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市临港工业区分区规划说明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0-14 19:2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舟山市临港工业区分区规划说明

1 工业区概况

1.1 自然环境

1.1.1 地理位置

舟山市临港工业区位于舟山本岛西南部,距定海城区7公里,东与盐仓接壤,西与老塘山相接,北至环岛公路(原定岑公路),南临东海海域(包括港口工业区)。

1.1.2 地形地貌

临港工业区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地形呈奋斗状,北部山岭陡陡峭,南部为滩涂平原,中间地势平坦,并有部分山体余脉延伸至用地中部,将本区用地分成三大片。整个地势北高南低,北区内用地现状标高最低为0.3米,最高为墩头山,137.4米,可开发建设用地的平均海拔在0.8米左右。

1.1.3 水文

临港工业区内有三条河道穿越,西部为后门畈主河道,中部为紫微河,东部为东方河。河水自北向南排入大海,现状主要功能是防洪排涝、农田灌溉和蓄水。

1.1.4 气候

舟山本岛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海洋气候特征,冬暖夏凉,年平均气温16.3℃,年平均日照930小时,平均降水1286毫米,五、六月梅雨期和七至九月台汛期降水量较大,全年以北风和东南风为主导风向。

1.1.5 地质

临港工业区内地质分布Qm4(海积亚粘土、粘土),Ja3(酸性缩结凝灰岩),atJ3(酸性熔结凝灰岩),?O?3514(石英正长斑岩)。其中:第四次侵入岩——石英正长岩端分布在紫微墩头一带。

1.2 社会环境

1.2.1 城市依托

1999年,舟山城市(含定海、普陀、老塘山、朱家尖)常住人口约35.2万人,其中,定海城区常住人口已突破17万人,建成区面积达30.27平方公里,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较为完备,而工业区中心与定海城区距离仅7公里,因此为本区发展提供了优越的城市依托条件。

1.2.2 产业基础

八十年代起,舟山市区工业有了较快的发展,现已形成具有海岛特色的食品、纺织、塑料制品、电气机械、船舶及电子等支柱行业,1999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100.5亿元,其中定海区为30.94亿元。本次规划的临港工业区南侧为港口工业区,东面为金鹰高科技工业园区、定海工业园和城西工业园,由此共同组成了舟山市西南部的工业新城,这对进一步提高舟山市工业企业设施共享度,加强企业间的生产协作,发挥集聚效应和政策效率非常有利。

1

1.2.3 科研技术

舟山市现已有一定的科研技术力量,有科研院所6所,各类高等院校、中专16所,这些设施显著地增强了舟山市科技实力和产业竞争力。近年来,舟山市在大力培育本地人才的同时,也加大了外来人才的引入力度,这为工业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人力保障。

1.3 基础条件

1.3.1 港口

2000年舟山港有泊位382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1个,最大靠泊能力为25万吨,2000年完成货物吞吐量3189.1万吨,运送旅客619万人次,在全国沿海港口吞吐量中名列第9位。现本区南面水域正在建设5万吨级以上泊位的码头。由此可见,工业区的水路交通条件极为优越。

1.3.2 空港

1997年在舟山本岛建成普陀山机场,属地方航空支线4D级机场,已拥有19条航线,主要飞往北京、上海、厦门、晋江四城市,还可飞往武汉、广州、南京、青岛等城市。2000年旅客吞吐量20万人,货物吞吐量2500吨。

1.3.3 公路

本区现有南毛公路和鸭老公路两条对外公路,目前在建的舟山大陆连岛工程桥头堡位于临港工业区的西南侧,远期还将建成环岛公路、连岛公路两条交通干线,因而工业区与外界陆路联系非常便捷。

1.3.4 基础设施

本工业区周边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周边3-5公里半径内有虹桥、岑港两

座中型水库和蚂蝗山、狭门等小型水库,并有大陆引水工程,至2002年底可供水8-10万吨/日,现在鸭老公路和环岛公路沿线有ф600mm,ф400mm二根供水管。区内现有35kv紫微变电所一座,近期将升格为110kv,远期交升格为220kv,舟山——大陆双向高变电线网络在本区域通过,用电条件十分优越。在“九五”期间,舟山市已优化了C3本地网网络,已达到按接汇局全履盖,并在定海区设置有TS,提供全市和县区电话交换端局的国内、国际长途交换功能,完成了全区大多数光纤主干网、光纤配线网的建设。

