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二至五课导学案

更新时间:2024-05-03 12:2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二至五课导学案

第2课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目标导航

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产生的条件与传播条件,初步知道声音在各介质的传播速度。

2、经过观察物体的发声现象,能简单描述发声体的主要特征通过观察能对声现象提出一些问题。

3、在探究声的传播中培养起克服困难的信心与决心,并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名师引领

1、产生:声音都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发出声音的物体叫声源。 2、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任何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传声的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是一种波,叫声波;它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3、声速:

(1)声速与介质的温度、介质的种类有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 在液体中传播较慢,在气体中传播得最慢。

(2)记:15℃时空气中得声速是340m/s.在计算时,若无特殊说明就用这个值。 (3)听清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相差0.1s以上或者声源与障碍物的距离在17m以上。不满足这个条件时,将使原声加强, 我们会听到一个更大的声音。

●师生互动 共解难题

例1、如图1所示,完全相同的两个音叉,敲响左边的音叉,右边的音叉响,悬挂在线上的紧靠右边音叉的泡沫小球 弹起(填“会”或“不会”)。这说明左边音叉通过 把振动传给了右边音叉。若在月球上做这个实验,右边音叉 响,小球 弹起(“会”或“不会”),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 。

思维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敲响左边的音叉后,声波在空气中传播,传播到右边音叉时,右边的音叉就随着振动起来,发出声音,泡沫小球被弹起。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所以如果在月球上做这个实验,右边的音叉不会振动发声,小球也就不会被弹起。 答案:会;空气;不会;不会;介质。

变式引申:有人说,在月球的表面上,飞来的流星打在月球表面的岩石上像是在演无声电影一样,在月球表面不发生一点儿声响,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 为什么? 答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做传播声音的介质。

例2、如图2所示,把一铃铛拴在一根细线上,线的另一端穿过橡皮塞,照图乙那样,把橡皮塞塞到烧瓶上,然后摇动烧瓶,记住小铃铛发出的声音有多响,取下橡皮塞,向烧瓶中倒入少许水,给烧瓶加热。待烧瓶中的水沸腾一会儿,停止加热,并迅速照例乙那样塞紧橡皮塞,冷却一会,再摇动烧瓶,把这时听到的铃声同前一次听到的铃声相比,解释两次铃声不同的原因,从上述实验得到什么结论?

思维分析:这是为了研究介质传声而设计的一个实验。第一次摇动烧瓶,铃声通过空气——烧瓶——空气传入我们的耳朵,向烧瓶里倒入少许水,给烧瓶加热,待烧瓶中的水沸腾一会儿,停止加热,并迅速照图乙那样塞紧橡皮塞,冷却一会儿,这样烧瓶中的空气就会变得比较稀薄,传播声音的能力就变弱了,听到的声音自然比第一次要小一些。在这个实验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推理,如果烧瓶中没有了气体,那么我们就听不到声音了,于是得出结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答案:第一次摇动烧瓶,铃声通过空气——烧瓶——空气传入我们的耳朵,第二次由于烧瓶中的水沸腾了一会儿,水蒸气把瓶子里的一部分空气挤出来,停止加热,并迅速照图乙那样塞紧橡皮塞,冷却后,瓶中的水蒸气凝结成了小水滴,瓶中的气体变得非常稀薄,这时再摇动烧瓶,小铃铛发出的声音,由于烧瓶内气体稀薄导致传声的能力变弱,所以听到的声音就很小了。由此推理可得结论:真空不能传声。 例3、某测量员是这样利用回声测量距离的:他站在两平行峭壁间某一位置鸣枪,经过ls听到第一次回声,又经过0.50s再次听到回声,回声测距是利用了声波的 ,已知声速为340m/s,则两峭壁间的距离为 m。

思维分析:回声是由于声音的反射形成的,利用回声可以测距离。本题中出现的两次回声是因为鸣枪的人站在两峭壁之间,到两峭壁的距离不同,反射回来的声音需要的时间就不一样,这样我们可以分别求出鸣枪人到两峭壁的距离,将两距离相加就是两峭壁之间的距离。 答案:反射;425。

