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更新时间:2023-04-13 04:00: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

规划纲要

(2011年1月16日河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

议批准)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攻坚时期。科学编制并有效实施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对于实现科学发展、富民强省的奋斗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本规划纲要依据《中共河北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省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规划期为2011-2015年。

第一章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

一、“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十一五”时期是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发展改革任务,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着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全省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综合经济实力跨上新台阶。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集中精力谋发展,整体实力显著增强。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预计达到20000亿元,五年平均增长11.7%,人均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1.47万元提高到2.8万元;全部财政收入达到2410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330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2.3倍和2.6倍。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大力实施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钢铁、装备制造、石化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步伐加快,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加速发展;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预计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1220亿元,是2005年的3.5倍;现代服务业不断壮大,服务业

增加值达到6850亿元,是2005年的1.8倍。“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如期实现,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2005年下降20%,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5年削减15%以上。曹妃甸新区、沧州渤海新区、北戴河新区等沿海重点开发地区加快建设,进入了大规模聚集生产要素阶段。

——城镇面貌呈现新变化。深入推进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三年打基础”工作圆满完成,城市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综合承载能力明显提高,居民生活环境大为改观,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现代城市魅力初步显现。城镇化率由37.7%提高到45%左右。

——农业农村工作得到新加强。农业税全部取消,粮食直补、农机购臵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粮食生产连续7年增收,2010年总产量接近600亿斤。蔬菜、果品、畜牧等优势产业稳定增长,农业规模化、标准化水平不断提高,产业化经营率达到58%。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省级新民居建设示范村达到3000个,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日益改善,农村贫困人口减少84万人。

——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突破。交通、能源、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显著增强。现代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初

步形成,民航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机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旅客吞吐量增长6倍;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新增2172公里,达到4307公里,跃居全国第二位;铁路通车里程新增400公里,达到5300公里;黄骅综合大港开航,全省港口吞吐量突破6亿吨。电力装机新增1672万千瓦,达到4215万千瓦。南水北调中线河北段、引黄入冀、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重点工程进展顺利。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得到加强,森林覆盖率达到26%。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取得重大进展,河北钢铁、冀中能源、河北港口等大型企业集团成功组建,整合重组的积极效应逐步显现。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深化,行政审批事项大幅削减。财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省财政直管县(市)试点达到92个。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五项重点任务有序实施。文化、新闻、出版等社会事业改革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对外开放继续扩大,外贸进出口总值累计完成152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累计170.7亿美元,年均分别增长20%和13.9%。五年新增国家级开发区4个,对内经济技术合作进一步加强,与京津合作继续深化。

——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新提高。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19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10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77.8%和58.3%。五年间城镇新增就业265.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实现省级统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扎实推进,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城乡低保水平稳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现全覆盖。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加大,为43万户城市低收入家庭提供了住房保障。

——和谐社会建设开创新局面。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医疗卫生体系逐步健全,重大疾病预防能力明显增强。公共文化事业扎实推进,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城乡文化设施进一步完善。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发展,竞技体育水平有了新提升。人口与计生工作得到加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94‰以内。平安河北建设成效显著,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政执法三项重点工作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得到强化,安全生产事故有所下降。国防动员和双拥共建深入开展,军政军民团结巩固发展。民族宗教、外事侨务、防灾减灾、气象、测绘、档案、人防、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地方志等各项事业都取得新进步。

经过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我省“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如期实现。不断增强的经济实力、日趋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日益显现的发展活力、创造积累的发展改革经验,为“十二五”时期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十二五”时期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国内外形势“十二五”时期,世情国情将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从国际看,经济全球化趋势势不可挡,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结构调整势不可挡,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的趋势势不可挡;但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围绕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及金融安全的斗争更为复杂,新兴产业加速发展中抢占战略制高点的竞争更加激烈。从国内看,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加速升级,区域经济合作加速推进,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经济社会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机遇;但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相当突出,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

(二)面临的机遇

纵观国内外形势,我省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一是京津冀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有利于承接吸纳京津先进生产要素,把独特的区位优势转化为又好又快发展的优势。二是我省沿海地区开发建设即将纳入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有利于充分发挥沿海优势,大规模聚集生产要素,加快形成新的经济隆起带。三是冀中南地区列为国家重点开发区域,有利于发挥京广、京九沿线地区既有优势,加快打造经济发展新高地。四是国内产业和资本转移呈加速趋势,有利于我省发挥综合优势,通过开展战略合作,加快发展步伐。五是国家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利于我省在新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等领域发挥比较优势,促进全省经济转型升级。六是我省已经具备了加快发展的经济实力和物质基础,形成了政通人和、人心思进的社会环境,有利于凝聚各方力量,增强内生动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困难与挑战

