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史 重点及习题
更新时间:2024-05-20 13:0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外国教育史题库及答案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第1-2章 史前教育及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一、选择题
1.公元前8世纪以后古印度,出现了一种办在家庭中的婆罗门学校,教师被称为( B )。(教育学统考2009年) A.“拉比” B.“古儒” C.“书吏” D.“教父”
公元前8世纪以后古印度,出现了一种办在家庭中的婆罗门学校,通称为“古儒学校”,教师被称为“古儒”。 2.通常,苏美尔和( A )的文化教育被看作是人类正式教育的起点。 A. 巴比伦 B. 印度 C. 埃及 D. 中国
3.在巴比伦时期,寺庙学校已有两级。其中的一级是初等教育,主要教授( A )。 A. 读写 B. 苏美尔文 C. 文法 D. 祈祷文
A。在巴比伦时期,寺庙学校有两级。一级是初等教育,主要教授读写;另一级是高等教育,除学习读写之外,还有学习文法、苏美尔文学、祈祷文。
4.国王法老在宫廷中设立的学校,以教育皇子皇孙和朝臣的子弟为宗旨,学生学习完毕,接受适当的业务锻炼后,即分别被委任为官吏的是( D )。
A. 文士学校 B. 职官学校 C. 僧侣学校 D. 宫廷学校 5.古代埃及教育中,注重科学技术教育,亦为学术中心是( C ). A. 文士学校 B. 职官学校 C. 僧侣学校 D. 宫廷学校
僧侣学校(寺庙学校)是一种附设在寺庙的学校,着重科学技术教育,亦为学术中心是培训祭司或僧侣的学校机构。
6.公元前6世纪以前的印度教育常称为“婆罗门教育”,其教育的对象主要为婆罗门等高级种姓,以家庭教育为主,主要学习( A )。
A. 《吠陀》经 B. 苏美尔文 C. 文法 D. 祈祷文
7.反对种姓制度,主张“四姓平等”,教学语言不用梵文而用地方语言的是( A )。 A. 佛教教育 B. 婆罗门教育 C. 职官学校 D. 宫廷学校
佛教由释迦牟尼所创,他反对种姓制度,主张“四姓平等”。佛教教育的最重要的场所是寺院,学习内容主要为佛教经典。教学语言不用梵文而用地方语音,适应了平民学习的需要。
8.泥板书舍中教师被称为( C );“古儒学校”,教师被称为( D );希伯来的教师称为( A )。 A. 拉比 B. 校父 C. 专家 D. 古儒
苏美尔时期已出现了学校。最早的学校与寺庙密切联系,由于泥板是学校的主要学校工具,故学校被称为“泥板书舍”。在泥板书舍中,负责人称为“校父”,教师称为“专家”,助手称为“大兄长”,学生称为“校子”。公元前8世纪以后古印度,出现了一种办在家庭中的婆罗门学校,通称“古儒学校”,教师被称为“古儒”。希伯来的教师称为“拉比”。 二、简答题
1.简述古代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特点。
答:古代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大致具有以下特点:
1
第一,作为世界文化的摇篮,东方产生了最早的科学知识、文字以及学校教育。
第二,各国的教育及不同时期的教育各有特征。总的来说,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相应,教育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及等级性,学校主要招收奴隶主子弟,并按教育对象的等级、门第而被安排进入不同的学校。 第三,教育内容较丰富,包括智育、德育及宗教教育等,既反映了统治阶级的需要,也反映了社会进步及人类多方面发展的需要。
第四,与教育内容繁复相应,教育机构种类繁多,形态各殊,有助于满足不同统治阶层的需要,既具有森严等级性,也具有强大适应力。
第五,各国在教育方法上不乏创新之举,但总的来说,教学方法简单,体罚盛行,实行个别施教,尚未形成正规的教学组织形式。
第六,知识常常成为统治阶级的专利,故教师的地位较高,与后来古代希腊、罗马学校教师社会地位卑下形成鲜明对比。
第七,文明及文化教育甚为古老,但失于早衰或有过断层期,在此意义上,或许可称源远而流不长。巴比伦、埃及及印度等均因异族入侵等原因导致历史中断,从而导致文化教育在本土的失传或断层。而只有中国文化及其所哺育的教育源远而流长,这是中国教育史的独特之处和优异之处,也是其他东方文明古国的不及之处。 2.简述婆罗门教育与佛教教育之间的区别。
答:佛教是根植于婆罗门的宗教,讲因果轮回,但也有区别,表现在佛教反对种姓制度,主张各种姓平等。所以,婆罗门教育与佛教教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在教育目的方面,婆罗门教育以维持种姓压迫和培养宗教意识为核心任务;佛教教育的目的与其教义相同,在于让人们弃绝人间享乐,蔑视现实人生,通过修行,大彻大悟,追求涅柴及虚幻的来世。
在教育内容方面,《吠陀》为婆罗门教育提供了主导思想,在公元前8世纪后,除《吠陀》,又增设了六科,即语音学、韵律学、文法学、字源学、天文学和祭礼;佛教教育学习内容主要为佛教经典。
在教育方法方面,婆罗门教育一开始是以家庭教育为主,公元前8世纪,出现了“古儒学校”,教学方法有所改进,体罚盛行,也采取恩威并施的方法;佛教教育将讲道与个人的钻研结合起来。 在教学语言方面,婆罗门教育以艰深的梵文为教学用语;佛教教育以地方语言解说。 在女子教育方面,佛教比婆罗门教也要重视得多。
3.古埃及的学校教育较为发达,试述学校类型主要有哪些及每类学校的教学内容是什么? 答:知识点:古代埃及的教育
古埃及的学校教育较为发达,学校类型主要有: (1)宫廷学校
所谓宫廷学校是国王法老在宫廷中设立的学校,以教育皇子皇孙和朝臣的子弟为宗旨,学生学习完毕,接受适当的业务锻炼后,即分别被委任为官吏。 (2)僧侣学校(或称寺庙学校)
2
僧侣学校是一种附设在寺庙中的学校,着重科学技术教育,亦为学术中心是培训祭司或僧侣的学校机构。由于寺庙是古埃及宗教活动的场所,也是替法老办理天文、建筑等专业事务的机构,因此这类学校有很高的地位。
(3)职官学校(或称书吏学校)
职官学校是训练一般的能从事某种专项工作的官员,修业期12年。 (4)文士学校
培养能熟练运用文字从事书写及计算工作的人。此类学校较前两种等级,招收人数较多,对出身限制稍宽,修业期限有长有短。 其教学内容分别是:
宫廷学校的教学内容无法考证。
僧侣学校重视科学教育,教学及研究内容以较高级的天文学、数学、建筑学、水利学、医学及科学为主,培养能力优且水平高的人。
职官学校的教学内容包括普通文化课程及专门职业教育,往往以吏为师。
文士学校通常教授书写、计算、律令的知识,有的还教授数学、天文和地理之类。其中书写最受重视,训诫是主要的书写内容。
第3章 古希腊的教育
一、选择题
1.在西方教育史上,古希腊智者派所确立的“三艺”是( D )。(教育学统考2008年) A. 音乐、修辞学、几何学 B. 文法、辩证法、几何学 C. 文法、修辞学、天文学 D. 文法、修辞学、辩证法 2.斯巴达教育的基本特点是强调( D )。
A. 智育 B. 美育 C. 劳动教育 D. 军事体育 斯巴达教育只重视军事体育训练,轻视知识学术。
3.“五项竞技”即赛跑、跳跃、掷铁饼、投标枪和(A )。 A. 摔跤 B. 游泳 C. 射箭 D. 骑马
斯巴达的公民子女7~18岁,进入国家教育机构,开始军营生活。教育主要内容是“五项竞技”(赛跑、跳跃、摔跤、掷铁饼和投标枪)、神话、传说。
4.在斯巴达,( D )岁可以通过一定的仪式,成为正式公民。 A. 15 B.20 C. 25 D. 30 斯巴达的公民子女20岁开始接受实战训练,30岁证实获得公民资格。
5.在雅典,( B )岁可以通过一定的仪式,成为正式公民。 A. 15 B.20 C. 25 D. 30
雅典公民子女18~20岁,青年进入青年军事训练团,接受军事教育。到20岁,经过一定仪式,被授予公
3
民称号。
6.“智者派”共同的思想特征是:相对主义、个人主义、感觉主义和( A ). A. 怀疑主义 B. 主观主义 C. 实证主义 D. 绝对主义
7.在古典时期,出现了一些由著名学者创办的高等教育机构。如公元前387年,柏拉图创办了( A )。 A. “学园” B. 修辞学校 C. 哲学学校 D. 吕克昂
在古典时期,出现了一些由著名学者创办的高等教育机构。如前309年(或前392),伊索克拉底创办的修辞学校;前387年,柏拉图创办的学园;前335年,亚里士多德创办的吕克昂。
8.公元前200年前后,( C )成为了著名的学术研究中心和高等教育的中心。 A. 巴黎大学 B. 伦敦大学 C. 雅典大学 D. 吕克昂
希腊化时期真正得到明显发展的是高等教育机构。雅典大学成为非常著名的学术研究中心和高等教育的中心,为传播希腊的文化、科学和学术做出来重要的贡献。
二、 名词解释 1. 智者
【参考答案】所谓智者,在公元前5世纪后期主要指以收费授徒为职业的巡回教师。智者派共同的思想特征是:相对主义、个人主义、感觉主义和怀疑主义。
智者云游讲学,推动文化传播,促进社会流动。同时,传播文法、修辞、哲学的内容,扩大了教育内容,西方教育史上沿用长达千年之久的“七艺”中的前三艺(文法、修辞、辩证法)就是由智者首先确定下来的。智者重视道德教育与政治教育,把道德与政治的知识作为主要教育内容,不仅丰富了教育内容,还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教育------政治家或者统治者的教育。
2. 苏格拉底法(产婆术)
【参考答案】“苏格拉底法”:“苏格拉底法”又被称作“产婆术”(或助产术)。是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创造的一种教师与学生交谈、辩论的方法,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这种方法是近代启发式教学法和现代发现法的萌芽。
3.亚里士多德
【参考答案】古希腊哲学家、思想家、科学家和教育家,师从柏拉图。一位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一生著述丰富,涉及多种领域,教育思想对西欧文艺复兴后1000多年的教育产生很大影响,20世纪先后出现的永恒主义、新托马斯主义流派思想都受到他的影响。
4.柏拉图
【参考答案】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培养了包括亚里士多德在内的一大批学生,一生写作了大量著作,其中《理想国》、《法律篇》是他的代表作。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建立完整教育理论体系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对西方社会的教育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5. “七艺”
【参考答案】七艺:是西方古代教育的主要内容,由“三艺”和“四艺”组成,“三艺”是公元前5世纪
4
智者派确立的教育内容,包括文法、修辞学和辩证法;“四艺”是古希腊教育家柏拉图倡导的教育内容,包括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罗马帝国后期,七艺成为学校的主要课程,进入中世纪以后,七艺又被基督教接收过来,只是内容上有了很大的变化,充满了神学色彩。 三、辨析题
1.雅典与斯巴达一样,教育完全由国家控制。
【参考答案】错误。在斯巴达,教育被当作一项极为重要的国家事业,完全由国家控制。与斯巴达一样,雅典也非常重视教育。但是,与斯巴达不同的是,雅典盛行私人办学,国家只负责1 6至20岁青年的教育。 2.智者是西方最早的职业教师。
【参考答案】正确。智者又称诡辩家,在荷马时代,是指某种精神方面的能力和技巧,以及拥有这些能力和技巧的人。到公元前5世纪后期,“智者”一词被专门用来指以收费授徒为职业的巡回教师。他们云游各地,授徒讲学,成为西方最早的职业教师。智者的出现使得职业教师已逐步取代原有的“大众教师”,教育工作已开始职业化。 四、简答题
1. 简述荷马时代教育对希腊教育的影响。
知识点:荷马时代的教育
【参考答案】荷马时代的教育还处于较为低级的发展阶段,但是对希腊教育的历史发展却具有非常深刻的影响。
?《荷马史诗》始终是希腊人教育年轻一代的重要教材,自有学校后一直是希腊学校的重要教学内容。 ?荷马时代教育中着重培养的道德品质,不仅成为希腊人的重要道德规范,也始终是希腊学校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
?荷马时代教育中所具有的即注重个性发展又重视群体利益,既强调实干又注重雄辩、谋略的特点,实事上为后来希腊教育的发展奠定了深刻的历史基础。 2.简述希腊化时代明显不同于古典时代教育的特点。
知识点:希腊化时代的教育
【参考答案】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开始向东扩张,先后征服了希腊、小亚细亚、叙利亚、埃及和印度(部分地区)建立了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庞大军事帝国,开始了东西方文化想融通的新时期。所以,在希腊化时代,文化和教育方面也呈现出明显不同于古典时期的特点。
第一,希腊,特别是雅典的学校教育制度,广泛传播到小亚细亚、美索不达米亚、波斯、埃及等广大地区,从而对这些地区的教育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二,文化和教育中心发生转移:从雅典逐步转移到亚历山大利亚城,整个希腊化时期,亚历山大利亚城事实上一直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中心;
第三,希腊的初级学校发生蜕变:古典时期实施的以德、智、美、体为基本内容的多方面的教育,转向主
5
要局限于读、写、算等知识性科目,注重和谐发展与多方面教育的传统遭到破坏;
第四,中等教育同样面临衰微的境地二原有的中等教育机构——体育馆为文法学校所取代;
第五,希腊化时期真正得到明显发展的是高等教育。除原有的柏拉图学园、亚里士多德的吕克昂和伊索克拉底的修辞学校之外,出现了芝诺开办的斯多噶学派的哲学学校和伊壁鸠鲁开办的伊壁鸠鲁学派的哲学学校:公元前200年前后,上述几所学校合并成为雅典大学。雅典大学成为非常著名的学术研究中心和高等教育的中心,为传播希腊的文化、科学和学术、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3.与斯巴达教育相比,雅典教育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知识点:古风时代的教育/雅典教育
【参考答案】雅典教育与斯巴达教育是古希腊城邦国家的两种教育,两者具有不同的特点,与斯巴达相比,雅典的教育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具体表现如下:
①雅典人认为,要培养公民在履行公共义务时应具有的理智、聪慧和公正等品质,这是由国家规定。但是,在如何安排个人的闲暇时间及勇敢、强壮等品质的培养上,就不能完全依靠国家控制。因此,雅典教育既有公共教育,也盛行私人办学。
②雅典教育通过教育要求学生在体力、智力、美感和品德等方面得到和谐发展,注重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这在斯巴达的教育中是找不到的。
③雅典把知识教育作为培养奴隶主阶级的政治活动家和官吏的最主要的教育内容,可以学到航海知识和政治法律知识,这是斯巴达教育所没有的。
④雅典教育对理性主义的重视,对身心和谐发展教育理念的理解,对职业化和专业化教育的反对,对自由教育的强调等对后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具有重大影响。与斯巴达实用性的国家导向教育形成鲜明的对比。 4.试分析雅典教育特点形成的基本原因。
知识点:古风时代的教育/雅典教育
【参考答案】雅典教育特点的形成是与其地理环境、经济、政治、文化科学发展相联系的,在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①雅典三面临海,有良好的海运条件和丰富的矿藏,便于航海和商业贸易。
②在经济上,雅典奴隶制经济比较发达,工商业经济繁荣,手工业发达。由于交通方便,不仅与境内各国贸易频繁,而且与北非、西亚也有频繁的贸易往来,至公元前5世纪初成为全希腊最繁荣富强的国家。
③在政治上,雅典长期实行奴隶主的民主体制,具有浓厚的民主气息。希波战争后,雅典社会进入了一个思想启蒙、个性解放的时代。
④在文化上,繁荣的工商业经济,民主的奴隶主政治,促进了雅典文化科学的发展。公元前5世纪至前4世纪,雅典出现了各种哲学派别、艺术水平很高的雕刻和美术作品,文学、史学也很发达,科学,如天文学,算术、几何都得到较高的发展。
综上所述,才导致了雅典教育不同于斯巴达教育的特点。
6
5.智者在古希腊教育发展中的贡献是什么?
