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新调查:国产大片十年沉思录繁华背后的危机

更新时间:2024-05-22 18:3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

新调查:国产大片十年沉思录 繁华背后的危机

来源: 新浪娱乐 作者:木雕阐释

【前言】10年前,中国电影市场“生,或者死”不断被人们重复疑问,对于中国电影来说并不是一个哲学问题,而是一个现实困境。

随着国产大片时代的到来(请参考《新调查:国产大片十年变迁录》),市场问题得到大大的缓解,但一批新的问题又随之产生,看似繁华的国产大片背后危机四伏:热钱与资本疯狂涌入导致双胞胎多胞胎产生;明星遭遇疯抢片酬飞涨;产业机制不成熟;好莱坞大制作接踵而至;类型化完善……面对诸多问题,国产大片能否遏制与解决?愿我们的思考与探讨能抛砖引玉,给予华语电影更多建议: 危机1

工业:没有成熟的产业机制和市场支持

药总是有副作用的。当中国电影市场决定把制造大片做为其中一副猛药时,其实就已经落下了病根。

2000年美国《时代》评选世界10大影片,华人导演占4部,《卧虎藏龙》更是刮起了东方旋风,这些让全球华人影迷欢腾的背后,实际是好莱坞以一种“世界电影”的形象为自己进入中国市场做了文化包装。美国在递给中国进入WTO通行证的同时,好莱坞也打算真正推开中国电影市场的大门。

《英雄》之前,中国电影无论产量还是效益,都基本停留在手工作坊阶段,既谈不上技术进步也谈不上产业升级。好莱坞盯着中国这块肥肉不是一两年了。 纵观全球,好莱坞垄断已经不在话下,除了我们的邻居印度、日本,其本土电影在市场份额中占据多数外,其他国家和地区几乎都是先后沦陷。这些年,法国、日本、韩国等国都采取了程度不同的措施来限制美国电影的自由输入,为了保护本国影视业,增加文化预算达、对本国电影进行补贴、要求电视台大量使用本国节目、严格控制海外影片的进口数量……中国大片初期,《英雄》、《十面埋伏》、《2046》、《天下无贼》、《功夫》……貌似一片热闹,细看之下,除了一年几部有卖相的电影,其余大多数在市场上站不稳脚跟,与好莱坞相比,其劣势不仅仅体现为资金缺乏、设备陈旧、人才短缺,最重要的是中国电影根本没有形成

1页

.

成熟的产业机制,也缺乏成熟的市场支持,更缺乏适应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保证。 没有,怎么办呢?限制进口影片配额、限制外资院线建立、限制外资控股、严格电影审查制度、规定国产电影发行放映时间、甚至采取不同的税收制度等等,将好莱坞威胁降到最小的限度……中国政府在市场开发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一样会采用对外限制对内扶持、内外有别的行政策略保护民族电影。而从产业链角度来说,扶持中小成本影片的健康发展也是必然的。保护夜并不是终极目的。新画面、华谊兄弟、保利博纳、光线传媒……万达、中影星美、南方新干线……越来越多优秀电影产业加速发展,中国电影业正在尽快完成自身的产业化改造,尽快成为现代文化产业。

政府的保护和扶持只能是一种手段(国家保护也需要在盗版、下载领域更为努力),随着好莱坞欧美大制作接踵而至,国产大片若要做到抗衡,未来还需要完善工业机制、需要电影人的自身不断努力和探索。 危机2

质量:中国观众差点就失去了信心

政策体制上有保护,但看到张艺谋张伟平成功而急于求成的电影人大把,中国电影想要走向强盛之路,甚至与好莱坞开战无疑需要巨大勇气,无论积极尝试还是奋勇冲杀,其机遇和风险都等量并存,追求盛宴的时期,中国的大片票房的暂时成功,内容质量却遭到的强烈批评,这些勇往直前的电影人和幕后推手为中国电影的前进付出惨烈的代价。

