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的概念

更新时间:2024-05-30 01:2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一、企业文化的概念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经营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能够长期推动企业发展壮大的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以及与之有适应的规章制度和组织机构的总和。

企业文化是从事创新的企业家为实现价值增殖所做的资源重组的努力,以及在这一努力所规章的企业目的之下参与企业活动的人群及其文化传统的相互作用与融合过程。

企业文化是以价值观为核心对员工进行企业意识教育的微观文化体系。

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员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企业规范、企业生存氛围的总和,既是一种客观存在,又是客观条件的反映。 企业文化是用以规范企业人多数情况下行为的一个 有力的不成文规则体系。

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在长期的生存发展中形成的,为企业多数成员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

企业文化是处于一定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的组织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逐步生成和发展起来的日趋稳定的特殊的价值观,以及以此为核心而形成的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群体意识、风俗习惯等。

企业文化属于形态观念的范畴,是一种以管理为目的的文化,又是一种以文化为内容的管理理论,既具有文化的特殊性,又具有管理的特性。

二、企业文化的内涵和主要特征

企业文化的基本内涵包括四个层次、五个要素。 1、企业文化的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表层物质文化。是企业文化在物质层次上的体现,群众

1

价值观的物质载体,比如厂容厂貌、厂旗、厂服、厂标、纪念品、纪念建筑等之构成了文化的具体表象物件,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是无声的语言。

第二个层次是浅层的行为文化。是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学习娱乐、人际交往中产生的活动文化。它包括经营活动、教育宣传活动、协调人际关系的活动和各种文娱体育活动。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企业的经营作风、精神风貌、人际关系模式等文化特征,也是企业精神、企业目标的动态反映。

第三个层次是制度文化。又称介层文化,是介于深层理念和具体实物之间的东西,是抓企业的目标、各项规章制度、行为规范、传统习惯、领导风格、职工修养、人际关系等。这些内容绝大部分是成文或不成文的规定,从制度上规范人和物的行为方式。

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制度文化,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人定制度,制度管人,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这样企业才能进入良性运行机制,而那些不成文的行为规范、传统习惯、领导风格等,在某种程度上比成文规定所起的作用还大。企业目标虽然不是一种制度,但她起着一种约束、激励作用。而领导风格,自始至终制约着整个企业的发展模式。职工修养直接与行为规范相联系,好的修养自控能力强,文化素质高、工作效率高。

第四个层次是精神文化。又称深层文化或观众文化。这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层,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意识形态和文化观念。主要包括企业精神、企业家精神、价值观念、企业道德、企业哲学等,所谓企业精神就是群体意识,企业经营是群体作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就不可能取得胜利,而这个群体意识形成有赖于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的引导是群体意识形成的关键。

2、企业文化的要素 企业文化的要素有五个

2

(1)企业环境。包括产品、竞争对手、顾客、技术、政府影响等因素,为取得成功,每个企业必须有效地进行某种活动,要么是开拓市场,要么是革新或开发产品,要么是降低成本等。总之企业环境是在形成公司文化方面影响较大的因素。

(2)价值观。是企业的思想和观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她决定企业的基本特性,也就是企业与众不同的风范,并在企业内部建立起成就标准,并得到企业员工的认同感,进而成为他们心中的具体目标。 (3)英雄人物(榜样)。是把企业的价值观人格化并提供了员工效法的样板人物。一项事业的进行要有带头人,一种观念、文化的推行也要有带头人。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倍受尊敬,由于他们德高望重的特殊身份,为员工树立了榜样。

(4)礼貌和仪式。仪式是按传统习惯的程序而进行的,被企业员工接受的行为方式。它的作用在于把企业动作和员工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戏剧化,借以弘扬企业的价值观念。有强烈文化的企业正是在公司生涯中创立了一套仪式、典礼、习俗,并把它从各个侧灌输给员工。

(5)文化网络。是指企业内部非正式组织传递文化信息的渠道。是公司价值观和英雄人物的运载工具。由传言者、小集团、幕后提词者所构成。在任何企业中都不可能没有非正式组织。不能认为非正式组织是小团伙、小帮派,关键是如何利用、协调好这些组织,承认非正式组织,利用好非正式组织很重要,他可以保证信息传播渠道的畅通,可以对信息进行有效的检验和反馈,加强各个元素的联系,有利于解决内部矛盾,可使企业的目标很快家喻户晓。

