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重点)

更新时间:2023-10-03 02:5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微 观 经 济 学复习要点

引言:通过请同学们说说对于微观经济学的理解引出其研究对象。 一、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总的来讲,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经济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这些单个经济单位包括消费者、生产者(也就是企业)和生产要素所有者等三类。

具体来讲,这些经济个体的经济行为又可以简述为三个方面的内容,概括为三个问题: 1.生产什么的问题

生产什么的问题,就是要解决生产什么物品与生产多少物品的问题。之所以要进行这样的选择,是因为生产资源总是稀缺并且有限的,比如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等等就是这样。于是为了有效利用资源,就需要对生产行为进行选择,以把有限的资源进行最优的配置,从而决定经济个体生产什么物品,不生产什么物品,生产多少物品。 2.怎样生产的问题

就是用什么方法来进行生产。实际上生产方法就是如何对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组合的问题。生产每一种物品,通常都可以采用不同的技术和不同的生产方法。

?举例:生产服装可以采取不同的生产方式。

3.为谁生产的问题

为谁生产,实际上就是如何把生产出来的产品分配给社会各成员的问题。这个问题直接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生产的再进行。比如用什么原则、方法进行分配?怎样达到分配的公平合理?如何有效率的进行分配等等一系列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就实现了产品的合理分配,使为谁生产的问题得到了很好解决。

1

二、微观经济学的主要特点 1.以个量分析为基本方法

个量分析又称为微观分析,也就是说微观经济学主要采取的是微观分析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对微观主体,也就是经济个体和微观变量等的分析,但有一个前提,就是要在宏观变量和宏观背景既定,也就是不变的前提下才能够进行分析。

?举例:说明个量分析的含义,比如董事长和小摊贩的经济个体意义。

2.以边际分析为主要工具

微观经济学主要采用的一种分析方法叫做边际分析方法。所谓边际,是指额外的和增加的某种事物,即在原有的基础上再增加若干数量。这种边际分析方法来源于数学中的增量分析。当一个和几个自变量发生微小变动时,因变量如何随之变动,这就是边际分析。后面我们将要讲到的边际效用、边际成本、边际产量、边际收益等等都是采用这种边际分析方法加以研究的。

?举例:边际效用、边际成本、边际收益的不同含义。

3.以均衡状态为分析依托

经济中的均衡是指各种有关经济变量在相互作用之后,处于相对静止、不再变动的状态。通过对这种均衡状态进行分析,进而说明各种经济变量达到均衡所需要的条件以及均衡达到时所会出现的情况等等。分析均衡状态的方法就被称为均衡分析方法。

4.以实证分析为主要手段

经济学包含两种重要的分析方法:实证分析(positive analysis)和规范分析(normative analysis)。

(1)实证分析指的是关于纯事实的叙述和因果关系的描述分析。

力求说明“是什么”的问题;

两个特点:

所研究的内容具有客观性,它的结论正确与否可以通过经验事实来进行检验,不涉及价值判断的问题。

(2)规范分析指的是对经济状况、经济现象进行价值判断,它根据一定的价值判断标准,评价经济运行、经济状态的好坏优劣,并探讨怎样才能符合那些好的标准。

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两个特点:

研究的内容没有客观性,所得出的结论无法通过经验事实进行检验。

?举例:说明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之间的区别。例如考察货币供给量对于一国的经济影响的问题。

5.以个体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在微观经济学的分析中,有一个重要的假定前提,就是假定微观主体都是以追求个体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这种假设被称为微观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这里的人既包括消费者,也包括生产者和生产要素所有者,就是在经济活动中,人们都受利己心的驱使,不会干于己不利的事情,也不会在可取得大的利益使而从事只能取得小利益的事情。也就是微观经济主体经济

2

行为具有理性化的特征。

消费者以追求消费品的最大满足为目标

“经济人”假设的分化 生产者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

生产要素所有者以追求要素收益最大化为目标

6.以理论多元化为发展特色

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主要是以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为基础的。新古典经济学以马歇尔的研究成果为代表。除此之外,帕累托、张伯伦、洛宾逊夫人等人的理论也是微观经济学的重要内容。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微观经济学的内容发生了重大的变动,在原有的传统理论上,又加入了交易费用理论、信息经济学、博弈论、寻租论等新的内容,大大丰富了微观经济学的内容,同时也深化了微观经济学的分析。 三、学习微观经济学的意义

第一,有助于企业决策。?举例:汽车市场

引言:从价格入手引出供求理论的重要性 一、需求的定义

需求(demand)是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一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上商品量。

一是要有购买愿望--- 购买欲望

需求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这两个条件缺一都不构成需求。

二是要有购买能力--- 支付能力

二、需求函数

需求函数(demand function)就是表示某一特定时期市场上某种商品的各种可能需求量和决定这些需求量的因素之间的关系。

影响商品需求量因素:

? 产品价格(P):价格与需求量的关系是,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多,

它们成反向变化趋势。?例:让利与打折的故事

? 相关产品价格(Pr):在产品本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相关产品价格发生变化,也会影响到

这种产品的需求量。

互补商品---- 两种商品共同满足一种欲望。

?例:汽车X与汽油Y Py涨价, Qy 减少, QX减少, Py 与QX 呈反方向变动。 替代商品---- 两种商品可以互相代替满足同一种欲望。

?例:牛肉X与羊肉Y Py涨价, Qy 减少, QX增加,Py 与QX 呈同方向变动。

3

? 预期价格(Pe ):对未来价格的预期也会影响需求量。?例:数码相机、商品房等例子。 ? 家庭收入(M):家庭收入增加,就会增加对于产品的需求,反之,则会减少对产品的需求

量。

? 个人偏好:(F):消费者偏好就是消费者对于商品的偏爱和喜好程度。消费者对于某种商品

的偏好增强,则他消费这种商品的数量就会增加,也就是需求量增加;相反,偏好减弱,需求量则会减少。?例:超女迷对超级女生的喜爱

? 时间变化(t):一种产品的需求量还和时间有关。?例:商品在销售旺季是的需求量就高于淡季

的需求量,如空调、电风扇这类产品在夏季需求量就大,而电暖气、毛皮大衣等产品则在冬季需求量大。

其他因素,如人口数量的变动、政府的消费政策、消费者对于自己未来收入的预期、天气的变化等等也都影响需求量发生一定的变化。 三、需求曲线与需求规律

将需求函数用图形在坐标系中表示出来就成了需求曲线。需求曲线就是表示和反映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反向关系的函数曲线。即Qd=q(P),为了方便分析,我们一般将需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假定为存在的是线性的关系,于是需求方程就可以表示为:

Qd=a-bP

利用教材中数据绘制一个需求曲线的图形,分析需求和价格 之间的反比关系。(图形见右图)

从图形中分析出需求规律:

O Qd

P D 当某一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买者或消费者对这种商品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就会增加;反之,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时,买者对这种商品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就会减少。简言之,需求量与价格成反向运动。 四、需求量变化和需求变化

需求量的变化是指在决定需求量的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只是由于价格的变化而引起的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的变化。

需求变化则是指在决定需求量的价格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化而引起的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的变化。

?例:消费者收入、消费者偏好或者相关产品的价格对商品需求量的不同影响

在图形中的不同:前者是需求量沿着需求 曲线上各个点的变化,后者则表现为需求曲线 整体的左右平行移动。(图形见右图) 五、个人需求与市场需求

个人需求——任何一个消费者自身的需求 市场需求——市场上所有消费者需求的总和

P P1 P2 A C B D2 D1 Qd

O Q1 Q2

4

引言:从黄宏、巩汉林的买钉子的小品引出供给的概念 一、供给的定义

供给(supply)是指厂商(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出卖的商品量。

一是要有出售愿望

供给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这两个条件缺一都不构成需求。

二是要有供应能力

二、供给函数

供给函数(supply function),就是表示某一特定时期内市场上某种商品的各种可能的供给量和决定这些供给量的因素之间的关系。

这些因素我们教材中将其归纳为五种:

