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小上市企业成长性问题的调研

更新时间:2024-06-09 07:4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关于中小上市企业成长性问题的调研

一、引言

企业成长性是指经营规模的扩大、收人的提高和利益的增长,它反映了企业综合经营要素和经营成果的发展。所以企业成长性又称之为企业经营的增长性或发展性。成长性分析是将企业主要经济指标的历史数据进行对比,确定其发展的步伐和增长的速度,判断其合理性,对此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的一种方法。相对稳定性分析来说,成长性分析是企业经营分析中比较新的一项内容,但它所起的作用及引起人们关注的程度是不可忽视的。成长性分析已经成为企业经营分析中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它对投资者掌握一个企业的发展前景、判断企业经营发展趋势进而做出投资决策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企业的成长速度对企业是否能够稳健发展也有重要影响。

二、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投融资方式和渠道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首先,单纯依靠国家进行投资的状况得到很大的改变,形成了国家、企业、个人包括国外投资者的多渠道筹资、融资的局面。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资本市场的影响力日益增强,上市公司质量稳步提高,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随着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地位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中小企业,积极探索或采取一些企业成长方面的措施,并制定了相应的扶植政策,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广阔的发展平台和政府的扶持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但是,企业规模、可支配的资源和内部治理也是决定其是否能够持续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从全国来看,2009年近5万亿元信贷增长,中小企业占比不足5%。换句话说,大批中小企业获得的融资服务还远远不够,这大大地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中小企业之所以获得的资金支持力度小,是因为债权人和投资者对中小企业成长性质疑。但是,在中小企业中,也有一些竞争力强的公司是值得投资的。如果对中小企业一棍子打死,一律视为成长性差的公司而不加以关注或投资的话,

就很可能会失去收益高的投资机会。因此,如果正确评价中小企业成长性就显得很重要了。

三、研究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己经成为现阶段经济发展和运行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确保国民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实现国民经济战略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其自身实力弱、发展的波动性大和抗风险能力差等方面的特点,中小企业的死亡率非常高。而成长性是公司的灵魂,是股市的生命,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是衡量上市公司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它比单纯的绩效高低更为重要。企业成长不仅包括的绩效的提高也包括规模的扩大、素质的提高,它是一个动态的指标,着眼于企业未来发展趋势的目的。因此,对我国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进行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

第一, 为中小企业管理层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企业的管理层可以通过采用本文

所概述的成长性评价方法来评价企业的经营状况,充分地了解企业,科学制定企业发展战略。

第二, 为投资者科学投资提供判断方法。投资者可以通过评价企业的成长性来

评价企业的投资价值。通过成长性的评价,可以了解企业的经营绩效和发展趋势,可以清楚当前的投资效益,也可以判断企业未来的成长情况,从而做出更加科学的投资决策。

四、企业成长性评价理论

企业的可持续成长是公司管理者、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企业未来价值之所在。成长性作为衡量企业价值的指标之一,日益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焦点。因此,对其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4.1 国外关于公司成长性影响因素的研究

影响公司成长的因素过于复杂,国外很多学者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

和探讨,形成了多样性的研究结论。

Robe Gibrat对企业规模与成长和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认为企业成长是一个随机过程,影响企业成长的因素过于复杂,无法对其准确预测和把握,不同规模的企业成长率并不会因为规模不同而有所差异。之后,学者对影响企业成长性的因素开始进行了大量的分析研究。其中Penrose(1959)认为企业资源尤其是特定的管理资源的适时使用和转换,是企业下一步发展和成长的关键,对企业资源的有效利用将为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Myers和Turnbull(1977)分析预测出企业成长性与负债比率呈现反向关系,同时强调成长性还来源于未来投资机会的现实期权。从成长性的来源看,影响企业成长性的主要因素应涉及行业属性、企业规模、固定资产投资、企业负债和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而Krugman(1991)为代表的地理区域影响理论认为,公司坐落地点对于公司的成长具有较大影响,这主要体现在生产成本、运输成本、销售市场方面,而这些影响最终是通过公司基本经营特征反映出来的。在Solvay和Sanglier(1998)的研究成果中,认为公司成长取决于长期技术进步趋势和由于商业周期变化而导致的短期需求波动这两个因素,技术进步提高了公司的潜在生产能力,经济需求的波动决定公司能够在多大的程度上投资从而获得这种潜力的产量。

随着研究的深入,一部分学者开始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实证研究,其因素涉及到微观、中观和宏观的很多方面。如Titman和Wessels(1988)分析推测负债比率应与公司的成长呈反向关系,实证研究结果却显示负债比率与成长性间并未出现反向关系。而Lang(1994)在研究经营业绩对杠杆、投资与公司成长性的影响时发现,对于经营业绩不良的公司,公司成长性与负债比率呈现负向关系。Bottazzi和Dosi等人(2001)运用统计方法分析认为制药产业的长期发展主要是由创新、模仿和不断地开拓新市场驱动。对于公司成长性的宏观影响因素,其中有Thorsten(2005),他用54个国家企业层面的调查数据分析了融资、法律和腐败是否对企业成长率产生实质性影响,数据分析表明,这些因素对企业成长构成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规模大小,并且企业成长在发展中国家比在发达国家更多地受融资、法律制度和高腐败率的影响。