3、企业文化的主要特征

(1)实践性。企业文化都是在生产管理和生产经营的实践中有目的地培养起来的,反过来又指导和影响生产经营实践,离开了实践过程企业文化就不能形成。实践是企业文化的源头,也是企业文化的目的。 (2)独特性。不同的企业,其企业文化是有差异的,这是由企业领

3

导的素质、思维方式、领导风格、领导水平,以及企业的经营环境,员工的素质所决定的。开拓型的领导,其企业文化必然会突出一个“创”字,保守型的领导,其企业文化必然会突出一个“稳”字。企业环境也是如此。不同的企业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其企业文化必然不同。员工素质的高低也使企业文化有差异,高素质的员工要求参与式的和谐,低素质的员工则是感恩式的和谐。

(3)动态性。企业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当企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旧的企业文化一定要更新,特别是企业领导人发生变更后,就意味着旧的企业文化进入了改造期,而代之新的企业文化的萌芽并发展壮大。

(4)人性化。人性具有两重性,既有积极向上高尚的一面,也有消极颓废恶劣的一面,这两方面的比例是不对等的,有的人高尚的一面占主导地位,就是说他是一个积极进步的人,相反就是一个落后的人,甚至是罪人。人性的两重性的比例不是先天就确定的,而是后天由于环境的影响,使之比例发生变化,有的人向好的方向变化,有的人向坏的方面变化,并且已形成的人性比例也会发生变化。企业文化的目的就是创造良好环境强化人性好的方面,转化不良的方面,使人们积极向上的一面得到加强提高,从而进行自我控制,自我完善,使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出来。

三、企业文化的基本功能和作用

企业文化的基本功能和作用概括起来有七点。

1、导向功能。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体现在对企业及其员工的价值取向及行为取向所起到的引导作用,使之符合组织所确立的目标,具体讲有两个方面,一是对员工个体的思想行为起导向作用,一是对企业整体的价值取向起导向作用。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产生一种文化定势,这种定势就自然而然地把职工引导到企业目标上来,企业提倡什么,抑制什么,摒弃什么,职工的注意力也就转向什么。企业文化越有力,其职

4

工的转向也就越 。

2、约束功能。企业文化的约束功能是指企业文化对每个员工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具有约束和规范的作用,这种约束是一种软约束,这种约束来自于企业文化氛围、团队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团队意识、社会舆论、共同的习俗和风尚等精神文化内容,会造成强大的使个体行为人人众化的团队心理压力和动力,企业员工产生共鸣,而产生自律自控比强制机制的效果要好得多,因训强制在心理上与员工产生对抗,这种对抗或多或少的会使强制措施打折扣。而且再详尽再科学的管理制度都不可能无所不包,倘若有人起钻空子,那是防不胜防的,何况管得越死,员工的抵触心理就越强。而自律自控则不同,他是心甘情愿去接受无形的非正式和不成文的行为准则,自觉地接受企业文化折规范和约束,并按价值观的指导进行自我管理和控制。所以说,自律意识越强,社会控制力越大。企业文化在这一点上补充强制管理的不足与偏颇。

3、凝聚功能。当某种价值观被企业员工共同认可后,企业文化就成为了企业员工的粘合剂,从各个方面把企业员工团结在一起,产生深刻的认同感,形成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企业成员乐于参与与企业的事务,发挥各自的潜能,为实现企业的目标同心协力去奋斗。社会学认为,社会系统的基础是人的态度、知觉、信念、动机、 习惯等心理因素,在社会系统中将个体凝聚起来的是心理力量而不是生物力量,这种心理力量是共同的理想和信念(美:凯兹·卡思)企业文化正是以各种微妙的方式,沟通人们的思想感情,融合人们的观念意识,把广大员工的信念统一到企业目标上来,通过员工的切身感受,产生对本职工作的自豪感、使命感、归属感,从而使企业产生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4、激励功能。企业文化具有使企业成员从内心产生一种高昂身上的情绪和奋发进取的精神效应。企业文化是以人为中心的,以理解人、尊重人为前提,以满足员工的各种需要为手段,以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为目的的,所以企业文化可以满足组织成员对尊重等高层需求的追求,从而激发企业成员从内心深处自觉产生为企业目标拼搏的精神,

5

关系与上集团的利害关系相符合时,其结果是强有力的杠杆。但有些自然的小集团如何引导不好也有破坏作用,他们可以联合起来对抗公司的制度。要控制好非正式团体,首先要了解非正式团体的核心人物,做通核心人物的工作,由核心人物对小团体施加影响,这样就比直接找每一个人效果好得多,其次了解小团体形成的内在联系,从他们的联系中发挥他们之间的配合作用,这样就会更大地提高效率。

