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学校文综政治模考班五套试卷答案及王平老师详解

更新时间:2024-07-05 21:3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注:选择题的正确答案用红色字体标出

2012年安徽省专升本考试精英学校模拟试卷一

政治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相应的空格内。每小题1分,共15分) 1.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

A.人们对各种具体事物的看法 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D.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解析:选C。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B、D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定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有“哲学就是科学之科学”,也不能选。这是旧哲学的观点。 2.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是区分( ) 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 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标准

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D.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的标准

解析:选C。哲学基本问题有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一方面的问题历来有两种根本不同的回答,由此在哲学上形成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两大阵营、两个基本派别、两条对立的路线。凡是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即意识先于物质,物质依赖意识而存在,物质是意识的产物的哲学派别属于唯心主义;凡是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即物质先于意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的哲学派别属于唯物主义。

除了这两种根本对立的回答外,还有一种回答,认为物质和意识是两个独立的、互不依赖的本原。持这种观点的哲学流派称为二元论,它是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的不彻底的哲学,最终往往倒向唯心主义。

哲学基本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对这一方面的问题,绝大多数哲学家,包括唯物主义哲学家和一些唯心主义哲学家都做了肯定的回答。但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这个问题的解决在原则上是不同的。唯物主义是在承认物质世界及其规律的客观存在,承认思维是存在的反映的基础上,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唯心主义则把客观世界看作思维、精神的产物,认为认识世界就是精神的自我认识。

3.有的哲学家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这种观点属于( )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辩证唯物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 D.相对主义诡辩论

解析:选D。整个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我们既不要犯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不变论的错误,也不要犯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诡辩论的错误。

4.下列各组社会意识中,全部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是( ) A.政治思想、语言学、道德 B.技术科学、哲学、艺术 C.自然科学、语言学、逻辑学 D.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

解析:选C。意识形态就是思想上层建筑,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文化产品。非意识形态是为全人类服务的、没有阶级属性的文化产品。

5.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是( ) A.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上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 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D.世界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兴起

解析:选A。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上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C和D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6.我们党制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决策,是建立在( )

A.对科技革命历史作用的正确认识上 B.对时代主题转换的正确判断上 C.对阶级斗争历史作用的正确认识上 D.对国际政治格局的正确判断上

解析:选B。只有确定了和平与发展这个时代主题,我国才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路线,从而能够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7.一个政党所制定的政策的好坏,归根到底要看它( ) A.是马克思主义的还是修正主义的 B.是唯物主义的还是唯心主义的 C.是社会主义的还是资本主义的

D.是解放生产力的还是束缚生产力的

解析:选D.这道题目的核心在于考察三个有利于的内容,以及三个有利于当中最重要的核心条款是什么。三个有利于指: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在1992年初由邓小平在视察南方时提出,被视为人们衡量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判断标准。三个有利于的核心,在于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

8.邓小平强调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 )

A.公有制占主体和国有经济占主导 B.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C.公有制占主体和共同富裕 D.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

解析:选C。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便作了明确的概括并多次强调说:“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9.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宏观调控主要采取( ) A.直接调控 B.间接调控 C.财政调控 D.金融调控

解析:选B.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家宏观调控主要是间接调控。国家运用经济手段,通过市场机制这一中间环节,对企业行为进行的调节与控制。

10.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就大中型企业而言,多数采取( ) A.个人业主制 B.合伙制 C.合作制 D.公司制

解析:选D.因为公司制下,股东可以根据投资额承担有限责任,降低投资风险。同时,公司制度也是实行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要求。现代企业制度是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以公司企业为主要形式,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 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体分配形式是( )

A.按劳分配 B.按生产要素分配

C.按贡献分配 D.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解析:选A。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12.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渊源的是( ) A.格 B.典 C.比 D.宪法

解析:选D. 宪法、法律、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条例、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等,是当代中国法的渊源。注意,宪法、行政法、民法、刑法、商法、经济法、劳动法、社会保障法等是当代中国法的法律部门。

13.决定一定社会中法律本质的最根本因素是( ) A.统治阶级的意志 B.阶级力量对比关系

C.社会物质生活关系 D.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和地理环境

解析:选C.法律讲到底是上层建筑,由经济基础(社会物质生活关系)决定。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这体现了刑法的( ) A.类推原则 B.罪刑法定原则

