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塞杆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更新时间:2024-05-26 08:5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活塞杆的工艺性分析

1.1零件图样的分析

(1)φ500?0.025mm×770mm自身圆度公差为0.005mm。

(2)左端M39×2-6g螺纹与活塞杆φ500?0.025mm中心线的同轴度公差为φ0.05mm。 (3)1:20圆锥面轴心线与活塞杆φ500?0.025mm中心线的同轴度公差为φ0.02mm。 (4)1:20圆锥面自身圆跳动公差为0.005mm。 (5)1:20圆锥面涂色检查,接触面积不小于80%。

(6)φ500?0.025mm×770mm表面渗氮,渗氮层深度0.2~0.3mm,表面硬度62~65HRC。 材料38CrMoALA是常用的渗氮处理用钢。 1.2零件的工艺分析

(1)活塞杆在正常使用中,承受交变载荷作用,φ500?0.025mm×770mm处有密封装置往复摩擦其表面,所以该处要求硬度高又耐磨。

活塞杆采用38CrMoALA材料,φ500芯?0.025mm×770mm部分经过调质处理和表面渗氮后,部硬度为28~32HRC,表面渗氮层深度0.2~0.3mm,表面硬度为62~65HRC。这样使活塞杆既有一定的韧性,又具有较好的耐磨性。

(2)活塞杆结构比较简单,但长径比很大,属于细长轴类零件,刚性较差,为了保证加工精度,在车削时要粗车、精车分开,而且粗、精车一律使用跟刀架,以减少加工时工件的变形,在加工两端螺纹时要使用中心架。

(3)在选择定位基准时,为了保证零件同轴度公差及各部分的相互位置精度,所有的加工工序均采用两中心孔定位,符合基准统一原则。

(4)磨削外圆表面时,工件易产生让刀、弹性变形,影响活塞杆的精度。因此,在加工时应修研中心孔,并保证中心孔的清洁,中心孔与顶尖间松紧程度要适宜,并保证良好的润滑。砂轮一般选择:磨料白刚玉 (WA),粒度60#,硬度中软或中、陶瓷结合剂,另外砂轮宽度应选窄些,以减小径向磨削力,加工时注意磨削用量的选择,尤其磨削深度要小。 (5)在磨削φ500两道工序必须分开进行。在磨削?0.025mm×770mm外圆和1:20锥度时,1:20锥度时,要先磨削试件,检查试件合格后才能正式磨削工件。

1:20圆锥面的检查,是用标准的1:20环规涂色检查,其接触面应不少于80%。

1

(6)为了保证活塞杆加工精度的稳定性,在加工的全过程中不允许人工校直。 (7)渗氮处理时,螺纹部分等应采取保护装置进行保护。 1.3审查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1)结构力求简单、对称,横截面尺寸不应该有突然地变化。 (2)应有合理的模面和圆角半径。

(3)38CrMoAlA刚具有良好的锻性和耐磨性。

2.选择毛坯、确定毛坯尺寸、设计毛坯图

2.1毛坯的选择

因为活塞杆在工作方式是往复运动的形式,为了增加活塞杆的寿命,减小活塞杆的磨损量,因此毛坯选用38CrMoAlA的合金结构钢。由于生产类型属于成批生产,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宜采用自由锻方法制造毛坯。 2.2确定毛坯的尺寸公差及机械加工余量 (1)公差等级

根据零件图各个部分的加工精度要求,锻件的尺寸公差等级为8-12级,加工余量等级为普通级,故取IT=12级。 (2)毛坯基本尺寸

由于毛坯的制造方式是自由锻造而成,根据活塞杆零件图的尺寸要求和实际的加工要求,锻造后的尺寸定为:直径62mm、长度1150mm,故查工艺手册,毛坯的尺寸定为:直径80mm、长度760mm。

绘制锻造后零件毛坯图如下:

(零件毛坯图)