在世情国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我省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一是结构调整任务艰巨。产业结构不合理且层次低,产品技术含量不高,

节能减排压力大,发展方式粗放问题依然严重。二是自主创新能力弱。科技领军人才、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专业人才短缺,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三是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资源支撑能力减弱,生态环境容量不足,水、土地、矿产等资源供求矛盾突出。四是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城镇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大中城市数量少且功能不够完善,以城带乡、以工补农能力不足。五是社会管理难度加大。社会结构变动加剧,利益主体日趋多元,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

综合判断,“十二五”时期,我省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处于向经济强省、文化强省目标跨越的发力期,面临着既要保持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又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双重任务。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着力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推进经济社会步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奋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围绕加快发展和加速转型双重任务,构筑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壮大沿海经济隆起带,打造冀中南经济区,培育一批千亿元级工业(产业)聚集区、开发区和大型企业集团,着力调整经济结构,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改善生态环境,着力提高创新能力,着力深化改革开放,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科学发展、富民强省进程,努力实现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从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十二五”时期,最根本的是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最重要的是牢牢把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努力在新一轮竞争和发展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坚持下大气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努力形成具有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坚持下大气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重点突破制约产业升级的核心关键技术,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经济发展转入科技引领、创新驱动轨道。坚持下大气力统筹区域发展,推动省内不同区域优势互补、协作互助、良性互动。坚持下大气力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抓好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加大生态环境

保护力度。坚持下大气力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转变政府职能,努力形成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制度环境。坚持下大气力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推动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深入与晋蒙等地区经济协作,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坚持下大气力做好农业农村农民工作,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民增收。坚持下大气力加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办好社会建设方面的实事,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坚持下大气力统筹兼顾,增强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实践中要切实把握以下原则:

——注重当前与长远相结合,切实增强发展的前瞻性。既要巩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好势头,又要正确分析和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科学谋划“十二五”发展的重大战略、重大思路和重大政策。

——注重速度与效益相结合,切实增强发展的持续性。必须更新发展理念,更加注重技术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大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力度,努力实现速度与结构、质

量、效益的统一。

——注重城市与农村相结合,切实增强发展的统筹性。既要顺应城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加快城镇化进程,推进城市建设上水平、出品位;又要坚持在城镇化进程中加强城乡统筹,推进城市和农村协调发展。

——注重投入与产出相结合,切实增强发展的实效性。充分发挥市场配臵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着力优化要素投入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要素投入向依靠提高要素使用效率转变。

——注重沿海开发与内地发展相结合,切实增强发展的互动性。坚持把沿海地区开发建设摆在事关全局的战略位臵,同时统筹推进内陆地区开发开放,逐步构建沿海与内陆地区良性互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注重投资与消费、出口相结合,切实增强发展的均衡性。既要保持合理投资规模,更要注重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同时大力拓展国际市场,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注重经济与社会相结合,切实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建设,加快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更好地满足全省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需要。

——注重民生与稳定相结合,切实增强发展的和谐性。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处理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与维护稳定的关系,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基础性、根本性问题,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二、奋斗目标

根据以上指导思想和原则,“十二五”时期要努力实现以下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省经济增长速度和效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生产总值预期年均增长8.5%左右,到2015年人均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全部财政收入、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1%,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1-2个百分点。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结构调整取得重大突破。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加强,钢铁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取得重要进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一些领域形成明显优势,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8%左右。形成一批年销售收入超千亿元重点园区和大集团。城镇化率达到54%,城镇建设上水平、出品位,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科技创新步伐加快。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6%,突破一批关系产业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和资源环境的关键技术,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0.77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优势企业。

——社会建设进一步加强。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全省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4%,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5%,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1280万人,农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3570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13‰以内。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健全,社会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5%,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达到国家要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642万公顷,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74,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27%,森林覆盖率达到31%,森林蓄积量达到1.4亿立方米。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重点流域水质及城市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

———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增强。多元、立体、快捷、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形成。铁路、公路、港口、机场运输保障能力不断提高。实现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水、电、油、气管网等设施日趋完善。

———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5%;就业压力明显缓解,城镇新增就业33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贫困人口显著减少。公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生产生活条件有较大改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第三章实施“四个一”战略重点带动并活跃发展全局