例4、百米赛跑时,终点的计时员为了计时准确,计时员( )。 A. 听枪声按秒表 B. 看烟雾按秒表

C. 以上两种方法都可以

思维分析:由于声音传播的速度是340m/s,传播100m的距离需要0.29s,而我们看到烟雾几乎不需要时间,所以终点的计时员应该看烟雾计时。 答案:B

●积累运用 举一反三

1、图1—1中的喇叭在“唱歌”,看到纸盆上的纸屑上下跳动。这个现象说明嗽叭发声时,纸盆在不停地_________。

2、如图1—2,笛子发出的声音是_________振动引起的。

3、锣发声的时候,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消失了,这是因为________。

4、我国古代科学名著《梦溪笔谈》中有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时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汽车和机械修理工常常用木棍(或者尺子、螺丝刀等)的一端顶在运转的机械外壳上,另一端靠在自己的耳朵上,就可以更清楚地听到机械内部的异常杂音;间谍把铁块按在墙壁上,再将自己的耳朵贴在铁块上,就可以听到隔墙的谈话声。这些都是因为_______也能传声。 5、海豚能随驯兽员的哨声在水中表演节目;花样游泳运动员能随音乐起舞;掌声会吓跑鱼塘中的鱼。这是因为________。

6、通常人称月球上是一片“死寂的”空间,它的意思是“无声”,其原因是月球表面没有_______。

7、声音在以下几种介质中传播时,传播速度最大的是( )。

A、空气 B、水 C、酒精 D、钢管 8、下列关于声音的发生,正确的说法是( )。 A、正在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物体振动停止后还会发出很弱的声音 C、振动停止,物体的发声也停止了 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9、动画片《星球大战》中,神鹰号太空船将来犯的天狼号击中,听到天狼号“轰”地一声被炸毁,神鹰号宇航员得意地笑了。你觉得这段描写符合科学道理吗?

10、超音速飞机的飞行速度常用马赫数表示,马赫数指的是声速的倍数。某超音速飞机的马赫数为2.6,那么它的飞行速度为多少m/s?

11、如何进行下列探究活动? 小明在家中听音响时,忽然想到课本上说声音能使空气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动并以此把声音传播到远处。“我怎么看不见?这种说法到底对不对呢?”他想了一会儿,起身找来一个碟子、一段铁丝和一勺洗衣粉,用它们做了一个实验证明课本

上的说法是正确的。假如你是小明,请写出你的实验过程。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答案: 1、振动

2、空气(柱)

3、锣面停止了振动 4、固体

5、水(液体)也能传声 6、空气

7、D 8、A、C

9、不符合。因为太空是真空,天狼号爆炸发出的声音根本无法传到神鹰号上。 10、340 m/s×2.6=884 m/s

11、提示:将适量洗衣粉倒入碟子中,加水溶解。然后将铁丝弯成一个带把的铁圈。将铁圈放在碟中的洗衣粉水中,使铁圈上附一层薄膜。然后将它放在取下保护罩的音响前,观察薄膜随着声音的传播而变化。

第2课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目标导航

1、初步认识声音可以通过耳朵和骨骼传播。

2、经过观察物体的发声及听到声音的过程,能简单描述声音的传播途径,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通过贝多芬的事迹,建立起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放弃和修整自己的错误观点。

●名师引领

1、人耳的构造: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它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2、空气传导:声音通过空气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的传导方式。 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的传导方式。

3、双耳效应: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不同,这些差异是判断声源方向的基础。

●师生互动 共解难题

例1、人是靠耳朵听到声音的,那么耳朵通过什么途径获知声音的呢?

解析:人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外界传来得声音引起鼓膜震动,这种震动通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声音了。

例2、通常人称月球上是一片“死寂的”空间,它的意思是“无声”,其原因是月球表面附近______。

分析声音传播必须依靠媒介物,而月球表面没有传声的媒介物,更无通常使人耳感受的传声介质——空气。因而,对人来讲月球表面上就是无声而“死寂”的。

解答没有空气。

●积累运用 举一反三

1、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过程中,如果只是传导障碍,人 (填“能够”或“不能够”)感知声音。

2、声音引起 振动,振动经过 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3、如果人耳里的鼓膜、听小骨损坏了,人的听觉将会失去,声音通过 和 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科学上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 。助听器则是利用了 原理,使部分因耳障碍失去听觉的人听到声音。