(2)锻造后毛坯加工余量的确定

根据上面估算的锻件的质量、形状复杂系数与零件的长度,查表可得单边余量的范

2

围为1.7~2.2mm。由于零件为阶梯轴,可以把台阶相差不大的轴的毛坯合成为同一节。

① 对活塞杆1:20的圆锥表面粗糙度0.8μm的要求,对其加工方案为粗车——精车—

—粗磨——半精磨——精磨。

查工艺手册得:精磨的加工余量为0.04mm半精磨的加工余量为0. 06mm,粗磨的加工余量为0.9mm,粗车的加工余量为7mm。

② 对于活塞杆φ500?0.025mm×770mm的外圆表面粗糙度0.4μm的要求,确定其加工方

案为:粗车——精车——粗磨——半精磨——精磨。

由工艺手册查得:精磨的加工余量为0.04mm半精磨的加工余量为0. 04mm,粗磨的加工余量为0.92mm,精车的加工余量为4mm,粗车的加工余量为7mm,总的加工余量为12mm。 精磨后工序的基本尺寸为50,其他各工序的基本尺寸为: 粗车:55+7=62 精车:51+4=55 粗磨:50.08+0.92=51 半粗磨:50.04+0.04=50.08 精磨:50+0.04=50.04 ③

对活塞杆两端的螺纹M39?2?6g的加工方案都为粗车——精车。

查工艺手册得:粗车的加工余量为7mm,精车的加工余量为15mm,总的加工余量为22mm。

3.基准的选择

正确选择定位基准是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进行夹具设计的关键。基准的选择是工艺规程设计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基准的选择是否合理影响到加工质量,生产率和加工成本。定位基准的选择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所制定的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质量。基准选择不当,往往会增加工序,或使工艺路线不合理,或使夹具设计困难,甚至达不到工件的加工精度要求。定位基准分为粗基准和精基准。在起使工序中,只能选用未经加工过的毛坯表面作为定位基准,这种基准称为粗基准。用加工过的表面所作的定位基准称为精基准。在设计工艺规程的过程中,当根据零件工件图先选择精基准,后选粗基准。结合整个工艺过程要进行统一考虑,先行工序要为后续工序创造条件。

3

3.1粗基准的选择

粗基准的选择应能保证加工面与非加工面之间的位置精度,合理分配各加工面的余量,为后续工序提供精基准。所以为了便于定位、装夹和加工,可选轴的外圆表面为定为基准,或用外圆表面和顶尖孔共同作为定为基准。用外圆表面定位时,因基准面加工和工作装夹都比较方便,一般用卡盘装夹。为了保证重要表面的粗加工余量小而均匀,应选该表面为粗基准,并且要保证工件加工面与其他不加工表面之间的位置精度。

粗基准采用锻造后的毛坯外圆。中心孔加工采用三抓自定心卡盘装夹毛坯外圆,车端面、钻中心孔。一般不能用毛坯外圆装夹两次钻两端中心孔,而应该以毛坯外圆作粗基准,先加工一个端面,钻中心孔,车一端外圆,然后以已车过的外圆作基准,用三抓自定心卡盘装夹,车另一端面,钻中心孔,才能保证两中心孔同轴。 3.2精基准的选择

选择精基准时,主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以及安装可靠。在进行精加工时,应选用已加工表面作为精加工基准。

根据活塞杆的技术要求和装配要求,应选择活塞杆的左右端面和两端面的中心孔作为精基准。零件上的很多表面都可以以两端面作为基准进行加工。可避免基准转化误差,也遵循基准统一原则。两端的中心轴线是设计基准。选用中心轴线为定为基准,可保证表面最后的加工位置精度,实现了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的重合。由于两轴面的精加工工序要求余量小且均匀,可利用其自身作为基准。

4.工艺路线的制定

制定加工方案的一般原则为:先粗后精,先近后远,先外后内,程序段最少,走刀路线最短以及特殊情况特殊处理。制定工艺路线要保证加工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根据生产类型是成批生产,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及位置精度等技术要求,以及加工方法所能达到的经济精度,在生产纲领已4确定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采用专用机床配以专用夹具,并尽量使工序集中来提高生产效率。除此之外,还应当考虑经济效果,以便使生产成本尽量下降。

4.1划分阶段

对精度要求较高的零件,其粗、精加工应该分开,以保证零件的质量。

4

活塞杆的加工质量要求较高,其中表面粗糙度要求最高为Ra 0.4μm,另外几处圆跳动也有较高的位置精度要求。精加工方案的确定,将该活塞杆的加工划分为五个阶段:粗车(粗车外圆、端面和钻中心孔等)、精车(精车各处外圆、台阶及次要表面等)、粗磨(粗磨各处外圆)、半精磨、精磨。 4.2工序的集中与分散