C.罪刑相适应原则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解析:选B. 我国刑法有三大原则。1罪行法定原则。我国刑法第三条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该条规定体现了罪行法定原则,其基本含义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罪行法定原则决定了刑法没有溯及既往的效力并派出了习惯法的做法;禁止类推和不定期的刑,需要按照现行法律规定适用刑罚。2罪行相适应原则。我国刑法第五条规定“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该条规定体现了罪行相适应的原则,其含义是指犯罪的轻重与所受的刑罚相称,轻罪轻判,重罪重判。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我国刑法第四条规定“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该条规定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其含义是指任何人没有地位、职务、出身等因素的区别,在法律适用上人人平等,任何人不能享有特权。

1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下列职权中,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行使的是( )

A.解释法律 B.公布法律

C.制定和修改基本法律 D.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解析:选B.A、C、D的权限都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少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目2分,共20分) 16.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就存在( )

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C.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 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E.一元论与二元论的对立

解析:这道题目要全选。在马哲以前不存在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对立,其余都是有的。只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哲所独创。

17.在下列选项中,属于一元论观点的有( )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朴素唯物主义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E.辩证唯物主义

解析:这道题目要全选。一元论有两大类:凡肯定这种本原是物质的,是唯物主义的一元论,凡肯定这种本原是精神的,是唯心主义的一元论。AB是唯心主义一元论,CDE是唯物主义一元论。

18.下列各项正确表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的有( ) A.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B.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

C.社会意识与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E.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非完全同步性 19.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 A.为全党全国人民的行动指明了目标和任务 B.是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替代 C.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D.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主要经验的总结 E.是全党全国人民的最高纲领

20.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主要有( )

A.维护社会稳定 B.保障市场的正常运行 C.实现劳动力的再生产 D.调节社会经济利益关系 E.实现共同富裕

21.邓小平认为中国农业的改革和发展过程中,要实现的飞跃是( ) A.废除农业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实行市场调节

B.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主的责任制

C.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 D.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实现农业产业化、市场化 E.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发展工业和第三产业 2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有( )

A.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在政企关系上,实行政企分开,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C.在分配制度上,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D.在经营管理上,形成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经营机制

E.在宏观调控上,能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23.一般行政法是对一般的行政关系加以调整的法律规范。下列选项中,属于一般行政法的有( )

A.公务员法 B.行政处罚法 C.科技行政法 D.行政复议法 E.海关行政法

24.某企业的下列行为中,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的有( ) A.辞退1名怀孕女工 B.招收5名14周岁的工人

C.辞退1名严重违反劳动纪律的工人 D.辞退1名因工伤而丧失劳动能力的工人 E.在与工人签订劳动合同时,约定2个月的试用期

25.王某在某电脑公司购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后因电脑频繁死机,王某与电脑公司发生了纠纷,对此纠纷的解决途径有( )

A.王某可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 B.王某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C.王某可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 D.王某可与某电脑公司协调和解

E.如果王某与电脑公司订有仲裁协议,王某可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三、辩析题(请对所给命题进行辩别、分析。要求观点正确,言之成理。共3 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26.假象是事物歪曲的反映,所以假象不表现事物的本质。 此命题错误。

现象是指事物的外部联系,是人们凭借自己的感官或借助仪器所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的外部形态。事物的现象有真假之分,真象是事物本质正面的、直接的反映,假象是事物本质反面的、扭曲的反映。假象作为事物的某种外部联系,同真象一样,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假象作为现象的一种形式,是本质的一个规定、一个方面、一个环节。假象歪曲地反映本质,也是由本质和具体条件所决定的。所以,说假象不表现事物的本质是错误的。 2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任何社会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必须经历的起始阶段。 此命题错误。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它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是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 28.凡具有强制力的行为规则就是法律。 此命题错误。

任何社会规范(行为规则)都要通过一定的力量来保证自己的实施,但方式有所不同。法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它是由国家权力的力量即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的,而且这种强制力具有普遍性。在任何国家,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都将由专门国家机关依法定程序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责任人也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因此,只有以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才是法律。

四、材料题(本题共10分) 29.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从2004年开始连续下发8个“一号文件”,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特别是2007年1月29日中央下发的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的“一号文件”,明确了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请回答:

(1)什么是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是农业问题、农民问题、农村问题。 (2)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是什么?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3)邓小平提到的中国农业发展的“两个飞跃”内容是什么? 第一个飞跃: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主的责任制

