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3-08-05 13:50: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设计:常州第24中学 刘 霞
审稿:常州市清潭中学 顾亚珍

一、单元教学目标:
1、诵读古今名家优秀诗文,陶冶情操,提高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2、感受本单元诗篇中生动的形象与意境,体会诗中丰富的想像和情感。
3、懂得写诗作文皆由感而发,因情而生,能进行自由作文创作。
4、积极参加赛诗会,编手抄报、壁报等活动,在活动中进一步热爱诗词,提高
文学素养和品位。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4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毛泽东词二首》 2课时
 《古代诗词三首》 3课时
 《现代诗二首》 2课时
 《歌词三首》 1课时
 《诵读欣赏》 1课时
 写作:自由作文 2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 1课时
 单元小结 1课时
三、教学设计:
  本单元是诗歌单元,其教学宗旨就是要借助诗人的创造精神和诗歌的深蕴旨意来教化学生,让学生在审美的过程中体验思想的启迪,神韵的领悟。各课设计思路简单介绍如下:
  《毛泽东词二首》:通过朗读可更好的传递词的磅礴大气,在诵读中体会和感受毛泽东的伟大情怀和胸襟,把对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与朗读背诵有机地结合起来,其中《卜算子·咏梅》可采用比较阅读。
  《古代诗词三首》:①《木兰诗》塑造了木兰这样一个"巾帼英雄"的形象,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何能让学生打破教材的局限,多角度理解木兰的形象特点,使这一人物回归本色生活,应是教学的重点。因此,在教学本诗时把分析木兰的形象特点作为教学的切入点,意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人物,把握文本主题。这首诗风格刚健清新,语言质朴生动,既有雄浑的气势,又富有生活气息,具有浓郁的民歌情味。学习本诗要注意体会它的民歌特色。
  ②《观刈麦》表现了作者对农民生活处境的深切同情,以及对当时社会制度深深的谴责。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结合诗歌写作背景来体会诗的含义。
  ③《破阵子》表达了作者虽有伟大的抱负却壮志难酬的悲愤,教学时引导学生想象词中描绘的梦境,体会作者驰骋沙场的壮志豪情。
  《现代诗二首》:①《回延安》:语言通俗,运用"信天游"民歌形式、比兴方法和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淋漓酣畅地抒发了重返延安的激动感情;引导学生分析诗中恰当运用民歌形式和修辞方法的表现力量,体会从中抒发的感情。②《再别康桥》课前布置"我所知道的徐志摩",让学生自行搜集资料。学生由于平时对新月派诗歌接触较少,对这类充

满浪漫气息的有唯美倾向的诗歌比较陌生,因此,很有必要对徐志摩和他的诗歌有一定的了解。学生通过咀嚼、吟诵,感受诗歌的独特意境,为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唤起他们读诗的兴趣,教师充分运用各种手段调动其入境,声画同步,视听一体,营造诗意氛围,师生共同进入意境。然后穿插读诗技巧以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提高朗读水平,以此培养其审美情趣。整个过程中,教师只起导演和引路的作用。
  《歌词三首》:歌词的学习,对于学生们而言,虽然是第一次,但是学生对于歌曲这一艺术形式并不陌生。而且很多学生能唱不少歌曲,对歌曲较为感兴趣。这是学习这三首歌词的良好前提。利用这一优势,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学习的良好氛围。学习本文,应该先让学生学唱这三首歌,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会这三首歌词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歌词的写作特点和语言特色。,并进一步进行综合比较。在此基础上,再选唱其他爱国歌曲,可以组织班级演唱会,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诵读欣赏》:结合诵读欣赏的教学要求,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师尽量少讲析。让学生通过品读诗歌的语言理解其内容,体会其情味,领悟其意境。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能以讲析代替实践。教学采用四步法:听读、译读、说读、背读。
  《写作:自由作文》:结合过去的写作实践,通过自由命题,学习在写人、记事中抒情,写出真情实感。
  《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组织形式多样的赛诗会、诗歌朗诵会,或编写手抄报、壁报等活动。进一步激发对诗歌的热爱之情,丰富积累,提高文学素养和欣赏品位。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确定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第一块:明确单元专题含义: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后反思1导语:明确任务    听讲2布置活动:
让学生阅读单元提示 阅读、做好批注。  教后反思3布置活动:谈谈你最喜欢诗词?为什么?准备3-5分钟,先有感情地朗读,然后说出喜欢的理由,体现自己真实而独特的感受, 讨论,结合阅读提示,谈谈自己对诗词的喜爱。
第二块:了解单元大概内容: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后反思1导入:让学生浏览目录、课文(还可以延伸到发展性评价手册)明确任务2巡视、指导浏览目录、课文3布置讨论:本单元的内容结合你的兴趣、爱好及你的理解确定一个专题内容作为本单元的探究问题。(如探究"中国古代诗词"、"中国现代诗歌"等等)讨论、组建学

