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遗臣后裔在韩国

更新时间:2023-10-08 13:2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历史上的明朝帝国早已在360多年前灭亡,然而就在明朝灭亡后的360多年之中,竟然还有一支至今保持着明代习俗的民族——大明遗民!这支民族现在分布于韩国半岛的汉城一带。

每年正月初四,即明太祖朱元璋开国纪念日,他们都要身穿明朝服装,头戴纶巾乌纱,登上韩国首都汉城的朝宗岩山顶,面向明朝所在的西方跪拜;用明朝古礼,祭祀明代皇帝,举行国庆活动。

每年的阴历三月十九日,即明崇祯皇帝自缢殉社日,他们都要召开亲睦会,以期卧薪尝胆,反清复明,同时对崇祯皇帝的自缢殉社表示哀悼??他们为什么自称是“大明遗民”,并这样忠于明朝朝廷呢?他们是怎样流亡到汉城,并协助朝鲜国王反清复明的?欲知其因,请看下文。

一、后金对朝鲜的侵略

公元十七世纪,“三江”(黑龙江、松花江、牡丹江)流域的女真族再度兴起,建州卫都指挥使努尔哈赤将整个民族整饬为“八旗军队”,他们分编牛录,扩充军备,“出则为兵,入则为民”,平时耕猎,战时出征;闲暇飞马骑射,征战万民皆兵,形成了一支战斗力极强的飞骑军队。同时,努尔哈赤还建立了金国政权。

1627年(明天启七年,朝鲜仁祖五年)金国八旗军兵首次南征朝鲜。

1636年,爱新觉罗皇太极改金为清,易汗称帝,号为清太宗。是年12月,清太宗率领十万清兵,再度南征朝鲜。清兵一路奸杀抢劫,朝鲜遍地生灵涂炭!清兵“阵中,妇女无数,阵外儿尸极多”,皆因清兵“驱其母纳诸阵中(轮奸)”而弃其儿“于阵外虐杀之故”!江都雪野,“赤子匍匐雪上,或生或死,或犹饮死母之乳而不知其丽(死)”的惨状时见于途;江都城内,清兵“大掠,尽烧公私庐舍,斩伐系累”!(以上引文为朝鲜《燃藜室记》)

殄灭人寰的亡国之劫笼罩着整个朝鲜半岛!而仁祖国王当此国难之季,委曲求全,送清兵以《国书》曰:“小邦僻在海隅,惟事诗书,不习兵革”,遂以弱服强,率领臣僚仓促遁入南汉山城。然后,派人暗中去明朝求救;同时又不顾洪翼汉、吴达济、尹集、金尚宪、郑蕴、林庆业等大臣的反对,授意李弘胄、崔鸣吉、金盖国等大臣出面求和。

清太宗提兵而来的目的,是要征服朝鲜,使其“亲清疏明”,并在“以事明之礼而事清”的同时,称臣纳贡。所以几名主和大臣的求和根本满足不了清太宗的欲望,以致清军围困南汉山城长达45天。

朝鲜吏参郑蕴上疏国王:“天下国家,安有长存而不亡者乎?与其屈膝而生,曷若守正而死社稷?”坚决主张:“父子君臣,背城一战。”(语出《丙子录杂记》)而主和派洪瑞凤、金盖国、崔鸣吉等人,在仁祖国王的授意之下,出使清兵阵中,斡旋调停,商定投降??

1637年正月底,乍暖还寒的季节,朝鲜仁祖国王身穿蓝色囚衣,身骑象征国丧之色的白马,以亡国之君的身份,出南汉山城西城门(不准走正南门)到三田渡投降!而清太宗在军兵的护卫之下,坐在九层高的受降坛上,接受朝鲜国王三跪九叩、表示臣服的大礼!并强

迫仁祖国王接受称臣纳贡等条件。

此时,朝鲜使臣已达北京,明朝崇祯皇帝虽处于内乱相继,自身难保的状态,但仍立即派兵,抗击鞑寇!当援兵到达山东时,清兵已经凯旋而归,遂停止增援。

为了挟迫朝鲜亲清疏明,清太宗在班师还朝之日,将仁祖国王的两个王子——昭显世子和凤林太君带往沈阳,以作人质。

仁祖国王亲至“昌陵路左送之。百官上下,一时号恸??”(《燃藜室记》)昭显世子、凤林大君以及嫔宫女眷,在南以雄、闵应协等大臣陪同之下,走上了北上沈阳的征途,走上了失去自由的日月??

