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期末复习试题

更新时间:2024-06-30 02:3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判断题:

1、1983年成立的全国性学术团体“中国教育学会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标志着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正式诞生。 √ 见书本第6页

2、对外汉语教学作为学科的基本属性,是属于应用语言学范畴的。 √ 见书本第5页。 3、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中的“何时教”是根据语言点的难易程度排列教学顺序的问题 。 √ 见书本16页。

4、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就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基本理论。 错,改:不是 5、对外汉语教学最基本的教学观是,培养学习者的汉语交际能力。

错,改:教学观是要把语言当做交际工具来教,而不能当做只是体系来教;目的观是培养学习者的汉语交际能力

6、学科应用理论是对外汉语教学最基本、最直接、最有应用价值的学科理论本身。 错,改:学科基本理论

7、语言教学理论的具体内容包含:基本理论研究、学科性质理论、教学原则理论、教学法

理论、中国传统教育观。 错,改:不包含基本理论研究 8、 语言的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与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三项知识并不是对立的系统。 对 9、 相对直接法就是直接法和翻译法结合的成果。 错

10、 说是学生语言和认识水平的综合体现,也是四项语言技能中最难的一项。 错 11、 语言交际能力包括口头交际能力和书面交际能力。 对

12、词汇教学技巧可以分为展示词汇的技巧、解释词汇的技巧、词汇练习的技巧、词汇积累的技巧。 对

13、阅读训练是指对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技巧的专门训练。 对

14 从教学性质上划分,教材可以分为:初级教材,中级教材,高级教材。 错(应是从

教学的阶段和层级)

15 文化知识类教材包括:中国历史、哲学、艺术,以及旅游汉语,商贸汉语等。 错(旅游和商贸是属于特殊用途语言教材) 16 趣味性的作用往往是不可替代的,它是绝大多数学习者评价教材优劣的根本标准。 错(应是首选标准)

17.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具有跨学科性质,它主要涉及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逻辑学等学科。 错

18 偏误分析是对比分析的继承和发展,中介语理论是由偏误分析发端的,早期的中介语研究又采取对比的方法。因此,中介语理论是对比分析和偏误分析的继承和发展。 错 19. 留学生使用否定结构,由“A和B不一样”变为“A不和B一样”,这种现象叫做“外化”。 对

20.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采取交际法或情景教学,把重点放在内容的交流上而不是语言形式上,这种方法也可以促进第二语言的自然习得。

21、研究表明,学习者在初级阶段通常不直接通过汉字的形体来识记汉字的意义。 对 22、外国学习者在汉语语音方面的困难,一般来说首先是声母韵母,其次是声调。 错 23、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外国学生识词的能力。 错

24、对外汉语教学经历了先语后文、语文并进、拼音文字交叉出现和听说与读写分别设课的发展过程。 对

25、语法教学的基本内容是语速、词、词组、句子和语篇这五级语法单位。 对 26、汉字部件可以分别成字部件和非成字部件两种。 对

27、现代通用汉字在6000~7000个范围内,常用汉字约3000个。 对 28对外汉语教学总体设计理论是由赵金铭先生最早提出的。

29“课程设置”就是对语言教学的整个过程制定计划方案并对其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干预。 30语法大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以语言结构为基础,按照语法项目的难易程度编排教学内容。

填空题:

1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是以培养汉语交际能力为目标、(以技能训练为中心)、(以基础阶段为重点)、(以语言对比为基础)、(与文化因素相结合)、(集中强化)的教学方式。 2、《汉语水平等级标准》的主要内容由(话题内容 语言范围 语言能力 ) 的要素组成。 3、《汉语与汉字大纲》对汉字的( 选择 分级 )主要以相对应的( 词汇总量 词汇分级 )为基础。