4、把耳朵贴在铁轨上,能够较早地听到远处驶来的火车声,是因为 。 5、属神经性耳聋的是( )。

A、耳蜗损伤 B、中耳鼓膜 C、听小骨损伤 D、外耳道堵塞 6、人听到声音的条件是( )。

A、有发声体 B、有发声体和耳朵

C、有发声体和介质 D、有发声体、介质和耳朵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如果只有鼓膜损坏了,使用助听器是不能听见声音的 B、如果只有听小骨损坏了,使用助听器是不能听见声音的 C、如果只有听觉神经损坏了,使用助听器是不能听见声音的 D、以上说法都是正确的

8、大音乐家贝多芬晚年失聪(耳朵听不到声音),他将音乐指挥棒的一端咬住口中,另一端抵在钢琴上,倾听钢琴的演奏并谱写出了传世之作。这是因为( )。 A、这样就可以使耳朵恢复正常

B、钢琴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向耳朵,引起听觉

C、贝多芬利用了骨传导的方式听到声音,也就是钢琴弹奏时产生的振动传到牙齿,引起牙齿的振动,在通过口腔内的骨骼传递引起听小骨振动,使听觉中枢产生兴奋,产生听觉

D、贝多芬即使这样,也根本听不到声音

9、请同学们做下面这个实验:用牙轻轻咬住铅笔上端,用手指轻敲铅笔下端,注意听这个敲击声。然后张开嘴使牙不接触铅笔,而保持铅笔位置不变,手指用与前面同样的力轻敲铅笔下端,比较这两次听到的敲击声。从这个实验中你能否产生一种猜想?说出你的猜想和理由。 10、请你调查一下你的邻居或亲戚朋友有没有听力有障碍的,他们障碍造成的原因是什么?采取了什么措施来改善?

11、请你的家长协作完成以下探究活动。让家长蒙住眼睛安静地坐在房间中央,头不能转动。然后,你拿两枚硬币敲响起来,你所站的位置要总是在他的正前方或者正后方。现在请他说出敲硬币的地方,他的回答会令你吃惊。多做几次,想想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如果家长不知道,请你将答案告诉家长并写下答案。

答案:

1、能够

2、鼓膜,听小骨及其他组织 3、头骨,颌骨,骨传导,骨传导 4、铁轨传声比空气快

5、A 6、D 7、C 8、C 9、(略) 10、(略)

11、提示:因为人是靠“双耳效应”来判断声源方向的

第3课 声音的特征

●目标导航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声音的特性;

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名师引领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1)决定声音的音调的因素是发声体振动的频率:物体振动的频率越大,声音的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的频率越小,声音的音调就越低。

(2)频率——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指每秒内振动的次数。 单位:赫兹(赫),符号表示为Hz。 1Hz=1次/秒 (3)人耳听到的范围:20-20000Hz。

大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小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 响度——声音的大小叫响度

(1) 决定声音的响度的因素是发声体振动的振幅、距离的远近: 物体的振幅越大、距离越近,声音的响度就越大。 (2) 振幅——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

3、音色——指声音的品质特色: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4、乐音与乐器:

(1)打击乐器:例如:鼓皮的松紧改变音调。越紧,音调越高.

(2)弦乐器:弦的长短、粗细、松紧改变音调。弦越长、越粗、越松,音调越低;弦越短、细、紧,音调越高。

(3)管乐器:空气柱的长短改变音调: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

●师生互动 共解难题

例1、要想使得听到的锣声更响些,哪种办法最好?( ) A、加大敲锣力度,同时人离锣远些 B、减小敲锣力度,同时人离锣近些 C、加大敲锣力度,同时人离锣近些 D、减小敲锣力度,同时人离锣远些

思路导航:声音的响度与振幅、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敲击力度大,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离声源越近,响度越大,所以选项C正确。

例2、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对二人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大 B、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小 C、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 D、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大

思路导航:要准确地区分音调和响度,除了对定义正确(这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前提)的理解外,对于日常语言中关于声音的形容词要有准确的领会.例如,女高音和男低音中的“高”和“低”指音调;而像“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中的“高”和“低”是指响度大小,本题中出现的“独唱”和“轻音伴唱”实际上指的是响度的大小,因此,选项A正确。