3、黑箱原理

黑箱是控制论中的基本概念,这是把无法从外部看到的结构特性的系统作为一个黑箱,通过输入和输出信息的规律性,来推导内部结构特性,比如在神经生理中,人们看不到神经结构,而是靠观察动物的刺激与反应,来分析推断系统内部的结构、动作等主要特征,我们称这个神经系统为黑箱。人的思想也是如此,从外部都是看不到的,也必须通过输入输出的信息加以判断。

(1)思想黑箱的基本模式。人的思想是在实践中主观对客观的反映,人的思想形成过程中,客观事物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存在决定意识。然而主观也起着重要作用,这个作用就是个人对客观现实的筛选、分析和结合,同一件事情,在不同的人身上产生不同的思想反映,这就是人的主观在起作用。所谓思想就是客观条件,实践活动和主观条件的函数。T=F(O.P.S),思想=客观条件(O)+实践活动(P)+主观条件(S)。但思想不是被动的,它在形成之后就支配着人们的行为,思想 行为,把上面两个关系式联系起来就是客观条件+实践活动+主观条件 思想 行为,从这个子关系式可以看出客观条件和实践活动是可见的,是思想形成的必要条件,我们称之为输入端;行为也是可见的,是思想支配的结果,我们称之为输出端,唯独主观条件和思想是不可见的,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黑箱,如果我们把客观条件和实践活动用环境来代替的话,那么就形成了黑箱的基本模型,通过这个模型我们可以看到环境黑箱和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为我们今后利用思想黑箱提供了现论依据。

11

(2)思想黑箱的基本分析。

通过输入输出端的分析来掌握思想黑箱的变化规律。环境对人的思想有很大的影响,它输入的方式是潜移默化的,这种输入方式决定了思想黑箱区别于其他黑箱转存的特点。但是要研究思想黑箱,只研究环境还不够,还不能确切把握人的思想,比如同一班组有先进和落后之分,这是人的主要条件在起作用。所以还要研究思想所支配的行为,在对行为的分析中来获得主观条件的信息。这样通过输入端环境和输出端行为的分析,就能较准确地指示思想产生、发展和变化规律。

通过输入输出端来推导黑箱基本结构,从而更准确地掌握思想变化规律,从输入输出端的关系来看,思想黑箱的结构大致包括四个部分。 一是感受系统。它包括人的感觉和知觉,通过人的眼、耳、鼻、舌、身等器官接受客观环境对人产生的各种刺激。

二是选择系统。它包括人的兴趣、爱好、理想、信念、价值观等要素,选择系统是根据人们的个性倾向性的需要,对外界刺激产生不同的反映,人们只接受某些信息而抑制另一些信息,即使相同的信息,由于选择系统的状态不同,也会产生不同反映。

三是思维系统。它包括分析、综合、推理、判断、想象等思维过程。通过感觉系统所获得的认识是感性认识。而感性认识是表面的、肤浅的、不全面的,所以还不能产生思想,还待于通过思维系统起着把握思维方向的作用。如果选择系统状况良好,它就促使思维系统向好的方向推导,作出积极的分析和判断,反之诱导思想系统作出消极、错误的判断。 四是动力系统。它主要包括人的需要、动机、情绪、情感等因素。它是发动行为的动力。前面个体行为原理讲过,需要产生动机,动机推动行为,最终达到预期的目标。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决定了人们的需要呈现出多样性,由此产品生动机的多样化,并导致动机冲突,看个性心理特征、价值观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行为指向。情绪和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愿望的态度体验。它对人的认识和行为也具有动力作用。积极、崇高的情感对人们的各种活动有巨

12

大的鼓舞作用,相反,消极的、低级的情感却是行为活动的阻力,而这种情况的发展水平又受到人们理想、信念、价值观的制约,不同发展水平的人会得到不同的行为和行为倾向。通过对黑箱内部结构的分析,为我们进一步了解黑箱提供了认识途径。