知识点:古典时代的教育/“智者派”对教育的贡献
【参考答案】“智者派”公元前5世纪后期,专指以收费授徒为职业的巡回教师。这些人云游各地,积极参加城邦的政治和文化生活,以传播和传授知识获得报酬,并逐步形成了一个阶层。
①智者云游各地,授徒讲学,以钱财而不以门第作为教学的唯一条件,这不仅推动了文化的传播,而且由于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促进了社会的流动。
②智者适应了时代对辩论、演讲的广泛需要,开始研究与辩论、演讲相关的文法、修辞、辩证法等科目,拓展了学术研究领域,扩大了教育内容范围,使“七艺”的前三艺(即文法、修辞、辩证法)由此而确定。
③智者最关心的是道德问题和政治问题,并把系统的道德知识和政治知识作为主要的教育内容。这样,不仅丰富了教育内容,而且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教育,即政治家或统治者的预备教育。
智者不仅直接促进了希腊教育实践的发展,而且还推动了希腊教育思想的进一步丰富。
作为职业教师,他们明确地意识到教育活动的特殊性,并开始自觉地把教育现象与政治现象、道德现象等社会现象相区分。他们把教育当作一个运用禀赋、进行练习的过程。另一方面,他们也明确认识到,教育与政治、道德具有密切的相互联系,教育在国家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智者反对道德天赋论,强调道德是人人都可拥有的,道德是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获得的。
第4章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一、选择题
1. 在西方古代教育史上,提出教育目的在于实现个人的“灵魂转向”,主张“寓学习于游戏”、“学习即回忆”的教育家是(B)。
A. 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 亚里士多德 D. 奥古斯丁
2.在西方哲学史上开辟了自然哲学向伦理哲学转变新阶段的人是(A)。
A. 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 亚里士多德 D. 昆体良
3.问答法主要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下定义四个步骤组成,它由(A)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师生间的对话方法。
A. 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 亚里士多德 D. 昆体良 4.《理想国》的最高教育目标是培养(B)。
A. 哲学家 B. 哲学王 C. 政治学家 D. 修辞学家
5.(B)中首次提到了强迫教育。所有公民的孩子到一定年龄都无一例外地要受学校教育,不管他们父母是否乐意。
A. 《理想国》 B. 《法律篇》 C. 《爱弥儿》 D. 《论灵魂》 6.(C)将人的灵魂区分为俩个部分:理性的部分和非理性的部分。
A. 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 亚里士多德 D. 昆体良
7
7.古代西方第一个完整的学校教育制度体系提出者是(C)。
A. 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 亚里士多德 D. 昆体良
二、名词解释
1. 修辞学校
知识点: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参考答案】修辞学校是公元前390年古希腊苏格拉底创办的一种高等教育学校。在教育内容上,它偏重实用,以演讲术、辩论术以及为此服务的文法学、修辞学、逻辑学为主,训练论辩技术,与柏拉图注重理论培养的哲学学校相对立。办学形式上,它收取学生的学费。在西欧文化教育史上,修辞学校奠定了“三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的基础。希腊化时期,修辞学校在教育内容上逐渐背离了苏格拉底理想中的政治智慧和辩才,陷入诡辩术和形式的泥沼。古罗马共和时期,在高等教育方面继承并发展了苏格拉底的修辞学校的模式,修辞学校趋于成熟,修业年限、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基本上与之一致,主要招收16岁以上的富家人家子弟,以培养善于辞令、精于文学的雄辩家为目的。教育内容为修辞、逻辑、法律、伦理学、数学、天文学、历史等。教师最初请希腊人担任,采用希腊修辞学校的课程,后来才有罗马人在拉丁修辞学校担任教师。帝国时期,改为国立。
2. “阿加德米”学园 知识点: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参考答案】 公元前387年柏拉图回到雅典,并创办了学院(或称阿卡德米Academy)。学园的名字与学园的地址有关,学园的校址所在地与希腊的传奇英雄阿卡德慕斯(Academus)有关,因而以此命名。学园是西方最早的教学机构,它是中世纪时在西方发展起来的大学的前身。学园受到毕达哥拉斯的影响较大,课程设置类似于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传统课题,包括了算术、几何学、天文学以及声学。柏拉图还深知学以致用的道理,在他的学院里按照他的政治哲学培养了各方面的从政人士。当时有好多著名的政治家都是柏拉图的学生,因此他的学院又被形象地称为“政治训练班”。柏拉图在此教书著书,前后达41年之久,后来形成了柏拉图学派,开创了一个理性主义的哲学系统。柏拉图死后,他所创立的学园由门徒主持。学园存在了900多年,直到公元529年被査士丁尼大帝关闭为止。 三、 辨析题
1.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在教育理论上没有任何意义。
【参考答案】错误。灵魂论说明人也是动物,人的身上也有动物性的东西。能否用理性领导欲望,使欲望服从理性,是人与动物区分的标志。发展人的理性,这就是教育,特别是德育的任务。灵魂的三个组成部分的理论为教育必须包括体育、德育、智育提供了人性论上的依据。
2.苏格拉底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民主社会的公民。
【参考答案】错误。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治国人才。苏格拉底反对民主政治,是专家 治国论者。他认为治国者必须有才有德,深明事理,具有各种实际知识。而教育的目的就在 于对青年人进行培养,
8
使其成为治国之材。 四、 简答题
1. 简述柏拉图的主要教育思想。
【参考答案】第一,教育管理方面,柏拉图认为,教育和培养是当政者应注意的一件大事。
第二,在教育目的方面,柏拉图认为,教育的最高目标就是培养哲学家兼政治家——哲学王;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使“灵魂转向”,即培养人从可见世界上升到可知世界,转离变化着的感性世界、现象世界,看到真理、本质和理念。
第三,在教学方面,柏拉图要求学习和实际锻炼始终紧密结合,主张课程学习与实际锻炼结合、净化教育内容,反对强迫学习,还提出了“寓学习于游戏,,,但孩子所参加的游戏必须符合法律精神。
第四,在女子教育方面,柏拉图认为女子应和男子受同样的教育,从事同样的职业,应同样受体操训练和军事教育。
第五,在教育功能方面,柏拉图高度评价教育在人的塑造中的作用,也重视教育对社会的作用。 第六,在教育内容方面,柏拉图将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理论四门课程列入教学科目,第一次提出以考试作为选拔人才的手段之一,强调身心协调发展。
第七,柏拉图重视早期教育,他认为早年接受的见解总是根深蒂固不容易更改的,从小养成的习惯会成为第二天性。柏拉图还对早期教育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2. 简述亚里士多德关于教育作用的思想。
【参考答案】亚里士多德认为人形成人有三个因素,即天性、习惯和理性,由于天性、习惯和理性不能经常统一,要使它们互相协调并服从于理性,除了通过立法者的力量而外,就寄托于教育。通过教育发展人的理性,使天性和习惯受理性的领导,人就能成为有良好德行的人。在这三个因素,教育显然有其特殊作用。亚里士多德关于形成人的三要素的理论,是后世关于遗传、环境和教育的理论的雏形。
亚里士多德在高度评价教育的作用时,并不认为教育在人的形成中的力量是万能的。教育并不能使那些天性卑劣而又在不良环境中养成了坏习惯的人服从理性的领导。只有当法制、良好的环境影响、正确的家庭影响和教育形成合力时,人才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3.简述亚里士多德的教育理论。
【参考答案】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其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适应自然。这一思想主要依据其“灵魂论”中的人性论思想。他将人的灵魂分为植物、动物、理性灵魂三部分。前两者属于人的非理性灵魂。在三部分灵魂当中,植物灵魂对于动物灵魂、非理性灵魂对理性灵魂都是低级对高级的关系。“灵魂论”为其提供了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基础。首先,人身上动物性的东西是客观存在的;其次,人具有理性,教育应当适应人的灵魂的各个部分,促进入的理性的发展,发展人的理性是教育的重要任务;第三,灵魂的三个部分的理论为教育包括体育、德育和智育三方面的内容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9
(2)和谐教育。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也提供了和谐教育思想的基础。他认为,体育是为了身体和生理;德育是为了人的非理性灵魂;智育是为了人的理性灵魂。三个方面相互联系、和谐发展。教育应当注意这三个方面的发展顺序,促进其和谐发展。
(3)博雅教育,也称自由教育,是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他认为博雅教育不是进行职业准备,而是以促进人的各种高级能力和理性的发展为目的;博雅教育是以自由学科为主要内容,避免专业化的训练。实施博雅教育需要两个条件:一要有足够的闲暇时间来保护自己的心灵,同时发展和运用自己的理性;二要有读、写、算、体操、哲学等不具有任何功利目的自由学科。
第5章古罗马的教育
一、选择题
1.夸美纽斯提出并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而班级授课制思想的萌芽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教育家(C) A. 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 昆体良 D. 西塞罗
昆体良提出依据学生每个人的能力,把儿童分成班级,指定他们依次发言,进行教学是可能的。这些见解是班级授课制思想的萌芽。
2.古罗马在(A)时期,以及形成了包括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三个阶段的学校体系。 A. 共和后期 B. 共和早期 C. 帝国时期 D. 王政时期
罗马共和时期,便存在着几乎是平行的两种学校体系,一种是以希腊语、希腊文学的教学为主的希腊式学校;另一种是拉丁语学校,包括初等、中等、高等教育三个阶段。 3.以下哪一项是古罗马共和时期初等学校重要的教学材料(A)。
A. 《十二铜表法》 B. 《吠陀经》 C. 《荷马史诗》 D. 《雄辩术原理》
古罗马共和时期7~12岁的儿童入小学。教学内容是读、写、算,其中包括学习道德格言和《十二铜表法》。 4.把培养雄辩术家改为培养忠于国家的公民和官吏,出现在古罗马的(D)。
A. 共和后期 B. 共和早期 C. 帝国时期 D. 王政时期 5.西塞罗的代表作是(A)。
A. 《论雄辩家》 B. 《雄辩术原理》 C. 《忏悔录》 D. 《大教学论》 6.《忏悔录》的作者是(C)。
A. 阿奎那 B. 昆体良 C. 奥古斯丁 D. 西塞罗 7.在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双语教育问题的是(A)。
A. 昆体良 B. 柏拉图 C. 西塞罗 D. 亚里士多德
昆体良在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双语教育的问题,希望儿童先学希腊语,然后学拉丁语,再后,俩种语言同时并进。
8.基督教最早的教育活动以(A)为对象。
A. 成人 B. 儿童 C. 贵族子弟 D. 平民子弟 基督教最早的教育活动以成人为对象。分为初级教义学校和高级教义学校。
10
二、名词解释
《论演说家的教育》知识点:古罗马时期的教育思想/昆体良的教育思想
【参考答案】《雄辩术原理》是昆体良(古代罗马教育史上最著名的教育思想家)的著作。本书系统地论证了雄辩家的培养和教育,集中反应了昆体良的教育思想和特色。昆体良把培养雄辩家作为教育的最高目的。而作为雄辩家,善良是第一位的,雄辩术是第二位的。因此,他坚持把良好道德的培养放在教育任务的首位。雄辩家必须在学校中培养。昆体良重视学前教育,在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双语教学问题。在教学理论中,有班级授课思想的萌芽。他主张教育应该建立在广博的普通知识基础上,认为学习和休息应该交替进行,防止过度疲劳。教师应善于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向那些不发问的学生提问。昆体良的教学理论对几百年的罗马帝国以及文艺复兴时代的影响很大。《雄辩术原理》客观存在的不足,主要是偏重于教学问题的探讨,对于教学基本理论问题的分析则相对薄弱,这多少影响了该书的价值。 三、辨析题
1.昆体良认为,能够就任何问题进行得体的演说是雄辩家最本质的特点。
【参考答案】错误。昆体良提出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善良而精于雄辩的人。在他看来,雄辩家不仅仅是擅长演说的人,还应当是一个具有较高的才能,同时具有崇高的思想、高尚的情操,成为一个善良的人。从一定意义上讲,德行比才能更重要,教育的任务应当是培养良好的德行。 2.奥古斯丁反对教师体罚学生,认为那是一种人格侮辱。
【参考答案】错误。奥古斯丁认为教育上的体罚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昆体良反对教师体罚学生,认为那是一种人格侮辱。该命题混淆了二者的主张。 四、简答题
1.与罗马共和时期相比,罗马帝国时期比较大的教育改革是什么?