习小组
第三块:确定单元活动方案: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教后反思1布置学生商定单元的活动主题及计划(活动要有广泛性和趣味性要结合单元专题,选取感兴趣的专题,收集各方面的材料,开展以"我与诗歌"为主题的活动(可以是壁报、手抄报、电脑小报,宣传栏、广播讲演、朗诵会、赛诗会等形式)。
 讨论、交流第四块:学习评价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后反思1出示评价内容:
1、你对诗歌有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吗?
2、你有自己的专题吗?
3、本节课你发言了吗?(组内或班上)
4、你能品味诗歌中优美、凝练的语言并做了一定的摘抄吗?
5、你有自己的学习伙伴和小组吗?
6、你参与了以"我与诗歌"为主题的探究活动吗?  自我反馈2  小结:  自我小结
第2课时:《毛泽东词二首》之《沁园春·雪》
学习目标:
1、 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情感美和音乐美,在品析中领会诗歌语言丰富的表现力。
2、 领会作者伟大的胸襟、坚定的信心,能联系词中的文化背景说出自己对诗人的情感体验。
课前学习:
收集咏雪的诗词,上网或查阅书籍了解作者。
课堂学习:
第一块: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学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课后
反思 1播放电视诗歌《沁园春·雪》,创设意境;简单讲述这首的背景。听讲 2简单介绍词的知识。(词谱、词牌、上阕、下阕等)听讲,做适当记录。
第二块:整体感知全词
教学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课后
反思 1教师范读或播放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词的意境。看书听读,注意语气、语调、重音、停顿。 2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纠正、完善。(教师适时点拨)交流、完善。 3组织学生齐读,要求注意读出激越豪壮的语调,把握重音、停顿和语气等。全班齐读。

第三块:精读品析
教学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课后
反思 1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谈自己阅读这首词的感受,如谈写作思路、修辞手法、写景顺序、写景的角度等。细读并根据这些角度在相应的语句边做好批注。 2组织学生全班交流。(预设以下一些内容)
①上阕写北方的雪景;下阕写无数英雄竞折腰
②上阕中"望"字的作用;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等。
③下阕中"惜"字的作用;评价古人的意图;"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含义等。讨论、交流,做相应的记录。 3梳理归纳:上阕写景,大气磅礴;下阕抒情、议论,风流豪壮。全词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充满了热爱祖国河山,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听讲、完善

。 4探究阅读:你如何看待词中所提及的英雄人物?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些历史人物? 交流、完善。课后学习:
1、 回忆《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比较两首诗词在取景角度上的异同。
2、 背诵《沁园春 雪》,摘抄毛泽东的其他诗词。