例3、妈妈买碗时常把两只碗碰一碰,听听发出的声音,她判断碗的好坏时主要依据的是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音量

思路导航:因为破损的碗,其整体性有了变化,结构被破坏,使得碰撞后发出的声音音调发生了变化,完整无损的碗发出的声音轻脆,而破损的碗,声音有些沙哑,根据经验就可辨别出好坏,故选A。

例4、下列一段文字描写中涉及一些声学知识,请思考后回答.“??驻足倾听,隐隐传来‘威风锣鼓’的节奏,渐渐地鼓声、锣声变得雄壮、喧腾起来,汇成了一片??” (1)“隐隐传来”说明了什么? (2)“鼓声、锣声变得雄壮、喧腾”是指声音的什么特征发生了变化? (3)为什么能区分出鼓声和锣声? 思路导航:从文字的描述看,“隐隐传来”实际上喻示着距离声源的距离较远,因为此时的“隐隐”说明了响度较小;第二个问题,鼓声、锣声的变化实际上是声源振幅加大,响度变大了;而凭借声音区分出汇成一片的两种乐器,则是反映了音色的不同.

例5、想像一下:如果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变为0.1 m/s,我们的世界会有什么变化? 思路导航: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前提.必须克服思维定势,开拓多角度思维.通常情况下声速为340 m/s,题中假设为0.1 m/s,即声音的传播速度很慢,我们可对常见的有关声现象重新分析,例如:(1)两个人对面说话,也要隔一段时间才能听到;(2)闪电过后好半天,才能听到雷声;(3)发令枪响过好长时间,运动员才起跑等等。

●积累运用 举一反三

1、乐音的三个特征是____、____和____。

2、人在野外喊话时,为了减少声音的分散,常把双手合拢做成喇叭状围在口边,这是为了增大声音的____。

3、男中音放声高歌,女高音小声伴唱,____的响度大,____的音调高。 4、比较牛和蚊子的叫声,____的叫声音调高,____的叫声响度大。

5、不带花蜜的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440次,带花蜜的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300次,不带花蜜的蜜蜂发生的嗡嗡声比带花蜜的蜜蜂发出的嗡嗡声( )。

A、音调高 B、音调低 C、响度大 D、响度小

6、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同一个音叉,发出声音的不同之处是( )。 A、声速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7、用钢琴和提琴同时演奏一首乐曲,常能明显区别出钢琴声与提琴声,这是因为钢琴与提琴的( )。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音调响度都不同

8、我们听不到蝴蝶飞行发出的声音,而能听到蜜蜂飞行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 )。

A、频率不同 B、振幅不同 C、音色不同 D、响度不同

9、第一次轻轻敲锣,第二次用力敲锣,对站在同一地点的人感到两次声音的响度是( )。

A、第一次响度大 B、第二次响度大 C、两次响度相同

D、缺少条件,无法比较

10、响度表示的意义是人耳听到( )。 A、声音的强弱 B、声音的高低

C、上面两种说法都对 11、分贝数用来( )。

A、表示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 B、客观上表示声音的强弱 C、以上说法都不对

12.下面的做法都能使声音响度增加,请说出原因。 (1)音叉插入中空的共鸣箱上。

(2)说话时把双手做成喇叭状放在嘴边。

(3)手表放在耳朵旁,听到声音很弱,在手表后放一只大口搪瓷碗,声音就清楚了。

答案:

1、音调,响度,音色。

2、响度。

3、男中音,女高音。 4、蚊子,N。

5、A、 6、C、 7、C、 8、A、 9、B 10、A 11、B 12、

(1)使共鸣箱内空气也振动 (2)使分散的声音集中 (3)反射

第4课 噪声的危害的控制

●目标导航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2、通过自身体会并实际操作,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3、通过讨论,知道保护环境对我们的好处。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 2、根据现有器材现场演示探究实验。

3、善于发现,积极动手实验,并加以评估、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保意识。 2、培养热爱集体,学会互相尊重、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 3、培养的审美能力,乐于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名师引领 1、乐音:(1)它的波形是有规则的。