【参考答案】(1)改变了教育的目的,把培养演说家改为培养效忠于帝国的官吏和顺民;(2)在教育形式上,由共和时期家庭教育、私学教育,到帝国时期 对初等教育实行国家监督和控制,并把部分私立的文法学校和修辞学校改为国立,以便于国家对教育的严格控制;(3)在教育内容上,一是拉丁文取代希腊文占据主导地位;二是教学形式主义严重、内容空洞。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中,教学与生活相脱离,实用科学减少。高等教育中原有的雄辩术教育不受重视。(4)帝国时期,国家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改教师的私人选聘为国家委派。
2.简述昆体良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参考答案】昆体良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大致有以下几点。
(1)教师应该是德才兼备的,即教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和雄辩术,又教学生做人。 (2)教师对学生应宽严相济。
(3)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要有耐心,对学生要多勉励,少斥责。
(4)教师应当懂得教学艺术,教学应当简明扼要,明白易懂,深入浅出。
11
(5)教师要注意儿童之间在能力、资质、心性方面的差异,因材施教。
第6章西欧中世纪的教育
一、选择题
1.西欧中世纪的骑士教育是一种特殊形式的(B)。
A. 学校教育 B. 家庭教育 C. 社会教育 D. 教会教育 2.教会学校的种类主要有修道院、主教学校和(A)。
A. 堂区学校 B. 文法学校 C. 修辞学校 D. 基尔特学校
3.中世纪修道院的学生不全是以做神职为目的,其中有一部分进修道院仅为学习知识,毕业后仍为俗人,这部分人称为(B)。
A. 内学 B. 外学 C. 俗人 D. 留学生
修道院最初只接收志在侍奉上帝、准备充当神职人员的人进行教育,以后扩大范围,一些并不以神职为生的人也被接纳。但俩类学生分开,前者称为“内学”,毕业后将终生做圣职。后者称为“外学”,入修道远只为学习知识,学成后仍为俗人。 4.14~21岁的骑士教育是(C)。
A. 礼文教育阶段 B. 家庭教育阶段 C. 侍从教育阶段 D. 社会教育阶段 5.查理曼大帝时,以(B)为法兰克王宫宫廷学校校长的学校最为著名。
A. 柏拉图 B. 阿尔琴 C. 雷克斯 D. 基尔特学校 6.最早的中世纪大学是(A)。
A.萨莱诺大学 B. 波隆那大学 C. 巴黎大学 D. 基尔特学校 7.下列哪所中世纪大学是典型的“先生”大学(C)
A. 萨莱诺大学 B. 波隆那大学 C. 巴黎大学 D. 基尔特学校
8.新兴市民阶层具有本阶段的特殊经济利益和政治斗争的需要,而这些利益和需要反映在教育上,便是缺乏满足这种需要的学校,于是,一种新型学校形式应运而生,这就是(B)。
A.基尔特学校 B. 城市学校 C. 堂区学校 D. 主教学校
9.由手工业行会开办的城市学校称为行会学校,由商人联合会设立的学校称为(A)。
A.基尔特学校 B. 城市学校 C. 堂区学校 D. 主教学校 二、名词解释
1.城市学校
【参考答案】城市学校不是一所学校的名称,而是为新型市民阶层子弟开班学校的总称,如行会学校、基尔特学校等。从领导权上看,最初大多由行会和商会开办,之后逐渐由市政当局接管;从归属上看,虽与教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打破了教会对学校教育的垄断;从教育内容上看,强调世俗知识,特别是读写算的基础知识与手工业、商业等活动有关的各科知识,扩大了教育内容,是学校教育开始为人们的现实生活服务,在
12
某些地区还是用本民族语言教学,鲜别于教会学校;从教育培养目标上看,为满足新兴城市对手工业、商业等职业人才的需要,虽然主要是初等学校但也具有一些职业训练的性质。城市学校是适应生产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利益需要而出现,其产生和发展对处于萌芽阶段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起了促进作用。
2.骑士教育
【参考答案】是西欧中世纪世俗教育的重要形式,11-14世纪盛行。其实质为一种特殊的家庭教育,包括宗教教育阶段、礼仪教育阶段和侍从教育阶段三个部分。教育的主要内容为“骑士七艺”和“骑士十诫”。骑士教育是近代绅士教育的直接渊源。 三、辨析题
1.欧洲中世纪骑士教育重点学习的“骑士七技”是指文法、修辞学、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等七种科目。
【参考答案】错误。骑士教育重点学习的“骑士七技”有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奕棋、吟诗等,而非中世纪学校科目的文法、惨辞学、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等”七艺”。 2.中世纪大学从最初形成时,就已表现出自治的特点。
【参考答案】正确。最初的中世纪大学是一种自治的教授和学习中心。一般由一名(或数名)在某一领域有声望的学者和他的追随者自行组织起来,形成类似于行会的团体进行教学和知识交易。中世纪大学从最初形成时,就已表现出自治的特点。此后,虽然教俗统治者不断加强对大学的控制,但是学校内部事务基本由学校管理。
3.城市学校不是一所学校的名称,而是为新兴市民阶层子弟开办的学校的总称。
【参考答案】正确。十一二世纪以后,为适应生产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利益需要,城市学校应运而生。城市学校不是一所学校的名称,而是为新兴市民阶层子弟开办的学校的总称。城市学校强调世俗知识,特别是读、写、算的基础知识和与商业、手工业活动有关的各科知识的学习,使学校教育为人们的现实生活服务。同时城市学校主要满足新兴城市对从事手工业、商业等职业人才的需要。 四、简答题
1.阐述西欧中世纪骑士教育的基本内容。 知识点:世俗封建主的教育/骑士教育
【参考答案】骑士教育是与等级鲜明的中世纪封建制结构相适应的一种特殊教育形式,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主要目标是培养勇猛豪侠、忠君敬主的骑士精神和技能。
骑士教育的实施分为三个阶段:(1)从出生到 7~8 岁,为家庭教育阶段。儿童在家庭中受母亲的教育,主要内容是宗教知识、道德教育和身体养护与锻炼。(2)7~8 岁以后为礼文教育阶段,低一级的贵族将儿子送到高一级贵族的家庭中充当侍童,主要学习上层社会的礼节和行为准则,同时,也要学习一些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在这一阶段,还要进行赛跑、角力、骑马、击剑等内容和训练,以使身体强壮有力。(3)14~21 岁为侍从教育阶段,重点是学习“骑士七技”,即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弈棋和吟诗;同时还要侍奉领
13
主和贵妇。年满 21 岁时,通过授职典礼,正式获得骑士称号。
骑士教育旨在训练保护封建主世俗利益的武夫,其内容注重培养宗教道德品质,以养成军士征战能力为主要目的,文化知识极为贫乏。
2.简述经院哲学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知识点:中世纪大学的形成与经院哲学的发展/经院哲学
【参考答案】经院哲学是西欧封建社会中的统治思想和官方哲学,因产生于天主教的修道院,所以被称为经院哲学。它渊源与2世纪的教父哲学,真正形成于中世纪中期以后(11-12世纪)。经院哲学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它以“经院”(及教会所办的学校)为生存环境,二是它注重思辨的方法,倾向于探讨抽象的概念。经院哲学并不研究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它的主要任务是对天主教教义、教条进行论证。
经院哲学对中世纪教育影响巨大,它与中世纪大学的关系密切,是当时大学的灵魂。 第一,直接促进了中世纪大学的兴起和发展。 第二,客观上促进了古典学术、文化的传播。
第三,确立了理性的合法地位,提出了理性训练的教育目标。
第四,经院哲学的思维方法(形式逻辑的三段论推理),不仅是一种学术研究的方法,同时也是一种训练思维的方法和教学方法。
第五,经院哲学内部不同派别的争论,促进了学术的自由探讨,从反而有助于大学教育的健康发展。经院哲学家在大学中的学术探讨和争鸣,为中世纪大学摆脱狭窄的“职业”教育产生了有益的影响。 五、论述题
试析中世纪大学产生的原因、主要特征、历史意义。 知识点:中世纪大学的形成与经院哲学的发展/中世纪大学
【参考答案】原因:西欧中世纪大学的产生,是社会多种因素作用的产物。工商业的发展、城市的兴起、十字军东征、经院哲学的出现,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就每一所大学的建立而言,又各有其特殊和具体的原因。
主要特征:中世纪大学最初产生于12世纪的意大利、法国和英国。早期中世纪大学通常是在原有的文化教育机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大学的前身有两种,一种是原有的对所有人的教育中心和研究所;另一种是原有的主教学校。
中世纪大学的形成,基本上经由两种途径:一种是由主教学校脱胎而成,这些学校往往由素负盛名的学者任老师,各地青年慕名而来,逐步发展为大学。这种大学由教师掌管校务,称为“先生大学”。如法国的巴黎大学,欧洲北部的英格兰、苏格兰、瑞典、丹麦等地的大学,大多属于这种类型。另一种途径是以学生团体为中心,吸引名流学者前来讲学,也逐步发展为大学。这类学校由学生掌管校务,如教授的聘请,学费的数额,学期的期限等等,都由学生决定,称为“学生大学”。欧洲南部如意大利、法国(巴黎大学除外)、西班牙、葡萄牙等地的大学,一般属于这种类型。
14
中世纪大学特别是早期的大学享有较多的自治权,这不仅表现在学校的内部事务都有教授和学生管理,不受任何上级干预,还表现在各大学都争取了程度不同的特殊权利:自由讲学、游戏的权力;审理裁判权;赋税、关税、兵役的豁免权;办法讲演特许证、罢教和迁移权。然而,中世纪大学并没有摆脱宗教的束缚,教会的势力很快就渗入了大学。14世纪以后,很多大学实际上是教会开办的了。但是,大学终究不是教会学校,学生来源广泛,教授也不全是僧侣,除神学外,还开设有医科、法科和文科。
历史意义:中世纪大学的产生是一种进步现象。(1)打破了教会在思想上对人的垄断,获得了一些自治权利。(2)推动了当时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中世纪大学终究不是教会学校,教授也不全是僧侣,虽然神学科的地位最高,但还是有医科、法科、文科,且学生来源更广泛了,它是新的社会因素在文化教育方面的反映。(3)中世纪大学的基本目的是进行职业训练、培养社会所需的专业人才,虽然它还不是近代学制中的高等教育阶段,但是,由于其尤为重视传授文化知识,注重研究学问,从而促进了普通教育的普及和提高。(4)促进了各个地区和国家的交流,打破了封建闭塞的局面。(5)中世纪大学的体制、特点影响深远,是近代西方大学的直接渊源,在现代西方大学高等教育的不少方面,都能看到中世纪大学所具有的文化精神和教育特征 ;(6)从人才、知识和思想上为文艺复兴运动做了准备。中世纪大学也有局限性,由于当时教会势力强,宗教色彩浓重,大学教学受经院哲学影响很深。
第7章
一、选择题
1.在中世纪,直接继承了古希腊罗马文化教育并使之得以保存和传播的是( A )。
A. 拜占廷教育 B. 阿拉伯教育 C. 基督教教育 D.世俗封建主义教育 2.拜占廷的初等教育主要由( B )举办。
A. 宫廷 B. 私人 C. 社会 D. 宗教机构
3.与西欧不同,在拜占廷,不存在高于王权的教会权力。拜占廷的教会是受皇帝控制的。教会学校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远离城市的隐修院(修道院),一种是( C )。