? 产品价格(P):供给量的变化与产品价格的变化呈现正向的变化关系,价格越高,供给量

越多,反之,越少。

? 相关产品价格(Pr):这是在产品价格不变时,其他相关产品价格的变化对于产品供给量的

影响。

互补商品---- ?例:汽车X与汽油Y Py涨价, Qy 需求减少, QX需求减少,Px降价, QX 供给减少。替代商品---- ?例:牛肉X与羊肉Y Py涨价, Qy 需求减少, QX需求增加, Px涨价, QX 供给增加。

? 预期价格(Pe):这主要指的是厂商对于未来商品价格的预期。如果厂商对于为了经济前景

看好,预期价格将上升,那么他就会增加商品的供给;否则,则会减少这种商品的供给。 ? 生产成本(C):生产成本的变动也会引起供给的变动。

生产要素价格与供给反向变化 生产成本

技术的变化与供给同向变化

? 自然条件(N):比如冬季和夏季的用电量供给就会有明显的不同。雨季和旱季的供水量也

会不同。

? 其他一些因素也会影响到供给量的变化。比如政府的政策、生产者的数量等等。

三、供给曲线和供给规律

供给函数即假定其他条件不变,某种商品的供给及其变化仅取决于其销售价格的函数关系。供给量与价格成正向变化的关系。为了分析方便,我们仍然假定它们之间为线性关系,这样供给方程就为:

Qs=-C+dP

供给曲线是一条自左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结论:当某一商品的价格下降时,厂商或生产者对这种商品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商品

5

?结论:

需求不变,供给增加,均衡价格下降,均衡产量增加。 需求不变,供给减少,均衡价格上升,均衡产量减少。 (三)需求和供给同时发生变动 1.同时同向变动 (1)同时增加 图形如下: S

S1 P P1

D D1 此图为需求增加程度小于供给增加程度时,此时均衡产量增加,均衡价格下降。Q Q1

可见,均衡价格的变化取决于需求和供给的增加幅度。 ?结论:

需求与供给同时增加时,均衡产量增加,但均衡价格不定: 在需求增加程度大于供给增加程度时,均衡价格提高 在需求增加程度小于供给增加程度时,均衡价格下降 如果两者增加的程度一样,均衡价格不变 (2)同时减少

均衡产量必然减少,均衡价格仍然不定。 ?结论:

在需求增加程度大于供给增加程度时,均衡价格下降 在需求增加程度小于供给增加程度时,均衡价格提高 如果两者增加的程度一样,均衡价格不变 2.同时反向变动 ?结论:

(1)需求增加,供给减少情况

需求增加,供给减少时,均衡价格上升,但均衡产量不定: 如果需求增加程度较大,则均衡产量增加 如果供给减少程度较大,则均衡产量将减少 如果两者变动程度一样,则均衡产量不变 (2)需求减少,供给增加情况

需求减少,供给增加时,均衡价格下降,但均衡产量不定:

11

如果需求减少程度较大,则均衡产量减少 如果供给增加程度较大,则均衡产量增加 如果两者变动程度一样,则均衡产量不变 三、供求定理

根据前面的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被称为供求定理:

需求水平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同方向变动;供给水平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引起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四、政府政策对于产品价格的影响 1.税收的影响

税收由消费者和生产者共同承担,其比例取决于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的大小。一般地说,需求弹性越大,消费者承担比例越小;供给弹性越大,生产者承担的比例越小。 2.支持价格政策

支持价格是政府为了扶持某一行业的生产,对该行业产品规定的高于市场均衡价格的最低价格。

?例:政府对于农产品的保护

3.限制价格政策

限制价格是指政府为了限制某些物品价格上涨或抑制某些产品的生产而规定的低于市场均衡价格的最高价格。

?例:政府对于生活必需品价格的限制

?本次课题: 第二章 消费者行为

第一节 基数效用分析(2课时)

?讲授内容:

引言:朝三暮四的故事引出消费者偏好的概念 一、基本概念 1.欲望与效用

消费者行为的出发点是欲望,它是指消费者对物品的一种缺乏的感觉和想得到满足的愿望。它是人们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动机,推动消费者从事劳动、决策购买、实现消费,最终获得满足。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感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当较低层次的欲望满足或基本满足后,就会产生新的或更高层次的欲望。这种欲望是无穷无尽的。同时,欲望又有轻重缓急之分,基本层次的欲望最重要;欲望也可以反复再现,曾经满足过的欲望,还会再度出现,如我们一次吃饱了,下次饿的时候还想吃。另外,欲望的强度

12

是随着消费某种物品的增多而减少的。

效用就是欲望的满足。即消费者从消费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满足感。

满足程度越高,效用越大;满足程度越低,效用就越小;如果消费者从消费某种物品中感到痛苦,那么效用就是负效用。同一物品对于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都可能导致效用的不同。

?例:冰激凌在不同季节的效用不同;饭卡在学校和其他地点的效用不同;香烟对于吸烟与不吸烟的人效用也不同。

2.基数效用论

效用是有大小的,这样基数效用理论就认为,效用可以计算,比如用一、二、三??百、千、万等基数词表示效用的大小。

?例:通过计算馒头、电影、彩电、汽车的效用多少来比较这些物品给予消费者效用的大小。

3.总效用与边际效用

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个特定时间内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所获得的满足的总和。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某一时间内增加一个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增加的满足程度,也就是增加一个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带来的总效用的增量。

总效用函数公式:TU=U(X) 边际效用公式: MUX=lim?X?0?TU?X=

dTU dX总效用达到的最大时,边际效用为零。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效用随着消费商品数量的增加而减少。

?例:吃三明治效用递减的例子

TU

O MU Q 13

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需求曲线的关系

随着占有的某种商品数量的增多,该商品对消费者的边际效用递减,消费者所愿支付的价格越来越低。另一方面,随着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的增加,消费者持有的货币的边际效用递增,他所愿意出的价格也将越来越低。

运用图形说明边际效用曲线对于需求曲线的决定:

结论:需求曲线所说明的需求与商品价格反向运动的关系是由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决定的。 三、消费者均衡

消费者在特定时间收入是有限的,决定了他不可能购买他所需要的所有商品,因此他必须有所取舍。

消费者在货币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条件下购买商品而获得最大的总效用的消费或购买状态就是消费者均衡。

?例:举出某人8000元收入的不同用途,说明总效用最大的用途种类。

假设消费者只购买X、Y、Z三种商品,通过对于三种商品不同购买数量的选择推导出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消费者均衡的条件可表述为:

消费者花费每一单位货币,比如说每一元货币所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都相等。这也称作边际效用均等规则。

公式为:

MU1MU2MUn??????PPP12n

均衡条件还可表述为:消费者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等于它们的价格之比。 四、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所获得的总效用与他为此所花费的货币的总效用的差额。简言之,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对一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他实际支付

14

的价格的差额。

?例:某人购买三卷相机胶卷所获得的消费者剩余的情况

PD

消费者剩余的理论意义:

1.为分析消费者的利益及其受损状况提供了分析工具 2.有助于说明市场售价的降低对于消费者的重要性 3.消费者剩余的存在是以商品供给的丰富性为前提的

O

QE QD

PE 结论:商品供给丰富的国家或地区比之商品供给短缺的国家或地区,消费者享受的利益更大。

?本次课题: 第二节 序数效用分析(2课时) ?讲授内容:

引言:效用单位为多大无法衡量,也不容易确定,进而引出序数效用论 一、序数效用论

这一理论认为效用无法进行计算和衡量,只能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等等来代表消费者对于不同商品的满足程度强弱的顺序,并以此来表示效用水平的高低。

?例:通过消费者对于茶、水、饮料的不同偏好来比较效用的大小。

二、无差异曲线 1.定义

它是用来表示给消费者带来同等程度的满足水平或效用水平的两种商品的各种不同组合的

15

轨迹。只表示消费者的偏好和效用水平,不表示效用的数量或数值。

?例:ABC三种不同商品的组合给某消费者带来效用是同等的,即无差异的,那么就可以绘出无差异曲线。

QX

2.特点

(1)同一坐标平面上有许多条无差异曲线,位置较低的无差异曲线代表较低的效用水平,反之,位置较高的无差异曲线代表较高的效用水平。 (2)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永远不会相交。

(3)无差异曲线是一条自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的曲线 (4)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5)无差异曲线基本原则也适用于分析多种商品的消费选择 3.边际替代率 (1)定义

它是指消费者在保持同等程度的满足时,增加一种商品的消费量而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 (2)公式

?Y?XO A B C U1 U2 U3 QY MRSXY??