2、噪声:(1)它的波形是无规则的。

(2)噪声: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

(3)噪声强弱的等级:用分贝(dB)数来表示。

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 70dB以上会干扰学习和工作,90dB以上会影响人的听力。

(4)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有这样三个阶段: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

质的传播—鼓膜的振动 (5)噪声的控制: ①防止噪声的产生; ②阻断它的传播; ③防止它进入耳

●师生互动 共解难题

例1、下列不属于噪声的是( )。 A、图书阅览室内的说话声  B、夜深人静时传来的很熟练的钢琴声 C、吸引人的铿锵有力的演讲声  D、工厂的机器轰鸣声 思路导航:从物理学角度看,(从噪声的含义来分析)噪声是由于声源做无规则的振动引起的,选项D就属于这一种。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凡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工作、学习的声音以及对人们听觉有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音,因此选项A、B都在此列,故答案选C。

例2、据报载:1960年,美国空军一架新问世的喷气式飞机在俄克拉荷马城上空做超声速飞行实验,在飞机的轰鸣声中,一个农场10000只鸡有6000只死亡了。请你用学过的声现象知识来解释这一现象。

思路导航:通过文字叙述,我们可以想象当时的情景。喷气式飞机的轰鸣声对于人和动物是极具危害的噪声,其强度可以高达120 dB~130 dB,这样的环境下人的听觉器官会变得难以忍受,严重的会导致耳膜破坏,头部出血甚至是死亡,所以我们需要对噪声加以控制。

例3、在马路两侧、学校住宅区的周围植树造林,可以减弱噪声的污染,这是用_______方法来减小噪声。 思路导航: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一是削弱声源;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吸收而减弱;三是采取防护措施,种植树木可以吸收部分噪声。所以填“吸收部分噪声”。

●积累运用 举一反三

一、是非题

1、人耳能听到的最高声音频率大约是20000赫。 ( ) 2、人耳能听到的最低音没有什么限制。 ( ) 3、超声指频率高于20000赫的声音。 ( ) 4、低于20赫的声音人耳是听不到的。 ( )

5、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一切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有妨害的声音都是噪声。 ( )

二、填充题

1、物理学上把发声体作____时所产生的声音叫做噪声。从环境保护上说,凡是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有____的一切声音都是噪声。 2、控制噪声的基本方法是____和____的传播。 三、选择题

1、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大约是( )。 A、20赫以下

B、20赫到20000赫之间

C、2000O赫以上 D、所有频率的声音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不属于噪声的是( )。 A、车辆刹车声

B、冲击钻发出的声音 C、优美的小提琴声

D、音响设备发出的振耳的歌声

3、下面情况中不属于噪声污染的是( )。 A、燃放鞭炮的振耳欲聋的声音 B、工厂烟囱冒出的黑烟 C、织布机的声音 D、飞机发动机的声音

4、声纳是利用超声的哪一特性制成的( )。 A、定向发射 B、穿透本领 C、作用力大

5、为了保证正常的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 A、10dB B、50dB C、70dB D、90dB

6、假如跟你一墙之隔的邻居经常引吭高歌,干扰你学习和休息,下列措施无效的是( )。

A、赶快将门窗关紧 B、用棉花塞住耳朵

C、将窗打开,让空气加快流通 D、将棉毯挂在窗上 四、计算题

1、有一个发声体2分振动3.6×106次。 (1)求发体振动的频率。

(2)这声音人耳能听到吗?为什么?

答案: 一、

1、√ 2、× 3、√ 4、√ 5、√ 二、

1、无规则振动,妨害 2、控制噪声源,限制噪声 三、

1、B 2、C 3、B 4、A 5、C 6、C 四、

(1)3×104赫

(2)听不到,超过20000赫

第5课 声的利用

●目标导航

(一)知识与技能

举例说出几个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二)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获得有关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括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