A.宫廷学校 B. 府邸学校 C. 座堂学校 D. 文法学校 4.阿拉伯进行初等教育的场所是( A )。
A. 昆它布 B. 基尔特 C. 学馆 D. 官邸学校 5.9世纪初,哈里发迈蒙在巴格达建立( D )大学,这是阿拉伯的第一所大学。
A. 萨莱诺大学 B. 波罗泥亚大学 C. 贝鲁特大学 D. 赫可迈大学 巴格达的赫克迈图书馆后来发展成著名学府赫克迈大学,这是阿拉伯的第一所大学。 二、名词解释 1.君士坦丁堡大学
【参考答案】君士坦丁堡大学,是拜占廷帝国于452年创办,是当时拜占廷最有影响的高等学校。其目的
15
拜占廷与阿拉伯的教育
是为国家培养高级官吏,教师是著名学者,领取国家俸禄并免税。5世纪时,该校有教授三十多名,主持包括希腊文、拉丁文、罗马演说术及智者派学说等讲座。学生修业5年,以七艺为基础课程。 2.座堂学校
【参考答案】座堂学校是拜占廷教会学校的一种,其培养目标是神职人员。教学内容主要是神学,也有世俗学科,如古典文学与哲学等。6 - 11世纪,座堂学校有较大的发展,拜占廷最高级的教会学校是君士坦丁堡大座堂学校,其教师都经过严格考试。学校神学权威云集,有权解释教义。学校有五个教授,分别担任一个宗教学科的教学。学校也设世俗学科,包括七艺、哲学和古典文学。学生在这里研究基督教经典,学习古代哲学著作、七艺、演讲术和一些科学知识,以便日后成为高级神职人员。 3.昆它布
【参考答案】昆它布是一种简陋的初级教育场所。通常是教师在家招收少量学生,教简单的读写。在伊斯兰政权建立之前,昆它布就已存在,是基督教徒和犹太教徒举办的一种学校。清真寺建立后一般附设昆它布。昆它布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古兰经》、先知的故事、语法、书法、诗歌、算术等,也有的教骑马、游戏等。教学重背诵。昆它布由教师决定是否收取学费。 三、辨析题
1.拜占庭教会教育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神学,排斥一切世俗学科。
【参考答案】错误。拜占庭教会教育的教育目的是培养神职人员,教学内容主要是神学,但并不排斥一些世俗学科,尤其注重传授一些古典文学知识和古代哲学知识。在这所学校中,学生以研读神学为首要课业,此外还学习七艺、自然科学和古代哲学著作。学习这些非宗教神学内容的目的是按照教会的需要,对其重新加以解释,批驳异教分子。
2.阿拉伯教育是以伊斯兰教为中心的,但又具有强烈的世俗性。
【参考答案】正确。中世纪阿拉伯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神学与实用课程并存,《古兰经》与科学知识并重。 四、简答题
简述拜占廷教育的特点。
【参考答案】在拜占廷封建化的过程中,始终存在一个比较强大而统一的世俗政权,这样就使教会与世俗政权之间存在相互利用与争斗的关系,但教会始终处于从属世俗政权的地位。这种关系对它的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使它具有以下的特点:其一,直接继承了古希腊和罗马的文化教育遗产;其二,存在着因世俗的生活需要而得到发展的世俗教育体系;其三,教会的文化教育体系与世俗的文化教育体系长期并存。此外,在拜占廷教会,除主教外,所有教士可以结婚,这一点对教会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也有影响。
第8章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一、选择题
1.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具有较强群众性和普及性特点的教育是( B )。
16
A. 人文主义教育 B. 新教教育 C. 天主教教育 D.耶稣会教育 2.文艺复兴最早发生在( C )。
A. 希腊 B. 罗马 C. 意大利 D.德国 3.宗教改革运动最初产生于( D )。
A. 法国 B.英国 C. 意大利 D. 德国 4.最先揭开宗教改革“序幕”的是德国的(B )。
A. 加尔文 B. 路德 C. 斯图谟 D. 罗耀拉 5.主张把教会置于国家权力之下办教育的是( A)。
A. 路德派 B. 加尔文派 C. 英国国教派 D. 耶稣会
路德提出俩个原则对后来的教育影响甚大,其一是教育权由国家而不是由教会掌握;其二是由国家推行普及义务教育。路德派教育的特点是把教会置于国家权力之下办教育。
6.形成了国家和教会联合起来的特点,国教和教会两者在最高权力上是平等一致 关系的是( C )
A. 路德派 B. 加尔文派 C. 英国国教派 D. 耶稣会 7.耶稣会是反宗教改革运动的先锋和中坚,其首创人是西班牙人( A)。
A. 罗耀拉 B. 维多里诺 C. 格里诺 D. 罗拉耀
8.( B )是弗吉里奥教育理想的实践者,他在1423年开办宫廷学校,并于此终生执教,他把学校称为“快乐之家”。
A. 罗耀拉 B. 维多里诺 C. 格里诺 D.伊拉斯谟
9.把办教育视为实现其宗教和政治目的的重要手段,出于培养精英以控制未来的统治阶层的考虑,集中全力于中等和高等教育方面而不重视初等教育的是(D )。
A. 路德派 B. 加尔文派 C. 英国国教派 D. 耶稣会 10.人文主义与中世纪教育的根本区别是( D)。
A.古典教育 B. 人文教育 C. 贵族性 D. 世俗性 二、名词解释
1.快乐之家
【参考答案】快乐之家是人文主义教育家维多里诺于1423年开办的宫廷学校,维多里诺本人称这所学校为“快乐之家”,反映出他反对封建教育压制儿童个性的教育思想。学校校址环境优美,校风朴素自然,师生关系融洽,学生的生活与学习过程充欢乐。
2.《乌托邦》
【参考答案】《乌托邦》是英国最著名的人文主义者莫尔教育思想的主要体现,发表于 1516年。在《乌托邦》里,莫尔要求废除私有制,实行公共教育制度,所有儿童不分男女皆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所学知识
17
主要是古代作家尤其是希腊作家的哲学、历史、戏剧、医学、植物学等作品;要求培养儿童公正、诚实、仁爱、合作等品质,培养儿童对神的虔敬;此外,莫尔还重视劳动的价值并要求对青少年进行劳动教育。
3.《巨人传》
【参考答案】《巨人传》是法国人文主义者拉伯雷的讽刺性文学作品,其主要体现了拉伯雷的教育思想。第一,他阐述了一种新的教育自由观,主要是一种个人自由,表现出对个性价值和个人自由的确信;第二,主张身心并行发展,重视体育;第三,要求认识所有事物;第四,提出了新的学习方法和途径。 三、辨析题
1.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开始了教育的普及化历程。
【参考答案】错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是贵族性,这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非大众运动所决定的。人文主义教育对象主要是上层子弟,教育的形式多为宫廷教育和家庭教育而非大众教育的形式,教育目的主要是培养上层人物诸如君主、侍臣、绅士等。 2.宗教改革运动结束后,西方教育的近代化历程便真正开始了。
【参考答案】正确。宗教改革运动产生于16也纪初,其矛头直指天主教会,企图以一种新的宗教(新教)去取代旧的宗教(天主教)。宗教改革与冲突的结果是导致国家世俗权利的加强,预示着政教分离原则的最后胜利,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和普及。宗教改革运动结束后,西方教育的近代化(国家花、世俗化、普及化)历程便真正开始了。 四、简答题
1.比较14~15世纪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与北欧人文主义教育的异同。
【参考答案】(1)相同点: ①均将古典科目作为课程的基础和主体,重视古典语言教育,忽视本民族语言教学。 ②均强调教育与社会的联系,重视治人治世之学,力图通过教育改造社会。 ③均在后期发展中表现出形式主义的弊端。
(2)相异点: ①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具有较强的世俗性,北欧人文主义教育则十分强调宗教与道德的价值。 ②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重视通过教育培养富于自由、平等精神的公民;北欧人文主义教育则关注通过教育培养思想的朝臣和君主。
2.简述耶稣会的教育活动的主要成效。
【参考答案】耶稣会是反宗教改革运动的先锋和中坚,其首创者是西班牙罗耀拉。耶稣会把办教育视为实现其宗教和政治目的的重要手段。出于培养精英以控制未来的统治阶层的考虑,耶稣会集中全力于中等和高等教育方面而不重视初等教育。
耶稣会学校富有成效主要取决于完备的组织管理、高水平的师次和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耶稣会的教学方法也富有成效。采用了寄宿制和全日制,学生按成绩分班,采取班级授课方式,教师在教学中采用讲授、阅读、写作、背诵、辩论、练习等多种方式,学校提倡温和纪律、爱的管理,强调师生间的亲密关系,很少使用体罚。
18
不管它的制度、方法多么完善,组织管理多么周密,师资水平多么高,这些都服从于一个目的——企图重建教皇和天主教会对欧洲的统治,这一目的逆历史潮流,必定失败。 四、论述题
试评析西欧近代教育世俗化历史进程。
【参考答案】①西欧近代教育世俗化可以追溯至西欧中世纪。当时教会教育占统治地位,但除了教会学校之外,随着封建国家的建立,也出现了适应中世纪社会和生活的世俗教育,它主要包括三种形式:宫廷教育、骑士教育和城市学校。
②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是近现代资产阶级教育的开端,这个时期教育世俗化取得了巨大进步。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家在反对经院式教育的斗争中,提出了新的教育目标,扩大了教育的内容,探索了新的教育教学方式。他们要求恢复古代希腊的体育和美育,进行世俗道德教育,培养多方面和谐发展的人;改革教学方法,反对经院哲学强迫注入、呆板死记的教学方法,主张启发兴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等。这与造就僧侣、训练骑士的封建教育相比,可谓发生了重大变革,反映了时代要求,具有巨大的进步意义。
③启蒙运动时期,传统基督教世界观和价值观遭到公开而全面的挑战,欧洲真正实现了从神圣文化向世俗文化的范式转换。启蒙教育家们反封建、反教会,提倡普及文化教育的运动,把人们从愚昧、落后、黑暗的封建社会中解放出来,使人们摆脱了教会散布的迷信和偏见。它是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反封建、反禁欲、反教会斗争的继续和发展。
④启蒙运动后,欧洲各国先后开展了从教育国家化开始的教育制度世俗化运动。如法国大革命前,教育主要控制在教会手里,大革命时期的各执政派竭力倡导教育世俗化,都要求教育由国家举办世俗性的学校,反对教会垄断教育;主张实施普及的、男女平等的教育;提出废除宗教科目,加强科学教育。共和党执政以后,教育部长费里颁布费里法案,废除教会监督公立学校的权力和教士任教的特权,以“公民和道德”课取代宗教课,再如德国,16世纪宗教改革使新教教派在德国占据优势,路德派等新教教派控制着德国的各级教育,从17世纪初开始,各封建邦国竞相颁布法令,把学校由新教教会管理改为国家管理,开始了教育制度世俗化的运动。
⑤教育世俗化使教育摆脱了宗教信仰的束缚,思想获得了解放,科技得到长足发展,人文科学摆脱了宗教的樊篱,展示出人类思想的丰富性、创造性。但是在世俗教育中,崇高信仰和高尚人格的教育受到鄙视和奚落,上帝宣告死亡,圣人遭遇亵渎,人的动物本能得到宣泄。 第9章 夸美纽斯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一、选择题
1.贯穿在夸美纽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指导性原则是(D)。
A. 直观性原则 B. 教育性教学原则 C. 循序渐进原则 D. 教育适应自然原则
2.提出“把一切事务交给一切人”、“一切儿童都可以教育成人”、“一切男女青年都应该进学校”的欧洲近代教育家是(B).