二、朝鲜王国试图反清复明

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农历三月,李自成率兵攻破北京,崇祯皇帝自缢殉社。

明将吴三桂投降清朝,引清兵,入山海关,进北京,南下中原??中华国土沦为清虏之境!炎黄子孙,明室遗民,“回首江山事已非”,“金陵佳气一朝空”,于是他们纷纷组织义勇进行抵抗。然而战斗力极强的清兵挺进中原,势如破竹。清太宗带领八旗清兵,为了巩固统治而到处搜捕抗清志士,所以,一大批抗清者被捕,解往清兵软禁朝鲜王子的监狱——沈阳馆。其中章丘的王凤岗、通州的杨福吉、临朐的冯三仕、青州的王文祥、东昌的王美承、大同的裴三生、柳溪山七位庠生和琅琊进士郑先甲、杭州进士黄功,俱因抗清而先后被捕,拘禁于沈阳馆。在此,他们结识了朝鲜王子。“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由于他们都受过清朝官兵的迫害,所以他们同仇敌忾,决心推翻满清,重扶明祚!

朝鲜王子凤林大君当即赋诗言志,大有勾践雪耻之雄心:

“我欲长驱十万兵,秋风雄阵九连城。

指挥蹴踏天骄子,歌舞归来白玉京!”

杭州进士黄功胸怀报国之心,赋诗抒怀:

“淮阳城守力孤单,拘系耻深北地寒。

死固甘心苏武节,生而何面钟仪冠。

精忠无闻亡军将,富贵都输误国奸。

百战余思犹未已,天狼一点剑头看!”

1645年,昭显世子、凤林大君和一大批被押的反清志士在清太宗的“大赦”之下获释。王美承、冯三仕、黄功、杨福吉、王文祥、裴三生、王凤岗、郑先甲、柳溪山九人在获释之后,为了实现反清复明的愿望,他们追随朝鲜王子东渡到达汉城,被朝鲜臣民尊称为“明国

九义士”。(同来的尚有明朝宫女屈氏、寿光秀才张九箫之妻崔回姐)

由于昭显世子归国后不久即亡,凤林大君遂被册封为国王世子。

1650年,朝鲜仁祖国王宴驾,世子凤林大君继承王位,称孝宗大王(后谥号为宣文王)。为了便于同九义士商讨反清大计,凤林大君在自己居住的“下於义宫朝阳楼”(现在汉城市钟路5街於义洞)南墙外,专门为九义士修建了“皇朝人村”,令其寄居。从此,凤林大君与明国九义士朝夕相处,无时不谈反清之事。他们卧薪尝胆,矢志北伐;闻鸡起舞,誓灭鞑清!

朝鲜王国在孝宗国王的主持下,厉兵秣马,聚草屯粮,准备挥师北伐!文臣宋时烈、武将李浣等人也极力支持讨清北伐。明末九义士更是鼎力相助。然而天生不测——就在孝宗国王即位的第十年(1659),41岁的孝宗国王中道崩殂!反清复明壮志未酬,报恨终生赍志以殁!临终遗言:“日暮途远,至痛在心”!

明国九义士恸不欲生,涕零呕血,恨清廷之未灭,哀孝宗之归冥,怜明室复辟无望,叹苍天不助我兴??

九义士中的王美承看反清大计瓦解,遂绝食五天,以死相殉!

济南府章丘县的王以文则痛哭呕血,闭门不出??

三、明末九义士与明末二女侠

朝鲜国王驾崩以后,明末九义士眼见反清复明无望,北伐大计瓦解,而毕生郁悒,终老异域!