边际替代率实际就是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一般取其绝对值,注重的是另一种商品的消费的减少量。

还可以根据效用函数得到如下关系:

16

U?U(X,Y)dU?UXdX?UYdY?0dYU??XdXUYMRSXY??dYUXMUX??dXUYMUY即:两种商品间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这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

从无差异曲线上可看出,在无差异曲线上一点处的MRS等于该点切线斜率的绝对值,且MRS递减,这意味着为增加一个单位的X的消费量,而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Y的消费量是递减的,这被称为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注:若表示每增加一单位Y而必须放弃的X数量,就称为Y对X的边际替代率,公式为

MRSYX???X?Y三、预算线 1.定义

预算线是表示在既定收入和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可以购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可能的最大数量组合。

?例:通过消费者在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对于小麦和布料两种商品的不同消费选择推导出预算线。预算线方程为:

QY MPYPX?QX?PYQY?M直线方程:MPXQY??QXPPYY

因此,预算线的斜率等于两种商品的价格之比:

O MPXQX

QY

k?2.预算线的变动

PXPY(1)收入变动引起的:价格不变,收入提高, 消费者所能购买的商品量将增加,表现为 预算线向上平行移动。反之,向下平行移动。

QY

O QX

17

(2)一种商品价格变动引起的:收入不变,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则消费者可购买的该种商品的数量增加,预算线向外旋转,反之,预算线向内旋转。

(3)两种商品价格同时反向变动引起的:预算线整体发生扭动

若商品X价格上升,商品Y价格下降,则预算线在横轴上的交点将沿横轴内移,而纵轴上的交点将沿纵轴外移,从而使预算线整体发生扭动。

若商品X价格下降,商品Y价格上升,则预算线在横轴上的交点将沿横轴外移,而纵轴上的交点将沿纵轴内移,从而使预算线整体发生扭动。

(4)两种商品价格同时同向变动引起的:预算线移动类似于收入变动时。 四、消费者均衡

消费者在既定的预算线与尽可能高的无差异曲线相切的点达到均衡。这一点所代表的商品组合是既定收入条件下能给消费者带来最高效用水平的商品组合。

图形如下:D点即是消费者均衡点,此时预算线与尽可能高的无差异曲线相切。

A C 预算线QY

U1 U2 U3 B E D 图中的无差异曲线上,D点的切线斜率的绝对值为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MRSXY,因此,QX 均衡条件为:

MRSXY?

MUXPX?MUYPY?本次课题: 第三节 消费者均衡的变动(2课时) ?讲授内容:

18

引言:消费者均衡也不是固定的,它会在商品价格、收入或消费者偏好变动的情况下而发生变动。在这种变动过程中,存在两种效应,即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一、替代效应

替代效应是由于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消费者增加跌价商品的购买量以代替价格相对上涨的商品,而效用水平未发生变动的现象。图形分析如下左图:

Y

Y

A1 A2

E1 E2

A2 A1

E2 E1

O

X1 X2 B1 B2 X

O X1 X2 B1 B2 X

二、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

收入效应是由于收入变化而导致的商品购买量变化的现象。

(图形分析如上右图)

Y 三、正常商品、劣等商品、吉芬商品 ?正常商品是商品价格下降后,替代效应 和收入效应都为正数的商品。这种商品的 总效应是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之和。

(图形分析如右图)

A C B

X

O 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B1 B2 ? 劣等商品是商品价格下降后,收入效应为负数,替代效应仍为正数,而且替代效应的绝对值大于收入效应的绝对值的商品,所以劣等商品价格下降后,最终仍然是需求量增加。 ? 吉芬商品是价格下降后,收入效应为负,替代效应为正,而且替代效应绝对值小于收入效应的商品。

19

四、价格-消费曲线(※简单介绍,不作重点掌握)

就是将在不同价格水平上的不同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的切点连接起来的曲线。 五、收入-消费曲线(※简单介绍,不作重点掌握)

这一曲线就是将不同收入水平上的消费者均衡点连接起来的曲线。 六、恩格尔曲线

它是表示消费者的收入与某一商品的需求量之间的关系的函数。有三种情况: 1.生活必需品的恩格尔曲线

它表示商品X的需求量随收入增加而增加,但其增长率是递减的。 2.高档消费品和多数工业品的恩格尔曲线

它表示商品X的消费量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其增长率是递增的。 3.劣等品的恩格尔曲线

它表示商品X的消费量随收入的增加而不断地减少。

结论:无论个人、家庭,还是整个国家,随着收入的增加,收入中用于食物支出的比重将趋于下降。这就是著名的恩格尔定律。

? 恩格尔系数的公式为:恩格尔系数=用于食物的支出/总收入(总支出)

?例:举出一些具体数据说明恩格尔系数所代表的贫困程度。

?本次课题: 第三章 生产与成本

第一节和第二节(2课时)

?讲授内容: 第一节 生产理论概述(1课时)

引言:消费者行为是从需求角度入手的,从供给角度入手就要研究生产者行为,生产者行为理论可以分为两方面,即生产理论和成本理论。 一、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是指厂商为生产物质产品所需投入的各种经济资源。

在西方经济学中,一般认为生产要素有四种:土地、资本、劳动、企业家才能

? 土地(N):在经济学中是广义的,即生产中所使用的,自然界所提供的自然资源。?例:陆

地、海洋、森林、矿藏、凤梨、水力等等。

20

? 资本(K):用于生产过程的一切资本品。?例: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等有形物,工业产权、商

标等无形物。 脑力劳动

? 劳动(L):一般指被雇佣的工人的生产劳动。

体力劳动

? 企业家才能(E):包括组织上述生产要素进行生产和创新活动以及承担企业经营风险等等。

主要指厂商。?例:海尔集团的例子 二、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就是表示一定期间内在生产技术不变的条件下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与它所提供的最大产出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记为:Q= f(L,K,N,E)

为了分析方便,一般假定投入要素只有两种,即劳动和资本。

? 短期内,一般假定只有一种投入要素可变,如劳动,则生产函数变为:Q = f ( L ) 这被称为短期生产函数。

? 长期内,劳动和资本的投入量都可变,从而生产函数变为:Q = f ( L,K ) 这被称为长期生产函数。

第二节 短期生产函数(1课时)

一、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1.总产量:指在一定技术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投入后所产生的最大产量。用TP表示,即TP=Q=f(L)

2.平均产量:指在一定技术条件下,平均每单位可变生产要素所产出的产量。用AP表示,即AP=TP/L=Q/L

3.边际产量:指在其它投入要素不变条件下,每增加一单位某投入要素所引起的产量的增量。用MP表示,即MP=ΔTP/ΔL=dTP/dL=dQ/dL

?例:TP=21L+9L-L时,AP=21+9L-L,MP=21+18L-3L

2

3

2

2

二、曲线图形及相关关系

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的图形如下:

21

结论:

通过分析,得出三条曲线之间的关系为:

1.在TP曲线上任意一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即为平均成本;过任意一点切线的斜率即为边际成本。