第二个飞跃: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 (4) 胡锦涛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两个趋向”论断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这个重要论断,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后解决“三农”问题的理论指南,必将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

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2012年安徽省专升本考试精英学校模拟试卷二

政治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相应的空格内。每小题1分,共15分)

1.下列各项正确说明意识本质的是( ) A.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意识是人脑的主观创造

D.意识是人脑在外部刺激下产生的生理变化 2.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 ) A.物质性 B.变化性 C.规律性 D.包容性

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是( ) A.物质的广延性 B.物质运动的持续性

C.感性直观的先天形式 D.人们头脑中自生的观念 4.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中( )

A.生产力系统各要素的总和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

C.占统治地位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D.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 ) A.改革开放的新形势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B.中国的基本国情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C.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D.时代主题新变化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6.私营经济不同于个体经济的特点在于私营经济( ) A.以雇佣劳动为基础

B.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是与生产力的一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D.是非公有制经济

7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和核心是企业的( )

A.组织制度 B.管理制度 C.分配制度 D.产权制度 8.邓小平曾说:“现在我们虽说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这是指( ) A.我国还不具备搞社会主义的条件

B.我国实际上还处于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 C.我们搞的社会主义事实上是在补资本主义的课 D.我国的生产力不发达,还没有摆脱贫困

9.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我国( )

A.没有经历资本主义阶段 B.商品经济不发达

C.人口多、资源相对贫乏 D.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0.作为一种社会安全制度,社会保障要保障社会成员的( )

A.共同富裕 B.小康生活 C.基本生活 D.富裕生活

11.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表明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 ) A.国体 B.政体

C.根本制度 D.政权组织形式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 )

A.国务院以行政法规规定 B.外交部以行政规章规定

C.特别行政区政府自行规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

13.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下列选项中属于行政法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

14.行政法律关系的当事人,特别是行政机关的行为,不仅要合法而且要合理,即行政机关的自由裁量行为要做到合情、合理、恰当和适度。这说明的是行政法的( ) A.行政法治原则 B.行政合法性原则 C.行政合理性原则 D.行政应急性原则 15.流转税,是指对商品和劳务的流转额所征收的税。下列选项中属于流转税的是( ) A.印花税 B.消费税 C.调节税 D.证券交易税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少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目2分,共20分) 1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其表现有( ) A.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

B.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C.在实践基础上达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D.正确地解决了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 E.使哲学变成了“科学之科学”

17.下列选项中,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共同具有的观点有( )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B.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C.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发展过程 D.认识是主动的创造过程 E.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18.上层建筑由诸多要素构成,下列各项属于上层建筑要素的有( ) A.军队、警察、法院等设施 B.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 C.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 D.逻辑学、语言学、自然科学 E.文艺、道德、宗教

19.我国现阶段县一级人民代表的选举实行( )

A.直接选举 B.间接选举 C.等额选举 D.差额选举 E.竞争选举 20.社会主义民主( )

A.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 B.通过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来实现 C.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

D.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E.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

21.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培育社会主义“四有公民”,“四有”是指( )

A.有理想 B.有修养 C.有道德 D.有文化 E.有纪律

22.当今世界上许多地区民族冲突迭起,而我国各族人民能和睦相处,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因为( ) A.消除了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

B.形成了平等、互助、团结、合作的新型民族关系 C.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消灭了民族压迫 D.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E.消除了各民族经济文化上的差异

23.刑罚是对犯罪分子适用的一种法律制裁措施。下列选项中,对刑罚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有 ( )

A.刑罚只能适用于犯罪分子 B.刑罚必须由刑法明确规定

C.刑罚只能由公安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决定 D.刑罚是一种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措施 E.刑罚只能由国家审判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决定

24.犯罪构成是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所应当具备的要件的总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犯罪构成的要素包括( )

A.犯罪客体 B.犯罪主体

C.犯罪对象 D.犯罪的客观方面 E.犯罪的主观方面

25.杨某与刘某在日常生活中有矛盾。杨某为了泄私愤,造谣说刘某生活作风有问题,致使刘某的生活和工作受到很不利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刘某可以要求杨某承担的民事责任有( )

