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七 20 自上而下的改革同步训练 人民版选修一

更新时间:2024-03-08 06:5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训练20 自上而下的改革

一、选择题

1.2005年6月8日,莫斯科为一座塑像的落成举行了盛大的揭幕仪式。在仪式致辞中提到“政府竖立他的塑像是为了向这位曾经解放了千百万俄国农奴的勇敢改革者致敬,正是他的改革,最终引领俄罗斯抛弃了落后的社会制度”。这座塑像是 ( ) A.伊凡四世

B.彼得一世 D.亚历山大二世

( )

C.亚历山大一世

2.《农民改革法令》规定由村社管理农民,主要是为了 A.约束农民按时完成各类赋役 B.加强政府对农民的控制 C.把农民纳入地方贵族的控制 D.维护地主对农民的剥削

3.农奴制改革的法令中最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条款是 A.农奴从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 B.有条件地给予农民自由和土地 C.农奴摆脱农奴主控制,归村社管理 D.农民可高价赎回一小块份地

( )

4.“??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农奴)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这一变化对俄国历史最深远的影响是 A.解决了农奴的贫困问题

B.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C.缓和了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 D.使俄国成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5.农奴制改革促进了俄国社会的发展,因为

( )

( )

①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②农奴得到土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③广大农奴不再受到地主的盘剥和奴役 ④动摇了俄国的封建生产关系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②③④ D.①②④

( )

6.1861年改革推动了俄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主要表现在 A.近代司法制度的完善 C.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B.地方自治制度的建立 D.立宪君主制度的建立

1

二、非选择题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二一九法令”原文

材料二 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劳役的办法??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

材料三 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

时间 1860年 1879年 企业数(家) 99 187 工人人数(人) 11 600 42 000 产值(千卢布) 7 954 51 937 据统计,1860~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产量和棉纺织业的产值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产量的增加则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猛增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的整个工业产量增长了6倍,铁路线增长了35倍多。 材料四 俄国上层建筑改革

沙皇政府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模式,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这些机构由选举产生,主要负责地方的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事务。 请思考:

(1)材料一所反映的法令中最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条款是什么?依据是什么?

(2)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的现象与材料一有何关系?

2

(3)材料四反映了哪些方面的改革?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对19世纪中期的俄国改革有何认识?

8.下列是一组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相关的文字和图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①下图描绘了被地主宣布“解放”的农民伏在地上亲吻主人脚面的情景。

②一个目击者回忆农民听取“解放”法令的反应时说,“农民们愁容满面并且低下了头??农民中怨声和叫喊越来越高??”。

③1876年,一位地主说:“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受奴役的所有迹象都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必要性。

(2)关于农民获得“解放”,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描述?你认为上述哪一描述较为客观并说明理由。

3

答案

1.D 2.B 3.A 4.B 5.D 6.B

7.(1)农民从法律上成为自由人。依据: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 (2)材料一农奴制改革加重了农民负担,农民十分不满,从而出现材料二所反映的现象。材料一农奴制的废除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俄国的近代化,从而出现材料三所反映的俄国工业迅速发展,煤、钢、石油产量迅速增加的情况。 (3)司法改革和地方自治机构改革。

(4)“二一九法令”、司法改革和地方自治改革是俄国向近代化迈出的重要步骤。但这次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8.(1)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农奴制激化了俄国社会的矛盾;农奴制造成了俄国经济和军事的落后。

(2)描述者的立场不同。若认为①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由农奴主实施,农民只能被动接受等角度来回答(若回答农奴制改革“解放”了农民,使农民获得了“自由”,农民对此表示感激也可给分)。若认为②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不彻底,农民依然受到奴役和剥削,农民对此表示不满等角度回答。若认为③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提高了农民的政治地位,改变了农民的精神面貌等角度回答。

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m7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