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雅通识课《文化地理》主要内容 - 2

更新时间:2023-12-22 12:18:02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 文化地理绪论

文化地理:关于文化现象的空间分布以及形成。 第一节 地理学思想史 古代地理学:

古埃及关于金字塔的设计;

希罗多德:历史上的人地关系(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形成人的四种气质);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在地球上,随着地球纬度的分布,形成了不同的地带; 近代地理学:

地理大发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香料; 发现好望角,通往东方; 麦哲伦的航海,地球是圆的;

航海技术、测量技术、造船技术、海盗文化;

如中国的西南地区:艾芜:《南行记》中记载茶马古道,马帮第一等的英雄,偷马贼为第二等的英雄;

近代地理学和地理学家(德国为中心): 康德:太阳系形成的星云说;

洪堡:纬度地带性;海陆环境的差异;互动联系; 李特尔:区域地理的描述;历史地理学的理念;

拉采尔:《政治地理》:国家是地球上一些生物所形成的一个政治团体;位置、空间、界限——三因素;引领地缘政治;早期环境决定论的诱导;山脉(界限)和水体(渠道)的关系;森林(落后民族的避难地)和沼泽。

第二节 文化地理学的主要内容 系统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气候、土壤、水文、植被等等

人文地理学:交通、城市、人口、经济、文化地理等等 区域地理学:

世界地理、亚洲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村落地理

文化:素养、气质、基础;文化节:地域的经济和习俗而形成的东西 耕作、教养、教育——希腊culture

培养公民参加政治活动的品质、能力——罗马人 与宗教活动有着直接的关系——中世纪 人的气质和发展过程——文艺复兴时期

社会成员作为一种生物体不受生物遗传影响的所有行为而炮制出来的东西。 人类给自然环境打上来的烙印——地理学家

文化地理所研究的内容:所有文化现象在世界上的空间分布、组合形式以及它的变异。所有这些问题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物质文化(地域差异):建筑、服饰 精神文化(地域差异):歌舞、宗教 制度性的文化:政体、政党、法律

心态文化:20世纪60年代诞生,为心理想象绘制的空间想象

研究的核心内容:文化源地是一切问题的起始点,文化区是文化地理研究的终结点。 源地(泛埃及论)——文化扩散——文化景观——文化生态(人作为文化的核心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文化区

人文地理等同于文化地理

包括工业地理、农业地理、城市地理、人口地理、疾病地理、灾民地理、宗教地理、语言地理、民族地理等等。

1978年之后,王恩涌教授将其传入——《文化地理学》

第二章 文化发展途径与文化传播

第一节 文化的起源:

圣人、祖宗起源;众神起源;文化地理决定论;文化传播论、功能论、心理论。 源地:泛埃及论;多元、多中心起源;

华夏文明:中国早期所实行的以某种行为规范以及它的道德约束为教化的文化。 苏秉琦:中华文明的诞生不仅仅局限于黄河流域,其本身就是多元文化。 希腊(帕特农神庙)的影响;罗马(凯旋门)的影响;玛雅文化。

第二节 文化的积累和发展

所有的文明中心,它所诞生的文化能够随着时间全部保留下来吗? 旧文化的保存与新文化的增加——文化积累,成为发展的基础。

语言和文字实现文化积累。

同质文化增加为积累,异质文化增加为发展。 民族文化的积累;外来文化的积累。

北上、南下——衣上裳下——北方为帝王之尊,南方为等而下之 旧文化在积累、保存的过程中会丧失。新文化会随之增加。 文化突变:两种或两种以上异质文化接触后产生一种新文化。

佛教的传播;西学东渐;洋务运动;

文化悖论:有的悖论的发展在原有基础之上,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这种文化是对原有文化的批判。