2.在S点,平均产量达到最大,同时,在TP上过S点的切线与平均产量线重合,斜率相等, 说明当平均产出达到最大时,与边际产量相等。 3.在T点,总产量达到最大,边际产量为0。 4.边际产量的最高点,位于TP曲线的拐点N上。

?例: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可以用球队队员平均身高和新来队员的身高对于全队平均身高的影响的例子来说明。

O O G E J 劳动量 N S T 产量 TP 产量 AP MP 劳动量

三、生产三阶段

1.第一阶段:平均产量递增(MP>AP)属于生产初期 2.第二阶段:平均产量递减(MP0)属于生产中期 3.第三阶段:边际产量小于零(MP

结论:厂商尽量使生产避免进入第三阶段,一般选择第二阶段作为生产的最佳时期,增加可变

22

要素投入以增加生产是有利可图的。 1. 内容

在其他投入不变的情况下,一种要素的投入量增加到一定水平后,增加的单位投入所带来的总产出的增量递减(边际产量递减)。这是一条经验规律。 2. 条件

技术不变;其他要素的投入量不变;投入超过某一点;生产函数的技术系数是可变的。

?本次课题: 第三节 长期生产函数(2课时) ?讲授内容:

O MP AP 劳动量

产量

I II III TP 三、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也称边际报酬递减、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引言:在长期生产中的两种投入要素劳动和资本都是可以变动的,并且它们之间有一定的替代关系,由此可以通过不同的劳动和资本的组合来生产出相同的产量,这样就得到了等产量线。

一、等产量线 1.定义

等产量线是表示在生产技术不变时生产同一产量的某种产品的不同投入组合的曲线。 形式上类似于无差异曲线。

?例:某种产品在不同劳动和资本组合情况下产出同样产量的数据绘制出如下等产量线Q1。

K2 O L2

K1

Q2 Q1 L1

Q3 23

2.特点

1)离原点越远的等产量线代表的产量水平越高(如图:Q3 >Q2 >Q1) 2)任意两条等产量线不能相交 3)负斜率(边际技术替代率为负) 4)凸向原点(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 3.边际技术替代率

1)定义:保持产量不变,两种投入要素之间相互替代的比率。 2)公式:

L替代K的公式:MRTSLK??K?LK替代L的公式:MRTSKL??L?K

※另外,边际技术替代率还等于两种投入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 4.固定比例生产函数的等产量线

现实生产中会出现劳动和资本投入比例固定时产量一定的情况,这样就形成了固定比例的等产量线.

?例:一个工人操作一台机器;两个工人操作两台机器;以此类推的例子

这种情况下,厂商若想增加产量,只能同时增加投入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从而等产量线成为直角形曲线.

图中,从原点出发的射线的斜率事实上代表了两种投入要素的固定比率。 5.生产经济区(有效生产范围)

由于技术的限制,某些商品的等产量线上,存在斜率为正的点,如下图所示: 在这些点上,边际技术替代率为正,表示保持相同的产量, 增加劳动的投入必须同增加资本的投入,显然这是不经济 的。如果把斜率由负变为正的转折点连接起来,可以得到 曲线OA和OB,在这两条线以内的区域才是合理的生产区 域。OA和OB称为脊线。脊线以内的投入组合,是厂商进 行生产的经济区,即有效生产范围。理性厂商不会在该区 域以外生产。 二、等成本线

1.定义:指用等产量的成本所购买的各种投入组合所形成

的曲线。

2.公式与图形:C=KPK+LPL

24

A B 图形与预算线类似,所不同的是横纵坐标分别代表的是劳动和资本。 3.移动:与预算线类似 三、投入的最优组合

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可以决定生产要素投入的最优组合,也就是如何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此时称为生产者均衡。分为两种情况:

1. 2.

既定成本下使产量最大,就是使既定等成本线与尽可能高的等产量线相切,切点就是最优组合点。

既定产量目标下,就是使既定的等产量线与尽可能低的等成本线相切,切点就是投入最优组合点。此时,有MPL/PL=MPK/PK,即生产者均衡的条件。

四、生产的扩张

K 由于成本的增加会引起等成本线向上平行移动,这样会与不同水平 的等产量线相切,从而形成一系列的生产均衡点,将这些点连接起 来就形成了生产扩张线。

生产扩张线表明了厂商的生产扩张过程,即厂商在不同规模下所能 采用的最佳投入组合轨迹。

Q L

?本次课题: 第四节 生产的规模收益(2课时) ?讲授内容:

引言:生产成本的增加——生产规模扩大——产生规模收益 一、定义

规模收益也称规模报酬,是指在技术水平和要素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当所有要素都按同一比例变动时,产量(即收益)变动的状态。

?例:化肥工厂生产的例子分析

二、情形

规模收益分为三种情形:

1)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时,称为规模收益递增。 2)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时,称为规模收益递减。 3)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时,称为规模收益不变。

25

图形如下:

K3 K2 K1 O Q2 Q1 L1 L2 L3

Q3 L

K3 K2 K1 Q1 O L1 L2 L3

L

O L1 L2L3

Q3 Q2 K3 K2 K1 Q2 Q1 Q3

K

规模收益不变

F K 规模收益递增 F K 规模收益递减

F L

三、规模收益变化的原因 1、规模收益递增的原因

(1)一定的几何关系; (2)某些技术或投入的不可分性; (3)专业化和分工; (4)概率因素

?例:格兰仕微波炉成功运用规模经济的例子。

2、规模收益递减的原因

(1)投入要素的使用效率存在极限 (2)管理成本的增加 四、规模收益的表示方法: 对于齐次生产函数:

Q?f(x1,x2,...,xn)有:f(?x1,?x2,...,?xn)??kf(x1,x2,...,xn)当 k >1时,产出的变动比例大于要素投入的增加比率,规模收益递增。 当 k=1时,产出的变动比例等于要素投入的增加比率,规模收益不变。 当 k<1时,产出的变动比例大于要素投入的增加比率,规模收益递减。 对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Q?AL?K?A(?L)?(?K)??????(AL?K?)对α+β的假定,就表示了规模收益的情况。

?本次课题: 第五节和第六节 (2课时) ?讲授内容:

引言:厂商生产多种产品时,需要安排产品生产的组合,以最佳利用其现有的经济资源。由此就产生了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概念。

26

第五节 多种产品的最优生产组合与范围经济(1课时)

一、生产可能性曲线(又称产品转换曲线) 1.定义

生产可能性曲线就是表示厂商的生产能力能够生产的两种产品的最大产量组合的轨迹。

?例:例子及数据来绘制生产可能性曲线。

2.边际转换率

增加某种产品的数量与必须减少的另一 种产品的数量之比。

公式:MRTXY??YdY??XdXY

900 生产可能性曲线边际转化率是指在既定的资源条件下,

边际转化率就是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 O X 这一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增的,因此,生产可能性曲线是凹向原点的。

800 边际转化率还等于两种产品的边际成本之比:

公式:MRTXY?MCxMCy二、等收入线(等收益线)

等收入线表示各种可能的产量组合所提供的总收入相等。在形式上与等成本线类似。

Y 等收入线的斜率就是两种产品的价格之比。 三、产品的最优生产组合

这一组合就是等收益线和等成本线相切的切点所代表 的产量组合。也就是在既定成本下,收益最大的情况。 如图中,E点就是最有生产组合点。

此时有,等收入线的斜率和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 相等,即MRTXY=k,从而有

MRTXY?MCxPx?k?MCyPyO E X 也就是产品最优生产组合的条件。 四、多种产品生产的范围经济

范围经济就是厂商利用其基本的投入资源,从事生产要求具有一定共通性的多种产品的生产而带来成本的减少。

27

?例:化肥厂生产水泥、养鸭厂生产咸鸭蛋、家具厂生产儿童玩具的例子

第六节 成本的定义及其分类(1课时)

