表、描点、连线的一般作图步骤作出函数图象;请两位同学 板演;在学生互相评判的基础上教师加以评析. 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问题l:以上四个一次函数图象是什么形状呢? 让学生观察、讨论,得出四个函数的图象都是直线. 问题2: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都是一条直线吗?举例验证. 让学生猜想,举例验证,发现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教师指出这条直线通常也称为直线y=kx+b(b≠0),特别地,正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是经过(0,0)的一条直线. 问题3:几个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 问题4:画一次函数图象时,只要取几个点? 只要取两点。教师指出,今后画一次函数的图象,只要取两点再过两点画直线即可. 问题5:观察“做一做”画出的四个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比较下列各对一次函数的图象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11 (1)y=3x与y=3x+2 (2)y= x与y= x+2 221 (3)y=3x+2与y= x+2 2 能否从中发现一些规律? 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教师引导观察,总结。 问题6:对于直线y=kx+b(k、b是常数,k≠0).常数k和b的取值对于直线的 位置各有什么影响? 让学生讨论,交流,发表意见,达成共识,然后填空: 两个一次函数,当k一样,b不一样时,有 共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两个一次函数,b一样,k不一样时,有 共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 - 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画在课本直角坐标系上)。 (1)y=2x与y=2x+3 1 (2)y=2x+l与y= x+1 2 请同学们画出图象后,看看是否与上面的讨论结果一样. 提问:你取的是哪几个点?和同学比较一下,怎样取比较简便? 通过比较,教师点拨,得出结论:一般情况下,要取直线与x,y轴的交点比较简便。 三、课堂练习 P42页练习l、2。 四、小结 1.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什么形状呢? 2.画一次函数图象时,只要取几个点?怎样取比较简便? 3.两个一次函数图象,当k一样,b不一样时,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当b一样,k不一样时,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五、作业 P47页习题18.3第4、5题。 六、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次函数的图象(二)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熟练的作出一次函数的图象。 2、过程与方法:探索一次函数作图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用列表、描点、连线的方法来画出一次函数。 2、难点:一次函数图象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什么形状呢? 2.正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是经过哪一点的一条直线? 3.画一次函数图象时.只要取几点? 4.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并说出它们有什么关系。 y=4x y=4x+2 二、范例 例l:求直线y=-2x-3与x轴和y轴的交点.并画出这条直线. 提问: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坐标轴上点的坐标有什么特征? 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发表意见,教师引导并归纳为x轴上的点的坐标为(x,0),y轴上的点坐标(0,y) 说明:1.画出直线后,要在直线旁边写出一次函数解析式。 - 23 - 2.在坐标轴上取点有什么好处? 例2,画出问题1中小明距北京的路程与开车时间t之间函数 s=570-95t的图象。 提问: 1.这里s和t取的数悬殊较大,怎么办? 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发表意见,教师引导并归纳为:在实际问题中,我们可以在表示时间的t轴和表示路程的s轴上分别选取适当的单位长度,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 2.作图要取几点?如何取点最好? 3.你能画出这个函数图象吗?试试看. 让学生动手画出函数s=570-95t的图象,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画图中可能出现的错误画法。 画出这个函数图象后,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这个函数是不是一次函数? 2.这个函数中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是什么?函数的图象是什么? 3.在实际问题中,一次函数的图象除了直线和本题的图形外,还有没有其他情形?你能不能找出几个例子加以说明? 对于以上第1和第2个问题,可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引导并归纳为:函数y=570-95t是一次函数,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0≤t≤6,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线段.对于第3个问题,只要求各小组分别能举出一个例子在班上交流,培养学生编题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课堂练习 P44页练习l、2。 四、小结 1.在坐标轴上取点有什么好处?如何取点? 2.在实际问题中,当自变量x和因变量y取的数较大,应如何选取直角坐标系的单位长度? 3.在实际问题中,一次函数的图象都是直线吗?为什么? 五、作业 P47页习题18.3 6、7. 六、教学反思: - 24 -
正在阅读: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09-25
线材综合测试机操作标准06-07
同样的风景,别样的礼物作文600字06-30
基于Verilog的mx25L1605A(Serial Flash)模型07-11
525心理活动策划08-07
吉林省城市建设管理条例12-27
2013-08-12《中关村科学城发展规划(2011-2015)》06-16
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教案01-08
学校学习宪法活动实施方案07-31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华东师大
- 数学教案
- 下册
- 年级
- 英大学生研发“偏导护盾” 或可避免激光攻击
- 送客户什么礼物好“送真诚”最可贵 - 图文
-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 《经济重心的南移》
- 2015年上半年湖南省西医综合之外科学模拟试题
- 《浙江省普通高中选课系统》手册
- 数字图像处理读书报告10
- 房地产项目营销节点划分及工作安排 - 图文
- 第三章 K元线性回归模型
- 国军标生产环节审核重点
- 蒙太奇vs.表现主义
- 2019年最新国家开 放大学电大《公司概论》网络核心课形考网考作业及答案
- 行政领导学期末复习(第三章:领导体制与改革)
- BIM - 图文
- 小学新教师见习期个人工作总结
- 2017年南京市秦淮区2017届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 盛冠如开题报告 - 图文
- 植物生理-硕士-实验报告
- 安防监控工程合同
- 多元智能理论在中国幼儿教育中的发展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