A.卢梭 B. 夸美纽斯 C. 乌申斯基 D. 福禄培尔
3.被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视为教学的“金科玉律”、18世纪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视为基础性教
19
学原则的是(B)。
A. 量力性原则 B. 直观性原则 C. 巩固性原则 D. 系统性原则 4.夸美纽斯依据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将母育学校比喻为(A)。
A.夸美纽斯依据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将学校划分为四个阶段:母育学校相当于春 季;国语学校相当于夏季;拉丁语学校相当于秋季;大学相当于冬季。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5.夸美纽斯的(D)是西方第一本独立形态的教育学著作。
A. 《普通教育学》 B. 《民主主义与教育》 C. 《母语教育》 D. 《大教学论》 6.夸美纽斯的重大功绩在于他第一次赋予直观教学以(B)的理论基础。 A. 心理学 B. 感觉论 C. 伦理学 D. 系统论 7.夸美纽斯从他的民主主义的(B)思想出发,提出了普及教育思想。 A.“泛爱” B. “泛智“ C. 和谐发展 D. 全面发展 8.在外国教育思想发展史上,第一个试图建立分科教学法的教育理论家是(D)。 A. 裴斯泰洛齐 B. 卢梭 C. 柏拉图 D. 夸美纽斯
9.夸美纽斯在1633年正式出版了(C)一书,这是教育史上第一本系统论述学前教育的专著。 A. 《理想国》 B. 《世界图解》 C. 《母育教育》 D. 《大教学论》 10.夸美纽斯把(B)四种品德作为自己的德育教育内容。
A. 智慧、勇敢、仁慈、公正 B. 智慧、勇敢、节制、公正 C. 博学、勇敢、仁爱、公正 D. 智慧、勇敢、节制、礼让 二、名词解释
1.《大教学论》
【参考答案】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的教育代表作,该书是西方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提出了“泛智教育”和“教育适应自然”的主张和重要思想。该书的完成标志着教育学科成为独立的学科,对西方近代教育产生了很大影响。
2.“泛智教育”
【参考答案】夸美纽斯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他认为,人类的本性是善良的,只要发展人的智力,给人以广泛的知识,就可使个人和社会得到良好的发展,因此国家应为每个人设立适合发展他们的学校。为实现这一思想,他先后到达英国、瑞典等多个国家宣传“泛智教育”,对各国教育的普及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辩析题
“泛智”思想是夸美纽斯教育理论的核心,也是他从事教育实践和研究教育理论的出发点。
【参考答案】正确。所谓“泛智”,用夸美纽斯的话来说,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它包含着两个方面内容:一是教育内容泛智化;二是教育对象普及化。为此夸美纽斯制定了从学前教育到初等教育、中等
20
教育、高等教育前后衔接的统一完整的学校制度体系。“泛智”思想,是夸美纽斯教育理论的核心,也是他从事教育实践和研究教育理论的出发点。
四、简答题
1.简述夸美纽斯的教育目的论。
【参考答案】夸美纽斯从其宗教世界观出发,认为世间的生活只是“永生”的一种准备, 因此,教育目的也应是使人为来世生活做好准备,这是他的宗教性的教育目的;但另一方面,在他的《大教学论》等著作中又渗透着现实性的教育目的,认为人既然是上帝“最崇高、最完善、最美好”的创造物,人就应该成为理性的动物,要主宰万物,并利用万物来过好现实生活。
2.简述夸美纽斯教育理论的两大支柱。
【参考答案】 (1)自然原则:夸美纽斯教育理论体系的根本指导原则就是教育适应自然。其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育要适应大自然的规律。夸美纽斯认为,在自然界存在着一种保证万物和谐发展的秩序,即普遍规律,所以,人的各种活动包括教育活动都应该遵循这些自然的、普遍的秩序或规律。二是教育要适应儿童的白然本性和年龄特征。夸美纽斯认为,人属于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发展也有其自身的法则。
(2)泛智论:所谓“泛智”是一种全面的、能为所有人掌握的全部知识。他的泛智思想要求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并且认为一切儿童都可以教育成人。夸美纽斯从“泛智”思想出发,提出了普及教育思想。夸美纽斯要求把教育普及于一切男女儿童的思想无疑是进步的。但由于受历史条件的局限,他的普及教育思想是有缺陷的。他认为,男女青年根据各自所处的社会阶层,所受教育的目的和程度应是不同的。
五、论述题
1.论述夸美纽斯的班级授课制理论。
【参考答案】(l)夸美纽斯班级授课制的内容:中世纪的教学组织工作十分松散,为改变这种状况,夸美纽斯总结各教派实行班级授课制的初步经验,提出全面系统的论述班级授课制。他主张把全校的学生按照年龄和程度分成班级,作为教学的组织单元,每个班级有一个教室,以免妨碍其他的班级。每个班级有一个教师同时对全班学生进行教学,又分成许多小组,每组10人,选出一个组长,帮助教师管理小组同学。采用这一教学组织形式,打破了学校教育长期实施的个别教学形式,扩大了教育对象,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集体的形成,也为学校教学管理的制度化、标准化提供了可能。
(2)夸美纽斯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夸美纽斯断定,班级授课制具有极大的优越性:①它扩大了教育对象有利于普及教育; ②教师面对众多的学生,工作兴趣大增,工作热情高涨,从而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③在学生方面,大群的伴侣在一起,可以相互激励、互相帮助。
(3)对夸美纽斯班级授课制的评价:今天看来夸美纽斯关于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的许多意见还是粗糙的,其中也有不少片面 的地方,但他总结了教育窦践中的宝贵经验,进行理论上的论述,从而大大加强了学校工作的计划性,提高了工作效率,他反映了教育工作的客观规律,符合近代学校教育特别是普及 教育的发展的需要,因此广为后人采用,建立了教育史上的不朽功绩。
21
第10章 17世纪至18世纪欧洲和美洲主要国家的教育 一、选择题
1.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孰优孰劣问题上,认为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优越的西方教育家是( B )。
A. 夸美纽斯 B. 洛克 C. 赫尔巴特 D. 第斯多惠
2.美国宪法修订案第10条规定:“凡是宪法未曾给予联邦而又未曾限制给予各州的权力,都是保留给各州或人民的。”在此规定的基础上确立的美国教育管理体制是( C )。
A. 学区制 B. 中央集权制 C. 地方分权制 D. 混合制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法国大革命时期教育改革计划所体现的教育观念是( D)。
A. 建立国家教育制度 B. 人人享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力 C. 教育内容的世俗化 D. 教育实施的终身化
D.法国大革命时期教育改革的基本主张是:1.主张建立国家教育制度。;2.主张人人有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国家应当给予保护,实行普及义务教育;3.在教育内容和教师问题上,主张实现世俗化和科学化;4.还在男女平等教育、成人教育等方面提出了要求。并没有提出教育终身化,教育终身化是20世纪后半期才提出的。
4.17、18世纪英国的中等教育主要是富家子弟的升学预备教育分为文法学校和( A)。
A. 公学 B. 学园 C. 星期日学校 D. “导生制”学校 5.洛克是英国著名的实科教育和绅士教育的倡导者,其教育代表作是(C )。
A. 《大教学论》 B. 《论教育》 C. 《教育漫话》 D. 《教育论》
6.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先后上台执政的资产阶级各党派都很重视国民教育问题,提出了各自的教育改革方案。下列不属于这一时期的方案是( D )。
A. 塔列兰方案 B. 康多赛方案 C. 雷佩尔提方案 D. 拿破仑方案
7.把人的成长归因于教育与环境,提出“教育万能”的口号,否定遗传因素的影响,并把改变旧社会环境的希望寄托于教育,寄托于少数天才人物的是(B )。
A. 拉夏洛泰 B. 爱尔维修 C. 狄德罗 D. 洛克
8.启蒙运动和百科全书派的领袖人物,高度评价了教育在个性发展和社会变革中的重大作用,但他否定了爱尔维修的“教育万能论”的是( C )..
A. 拉夏洛泰 B. 爱尔维修 C. 狄德罗 D. 洛克
9.《论国民教育》系统论述了国家办学的思想,对法国乃至西欧各国的世俗公共教育制度建立发生过很大影响的是( A)。
A. 拉夏洛泰 B. 爱尔维修 C. 狄德罗 D. 洛克
10.在法国启蒙思想影响下,德国出现了泛爱主义运动教育,其代表人物( D )于1774年在德国开办了一所“泛爱学校”。
22
A. 拉夏洛泰 B. 费希特 C. 狄德罗 D. 巴西多 11.在欧洲国家中,最早颁布强迫义务教育法令的是( C )。
A. 英国 B. 法国 C. 德国 D.俄国
12.在著名科学家( D)等人的倡导下,俄国1775年创建了莫斯科大学。
A.马卡连柯 B. 乌申斯基 C. 凯洛夫 D. 罗蒙诺索夫
13.18世纪后半叶叶卡捷琳娜二世上台。开始了教育改革,颁布了( B )这是俄国政府历史上发布最早的有关国民教育制度的正式法令,此法奠定了近代俄国国民教育的基础。
A. 《大学附属学校章程》 B. 《俄罗斯帝国国民学校章程》 C. 《国民教育暂行章程》 D. 《俄罗斯国民教育部女子学校章程》 14.1636年在马萨诸塞殖民地创办了美洲第一所大学( A )。
A. 哈弗大学 B. 耶鲁大学 C. 哥伦比亚大学 D. 威廉玛丽学院
15.18世纪北美殖民地原有的市镇学校已不能顾及离市镇中心较远的家庭的儿童,1725年开始,马塞诸塞开始采用( A )解决这一问题。
A. “巡回学校” B. 堂区学校 C. 星期日学校 D. 市镇学校 二、名词解释
1.公学
所谓“公学”这一名称,最初是因为学校由公众团体集资兴办,教学目的又在于要提高公共教育水平和培养一般公职人员,所以称“公学。”但事实上,它仍是一种私立学校,学校设备优越,学费高昂,采取寄宿制。教育目的实际上是培养未来的、具有特权的官吏和统治阶层人物。
公学始于1387年的文彻斯特公学,后又出现了伊顿公学等,到15世纪下半叶,英国就已出现了9所著名公学。
教学内容原以古典文科知识为主,19世纪初,增加自然科学和数学的内容。公学还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绅士风度。公学一直保留至今,被视为英国人的骄傲。
2.绅士教育
是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思想。绅士是“有德行、有用、能干的人才,”即具备“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四种精神品质及健康的身体素质的人,这实质上是当时英国资产阶级与贵族的联合专政所需要的一种典型的统治阶层人物。洛克认为,绅士的培养应以家庭教育为途径,在体育、智育和德育三方面,以实际锻炼为主要主法来进行。
3.泛爱学校
在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下,德国出现了泛爱主义教育运动,其代表人物巴西多,并于1774年在德国开办了一所“泛爱学校”。
“泛爱学校”是在夸美纽斯和法国启蒙学者的教育观影响下出现的新式学校。巴西多提出了培养博爱、节
23
制、勤劳的美德,注重实用性和儿童兴趣,寓教育教学于游戏之中等极富新意的办校设想,呼吁人们捐资助学。
泛爱学校采用“适应自然”的教学方式,还儿童以本来面目。教学中注重直观,学生常在游戏、表演、诵读、交谈、心算等活动中学习。学习的内容也十分广泛,本族语和实科知识占有重要地位,还有外语、体育、音乐、舞蹈和农业劳动、手工劳动等。
巴西多的《初级读本》被誉为18世纪的《世界图解》,教育史上第二本有插图的教科书。 总之,泛爱主义教育运动对当时的初等教育的改革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4.贝尔-兰卡斯特制(导生制)
“导生制”,即由教师先对班上年龄大、成绩好的Monitor施教,然后由他们转教其他学生,代替教师的职责。此制度最先于18世纪末分别由兰卡斯特和贝尔在他们各自创办的学校里实行。虽然这种制度不能给儿童以系统的、充分的知识,但因它能节省师资,花费少,又适合童工剥削制的需要,因此,导生制发展为一种运动,并在英国盛行了约三十年之久,教育史上也称这种制度为“贝尔—兰卡斯特制”。 三、辨析题
1.狄德罗是“教育万能”口号的极力提倡者。
答:错误。爱尔维修是“教育万能”口号的极力提倡者,他把人的成长归因于教育与环境,否定遗传因素的影响,过分夸大教育的作用,提出“教育万能”的口号。狄德罗否定爱尔维修的“教育万能论”,认为教育可以发展人的优点,遏制缺点,肯定教育在个性发展和社会变革中有巨大作用。 2.在人与教育的关系上,康德赞成卢梭的人性本善和“自然人”学说。
答:错误。与卢梭一样,康德高度推崇人性、人的尊严,充分肯定人的价值。但卢梭认为人性本善,是后天造成了人的恶;而康德认为人性既有善也有恶。因此,康德认为教育必须去恶扬善.要求给予儿童更多的指导和管束,与卢梭的消极教育思想迥然不同。康德认为,人与动物之所以有区别,归根结底是因为有道德,所以他更强调通过教育使人成为有道德有理性的“文明人”,并不推重卢梭的“自然人”思想。 3.第斯多惠认为教学既是形式的,又是实质的。所以,二者没有主次之分。
答:错误。第斯多惠认为,形式教学与实质教学是相辅相成的,不能把它们截然分开:一方面,学生要掌握知识必须依靠一定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学生的智力发展离不开教材(知识的学习)。教学既是形式的,又是实质的。但两者有主次之分。形式的应占首位,因为发展能力是最后的目的。 四、简答题
1.简述洛克的关于绅士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洛克从其对绅士教育目的的理解出发,将绅士教育的内容划分为体育、智育和德育三个方面,并把着眼于实际的锻炼法分别贯彻在三育之中。
洛克十分重视体育的作用,并对体育有独到的见解。他说“我们要能工作,要有幸福,必须先有健康;我们要能忍耐劳苦,要能出人头地,也必须先有强健的身体。”身体强健的主要标准在能忍耐劳苦。洛克坚决反对上流社会对儿童的娇生惯养,主张身体锻炼自幼小开始。应多注意户外活动,多注意呼吸新鲜空气。生活中
24
要饮食简单、衣履单薄、睡硬板床,少用药物等。
道德教育方面,他认为道德观念来自教育和生活环境,否认天赋观念和神的启示。他把德行放在比知识更重要的地位。洛克把听从理性的指导、克制自己的欲望看成是一切道德与价值的重要标准及其基础。他还提出了德育的方法,首先要重视理性的引导,其次要重视榜样示范作用,强调德育中的早期教育、行为习惯和良好榜样,主张尽可能不要使用体罚。
在智育问题上,洛克尤其强调两点:德行重于学问;学问的内容必须是实际有用的广泛的知识。此外,他还强调要培养学生的良好态度,提高他们的能力,使学生采用正确的方法求知。