A.停止侵害 B.返还财产 C.消除影响 D.恢复名誉 E.赔礼道歉

三、辩析题(请对所给命题进行辩别、分析。要求观点正确,言之成理。共3 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26.唯心史观的主要缺陷就在于不懂得意识的能动作用 此命题错误。

唯心史观的主要缺陷表现为以下两点:一是仅仅看到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未能揭示思想动机背后的动因,即物质生产及其规律。二是以往的历史理论恰恰未能说明人民群众的活动,不懂得、不承认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性力量。依据这两点可以看出,唯心史观主要缺陷是不懂得意识的能动作用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唯心史观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不是不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而是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2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此命题错误。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贯穿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明确并且抓住了这个主要矛盾,其他矛盾就能迎刃而解。由于国际和国内的因素,阶级矛盾仍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对词,我们一定要有清醒地认识,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去解决。但是,阶级斗争已经不再是支配和影响其他矛盾的重要矛盾。

28.13岁的初中生李某放火烧了邻居家的停车库,造成20万元人民币损失。李某因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不负刑事法律责任。 此命题正确。

根据我国刑法第17条的规定,不满14周岁的人,为完全不负刑事责任的人,其所实施的任何行为,都不构成犯罪,不负刑事责任。初中生李某放火烧了邻居家的停车库,虽然造成20万元人民币损失的严重后果。但因李某未达到14周岁这一法定的刑事责任年龄,因而不负法律责任。当然,根据刑法规定,对因不满16周岁的人犯罪不予处罚的,责令其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必要时,也可由政府收容教养。

四、材料题(本题共10分) 29.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请回答:

(1)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是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首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提出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求我们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认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提高想问题、办事情决不可脱离实际的自觉性。其次,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我国已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的攻坚时期和社会矛盾的凸显时期。我国发展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要适应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就必须走科学发展的道路。最后,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我国要完成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双重任务,面临着促进经济发展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双重压力,这就决定了我们不能重复其他国家走过的老路,而必须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科学发展观正是在深刻总结世界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它顺应了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吸收了当今世界各国在发展的认识和实践上取得的积极成果。 (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3)为什么说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突出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和基本要求。它之所以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第一,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第二,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第三,以人为本全面回答了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4)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①必须坚持以人为本;②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③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④构建和谐社会。⑤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⑥必须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义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⑦必须坚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确保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2012年安徽省专升本考试精英学校模拟试卷三

政治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相应的空格内。每小题1分,共15分) 1.“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是一种( ) A.不可知论观点 B.相对主义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D.形而上学观点

2.在唯物辩证法看来,蔬菜同白菜、韭菜、菠菜、油菜等的关系是( ) A.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C.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D.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3.下列选项中,体现适度原则的是( ) A.过犹不及,适可而止 B.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C.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D.见微知著,防微杜渐 4.五种社会形态划分的标准是( ) A.人的发展状况 B.生产关系的性质 C.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生产的技术条件

5.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是( )

A.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B.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 C.民主监督的原则 D.民主集中制原则 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是( ) A.实现各民族一律平等 B.建立民族自治政府

C.发展民族经济、实现共同繁荣

D.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力 7.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 ) A.弘扬爱国主义的精神

B.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C.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D.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8.邓小平指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是( )

A.工业现代化 B.农业现代化 C.国防现代化 D.科学技术现代化 9.邓小平在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时,把它概括为东西南北四个字,其中核

心问题是( )

A.东西问题 B.南北问题 C.西西问题 D.南南问题 10.我国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从根本上说是( )

A.爱国主义性质的 B.政治联盟性质的 C.社会主义性质的 D.人民民主性质的 11.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 ) A.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 B.国有制 C.公有制 D.混合所有制

1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规定,我国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 ) A.始于出生,终止于死亡 B.始于10周岁,终止于死亡

C.始于18周岁,终止于死亡 D.始于18周岁,终止于60周岁

13.某汽车司机在行车途中,为躲避突然横穿马路的行人,迫不得已将车向右猛拐,撞坏了路边停放的几辆自行车。该司机的行为是( ) A.正当防卫 B.紧急避险 C.故意犯罪 D.过失犯罪

14.作品被收集、出版、发行的八岁小画家( ) A.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B.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C.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D.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1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规定,下列性质的案件中,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的是( )

A.延付或拒付租金的 B.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 C.因财产继承发生纠纷的 D.寄存财物被丢失或毁损的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少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目2分,共20分) 16.从意识的本质看,意识是( )