文化增值:传播者——媒介——接受者

制度化群体或非制度化群体,往往有集体越轨行为,从而导致文化增值。

第三节 文化扩散

文化扩散是文化特质或文化要素从一个社会到另一个社会,从一个区域到另一个区域的传递过程。

媒介——人;文化共享性(前提是人们对文化的理解和共享); 扩展型的扩散:传染型、等级型、刺激型

从源地到边缘区存在着时间差;使原有文化信息某一部分丧失,也会使新信息增加;文化中心的文化发生更替之后,文化边缘区会保留一部分源文化;

清真寺东传的演变;街谈巷议不可信;细高跟在东西部的差异。 迁移型的扩散:人的迁移来实现

文化信息传播准确;有时会形成文化孤岛;

唐长安城建筑样式的传播;使馆区在中国;客家文化(宋代音韵); 文化的土著化过程(三至四代左右) 三线迁移(从保密到接触到融合);

第四节 文化生态

有人将文化生态与生态学看成等同;

文化圈是作为地球各个圈层中,由人类的文化行为所构成的一个圈层,但这个圈层和地球表层自然环境、各种生物体之间有一种连带关系。这种连带关系需要一系列的媒介。

物质文化是上层建筑(人类社会)的基础

上层建筑与周围自然环境离得越远,失真的东西就越远;而科学技术直接源于自然环境,于是于自然界之中最为贴切。

第五节 文化人群(媒介)

可分为国家的、民族的、阶级的、阶层的; 小群文化,构成整个社会基础的最基本的单元;

制度性的、非制度性的小群

首属群体:容易滋生同类文化意识;次属群体:会添加后来的文化; 副文化具有极大的排他性,与主流社会文化相悖的小群文化; 帮派:青红帮来源于盐帮、漕帮;袍哥茶碗阵文化; 文化地理和文化区的建构是多元的。

第六节 文化冲突与文化整合

文化冲突:区域性、时代性、民族性、集团性、阶级性;

在冲突中,有的文化被取代,有的文化加入新的东西形成新文化。 区域性的文化差异表现在各个方面:杏花春雨江南,骏马秋风冀北;

时代性的文化差异、冲突也很明显(五四运动——抗日爱国文化——大跃进文化——红色文革文化——改革开放的经济旋律);

随时代不同,对文化的解读不同,也就会产生文化冲突,也会使文化产生新意(刘文彩《收租院》雕塑,西方学者今日解读说:雕塑在西方都反映上层建筑,唯有在中国文革时期,反映了社会底层平民;芭蕾舞《红色娘子军》,表示中国芭蕾舞反映武装革命,不再仅仅反映宫廷舞蹈);

雅文化(上层)——俗文化(下层百姓),表现阶级性,也可以互转; 文化整合,非激烈的渐变的冲突;

法意太子(印度贵族),发愿追随释迦牟尼——密迹金刚,一个门卫——中国将其发展为两个——明朝,忘却了法意太子,赋予其陈奇、郑伦——口型一张一闭,代表梵文发音的所有音节,代表佛法无边,无处不在——哼哈二将

四大天王是汉文化的土产。北方天王(托塔天王李靖)最早流行,后与其他天王开始平等,哪吒成为先锋官,木吒归了观世音,后被魔家四将取代。

第七节 文化景观与文化区(最重要的研究问题) 空间性、功能性、时代性。

地域性景观代表:郁金香——荷兰;薰衣草——法国普罗旺斯;白桦林——俄罗斯; 形式文化区:一种文化要素实际分布的地区,核心明确,边缘模糊; 机能文化区:有明确的边缘界限,通过行政区的界线确定。 所有文化景观、区域的形成都是多元的、交叉的。

第三章 宗教地理与文化

第一节 宗教的产生与世界的主要宗教

宗教是所有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之中留下的一种虚幻的反应。——恩格斯

宗教不等于迷信,它有一个建立在唯心背景之下的完整的哲学体系,必须建立教会、仪式、信仰和观念(教义和教礼)、社会实践的结合体(信徒),即为佛(创始人)、法(哲学体系)、僧(神职人员)。