●名师引领

1、超声波的利用:例

(1)蝙蝠靠超声波捕捉食物,这种方法叫回声定位。

(2)根据回声定位原理,科学家发明了声纳,可以用来探测海底、鱼群。 (3)“B超”利用超声波来检查身体。

(4)声波是一种波动,能传递能量,可以用来清洗牙齿、清洗钟表,除人体内结石。

2、可闻声的利用:例 (1)听音乐陶冶情操。 (2)人们相互交流感情。 (3)判断发声体的位置。

(4) 判断物体(如陶瓷)的好坏。

3、次声波的利用:例(1)预测风暴、地震。 (2)制造次声波武器。 (3)某些动物交流信息。

●师生互动 共解难题

例1、(2005年攀枝花中考题)昆虫飞行时翅膀都要振动,蝴蝶每秒振翅5-6次,蜜蜂每秒振翅300-400次,当它们都从你身后飞过时,凭你的听觉( )。 A、能感到蝴蝶从你身后飞过 B、能感到蜜蜂从你身后飞过 C、都能感到它们从你身后飞过 D、都不能感到它们从你身后飞过

解析:能引起人的听觉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20000 Hz(这个数据要求同学们能记住),而蝴蝶翅膀每秒钟振动的次数低于20次,不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所以人听不到蝴蝶飞过的声音,能听到蜜蜂飞过的声音。答案为B。

点评:不论是蜜蜂还是蝴蝶,它们都是靠翅膀飞行,既如此,当然与振动相关。而振动就会有快慢之分—即频率,而人耳对振动的频率有一定的听觉范围,这就是此题的解题关健。

例2、(2005年安徽中考题)生活在海边的渔民经常看见这样的情景:风和日丽,平静的海面上出现一把一把小小的“降落伞”—水母,它们在近海处悠闲自得地升降、漂游、忽然水母像受到什么命令似的,纷纷离开海岸,游向大海。不一会儿,狂风呼啸,波涛汹涌,风暴来临了。就划线部分,以下解释合理的是( )。 A、水母接收到了次声波 B、水母接收到了电磁波

C、水母感受到了温度的突然变化 D、水母感受到了地磁场的变化

解析:在风暴或地震来临之前,水母能够通过海水接收到由于海水或地壳运动时发出的次声波,所以能及早地采取避难措施。答案为A。 点评:动物的听觉范围一般比人的要广,它们能听到人类听不到的次声波和超声波。

例3、近几年来,随着超声波技术的应用,超声技术可广泛用于除去结石、治癌、洁牙等。其科学道理是什么?

解析:由于超声波能传递能量,可以向人体内的结石发射超声波,将结石击成细小粉末。由于癌细胞怕热,当它赖以生存的环境温度达到41℃一43℃时,癌细胞就不能生存了。可以用超声波向癌变区传递能量,使其温度升高,从而达到抑制癌细胞生长并使其死亡的目的。超声波在液体中传播时,使液体内部产生相当大的液压冲击,能很快地把各种金属零件、玻璃、陶瓷、牙齿等表面污垢清洗干净。

点评:它们都是利用超声波能传递能量的原理。向结石区、癌变区或牙齿表面发射一束束方向性较强的超声波,击到目标处,达到目的。

例4、2000年8月,俄罗斯的“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在巴伦支海遇难。探测专家用超声波可探测到潜艇的确切位置。超声波在海水中的波速v=1450m/s,在潜艇正上方海面向下发出超声波,如图1-2-2所示,从超声波发出直至接收到潜艇的回波经历的时间为t=0.146s,则潜艇沉没的实际深度h约为多大?(取整数值)

解析:本题容易把0.146s当成是超声波从发声处传播到潜艇所用的时间。从而误解为h=vt=1450m/s×0.146s=212m,超声波从发出到接收共用时间

t=0.146s,则超声波从发出到潜艇处共用时间为0.5×0.146s,再根据超声波在水中的速度便可求出潜艇沉没的深度h。潜艇沉没的实际深度 h=vt=1450 m/s ×0.5×0.146s=106m 。

点评:本题是利用回声测距离、做这类题时,应该特别注意时间和路程的对应关系。

●积累运用 举一反三

1、下列利用声信息的有( )。

A、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可能有一场大雨

B、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判定螺栓是否松动 C、医生利用B超观察人的身体状况

D、有经验的人选瓷碗总是敲一敲分辨音质

2、蝙蝠通常是夜间活动,它飞行时发出一种______,这些声波碰到昆虫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蝙蝠可以确定目标的_____。

3、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波能传递_____,中国传统中医有“望、闻、问、切”检查病人,其中:“闻”就是______的意思,它

是利用声波能传递______。

4、1912年“泰坦尼克号”首次出航即触冰山沉没,这件事震惊世界,随即人们提出用声学方法遥测航道上的冰山。和同学讨论讨论,说一说声学测冰山的道理。 5、探究:能使声音反弹回来吗?

