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论

更新时间:2023-10-07 13:3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名词解释3分*4题

1.课程的定义:教与学的内容、教与学的计划、学习者的经验、是各种活动

2.幼儿园课程 :实现幼儿园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个活动的总和。

3.幼儿园课程内容:指依照幼儿园课程目标选定的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的组织的 基本知识 、 基本态度、 基本行为

4.学科课程:通过伦理组织法而获得的一种课程类型,强调按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其结构组织课程内容。

5.经验课程:也称活动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是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

6.活动课程:

根据儿童经验或团体生活同整起来的课程,它的理论基础是经验主义课程哲学观,所以又称经验课程。 7.分科课程:

分科课程是单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它强调不同学科间的相对独立性,强调一门学科的所及体系的完整性。

8.综合课程:综合课程是多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它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统一性和内在联系。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区别)分科与综合的区分是相对的,又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综合课程并不以牺牲学科体系为代价。 9:目标模式(泰勒原理):以目标为课程开发的核心,确定教育目标 选择学习经验 组织学习经验 评价教育计划。

10.课程实施:把一项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11.幼儿园课程内容组织:指创设良好的课程环境,使幼儿园课程活动兴趣化、有序化、结构化,以产生适宜的学习经验和优化的教育效果,从而实现课程目标的过程。

12.区域活动:以幼儿的需要、兴趣为主要依据,考虑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正在进行的其他教育活动等因素,划分一些区域,如积木区、表演区、科学区等,在其中投放一些适合的活动材料,制定活动规则,让幼儿自由选择区域,在其中通过与活动材料、同伴等积极互动,获得个性化的学习与发展。

13.幼儿园课程评价:一种以幼儿园课程为评价对象的特殊的认识活动,它是正对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和组成要素,收集相关信息,对幼儿园课程的价值、适应性、效益作出判断的过程。 15.学科活动:以学科为单位组织教育的活动

16.单元主题活动:在或长或短的一段时间内,围绕事先选择的主题组织的教育活动。改变了学科活动过分强调学科自身知识体系,割裂学科之间联系的弊端。 17.园本课程:以幼儿园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过程

二、简答题5*5

1.客观主义认识论及建构主义认识论的影响

2.幼儿园课程的要素: 幼儿园课程目标 幼儿园课程内容 幼儿园课程实施 幼儿园课程评价

3.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的区别

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一直是两个对应的范畴,或者说是两个对立的课程类型,对立点就在于一个重视知识客体,一个重视学生主体。

学科课程注重人类长期累积的系统知识,强调心智训练,它保证学生所学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比较符合认识与教学的规律,但它陈旧、讲话的知识以及注入式的教学方式不能保证学生切实地掌握知识、获得能力。

经验课程则是一种学生自主的、探索的、实践的活动形式,它的最主要特征是打破了学科界限,具有综合性,它在发挥学生对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能力方面有学科课程无法比拟的长处。但它受教师水平、物质环境条件、学生人数等制约,当相应条件不匹配时,经验课程容易使学生的自主、探索、实践流于表面。

4.幼儿园的教育活动类型 生活活动 游戏活动 教学活动

5.幼儿园课程设计取向

学科中心取向 学习者中心取向 问题中心取向 6.课程目标的层次: 幼儿园课程目标 年龄阶段目标 单元目标

具体教育活动目标

7.幼儿园课程的组织方法:

基本方式:论理组织法 心理组织法 常用:纵向组织法、横向组织法 8.课程实施的层次: 观念层次 社会层次

学校层次 教学层次 学生层次

9.课程评价的目的:

在课程方案形成之前——需求评估;比较选择课程 在课程方案实施阶段——诊断和修订课程

在课程方案实施结束后——了解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判断课程的成效

10.课程评价的类型

功能和进行时间上划分:形成性评价

从评价的方法上划分:定性评价、定量评价 评价主体的不同:内部评价、外部评价

根据范围划分:整体评价、局部评价、单纯评价

根据评价的参照体系:相对评价、绝对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

11.幼儿园课程评价的主体

即课程评价的实施者,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幼儿园园长、教师、幼儿、家长均可成为主体 13.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客体

与主体概念相对,指评价的内容和范围 14.幼儿园课程评价的过程 评价方案制定阶段 1 2 3 4 5 6

评价方案实施阶段 1 2 3 4

15.课程记录的作用:

可以协助儿童进一步加深拓宽学习的范畴 诠释儿童在项目活动中的想法和思考过程 帮助儿童进一步回忆与纪录 协助教师做下一步规划

为家长了解孩子,与孩子、学校互动提供了机会

三、论述题:

一、陈鹤琴五指活动课程

①基本理论观点:主张“做中学”反对灌输式教育 提出“活教育”理论体系

目的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课程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方法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以“做”为中心,重视直接经验。 ②课程目标:做人;身体;智力;情绪。

③课程内容:五指活动,包括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语文活动;

④课程组织:根据儿童的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为中心组织,把儿童所应该学的东西整个地、有系统地教给儿童,后称为“单元教学法”。 ⑤课程编制与实施: 编制的三种方法:圆周法、直进法、混合法。 课程的实施:游戏式教学、小团体教学、通过环境及材料引起动机。另外,陈鹤琴还提出了比较法、比赛法、替代法、观察法等。

二、蒙台梭利课程方案

(一)儿童观

①儿童具有发展的内在冲动力——吸收力心智; ②儿童发展具有阶段性; ③儿童发展具有敏感期;

④儿童的发展是通过工作实现的;

(二)教育观点:主张自由教育;提供有准备的环境

(三)教育目标:帮助儿童发展出自发性的人格和养成一种独立、自信、自律、自足及自我管理的活动习惯,并为儿童进入成人世界做准备。

(四)教育内容:以感官教育为核心,形成了一整套系统化的读、写、算、文化科学等教育内容,涵盖五个领域:

①感官教育②日常生活练习③语言教育④数学教育⑤文化科学教育

三、意大利瑞吉欧幼儿教育体系 (一)理论基础及基本观点:

儿童观:儿童是一个拥有充分的生存和发展权利的人,是主动的学习者,具有巨大的潜能,天生都是艺术家。 教育观:

1教育不仅仅追求外在的目标,而更注重内在的品质;

2在教学方法上,反对传统的单向灌输,反对把语言文字作为获取知识的捷径,主张创设给幼儿带来创新和发现的可能性的环境。

3强调儿童与同伴的相互作用及其价值。在“教”与“学”两者之间,更尊重“学”。

4在儿童的探索活动中,教师应该掌握正确的时机,找到正确的方法,适当介入,协助儿童发现问题,帮儿童提出问题。

5幼儿学校是社会生态大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整合的生命的有机体,是儿童与大人彼此分享的地方。

6环境是重要的教育因素。

(二)课程方案:

教育目标:让儿童更健康、更聪明、更具潜力、更愿学习、更好奇、更敏感、更具随机应变的适应能力,对象征语言更感兴趣、更能反省自己、更渴望友谊。

课程内容:来自于儿童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现象与问题,来自于经验及所进行的活动。 组织与实施的方式是“项目活动”。

课程与教学的特点:弹性计划;小组活动;合作教学;纪录的支持;视觉与图像语言的运用

(三)教师的角色的多样化特点: 教师是幼儿的倾听者; 观察者;伙伴与向导;

幼儿行为的纪录者与研究者; 实践的反思者

四、海伊斯科普 美国 戴维 韦卡特

(主动学习成为一日活动的核心,强调教师与孩子的互动,关键经验细化,更强调家庭与学校的合作。) (一)课程目标

强调以主动学习为中心,促进儿童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协调发展 (二)课程内容

不是明确规定的系统的学科知识,而是围绕关键经验(核心)提供的各种类型的活动。 (三)课程组织

①兴趣区(自选)活动 ②小组活动 ③团体活动 ④户外活动

(四)课程实施

计划——操作——实施 (五)教师的角色

儿童解决问题活动的积极鼓励者 提供丰富的材料 观察者、倾听者 (六)家长工作

理解、接纳、支持课程

五、大课程论

(一)内涵:从大教学论开始,在经历了近400年的发展和变化之后,当代正在走向大课程观和大课程论,即课程包含教学、课程论包含教学论。

(二)研究立场:

四、拓展部分:

1、在西方英语世界中,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

2、美国学者古德莱德以课程决策的层次为标准,把课程分为五种类型,即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 感悟的课程 、运作课程及经验的课程。

3、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艾斯纳教授提出了课程的三种类型:正式课程、隐性课程与 悬缺课程

4、目标模式的标志是泰勒的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一书。 5、表现性目标是由美国艺术课程学者艾斯纳提出的。