不变的古代贵族斗争,不变的江湖儿女,不变的大场面展示,不变的缺乏层次的假特效,不变的恶搞……“中国老百姓什么电影都喜欢。”这是中影集团营销分公司的总经理蒋德富的经验之谈。其实他言外之意,市场上的电影,第一周票房靠强大的宣传忽悠,第二周以后开始靠积累的口碑。而好口碑只有华山一条道:质量。就算忽悠和口碑都是虚幻的,但这些动辄上亿的票房,却绝对实在。 国产大片虽然能够带动市场消费,扩大市场规模,完善产业体系,但这些巨无霸使得有限的电影市场资源不得不被倾斜使用。一定阶段,大片对于档期、资金等方面的资源垄断,更是进一步恶化了低成本影片的生存空间,也难怪贾樟柯《三峡好人》撞到《满城尽带黄金甲》时不满而大骂。但时过境迁,谁能想到贾樟柯如今也开始筹备着他的第一部武侠大片《在清朝》呢?

2页

.

明星云集吸引眼球的国产大片,一直没有很好解决质量难题。这使得它们常常成为众矢之的,被骂得狗血淋头。而大片跟风、投机的粗制滥造,造成观众审美疲劳,更是让中国电影观众差点就失去信心了。中国电影资料馆副馆长、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建勇说:“国产大片不能单纯追求投资和制作规模的宏大,而要努力提高原创能力,提升精神和思想文化内涵。”值得高兴的是,自《投名状》之后,电影人逐渐重视大片质量,院线日益壮大,电影市场正在形成,消费群体在不断增加,让电影人更有热情。年前,姜文《让子弹飞》超过7亿票房,一举打破国产电影票房纪录,高高在上的口碑更是对电影质量的肯定。 但不可否认的是,像《让子弹飞》这般口碑近乎一边倒的国产大片实在太少,行业整体质量离观众目标依然有不小距离,大片依旧任重道远。 危机3:

题材:3个穆桂英4个孙悟空5个关公

中国式大片向来古装化武侠化严重,这个病症近年才逐渐得到缓解,新的病症又开始发作。随着市场蓬勃发展,热钱和资本嗅出商机,开始疯狂涌入,直接导致了众多题材直接撞车。周星驰和好莱坞方面有意投拍大片《太极》,华谊已抢先宣布《太极》的拍摄计划;吴宇森筹备多年的《飞虎》还未开拍,同类题材的《飞虎月亮花》已经启动;陆川的《王的盛宴》开机,李仁港《鸿门宴》也紧锣密鼓筹备中……电影题材双胞胎事件不断出现。我们可以看一个筹拍列表: 5个关公

《关云长》(导演:庄文强、麦兆辉,拍摄完毕) 《关公》(导演:田壮壮,正在筹拍)

《武圣云长》(制片人:杨子,正在筹拍) 《武神传》(导演:陈木胜,正在筹拍) 《三国·关云长》(导演:高希希,正在筹拍) 4个孙悟空

《大闹天宫》(主演:甄子丹,拍摄中) 《大话西游2》(导演:周星驰,正在筹拍) 《美猴王》(制片人:张纪中,正在筹拍)

《孙悟空》(投资方:紫禁城影业,正在筹拍)

3页

.

3个穆桂英

《杨门女将之军令如山》(主演:张柏芝,拍摄中) 《杨门女将》(投资方:橙天影业,正在筹拍) 《杨家将》(监制:黄百鸣,正在筹拍) 3条白蛇

《白蛇传说》(主演:李连杰、黄圣依,拍摄完) 《新白蛇传》(投资方:博纳影业,正在筹拍) 《梦幻传奇之白蛇传》(动画片,正在筹拍) 3桌鸿门宴

《鸿门宴》(导演:李仁港,拍摄中) 《王的盛宴》(导演:陆川,拍摄中) 《刘邦和项羽》(正在筹拍)

香港电影片尾处经常能看到这样一段话——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而在如今,“雷同”已经是华语电影的主流,当雷同变成常态,华语电影就得考虑考虑出了啥问题了。虽然一个好的选题,在市场就已经成功了一半,但依然不禁要问:中国电影真的没其他题材可选了吗!?