4.2 国内关于公司成长性影响因素的研究

与国外的研究相比,国内对于公司成长性的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比较具体,大量的研究从公司自身特征出发,寻找影响公司成长性的各种因素;而这些因素主要集中在资本结构、财务杠杆、核心能力、治理结构、信用意愿等方面。在对这些微观因素的研究中,由于选择的代表成长性的指标不同,以及在实证过程中选择的样本不同,公司成长性与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存在不一致的结果,并且结果之间在一定程度上不具备可比性。

张炳坤(1998)在分析了企业成长性的特征、企业的成长阶段、企业的成长方式和制约企业成长的内外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建立包括企业收益增长、收益稳定性、成本控制水平,资本完整性和保全性、扩展潜力和资本运营效率六方面内容的企业成长能力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

吴世农、李常青和余玮(1999)研究提出影响成长性的五个关键因素是资产周转率、销售毛利率、负债比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和期间费用率,并据此建立了上市公司成长性的判定模型并进行实证研究。

蔡宁和陈功道(2001)认为,行业决定了企业的竞争边界和竞争规则,内在成长性表现在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经营管理者素质、产品的市场潜力和企业的经营效率以及企业文化等方面。

陈泽聪和吴建芳(2002)选取深沪两市小型上市公司,以15项指标对其成长性进行综合评价,并运用因子分析法筛选成长性指标。

李维安(2002)认为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企业不断成长和壮大是企业孜孜以求的永恒目标,而企业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是持续成长评价。从企业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两个方面评价企业的成长状况,主要以财务指标为主。

杨松令(2003)认为利润是度量企业成功的最具代表性的指标。他对我过沿海和中部的8个省份的部分中小企业进行了分析和调查,对可能影响企业成功的因素采用逐步删除法建立模型,结果显示资本因素与企业成功显著相关。而开业年限和是否接受专业咨询等因素则和企业成功无显著相关性。

徐迁和张士伟等人(2003)从净利润增长率出发,对企业成长性进行了系统地分析,认为成长性因素由经济环境、行业特征和企业特点3个层面组成。

王青燕和何有世(2005)选择沪,深上市的239家公司2001一2003年年报有关资料,对上市公司成长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认为资本结构,资产规模等因素影响我国上市公司成长性,同时也指出由于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时期,我国上市公司成长性与国有化程度负相关以及公司核心竞争力对成长性没有显著影响。 赵天翔和李晓丽(2003)从投资者角度探讨高新技术创业企业成长性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根据高新技术创业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特点,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建立相应的成长性评价指标体系。对高新技术创业企业的种子、初创阶段使用定性指标建立评价体系,并用层次分析法(AHP法)和专家调 查法确定指标权重;对成长、扩张阶段建立定量财务指标体系进行分析评价。 林平凡和陈冰(2005)在研究我国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指标体系时指出,成长性指标体系包括:成长状况(具体应包括3年平均总资产增长率、3年平均销售收入增长率、3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增长率等)、成长质量(具体应包括3年平均总资产周转率、3年平均资产负债率增长率、3年平均主营业务利润率增 长率等)和成长能力(具体应包括技术创新能力、经营者素质、人力资源水平、营销能力和行业发展空间等)。

李寿喜(2006)通过研究发现营运资金比率,流通股比率,净资产收益率,企业规模与企业成长性呈显著负相关,即这些比率越高,企业的成长性越低;而行业和盈利控制变量与成长性呈显著正相关,即高新技术行业和盈利企业的未来成长性越高。

五、常用评价成长性的财务指标的归纳

上市公司成长性分析的目的在于观察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经营能力发展状况。成长性比率是衡量公司发展速度的重要指标,也是比率分析法中经常使用的重要比率,这些指标主要有以下几种。

总资产增长率,即期末总资产减去期初总资产之差除以期初总资产的比值。公司所拥有的资产是公司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处于扩张时期公司的基本表现就是其规模的扩大。这种扩大一般来自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所有者权益的增加,二是公司负债规模的扩大。对于前者,如果是由于公司发行股票而导致所有者权益大幅增加,投资者需关注募集资金的使用情况,如果募集资金还处于货币形态或作为委托理财等使用,这样的总资产增长率

反映出的成长性将大打折扣;对于后者,公司往往是在资金紧缺时向银行贷款或发行债券,资金闲置的情况会比较少,但它受到资本结构的限制,当公司资产负债率较高时,负债规模的扩大空间有限。