2.简述美国三大殖民地区的教育概况。
从17世纪开始,在北美洲逐渐形成了13个较稳定的殖民地区,这些殖民地一般划分为北、中和南三个地区,不同地区的教育有不同特色。
在北部地区,教育多由来自英国的清教徒管理,这里商业较为发达,教育也位于全美前列,政府重视民众教育。教育主要目的是教会儿童阅读和培养合格牧师,教育的内容是阅读《圣经》和祈祷赎罪。为了培养牧师,1636年在马萨诸塞殖民地创办了美洲第一所大学:哈佛学院。为了培养儿童的宗教观念、阅读能力,1642年和1647年马萨诸塞殖民地还制定了强迫教育法令,要求各乡镇居民点的居民共同出资兴办初等和中等学校等,称作乡镇学校。
在中部地区,教派众多,民族各异,教育掌握在教会和私人手中,政府没有统一要求。教育主要是照搬宗主国的模式,教育的主要机构是堂区学校。
在南部地区,殖民者们大多属于英国国教会,由于实行奴隶制,奴隶和穷人没有机会受教育,上层社会或请家庭教师或送子女到英国学习,因而殖民者们对举办公共教育并不热心。直到1693年,才建立威廉-玛丽学院。
总之,17世纪北美殖民地的教育事业以移植欧洲教育模式为主,宗教是教育的主要出发点和归宿。但教育又是与殖民地的生活状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数量少、水平低,是学校的明显特点。 五、论述题
试析17—18世纪欧美主要国家教育发展的不同特点、共同特征和发展趋势。
17—18世纪是欧美各主要民族国家形成、资产阶级经济地位逐渐巩固、科学技术进一步提高的重要时期,也是继承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精神并将它们逐渐渗透于社会生产和生活实际的过渡时期,它为19世纪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奠定了历史基础。在教育方面也是如此。
欧美主要国家教育发展的共同特征表现在:无论在教育思想方面还是在教育制度方面都表现出①国家对教育的控制进一步增强;②教育与工业生产发展的供求关系进一步密切;③教育中的民主意识和实用观念进一步增强等。
不同国家也表现出不同特点:
①17-18世纪,英国学校教育从整体上看仍然沿袭旧制,如政府不关心教育,国家采取放任政策、教会
25
渗透学校、学制双轨、通行初等慈善教育等。
②17-18世纪的法国教育,从总体上看主要还是教会特别是天主教会的天下。1789年爆发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改变了欧洲和法国的历史,而且也改变了法国的教育。先后上执政的资产阶级各党派都很重视国民教育问题,提出了各自的教育改革方案。
③17-18世纪的德国在国立初等教育、泛爱学校、实科教育、现代大学等方面都有突出表现。 ④俄国文化教育的发展起步甚晚,彼得一世的改革和叶卡捷琳娜二世上台后的教育改革都对俄国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但由于改革是自上而下进行的,缺乏直接的动力,因而领导人下台后改革陷于停滞。
⑤17世纪北美殖民地划分为北、中和南三个地区,不同地区的教育有不同的特色。美国建国以后,教育逐渐露出分权制的端倪。富兰克林的“文实学校运动”等也对美国教育有很大影响。
19世纪法国教育中央集权的确立、美国公立学校运动的兴起、英国导生制的流行和初等教育制度的建立,以及德国教育思想的传播等,都与17-18世纪欧美教育的进步有着重要的历史联系。 第11章卢梭的教育思想 一、选择题
1.18世纪法国教育家卢梭将每个人接受的教育分为三类,即(B)。 A.知识的教育、道德的教育和劳动的教育 B.自然的教育、事物的教育和人为的教育 C.社会的教育、家庭的教育和学校的教育 D.自然的教育、社会的教育和个人的教育
B.卢梭从儿童受的多方面的影响来论证教育必须“归于自然”。他说每个人都是由自然的教育、事物的教育和人为的教育三者培养起来。
2.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卢梭,撰写了著名教育哲理小说(C)。
A . 林哈德与葛笃德》 B.《巨人传》 C.《爱弥儿》 D.《教育漫话》
C.卢梭通过教育代表作《爱弥儿》,提出了以人的自由发展和自然教育为 基础的培养新人的教育理想,奠定了在教育史上显赫地位。
3.卢梭的人性理论,即他的天性哲学,是其向旧制度提出挑战的武器。与教育密切联系的是(A)和感觉论。前者指明人的本性,后者指明人的本能、人的知识的来源。
A. 性善论 B. 性恶论 C. 理性论 D. 自然论
4.在自然教育的实施上,卢梭按照年龄阶段把人的教育分为符合自然发展的四个阶段。在儿童期主要进行(C)。
A. 道德教育 B. 劳动教育 C. 感觉教育 D. 体育
C.儿童期的教育(2~12岁)。又称“理智的催眠期”,主要进行感觉教育。儿童不能接受和形成抽象观念,因此以发展和锻炼儿童的外部感觉为主。
5.主张国家掌管学校教育,“设立一个最高行政院为教育的最高管理机构”,建立国家教育制度和培养良好
26
的国家公民的是(A)。
A.卢梭 B. 夸美纽斯 C. 赫尔巴特 D. 洛克
A.卢梭又是一个对新的社会制度充满幻想的思想家,主张建立国家教育制度和培养良好的国家公民。他认为理想国家中的教育“必须给予人民的心灵以民族的形式”,其目标是培养忠诚的爱国者。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改变现存制度及其教育,主张国家掌管学校目标,“设立”一个最高行政院为符合自然发展的四个阶段。 二、名词解释
1.自然后果法
【参考答案】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提出的一种道德教育方法。基于少年儿童的理智尚处于所谓的“睡眠”状态的观点,卢梭反对对这一年龄时期的儿童进行说理教育,也反对对他们施以严酷的纪律和惩罚,主张让儿童通过体验过失的不良后果去认识错误,吸取教训,学会服从“自然法则”,自行改正。这样儿童所受到的惩罚,只是由其过失所召来的自然后果。这种教育方法有反封建专制教育的意义,但易引发资产阶级利已主义思想,后由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进一步发展。
2.《爱弥尔》
【参考答案】法国教育家卢梭于1762年发表的教育小说。该书系统地阐述了反封建专制的自然教育和自然神论的思想,并对基督教神学进行了遣责。卢梭通过《爱弥尔》一书所表达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成为近代西方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近代乃至现代教育的发展都产生很大影响。
3.消极教育
【参考答案】是卢梭提出的自然教育的方法。就是成人不干预、不灌输、不压制,让儿童遵循自然率性发展。但这并非无所作为,还有两件事要做:一是观察自由活动中的儿童,了解他的自然倾向和特点,二是防范来自外界的不良影响。“消极教育”实际上就是与传统的教育相反,使成人、教师在教育中的中心位置让位于儿童的自主发展;儿童不再只是被动受教,教师不再是主宰一切。 三、辨析题
1.卢梭认为人所受的教育应当以自然教育为中心,使事物的教育和人的教育服从于自然的教育。 【参考答案】
正确。卢梭认为人所受的教育,来源不外三种,即自然教育、人为教育、事物教育,这三方面的教育是相互联系的,在卢梭看来应该以自然的教育为中心,使事物的教育和人的教育服从于自然的教育,使这三方面教育相配合并趋于自然的目标,才能使儿童享受到良好的教育。
2.卢梭认为当儿童犯了过失和错误后,应该受一定的处罚。 【参考答案】
错误。这不符合卢梭的自然后果法。此法认为当儿童犯了过失和错误后,不必直接去拒绝或处罚他们,而让他们在同自然的接触中体现到自己所犯的错误和过失带来的自然后果。它体现了高度尊重儿童的善良天性和以儿童为本的教育观。但是其过分强调儿童的活动中的自然成长,忽视社会的影响和人类文化传统教育的作用;过高估计儿童的直接经验,忽视学习系统的书本知识。
27
四、简答题
1.简述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是如何实施的。 【参考答案】
自然教育思想是卢梭教育理论的集中体现。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主要特征是反对封建社会对人性的压制,强调教育要以人的自然发展为中心。在自然教育的实施上,卢梭按照年龄阶段把人的教育分为符合自然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婴儿期的教育(0~2)。以身体的养育和锻炼为主,因为良好的体制是智力发展的基础。 第二个阶段:儿童期的教育(2~12岁)。又称“理智的催眠期”,主要进行感觉教育。 第三个教育:青年期的教育(12~15岁)。主要进行智育和劳动教育。 第四个阶段:青春期的教育(15~20岁)。主要进行道德教育和宗教教育。
第12章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一、选择题
1.裴斯泰洛齐认为,道德教育最基本的要素是( A )。 A. 儿童对母亲的爱 B. 儿童对父亲的爱 C. 儿童对全人类的爱 D. 儿童对上帝的爱
A..裴斯泰洛齐认为,道德教育最基本的要素是爱,而儿童的爱最初表现为对母亲的爱,即对母亲的深厚感情,然后由爱母亲扩展到爱父亲、爱家人、爱周围的人,乃至爱全人类。
2.首先提出“教育的心理学化”主张的学者是( A )。
A. 裴斯泰洛齐 B. 夸美纽斯 C. 詹姆斯 D. 赫尔巴特 3.认为教育的首要功能是促进人的发展,尤其是人的能力的发展是( C )。 A. 卢梭 B. 夸美纽斯 C. 裴斯泰洛齐 D. 赫尔巴特 4. 裴斯泰洛齐认为,体育最简单的要素是( C ). A. 抓挠 B.行走 C. 关节的活动 D. 刺戳
5.在测量数学中,裴斯泰洛齐认为构成各种形状的最简单的要素是( A)。 A. 直线 B圆形 C. 曲线 D. 三角形
6.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是( C)。 A. 卢梭 B. 夸美纽斯 C. 裴斯泰洛齐 D. 赫尔巴特
C.裴斯泰洛齐不是第一个提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的人,但却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将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并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推动和发展这一思想。 7.裴斯泰洛齐的《葛笃德怎样教育子女》写于( D )期间。
A.1768年,他在苏黎世附近的“新庄”,建立了一个实验农产期间 B. 1774年,他在’新庄“办起孤儿院期间
C.1789年,受瑞士政府的委托,在斯坦兹建立了一所孤儿院期间
28
D.1799年,在布格多夫小学任教期间 二、名词解释 《林哈德与葛笃德》:
《林哈德与葛笃德》: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重要的教育代表作,该书从改良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出发,提出了人类进步的根源在于通过教育发展人的内在力量,通过立法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该书的问世,引起很大的反响,裴斯泰洛齐的思想受到人们的重视。
三、辨析题
裴斯泰洛齐把劳动教育当作劳动人民获得幸福的根源,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
答:正确。裴斯泰洛齐第一次明确提出德、智、体几个方面协调发展,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工场与学校合一,在教育史上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由于时代性质决定了其并不能找到二者结合的内在联系,其把劳动教育当作劳动人民获得幸福的根源,更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 四、简答题
1.简述裴斯泰洛齐“爱的教育”思想。
答:裴斯泰洛齐认为,德育的任务是使儿童发展良好的道德情感,培养自制的能力,形成正确的道德的观念。关于道德任务的实现,她认为,首先在于家庭教育,然后是学校中的教育,但二者应该密切联系。无论是在家庭或者学校,家长和教师都应该以母爱的精神去感化学生,对学生给予充分的爱心,以激起儿童的道德情感。但同时爱不是万能的,也不是无限度的,爱如变成溺爱,纵容,放任,则是教育中极大的祸害,所以他又主张爱与威相结合。裴斯泰洛齐认为,道德教育的另一原则,是要重视道德说理和道德行为的练习,而不是崇尚空谈,也不能求助于体罚。
德育最简单的要素是儿童对母亲的爱。德育的基础是在家庭中奠定的。儿童诞生后,首先要在家庭中培养儿童对母亲的爱,再逐渐扩大到家庭其他成员的爱。随着儿童生活范围的扩大到周围领导以及学校教师和同学的爱,再扩大到对全人类的爱,并由此而意识到自己是整个人类的一员。
2.简述裴斯泰洛齐要素教育的基本内涵。
答:要素教育论是裴斯泰洛齐基于教育心理学化理论对初等教育内容和方法的重要论述。也是他为初等教育革新所做的开创性实践的结晶。
要素教育的含义是,初等学校的各种教育都应从最简单的要素开始,然后逐渐转到日益复杂的要素,以便循序渐进促进人的和谐发展。按照裴斯泰洛齐的观点,任何事物都是由最基本的要素构成的,儿童掌握了这些要素就能够很到地学习。教育也应从最基本、最简单的要素开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适合儿童的接受能力。
在他看来,要素教育既要求初等学校为每个人在德、智、体几方面都能受到基本的教育而得到和谐发展,又要求在德育、智育、体育的每一个方面都通过“要素方法”获得均衡的发展。
裴斯泰洛齐认为,体育的最简单要素是各种关节的运动。德育最简单的要素是儿童对母亲的爱。德育的基
29
础是在家庭中奠定的。由于数、形、词是一切事物的共同的基本特性,因而也必然成为人们认识的基本要素。因此,他把数目、形状和言语确定为教学的基本要素。并且进一步认为,初等学校的智育主要是计算教学、测量教学和语言教学,而这些教学又分别从数目、形状和言语所含的更简单的要素开始。
五、论述题
评述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心理学化思想
答:在世界教育史上,裴斯泰洛齐第一个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并在教育实践中探索以心理学为基础来发展人的能力的方法。这些为把教育和教学工作置于受教育者的心理活动规律基础上,开创了新的时代。裴斯泰洛齐一直致力于寻求人的基本心理规律,以此作为教育的基础。
关于教育心理学化的意义,裴斯泰洛齐指出,将教育和教学工作置于儿童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基础上,实现教育心理学化,建立符合儿童心理规律的教学机制,是建立新式学校教育的关键所在。
什么是教育心理学化呢?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心理学化,就是把教育提高到科学的水平,将教育科学建立在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基础上。具体包括如下几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要求将教育的目的和教育的理论指导置于儿童本性发展的自然法则的基础上。要求探索和遵循儿童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的规律性。