A.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人脑的机能 C.人的头脑中固有的 D.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E.人脑的分泌物

17.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 ) A.保持事物相对稳定,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前提 B.矛盾双方互相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C.规定事物向对立面转化的基本趋势

D.推动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和相互关系发生变化(量变中的斗争性) E.突破事物存在的限度,实现事物的质变(质变中的斗争性) 18.下列各项属于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的区别的有( )

A.社会革命是社会制度的根本质变,社会改革一般说来不改变社会制度的根本性质 B.社会革命是由被统治阶级发动的,社会改革则是统治阶级自上而下发动的 C.社会革命是进步的,社会改革则是保守的

D.社会革命属于政治领域的变革,社会改革则是经济领域的变革

E.社会革命往往通过暴力革命的形式,社会改革一般说来不需要用暴力解决

19.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包括( ) A.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 B.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 C.个体户和私营企业主 D.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 E.自由职业人员

20.我国现阶段县一级人民代表的选举实行( )

A.直接选举 B.间接选举 C.等额选举 D.差额选举 E.竞争选举 21.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点有( )

A.科技含量高 B.经济效益好 C.资源消耗低 D.环境污染少 E.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22.市场经济的共同特点有( )

A.经济关系市场化 B.企业行为自主化 C.宏观调控间接化 D.经济管理法制化 E.保障制度社会化

2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下列选项中,属于个人所得税的征税范围的有( )

A.稿酬所得 B.偶然所得

C.财产租赁所得 D.利息、红利所得 E.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租赁经营所得

2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下列有关犯罪主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醉酒的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

B.已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 C.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

D.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罪,不负刑事责任 E.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犯罪,应负刑事责任 2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了刑法对人的效力的有( ) A.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内犯罪的,一律适用我国刑法 B.所有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内犯罪的,一律适用我国刑法 C.我国的军人在我国领域外犯罪的,都要追究其刑事责任

D.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E.我国的国家工作人员在我国领域外犯罪的,都要追究其刑事责任

三、辩析题(请对所给命题进行辩别、分析。要求观点正确,言之成理。共3 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26.一切唯物主义都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此命题错误。

虽然所有的唯物主义在认识论上都是反映论,都坚持从物到思想、感觉的认识路线。但只有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才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而马克思以前的旧唯物主义由于不懂得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不懂得认识中的辩证法,他们的反映论是消极、直观、被动的反映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克服了旧唯物主义在认识论上的这两个根本缺陷,一方面,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强调实践在认识中基础的、决定的作用,另一方面,把辩证法运用于认识论,正确地揭示出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辩证过程,阐明了主体与客体、认识与实践、感性与理性、真理与谬误、绝对与相对等一系列认识问题的辩证关系,从而成为能动的

革命的反映论。

27.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此命题正确。

这个说法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解决了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问题。相对于推翻“三座大山”、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第一次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而言,改革之所以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因为:第一,改革同革命一样,其性质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第二,改革同革命一样,都是特定社会历史阶段发展的直接动力。第三,改革同革命一样,其特点都具有根本性、广泛性和深刻性。

28.我国的立法权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行政权由国务院行使,司法权由法院和检察院行使,所以我国也是实行三权分工制度。 此命题错误。

三权分立制度强调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不仅相互分立,而且相互地位平行,而在我国,虽然也是立法权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行政权由国务院行使,司法权由法院和检察院行使,但是人民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相对于立法机关来说处于从属地位,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由立法机关产生.向立法机关负责。受立法机关监督。因此,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同于西方的三权分立制度。

四、材料题(本题共10分) 29.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党中央在1995年提出了“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但是,目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仍然没有根本性转变。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请回答:

(1)经济发展方式的含义是什么?什么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 (2)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意义是什么? (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路是什么? 答案要点:

(1)经济发展方式既涵盖要素结构的变化,又包括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的变化,也包括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状况。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主要通过扩大投资规模,过多依靠资源的大量消耗去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集约型增长方式则主要是依靠生产要素的科学合理配置、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 (2)①更好地体现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②更深刻地反映了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的要求;③更全面地反映了,“大人民群众的根本要求。 (3)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实现以下“三个转变”:①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②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③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2012年安徽省专升本考试精英学校模拟试卷四

政治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相应的空格内。每小题1分,共15分)