人的思想是企业文化的研究的重要课题,能够引导控制人的思想变化,说明企业文化建设达到了高层次,运用黑箱原理建设企业文化就是抓住了根本。

首先,要控制好输入端,创造良好的企业环境。一是物质环境,包括厂容厂貌、生产条件、工作环境、工资福利待遇、文化娱乐设施等,这些环境要尽量做得好,给员工一个好的感受,创造形成积极向上思想。物质基础,一是精神环境,包括人际关系、社会风气、厂风建设,以及良好的企业精神等。精神环境在某种情况下比物质环境更为重要,因为精神环境可以被思想黑箱吕的感受系统直接吸收,而物质环境则要思想黑箱的分析、整理才得出自己的结论,所在地特别注意精神环境的创造, 形成对人的思想的宏观引导。

其次,要控制好输出端。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是从输入端着手控制输出,也就是创造良好的环境,培养、教育员工,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导致稳定的、正确的行为方向。另一方面,思想支配行为不是机械的,而是可控的,通过法律、制度来规范行为,同时要及时引导,使员工产生好的行为结果,如果一个人受到挫折,可能发生对抗性行为,经过引导就可能避免对抗性行为发生。

4、滞后原理

企业文化是以民族文化为基础,在企业的经营生产活动中产生的,产

13

生于企业人之中,当它形成之后又制约着企业人行为;企业文化的发展以企业的发展为前提,企业的发展不仅公是指利润的增加规模的扩大,而且是观念上的更新,比如,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文化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有的就不适应,这就需要发展,改进企业文化,使之与市场经济观念相适应,再比如,企业换了新的领导人,由于领导人的素质不同,风格不同,就必然要求改变、调整原有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到了不能促进企业发展时就要变革,但是往往企业发展了,企业文化还没有变革,这就出现了企业文化的滞后性,另一方面,即使企业文化变革了,也还或多或少保留着过去企业文化的影子,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能消除。 企业文化的滞后性往往与原有文化的积淀有关,老企业的企业文化积淀就深,新企业的文化积淀就浅,在企业文化变革的发展中,文化积淀较深的企业,残留的传统内容就多一些,滞后现象更明显,而文化积淀较浅的企业,残留的传统文化内容就少一些,其堂皇现象就不太明显,企业文化滞后现象的强弱,还表现调整的力度上,如果调整的力度大,残留现象就少,调整的力度小,残留现象就多。

掌握这一原理,便于企业对自身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发展和优化企业文化当中,不至于做出违反原理的事情,较好地完成优化过程。

五、企业文化的组织实践

1、培育企业家队伍,创造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是企业家精神的载体,企业家精神是企业精神的核心内容,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他们三者是一个同心圆,所以说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是企业文化核心的核心。为什么这样说呢,这从企业文化的形成分析来看。

企业文化,从企业开业之日起就开始萌芽。企业成员在互相接触、互相联系中,围绕着生产经营活动而自然形成的一些观念意识、方法、风格、习惯等,这种企业文化,是一种自然的企业文化,这种企业文化不管你是否意识到它都存在。另一种是自为的企业文化,是企业领导者有

14

目的、有意识地按照本企业的特点去引导、宣传、强化一种思想,培养一种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群体意识,形成许多成文或不成文的良好规定,以对企业全体成员产生约束力、凝聚力和创造力。自然企业文化是自为企业文化的基础和前提,自为企业文化是自然企业文化的发展和提高。企业文化必须是在自然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形成,完全靠外力的强化常常引起人们的对抗心理,结果是越强制越没有人信,但完全靠自然形成也有许多弊病。首先是,企业文化自然形成过程比有意识的培养长得多,其次自然企业文化的形成常常是以企业主要领导人言行、思想观点、意识趋向为导向的,是盲目的无意识的,随着领导人的意志而形成的,领导人文化素质、道德水平、思想意识如何,就会影响他手下的员工向这个方面发展,随着企业的持续发展,领导人的意志、思想意识、思想作风就得到企业全体成员的认可,从而固定下来,就形成了企业的文化模式。由此可以看出,自然企业文化将随着企业领导人素质的高低而显示出企业文化优劣,而一个优秀的企业领导人也难说有这样那样的缺陷,自然企业文化就不分良莠把企业领导者的毛病也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固定下来,而自为企业文化就可以避免自然企业文化中可能出现的弊病,就可以有意识、有目的的培养一种对生产经营管理有促进作用的文化模式,从以上比较可以看出,无论是自然企业文化,还是自为企业文化,企业领导人都起着主要的导向作用,也就是说,要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必须从培养优秀的企业家着手,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素质与企业现状融洽而升华的一种观念。不同的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对企业家的要求是不同的,但一般说来企业家必须具备八个方面的素质,一是敏锐的政治洞察力,二是较好的逻辑思维判断能力,三是知人善任的用人艺术,四是正确使用权力、公正不阿的人格素质,五是自制、勤奋的心理素质,六是独特的经营之道,七是高超的管理艺术,八是较丰富的知识结构。企业家精神的形成与企业家与生俱来的,称得上企业家,那么,企业家精神也就诞生了。一对夫妻开了一家熟食店,他们是企业家吗,不是,虽然他们也有风险,但他们所做的一切无非是重复过去,他们一味希望