第二,教育心理学化就是必须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制适合儿童的学习心理规律,即教学内容心理学化。由此出发,他提出了要素教育理论。
第三,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心理学化。
在这方面,他认为首要的是要使教学程序与学生的认识过程相协调:他指出人的认识过程包括三个阶段:从模糊的感觉印象到精确的感觉印象;从精确的感觉印象到清晰的表象;从清晰的表象到确定无误的概念。因此,从这三阶段出发提出直观教学和循序渐进原则。
第四,教育心理学化还要求让儿童成为他自己的教育者。教育者不仅要让儿童接受教育,还要使他成为教育中的动因。教育者要适应儿童的心理时机,使尽力调动儿童的自我能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使他们懂得教育自己。
当然,由于时代的局限,裴斯泰洛齐对人的心理的理解还不是真正的科学,甚至存在严重的唯心论缺陷。但他关于教育教育心理学化的思想,毕竟是探索如何把教育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之上的开始,实际上也就是在探讨如何使教育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正因为如此,他的教育心理学化思想也在试图探索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这些都对后来教育科学化有着重要的影响,是后来的教育家开始自觉地把教育科学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之上。总之,裴斯泰洛齐不仅成为他自己关于人的和谐发展论、要素教育论、简化的教学方法和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法的重要理论基础,而且对19世纪欧洲一些国家教育心理化逐渐发展为一种思潮,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13章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一、选择题
1.赫尔巴特提出教学形式阶段理论,认为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经历的四个阶段是( B)。 A. 注意、期待、要求、行动 B. 明了、联合、系统、方法
30
C. 注意、期待、相关、集中 D. 明了、联合、提示、巩固
B.。赫尔巴特认为兴趣活动可划分为四个阶段:注意、期待、要求、行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教学形式阶段理论。有以下四阶段:明了、联合、系统、方法。
2.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代表作是( A )。
A.《普通教育学》 B. 《教育论》 C. 《爱弥儿》 D. 《教育漫话》 3,.赫尔巴特伦理学的基本内容之一,是提出五种道德观念,即( C )。 A. 智慧、勇敢、仁慈、公正、自由 B. 智慧、勇敢、平等、公正、自由 C. 内心自由、完善、平等、公平、自由 D. 内心平等、完善、勇敢、正义、公平
4.赫尔巴特认为,人类最高目的,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是(C )。 A. 发展多方面的兴趣 B. 供职业训练,获得一定的技能
C. 养成五种道德观念 D. 人的和谐发展获得自由
C.赫尔巴特认为,道德被普遍的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养成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和公平等五种道德观念。
5.20世纪初,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以( C )为媒介传入中国。 A. 德国 B. 美国 C. 日本 D. 瑞士 二、名词解释 《普通教育学》
答:德国近代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教育代表作,全书分管理、教学、训练三部分,认为管理是教学的基础,教学是作为一种经验和交际的补充,训练既有助于教学,又可以形成学生的性格。书中还提出了教学的基础是心理学、教育性教学和多方面兴趣的思想。他的教育思想对近代教育思想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三、辨析题
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把教育和教学完全等同起来,是一种彻底的机械论思想。
答:错误。教育性教学认为道德教育只有通过教学才能真正产生实际作用,教学是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它首先要求教学的目的与整个道德教育的最高目的保持一致,即养成德行;其次,为实现这个目的,要设立一个近的目标,即“多方面的兴趣”。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阐明了教学和德育二者之间的联系,使德育获得真实的基础。但是他把教学完全从属于德育,把教育和教学完全等同起来,这有机械论的倾向。 四、简答题
1.简述赫尔巴特的教学形式阶段理论。
答:答:赫尔巴特教育理论的各个部分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他的教学阶段论。
赫尔巴特将兴趣活动划分为四个阶段:注意、期待、要求、行动,并根据儿童在学习活动中的两种思维状态即专心与审思,提出了教学形式阶段的理论。
赫尔巴特认为教师应采取符合学生心理活动规律的教学程序,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教学。他把教学过程
31
分成4个连续的阶段:
一是明了。指教师讲解新教材,把教材分解为许多部分,提示给学生,以便学生领悟和掌握。
二是联想。指通过师生谈话把新旧观念结合起来。教学的任务是把前一阶段教师所提示的新观念和学生意识中原有的旧观念结合起来。
三是系统。指在教师指导下寻找结论和规则,使观念系统化,形成概念。
四是方法。指通过练习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以检查学生对新如识的理解是否正确。 2.简述赫尔巴特的课程理论。 答:(1)经验、兴趣与课程
基本主张是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与儿童的经验和兴趣相一致,与儿童日常经验保持联系,不可脱离他们的经验内容,与儿童经验联系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兴趣分为两类:经验的兴趣和同情的兴趣。经验的兴趣包括经验、思辨和审美,同情的兴趣包括同情、社会和宗教的兴趣。不同的兴趣对应不同的课程:与经验对应的是自然、物理、化学和地理等课程,与思辨对应的是数学、逻辑、文法等课程,与审美对应的是文学、绘画等课程;与同情对应的是外国语、本国语等课程,与社会对应的是历史、法律、政治等课程,与宗教对应的是神学。
(2)统觉与课程
赫尔巴特统觉理论的基本含义:当新的刺激发生作用时,表象是通过感官的大门进入意识域中;如果它有足够的强度能够唤起意识域下已有的相似观念的活动,并与之联合,那么,由此获得的力量是将驱逐此前在意识中占统治地位的观念,成为意识的中心,新的感觉表象与已有观念的结合,形成为统觉团(即认识活动的结果)。如果与新的表象相似的观念已经在意识域上,那么,二者的联合就进一步巩固了它的地位。根据赫尔巴特统觉理论,新的知识是在原有理智背景下产生的。以原有知识为基础。因此课程的安排必须使得儿童能够从熟悉的材料过渡到密切相关但不熟悉的材料。兴趣是统觉的重要条件。
根据统觉-赫尔巴特提出了“相关”与“集中”的课程设计原则:相关:学校不同课程的安排应当相互影响,相互联系。集中:在学校的所有课程中,选择一门科目作为学习的中心,使其他科目作为学习和理解它的手段。
(3)儿童发展与课程
文化纪元理论是儿童与课程维度设计选择课程的基础。儿童发展被赫尔巴特分为四个时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年期。每个时期对应不同的心理特征。因此,每个时期应该进行不同的课程。婴儿期进行身体的养护,发展感官训练,培养儿童的感受性;幼儿期教授《荷马史诗》等具有想象性的材料;童年期和青年期教授数学、历史等,培养理性。
第14章 福禄培尔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一、选择题
1.德国著名的教育家,被人们誉为“幼儿教育之父”的是( B)。 A. 蒙台梭利 B. 福禄培尔 C. 卢梭 D. 赫尔巴特
2.福禄培尔认为人的阶段划分不是由年龄限度而定,二是由某些显著的特征决定。他把人类初期的发展分
32
为四个阶段:婴儿期、幼儿期、少年期和青年期,其中婴儿期儿童最先发展的器官是( B )。
A.视觉器官 B. 听觉器官 C. 感觉器官 D. 肢体
B。福禄培尔认为婴儿期是“吸收”时期,活动以感官的发展为主。先是听觉器官,然后视觉,再是身体和四肢的运用。
3.福禄培尔在教育史上第一次把自然哲学中“进化”的概念完全而充分地运用于教育提出了( A )。 A. 发展的原则 B. 统一的原则 C. 顺其自然地原则 D. 创造的原则
4.基于认识人性的需要福禄培尔把( D )作为重要的幼儿园教育方法,要求儿童充分适应小组生活,并重视家庭和邻里生活的重演。
A.自我活动或自然性 B. 创造
C.顺其自然 D. 社会合作、互助参与
5.福禄培尔设计的一套供儿童使用的教学用品,帮助儿童由易到难,由简及繁,循序渐进地认识自然。他把其称为( D)。
A.玩具 B. 材料 C. 作业 D. 恩物
D。“恩物”又称福禄培尔恩物,是福禄培尔设计的一套供儿童使用的教学用品,“恩物”实际上是幼儿园里做游戏和进行作业时用的玩具和材料。
6.呼吁重视艺术教育,要求尽早地把唱歌、图画、绘画和雕塑作为正规学校的正式教育对象的教育家是( A )。
A.福禄培尔 B. 蒙台梭利 C. 卢梭 D. 杜威
A。福禄培尔呼吁重视艺术教育,要求尽早地把唱歌、图画、绘画和雕塑作为正规学校的正式教育对象。他在教育史上第一次把手工训练作为学校的正式科目,认为他兼具内容与手段的双重性质。还主张把身体训练作为学校的一种正当的教学对象。
二、名词解释
恩物: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对幼儿园进行游戏和其他活动所设计的一套教具。“恩物”是上帝恩赐物的简称,意味着成人送给儿童的玩具。恩物通常有六种,球被认为是一切教具中最有价值的,它是万物统一的象征,也是儿童天性统一的象征。福禄培尔所设计的各种“恩物”是对幼儿教育手段的一种尝试和探索。它对认识幼儿发展与教育手段的关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三、辩析题
恩物是福禄培尔创制的一套供儿童使用的教学用品。
答:正确。恩物是福禄培尔创制的一套供儿童使用的教学用品。恩物作为自然的象征,能帮助儿童由易到难、由简及繁、循序渐进地认识自然。他认为真正的恩物应满足三个条件:第一,能使儿童理解周围的世界,又能表示他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第二,每种恩物包含前面的恩物并预示后续的恩物;第三,每种恩物本身表现为完整的有秩序的统一的观念一一整体由部分组成,部分可形成整体。
33
四、简答题
简述福禄倍尔的游戏理论。
答:福绿培尔高度评价游戏的教育价值,他认为,游戏是幼儿时期最纯洁,最神圣的活动,是组成儿童学习和生活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人类在童年时代生活中最快乐的一处现象。他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内容,也用于幼儿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通过各种游戏活动,可能使幼儿全面的表现他们的内部世界,感受外部世界,把内部和外部世界做试探性比较,达到对上帝这个统一体和对生活本身的认识,从而获得愉快,自由和满足,并保持内在与外在的平衡。他还认为,儿童的内部本性是按照一定的心理顺序发展的,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游戏愈来愈显示其促进治理和品德发展的作用,同时游戏对增强儿童的体力和养成他们的节制、友爱。勇敢等良好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游戏还能促进儿童的语言的发展。福绿培尔主张,儿童的游戏需要进行合理的,有意识的指导。游戏必须是有目的的活动,否则就不能为儿童注定要承担的那些生活职责做准备。他非常重视游戏的社会内容,主张把幼儿园变成社会的缩影。他还重视运用唱歌和语言的训练,并且经常把他们结合起来训练。最后,他还重视儿童对自然的接触和了解。 第15章 19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教育 一、选择题
1.1886年,日本明治政府颁布的《中校校令》中,将中学分为( D )。
A. 职业中学和普通中学 B. 私立中学和公立中学 C. 文科中学和实科中学 D. 寻常中学和高等中学 2.1810年,红堡创办的对德国高等教育具有重要影响的大学是( B )。
A. 哈勒大学 B. 柏林大学 C. 哥廷根大学 D. 慕尼黑大学
3.19世纪中后期,英国全日制大学以校内或校外讲座的形式,向社会中下层及女子提供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史称( D)。
A. 高等教育普及文化运动 B. 新大学运动 D. 高等教育大众化运动 D. 大学推广运动
D。英国新大学运动的开展,也使得英国出现了大学推广运动,最早出现在19世纪40年代,主要是指全日制大学以校内或校外讲座的形式将教育推广到全日制学生。
4.1862年,美国林肯总体批准了《莫雷尔法》,要求各州开办或资助农业和机械工艺类学院。这类学院被称为(C )。
A. 初级学院 B. 社区学院 C. 蹭地学院 D. 技术学院
5.主张教育的目的是“为完美生活做准备”,反对英国古典主义教育传统的教育家是( C )。
A. 培根 B. 洛克 C. 斯宾塞 D. 赫胥黎
6.近代法国中央集权式教育管理体制确立的标志是拿破仑第一帝国时期设立的( C)。
A. 帝国大学 B. 教育部 C. 大学区 D. 索邦大学
34
C。拿破仑逐渐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教育体制,把全国划分为27个大学区。7.19世纪德国主要传授自然科学和历史知识的教育机构是( B)。
A. 文科学院 B. 实科教育 C. 文科中学 D. 文法中学
8.19世纪德国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被人们尊成为“德国师范教育之父”,认为,有三个因素影响着人的发展:天性或天资、教育和自由自主的教育家是( A )。
A. 第斯多惠 B. 福禄培尔 C. 赫尔巴特 D. 费希特 9.19世纪初,拿破仑在教育上实行了典型的( B )体制。
A. 地方分权制 B. 中央集权制 C. 中央、地方共权制 D. 自治制 10.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规定大力发展初等教育和师范教育的法案是( C)。
A. 《费里法案》 B. 《拿破仑法案》 C. 《基佐法案》 D. 《福尔法案》
11.在道德教育方面,提出道德教育非宗教化的观点。主张把社会群体的道德价值取向内化为个体的道德行为规范的法国教育社会学家是( D )”.