固定资产增长率,即期末固定资产总额减去期初固定资产总额之差除以期初固定资产总额的比值。对于生产性企业而言,固定资产的增长反映了公司产能的扩张,特别是供给存在缺口的行业,产能的扩张直接意味着公司未来业绩的增长。在分析固定资产增长时,投资者需分析增长部分固定资产的构成,对于增长的固定资产大部分还处于在建工程状态,投资者需关注其预计竣工时间,待其竣工,必将对竣工当期利润产生重大影响;如果增长的固定资产在本年度较早月份已竣工,则其效应已基本反映在本期报表中,投资者希望其未来收益在此基础上再有大幅增长已不太现实。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即本期的主营业务收入减去上期的主营业务收入之差再除以上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值。通常具有成长性的公司多数都是主营业务突出、经营比较单一的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高,表明公司产品的市场需求大,业务扩张能力强。如果一家公司能连续几年保持30%以上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基本上可以认为这家公司具备成长性。

主营利润增长率,即本期主营业务利润减去上期主营利润之差再除以上期主营业务利润的比值。一般来说,主营利润稳定增长且占利润总额的比例呈增长趋势的公司正处在成长期。一些公司尽管年度内利润总额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但主营业务利润却未相应增加,甚至大幅下降,这样的公司质量不高,投资这样的公司,尤其需要警惕。这里可能蕴藏着巨大的风险,也可能存在资产管理费用居高不下等问题。

净利润增长率,即本年净利润减去上年净利润之差再除以上期净利润的比值。净利润是公司经营业绩的最终结果。净利润的连续增长是公司成长性的基本特征,如其增幅较大,表明公司经营业绩突出,市场竞争能力强。反之,净利润增幅小甚至出现负增长也就谈不上具有成长性。

六、 总结与评述

每个公司都有各自的特点,存在着个性(如管理层、管理方式、公司治理结

构、企业文化、市场地位、企业所处行业等)。以至于在成长性的影响因素分析时,得出的结论不一,并且结论在一定程度上不可比。同时,在选择成长性评价的指标时,应考虑所评价的样本公司的个性特征(宏观环境、行业或产业、公司本身特点)而选择不同的评价指标,从而较为合理的进行评价。

由于公司成长性分析的复杂性,影响成长性的因素太多,仅仅凭几个财务数据来衡量,未免过于片面,而非财务数据选用又难以量化。因此,在评价指标的选择上还没有统一的标准。

综上所述,国内外的学者对于企业成长性评价的研究偏重于财务性指标。这些突出财务性指标的模型确实很好地反映了企业的成长性水平,但它只说明过去,并不意味着将来。我们还应该关注其潜在赢利能力与长期赢利能力。

七、参考文献

[1]Penrose E.The Theory of the growth of the firm [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59,253-264.

[2]Stewart C Myers,Stuart M Turnbull. Capital Budgeting and the 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 Good News and Bad News[J].The Journal of Finance,1977,32(2):321-333. [3]Krugman P.Increasing Returns and Economic Geography[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1(99):483-499.

[4]Solvay J, Sanglier M.A model of the growth of corporate Business Review productivity[J].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1998,4(7):463-481.

[5]Titman S, Wessels. The Determinant of Capital Structure Choice[J]. Journal of Finance, 1988, 43: 1-19.

[6]Lang, Larry H P, Rene M Stulz, Tobin’s Q. Corporate Diversification, and Firm Value[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4, 102: 1248-1280.

[7]Bottazzi Giulio, Dosi Giovanni,Lippi.Innovation and corporate growth in the evolution

of

the

drug

industr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2001,2(19):1161-1187.

[8]IRik Donckels, Asko Miettinen. Entrepreneurship and SME Research. On its Way to the Next Millennium[M].England: Ashgate Publishing Ltd, 1997.

[9]Canals J. How to Think About Corporate Growth?[J].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 2001,19(6): 587-598.

[10]Leo Sleuwaegen. New European concepts in production management[J].Int J. Production Economics, 2001, 72: 3-8

[11]Micheline Goedhuys. Growth of firm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2002, 68: 117-135.

[12]Orser, B. J., Hogarth-Scott S.,Riding, A. L. Performance, Finn Size, end Management Problem Solving[J] .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uagement, 2000, 38(4): 42-58.

[13]蔡宁,陈功道.论中小企业的成长性及其衡量[[J].社会科学战线,2001, 1. [ 14]陈泽聪,吴建芳.小型上市公司成长性指标的统计分析[[J].财经科学,2002, 7: 305-308.

[15]李维安.现代企业活力理论与评价脚】.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16]朱和平,王韬.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的实证分析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 然科学版),204, 10: 81-85.

[17]陈晓红,彭佳,吴小谨.基于突变级数法的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模型研究[[J].财经研究,2004, 11: 5-15.

[18]汤学俊.企业可持续成长的多层灰色评价[[J].统计与决策,2006, 22. [19]陈晓红,佘坚,邹湘娟.中小上市公司成长性评价方法比较研究[[J].科研管 理,2006, 1.

[20]顾新建,祁国宁.企业的“机械”系统模型和“生物”系统模型的比较和分 析[[J].中国机械工程,1998, 9(4).

[21]曹洋.耗散结构理论视角下的民营高科技企业成长机制[[J].大连理工大学学 报,2005,1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ko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