4、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内容以( 词汇 和 语法 )为中心。

5、学科建设体系由( 学科理论基础,学科基本理论,学科应用理论,学科发展建设 )四个部分组成。

6、对外汉语教学最根本的性质在于,它既是一种( 第二语言教学 ),又是一种( 外语教学 )。

7、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规律是由 语言规律 语言学习规律 语言教学规律 等 共同决定的。

8、汉字教学的总体性做法一共有一下几种: (先语后文 语文并进 ) 语文分开、集中识字。

9、从20世纪50年开始到60年代初是对外汉语教学法发展的( 初级阶段 ),此阶段的教学法强调( 系统语法知识 )的讲授。

10、相对直接法要求控制使用学生的(母语)或(媒介语),缩小语言知识教授的(时间比例),增加(日常用语)和(会话句子)等内容。 11、结构与功能结合的教学法的中心原则为(交际性原则)。 12、构成对外汉语教学的四个核心因素为(学习)、(语言)、(教学)、(环境)。 13、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两种基本方法是音系教学)和(语流教学)。

14对外汉语教材的基本属性是:工具性、系统性、规范性、实践性和国际性。 15 教材编写的原则包括针对性、实践性、趣味性、科学性。 16、习得是指在(自然状态下)、(下意识地)、(非正式地)学习语言。

17、与儿童母语习得相比,(第二语言学习者)获得语言输入的主要渠道是(教科书)以及(教师)的(课堂语言)

18、一般意义上的异同对比是指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在(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学习动机)(认知水平)等显而易见的因素的对比。

19、所谓(历时)与(共时)的观点,是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对中介语进行定义。 20、 20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始于( 20世纪80年代 ) 21、(句子)是语法教学最中心的环节,处于语法教学的核心地位。

22、从目前汉字教学的实际来看,在写、念、说、认、查五项能力的培养中,(查)的能力是最为薄弱的环节。

23儿韵化是一个典型的形态音位、它具有(区别词性、区别词意、和表示感情色彩) 的作用。

24、把(汉语声调)与(母语音调)相混淆、是外国学生“洋腔洋调”产生的主要根源之一。 25、(词、短语和句子)是语法教学最基本和最核心的内容。

26大纲制定是一个从__(单一)走向 综合 的过程。

27汉语水平等级标准由 话题内容 语言范围 语言能力 三方面要素组成。

28汉语拼音方案是用国际通用的拉丁字母,按照音素化的拼音原则来拼写北京语音的拼音方案。

29 ___和___构成了汉外词汇对外研究的完整体系。

30___是第二语言教学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技能和社会交际能力的首要前提。

解释题:

1、综合课

把语言要素、文化知识、语用规则的教学和言语技能、言语交际技能的训练等各项内容综合起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课程。

2、大纲制定 对语言教学大纲的一种设计,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要求对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实践进行规定和描述,其主要任务集中在语言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分级上。

3课堂教学技巧的两个层次含义:课堂教学技巧的两个层次含义:一、涉及整个教学

过程和教学整个环节的、具有一定理论根据的、结构相对稳定的整体性技巧;二、针对具体目标、进行特定课堂教学的形式和程序的细节性技巧。

4、教材的工具性

就是教材的教学工具性,即教材的编写和设计要服务于教学,要适合于教学,要有利于学习者对教材以外的语言事实的掌握,这便是教材的本质属性。

5、教材教材——教育研究和教学实践表明,“教材”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中

国大百科全书 教育》对教材有两种解释:(1)根据一定的学科的任务,编选和组织具有一定范围和深度的知识和技能的体系。它一般以教科书的形式来具体反映。(2)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一切教学材料。它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刊、辅导材料以及教学辅助材料(如图表、教学影片、唱片、录音、录像磁带等)。

6中介文化行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特有的一种文化行为系统,或者说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带有中介文化特征的言语行为系统。其产生的心理过程包括母语文化的迁移过程和理解母语文化的“过滤”过程。