2 发展机制

2.1 发展背景

2.1.1 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新技术革命催发了工业区的生长 20世纪后期,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新技术革命的兴起,资金、技术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流动性大大增强,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组织生产过程及销售渠道,生产过程被分割成不同的阶段,在地理空间上产生了经济活动的新空间,如出口加工区的兴起。同时,一些后发地区以其自身良好的技术创新能力,取代了原先的经济中心地位。

为了适应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一些国家与地方政府通过建设工业区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并逐渐成为地方经济增长的动力和先导。

2.1.2 经济全球化、我国加入WTO将有力地推动东部沿海地区及长江在角洲地区经济发展

经济全球化使国际资本由低回报率的国家与地区流向高回报率的国家与地区。近年来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使国际资本争相进入我国,加入WTO后,

2

使我国对外交流的渠道更为广阔。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成为接受产业和资本转换的优先地区,舟山地处我国经济发展最具有活力的东部沿海地区,紧邻其核心城市——上海,因此,极具吸纳国外发达国家产业转换和投资资本的优势。

但同时应该看到,经济全球化与加入WTO对工业区建设也是一把双刃剑,技术市场竞争加剧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的约束引起的技术引进成本上扬,以及履行《贸易技术壁垒协议》(TBT)将在短期内增大国内科技园区企业技术创新扩散成本和运行成本,也将削弱国内工业区的竞争力。

2.1.3 工业化与城市化成为驱动国内经济增长的两驾马车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新的阶段,多元化的经济结构正在形成,工业化与城市化正成为支撑我国经济增长的两大主力,因此,对工业区而言,其建设不仅要推动工业化,而且应促进城市化的发展。

2.2 运作机制

2.2.1 “筑巢引凤”与“引凤筑巢”模式相结合

基础设施完备程度是影响工业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工业区投资环境的优劣关系到工业区引资能力、产业发展档次等问题。以建设一流的对外开放型加工工业区为导向的临港工业区应高起点、高标准地配套基础设施,采取“筑巢引凤”形式招商引资,吸引更多、更强的企业入驻工业区。同时,在实施“筑巢引凤”策略的同时,也应不失时机地“引凤筑巢”,特别是引导大型企业进行土地成片转让与开发、基础设施配套等以缓解地方资金缺口,这

既能满足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又能带动工业区的进一步发展。因而将两种模式相结合更有利于工业区投资环境的优化。

2.2.2 与时俱进,滚动推进

2001年11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了WTO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面对以WTO为代表的经济全球化,网络通讯技术为代表的新经济,城市化为代表的社会演进、更新观念,采取全新的政策、措施应对现实及未来的新形势,这对于工业区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鉴于完成工业区建设需要一个较长时段,所需的基础设施投入巨大,必须采取分期开发、滚动推进的开发方式,因此工业区建设运作及规划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如招商引资、产业结构调整、产品市场开拓、高新技术开发和工业区整体形象塑造等,必须根据每一时段的阶段特点、国内外经济社会环境情况加以制定和推进,以秩序渐进、不断创新的方式推动工业区的发展。

2.2.3 宏观调控

资源配置优化是自由市场竞争的最大优势,但同时也应看到其伴生的市场失效(market failure)所带的浪费。因而,在保证市场机制充分发挥、资源优化配置功能的前提下,采取适当的宏观调控手段以消解市场失效的负面影响显得尤为重要。在舟山市临港工业区的规划与开发建设中,应坚持生态环境优先与提升城市产业层次为原则,规划建设形成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和景观形象,这需要用规划等手段进行必要的宏观调控。同时,应利用税收政策、土地政策、金融政策等经济杠杆,以及适当的行政调控、充分的信息宣传来消除可能产生的权划分矛盾、泡沫经济(如土地投机等)以及信息

3

不对称带来的经济低效。 2.3 产业发展

2.3.1 产业结构

工业区以对外加工型工业为主导,力争将自身建设为规模化、高效化的工业生产基地,形成城市第二产业的发动机。同时工业区也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加强相应的城市型配套公建设施的建设,这一方面既可强化城市与工业区的功能关联,满足城市功能拓展的需要,同时也为工业区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撑与基础服务(展示、洽谈、贸易、科研等);另一方面,也可为工业区开发建设所需的巨额基础设施投入费用拓宽资金的来源渠道。