把加快优势地区率先发展作为战略重点,强力推进“一圈一带一区一批”建设,打造带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极,形成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一、加快构筑环首都绿色经济圈

推进环首都“14县(市、区)4区6基地”建设。充分发挥环绕首都的独特优势,积极主动为京津搞好服务,全方位深化与京津的战略合作,承接京津资金、项目、产业、人才、信息、技术、消费等方面的转移,形成环首都绿色经济圈。重点在承德、张家口、廊坊、保定4市近邻北京、交通便利、基础较好、潜力较大的三河、涿州、怀来、滦平等14个县(市、区),建设高层次人才创业、科技成果孵化、新兴产业示范、现代物流等四类园区,发展养老、健身、休闲度假、观光农业、绿色有机蔬菜、宜居生活等六大基地,逐步把环首都地区打造成为经济发达的新兴产业圈、绿色有机的生态农业圈、独具魅力的休闲度假圈、环境优美的生态环境圈、舒适宜人的宜居生活圈。

力促环首都四个中心城市加快发展。承德市充分发挥旅游、矿产等资源优势,着力发展休闲旅游、钒钛制品、清洁能源、新型材料、现代农业等,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和国家钒

钛产业基地。张家口市充分发挥产业基础、旅游资源等优势,着力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休闲旅游、现代物流、矿产精深加工等,建设京冀晋蒙交界区域中心城市。廊坊市充分发挥区位独特和信息产业等优势,着力发展总部经济、会展经济、电子信息、服务外包、科技孵化、休闲旅游、现代农业等,建设京津冀电子信息走廊、环渤海休闲商务中心城市。保定市充分发挥历史文化和低碳城市试点等优势,着力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现代农业等,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休闲度假旅游基地和历史文化名城,提升京南重要区域中心城市地位。

二、加快打造沿海经济隆起带

推进沿海“11县(市、区)8区1路”建设。充分发挥环渤海的区位优势,坚持规划引导、政策支持、开放带动,促进重大生产力布局向沿海地区集中。在近海临港、基础较好、潜力较大的昌黎、丰南、黄骅等11个县(市、区),以及北戴河新区、曹妃甸新区、渤海新区等8个功能区,以滨海公路为纽带,加速构建沿海经济隆起带。着力建设一批高标准产业园区,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精品钢材、石油化工等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海洋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港口物流、文化创意、商务会展等现代服

务业,强化沿海地区产业分工与合作,形成环渤海地区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临港产业带。着力建设一批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滨海休闲度假景区,重点抓好北戴河新区、唐山湾国际旅游岛、渤海新区滨海滩涂公园建设,形成各具特色的滨海风光旅游带。着力改善沿海地区生态环境,重点治理点源面源污染,加强滩涂和重要湿地保护,形成海蓝地绿的海洋生态带。着力提升唐山、秦皇岛、沧州三个中心城市功能,重点建设唐山湾国际生态城、黄骅新城、北戴河新区三个滨海新城,强化城市间功能对接和互动发展,形成以三个中心城市和三个滨海新城为核心,一批中小城市和特色城镇为节点的滨海城市带。

加大沿海中心城市开发开放力度。唐山市充分发挥省域中心城市优势,着力发展精品钢铁、装备制造、现代化工、港口物流、新型建材、滨海旅游、会展经济、总部经济、海洋经济等,打造综合性贸易大港和世界级精品钢铁基地,建设科学发展的示范城市、环渤海地区的新型工业化基地、面向东北亚的对外开放窗口。秦皇岛市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着力搞好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重点发展休闲旅游、港口物流、数据产业、服务外包、总部经济、会展经济等现代服务业和重大装备、电子信息等先进制造业,依托北戴河新区建设国际知名滨海休

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形成现代化滨海旅游宜居城市。沧州市充分发挥沿海和历史文化优势,高标准建设综合大港和临港工业园区,着力发展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精品钢材、港口物流、滨海旅游、海洋经济等产业,努力形成环渤海地区重化工业基地和冀中南及纵深腹地的出海通道,建设环渤海地区重要的港口城市。