1.从研究对象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 A.关于客观世界发展规律的科学

B.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 C.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D.关于人和人生问题的科学

2.下列命题中,正确阐述了实践含义的是( )

A.实践是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 B.实践是主体改造客体的物质性活动 C.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D.实践是主体应付外部环境的活动 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根本目的是( ) A.解释各种自然现象 B.揭示各种事物的本质

C.预见事物未来的发展进程 D.指导实践改造世界 4.“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观点属于( ) A.自然进化论 B.历史宿命论 C.历史唯物主义 D.朴素唯物主义

5.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是( )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B.改革与开放成为时代的主题 C.战争与革命成为时代的主题 D.民主与人权成为时代的主题

6.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 ) A.形成阶段 B.发展阶段

C.成熟阶段 D.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7.中共十五大报告指出,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 ) A.混合经济 B.股份经济

C.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D.民营经济

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价格形成机制是( )

A.计划形成价格为主 B.国家控制价格为主 C.计划和市场共同形成价格 D.市场形成价格为主 9.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应该是( ) A.统一、开放、竞争、自由的市场体系 B.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C.统一、垄断、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 D.统一、垄断、开放、自由的市场体系 10.法制是依法治国的( )

A.前提和基础 B.过程和结果C.内容和本质 D.手段和目的11.民主首先而且主要是指一种( )

A.政治权力 B.政治体制 C.国家制度 D.基本人权

1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规定,下列选项中属于著作权的客体的是( ) A.历法 B.法规

C.时事新闻 D.电影作品

13.按照规定的内容不同,法律可以划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下列选项中属于实体法的是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 14.下列关于缓刑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缓刑是一种主刑 B.缓刑是一种附加刑 C.对于累犯不得宣告缓刑

D.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都可宣告缓刑

15.外商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其中也有个别不法分子。对某外商在我国境内的犯罪行为应( )

A.适用我国刑法 B.直接驱逐出境

C.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D.适用该外商所属国法律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少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目2分,共20分) 16.下列选项中说明量变是质变前提的有( )

A.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B.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C.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 D.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E.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17.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关系的有( )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感性认识中包含着理性认识因素 C.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D.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总和 E.理性认识中渗透着感性认识因素

18.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其表现有( )

A.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B.它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C.它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D.它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E.它是形成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

1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包括( )

A.思想道德建设 B.生态环境建设 C.党风建设 D.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E.社会制度建设 20.我国的对外开放是( )

A.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B.全方位的对外开放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有国策 D.多层次的对外开放 E.宽领域的对外开放

21.实行“一国两制”后,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包括( )。 A.行政管理权 B.立法权 C.外交权 D.国防权 E.独立司法权和终审权

22.为建设一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邓小平提出要实现干部队伍( )。

A.革命化 B.政治化 C.年轻化 D.知识化 E.专业化

23.公民甲2001年去世后,其妻改嫁,不再赡养公婆。甲的父亲因病于2004年故去,未留下遗嘱。甲的下列亲属中,可以作为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继承甲父遗产的有( ) A.甲的母亲 B.甲的妻子 C.甲的儿子 D.甲的哥哥 E.甲的叔叔 24.在共同犯罪中,根据各个共同犯罪人所处的地位、所起的作用、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刑法把共同犯罪人分为( ) A.主犯 B.从犯

C.嫌疑犯 D.教唆犯 E.胁从犯 25.刑罚是指刑法规定的,由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所适用的一种强制性的法律制裁措施。在下列各类处罚中,属于刑罚处罚的有( ) A.拘留 B.罚金 C.管制 D.无期徒刑 E.剥夺政治权利

三、辩析题(请对所给命题进行辩别、分析。要求观点正确,言之成理。共3 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26.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生事物。

此命题错误。

所谓新事物是指合乎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判断一个事物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不能根据它在时间上出现的先后,新事物是新产生的,但新产生的不一定是新事物;也不能根据在形式和现象上是否新奇,力量是否强大、是否完善来判断一个事物是否为新事物。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是看它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

27.私营企业主的个人所得属于按劳分配。 此命题错误。

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按劳分配的前提和基础,按劳分配是公有制在个人收分配的领域的实现和保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中,按劳分配属于主体地位。私营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和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经济,因而私营企业主的个人所得不属于按劳分配。 28.法制健全了,法治也就实现了。