15

增加食客,既没有创造满足又没有创造新的消费者,从这个观点来看,他们不是企业家。肯德基、麦当劳快餐店他的品种虽然没有什么新东西,但是创造了一套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艺术,实行产品标准化,设计出工序和工具,以及把职工培训放在工作分析的基础上,从而建立了他所需要的标准,这样肯德基、麦当劳快餐店大幅度提高效益,创造了新市场和新顾客,这就是企业家精神,这就是说,企业家精神就是企业家在自己知识结构基础上对企业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创造出的一套经营方针、管理方法、市场策略和价值观念。

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如何培育企业精神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但是企业精神的确立不能随心所欲,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和方法。 首先,企业精神要符合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企业精神是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在企业中的体现,不能照搬抄国外企业的,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符合国情,符合员工思维方式的企业精神。

其次,企业精神要符合本企业职工的心态。所谓心态就是职工普遍的心理趋向,如有的企业职工普遍抱怨自己的企业,羡慕别的企业,针对这种心态就应提高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要求,以扭转职工的心理趋向,有的企业效益好,职工心理倾向是积极向上的,这时的企业精神就要提出更多的要求,以激励职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再次,企业精神要符合企业的经营目标。企业精神不是越大越高越好,它应该充分体现本企业的经营目标。否则企业精神就成了可望不可及的东西。

复次。企业精神要体现本企业的特点。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特点。企业精神是生产经营管理、产品、效益、人际关系等因素的综合体现。不同的企业,不同的行业不同的经营管理方式、有着不同的企业精神。所以塑造企业精神一定要抓住本企业的特点,不要千篇一律千广一面。那种毫无特点的企业精神不会起到任何作用。企业精神要突出个性,不求其余,但求其特,求其独具的文化魅力。

塑造企业精神的步骤,各个企业有不同的倡导过程,有采取征集法的,

16

在员工中广泛征集对企业精神的提法;有演变法,在原有厂风的基础上提练企业精神;有提示法,由企业领导和职能部门提出几种提法交给员工讨论,集中群众意见修改后,确立几个方案,报党委会、董事会讨论确定,群众讨论的过程,既是参与过程,也是教育过程,这种职工参与制定的企业精神,便于为职工所接受,便于深入人心。

企业精神确定后,就要在广大职工中广泛宣传,使人人了解企业精神,接受企业精神,并变为职工的座右铭。宣传企业精神,一般有三种方法:一是强化灌输法,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强化宣传,提高职工对企业精神的意义和内涵的了解和认识。二是领导引导法,领导在工作中要应用企业精神去引导群众,用企业精神去克服困难,化解矛盾。三是触目可见法,把企业精神印在企业简介中、信封上等,使职工触目可见企业精神。四是文化宣传法,通过各种文体活动,宣传企业精神,让职工体会企业精神的存在。

2、做好自然企业文化与自为企业文化的交替

已经开业的企业都或多或少形成了解自然的企业文化,我们在建立自为企业文化时,不能不考虑原有自然企业文化。首先要研究分析一下原有自然状态下的企业文化因素,了解其好的和不良的方面。对好的方面要加以强化,使之固定下来,对不好的方面要加以引导转化,最后取缔,不可操之过急。其次,要在了解分析自然企业文化的基础上,提练新的企业文化,即自为企业文化。自为企业要体现对自然企业文化的完善和补充,而不是全面否定,同时不要体现对自然企业文化的调整和系统化,而不是修修补补,这样才能逐步由自然企业文化过渡到自为企业文化,而不至于抵触和断层。再次,企业家是自然企业文化向自为的企业文化过渡的枢纽,起着中枢调控作用。无论是新更换的企业领导人,还是原有的领导人在有意识地培养新的企业文化时,要充分考虑原有的自然企业文化,把握交替的内容、时间和进度,逐步完成对自然企业文化的改造和自为企业文化的形成。这就是说,自然企业文化与自为企业文化的