7、语言能力与语言表达:语言能力是由交际双方内在语法规则的心理表征的构成的。即它是一种反映交际双方语言知识的心理语法。

语言表达指的是交际双方在语言的理解与生成的过程中对其内在语法的运用。 8、习得顺序:①不同语言规则的习得顺序。比如有研究表明,英语学习者习得名词的复数形式早于助动词。

②目的语的特定规则的发展顺序。如,有研究表明英语学习者要经历几个不同的阶段:句外否定阶段、否定词内移阶段、否定词和能源动词混合阶段。

9、偏误分析 :偏误分析就是对学生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所犯的偏误进行分析,从而发现第二语言学习者产生偏误的规律,包括偏误的类型,偏误产生的原因,某种偏误产生的阶段性,等等。

10、语用规则:语言的组合规则,除了人们普遍关切的语法、修辞规律以外,还有一种潜在于人们深层意识中的特殊的也是重要的组合规律,这就是约定俗成的语用规则。 11、教学模式: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12、第二语言:“第二语言”是相对于学习者习得的第一语言之外的任何一种其他语言而言的。从时间顺序上来说,学习者先接触和掌握的是他的母语。其他语言一般是在习得母语之后获得的。因此,母语通常被称作第一语言。在此之后获得的任何其他语言都被称作第二语言。

13、中介语:中介语,Interlanguage,也有人译为\过渡语\或\语际语\是指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通过一定的学习策略,在目的语输入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既不同于其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逐渐过渡的动态的语言系统.

14、社会语言能力 15、国俗词语与对应词语:国俗词语指反映本民族文化特有的概念而在别的语言中无法对译的词语,即在别的语言中很难找到与之完全对应的“非等值词语”。 对应词语指不同语言中所表达的概念意义基本相同或相当的词语

16、任务教学法

简答题:

1、 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应该包含几个基本要素,它们分别是什么? (1)理论基础 (2) 教学目标 (3)操作程序 (4)实现条件(手段和策略)(5) 评价 2、对外汉语教学总原则有: 原则一,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原则二,以交际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的原则; 原则三,以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为框架的原则;

3、21世纪对外汉语教学法研究和实践将会呈现哪些趋势?

将呈现的趋势:一、理论研究的并进化;二、教学形态的模式化;三、语言材料的语篇化;四、语法教学的强势化;五、教学的活动化和任务化;六、教学的立体化。

4、在使用课堂教学技巧时要考虑哪些原则?

要考虑的原则:(1)要根据教学目的选择教学技巧;(2)使用技巧要有明确的目标;(3)选用教学技巧要考虑交际性原则;(4)选用教学技巧要考虑教学的高效率。

5、请简述第二语言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

第一个层面是基于符合教育和教学的的一般规律而提出的教材编写原则;

第二个层面是基于符合第二语言或外语教学的学科性质、教学规律和教学法原则而提出的教材编写原则;

第三个层面是结合本学科教材编写的特殊要求和不同的课型特点而提出的教材编写原则。

6、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发展的特点

① 两个发展阶段,早期研究和“先研究后理论”的阶段。当今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从某一

理论出发,通过调查和研究对现有理论或语言习得模型进行证实、证伪或修正补充和发展,称为“以理论为导向的研究”阶段

②研究重心的转移,SLA研究已经从描述型转向解释型

③研究方法的转变实证性的调查研究在SLA研究中地位越来越重要,定量分析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更多转向用科学的实验数据来检验和讨论语言习得问题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是SLA研究的主流

④多元化的理论支撑 SLA研究从单学科支撑到多学科支撑,早期主要以语言学理论

为基础,当今的语言习得 研究越来越多地借助于其他一些学科、甚至交叉学科的研究成果,与之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本题每点三分,任答三点即可得满分)

7请简述偏误分析的步骤。 请简述偏误分析的步骤。(答到一点得1分) (1)收集语料(自然语料、非自然语料)