一、会计成本与机会成本

★ 会计成本指厂商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按市场价格支付的一切费用。 ★ 机会成本指由于使用某些资源所放弃该资源其他用途的最高代价。

?例:某人投资开店的例子

西方经济学中的成本概念指的是经济成本,即除了会计成本以外,成本中还包含了机会成本的概念,也就是经济成本=会计成本+机会成本 二、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

★ 显性成本指在形式上必须由厂商付给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报酬所构成的成本。又称支出成本。

?例:工人工资、原材料费、资本的利息等等

★ 隐性成本又称为非支出成本,指本应计算为成本但却未在形式上作为货币支出的厂商本身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报酬。隐性成本事实上就是一个正常利润的概念。

?例:自己开店本该领取的工资、自己资本投入本该获得的利息、自己店铺本该得到的租金等

显性成本直接导致了会计利润,隐性成本形成了经济利润,这些成本与利润之间的关系为: ? 会计利润 =总收益-显性成本(会计成本) ? 经济利润 =总收益-经济成本

(超额利润)=总收益-(显性成本+隐性成本) =总收益-显性成本-隐性成本 =会计利润-隐性成本(正常利润)

因此有: 当会计利润〉正常利润时,经济利润〉0 获得超额利润

当会计利润〈正常利润时,经济利润〈0 在经济学意义上出现亏损 当会计利润=正常利润时,经济利润 = 0 获得正常利润

三、固定成本、可变成本、沉没成本

生产成本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凡是随着产量的变动而变动的成本就是可变成本。?例:工人工资、购买原材料费用、短期借款利

息、电力费等

★凡是不随着产量的变动而变动的成本就是固定成本。?例:厂房、机器设备、各种维修费、暂停生

产也须雇用的人员的工资等

★沉没成本是指已经发生和支出,并且无法收回的成本。?例:企业转产无法转让的设备费用 四、短期成本和长期成本 固定成本 ★短期成本是指生产短期内发生的成本。

可变成本

★ 长期成本是指在长期厂商可以调整的所有生产要素的成本支出。不存在固定成本,所有成本

都是可变的。

28

?本次课题: 第七节 短期成本函数 (2课时) ?讲授内容:

引言:成本函数就是表示成本与产出之间关系的函数。根据生产区间的长短,可以分为短期成本函数和长期成本函数。 一、基本概念 1.总成本类

☆ 总固定成本(FC):全部固定成本的总和。为一个常数。 ☆ 总可变成本(VC):全部可变成本之和。 ☆总成本(TC):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之和。 TC=FC+VC 2.平均成本类

☆ 平均固定成本(AFC):AFC=FC/Q ☆ 平均可变成本(AVC):AVC=VC/Q ☆ 平均成本(AC):AC=TC/Q=AVC+AFC 3.边际成本类

☆ 边际成本(MC):是指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 MC=△TC/△Q=dTC/dQ

?例:已知总成本函数TC=Q+2Q+10Q+8,求相关的其他成本函数表达式。 3

2

成本TC VC FC 平均成本O 产量 MC AC AVC AFC 产量

二、曲线及其关系

1.固定成本、可变成本与总成本

? 固定成本就是一个常数,因此表现为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O ? 可变成本是一条随产量增加而增加的曲线。起点在原点。

呈现倒S型。

? 总成本就是可变成本曲线上每一个点共同上移一个固定成本的数值所形成的曲线。在形式

上与可变成本类似。 2.平均可变成本与可变成本

由于AVC=VC/Q,因此,平均可变成本在数值上就等于从原点出发与可变成本曲线上各点连线的斜率值。该斜率是先减后增。其中与VC曲线相切的连线斜率最小,此时,平均可变成本达到最小值。

3.平均固定成本与固定成本

由于AFC=FC/Q,因此,平均固定成本在数值上就等于从原点出发与固定成本曲线上各点连线的斜率值。该斜率是不断减少的。因此,平均固定成本曲线表现为不断下降并向横轴接近的曲线。

29

4.平均成本与总成本

由于AC=TC/Q,因此,平均成本在数值上就等于从原点出发与总成本曲线上各点连线的斜率值。该斜率是先减后增。其中与TC曲线相切的连线斜率最小,此时,平均成本达到最小值。 5.平均成本与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

将三条曲线绘制于一个坐标系中时,三者关系是:平均成本一直位于平均可变成本和固定成本的上方,同时平均成本的最低点的产量值要大于平均可变成本的最低点的产量值。

另外,由于AC= AVC+AFC,所以平均曲线就是在平均可变曲线上各点加上一个平均固定成本的数值。

6.边际成本与总成本、可变成本

由于MC=△TC/△Q=dTC/dQ,根据数学上的导数关系,边际成本就是总成本曲线上各点切线的斜率值。该斜率是先减后增的。MC在总成本曲线上的拐点所对应的产量上达到最小。

另外,由于FC是一个常数,所以总成本的数量变化只是由于可变成本的变化引起的,所以边际成本也可以看作是可变成本曲线上各点切线的斜率。 7.边际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平均成本

边际成本在平均可变成本和平均成本的最低点分别于两条曲线相交。其中,与平均成本的交点在于平均可变成本交点的右上方。

另外,两条曲线在与边际成本交点的前后变化趋势是不一样的,从而得到了一个边际-平均规则。即:当MC〉AC时,AC曲线上升

MC

?本次课题: 第八节 长期成本函数 (2课时) ?讲授内容:

引言:长期成本函数时厂商在所有投入要素均可随产量调整时的生产函数,因此没有固定成本函数,各种要素的成本都是可变的。 一、基本概念

在长期有三个成本概念,即长期总成本、长期平均成本、长期边际成本。 1.长期总成本(LTC)

长期总成本曲线,表示长期总成本与产量之间的关系。由于厂商追求 成本最小化,在长期成本曲线上的每一点,都对应于不同产量水平下 的最小成本,因此,可以根据扩展线(不同产出水平下成本最小化对 应投入组合)来推出长期总成本曲线。

2.长期平均边际成本(LAC)和长期边际成本(LMC) 长期平均成本和长期边际成本分别为:

30 LTC O

L

扩展线 K O Q

LAC=LTC/Q LMC=dLTC/dQ

成本

LTC

可以根据LTC曲线推出LAC曲线。LAC就是LTC曲线上各点与 原点连线的斜率值所形成的曲线。也可以根据LTC曲线推出LMC曲线。LMC就是LTC曲线上各点切线的斜率值所形成的曲线。LAC曲线和LMC曲线的形状、与AVC、MC曲线一样,为U

O 成本 型曲线。

二、长期成本曲线和短期成本曲线的关系

LMC 产量 1.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

LAC 短期平均成本曲线表示生产规模一定(固定要数的投入不变)时,平均成本与产量的关系。因此对应于图中的规模1,短期成本曲线为SAC1,厂商根据产量,在SAC1

上生产,如产量为Q1。如果产量继续增加,厂商将扩大生产规模,以降低平均成本。在生产Q2时,新平均成本曲线SAC2对应的成本将不高于SAC1的水平,因此,厂商的新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在超过Q1以后,在SAC2的下方。同样,当产量超过Q2时,由于扩大规模后的成本低于前一规模下相同产出的成本,厂商将把生产规模扩大到SAC3。以此类推,结果,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为图中的粗线组成的曲线,为各条短期边际成本的包络线。

O

Q1

Q2

Q3

Q4

O 产量

成本因此,厂商的生产点既在SAC曲线上,也在LAC曲线上。在离散的规模扩张时,LAC由每条SAC曲线的部分线段组成。如果厂商的规模调整连续进行,则每条SAC曲线只有一个点与LAC曲线重合,即SAC曲线与LTC曲线相切。在规模收益开始递减的Q点处,长期成本的最低点与短期成本的最低点重合。从而,在长期形成的平均成本曲线就称为一条平滑的U型曲线。 2.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与长期边际成本曲线