此命题错误。法制和法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法制是指国家的法律和制度,或者说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法律上层建筑的整个系统。而法治是指与民主相联系的治国的原则和方略,或者说就是一切国家机关、公职人员、公民、社会组织和团体必须普遍守法的原则,亦即依法办事的原则。法制是与国家政权相伴而生,有国家政权就有法制,而法治则是与民主政治相伴而生,一个国家可以有健全的法制但不等于实行了法治,有了民主政治才可能实行法治。

四、材料题(本题共10分)

29.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

2007年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2006年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05年,各地区的“城乡收入差”比上一年扩大500元以上,全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不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3。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的收入差距比上一年拉大462元,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收入差距拉大545元。2000年到2005年的五年间,城镇居民中10%最高收入组与lO%最低入组的收入之比从4.6倍上升到9.2倍,扩大了一倍。最后,中国劳动学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02年至2006年,全国在岗职工工资4年实现两位数增长,但不同行业、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差距不尽合理,部分行业及企业普通职工工资增长缓慢。其中行业工资差距问题尤为突出。2000年,行业最高人均工资水平是行业最低人均工资水平的2.63倍,2005年增加到4.88倍。这些数据所反映的,正如人们普遍所感到的那样,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仍在进一步扩大。 材料2

对于收入差距问题,长期以来,无论是理论界还是社会上都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市场经济必然导致收入的不平等,无论如何调整,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都是不可避免的,这是发展所必须付出的代价;也有人说,当前我国收入差距已经达到十分严重的程度,出现了两极分化。这都是改革造成的,证明改革“失败了”。请结合上述材料回答: 请回答:

(1)通过以上材料说明你对收入差距扩大的看法。 (2)我国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原因是什么?

(3)如何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答案要点:

(1)①当前收入差距的扩大,是在绝大多数人收入都有了很大提高的基础上的扩大。②一定的收入差距有其合理性和积极作用。③如果任由收入差距无限扩大下去,一旦其超出合理的限度,就会产生消极作用。一方面,会阻碍经济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不利于社会稳定与进步。所以,看待收入差距问题,实际上涉及对公平与效率关系的认识问题。因此,要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在当前收入差距较大的情况下,更加注重维护社会公平,建立健全维护社会公平的体制机制,切实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2)①收入差距扩大与收人分配制度改革有关;②收入分配调控政策不完善、作用发挥不充分,是导致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③收入差距扩大,还与发展不平衡有关;④收入差距扩大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比如,城乡二元结构等等。

(3)深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2012年安徽省专升本考试精英学校模拟试卷五

政治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相应的空格内。每小题1分,共15分) 1.感觉、知觉、表象是( )

A.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B.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C.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 D.社会意识的三种形式 2.在真理观上坚持辩证法,就必须承认( ) A.真理既具有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 B.真理是正确的,又包含错误因素 C.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D.真理既具有统一性,又具有多样性 3.马克思说:“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这句话形象而深刻地说明了(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激化是社会革命的根源 B.暴力革命是社会革命的基本形式 C.革命对推动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 D.革命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唯一形式

4.错误的意识之所以错误,主要是由于( ) A.它是纯粹的主观臆想,其内容与社会存在无关 B.它落后于社会现实,不适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C.它脱离多数人的觉悟程度,不能被多数人接受 D.它是对社会存在虚幻的、歪曲的反映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 A.什么是解放思想,怎样解放思想 B.什么是改革开放,怎样改革开放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

6.邓小平理论产生和形成的重要契机是( )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B.苏东剧变

C.经济全球化 D.“文化大革命”所造成的危机 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 ) A.各民族都建立自己的自治政府

B.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区域建立特别行政区 C.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D.各民族实行完全自治

8.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A.落后的生产关系与先进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B.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 ) A.社会主义社会的起始阶段

B.我国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 C.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不发达阶段

D.社会主义社会比较发达的阶段

10.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 A.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B.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C.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D.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11.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把教育放在( )

A.社会发展的首要地位 B.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C.全部工作的中心地位 D.快速发展的战略地位

12.有关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对一定时期和范围的规范性法律文件进行审查并重新确定其法律效力的活动,称为( )

A.法律整理 B.法律制定 C.法律汇编 D.法律编纂

13.任何公民只要是违反了法律,都必须受到追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说明的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基本要求中( )