(2)偏误识辨:区分偏误、失误、标准:出现频率,可否自行纠正>前者是一时疏忽,无规律。后者缺乏语言能力,有规律性、系统性;区分显性异常、隐性异常<在形式上违反句法规则、在一个句子内部看没问题但不符合上下文 (3)确定偏误

(4)偏误分类:传统语法范畴(词类、句式、句子成分)标准数学范畴(误加:遗漏、杂糅、误代、错位)

(5)分析原因:主要为心理原因

8、请简述中介语的特征。

(1)可塑性:中介语的语言规则不断修正。 (2分) (2)动态性:以渐进方式逐步扩展。(1分) (3)系统性:(顺序预测)中介语的语音,词汇,语法有一套规则,并不偶然。 (1分) (4)可渗透性。(1分)

9、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说,汉语教师应当具备哪些方面的语言基本功?

1、具有准确的发音、辨音、正音能力。 2、能熟练掌握《汉语拼音方案》。 3、讲究语音教学法。

4、掌握语音学(包括汉语普通话、普通语音学和比较语音学等)的基础知识。

10、简述汉字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以汉字形、音、义的构成特点和规律为教学内容,帮助学习者获得认读和书写汉字的技能。汉字教学的原则: ①语和文先分后和,初期汉字应按自身规律教学 ②强化汉字教学,字与词教学相结合 ③把汉字的构成规律和基本理论,利用汉字的表义和表音功能识别汉字 ④按笔画、部件、整字三个层次,从笔画、笔顺、部件、间架结构四个方面进行汉字教学 ⑤重视对比,加强复习,通过书写认识汉字 方法:

先认读 , 后书写 ;

先教可以作为部件的独体字 , 后教合体字 ;

先教笔画少的字 , 后教笔画多的字 , 教新部件要笔顺笔画展示清楚 ; 适当利用汉字的造字特点进行说明 ;

注意区分同音字的不同字义 , 容易混淆的字要作对比练习 ; 对学过的部件要及时归纳总结 ;

尽量做一些用字组词的练 习 , 帮助学生理解字义词义 ; 采用描写、临写、抄写等方式练习写汉字。

11、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研究有哪些特点?

12、刘珣把教材的编写原则概括为哪“五性”?

论述题:

1、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体系、基本理论、应用理论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1、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体系由基本理论(体系)和应用理论(体系)构成,它们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建设体系中的一部分,无疑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2、基本理论(体系)更为根本,最能体现学科属性,具有学科唯一性(也即只有某一学科所具有),因而是第二语言教学学科存在的标志;应用理论(体系)只是基本理论的应用研究(没有基本理论的,应用理论无法进行),不具有学科唯一性,不能成为第二语言教学学科存在的主要标志。

因为,任何学科都有教学大纲的研制、教材编写研究、测试理论研究、课堂教学研究之类的应用性研究,但是除了第二语言教学和外语教学,似乎没有哪一个学科一并进行语言理论、语言学习理论、语言教学理论和跨文化教学理论的研究,因此它们——也只有它们——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基本”理论。

2、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为什么我们倾向于师生关系“单中心”,赞成以学生为中心? 1、从教学过程上看,学生是教学这一认识过程的真正主体,是教学实践和认识活动有目的的承担着;教材(教学内容)是教学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客体对象,是主体实现目的的必要手段;教师则是作为主体实现目的过程中必要的设计者、引导者、解惑答疑者——也即助体——而存在的,本质上讲,教师的作用就是辅佐主体(学生)更好地实现教学活动所要达

到的目的。

2、从教和学的关系上来看,“教”是为“学”服务的,“教”所要达到的目标和结果必然要由“学”体现出来。“学”是学生自己的独立的主动的活动,教师包办代替不了。

3、从内外因上看,学生是内因,教师和其他条件都是外因,没有内因的能动作用或活动不符合主体的要求,再好的外因也起不了作用。

4、从教学原则体系上看,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才可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精讲多练等;才可能真正建立起平等的人际关系和民主化的课堂;也才能更有利于语言学习规律和习得理论研究。

