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更新时间:2023-08-20 08:42:01 阅读量: 高等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平乡县第一中学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说明:本试卷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3分)

一、.基础知识(共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端倪(nì)寥落(liáo)赁屋(lìn) 不可估量(liǎng)

B、砥砺(dǐ)踌躇(chú) 攒射(cuán) 殒身不恤(yǔn)

C、憧憬(chōng)桀骜(áo) 儆戒(jǐng) 毛骨悚然(sǒng)

D、气馁(něi) 不惮(dān) 蹂躏(róu)言简意赅(gāi)

2.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戮没莫明其妙呕歌惆怅而归

B.嗔目感人肺俯火钵张灯结采

C.迟顿气势磅薄彳亍人事沧桑

D.寥廓星辉斑斓辽阔夙兴夜寐

3、依次填入下面空格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一个社会中的少数先驱往往从改造社会环境、________文化意识、提高民族素质三方面同时入手,来全面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那高高低低时远时近的哨音,化成一片浓浓的乡愁,______在我的周围。

?、中学生吸烟既_________《中学生行为规范》,又有害于身体。

A、创新弥漫违反

B、创立弥留违反

C、创新弥留违犯

D、创立弥漫违犯

4、下列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善于敏锐地抓住事物的本质,才能随心所欲地解决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

B、棋盘上自己的棋子所剩无几,而对方却兵多将广,他感到在排兵布阵上捉襟见肘。

C、他看好了那双款式新颖的运动鞋,可惜带的钱不够,只好忍痛割爱。

D、这个贫困县的三个领导分坐三辆轿车去基层检查工作,一路上洋洋洒洒,好不气派。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今年的4月22日是第38个世界地球日,我国的宣传主题是“善待地球——从节约资源做起”。确定这样一个主题,目的是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和行为。

B. 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国人民展开了气壮山河、感天动地的斗争,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鼓舞着全国人民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C.由于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世界的东方,中国人民正满怀豪情走向更加光明灿烂的未来。

D.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实现了我国空间技术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跨越,是

中国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伟大壮举,也是献给伟大祖国59岁华诞的珍贵礼物和诚挚祝福。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一)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

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

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

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

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

1

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6.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长于臣

B.良乃入,具告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C.使子婴为相为击破沛公军

D.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7. 对下列文言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沛公安在②因击沛公于坐③吾属今为之虏矣④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⑤大王来何操⑥此天子气也⑦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⑧得復见将军于此

A.①⑧/②⑤⑦/③④/⑥B.①⑤/③/④⑥/②⑦⑧x

C.①⑤/②③/④⑥/⑦⑧D.①⑤⑥/②③④/⑦⑧

8.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鸿门宴是项羽和刘邦在灭秦后长达五年斗争的开端,一开始从刘邦和项羽的兵力对比,可以看出项羽占有绝对优势,战争的主动权在项羽手中。故事的开端是曹无伤告密。

B.刘邦本来是一个贪财好色之人,但是攻进咸阳之后,却“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想收买人心而争夺天下。

C.刘邦面对张良传来的项伯密报,一时间显得手足无措,但面对项伯时所表现出的一系列言行举止我们又可见到刘邦很有心计,善于随机应变的一面。

D.刘邦借项伯的嘴向项羽表明自己“日夜望将军至”,“不敢倍德”,可见刘邦对项羽由衷地尊敬。来到鸿门宴后的一番道歉之词更可以看出他对项羽非常恭顺、虔诚。

(二)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世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是时桓楚亡在泽中。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曰:“诺。”梁召籍入。须臾,梁瞬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候、司马。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众乃皆伏。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9.以下各组都能说明项籍“智勇过人”的一组是( ).

2

①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②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日:“彼可取而代之也。”

③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④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

⑤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所击杀数十百人。

⑥籍为裨将,徇下县。

A.①③⑤B.①②⑤C.③④⑤D.④⑤⑥

10.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项羽之所以姓项氏,是因为他家世代为楚国将领,被封在项城。

B.项籍很喜欢兵法,但只略知兵法大意。

C.项梁曾经因罪案被牵连,被栎阳县逮捕。项羽于是托蕲县主狱官曹咎写一封说人情的信,送

到栎阳县狱掾司马欣处,项梁得以脱罪。

D.项梁得知会稽郡守欲起兵反秦,在他的话的启发下,项梁与项羽谋划,先杀了殷通,自己做

了会稽郡守,项籍做了副将。

11、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2分)

(1)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3分)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清溪行

(李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本诗为李白在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秋天游池州(今安徽贵池)时作。

(1)本诗着重描写了清溪怎样的特点?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五六句“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除了对偶外还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说明

其妙处。(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名句填空(5分)

(1)曾记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3)风萧萧兮易水寒,。

(4)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____________,庄不得击。

(5)沉默呵,沉默呵,,。

四、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16—18小题(14分)

江南雨巷董滇宁

①有人说,江南的小巷是历史留给现实的入口。是啊!雨后的江南小巷是心灵的圣地,心在红尘中沾满尘埃,不能辩识来去,不妨就让这江南雨巷的烟雨旧梦浸润你已疲惫的心灵!