A.有法可依的含义 B.有法必依的含义 C.执法必严的含义 D.违法必究的含义

14.某甲到一商店购物时,发现在其他商店均卖2000元左右的手机,在这家商店只卖866元,遂买了两部。第二天,该商店发现此款手机标价牌写错了,应是1866元,急忙找到某甲,欲解决此事。这个买卖行为属于( )

A.欺诈性质的民事行为 B.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 C.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 D.乘人之危的民事行为

15.某男入室抢劫时,发现室内有一老人,于是欲将其杀死。老人苦苦哀求,该男不忍下手,空手夺窗逃走。该男的行为是( )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犯罪既遂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少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目2分,共20分) 16.下列选项中,体现矛盾同一性思想的有( )

A.有无相生,长短相形 B.利害同门,祸福同邻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积于柔则刚,积于弱则强 E.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17.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表现在( ) A.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 B.实践不断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

C.实践不断为人们认识的发展提供经验材料 D.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 E.实践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

18.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在生产关系体系中起决定作用,其表现有( ) A.它决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 B.它决定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 C.它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它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

E.它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

19.实行依法治国( )。 A.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B.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C.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D.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E.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20.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应当与(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B.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 C.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 D.社会主义文化市场相匹配 E.反腐倡廉工作相统一

2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能应体现为( ) A.国有资产的所有者 B.国家企业的经营者 C.社会行政的管理者 D.宏观经济的调控者 E.社会资源的主要配置者

22.以下属于按劳分配的分配方式是( )

A.个体户的个人收入 B.集体企业劳动者的工资收入

C.国有企业工人的奖金收入 D.劳动者购买债券取得的利息收入 E.私营企业主的利润收入

23.经营者以低于成本价销售下列商品的行为中,属于正当竞争行为的有( ) A.季节性降价 B.销售鲜活商品

C.销售积压的商品 D.销售有效期限即将到期的商品 E.因清偿债务、转产、歇业降价销售商品 24.人格权是法律规定的作为民事法律关系主体所应享有的权利。下列民事权利中属于人格权的有( ) A.姓名权 B.生命权 C.肖像权 D.监护权 E.身体健康权

25.下列对刑罚特征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刑罚必须由刑法明文规定 B.刑罚只能适用于犯罪分子

C.刑罚只能由公安机关依法定程序决定 D.刑罚只能由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定程序决定 E.刑罚是一种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措施

三、辩析题(请对所给命题进行辩别、分析。要求观点正确,言之成理。共3 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26.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 此命题正确。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斗争的结果;辩证的否定既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又是事物联系的环节;它是新事物对旧事物既克服又保留、既批判又继承,它是一种“扬弃”。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并不是简单的抛弃,而是在克服旧事物消极因素的基础上,保留某些有利于新事物发展的合理的积极因素。也就是说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是包含了肯定的否定,既有连续性,又有非连续性,事物的发展是非连续性(间断性)与连续性的辩证统

一。

27.中国共产党仅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此命题错误。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十六大对党章作了部分修改,提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自己定为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为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奠定了坚定的阶级基础。中国工人阶级始终是推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始终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

中国共产党同时又是中国人民的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工人阶级是中国最大公无私、最先进的阶级。它的利益,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始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它从近代以来所要完成的历史任务,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所要完成的历史任务始终地联系在一起。 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在领导 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 中,不仅代表了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同进也深深扎根在中华民族之中,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利益的庄严使命,代表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党既为工人阶级利益而奋斗,又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而奋斗。

28.某种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但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可以比照刑法最相类似的条文定罪判刑。 此命题错误。

它违背了我国刑法规定的罪刑法定原则。我国刑法第三条明确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四、材料题(本题共10分) 29.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鲜明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这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又一重要成果,是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和谐文化建设的重大举措.对于我们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确保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请回答: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 (2)为什么要在全体人民中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答案要点: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拓进取的旗帜和主心骨。

(2)①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社会的方向盘,一个国家的稳定器。如果没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失去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就会导致人心涣散、社会动乱。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揭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新认识。③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根本建设,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在各种思想文化相

互交织、相互激荡的复杂背景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适应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反映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必将有助予我们更好地把握和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巩固和发展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冲刺班白皮书答案补正:

1、哲学第十一套试卷第十一题 选 C 2、邓论第十四套试卷第二题选C.

3、冲刺班教材117页邓论部分有两个第八题,这两个第八题都选A.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l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