该活塞杆的生产类型为成批生产,零件的结构复杂程度一般,但有较高的技术要求,可选用工序集中原则安排轴的加工工序。采用专用机床和部分高生产率专用设备,配用专用夹具,与部分划线法达到精度,以减少工序数目,缩短工艺路线,提高生产效率。采用工序集中原则,有利于保证各加工面之间的位置精度要求,节省安装工件的时间,减少工件的搬动次数,使生产计划、生产组织工作得到简化,工作装夹次数减少,辅助时间缩短。 4.3加工顺序的安排 (1)机械加工工序

①按先基准平面后其他的原则:机械加工工艺安排是总是先加工好定位基准面,所以应先安排为后续工序准备好定为基准。先加工精基准面,转中心孔及车表面的外圆。

②按先粗后精的原则:先安排粗加工工序,后安排精加工工序。先安排精度要求较高的各主要表面,后安排精加工。

③按先主后次的原则:先加工主要表面,如车外圆各个表面,端面等。后加工次要表面。 ④先外后内,先大后小原则:先加工外圆再以外圆定位加工内孔,加工阶梯外圆时先加工直径较大的后加工直径小的。

⑤次要表面的加工安排:切槽等次要表面的加工通常安排在外圆精车或粗磨之后,精磨外圆之前。

⑥对于φ500?0.025mm×770mm和1:20锥度的加工质量要求较高的表面,安排在后面,并在前几道工序中注意形位公差,在加工过程中不断调整、保证其形位公差。 (2)热处理工序的安排

在切削加工前宜安排退火处理,其能提高改善轴的硬度,消除毛坯的内应力,改善其切削性能。在精加工之前进行调质处理,能提高轴的综合性能。最终热处理安排在半精磨之后精磨加工之前。其能提高材料强度、表面硬度和耐磨性。 4.4活塞杆工艺路线的确定

根据以上的加工工艺过程的分析确定零件的工艺路线如下表所示:

5

工序号 工序名称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下料 锻造 棒料φ80mm×760mm 自由锻成φ62mm×1150mm 工序内容 工艺装备 锯床 CW6163 热处理 退火 划线 钳工 粗车 粗车 划两端中心孔线 钻两端中心孔B2.5 夹左端,顶尖顶另一端,粗车外圆至φ55mm 倒头装夹工件,顶另一端中心孔,车外圆至φ55mm接工序6加工处 CW6163 CW6163 热处理 调质处理28~32HRC 粗车 夹一端,中心架支承另一端,切下右端6mm做试片,进行金相组织检查,端面车平,钻中心孔B2.5 10 粗车 倒头装夹工作,中心架支撑另一端,车端面,保证总长1090mm,钻中心孔B2.5 CW6163 11 精车 两顶尖装夹工作,车工件右端M39×2-6g,长60mm,直径方向留加CW6163 工余量1mm,车φ500?0.025mm×770mm时,要使用跟刀架,保证1:20的锥度,并留有加工余量1mm 12 精车 倒头两顶尖装夹工件,车另一端(左端)各部及螺纹M39×2-6g,长度100mm,直径方向留加工余量1mm,六方处外径车至φ48mm,并车六方与φ500?0.025mm连接的锥度 CW6163 13 14 15 16 磨 粗磨 粗磨 车 修研两中心孔 两顶尖装夹工作,粗磨φ500?0.025mm×770mm,留磨量0.08~0.10mm 两顶尖装夹工件,粗磨1:20锥度,留磨量0.1mm M1432 M1432 两顶尖装夹工作,车右端螺纹M39×2-6g,切槽5mm×φ36mm,倒角CW6163 1×45° 17 车 倒头两顶尖装夹工作,车左端螺纹M39×2-6g,切槽7mm×φ36mm,CW6163 倒角2×45° 6