A. 卢梭 B. 狄尔泰 C. 斯宾塞 D. 涂尔干
12.标志着英国国民初等教育制度的正式形成的著名的《初等教育法》,又称《富斯特法案》颁布于( A )。
A.1870年 B. 1872年 C. 1705年 D. 1825年
13.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分权制,美国政府认识到中央设立教育机构的必要性,为此设立了( B )。
A. 州教育委员会 B. 教育署 C. 文部省 D. 教育局
B。美国教育管理实行地方分权制,教育管理权主要在州政府,这种体制在18世纪逐步建立起来。1867年,国会议员加菲尔德在国会中提议设立教育署,负责收集各州和各地区教育发展得统计资料,交流全国教育组织领导、学制和教学方面的情报。1870年改成教育局。
14.美国19世纪30年代掀起的公立学校运动,( C)是重要的推动者,因此被称为“美国公立学校之父”。
A. 华盛顿 B. 富兰克林 C. 贺拉斯·曼 D. 费希特
15.俄国历史上第一次规定建立女子学校,推动了女子中等教育和大学的发展的章程是( C )。
A.《俄国斯帝国大学章程》 B. 《女子学校令》 C.《国民教育部女子学校章程》 D. 《文科中学和中学预备学校章程》
16.对俄国的教育改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被誉为“俄国教育科学的创始人”和“俄国教师的教师”,主张对人进行有意的教育的教育家是( A )。
A.乌申斯基 B. 马卡连柯 C. 赞科夫 D. 苏霍姆林斯基 17.日本近代教育与其他欧美国家相比,有明显的( D )。
A.封建色彩 B. 资本主义色彩 C.贵族性 D. 军国主义色彩 18.日本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福泽谕吉的教育代表作是( A )。
A. 《劝学篇》 B. 《教育论》 C. 《论教育》 D. 《论国民教育》
35
二、名词解释
柏林大学:19世纪洪堡教育改革时期创建。于1810年创立,它与当时一般大学不同,不仅重视教学,更重视专门知识的探索和科学水平的提高。该校高设立“讲座制”,并开创了高等教育“教学与科研”两大任务并重的局面,推动了法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三、辨析题
1. 1870年,英国政府颁布了《福斯特法案》,标志着英国初等国民教育制度的正式形成。从此,英国初等国民教育以国立为主。
答:错误。19世纪下半期,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普及义务教育的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主要问题。1870年,英国政府颁布了《初等教育法》,即《福斯特法寨li o法案规定:国家对教育有补助权和监督权;地方设学校委员会管理地方教育;对5~12岁儿童实施强迫初等教育;在没有学校的地方,允许私人在一年内设校,过期者由地方委员会设立公立学校。该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国民教育制度的正式形成。从此,英国出现了公、私立学校并存的局面(“双轨制”)。、
2.与斯宾塞相比,赫胥黎更重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平衡。
答:正确。赫胥黎在其《科学与教育》中阐述了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并对古典主义进行了犀利的反驳。他还进一步指出,科学教育首先应当包括自然科学,其次是道德伦理,再其次是历史,尤其是英国史。在竭力提倡科学教育的同时,赫胥黎对忽视人文学科的倾向提出批评。他把知识分为科学和艺术两类,认为忽视任何一方都会造成心智扭曲,只有受过两方面教育才能算是受过自由教育,才能从事多方面的职业。因此,与斯宾塞相比,赫胥黎更重视两类学科的平衡。
3.狄德罗是“教育万能”口号的极力提倡者。
答:错误。爱尔维修是“教育万能”口号的极力提倡者,他把人的成长归因于教育与环境,否定遗传因素的影响,过分夸大教育的作用,提出“教育万能”的口号。狄德罗否定爱尔维修的“教育万能论”,认为教育可以发展人的优点,遏制缺点,肯定教育在个性发展和社会变革中有巨大作用。
4.在人与教育的关系上,康德赞成卢梭的人性本善和“自然人”学说。
答:错误。与卢梭一样,康德高度推崇人性、人的尊严,充分肯定人的价值。但卢梭认为人性本善,是后天造成了人的恶;而康德认为人性既有善也有恶。因此,康德认为教育必须去恶扬善.要求给予儿童更多的指导和管束,与卢梭的消极教育思想迥然不同。康德认为,人与动物之所以有区别,归根结底是因为有道德,所以他更强调通过教育使人成为有道德有理性的“文明人”,并不推重卢梭的“自然人”思想。
5.第斯多惠认为教学既是形式的,又是实质的。所以,二者没有主次之分。
答:错误。第斯多惠认为,形式教学与实质教学是相辅相成的,不能把它们截然分开:一方面,学生要掌握知识必须依靠一定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学生的智力发展离不开教材(知识的学习)。教学既是形式的,又是实质的。但两者有主次之分。形式的应占首位,因为发展能力是最后的目的。
6.美国联邦政府教育总署是各州教育的法定决策和规划机构。
36
答:错误。南北战争前,美国在教育管理方面实行的是州教育领导体制。1837年,美国马萨诸塞州首先通过法律,规定成立“州教育委员会”,设立”州学校督察长”,征收“办学税”等,确立了美国教育由州一级管理的教育分权制度。州以下市、县也设有教育委员会,负责本地的教育管理工作。南北战争后,在教育领导体制上,联邦政府认识到中央设立教育领导机构的必要性,设立了教育总署,在各州分权的基础上,协调各州教育发展,但对各州的教育事务无法定的约束力,更谈不上决策和规划。
7.德国实科中学是一种既具有普通教育性质,又具有职业教育性质的新型学校。
答:正确。实科中学在德国产生于18世纪初,这是一种既具有普通教育性质,又具有职业教育性质的新型学校。它排除了教学科目、课程内容的纯古典主义的倾向,适应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逐渐发展起来的需要,实科中学的社会地位也比文科中学低得多,它的学生是不能升人大学的。直到二十世纪初它的学生才有权报考大学。 四、简答题
简述德国19世纪初洪堡改革的基本内容。
答:洪堡是德国19世纪进行社会教育变革和发展的关键人物,他制订了包括学制、课程、教法、考试、学校管理和师资在内的一系列的改革方案。
(1)在初等教育上,他认为初等教育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理性,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的宗教感情,为进一步的学习做准备。他特别重视提供师资培养的数量和质量,努力改进培养工作。
(2)在中等教育上,洪堡十分重视文科中学的改革,编制了教学计划,以拉丁文、希腊文、德文和数学为主课,重视历史、地理和自然科学的教学。
(3)在高等教育上,尤为重视大学的建设工作,创立柏林大学,提出了学术自由原则、教学与研究相结合原则。开创了高等教育教学与科研两大任务并重的新局面,成为各高校学习的榜样,对欧美高等教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五、论述题
以一个西方国家为例,论述西方普及义务教育起源与发展的历史轨迹。 答:(学生自己总结)
第17章 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
一、选择题
1.针对班级教授课制的弊端,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帕克赫斯特所提出的个别教学制度被称为( A)。 A. 道尔顿制 B. 葛雷制 C. 昆西制度 D. 文纳特卡制 2.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教育家梅伊曼和拉伊创立的教育学说是(A)。 A. 实验教育学 B. 文化教育学 C. 批判教育学 D. 科学教育学 3.在进步教育运动中,美国教育家克伯屈的主要贡献在于创立了(D )。
37
A. 葛雷制 B. 昆西教学法 C. 道尔顿制 D. 设计教学法
4.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运动期间所创立的道尔顿制的基本原则是(A )。 A. 自由与合作 B. 活动与主张
C. 注重学生个性差异 B. 儿童中心主义与“从做中学”
5.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流行的劳作教育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和推动者是(B )。 A. 拉伊 B. 凯兴斯泰纳 C. 蒙台梭利 D. 克利斯曼
6.1889年,英国教育家(A )在英格兰的德比郡创办阿博茨霍尔姆乡村寄宿学校,标志着新教育运动的开端。
A. 雷迪 B. 利茨 C. 德莫林 D. 拉伊
7.呼吁保护母亲和儿童,重视家庭教育,主张依据卢梭的自然教育原则改革旧教育,以造就身心健全、自由独立和富于创造精神的新人的教育家是( C)。
A. 德可乐利 B. 罗素 C.爱伦·凯 D. 帕克 8.进步主义教育理论的“实验室”主要是美国的( A )。 A. 公立学校 B. 私立学校 C. 初等教育 D. 高等教育
9.19世纪末,( D)先后在马萨诸塞州昆西市和芝加哥库克师范学校进行教育革新实验,创造了“昆西教学法”,被杜威称作“进步教育之父”。
A. 帕克和斯特 B. 约翰逊 C. 沃特 D.帕克 二、名词解释
1.昆西教学法
答:“进步教育之父”帕克在1875 - 1880年任马萨诸塞州昆西市任教育局长时所领导和主持的教育革新措施以“昆西教学法”或“昆西制度”著称。其主要特征是:第一,强调儿童应处于学校教育的中心。第二,重视学校的社会功能,强调学校应成为理想的家庭、完善的社区和雏形的民主政治,在促进民主制度的发展方面发挥巨大作用。第三,主张学校课程应尽可能与实践活动相联系。他将学习的内容与儿童的日常生活相联系,并围绕一个核心安排相互联系的科学。第四,强调培养儿童自我探索和创造的精神。
2.有机教育学校
答:约翰逊于1907年创办费尔霍普学校,该校以“有机教育学校”而闻名。约翰逊称她的教育方法是“有机的”,因为它们遵循学生的自然生长。学校的目的在于为儿童提供每个发展阶段所必需的作业和活动。因此,她主张以一般的发展而不是以获得知识的分量来调整学生的分班。她根据学生的年龄来分组,称作“生活班”,而不叫年级。有机教育学校的整个课程计划中,以活动为主,并在活动的基础上进行智力学习。强迫的作业、指定的课文和通常的考试都被取消。有机教育学校具有四个基本特点:一是需要,二是活动,三是训练,四是社会意识。
3.葛雷制
38
答:葛雷制的创始人是美国教育家沃将。葛雷制亦称“双校制”、“二部制”或“分团学制”。 沃特以杜威教育思想为依据,以具有社会性质的作业为学校的课程。他把学校分为四个部分:体育运动场、教室、工厂和商店、礼堂。课程也分成四个方面:学术工作,科学、工艺和家政,团体活动以及体育和游戏。沃特把葛雷学校称做“工读游戏学校”。为了减少学校经费开支,沃特在教学中采用二重编制法,即将全校学生一分为二,一部分在教室上课,另一部分则在体育场、图书馆、工厂、商店以及其他场所活动,上下午对调,废除寒暑假和星期日,昼夜开放。
4.道尔顿制
答:道尔顿制的创始人是美国教育家柏克赫斯特。道尔顿制也可以称为个别教学制度”。道尔顿制确立了三条原则:一是自由,二是合作,三是时间预算。道尔顿制的实施需要有三个条件:一是实验室(或称作业室),即儿童自由地进行作业的场所,兼有教室、自修室和图书馆的作用。二是指定作用(或称学习工约),是儿童学习后必须完成的作业内容。三是成绩记录表,是用于记录指定待业青年完成进度情况。它有三种形式,一是儿童作业记录表,二是教师实验室记录表,三是每周进度统计表。其中,指定作业是道尔顿制的枢纽。
5. 文纳特卡制
答:文纳特卡计划的创始人是美国教育家华虚朋。为使学校的功课适应儿童的个别差异,将个别学习和小组学习结合超来,个性发展与社会意识的培养相联系。具体做法是将课程分为两个部分:共同知识或技能和创造性的、社会性的作业。前者主要按学科进行,并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适当进行个别辅导。后者则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活动或施教,无确定的程序,也不考试。
文纳特卡计划要做好三个步骤的准备:一是教师或教师团体应该确立个别训练的特殊标准,规定儿童掌握什么和掌握到什么程度。二是教师应该编制出一些诊断测验,以便检查儿童的学习结果。三是教师应该编写能让儿童自我学习和自我纠正的教材。
6.设计教学法
答:根据杜威的“思维五步”理论,克伯屈提出了“设计教学法”,把建立在儿童兴趣和需要之上的“有目的活动”作为教育过程的核心。在克伯屈看来,人的任何有目的的活动都是“设计”。按克伯屈的意见,之所以称为“设计”,关键在于这个活动中是否有一个居支配地位的目的。根据活动的目的不同,设计教学法可以分成四种类型:第一是生产者的设计,也称建造的设计,它以生产物质的或精神的产品为目的。第二是消费者的设计,也称欣赏的设计。它以合作和享受别人的生产成果为目的。第三是问题的设计,它以解决理智方面的问题和困难为目的。第四是练习的设计,也称具体学习的设计,它以获得某个方面和某种程度的知识和技能为目的。 三、辨析题
2.约翰逊的有机教育学校反对放纵儿童,强调纪律。
答:正确。约翰逊主张以一种平衡而又纪律的方式发展整个人的机体。因此在她看来,为使儿童以最有利的方式成长,纪律是必要的。
39
3.实验教育学在教育研究中的“唯科学主义”倾向是不可避免的。
答:正确。实验教育学主张学生的学习,首先通过观察,获得印象,构成知觉感受;其次是把所获得的印象和知觉进行加工整理,最后付诸于行动表现。它强调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运用于教育研究,从而使教育研究真正“科学化”。实验教育学有一定的合理成份,但是其本身亦有无法克服的缺憾。如像教育目的这样涉及价值的判断和选择的问题就不能通过实验的方法来解决。当实验教育学及其后继者把科学的定量方法夸大为教育科学研究的唯一有效的方洼时,它就走上了教育学研究中的“唯科学主义”的迷途,受到来自文化教育学的批判。 四、简答题
1.简述新教育运动中新学校的共同特点。
答:(1)“新教育运动”亦称“新学校运动”,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教育改革运动。主要内容是在教育目的、内容、方法上建立与旧式的传统学校完全不同的新学校。(2)新学校大多设立在乡村或大城市的郊区,采用家庭式的教育管理方式,重视体育、手工、文艺活动,以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和独创糈神;教育内容上重视现代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方法上反对体罚,重视儿童兴趣和思维能力的发展;道德上灌输资产阶级民主、协作的观念,从而培养儿童的责任心和进取心。 2.简述新教育思潮的影响。
答:新教育思潮促使人们对西方教育传统进行全面反思,推动了人们对于教育现象的重新认识。新教育的思想和实践,对20世纪欧美国家的教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构成了20世纪西方教育的重要起点。但是,新教育只关注儿童个人的发展,注重精英教育,始终未能解决好教育过程中的一些基本矛盾,如儿童主动性与教师工作的矛盾、活动与系统知识的矛盾、自由和纪律的矛盾及发展个性与社会合作的矛盾等。 3.列举新教育运动的主要观念。
答:(1)新教育运动的纲领是“生活教育”、“尊重个性”和“自发学习”。
(2)新学校强调“活动”和“劳作”,而不强调“学习”或“书本”;强调用手而不是用脑,注重体育、手工劳动、近代语言和农业工艺园艺活动等课程的教学,以此来改革传统的学校教育;通过自由的教育发展儿童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和独创精神,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主动精神和创造精神的人才。
(3)新学校的教学注意研究学生的兴趣。
(4)整个制度强调发展学生的独立精神,注意智力教育,尤其注重鼓励学生学习运用科学方法去解决问题;学校的自治也谋求培养学生组织生活的能力。 4.比较欧洲新教育运动和美国进步主义教育的异同。
答:(1)相同点:①都把矛头指向了传统教育,批判传统教育观和一些做法;②都要求改革,并且进行了实验;③都对以前的教育著作深入研究,并在之上提出新的观点;④都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
(2)不同点:①欧洲重视校园环境,美国偏重课程方法;②欧洲注重全面发展,并不偏废知识的传授;美
40
正在阅读:
外国教育史 重点及习题05-20
议论文写作中学生思辨性思维的培养03-08
公共音乐教育对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研究12-26
SQL上机实验报告 - 图文12-17
花坛的设计08-13
学习情境二 质量管理过程06-29
蒲城县尧山小学校长 张军武08-08
湘西州新型城镇化建设及融资平台建设研究12-05
sentos6.5服务器系统安装03-02
综采采煤机讲义 - 图文04-22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教育史
- 习题
- 外国
- 重点
- 2011上《管理审计》123章课件
- 2018-2019学年最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卷
- 有温度有深度男生第一次就秒射是怎么回事?应该怎么正确对待?
- 毕业设计 - 模具企业产品数据管理系统开发
- 西工大《机械设计B卷》18年10月作业考核(答案)
- 研究报告如何撰写 - 图文
- 某斜拉桥方案施工方案_secret
- 2010年自考监理资料(最新 - 跟书上红笔画的一样的)
- 新世纪高职高专英语
- 浅谈美剧与英语教学的结合-文档资料
-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 五年级班务工作总结20篇正式版
- 高级英语课后练习答案-完全版
- 中国橱柜行业市场研究与预测报告 - 图文
- 2009年《半月谈》评论全集
-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含答案)
- 最新名校高考语文模拟试卷系列(13)(5)
- 相声的传承和内幕故事
- 同济管理学原理考研真题(1998-2009)
- 分析化学习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