对于有些题材来说,确实具备一再挖掘的可行性,但给观众同样口味的影片太多,太密集,势必会导致反弹,而且也十分自然地会分薄平均票房数值。最后吃亏的只有投资商、电影人、电影市场本身。 危机4

创意:翻拍续集太多缺乏想象力

电影是创意工业,没创意,就没前途可言。

中国大片一大危机便是缺乏创意,跟风和翻拍严重。电影业有个规律,每当市场大热,就会有一大批翻新的作品涌入。这个现象在八九十年代的香港和好莱坞都曾出现,如今,随着内地票房跨越百亿,该情况也在内地重演,而且非一般的热烈。今年春节大战多部新片中,几乎全部翻拍自当年经典电影、电视剧集,或者有迹可循。《我知女人心》改编自好莱坞经典影片《男人百分百》;《将爱》为12年前热门青春偶像剧《将爱情进行到底》的同名电影版;《青蜂侠》则是当年李小龙经典剧集的又一次重拍……——《新少林寺》前面有经典《少林寺》;

4页

.

《武林外传》原班电视剧人马上阵重铸的电影版……翻拍有增无减,不乏同一题材的双胞胎,而且阵容鼎盛,都以各种不同的创新在“旧瓶装新酒”,如徐克的《龙门飞甲》便源自胡金铨的《龙门客栈》,所不同的是,开始为武侠片引入3D效果……

因为缺乏创造力,缺少好剧本,很多中小电影公司经常处于“无米下锅”的状态,最后只能制造出内容粗糙、堆砌明星的产品,完成之后往往依靠大规模的宣传来“赢得市场”,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使得中小电影公司很难成为千万级别票房的中间力量,更别妄想去玩玩大片了。虽说翻拍并非罪过,滥拍、拍烂才是错。中国电影市场化属于初步阶段,增加原创性、解决翻拍风是其中一项当务之急,而这向来是大片应该承担之重任。 危机5

人才:片酬暴涨 幕前幕后缺人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表演人才的青黄不接,是中国电影发展的危机之一。张艺谋作为国内头牌大导演,首当其冲的举起了捧新人这面大旗。一众“谋女郎”早已成为娱乐圈中不可或缺的佼佼者,是明星产业的示范榜样,然而还远远不够。春节时候,刘德华、巩俐二人还要大银幕前谈谈恋爱,去年贺岁档,葛优一人更是在银幕前三片乱串,古装的、民国的、现代的……这些不得不说这是华语电影市场的悲哀,“在一定程度上,中国电影表演队伍迈进“老龄”社会。50岁以上的挑大梁,40多岁的扮演青年,30多岁的谈情说爱,20多岁的演个边边角角。演员和他们扮演的角色之间的年龄差普遍在10岁以上”(新华网)。 “廿年看遍德华朝伟,十载爱煞子怡赵薇”,这就是现实的娱乐圈,一个从上世纪90年代明星制兴起、成就一代“大腕”、2000年后少有新鲜血液冒出的行业;也因为长江后浪推不动前浪,造就了整个华语娱乐圈的现状和尴尬。中国电影年度表演分析报告称,老腕发力,新人无力,造星有力,创新乏力,这是中国电影在过去一年中表演队伍的写照。这份报告指出,目前30岁以下的演员数量不小,真正有发展潜力的却寥寥无几。在未来中国电影的产业规模扩大到300亿元票房的时候,中国电影在表演方面将陷入无人挑大梁的尴尬境地。

目前,整个行业呈现出一种畸形的繁荣,每年有五百部电影在拍,演员、导演等等一时间物以稀为贵,身价倍增,甄子丹、梁朝伟片酬狂涨至3000万,刘

5页

.