第3课时:《毛泽东词二首》之《卜算子·咏梅》
学习目标:
1、结合搜集查阅的资料和对两首咏梅词的比照分析,理解作品内容及思想感情,丰富语文积累。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从梅花的高贵品质中受到人生观、价值观的感染熏陶。
课前学习:
1、搜集古今诗人的咏梅作品。
2、查阅关于这首词的赏析文章
第一块: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学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课后
反思 1由"你见过梅花吗?你了解梅花吗?"引入。以"多彩的梅世界"为题,组织同学汇报交流搜集的资料。(诗文、图片、乐曲等)搜集人自行介绍。(详细内容、搜集渠道、自我感受)。 2在师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评、互评。(针对搜集信息的质量、渠道、展示效果等方面)自评、互评。 3背景介绍:这是毛泽东写于1961年12月的一首词。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国际上的反华势力也十分猖獗,新中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毛泽东作了这首词,表达了共产党人的信心和决心。听讲第二块:比较阅读,探究意境
教学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课后
反思 1比较陆游和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这两首词的风格有什么不同?(可从构景、立意、选材、表现手法等来做对比)思考、讨论、交流 2组织学生自由朗读,并思考朗读时两首词分别应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自由朗读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批评、指正。交流、完善。 4组织学生朗读,男生读毛泽东的词,女生读陆游的词。男女生分读。
第三块:自主学读,理解研读
教学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课后
反思 1把搜集的关于两首词的赏析文章,发给各小组,鼓励各组根据阅读理解,探究发现,深入体会两词的内容及思想感情。各组探究、交流。 2学生结合本组的学习,交流理解与收获,教师相机引导点拨。引导学生互相补充、评价。(可预设以下内容)上阕:①联系一下时代背景,"春归"、"春到"有什么象征意义?② "已是悬崖百丈冰"对梅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③哪一个字写出了梅花的美丽?④"梅花"在词中有什么样的象征意义?
下阕:①你是怎样理解"俏也不争春"的?整篇:①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方法②词的上下阕内容各侧重于什么?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交流理解与收获。

3归纳小结。听讲 4组织学生齐读两首词,读出你的理解。齐读两首
第四块:深悟情感、创意表达
教学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课后
反思 1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词句的理解或对梅花的感情,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感受。(写作、绘画、背诵、抄录等均可。)交流、完善。 2成果展示,相互评价。展示成果,相互评价。 3感情读背,升华理解。读读背背。

课后学习:
关于咏梅的诗词有很多,根据你的课内外积累,试写出其中的名句或名篇

附板书设计
卜算子 咏梅 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 陆游
形 象 傲雪俊俏,积极乐观 寂寞凄凉,饱受摧残
思想感情 乐观向上,充满自信 低沉孤高,悲观消沉
境 界 气势恢弘,博大高远 狭隘局促,灰暗抑郁

第4课时:《古代诗词三首》之《木兰诗》
学习目标:
1、 通读课文,多角度理解人物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
2、 反复诵读,品味诗歌语言,体会乐府诗的特点。
课前学习:
1、 借助课下注解和工具书把握生字新词的正确读音,自由朗读全文。
2、 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花木兰的故事。

课堂学习:
第一块: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学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课后
反思 1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曾经出现过为数不少的女英雄形象,为我国古代文学的人物画廊增添了光彩。你能举几个例子吗?学生举例可能涉及:穆桂英、顾大嫂、扈三娘、孙二娘、花木兰等等。 2简介乐府和《木兰诗》背景听讲
第二块:整体感知诗歌
教学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课后
反思 1组织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自由朗读全文,读准字音。① 在预习的基础上自读,划出不会读的字。
② 同桌互读,订正字音。 2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和停顿;师生共同评议指正。师生共同评议指正。 3组织学生全班齐读,巩固字音和停顿。全班齐读
第三块:精读全诗
教学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课后
反思 1组织学生协作学习:参看页下注释及工具书,试译课文,如有困难,提出后由其他小组的同学或教师帮助释疑。协作翻译全诗,小组内答疑解难,指定一人记录小组内仍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准备质疑。 2指定学生翻译,其他学生纠正、完善。(教师适当点拨)  交流、完善 3组织学生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大声地朗读全诗,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齐声朗读。
第四块:研习

讨论
教学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课后
反思 1设疑:熟读全诗后,能谈谈你收获最大的一点是什么吗?讨论交流,互相补充。 2预设讨论的主要内容:①木兰的形象特点。②乐府诗的特点。(教师适时点拨)大胆谈出自己的收获,全班交流。 3关于木兰的形象(可参照下面内容)
①木兰是一个勤劳的热爱和平的劳动妇女。
②木兰是一个聪明又孝顺的女儿。
③木兰是一个坚毅果断、报效国家而不贪功名的巾帼英雄。结合课文中描写木兰的语句谈人物形象。 4关于乐府诗(重点分析修辞方法的使用,突出诗歌的韵律美)如:排比、对偶、夸张、比喻等。找出自己最喜爱的句子,感受其语言特点。 5小结:多种修辞方法的综合运用,既使得诗歌语言生动流畅富有韵味,体现出浓郁的民歌特色,又丰富了人物形象,使得人物有血有肉,真实动人,儿女情与英雄气相得益彰。
附板书设计
 母问女答 表明缘由 毅然代父从军
 排比铺陈 匆忙购置 急切准备出征
 反复烘托 思亲情切 奔驰遥远征途
 夸张对偶 烘托互渗 长期激战凯旋
 夸张衬托 功成身退 不慕荣华富贵
 排比铺陈 亲欢伴惊 喜剧高潮结束
 双兔为喻 风趣亲切 赞美谨慎机警
课后学习:
  请以本诗为素材,以《木兰诗》为题编一则故事,将给你的家人或朋友听,看谁讲得好。