3

②轻轻地走入小巷。暮春的细雨在两旁的瓦棱上跳跃,忽而又顽皮地跳到青石板的路上,和他们在青石板上的伙伴们嬉闹着、喧哗着。踩在青石板的路上,这一刻,随着细雨,滑入历史的最深处……

③撑着油纸伞,血管里冲涌着莫名的悲与喜,呼吸着空气里的清新,和岁月积淀下来的味道;江南的盛世在烟雨中落下了帷幕,惟有这雨后的江南小巷,褪尽纤华,延展着世人的想象。

④空气中浸透着静谧。幽远的小巷中,我的移动和杂着雨儿们的跳动,成全了小巷的生动。小巷的两边是安然矗立着的老屋子。一幢幢灰瓦白墙的老屋子,饱受了风雨的侵袭,彰显着一种沧桑积淀后的黯然。灰白色的墙面在班驳间隐现时光的痕迹,青黑的瓦片耐不住寂寞,邀了几根闲草做伴。

⑤几间铺子半敞着门面。铺内,几人横靠着帐台边的木柱,正在打盹;忙碌着的小二,手脚极为麻利地端茶递水之间,仿佛都不会激起哪怕一丝尘屑的飞扬。大多数的屋子已是人去楼空,一把铁锁,锁住了一屋子的寂寞春秋。透过门扉间的夹缝,瞅见一口八角的古井,井沿上残留着几片风吹落的树叶;眨眼间,似乎看见一个梳着两条小辫儿的蓝衣少女蹲在井边,手中拿着极粗的衣捶,露出一口极白的牙齿,对着这边轻轻地微笑;一阵风吹过,扫落了井沿的树叶,也带走了姑娘的影象……依然是个空落落的院落,一把生了锈的铁锁!

⑥雨停了。收起纸伞,听着檐下滴答的水声,由心底升腾起一种恍如隔世的落寞。风儿抚过脸颊,把雨的湿气驻留在我的眼窝。眼前的小巷变的迷蒙,心在此刻却显得犹为的澄净。

⑦一些墨绿的青苔粘在墙角,吮吸着雨露,淡漠了这多情的江南,绵绵的愁绪。抬眼望去,一只燕子飞掠而去。是否是从王谢堂下飞出的那只?可还能在这物是人非之外,辩识出你的故居吗?

⑧巷的尽头,是一座小石桥。扶拦上的雨滴落入水中,荡起一层层的涟漪。在繁华与颓废之间,吹箫女子的面庞有了几多的改变?碧波还聚而来的,不是那提着油纸伞的栗色长发,却是那伤心桥下的惊鸿艳影。

⑨沉浸在江南的幽幽梦幻里,抬头,眼前已是那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街市。回望小巷,雨后的它显得更为平静与安宁。寥落的水泡,在小巷的那头冉冉升空;街市这头袭来一阵强流,一瞬的光景,五彩的霓虹映亮整个天宇,嘈杂与躁动在这个节界中无限延伸!小巷深处隐隐透出的阑珊灯火,闪动着清亮的光芒,也足以照亮夜归人的路!。一座小桥,两方天地,是两势对立下的无奈疏离,也是历史白描地书写下的自然并存!是也罢,不是也罢,小巷犹在,而雨——今年下,明年下,一千年以后,还会下。

⑩走过雨巷,别无其他,清香盈鼻……

14、解释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6分)

①江南的小巷是历史留给现实的入口(2分)

②雨后的江南小巷是心灵的圣地(2分)

③滑入历史的最深处(2分)

15、第⑤段既有现实的描绘,又有对历史上的江南小巷曾有过的情景的怀想。请说说作者写井边“姑娘的影象”“似乎”出现又消失的用意。(3分)

16、江南雨巷的特点有哪些?它给人什么感觉?(6分)

17、第⑨段与上文构成什么关系?在文中起什么作用?(6分)

4

五、语言运用(15分)

18.给下面这则消息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6个字。)(3分)

(2008年11月01日人民网)

本报讯(记者叶洲)针对三鹿奶粉事件暴露出食品卫生安全存在的突出问题,昨天,卫生部、国家药监局、教育部发出通知,决定联合开展学校食品卫生安全专项整治行动。

通知要求,各地要对各级各类学校食堂、校内食品小卖部、饮食店、食品超市、学校自备供水及二次供水等进行全面检查,并要特别加强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重点检查。检查重点包括:食堂、食品小卖部、饮食店等领取食品卫生许可证情况;食品从业人员健康体检情况;相关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与措施落实情况等。

19.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

(1)下面这副对联有一处对得不够工整,请加以修改。(2分)

栏干槽净六畜兴旺,肥多水足稻麦丰登。

改为:

(2)下面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请对出它的下联(平仄不论)。(3分)

上联:读书须眼界开阔下联:

20.根据例句仿写两句话。(4分)

如果你是阳光的朋友,就会有红润的面庞和明朗的心情;

如果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1987年,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有人问一位诺贝尔获奖者:您在哪所学校,哪个

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出人意料,这位学者说,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呢?”

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

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我学到的东西就是这些。”这位

学者的话代表了科学家的普遍看法。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

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少于800字。

提示:在分析材料时,就要抓住学者话的本质。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无私友爱品质。

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不贪的本质。东西要放整齐:严格的习惯。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知错必改

的品质。吃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我们看出,老学者在幼儿园学到的是

一些良好的品质和习惯,这些良好的品质和习惯使他取得了成功,实现了人生的价值,所以这一材料

的本质问题就是: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质和习惯使人终生受益。以此为论点,深刻,准确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l3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