31

SAC1 SAC2 SAC6 SAC4 SAC5 LAC SAC3 Q5

Q

长期边际成本曲线也可由短期边际成本曲线推出。就是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同各条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切点所代表的产量水平上的短期边际成本值的联结线。

O

Q

LMC 成本

3、短期总成本曲线与长期总成本曲线

长期总成本曲线也为短期总成本曲线的包络线。

?本次课题: 第四章 完全竞争市场的价格与产量决定

第一节 概述(2课时)

?讲授内容:

引言:前面几章都是从单一消费者行为或生产者行为角度来分析的,如果将二者结合起来,就可以进行具体不同类型市场结构的分析了。市场按照其不同的特点,可以分为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四种,我们先从完全竞争市场结构开始来分析在该市场的价格与产量的决定问题。

一、完全竞争市场的含义及特征

完全竞争,也称为纯粹竞争,是指不存在任何垄断因素只有厂商之间自由竞争的市场结构。 完全竞争市场具有四个基本特征:

1.市场上存在众多规模小的买者和卖者,他们的行为不会对市场价格产生影响。 2.产品是同质的。 3.资源能够自由流动。 4.市场信息充分畅通。 二、市场需求与厂商需求 1.市场需求

32

在某种商品市场上,需求一方对这类产品的总需求,就是对该行业所有厂商产品的需求,也就是我们前面第一章所讲的需求曲线。

P

市场需求曲线

O Q

2.厂商需求

完全竞争市场内有相当多的厂商,以至于对任一厂商来说,其供给量只占对行业的需求的极小部分,因而在一个特定的价格水平上,厂商所面对的需求具有无限弹性,也就是需求曲线为一条水平线。 P

O

三、厂商收益

1.总收益(TR)是指厂商出售商品后所获得的总的货币收入。

TR=PQ,其中价格P为一固定值。因此,总收益曲线表现为一条从原点出发斜率为价格的直线。 2.平均收益(AR)是指厂商在出售一定量商品后,从每单位商品中得到的货币收入。 AR=TR/Q=PQ/Q=P ,由于价格为一定值,因此,平均收益曲线就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水平线。 3.边际收益(MR)是指厂商每多销售一单位商品而带来的总收益的增加值。 MR=△TR/△Q=dTR/dQ=P ,因此,边际收益曲线和平均收益曲线重合。

33

对厂商的需求曲线

Q

R TR R MR=AR=P O Q O Q

?本次课题: 第二节 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2课时) ?讲授内容:

引言:利用上一节的厂商收益曲线,再结合成本分析,我们就可以研究厂商的利润问题。厂商在什么时候达到其利润最大呢?这就是厂商的均衡问题。厂商利润(经济利润)=总收益-总成本,但厂商在长期和短期其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不一样的,因此,均衡就分为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

一、存在经济利润的短期均衡

存在经济利润就意味着,总收益大于总成本,此时,相对应的有价格大于平均成本,如下图:

O Q TC TR 成收益和成本价格和成本图中,总收益与总成本之间垂直距离最大时利润最大,此时,有MC=MR,即利润最大化的条件。其中,图中斜线矩形的面积即为此时的最大经济利润。

原因分析:

当MR>MC时,说明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能带来的总收益增量超过增加产量所引起的总成

本增量,因而扩大产量会使利润增加。

34

O MC 产 AC

AVC MR=AR=P1

Q 当MR

本增量,因而减少产量反而会使利润增加。

于是,只有在MR=MC时,总收益和总成本之间差额最大,也就是利润最大。

二、经济利润为零时的短期均衡

经济利润并不是一定存在的,随着市场价格的降低,价格曲线不断降低,经济利润也不断减少,当价格线降到与平均成本线只有一个交点时,即相切时,此时,除了此点外,其他产量位置总收益均小于总成本,出现经济亏损,因此,只有此点是利润最佳的状态,但此时也仅仅是经济利润为零,厂商仅仅能够获得正常利润。此时,仍然是MC=MR.

图中,在产量Q2时,矩形MOQ2N的面积既等于PQ,也等于AC*Q,也就是总收益=总成本,经济利润为零,也达到短期均衡。

三、厂商亏损最小的短期均衡

随着价格的进一步降低,当低于任何产量水平上的平均成本,也就是价格线降到平均成本线以下时,此时,总收益在任何产量水平下都低于总成本,厂商出现亏损。若此时厂商停止生产,则由于在短期其不能迅速调整固定成本,所以厂商即使停止生产,也要支付其固定成本的损耗,所以,只要价格高于平均可变成本(厂商可以收回其即期可变成本投入,同时收回部分固定成本),厂商就会继续生产。当厂商出现亏损时,什么时候亏损最小呢?此时,也是MC=MR.

图中,当MC=MR时,矩形FOQ3E的面积=总成本,矩形GOQ3H的面积=总收益,则二者之差矩形FGHE的面积就是亏损最小值。此时,由于价格仍然大于平均可变成本,所以厂商总收益虽然小于总成本,但是仍然大于可变成本投入,即能够收回部分固定成本投入,厂商的生产仍然是有意义的。

O

Q3

Q 35

F G

E H O

Q2 Q M

N 价格和成本 MC AC AVC MR=AR=P2

价格和成本 MC AC AVC MR=AR=P3

四、收回全部可变成本的厂商短期均衡(停止营业点)

若价格继续降低,甚至降到平均可变成本以下时,厂商的可变投入都不能完全收回,这样厂商只能是关门了。那么,厂商关门的临界点在哪里呢?就是价格线与平均可变成本线相切的产量水平。此时,总收益只等于可变成本投入,也就是厂商此时生产的结果和不生产时一样的,都是损失全部固定成本。于是,一旦达到这一点,厂商就会停止营业。此点,就称为停止营业点。此时,均衡条件仍然是MC=MR。

★ 结论:通过四种情况厂商短期均衡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即厂商短期均衡的条件均为MC=MR,这称为利润最大化原则。

?本次课题: 第三节 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2课时) ?讲授内容:

O

Q Q4 A

B 价格和成本 MC AC AVC MR=AR=P4

引言:在长期,厂商有足够的时间调整其生产规模,而且在一个行业内厂商数目也会发生变化,即行业内会有厂商的进入和退出。那么,这样的情况下,厂商什么时候达到利润最大或者亏损最小的状态呢?这就是厂商的长期均衡问题。需要借助于长期成本函数来分析。 一、厂商和行业的长期均衡

在长期,行业内的厂商为了获取最大利润,仍然按照利润最大化原则,将把生产规模调整到长期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即市场价格的水平。

厂商在长期的这个调整过程的图形分析如下:

P

P S1 S 2S3LMC SMC1 SAC1SMC2 C SAC2P1

LAC A D B P2 P3

36

假设厂商短期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函数为SAC1、SMC1,则在短期厂商会选择在SMC1=P1时的A点进行生产。此时,从长期来看并不是厂商获得最大利润的状态,因此,如果价格不变,厂商将扩大规模,降低其成本,那么将到LMC=P1的C点进行生产。

但是由于其产量的扩大将导致整个行业的供给增加,供给曲线右移,价格下降,其生产点只能在A和C之间。假定移动到S2位置,此时,如果没有其他厂商进入,原有厂商将在D点进行生产,取得长期最大利润。

然而,由于此时仍然是价格高于长期平均成本,仍存在超额利润,因此,会出现新厂商进入该行业,行业产量进一步增大,进而导致行业供给曲线进一步右移,价格下降。面对新的价格,所有厂商的规模将进一步调整,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最终,将稳定在B点,而行业内的价格也将稳定在P3的水平,此时厂商和行业都达到了长期均衡,即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这样,最终的均衡状态下,对于行业内的所有厂商,都有 AR=MR=P=SMC=SAC=LMC=LAC,由此可以看出,经过长期的调整,最后的均衡状态将导致行业内所有厂商的经济利润都为零,此时,行业和厂商的调整都不再变化了。 二、行业长期供给曲线