实验器材:两根相同的纸管,书,机械表。

实验步骤:

(1)图1.5-1所示,把两根纸管,书放好,管不要与书接触;

(2)把表放在一个纸管内的一端,从另一根管子里一端侧耳倾听,用手捂住另一只耳朵,左右移动倾听的纸管,寻找听到的滴答声最响的位置; (3)拿走听管,仍在原位听,你现在还能听到同样清晰的滴答声吗?

(4)再把硬纸管放回原位,拿走书本,现在你能听到清晰的滴答声吗?你知道为什么吗? 6、小实验:

用蜡烛火焰显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现象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是由声源振动引起周围空气振动而形成的。装置如图1.5-2所示,取一只扬声器,装在一只硬纸盒内,在纸盒的面板上钻一个直径约为2~3mm的小孔,将扬声器通过一只耳机插头插入收录音机的输出插孔中,演示时,在纸盒小孔的前方放一枝生日蜡烛,且使小孔对准蜡烛引线的上端。点燃蜡烛,然后播放音乐,可以在听声音的同时看到烛焰在飘动,停止播音,声音消失,烛焰即竖直用蜡烛火焰显示声向上。

实验中是否能说明声音传递能量?能量是靠什么传播的? 7、自己动起来的乒乓球

实验步骤:

(1)将两个相同的音叉放在两个相同的共振盒上;

(2)在铁架台的悬臂上用细线悬吊一个乒乓球,使球刚好可以触及一个音叉,如图1.5-3所示;

(3)将两个共振盒的开口相对放置,用橡皮锤敲击不与球接触的音叉; (4)观察球的运动状态的变化。 现象解释:

乒乓球会振动起来。球由静止变为运动,说明它_____(填是或否)获得了能量。被敲击的音叉作为声源,当它的振动能量在空间传播时,造成周围介质运动状态的变化。尤其是引发了另一个音叉的共振,使该音叉能够最大限度地吸收声源所传播的能量,并引起乒乓球的振动。说明声音____(填能或者不能)传递能量。 8、参观调查,动手实践

大家知道,中国古代有一种叫做“喷水鱼洗”的器具。据考证,它的出现不晚于晋代,即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传世的鱼洗是带有一圈水平突缘的圆形铜盆,在突缘上方的对称位置上装有垂直的一对把手状的双耳(又称为“弦”)。盆的直径约40cm,大概有一个大号的日用脸盆那么大。 操作的时候,在坚固的底座上面垫上柔软的材料,放上鱼洗,其中盛上过半的水、然后,两只手掌都蘸上些水,分别在左右两耳上沿相反的直线方向作反复的水平摩擦,给出适当的激励,使盆壁振动产生驻波。这时便可以看到水面上激起的波纹出现四角对称的图样,明白地显示出波腹和波节相间的分布。并且,在四个波腹处剧烈的振动所激起的水珠,可以向上飞溅到超过半米的高度。(鱼洗底部所绘刻的四条鱼,它们的嘴部正对着四个波腹处,好像水珠是从鱼嘴里吐出来似的。)与此同时,由于盆壁的振动而发出强烈的嗡嗡声。 其实,用一个普通的搪瓷盆也能表演出相同的效应。用两只手掌在脸盆上缘对称的两侧反复做上面所述的摩擦动作,也能激发出相同的现象。盆内水面呈现规则的波纹图案,小水珠可以跃起到20cm以上的高度,同时可以听到明显的嗡嗡声。不过溅起的水珠较小而少,不及鱼洗表演得那么壮观罢了。 把你调查或者实践的结果写下来交流。

答案: 1、ABCD

2、超声波,距离 3、能量,听,信息

4、利用声音的反射作用(回声测距),如果能测出发出声音到反射声音(回声)的时间,又知道水中声速,则能计算出冰山到船的距离

5、②纸管里;③不能;④不能,书本起反射声的作用 6、能,空气 7、是,能 8、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mj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