18 19 20 21 磨 修研两中心孔 半精磨 两顶尖装夹工件,半精磨φ500留精磨量0.04~0.05mm M1432 ?0.025mm×770mm,半精磨 两顶尖装夹工件,半精磨1:20锥度,留精磨余量0.04~0.05mm 热处理 渗氮处理φ500?0.025mm×770mm,深度为0.25~0.35mm,渗氮时,工件应垂直吊挂,防止工件变形,另外螺纹部分和六方部分均应安装保护套 M1432 22 23 精铣 精磨 铣六方至图样尺寸41mm×41mm 两顶尖装夹工作,精磨φ500?0.025mm×770mm,至图样尺寸 两顶尖装夹工作,精磨1:20锥度至图样尺寸 按图样检验各部尺寸 涂油包装入库 X53K、分度头 M1432 M1432 24 精磨 25 26

检验 入库 5.选择加工设备和工艺装备

5.1机床的选择 工序1采用锯床

工序06.、07、09、10、11、12、16、17采用CW6163车床 工序14、15、19、20、23、24采用M1432磨床 工序22采用X53K铣床 5.2选择夹具

该活塞杆的生产纲领是成批生产,所以采用三抓卡盘、双顶尖和铣床专用夹具。 5.3选择刀具

在车床上加工的各工序,采用复合中心钻端面车刀和外圆车刀;在铣床上加工的各工序,采用硬质合金铣刀即可保证加工质量。 5.4选择量具和其他

加工表面均采用游标卡尺。

对角度尺寸利用专用夹具保证,其他尺寸采用通用量具即可。

7

6.工序加工余量的确定,工序尺寸及公差的计算

(1)活塞杆两端M39?2?6g的外圆表面。其加工路线为粗车——精车。由工序06、07、11、12组成,据之前查到的加工余量得粗车的加工余量为7mm,精车的加工余量为15mm,总的加工余量为22mm。 计算各工序尺寸: 精车:40+15=55 粗车:55+7=62

按照加工方法能达到的经济精度给各工序尺寸确定公差,查工艺手册可知每道工序的经济精度所对应的值为:

取精车的经济精度公差等级IT8,其公差值为T2=0.039mm。 取粗车的经济精度公差等级IT12,其公差值为T3=0.30mm。 其数据如下表

工序名称 工序余量(mm) 精车 粗车 锻造 15 7 加工经济精度(mm) IT8 IT12 ±2 表面粗糙度Ra(μm) 3.2 12.5 工序基本尺寸(mm) 40 55 62 尺寸、公差(mm) ?40-0.039 ?55-0.30 ?62±2 00现用计算法对精车径向的工序量进行分析 工序最大余量Z1max=55-39.961=15.039mm 工序最小余量Z1min=54.97-40=14.97mm

(2)对活塞杆六方处的表面,加工工艺路线为:粗车——精车——精铣。由工序07、12、22组成。查工艺手册得各加工余量:精铣的加工余量为0.7,精车的加工余量为7mm,粗车的加工余量为7mm 。 精铣:47.3+0.7=48 精车:48+7=55 粗车:55+7=62

取精铣的经济精度等级为IT6,公差值为T1=0.016mm。 取半精车的经济精度等级为IT8,公差值为T2=0.039mm。

8

取粗车的经济精度等级为IT12,公差值为T1=0.30mm。 将以上数据填入表格 工序名称 工序余量(mm) 精铣 精车 粗车 锻造 0.7 7 7 加工经济精度(mm) IT6 IT8 IT12 ±2 表面粗糙度Ra(μm) 0.8 3.2 12.5 工序基本尺寸(mm) 尺寸、公差(mm) ?48-0.039 ?55-0.30 ?62±2 0041?41 48 55 62

(3)对活塞杆靠左端的圆锥表面,加工工艺路线为:粗车——精车。由工序07、12组成。表面粗糙度Ra3.2μm 。

(4)对活塞杆φ500?0.025mm×770mm表面,加工工艺路线为:粗车——精车——粗磨——半精磨——精磨。由工序07、12、22组成。查工艺手册得各加工余量:精磨的加工余量为0.04mm半精磨的加工余量为0. 04mm,粗磨的加工余量为0.92mm,精车的加工余量为4mm,粗车的加工余量为7mm,总的加工余量为12mm。 精磨:50+0.04=50.04 半粗磨:50.04+0.04=50.08 粗磨:50.08+0.92=51 精车:51+4=55 粗车:55+7=62