6、概括说,幼儿园课程目标体系有两类:以教育内容领域为结构框架的目标体系与以 儿童发展领域 为结构框架的目标体系。

7、幼儿园课程目标是以领域目标的姿态出现的,具有 发展性 和 整合性。

8、英国课程论专家 斯坦豪斯 在“过程模式”中,对生成性目标做了比较充分的诠释。 9、课程实施的取向主要有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与 课程创生取向。 10、幼儿园课程评价的主体中,最主要的主体是 教师与幼儿。

11、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原则中,有一对原则是逻辑顺序与 心理顺序

12、评价幼儿园课程实施过程,往往要了解幼儿在课程活动中的反应,主要看幼儿在活动中的主动性、 参与程度 与 情绪。 13、评价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态度与行为情况,主要看教师对儿童的控制程度、 管理方式 和 行为。

14、蒙台梭利课程方案中教育内容的组织是以 教具 为核心。 15、蒙台梭利课程方案中教育过程的组织是以 环境 为基础。

16、海伊·斯科普课程方案中,课程的心脏是儿童主动学习的 关键经验。

17、蒙台梭利课程方案中关于感觉训练的“三段式”练习法指的是:命名、确认与 记忆。 18、海伊·斯科普课程方案是由美国儿童心理学家 大卫·韦卡特 创立海伊·斯科普教育研究机构研制的,是以皮亚杰主义理论为基础的课程方案。

19、在杜威思想的影响下,杜威的学生 克伯屈 于1918年发表《方案教学法》,倡导方案教学这一新的教学形式。

20、瑞吉欧幼儿教育体系中方案活动的特性除了计划性与随机性的统一、整合性的特点外,还包括 生成性。

21、凯米·德佛里斯课程方案中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三大类活动:日常生活、传统生活 与来自披亚杰理论启示的活动。

22、编制主题的三种技术包括:拉近技术、特殊化与 头脑风暴 23、校本课程最早提出的人 菲吕马克、麦克墨伦

24、方案活动进行中,通常要进行三大类活动:调查活动、建构活动与 戏剧扮演活动。

四、拓展部分:

1、在西方英语世界中,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

2、美国学者古德莱德以课程决策的层次为标准,把课程分为五种类型,即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 感悟的课程 、运作课程及经验的课程。

3、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艾斯纳教授提出了课程的三种类型:正式课程、隐性课程与 悬缺课程

4、目标模式的标志是泰勒的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一书。 5、表现性目标是由美国艺术课程学者艾斯纳提出的。

6、概括说,幼儿园课程目标体系有两类:以教育内容领域为结构框架的目标体系与以 儿童发展领域 为结构框架的目标体系。

7、幼儿园课程目标是以领域目标的姿态出现的,具有 发展性 和 整合性。

8、英国课程论专家 斯坦豪斯 在“过程模式”中,对生成性目标做了比较充分的诠释。 9、课程实施的取向主要有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与 课程创生取向。 10、幼儿园课程评价的主体中,最主要的主体是 教师与幼儿。

11、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原则中,有一对原则是逻辑顺序与 心理顺序

12、评价幼儿园课程实施过程,往往要了解幼儿在课程活动中的反应,主要看幼儿在活动中的主动性、 参与程度 与 情绪。 13、评价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态度与行为情况,主要看教师对儿童的控制程度、 管理方式 和 行为。

14、蒙台梭利课程方案中教育内容的组织是以 教具 为核心。 15、蒙台梭利课程方案中教育过程的组织是以 环境 为基础。

16、海伊·斯科普课程方案中,课程的心脏是儿童主动学习的 关键经验。

17、蒙台梭利课程方案中关于感觉训练的“三段式”练习法指的是:命名、确认与 记忆。 18、海伊·斯科普课程方案是由美国儿童心理学家 大卫·韦卡特 创立海伊·斯科普教育研究机构研制的,是以皮亚杰主义理论为基础的课程方案。

19、在杜威思想的影响下,杜威的学生 克伯屈 于1918年发表《方案教学法》,倡导方案教学这一新的教学形式。

20、瑞吉欧幼儿教育体系中方案活动的特性除了计划性与随机性的统一、整合性的特点外,还包括 生成性。

21、凯米·德佛里斯课程方案中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三大类活动:日常生活、传统生活 与来自披亚杰理论启示的活动。

22、编制主题的三种技术包括:拉近技术、特殊化与 头脑风暴 23、校本课程最早提出的人 菲吕马克、麦克墨伦

24、方案活动进行中,通常要进行三大类活动:调查活动、建构活动与 戏剧扮演活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k3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