第5课时:《古代诗词三首》之《观刈麦》
学习目标:
1、 能通过反复吟诵,理解诗歌,提高赏析诗歌的能力。
2、 能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痛苦及社会根源。
课前学习:
了解作者,为生字正音,有感情地读课文。
课堂学习:
第一块:导入新课,整体感知
教学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课后
反思 1导入新课:组织学生思考学过哪些描写农家生活的诗歌?讨论、交流 2简单介绍白居易:中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经常描写老百姓生活,关心百姓疾苦。听讲 3组织学生读课文,并为生字注音。并试着概括诗歌内容。读课文,正音,概括诗歌内容。
第二块:品味语言、领悟感情
教学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课后
反思 1组织学生在熟悉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赏读,赏读字句,体会其妙处,用"---------写出了--------"的句式说一说赏读字句,体会其妙处。 2学生交流,教师小结,学会赏析方法。交流、完善。 3组织学生思考:①用一字概括百姓生活,说说表现在哪些方面,并思考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②面对这一切,作者的感情怎样,说说作者对百姓疾苦所持的态度。思考、讨论、交流。 4组织学生在理解的基

础上全班朗读。小结归纳:白居易以自己的深切感受,把农民的生活和作为朝廷官员的自己做了对比,希望朝廷有所感悟,手法巧妙委婉,可谓用心良苦。全班朗读
第三块:再读诗歌,激发想象
教学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课后
反思 1组织学生再读诗歌,将理解融入其中,读出情境、情感,并根据课文内容结合课文插图去想象诗歌所描写的画面。学生分成两组进行想象:①动作(如刈麦、拾穗、诉苦等) ②心情(如劳动不肯休息、听农妇诉苦后的心情等)再读诗歌,想象诗歌所描写的画面。 2组织学生交流。交流、完善。 3总结学法:读诗韵,赏妙点,悟情感,创意境,现主旨。听讲 4组织学生读背课文。读背课文。课后学习:
以"你看......"开头描述割麦者或拾麦者劳动的场景。(100字以内)

第6课时:《古代诗词三首》之《破阵子》
学习目的:
1、学习这首词所表达作者抗敌报国、建功立名、壮志未酬的思想感情。
2、领悟宋词优美的语言及深邃的意境。
3、在理清文章的思路中,培养想像能力。
课前学习:
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为生字正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一块: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学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课后
反思 1播放录象:金兵入侵,战火弥漫,北方沦陷区老百姓流离失所,与此相对比南宋统治者在杭州西湖边醉生梦死。导入语:面对此情此景,一位位爱国将领,一个个仁人志士站了出来,南宋的爱国词人辛弃疾就是这样一位杰出的爱国词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著名的词《破阵子》。听讲 2播放名家朗读,请学生注意读音、节奏、语速、情感等听读,看课文。 3组织男女生分组交替朗读,"沙场秋点兵""可怜白发生"两句齐读。注音朗读节奏,表现豪壮与悲凉的英雄之气。注意醉态,"八百里""五十弦"的壮阔军营,"快马"、"弦惊"的激烈战斗,"可怜白发生"的悲壮与无奈。男女生分组交替朗读。
第二块:品读赏析,感受意境
教学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课后
反思 1组织学生选择最喜欢的词句进行分析,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品读赏析 2组织学生交流,教师适当点评。交流、完善 3归纳小结:作者一生抗金收复失地,连梦中也不忘抗金的战斗生活,但由于朝廷的无能,自己的理想难以实现,当看到两鬓新生的白发,感到自己已入暮年,空有一身凌云壮志,"报国欲死无战场"只能在沉醉后驰骋沙场,心中不由涌起壮志未酬的悲情。听讲
第三块:发挥想象,感受豪壮
教学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课后
反思 1组织