三百年过去了,中国的历史只记下了反清复明的郑成功,却没有记下东渡汉城、协助朝鲜国王反清复明的九义士!他们的义举风范,他们的英烈事迹竟然没有一个中国人知道!1991年,韩国学者冯荣燮先生将一部2.7公斤重的《大明遗民史》(上、下卷)贻于笔者。其中即复录了《皇明遗民传》的有关章节。笔者欣喜拜读之余,提笔撰文之季,特依古版《皇明遗民传》缩写简记,笔录于此,而飨诸君:

王以文,字岐阳,初讳凤岗,山东章丘县常远庄人。崇祯丙子春,流贼寇掠乡里。凤岗举家避寇于海岛中,后叛贼孔有德陷皮岛,凤岗举家被获。贼怜其少,义之而不害,并夫人黄氏囚而解入沈阳。此时,朝鲜王子凤林大君以人质被软禁沈阳馆,遂与凤岗结识,请为管下。1644年,京师不守,帝殉社稷,凤 岗时时号哭,屡日绝食。翌年之春,朝鲜王子获释归国,凤岗随赴汉城,与其他八位义士寄寓王宫外“皇朝人村”(亦称汉人村、明人村)。国王厚赐衣廪,赐名“以文”;将兴义旅以反清,欲重用之。凤岗对曰:“羁旅之臣,敢宠荣而忘国仇哉?天若祚明,克复中夏,归死足矣!”后王薨,凤岗恸大义之未伸,闭门自靖,不言世事。或有问皇朝事者,辄呜咽不能言;或痛哭呕血。是以人皆不忍问焉。

杨福吉,字祥甫,其先蜀人,后徙通州(北京通县)。崇祯初,福吉与历城知县友善。其客居历城之时,清虏至,破历城,知县死之。福吉被捕,拘入沈阳。后随朝鲜王子入东国,

为九义士之一。

冯三仕,字惟荣,明万历35年(1607)生于山东青州富亭里,为冯裕之七世孙。崇祯四年聘翰林编修李照楠之女以为室。崇祯十二年,虏围武城,三仕提兵赴援,军溃见执,系于沈阳。迨京师陷,三仕日夜忧愤,不欲归故里。及王子归国,遂从至汉城。

王文祥,字汝章,山东青州人。1644年,清兵入寇青州。文祥设砦自卫;砦破被执,送之沈阳,遂与朝鲜王子结识。后随王子东渡至汉城,寄寓王宫外皇朝人村。时与宣文王(国王凤林大君谥号)商磋反清,欲伸大义于天下。及王薨,文祥万念俱灰,屏息绝迹,每风雨之夕,辄仰天嚎哭,年及六十又七,卒于皇朝人村。

裴三生,字之重,大同人,崇祯末,匪贼四起,劫掠乡里。三生集义兵保乡自卫。后清兵至,三生被捕,虏将以刃协降,三生立而怒骂;贼壮之,系送沈阳,遂与朝鲜王子共处。1645年,随凤林大君东渡至汉城。及王薨,三生时怀愤痛,中夜悲泣不自胜,竟以忧愤卒于汉人村,时年64岁。

王美承,字继伯,东昌(山东聊城)人,性慷慨有气义,喜施与,常振人之急而如不及,由是人皆感其德而服其义。清兵入关,被抓捕入沈阳。1645年,朝鲜王子归国,美承随往,居皇朝人村,享其廪食。国王悯其孤苦而命娶。美承对曰:“国仇未报,敢为儿女计乎?”声泪俱下,闻者莫不感泣。

郑先甲,字始仁,琅琊人,崇祯中,举进士。贼逼京师,先甲即赴皇城;贼已纵横,行旅阻绝,寓居野寺。后闻京师陷,缟衣发丧,日夕痛哭,竟为清兵所执,系至沈阳。后渡鸭江,愿留香山。及其老也,朝廷致之王京,月赐廪米,俾授译学。居常悒悒,曾赋诗曰:

“三角山南汉水东,寂寥谁与此身同?

君亲永隔乾坤外,师友分离道路中;

乡梦有蛩容易觉,尺书无雁极难通。

未成归计关河阻,空望青齐意不穷!”