由于在长期行业的供给是随着厂商规模和数量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这样就形成了长期的行业供给曲线。在长期,由于行业成本的变化情况不同,因此,可以将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分为三种,即成本不变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成本递减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1.成本不变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在长期,所有厂商在C点达到均衡。由于长期成本不变,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行业内厂商的生产点如果不在C点,都会引起厂商的进入或退出,这样,最终会使所有厂商的生产都回到C点。于是,无论在长期厂商的数量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最终每个厂商都是在的产量为q时达到均衡,也就是价格最终都回到P。因此,长期供给曲线变化只是供给量的变化,价格不会发生变化,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举例:软件行业就可以看成是长期成本不变的行业。 P

LMC

P

P

SMC SAC LAC P=MC LRS 37

O q Q

O

Q

2.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在长期,由于成本递增,也就是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上移,长期平均成本最低点发生变化,即行业均衡点发生移动,由此导致长期供给曲线沿着长期平均成本的最低点发生移动,就是长期成本最低点的运动轨迹,即表现为一条向上倾斜的曲线。

?举例:农业和采矿业属于成本递增行业

P P’ P

LMC1 LMC2 LAC1 LAC1 P LRS O Q Q’ Q O

Q Q’

Q

3.成本递减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在长期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下移,长期平均成本最低点向下移动,即行业均衡点下移,由此导致长期供给曲线沿着长期平均成本的最低点运动,即表现为一条向下倾斜的曲线。

?本次课题: 第五章 完全垄断市场的价格与产量决定

第一节 概述(2课时)

?讲授内容:

引言:上一章分析了市场只有竞争因素的市场结构问题,这一章我们将分析与之截然相反的另一种市场结构,即完全垄断市场的价格与产量的决定。 一、含义及特征 1.含义

完全垄断市场是指没有任何竞争因素,市场处于一家厂商控制的状态。 2.特征

1)行业体现为厂商 2)产品不能替代 3)单独决定价格

38

4)存在进入壁垒 二、形成原因

1)规模经济。?举例:铁路运输、电力、水利、邮政等公用事业行业 2)原料控制。 专利权 3)特许专利。

特许状

三、需求曲线、收益曲线 1.需求曲线

完全垄断市场由于只有一家厂商,所以市场需求曲线就等于厂商需求曲线,即一条斜向下倾斜的曲线。就是我们前面所讲的需求曲线。 2.收益曲线

完全垄断厂商也存在总收益、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三条曲线。它们的含义与完全竞争厂商相同,但具体曲线的形状却不一样。 1)总收益曲线:一条倒U型曲线

2)平均收益曲线:AR=TR/Q=PQ/Q=P 实际上就是价格线,即需求曲线 3)边际收益:MR=dTR/dQ

设需求曲线为线性,P=a-bQ,则总收益曲线为TR=PQ=aQ-bQ2,对其求导,得出MR=a-2bQ 由此,可知边际收益曲线也是一条斜向下的曲线,斜率是需求曲线的两倍。 四、收益曲线与需求价格弹性

完全垄断厂商虽然可以控制价格,但是也不是随意定价的。他的收益的多少还要受到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的影响,并不是价格越高收益越大。二者存在一定的关系:

设总收益TR=PQ 需求函数Q=f(P) 那么MR=dPQ/dQ=P+Q*dP/dQ=P(1+Q/P*dP/dQ) 因为需求价格弹性Ed=dQ/dP*P/Q<0 所以,|Ed|= -dQ/dP*P/Q 这样,MR=P(1-1/|Ed|) 于是就有

★|Ed|〉1时,MR>0 此时,TR递增, 也就是降低价格能使总收益增加。 ★|Ed|〈1时,MR<0 此时,TR递减, 也就是降低价格反而使总收益减少。 ★|Ed|=1时,MR=0 此时,TR最大, 降低价格不会使总收益发生变化。

MR ?本次课题: 第二节 完全垄断市场的短期均衡(2课时) ?讲授内容:

39

收益

Q

价格

A P B AR Q

引言:在完全垄断市场上厂商也要追求其利润的最大化,如果必然存在亏损,那么就要使其亏损最小。

一、利润最大的短期均衡

垄断厂商利润最大化的条件也是MR=MC 原因分析:

成本增量,于是扩大产量可使利润增大。

价格MC AC当MR>MC时,每增加一单位产量会使收益增量大于

当MR

所以,只有MR=MC时,利润最大,此时垄断厂商达到 短期均衡。最大利润为矩形APCB的面积。 二、亏损最小的短期均衡

O 垄断厂商虽然自己制定价格,但也不总是盈利的。在市场疲软的情况下,厂商只能将销售价格下调,从而有可能出现亏损的情况。那么,厂商就要使其亏损最小,从而应用利润最大化原则,在MC=MR时,厂商亏损最小。

如图,价格低于全部平均成本,厂商亏损,在产量Q的水平上达到亏损最小,此时MC=MR。 亏损额为矩形EPAD的面积。由于此时价格仍然大于平均可变成本,所以厂商会继续生产。如果价格线低于全部平均可变成本,那么厂商就会停止营业了。

?本次课题: 第三节 完全垄断市场的长期均衡(2课时) ?讲授内容:

40

P A B MRQ AR=P=D

价格E P F C O B D MC AC AVC A MRQ D 数量

引言:完全垄断厂商在长期也要追求其利润的最大化,即长期均衡,但由于其规模不同,因此,长期均衡点和短期均衡点表现在不同的产量水平上,但总的来讲,仍然符合利润最大化原则,即在长期仍然是在MC=MR时,达到均衡。 一、需求不变条件下

假设在长期需求曲线不发生变动,那么垄断厂商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将在MR=SMC=LMC时,达到长期均衡。

厂商如果在短期内有亏损,在长期就会关闭并退出这个行业;如果有盈余,厂商将调整工厂规模,达到长期均衡。

如图:设厂商现有规模为SAC1,为了得到最大利润,他销售的产量为Q1,价格为P1,此时,MR=SMC,但其利润在长期不是最大的。在长期,厂商将扩大规模,当扩大到SMC2时, MR=SMC=LMC,达到长期均衡,在长期取得最大利润。价

MR O D

SMC1 P1

B P2 C

SAC1 SMC2 SAC2 LMC LAC D=AR

格Q1 Q2 产量 二、需求变化条件下

上面分析的是需求曲线不变时长期均衡的情况。有时,需求曲线会发生变动,此时MR曲线也会

相应变动,因此长期均衡情况就不一样了。假设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那么MR曲线也会相应向右上方移动,于是,与LMC、SMC在更高的产量水平上相交。即厂商将再扩大其规模,销售量将大于Q2,假定在Q3,厂商长期均衡再次形成。

?本次课题: 第四节 垄断厂商的差别定价(2课时) ?讲授内容:

引言:前面我们分析中都是假定垄断厂商就同一商品对消费者索取相同的价格。事实上,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垄断厂商可以凭借其垄断地位,对消费者实行差别定价。 一、差别定价的定义、条件 1.定义

差别定价是指厂商对成本相同的同一种产品向不同购买者索取不同的价格。

41

?举例:医生对收入不同的病人的差别收费 电力公司对家庭用电和工业用电的不同收费 通信公司对于话费量大小不同的客户实行不同定价 旅游旺季和淡季航空公司机票的不同票价

2.条件

并不是所有厂商都可以差别定价的,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1)定价厂商必须具有相当的垄断能力 2)定价厂商必须能够有效分割市场

3)分割开的市场对同一产品必须具有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 二、差别定价的类型

根据商品价格差别的程度不同,可以将差别定价分为三种情况:

1.一级价格差别(完全价格差别)是指垄断厂商对每个消费者购买每单位商品都按照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来确定不同的售价。实际上就是 按照消费者的心理价位定价。

?举例:利用第一章消费者购买胶卷的例子加以说明

价格 此时,消费需求曲线成为垄断厂商的边际收益曲线。 一级价格差别事实上就是垄断厂商将消费者剩余转 化为自己的收益。

如图: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就是原来的消费者剩余 现在也成了厂商的收益。

O

Q

P D=MR 数量

2.二级价格差别是指垄断厂商根据消费者购买商品数量的多少而收取不同的价格。

?举例:批量购买优惠、手机费消费量越多单价越低等

如图:

当消费者消费OQ1时,价格为P1,当消费量为OQ2时,OQ1部分的价格仍为P1,而Q1Q2部分 的价格为P2,同样如果消费量为Q3,则Q2Q3部分定价P3。 价格 对于总消费量为OQ3的消费者,垄断厂商得到的总收益为: 矩形OP1AQ1面积+矩形Q1RBQ2面积+矩形Q2SCQ3面积,此时, 消费者剩余比非价格歧视下的三角形P3DC的面积减少了。 由此可见,在二级价格差别下,垄断厂商只能获得部分消 费者剩余。从而垄断厂商获得的超额利润要比一级价格差 别下少。

O

Q1 Q2 Q3

P1 P2 P3 D A R B S C D=MR 数量

3.三级价格差别是指垄断厂商对不同市场的不同消费者是行不同的价格。

?举例:出口商品与内销商品价格不同;乘车学生票半价;工业用电与民用电价格不同等

三、差别定价的影响

42

差别定价主要有利于垄断者,可以使垄断者获得更多的利润。

但它对于消费者却是有利有弊。因为差别定价具有歧视性,它对于不同消费者采取不同的待遇,即收取不同的价格,这对消费者是不利的。

然而,它对于消费者也有好处。由于它的差别定价,会使一部分消费群体获得利益。

?举例:学生群体在购买火车票回家时就可以享受半价的优惠。

另外,它还有促进或抑制消费的作用。

?举例:比如消费多,价格低会促进消费。消费少,价格高会抑制消费。

?本次课题: 第五节 完全垄断与完全竞争的比较(2课时) ?讲授内容:

引言:通过前面的分析可见,完全垄断与完全竞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虽然截然相反,但是却各有利弊。下面我们分别来比较一下。 一、完全垄断的缺点

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每个厂商都是在长期平均成本最低点进行生产,所以可以使生产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和有效的配置。但是完全垄断市场却无法做到这一点。主要表现在: 1)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完全垄断厂商的产量低于 完全竞争厂商的产量,价格高于完全竞争条件下 的价格。

如图:P2、Q2为完全垄断市场长期均衡时的价格 和产量;P1、Q1为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厂商长期 均衡时的价格和产量。通过比较,可知,P2 〉P1, Q2 〈Q1。可见,垄断条件下,厂商的生产成本较 高,说明资源没有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和最有效率 的配置。另一方面,由于消费者必须付出较高的 价格购买商品,这样就不会达到消费者均衡,使 其在既定收入条件下不能达到最大满足。

2)完全垄断条件下厂商的外部激励机能较差。由于厂商凭借其垄断地位就可以获得超额利润,

所以他改进技术、管理水平的动力就减弱了,不利于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二、完全垄断的优点

完全垄断也有其有利的地方。表现在两个方面:(我们从与完全竞争相比较来说明)

★一方面,就完全竞争市场来讲,它有一个弊端,就是由于厂商之间是自由竞争,那么某一个

43

O Q2 Q1 P2 P1

MR Q

AR LAC P LMC 厂商发明出来的产品就得不到保护,很快将被其他竞争者效仿,于是使发明产品的厂商损失很大。这样大家就都不愿意出新产品,从而削弱了厂商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因而不利于技术进步。 但垄断市场却不一样,由于国家对新产品赋予发明者专利权,所以防止了其他竞争者的效法,从而在这个意义上有利于技术进步。

★另一方面,完全垄断的另一个优势是,完全垄断的一般规模都比较大,这样大规模生产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从而会可能以廉价的价格提供给消费者,让消费者享受较多的利益。当然这并不是说,垄断一定带来低价格,有时也会有高额价格。这样看来,完全垄断从某种角度来讲,并不是完全不利于消费者和生产的,也在另一个角度有其积极的一面。 三、政府的价格管制 1.边际成本定价法

这是通过边际成本来制定价格。就是将价格确定在边际成本与需求曲线相交的产量点上,此时的价格低于厂商自己长期均衡的价格,可以使消费者以较低价格购买商品。(图形参见前面分

析缺点时所示图形)

由于此时,厂商的平均收益仍然大于平均成本,所以厂商仍然可以获得超额利润。若政府想进一步控制垄断厂商的利润,达到与完全竞争同样的效果,也可以通过增加税收来消除其超额利润。

2.平均成本定价法

这是按照平均成本来制定垄断厂商的出卖价格。 采用这种方法一般是在当用边际成本定价导致 价格低于平均成本时,从而使厂商出现亏损, 厂商生产积极性下降。这时,政府便将价格定 在需求曲线与平均成本交点的产量水平所对应 的价格上。

如图,在Q1产量点上,总收益=总成本,这时厂

O

Q1

P1

D=AR Q LACP

LMC 商可以收回全部成本,而且没有超额利润,与完

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状态就能够达到同样的效果了。

?本次课题: 第六章 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市场简述 (2课时) ?讲授内容:

44

引言:本一章在前面两章的基础上将对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市场进行简单的介绍,最后总结四类市场结构的不同特征,从而使同学们形成对于全部市场结构的完整理解。后两类市场的深入分析,有余力的同学可以自己课下进行。 一、概述

完全竞争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是两类比较极端的市场结构类型,它们都有其严格的条件,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比较少,有的只是一些近似的例子。例如近似属于完全竞争的农产品市场、近似属于完全垄断的公用事业行业等等。虽然它们比较理想,但却是我们研究其它市场类型的基础,这两类市场研究中的一些图形和理论,可以在其他市场类型的研究中加以推广,得到应用。

在我们现实经济生活中,更多的是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市场,即垄断和竞争混合存在的市场结构类型。针对这两种市场结构而言,垄断竞争市场的竞争性要大于寡头垄断市场,而垄断性,又是后者大于前者。关于这两类市场结构,我们在这里只作简单介绍,了解一些概念性的问题就可以了,不作为学习的重点。 二、垄断竞争市场 1.含义

垄断竞争市场就是在这个市场中有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产品的市场结构。 2.特征

1)每个厂商的产品是不同质的。

2)市场上有很多厂商,可以凭借产品的有限差别对市场施加有限的影响,是市场价格的影响者,

但却无法互相勾结控制市场价格。

3)由于每个厂商所占的市场份额不大,厂商自以为可以不考虑其他厂商的反应而独立行事。 4)厂商进出比较容易。

?举例:彩电市场、牙膏市场、洗发液市场、同一星级的宾馆等等轻工业、服务业市场 3.厂商需求曲线

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一条略为向右下方 倾斜的斜线。这是因为,其产品既有差别但差 别又不大,所以降低或提高价格会引起销量的 较大变化。

※产品差别越小,需求曲线的斜率也就越小。反之亦然。

P B P1 P2

C A d1 d2 D 每个垄断竞争厂商都面对两条需求曲线:一是别 的厂商保持价格不变,自己的价格变化后市场对

O Q

Q1Q Qn 2自己产品的需求曲线(d),即主观需求曲线。二是别的厂商与自己采取相同行动时,市场对自 己产品的需求曲线(D),即客观需求曲线。客观需求曲线就是市场需求曲线,是固定不变的,而厂商的主观需求曲线d则随着不同的价格水平发生变化。 4.垄断竞争厂商的竞争

4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lo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