学生发挥想象:①假如你是词中的将军,请你把驰骋沙场那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描绘出来。②假如你是他的好朋友陈亮,该怎样劝慰一下"可怜白发生"的辛弃疾?小组讨论后描述 2"可怜白发生"一句,让学生读南宋文人类似的悲叹。(如:文天祥: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岳飞: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陆游: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举例 3组织学生全班齐读。全班齐读。课后学习:
背诵《破阵子》,把《破阵子》改写成一篇抒情散文。

第7课时:《现代诗二首》之《回延安》
学习目标:
1、理解陕北民歌"信天游"的艺术特点;体会诗中修辞方法的表现力。
2、体会诗人重返延安的激动感情。
课前学习:查资料,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课堂学习:
第一块: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学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课后
反思 1组织学生谈自己与亲人久别重逢的亲身感受交流 2介绍"信天游"的基本特点:章法上:两句一节,节数不定。韵律上:几节一韵,或一韵到底。语言上:七言为基本句式,可长可短,灵活自由 。艺术上:多用"比兴"手法。听讲 3介绍写作背景,领会作者对延安的真挚感情,以理解诗歌中的情感。听讲
第二块:诵读欣赏,理解意境
教学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课后
反思 1组织学生自由地散读全诗,将诗分成五部分。自由地散读 2看课文,听配乐诗朗诵,组织评价,确定这首诗的感情基调及诗的重音部分。看课文,听配乐诗朗诵。 3指名学生朗读,并组织其他学生评价。交流、完善。
第三块:质疑精读,赏析诗歌
教学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课后
反思 1组织学生诗的内容及表现形式进行质疑,其他学生答疑,教师从旁点拨。质疑、答疑。 2组织学生查找有关本诗的鉴赏资料,结合课文的批注[感悟·品味·欣赏],为这首诗的一个章节写一段赏析性的文字。赏析诗歌,选择这首诗的某个章节写一段赏析性的文字。
3师生归纳本诗语言特点:着眼于抒情;学习和借鉴陕北信天游的格式;语言的口语化、适当的地方化。归纳、做相关记录。  
课后学习:
上图书馆或者上网查找有关延安的资料,然后整理成小故事或者小散文的形式。

第8课时:《现代诗二首》之《再别康桥》
学习目标:
1、咀嚼、吟诵,感受诗歌的独特意境,培养审美情趣。
2、能说出本诗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品析诗歌凝练的语言。
课前学习:
1、布置"我所知道的徐志摩",让学生上网查询徐志摩生平资料及相关的现代诗,寻找诗歌散文电

视《再别康桥》。
2、说说这首《再别康桥》怎样打动了你?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课后
反思 1情景导入:播放电视剧片段和电视散文《再别康桥》,让学生谈谈"你所知道的徐志摩"根据预先找的相关资料,交流"我所知道的徐志摩" 2放《神秘园》乐曲,配乐范读,充分
营造读诗氛围从而帮助学生入境。看课文、听朗诵注意重点字词读音与全诗意境 3组织评价,确定这首诗的感情基调: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讨论、交流阅读全诗后的感受。第二块:配乐朗诵,加深理解。
教学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课后
反思 1组织学生边看康桥风光片,边放声朗读,自行品味:诗中哪些字词激起你的共鸣?换一种读法会怎么样?教师适时点拨。边读边品味 2组织学生交流,并指导朗读
①理解诗眼:第一节中的"轻轻的"三个字须重读,节奏整体上呈轻微跳跃之感
②理解意象:第二节中的"金"、"新娘"、"艳"、"心头"重读,"荡漾"用琶音
③理解抒情法:第三--第五节是情感发展高潮段,读时应投入,表现诗人的豪情,突出个别动词,节奏加快。
④理解诗意跌宕:第六节诗人抒情格调陡转,此节读前要有较长停顿,语气突转后再一气呵成。
⑤理解诗的回环美:要将"浓得化不开"的离情充分表现出来,重读"悄悄的"、"云彩"二字可采用拖音或一字一顿,以显示结句的意味深长。交流,与教师可达成互动。 3小结:这首诗描绘了康桥如画的美景,景中又蕴涵诗人浓浓的深情,情与景的交融值得我们细细的品味。再次播放音画,组织全班朗诵。全班朗诵。
课后学习:
1、 课外延伸:找徐志摩另外一首《偶然》进行自我朗读鉴赏。
2、 仿写精彩诗节,多读好诗,有条件可以试着配乐。
3、 选择与亲人团聚或分别时的一1-2个场景,学写一首小诗。10行左右,要求写出真情实感。
附板书设计
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开头--感伤、无奈
柳影--由衷欢喜
青荇--永久恋情
清潭--陶然忘情
高潮--快乐至极
转折--悲从中来
结尾--意味深长
第10课时:《歌词三首》
学习目标:
1、理解歌词内容,体会三首歌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3、 通过读写培养学生爱校、爱家、爱国的思想感情。
  课前学习:
上网或查阅书籍了解作者;利用工具书,结合页下注释,读准课文;学唱三首歌。
第一块:朗读比较,整体感知
教学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课后
反思 1组织学生放声自由朗读这三首歌词,思考两个问题:①找出每首歌词你最喜欢的一句歌词,并说说喜欢的