2.3.2 工业结构

从舟山市的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舟山现已形成以海洋食品加工、纺织、电子机械、船舶制造为主的优势产业,并仍处于持续发展之中。但也应看到,市场经济下地方优势行业一般只具有短期的稳定性,在中长期时段往往表现出转型和演进的特征,因此,工业区的工业结构设置通过工业一、二类用地的比例和布局来体现,可为未来产业发展变化和更好的引进项目留有较大的弹性。

2.3.3 规模结构

引进外资与中小企业同步发展是中国产业发展的趋势,并应注重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注重产业群体关联度和专业化程度。因此,从现实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首先,既要考虑大企业的需求,又要考虑关联度较高的中、小企业的要求;其次,应充分考虑中、小型企业生长规律——启动期用地规模

较小,发展壮大后用地规模将逐步扩大的特殊要求;第三,还应考虑引进大型项目及创业型企业的特殊性,采取综合产业区形式满足舟山产业对外多元化要求。

2.3.4 技术档次

近年来,随着资本积累阶段的逐步完成,舟山市一些企业发展逐步进入扩大规模,增强竞争力、争创名牌的新阶段,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引进新打坟或、开发新产品以及引进科研、管理专业人员已成为当务之急。能否尽快创建优越的投资、创业环境,为国内外高级科研、管理人才提供施展才能的舞台,已成为关系到舟山市能否保持持续、稳定的经济繁荣的重要基础条件之一。因此,在工业区的建设中应有意识地构筑创业园、科技孵化园等高新技术开发园区,以适应产业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正如著名经济学家樊纲所指出的,我国顺利加入WTO后国际分工的产业技术,并不一定是高、精、尖的前沿技术,而应是“适用的”技术,也即是最能适应地域经济要素与发展潜力的常规技术,且从目前看,舟山在长三角经济圈中并不占有科技优势,因而本工业区产业技术运用仍应以立足常规技术为主,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再逐渐向高技术转换。

2.3.5 所有制结构

股份制及外资企业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多元化经济代表着企业发展的潮流之一,工业区建设应明确这一主导方向,建立既有规模,又具有本地特色的综合工业产业区。

4

3 建设用地评价

浙江省工程勘测院所作的《舟山市临港工业区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综合评估认为,本区建设用地存在岩土崩塌弯地质灾害,但多数地段对工程建设影响不大,其危险性较小,仅局部存在中等危险性,只要加强岩土勘察工作,精心设计,科学施工以及采取有效防治的措施,这类地质灾害是可以避免的,因此,总体分析本规划区用地基本适宜建设。

进而规划依据地形以及已有的水文地质资料,从洪水淹没范围、地形坡度、地基承载力、地势高程等几方面条件评估用地适于建设的优劣程度。本区外围防洪堤已建成,海堤标准为五十年一遇,地块不受洪水威胁,且根据地质报告表明石礁——紫微平高地质主要为海积质亚粘土,粉砂质亚粘土,局部为海积砂、砂砾石,居新宅界第四条全新流中组,容许承载力10~13.1T/㎡,持力条件好。因而可比较的仅有地形坡度、地势两方面因素,规划确定将地形坡度大于>35%且海拔高度50m的用地作为不宜建设用地,将地势低洼,需要填土建设的用地或海拔高度小于50m的小山丘作为采取工程措施方能建设用地,除上述以外,本区大部分用地平坦均为适且建设用地。

4 规划总则

4.1 规划依据

规划依据由不同导层的法定文件与地方文件构成,其中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法规、国家标准等具有强制性,其它则根据不同的内容具有相应的强制性或参考性。

1、1989.1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1998.8《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1989.1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4、1992.1《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 5、1991.9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6、1995.9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7、建设部建规(1996)525号《关于贯乇<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的几点意见》;

8、浙建规(1997)112号《关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贯彻意见建议的报告》;

9、GBJ137-90建设部《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10、《舟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年);

11、《舟山市临港工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02年7月,交通部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

12、《舟山市临港工业区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详估报告》,浙江省工程勘察院;

13、关于选址双桥进行工业开发设想(2002年8月); 14、舟山市人民政府专题会议纪要(2002)31号文; 15、舟山市临港工业区规划编制要求;

16、舟山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舟山市临港工业区分区规划审查意见[舟建委(2003)156号];

17、舟山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专题会议纪要(2003)5号文;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mj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