三、加快发展冀中南经济区

推进冀中南“1中心2轴3基地18县”建设。充分利用冀中南地区列为国家重点开发区域的有利条件,发挥交通和产业基础优势,以石家庄为中心,强力推进大西柏坡、正定新区、临空港产业园区、东部新城建设;以京广(京珠)、京九(大广)复合交通干线为两轴,促进生产要素加快集聚;以邯郸冀南新区、衡水滨湖新区、邢台新区三个产业基地为重点,培育冀中南经济增长新优势;以壮大特色产业集群为重点,加大两轴沿线的正定、宁晋、武安、冀州等18个县(市)开发开放力度。坚持交通基础设施先行,加强冀中南地区与京津、黄骅港的通道连接,加快邯黄铁路建设,谋划建设京九客运专线河北段、邯黄高速公路,促进生产要素加快集聚。坚持以大开放促大发展,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着力培育一批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把冀中南经济区建设成为我省新兴产

业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文化旅游基地,形成与环首都绿色经济圈、沿海经济隆起带良性互动、融合发展新格局。

做大做强冀中南中心城市。石家庄市充分发挥省会优势,加快发展文化、旅游、商贸、金融等现代服务业,以大西柏坡建设为重点,打造国内知名旅游目的地。以建设高标准产业园区为重点,打造国家级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卫星导航、通用飞机等高端制造业基地。推动组团城区同城化进程,建设繁华舒适、现代一流的省会城市和京津冀第三极。衡水市发挥农业资源和生态优势,重点发展现代农业、食品加工、精细化工、装备制造、生态旅游等产业,建设生态宜居的北方湖城。邢台市发挥产业基础和交通优势,重点发展新能源、煤盐化工、装备制造、农副产品深加工、休闲旅游等产业,打造国家级新能源产业基地,建设冀晋鲁地区重要节点城市。邯郸市充分发挥省际区位、历史文化和矿产资源优势,着力发展精品钢铁、装备制造、现代物流、煤化工、高新技术、文化旅游等产业,巩固提升冀晋鲁豫接壤区域中心城市地位。

四、加快培育千亿元级重点园区和大型企业集团

着力建设重点园区。全面优化创业环境,以优势产业为依托,建设一批创新能力强、产业层次高、总量规模大、关联程度紧、辐射带动强的园区,力争有十个以上开发区或工业聚集区营业收入超过千亿元。秦皇岛开发区,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机电一体化、生物技术和环保技术服务等产业,建设环渤海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廊坊开发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服务外包等产业,打造国家一流开发区。保定高新区,重点发展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新型储能材料、输变电设备等新能源装备,建设我国有重要影响力的新能源及能源设备基地。石家庄高新区,重点打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产业,建设国家创新型高新区和生物医药基地。邯郸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新材料、装备制造、家电制造、现代服务业等,建成重要的新材料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唐山动车城,重点发展高速动车、城轨客车、城际列车等,形成以动车组为龙头的高端装备制造基地。燕郊开发区,重点发展通信网络产品、电子专用设备及材料、平板显示、光机电一体化设备等,打造北方重要的信息产品制造中心。保定长城工业聚集区,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常规动力汽车及零部件,打造集研发、生产、服务为一体的汽车制造基地。定州唐河循环经济产业园区,重点发展汽车、煤化工、食品加工和现代物流产业,建设国内一流的微型车基地、焦化基地和液态

奶生产基地。迁安西部工业区,围绕钢铁及深加工,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基地。乐亭新区临港工业聚集区,重点发展精品钢铁、装备制造、能源等临港产业,建设船板生产和重型装备制造基地。

培育大型企业集团。鼓励企业通过联合重组、兼并收购等多种途径做大做强,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力争新培育十个以上营业收入超千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开滦集团,煤炭产能超过1亿吨,积极发展煤化工、装备制造、现代物流。冀中能源集团,煤炭产能超过1亿吨,加快发展制药产业,培育壮大航空产业,总销售收入实现翻番。长城汽车集团,重点增强汽车研发及整车制造能力,建设保定、天津两大制造基地,形成200万辆产能。新兴铸管集团,做大做强钢铁、管件、机械和轻工等产业,保持球墨铸铁管在世界领先优势。美的邯郸基地,加快空调、冰箱、洗衣机等项目建设,打造我国北方最大的白色家电生产基地。新奥集团,进一步做大城市燃气,积极发展新能源、能源装备、生物化工等产业。中石油华北石化分公司,进一步增强原油炼化能力,积极谋划100万吨乙烯项目,原油加工能力达到1000万吨。晶龙实业集团,大力发展太阳能单晶硅和微电子材料单晶硅,打造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单晶硅制造企业。英利集团,继续做强光伏、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l3l.html

微信扫码分享

《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
范文搜索
下载文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