原始宗教的特点:没有特定的时间段;多神崇拜,只追求平安;没有摇篮(文化源头)问题,出自于人的本能;有一整个的神职人员;

古代宗教:人与神之间越来越结合了;哲学体系与经典开始逐渐问世; 历史宗教、近代宗教。

流传的范围:部族宗教、民族宗教、世界宗教。

部族的宗教:某一民族或某民族内的某些部族信奉的宗教; 民族性的宗教:以某一国家为范围,如日本神道教、中国道教; 世界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为主。 一神、二神、多神教。

第二节 几大民族宗教

犹太教、印度教、道教、神道教

犹太教:东教(大卫之星)。犹太人早期为游牧民族,位于两河流域;四千年前进入巴勒斯坦地带。在灾害后,犹太人曾进入埃及,后受到法老压迫;前十世纪在摩西率领下,其离开埃及,停留在西奈半岛,得上帝旨意,创立犹太教,最终回到迦南。前6世纪,巴比伦人到达此地,捣毁犹太教神庙,将其人民强迁到两河流域。波斯人强大后,帮助犹太人回到故

池、四川自贡井盐为中国大陆主要产盐地。晋商由此获得第一桶金,后与蒙古开始茶马贸易,后又将贸易发展到全中国,后由于货币不易携带,于是票号开始发展,晋商集团大为发展。太平天国起义,政府无钱镇压,于是开始向晋商借钱,但朝廷只能拖欠,导致晋商大批破产,但却留下了大批的大院,其中灵石县的王家大院规模最大。

徽商:诞生于穷山恶水的徽州山区。于是其借助茶叶开始贩茶,此后木材、纸张都成为其重要的贩运资源。明代开中法施行,徽商去淮南、淮北地区贩盐,徽商集团开始崛起。徽商地区狭小,于是房屋成为其主要的购买对象。而其最重要的居住地在扬州园林。徽商少小离家,家中妻子独守空房。扬州盐商们在扬州再次娶妻妾,但其出身卑微,形成“扬州瘦马”现象。

绍兴师爷:明代很多省份中举名额为四十人,清代再次规定具体名额。于是经济发达的浙江绍兴,落地秀才非常多,只能去衙门当师爷,随后引进私人,最终形成师爷遍布各个衙门的现象,左右着各级衙门的行政。

陕西麦客:流动性的替别人收麦子的人,主要流动于北方小麦产区。

季节性强;成群结队;地域性逐步推进(追逐小麦成熟期);

不仅是一个季节性的短工,还是地域之间的文化传播者,成为西北地区文化素质最高的文化人群。随着科技的发展,麦客逐渐被“铁麦客”所替代。

茶马古道与马帮:西南地区大江河与高山深谷相错杂,地势复杂,于是马帮就非常重要。 疍民及其文化:沿海、内河上生活的渔民,几乎终生以水为家。宋代文献就出现“疍民”的称呼,于是其形成特殊的文化习俗,信奉妈祖。(妈祖俗称林默娘,年轻时失足落水,变为海神,保佑附近渔民、出海人的平安,成为沿海地区的普遍信奉。)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米脂的女人、绥德的男人是长得最漂亮的。绥德、米脂处于无定河畔,为交通要道,是不同的人种、部族的结合部,形成多民族、多人种融合的特点,表现出特有的漂亮。而八百里秦川生活资源丰富,于是姑娘不对外,于是模样与兵马俑相差无几。近现代以来,西北社会逐渐稳定,南来北往的人群逐渐消失了,于是米脂、绥德的优势逐渐消失了。

此外,陕北地区的文化与关中地区的差别也很大。关中喜欢秦腔,陕北喜欢苍凉的民歌和阳刚的安塞腰鼓,而这种风格与外来民族应该有所关联。其实长城一些很多地方都有这种特色。明代《五杂俎》中就记载大同的婆姨非常漂亮,这与盐商的带来的南方小妾分不开。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lp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