取精磨的经济精度等级为IT6,公差值为T1=0.019mm。 取半精磨的经济精度等级为IT7,公差值为T2=0.030mm。 取粗磨的经济精度等级为IT8,公差值为T1=0.039mm。 取精车的经济精度等级为IT8,公差值为T2=0.039mm。 取粗车的经济精度等级为IT12,公差值为T1=0.30mm。 将以上数据填入表格

9

工序名称 工序余量(mm) 加工经济精度(mm) IT6 IT7 IT8 IT8 IT12 ±2 表面粗糙度Ra(μm) 0.4 0.8 1.6 3.2 12.5 工序基本尺寸(mm) 50 50.04 50.08 51 55 62 尺寸、公差(mm) 0 ?50?0.019精磨 半精磨 粗磨 精车 粗车 锻造 0.04 0.04 0.92 4 7 ?50.040?.030 ?50.08-0.030 ?51-0.039 ?55-0.30 ?62±2 000

(5)对活塞杆1:20锥度表面,加工工艺路线为:粗车——精车——粗磨——半精磨——精磨。由工序06、11、15、20、24组成。查工艺手册得各加工余量:精磨的加工余量为0.04mm半精磨的加工余量为0. 06mm,粗磨的加工余量为0.9mm,粗车的加工余量为7mm。 取精磨的经济精度等级为IT6,公差值为T1=0.019mm。 取半精磨的经济精度等级为IT7,公差值为T2=0.030mm。 取粗磨的经济精度等级为IT8,公差值为T1=0.039mm。 取精车的经济精度等级为IT8,公差值为T2=0.039mm。 取粗车的经济精度等级为IT12,公差值为T1=0.30mm。

7.确定工序的切削用量和加工工时

确定切削用量的原则:首先应选去尽可能大的背吃刀量,其次在机床动力和刚度允许的条件下,又满足以加工表面粗糙度的情况下,选取尽可能大的进给量。最后根据公式确定最佳切削速度。 7.1 工序06、07

(1)背吃刀量的确定:

根据加工余量,背刀量为ap=.3.5mm (2)进给量的确定:

本设计采用的是硬质合金车刀,工件材料是38CrMoAlA的合金结构钢,查表取进给量f=0.86mm/r

10

(3)切削速度的计算:

硬质合金车刀切削38CrMoAlA的合金结构钢时,取切削速度V为60m/min,根据公式n=1000Vc/?d,可得车床转速n=1000×60/?×62r/min=308 r/min,查表CW6163主轴转速范围为10~1400,1400~1580(r/min),符合要求。 (4)计算工时

以上工序采用的是同一进给量f=0.86mm/r 则:t1=

1150L?4.34min =

n*f308?0.867.2 工序09、10

(1)背吃刀量的确定:

根据加工余量,背刀量为ap=.7mm (2)进给量的确定:

本设计采用的是硬质合金车刀,工件材料是38CrMoAlA的合金结构钢,查表取进给量f=0.86mm/r

(3)切削速度的计算:

硬质合金车刀切削38CrMoAlA的合金结构钢时,取切削速度V为60m/min,根据公式n=1000Vc/?d,可得车床转速n=1000×60/?×55r/min=347 r/min。 (4)计算工时

以上工序采用的是同一进给量f=0.86mm/r 则:t2=

27.560L?i=??0.790min

347?0.867n*f7.3 工序11

从上面的工艺过程中可知道该工序包含3个工步。 (1)背吃刀量的确定:

根据加工余量,背刀量为ap1= 1. 5mm.。 (2)进给量的确定: 查表得 f1=0.86mm/r (3)切削速度的计算: 取Vc为90m/min,

车工件左端M39×2-6g,长60mm的外圆表面时,则n=1000Vc/?d =521r/min

11

车1:20的锥度表面时,则n=1000Vc/?d=603 r/min 车φ500?0.025mm×770mm表面时,则n=1000Vc/?d=521 r/min (4)计算工时

以上工序采用的是同一进给量f=0.86mm/r 则:T31 =

Ln*f?i=60521?0.86?5?0.670min

T32=

Ln*f?i=770521?0.86?1?1.72min

T33=3.42min

T总= T31+ T32+ T33=5.81min 7.4工序12

从上面的工艺过程中可知道该工序包含3个工步。 (1)背吃刀量的确定:

根据加工余量,背刀量为ap1= 1. 5mm.。 (2)进给量的确定: 查表得 f1=0.86mm/r (3)切削速度的计算: 取Vc为90m/min,

车工件右端M39×2-6g,长100mm的表面时,则n=1000Vc/?d =521r/min 车六方处表面时,则n=1000Vc/?d=521 r/min

车六方与φ500?0.025mm连接的锥度表面时,则n=557 r/min (4)计算工时

以上工序采用的是同一进给量f=0.86mm/r 则:T41 =

L100n*f?i=521?0.86?5?1.12min

T42=

L90n*f?i=521?0.86?2?0.402min

T43=0.021min

T总= T41+ T42+ T43=1.54min

12

7.5工序16,17

从上面的工艺过程中可知道这两个工序中每个工序都包含3个工步。 其中是车螺纹,切槽和车45度倒角。 按《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公式计算:

T总=0.96+1.13=2.09min 7.6工序22

精铣活塞杆的六方表面 (1)精铣:

每一行程:背吃刀量ap= 0.7mm

进给量f=420 mm/min 切削速度Vc=24mm/min

(2)计算基本工时 T6=

L?L190?5?5?6=6.79min ?6=

420f8.夹具的设计

下图零件是车床CA6140拔叉,型号为831007。它位于车床变速机构中,主要起换挡使

主轴回转运动按照工作者要求工作,获得所需的速度和扭矩的作用,零件上方的φ22孔与操纵机构相连,Φ55半孔则是用于与所控制齿轮所在的轴相接触,通过上方的力拨动下方的齿轮变速,俩件零件铸为一体,加工时分开。

该零件的材料为HT200,灰铸铁生产工艺简单,铸造性能优良,但塑性较差,不适合磨

13

削,以下则是拨叉零件需要加工的表面以及表面之间的位置要求。 (1)小孔以及与之相通的锥孔、螺纹孔。 (2)大头半圆孔Φ55

(3)拨叉底面,小头孔端面,大头半圆孔端面,大头半圆孔端面与小头孔中心线的垂直度误差为0.07mm,小头孔上端面与之中心线的垂直度误差为0.05

由上面分析可知,可以粗加工拨叉底面,然后以此为粗基准采用专用夹具进行加工,并且保证位置精度,再根据加工方法的经济精度以及机床所能达到的位置精度,并且此拨叉零件没有复杂的加工曲面,所以根据上述要求,采用常规的加工工艺均可保证。 8.1机床夹具的功用

(1)稳定保证工件的加工精度 用夹具装夹工件时,工件相对于刀具及机床的位置精度由夹具保证,不受工人技术水平的影响,是一批工件的加工精度趋于一致。 (2)减少辅助工时,提高生产率

使用夹具装夹工件无需划线找证,可显著地减少辅助工时,方便快捷;可提高工件刚性,使用较大的切削用量;可实现多件、多工位同时装夹,可采用高效夹紧机构,提高劳动生产率。 (3)扩大机床使用范围,实现一机多能

根据加工机床的成形运动,附以不通类型的夹具,可扩大机床的工艺范围,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加工质量,降低劳动强度,需要设计专用夹具。

8.2问题的提出

本夹具主要用来钻M8两个小孔,这两个小孔对φ40上端面有个的位置度要求。 8.3夹具设计

8.3.1定位基准的选择

由零件图可知,M8两小孔相对于两个φ40孔上端面有位置度要求,其设计基准就是φ40孔上端面,为了使定位误差为零,应选择以φ22孔为定位基准,采用“一面两孔”进行定位,即用一个平面,限制3个自由度和一个短圆柱销,一个销边销共限制了3个自由度,达到完全定位。 8.3.2定位误差分析

(1)定位元件尺寸及公差的确定。夹具的主要定位元件为一个平面、以短圆柱销一个销边销,短圆柱销和销边销的尺寸与公差现规定与本零件φ22孔的尺寸与公差相同:即φ+0.021220

所谓定位误差,是指由于定位造成的加工面相对于工序基准的位置误差,因为对于一批工件而言,刀具经调整后位置是不动的,即被加工表面的位置相对于定位基准是不变的,所以定位误差就是工序基准在 加工尺寸方向上的最大变动量。 (2)造成定位误差的原因:

由于定位基准与工序基准不一定引起的定位误差,称基准不重合误差,即工序基准对定位基准在加工方向上的最大变动量,用ΔB表示。

由于定位副制造误差及其配合间隙所引起的定位误差,称为基准定位误差,即定位误差的相对位置在加工尺寸方向上的最大变动量。 8.3.3夹紧装置的设计要求

夹紧装置是夹具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设计夹紧装置有利于保证工件的加工质量。提高生产率和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因此对夹紧装置提出以下要求:

(1)工件在夹紧过程中,不能破坏工件在定位时所获得的正确位置

(2)夹紧力的方向应可靠、适当。也就是即要保证工件在加工过程中不产生移动或震动,

14

同时又必须使工件不产生不适当的变形和表面损伤 (3)夹紧动作要准确迅速,以便提高生产效率

(4)操作简便,省力,安全,以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减轻劳动强度 (5)结构简单,易于制造 8.3.4夹紧力的方向

(1)夹紧力的作用方向应不破坏工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一般要求夹紧力的方向应指向主要定位基面,把工件压向定位元件的主要定位表面上。

(2)夹紧力方向应使工件变形尽可能变小,使工件的夹紧部分属于套筒零件,显然轴向夹紧要比要比径向夹紧使工件变形要小。

(3)夹紧力方向应使所需夹紧力可能小,在保证夹紧可靠的前提下,减小夹紧力可以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可以使机构轻便,紧凑以及减少工件变形,,为此,应使加紧力Q的方向最好与切削力下,工件重力G的方向,这时所需夹紧力为最小。 8.3.5夹紧力的作用点

(1)夹紧力作用点应靠近支撑元件的几何中心,或几个支撑元件所形成的支撑面内 (2)夹紧力的作用点应落在工件刚度较好的部位上

(3)夹紧力的作用点应尽可能靠近被加工表面,这样可以减小切削力对工件造成的翻转力矩,必要时应在工件刚性差的部位增加辅助支撑并施加附加夹紧力。 8.4夹具装配图及零件图(见附图)

15

9 总 结

在这次设计过程中,使我真正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以前上课没有学到的知识,在这次设计当中也涉及到了。使我真正感受到了知识的重要性。

这次设计将我以前学过的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公差与配合、机械制图、工程材料与热处理工艺等知识很好的串联了起来,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巩固了所学知识的作用。

在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中,首先是对工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这样在加工工件就可以知道用什么机床加工,怎样加工,加工工艺装备及设备等,因此,工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是至关重要的。

在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中还用到了CAD制图和一些计算机软件,因为学的时间长了,因此在开始画图的时候有很多问题,而且不熟练,需参阅课本。但不久就能熟练的画了。CAD制图不管是现在,对以后工作也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在这次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就是关于专用夹具的设计,因为机床夹具的设计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是作为理论知识讲的,并没有亲自设计过,因此,在开始的设计过程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在老师的细心指导下,我根据步骤一步一步的设计,画图,查阅各种关于专用夹具的设计资料,终于将它设计了出来,我感到很高兴,因为在这之中我学到了以前没有学到的知识,也懂得了很多东西,真正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

在这次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有一点更是重要,就是我能作为一个设计人员,设计一个零件,也因此,我了解了设计人员的思想,每一个零件,每件产品都是先设计出来,再加工的,因此,作为一个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一点不能马虎,每个步骤都必须有理有据,不是凭空捏造的。而且,各种标准都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查阅大量资料,而且设计一个零件,需要花好长时间。亲自上阵后我才知道,做每件是都不是简简单单就能完成的,是要付出大量代价的。因此,我们也要用心去体会每个设计者的心思,这样才能像他们一样设计出好的作品。

综上所述:这次的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对我以后的工作起了很大的帮助,我认识到,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都必须做到认真、谨慎,时时处处细心。

此次课程设计,由于我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不过扎实,在设计过程中不能全面的考虑问题,故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实践。最后恳请老师的批评与指正。

16

参考文献

[1] 顾崇.《机械制造工艺学》.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6月. [2] 张帆.《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5月. [3] 李益民.《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10月. [4] 艾兴.《切削用量简明手册》.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3月. [5] 徐鸿本.《机床夹具设计手册》.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10月. [6] 杨黎明.《机床夹具设计手册》.国防工业出版社.

1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kr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