3、第二语言教材的属性和功能对教材编写的要求和启示。

第一,第二语言教材的属性对教材编写的要求和启示:①第二语言的工具性,要求和启示教材的编写和设计要服务于教学,要是适合于教学,要有利于学习者对教材以外的语言事实的掌握;②第二语言的系统性是说要对教材进行系统的优化组合,包括教材内部各要素的优化组合,以及外部与横向和纵向相关教材的优化组合;③教材的规范性,要求教材的语言要素及文字要规范,课文的编写或采样不但要符合目的语的规范形式,而且要具有典型性和实用性;④教材的实践性要求教材范文的编写、课文的采样、场景的安排、功能项目的选择、练习题型的设计等,都要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同时语法讲解、注释说明等要简练精要;⑤第二语言教材的国际性,要求教材编写应以目的语及其文化与学习者的母语及其文化的对比为前提和基础,以增强教材语言内容的针对性和文化的可接受性。同时还要充分考虑不同学习者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教育传统、认知特点和心理需要等。

第二,第二语言教材的基本功能对教材编写的要求和启示:①第二语言教材的教学功能要求教材的设计和编写要适于教学。②第二语言教材的工具性质和媒介功能,要求教材的编写要便于学习者“学教材”,引导和便于学习者“通过教材来学习目的语”。③教材的文化交流功能,要求教材的编写要揭示和介绍文化,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学习者的目的语交际功能;④第二语言教材激发学习兴趣的功能,要求教材的编写除了针对性、科学性和使用性外,更应该具有不断唤起学习者学习欲望的功能。⑤第二语言教材促进学科建设的功能,要求教材的编写要联结其他教学要素和环节。

4、简述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跨学科特点。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习得过程的研究;二是学习者自身的研究。 习得过程的研究涉及学习者语言系统的研究,因此与语言学研究有关。同时还涉及语言系统的一系列心理过程,因而必然涉及心理学的某些研究领域;

学习者自身的研究包括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如年龄,性别,情感,认知方式以及学习策略等方面。这些方面的研究与心理学以及心理语言学关系更为密切。

此外,学习者的学习环境,文化背景以及社会等级对语言习得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些外在因素的研究必然涉及教育学,社会语言学,文化人类等人文学科。 因此,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复杂性决定了这个学科的跨学科特点。

5、请举例说出汉语学习者在汉语词语层面可能发生的四种偏误现象。

1.母语和目的语在词义上的交叉造成的偏误。如“厚”这个字,对应英语解释“thick”,学习者会认为”thick”的所有意义都和“厚”对应。因此会出现“前面有一个后树林”“这个铅笔很厚”的错误。

2.母语和目的语对应词的搭配关系不同造成的偏误。如汉语中的“开”可以和名次“门”,“窗户”等搭配,但是学习者却造出了“请你开书”,“开你的嘴”,实际上是学习者把“open the book””open your mouth”的搭配转移到了汉语中来。

3.母语和目的语中意义对应的词语因用法不同造成的偏误。如汉语的“这”“那”分别对应英语的“this”“that”,但二者在用法上不同。如在总括上文时,汉语习惯用“这”,而英语习惯用“that”.这会导致母语的负迁移。

4.母语和目的语对应词在感情色彩,语体色彩,使用场合方面的差异造成的偏误。如英语中的“hate”仅仅有不喜欢的意思,“she hates fish”,她不喜欢鱼。而汉语的“恨”有着比较强烈的感情色彩,如果学习者造出“她恨鱼”的句子,就明显没有弄清二者感情色彩的差异。 6、对于学生外语表达中的错误,一般有两种不同的主张和做法:一种是主张“有错必纠”,另一种主张对错误要有一定的容忍度。你同意哪种观点?并说明理由。

7、该如何培养语言交际能力

8、试论文化传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m3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