理由。②三首歌词表现了什么共同主题?放声自由朗读
思考讨论。 2教师明确:这三首歌词都联系到歌颂祖国、歌唱人民、歌唱美好的生活等内容,歌词感情充沛,艺术感染力强。听讲 3组织学生全班齐读,体会感情。全班齐读
第二块:协作学习,深入理解。
教学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课后
反思 1播放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彭丽媛的《在希望的田野上》以及《黄河颂》,分小组讨论听后的感受。这三首歌中最打动你的是哪首歌?为什么能打动你?学生自我思考1-2分钟后选择一首最喜欢的歌曲。被同一首歌打动的同学组成几个学习小组,共同交流讨论,自由推选组长,作好记录,并推选一位同学在全班进行交流。 2组织学生全班交流:《我的中国心》歌词凝重,感情深沉,表达了海外赤子永不改变的爱国心。《在希望的田野上》歌词从赞美家乡、歌颂理想、憧憬未来三个方面表现这片土地充满了希望。歌词结构严谨,韵脚明亮,形式整齐,语言明快。《黄河颂》是诗人张光年写于抗日战争初期的一首很有影响的抒情诗。以"我"为抒情主体,抒发了发自内心的强烈感情和民族责任感。诗的语言十分精彩形象。三个比喻,贴切而又形象生动,句式的选用和句子长短的安排都恰到好处地表现了黄河的气势和诗人心中的激情。交流、完善、做相关记录。 3组织学生学唱这三首歌曲。
学唱这三首歌曲。
第三块:创作歌词、表达情感。
教学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课后
反思 1组织学生模仿这三首歌词,创作一首小诗来赞美我们伟大的祖国、赞美我们亲爱的家乡或我们的学校。 学生自行创作。
2组织学生把自己的作品饱含深情地朗读出来;
3原创歌曲演唱会。原创歌曲演唱课后学习
一、写出除课文以外的其他三首爱国歌曲的名称,并学会欣赏。
二、学唱《长江之歌》,并对歌词作简要评析。

第11课时:《诵读欣赏》
学习目标:
1、品读诗歌的语言理解其内容,体会其情味,领悟其意境。
2、背诵古诗三首。
课前学习:
查阅工具书,上网搜集相关资料,试读这三首诗。
第一块:听读诗文,划分节奏
教学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课后
反思 1导入新课:中国是诗的国度,尤其是中国古典诗歌博大精深,有很多创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包含许多哲理。学习古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想象。听讲 2范读或放朗读录音,组织学生划分节奏。边听边划分节奏,可小声跟读,注意节奏划分规律。 3学生回答,总结规律。教师引导:律

诗有八句,划分节奏的规律分别为"二二一"或"二一二","二二一二"或"二二二一"。回答,总结规律,并做相应记录。 4组织学生齐读,体会诗歌意境,掌握读诗的方法。全班齐读。
第二块:理解内容,领会意境
教学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课后
反思 1组织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释疑.结合所查资料,利用工具书和课文的注释,独立思考分析,然后与同学合作讨论。 2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对诗词的理解、点评及赏析,并适时点拨。相互交流对诗词的理解、点评及赏析。 3归纳小结,并组织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次全班齐读。全班齐读。
第三块:背读诗歌,再悟美文
教学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课后
反思 1组织学生自由地读读、背背自由读背。 2指名学生示范背读。听讲、纠正、完善。 3师生一起背诵。师生一起背诵。 4回味小结:通过这三首诗的朗读、感悟,让我们掌握了正确的读诗、赏诗的方法,并激发我们更加珍视朋友间的感情,热爱家乡,提高了审美能力。听讲课后学习:
背诵这三首诗