德华古天乐等等都大幅度上涨……而且档期有限,投资方出的起价钱,还未必能签下。片酬上涨,制作费减低,无形中也增加了投资方的风险,国产大片屡屡遭受质量质疑,与此不无关系。华谊兄弟总裁王中磊称,“目前我知道的明星们的档期已经排满了,这证明2011年他们有很多电影拍,但我并不认为会有更多好的影片产生,急功近利的现象会在2011~2012年明显爆发。”

缺“新”不仅是我们看得见的台前,还有整个幕后。正如星美老总覃宏所说:“娱乐产业,特别是电影产业,这几年都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在这个的过程中很多人才都跟不上,缺新是全行业面临的问题。”对此也有电影公司老板表示,2011年会给一些年轻导演操刀重大题材的机会,虽然存在风险,但是要想以后能有新的内容产出,还是需要培养一些新生力量。 危机6

热钱:浮躁与急功近利的气氛

近一年时间,新影联副总经理高军成了资本界纷纷“朝圣”的对象,他投资电影甚少亏损的佳绩吸引着至少四路电影资本同时与他频频联络:即将完成募资的汇利基金想让高军成为管理人,把控投资项目;国内首只人民币影视基金—壹股权基金则准备跟投高军即将投资的所有项目;此外,由一个身份神秘的美籍华人牵头、数额较大的电影基金也想让高军加盟;而一家大型国企则想并购高军掌舵的盛世华锐等一系列公司,然后将其打包上市(数字商业时代:资本狂潮下的电影乱象)。

2010年上映的电影中80%都在亏钱。十投九亏的现象令高军等资深业内人士颇为担心:热钱带来的泡沫坏了行业规律的同时,一些不专业的业内人士更是伤了投资人的信心,这可能影响电影行业的后续发展。举一个典型案例:几年前台湾鸿海集团创始人郭台铭想重振台湾电影,斥巨资投资了影片《白银帝国》,结果惨败,对于独具慧眼又打着精明算盘的郭台铭而言,投资电影远比做生意复杂,有很多不可控的人为因素。原本想投资100部台湾电影的郭台铭暂且搁置了他的投资计划。“热钱”在电影行业吃了不少亏,同时也给电影行业带来很多泡沫。有一次,一家老牌电影公司和一个演员谈好片酬170万,这已经是不低的价格了,但是最终被一个外行投资者的以300万的价格抢走了。这已经是行业内的普遍现象,准备筹拍新剧的导演宁浩正在建班子,他惊讶地发现一个副导演的薪水已经

6页

.

是一两年前的一倍了,几乎所有的人力成本都翻倍了。

中国电影票房一路高涨,终于突破百亿大关,电影就更成了一块香饽饽,不仅引来各路资金的瞩目追捧,同时,也使影视界开始弥漫着一种浮躁与急功近利的气氛。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会长杨步亭说:“目前中国电影的投资都是急功近利的短线投资,几个月就搞一部电影,比电视剧都快,这很难出精品。当年的样板戏还十年磨一剑呢!”身处电影行业的人都能感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资本带来的灼热感。热钱只认档期,不进行合理性分析便一头扎进去,结果大家挤得头破血流。 最后:

中国大片危机不止这几个,除了上述人才、热钱、题材、好莱坞冲击等问题,编剧问题、盗版问题、分级问题、类型化问题……也都威胁着中国大片生存、中国电影的健全发展。

“中国式”大片的境遇,呈现了华语电影在融入全球化电影市场时必然经历的困境,我们不能忽视的是中国式大片的“救市”意义,从很大程度上而言,正是这批打着张艺谋、冯小刚烙印的大片,让更多观众们重新拾回了走进电影院的兴趣。但历经这一阶段后,下一个十年,二十年,中国电影需要更完善的电影工业体制,更强大的制作,更好的质量……才能真正的走向世界,并与全球电影“一决高下”。

7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kt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