17

交替,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种文化因素相互关联,相互制约,企图一下子完成是不可能的,必须一步一步地进行。

第一步,加强感情沟通。企业管理者要对下属施以人性疏导,而不是强制命令,通过感情沟通,缩短领导与员工的距离。这样员工和下属就容易接受你的引导,消除心理对抗。

第二步,加强理性沟通。感情是打开大门的钥匙,大门打开了,下步就是要讲道理,为什么要改变观点、习惯、程序等,以使员工心服口服。 第三步,加强行为沟通。所谓行为沟通,就是要求企业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领导的行为引起下属的相应行为,形成步调一致的局面。 三步沟通,就会使对自然企业文化不合理因素的改造,由逆水撑船,变为顺水推舟,使较为理想的自为企业文化水到渠成。

3、改善企业环境

企业环境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外在表象,企业环境的改善对企业文化建设无疑是一个促进。企业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物质环境:厂容厂貌、生产条件、生产设备、办公设施和条件、生活娱乐设施和职工住宿条件,还包括福利工资、劳动工时和强度、社会保障、失业保险等等。一个职工在一个花园式的厂区内工作,生产设备先进,福利工资和生活住宿条件好,这个职工就会较安心地工作下去,这是建立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前提条件——人心思定。如果不是这样,工作环境很差,劳动强度很大,工资待遇不高,职工就不会安心工作,这就推动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前提———人心思走。而一个人心浮动的企业是绝对不可能建立起优秀的企业文化的,即使员工已经有了一定文化积淀的老企业,如环境始终不改善的话,这些文化积淀会随着人心散落而消失。

精神环境:包括人际关系、企业风气、制度建设等。如果只有好的物质环境,而忽略了精神环境,也会造成人心浮动的局面,对建设企业文化来说是一大障碍。有的企业人际关系紧张,尔虚我诈,相互拆台,勾

18

心斗角,人人自居。生活、工作在这样的空间是很累的,职工必然不会安定,心情不顺,干什么都没劲。还有的企业风气不好,谁要是积极努力就受排挤、打击,有的出工不出力,一齐挖企业的墙角。这种企业风气怎么能搞好企业,所以企业文化建设要精神环境抓起,理顺人际关系,建立良好风气,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这样企业文化才有好的基础。企业环境既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又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条件。

4、塑造企业形象

所谓企业形象,就是公众对企业的综合认识而得出的基本印象。它要三个要素,一是公众,不仅包括企业自身的职工,还包括社会上的群众。二是综合认识,不是就某一方面的认识,是全面的认识。三是基本印象,是客观的东西,通过人的主观印象表现出来的。

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是企业文化价值的实现环节,良好的企业形象给公众以信任,公众社会喜欢你的产品,信任你的产品,你的产品就会在市场上畅销,使企业文化的价值通过产品转化为资产。 企业形象的要素与企业文化的要素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企业形象更注重表象的内容,主要包括,企业精神、经营理念、指导企业形象发展的价值观念等。企业的方针政策、规章制度表明了它对员工及外部公众的态度,如顾客至上等,这种经营方针会在公众心中建立起信誉,企业的管理水平,也是企业形象的一部分,有的企业门口挂着质量管理先进单位的匾额,这种企业便会给人产生良好的印象。工作效率,是企业素质的综合反映,高效率说明高素质。企业信誉,是企业形象最重要的支点,一个企业失去信誉,整个企业形象就会彻底垮台。设备、与企业形象关系密切,一流的设备才能生产出一流的产品,先进的设备会为你的产品质量提供可靠的注脚。技术力量,雄厚的技术力量和人才阵容,会使人产生信任感。资金实力,是最有说服力的广告,使与之交往的客户有一种安全感。产品质量,是企业形象最直接的表现者,产品质量不过关,其他工作都将前功尽弃。广告宣传,广告是让公众了解企业,了解

19

产品最直接的手段,企业形象离不开广告宣传。商标,也是企业形象的重要外观表现,如表当劳商标,誉满全球,就代表了卫生、可口、健康。企业形象的要素,却是与企业文化相一致的只是侧重点不同。 怎样塑造企业形象呢?一般有四大步骤。