第12、13课时:写作--自由作文
写作目的:
通过自由命题,学习在写人、记事中抒情,写出真情实感。
课前学习:
预习有关"自由作文"内容。
第一块:盘点"自由作文"知识要点
教学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课后
反思 1组织学生自学自学 2师生归纳小结:①什么是自由作文?②为什么可以自由作文?③怎样写好自由作文?交流、完善。 3作文训练:以自己周围的生活为题材,写一篇作文,或写人或记事,或描写景物,内容不限,文体不限,但要注意内容具体,写出自己最真实的感受。学生同桌谈写作思路。同桌交流写作思路。 4交流,教师给予点拨。交流、完善。
第二块:学生写作并自改
教学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课后
反思 1明确写作要求,组织学生写作。写作 2组织学生自改自己修改
第三块:师生共同修改作文
教学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课后
反思 1出示评改标准和要求组内交流,互改 2       学生推荐作文师生互动评改作文 3       教师听取各组意见指导学生评分
第14课时:综合实践活动--赛诗会
学习目标:
1、 激发朗读诗歌、积累诗歌的兴趣。
2、 提高文化素养,陶冶思想情操。
课前学习:
教师准备:
1、提出活动设想,帮助学生确立背诵内容
2、向学生介绍获得古诗的途径:语文书、古诗文必背、唐诗三百首
3、指导学生分工合作
4、选好主持人和评委,指导他们如何策划比赛
学生准备:
1、用三周的

时间去查找、背诵书本内外吟诵季节的古诗词;
2、四大组的组长安排好本组的参赛对象,要求人人参加。每三人一组准备一个季节;
3、学习委员和语文科代表当主持人,策划本场赛事的形式、内容和规则;
课堂学习:
教学
步骤            学生活动课后
反思 1主持人宣布本次比赛的目的、形式、内容和规则(比赛的办法是:以大组为单位参赛,根据累计得分评出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和第四名,然后颁发小红旗和奖品。比赛规则是:比赛分四个环节进行,每个环节各组均有三人参加,不得重复参赛。第一至第三环节中,三名选手可以商定选择某一个季节的问题来回答。记分办法是加分制,答错了不倒扣分。) 2比赛分四个环节进行:(在各环节的比赛中,四大组均派出三名选手组成一个参赛小组,不得重复参加)
①珠联璧合:即给出诗句的上句或下句,选手补出另一句。选手可以选择季节。每位选手回答十题,每答对一题得五分,小组累计总分一百五十分。
②完璧归赵:即根据所提供的作者及诗题,准确无误地背出原诗。选手可以选择季节。每组另派三名选手参加,每人回答五题,每答对一题得十分,累计总分一百五十分。
③火眼金睛:即根据所给诗句,说出它是吟诵哪个季节的。各组再有三位选手参加。选手可以选择季节。每人回答五题,每题十分,小组累计总分一百五十分。
④猫鼠对碰:即双方互相出题,要求对方回答。各组派出未参加的人上台。选手不可以选择季节。每题思考时间不得超过三十秒。每位选手回答五题,每题十分,小组累计得分一百五十分。 3评委评出第一名至第四名,然后发奖品和小红旗 4主持人致辞并宣布比赛结束。课后学习:
1.每位学生写一篇活动心得
2.每人出一期"赛诗专刊"的手抄报
3.宣传委员负责出一期"赛诗专刊"的黑板报

第15课时:单元总结
  综合本单元的内容,进行学习总结,分析自己在学习中的得与失,对自我正确反思和分析,以便在接下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多地获得成功的体验。可就以下几个方面让学生总结:
总结方面获得收益存在问题(1)课堂发言的情况。(2)完成作业的情况。(3)参与活动的情况。(4)学习兴趣的增强。(5)学习能力的提高。(6)情感态度的升华。(7)对老师建议、评价


























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l3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