黄功,字圣报,杭州人,崇祯庚午进士,初授寿光知县,累官至中都留守。及闻京师变,日夜恸哭病笃。史可法尚书立福王于南京。黄功收散卒入保宿迁。史尚书督师淮阳,召留守还。黄功曰:“清虏已至邳,不敢闻命也”。乃集乡兵三千,晓之以忠义,誓之以死守;未几,虏合兵至,竟以食尽无援城陷,被执不屈。贼壮其忠,系之沈阳。1645年,王子东还。黄功呼天痛哭,引刀自刎!王子遽夺其刀,慰之而行。黄功拜诀曰:“国破家亡,苟延视息者,惟望中原之恢复矣!至此路穷,不死何待?”群泪俱下,一行莫不郁悒。王子亲赐手札,暗告北伐反清之计。黄功拭泪拜曰:“诚如此,当为前驱!”遂渡鸭绿江,侨居汉城。并赋诗曰:

“万岁山烽血雨中,金陵佳气一朝空。

此生不死将何道?扶植王春鲽城东!”

柳溪山,字许弄,大同人,天资淡泊绝俗,隐居千夫山中,有家僮数人,种黍以给。崇祯皇帝殉社,溪山乃裂巾衫,弃妻子,蓬首垢面佯狂;转之河间,遇清虏辄诟骂,遂被捕至沈阳。后闻王子有兴复明室之志,而东渡汉城。及王薨,则辞病敛迹,纵酒悲歌;已而病革于永历戊戌之春。时年32岁也。

这便是被朝鲜臣民尊称为“明国九义士”的正史记载。此外,随朝鲜王子同来者,尚有几位巾帼女杰!她们是崔回姐和屈氏。

崔回姐,山东寿光人,生于明天启五年,父名云溥,任洪洞知县,以其为官在外,回家时妻娩一女,故名之曰:“回姐”。后嫁同县秀才张九箫。崇祯壬午(1642),清兵入寇山东,抢夺财物。回姐遂被掳至沈阳。六月,崔回姐受清兵差遣,侍朝鲜昭显王子于沈阳馆。1645年,崔回姐遇赦获释,并随朝鲜王子东渡至汉城。肃宗国王赏其绘画刺绣技艺超群,而擢之侍卫累朝。及其耄耋,宜有轸恤;肃宗国王遂“令吏曹特赐尚宫教旨,亦令地部优给衣资食物。”1705年寿终正寝,享年八十,敕葬于朝鲜杨州香花村。

屈氏,乃苏州良家民女,七岁选秀入宫,侍周皇后。李自成陷京师,崇祯帝自缢。周皇后步趋寿皇亭,欲效崇祯之烈。屈氏从之欲死。皇后戚然挥使去。屈氏逃匿闾巷,为集川资,暂居京都。及清兵入关进京,屈氏遂为清兵所执。屈氏凛然,谩骂:“流贼!”清兵喜怒,执见九王。九王爱其端,不忍杀,而系送沈阳;得侍朝鲜王子。后随王子东渡,入国属万寿殿,事庄烈王妣。及其左稀弥留,含恨遗言:“幸埋我西郊,庶几见王师之出(伐清)。”遂如其言,年逾七十而卒,葬高阳郡大慈洞。

四、朝鲜君臣感恩明朝

朝鲜孝宗国王驾崩以后,著名文臣宋时烈先生(司马试榜首第一名,相当于中国的文状元)在忠清北道华阳洞隐居讲道。讲述孝宗国王与明国九义士反清复明的北伐思想。

1684年,加平郡守李齐杜与许格、白海明合作。将宋时烈先生的词句移刻在汉城云岳山东麓的朝宗岩山石上(今韩国汉城市京畿道加平郡下面大报里);并约定地方文人每年阴历三月十九日,即明崇祯皇帝殉社日在此举行祭典。

1703年,宋时烈先生的门人权尚夏先生联络诸文人,在华阳洞建立了“万东庙”,以祭奠明朝皇帝。翌年正月十日,朝鲜肃宗国王忆起明朝援兵抗倭,深感其恩,当即下令在昌德宫(王宫)秘苑建立大报坛,以致祭明朝皇帝,并赋诗曰:

“莫须建庙更持疑,德海恩山忍忘之?

况是重丁圣祚绝,永怀一掊黍离悲。

朝宗大义伸无处,崇报微诚为在兹。

岂持平生吾愿遂,宁陵志事庶几追!”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jy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