(1)企业形象调查,把握自我原始形象。一般要进行四个方面的调查,一是着重于公众对企业要求为目的的调查,通过公众的要求来定位企业的形象;二是企业知名度的调查,了解公众对企业的了解程度和赞誉程度;三是企业形象要素调查。这是关于企业形象内容的调查,通过调查勾勒出企业形象的轮廓;四是企业内部期望的形象调查。这种调查对象是企业管理部门、企业领导人、股东、职工等,了解他们对企业形象的期望水平,这也是企业形象设计的主要依据之一。通过这四个方面的调查,给出四种结果:公众的要求,企业形象图、企业形象内容、企业内部的期望形象。从不同侧面为我们描绘出企业的实际形象。 (2)企业形象的定位、设计、塑造。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设计企业的总体形象,也就是明确了企业形象的目标,目标确定后,为制定计划提供了依据,计划制定要注意五条原则:一是目标口号领先,把企业形象 化为一句口号,使之直接了当地表明目的;二是选择正确的活动模式;三是确定基本的工作步骤;四上企业形象的建树与企业的总体规划和其他计划相吻合;五是经费预算。

(3)企业形象的建树过程。有五种模式,可一起使用也可单独使用。 模式一,传播性,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向公众传播本企业的信息,这种模式时效性强,传播而广,但信息较单一。

模式二,交际性。通过人际交往树立企业形象,如各种会议、专访、信函等,这种方式具有灵活性、直接性的特点。

模式三,服务性,通过提供服务而赢得公众的赞誉,如服务时间、类型、网点、售后服务等。

模式四,社会性,通过为社会做一些公益的事情来得到公众的赞誉,如赞助、资助、募捐等,特点是公益性,周期长,反映效果热烈。

20

模式五,征询式,通过征求公众意见,提高企业知名度,如有奖征询、花钱买批评。关键是要表现出诚意,如果我行我素,其效果适得其反。 (4)企业形象的总结。这是企业形象塑造的最后阶段,通过总结了解企业形象的树立是否成功,通过总结使企业形象系统化,得到进一步升华。企业形象塑造至此告一段落,但这项工作不是一劳永逸的,它是连续的、长期的、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强化才能建立起好的公众形象。

5、消除企业文化的认识误区

(1)企业文化政治化。认为企业文化单纯就是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完全以贯彻中央及地方政府的指示精神为主,有的把学雷锋,讲奉献挂在口头,并不考虑实际工作的效果。企业的政治就是管好,创造效益,企业员工要讲奉献讲艰苦奋斗,但更要讲价值的回报,要讲激励机制,才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学雷锋,助人为乐,但也不能总让雷锋吃亏。

(2)企业文化口号化。有的企业你走进大门,就会发现从走廊、办公室到各车间四处可见形开色色、措词铿锵的标语口号,如“团结”、“求实”、“拼搏”、“奉献”等等,这本无可非议,但他是不是 地反映本企业的价值取向,经营哲学、行为方式、管理风格,能不能在员工中产生共鸣,能否真正直到强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作用。是否有本企业的特色,恐怕连企业领导者本身都说不清楚,这是企业文化空洞化、形式化、口号化。

(3)企业精神的共性化。许多企业的企业精神常常用求实、创新、开拓、进取、再加上拼搏这些词加以概括。应该说这些词是好字眼,都很重要,但大家都用这些词语表达,就失去了企业精神的鲜明特点和个性,变成了工业企业中的标准件组合,这也就使某个企业的企业精神变成了 有企业共的企业界精神。

(4)企业文化的文体化。有的企业把企业文化看成是唱歌、跳舞、

21

打球,于是建舞厅,开歌会,组球队,并规定每月活动的次数,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硬性指标来完成。客观地讲,这些对企业来说是必要的,它能增进友谊,沟通感情,但这些可能是部分文体爱好者的事情,不能靠此去挖掘人才,发现人才,留住人才,因为企业毕竟不是专业文化团体,这是对企业文化的浅化。

(5)企业文化的表象化、僵化。有人认为企业文化就是创造优美的企业环境,注重企业外观色彩的统一协调,花草树林整齐茂盛,衣冠服饰的整洁大方,设备摆放的流线优美。这些环境是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但不是唯一的内容,还有人认为企业文化一旦制定就长此以往,百年不变等。殊不知企业文化也需要创新。 6、企业文化组织实践应注意的问题

企业文化是一项以人为本的复杂工程,不是一时的经验总结或靠几个秀才编写出来的,而是企业经过长期的实践提练而成的,从企业的实际出发,要使企业文化产生更大更好的效益,在企业文化的组织实践中应注意八个方面的问题:

(1)企业文化建设应与社会大环境相适应,不能脱离社会实际。 企业生存于社会大环境之中,承接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的积极影响。任何企业经营理念、发展目标、保障体系都不能超越大环境而独立生存。企业文化只能在给定的表演舞台上独立显示自己的才华。非此,绝无企业文化生有的土壤。

(2)企业文化建设决不是少数人的事,要注意群众性,吸引广大员工参加。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员工共同价值观的形成与导致的统一行动,因此,它的成果必须是全体员工在实践中共同创造。它来自员工群体,普遍受到这个群体的欢迎和接纳,即常说的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只有得人心的企业文化才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3)抓住企业文化的核心,处理好国家、企业、员工的利益关系,任何唯精神和物质刺激的倾向都有缺陷。

22

企业与企业员工的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在于理性的正确引导,决不是简单说教而能奏效。员工的思想水平、价值观念随着个人文化素质、经历阅历、社会影响的不同,存在明显的层次差异,不同层次的价值观在企业内客观存在。有的员工能够充分认识到没有国家的富强就没有企业的生存,离开企业发展,员工收益就是一句空话。但有的员工则急功近利、利己主义、金钱至上的观念较为浓厚。当前,我国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各种生产要素共同参与分配的格局正在逐步形成,但均贫富,吃大锅饭的思想和习俗仍困扰着企业,企业文化必须用周边的案例来引导员工树立厂兴我荣、厂衰我亡的观念。

(4)企业文化必须倡导团队精神,凝聚合力,共同为总目标服务。 企业文化具有为企业总目标服务的特性。总目标的实现主要依靠组织、指挥、协调、控制来构成,因而企业文化必须为优良的管理提供舆论支持,形成良好氛围,使各项管理得以顺利实施。更主要的是协同企业组织系统内的各子系统以至员工每个岗位,每个人都在团队中发挥作用,保证总目标的实现。

(5)企业文化的实施,方法上要采取树立榜样、典型引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优秀企业文化一般都较注意发现和推崇身边的典型、树立榜样。使企业文化人格化、模板化,使员工能看得见,比得上,学有榜样,仿效有型,集中体现企业文化的魅力。另一关键在于,企业文化所确立的具体内容,如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信守的诺言,制定的制度规章,领导者必须带头严格执行,身教胜于言教“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如此,才能得到员工的敬佩和支持,才使企业文化的推行得以顺利进行。 (6)企业文化的组织实施,需要一定的形式来体现,也需要一定的财力物力加以保障。

企业文化不是束之高阁的彩球,也不是哗众取宠的装饰,它扎根于企业员工,溶于全体员工的思想、言行、成果之中。然而它以带有灌输性,通过各种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表现,如企业形象策划、CI导入、各种有意

23

义庆典活动、厂庆、升旗等;群众性的文体活动,如球赛、文艺汇演、展示;环境的整洁,如厂容厂貌、绿化、美化、洁化、亮化等。活动必不可少,所花费的人力、财力、物力也必不可少,至于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则是需要提倡的,勤俭节约,勤俭办企业本身也属于企业文化提倡的内容。

(7)企业文化的组织实施的关键在于具体去做和随时检查督促。 成功的企业文化,不仅事先有规划、有计划、有方案、有部署,按计划开展活动,更重要的是检查督促全过程,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提高。也有的企业,其效果不明显,其原因,不在于他们没有研究和部署,关键恰恰在于领导把精力仅仅放在研究和部署上,到此结束而没有下文,看上去在抓,其实并没有抓,或者抓而不紧,久而久之,企业文化流于形式,以致尘封日久而失去它应有的光辉。

(8)企业文化的组织实施,要建立完善的网络和必不可少的激励机制。

文化网络是指企业进行文化宣传教育,沟通联络的组织机构和宣传方式,它体现在企业各种行为的成效中。此外,文化网络还必须在制度建设、产品设计、厂区规划、标志、商标广告等方面体现企业文化韵味。在企业对内外发生影响到的活动中注重贯穿和体现企业精神。企业文化是务实而不是务虚,也不是一般的政治宣传,而是企业管理的一项根本措施,企业文化的推行结果,要为企业发展、员工利益和社会带来物质和精神利益,这是检验其绩效的标准。为此,企业文化在实施中必须建立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这种机制包含着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通过激励调动建设企业文化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企业文化开展得生动活泼、蔚然成风,取得实施。

六、海尔企业文化管理思路与策略介绍

2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mc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