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_全册教案_新人教版必修1

更新时间:2023-05-19 21:04: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节《走进化学科学》教案【课程安排】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制备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2.让学生了解 20 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 21 世纪化学发展的趋势,明确现代化学作为中心学科在科学 技术中的地位。 3.让学生了解现代化学科学的主要分支以及在高中阶段将要进行哪些化学模块的学习,以及这些课程模块 所包含的内容。 4.使学生了解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必要技能,让学生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探究课例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通过对案例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悟出学好化学的科学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 1.通过化学史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通过化学高科技产品及技术介绍,激发学生的科学审美感和对微观世界的联想,激励学生培养自己的化 学审美创造力。 3.介绍我国科学家在化学科学的贡献和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与社会”“化学与职业”等问题,激发学生的社会 、 责任感,关注与化学有关地社会问题,引领学生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 【教学准备】 金属镁、氧化铜粉末、活性炭、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浓盐酸、碳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石蕊试液、 酚酞试液、PH 试纸、酒精灯、火柴、试管、胶头滴管、玻璃片、药匙、砂纸等 多媒体教学平台 【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 【教学过程】 [电脑展示] Chemistry ----- What? Where? How? [引言] 通过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化学知识,面对生机勃勃、变化无穷的大自然,我们不 仅要问: 是什么物质构成了如此丰富多彩的自然界?物质是怎样形成的?物质是如何变化的?怎样才能把普通的物 质转化成更有价值的物质?或许你也在思考,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化学会有一 个全新的认识。情景一:溶洞景观图片(其它图片可以自己收集补充)第 1 页 共 105 页 [问题和思考] 为什么溶洞的形态会发生变化? [师生交流与讨论] 1、有人进入溶洞搞破坏?2、溶洞里有鬼怪出没?3、溶洞里有使溶洞变化的物质??? [

实验探究] 在澄清石灰水中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观察现象;在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观察现象。 学生实验记录: 实验内容 澄清石灰水中通入 适量的二氧化碳 结论:澄清石灰水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时有碳酸钙沉淀生成;当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时,碳酸钙又溶解生成 可溶的碳酸氢钙。溶洞形状的变化就是由于溶洞中含有浓度较高的二氧化碳气体的缘故。 实验现象 结论情景二:探空气球和飞艇[问题与思考] 气球为什么会飞起来?气球中装的是什么? [师生交流与思考] 1、气球中装了气体,气体密度比空气小。2、节日的气球就是用氢气来充气的,飞得很高。3、 氢气从那里可以得到,工厂还是实验室?氢气还有其它用途吗??? [电脑展示] 实验室制取氢气并点燃氢气;工业电解水制取氢气;氢氧焰焊接金属;工业上利用氢气制取盐酸等。情景三:1、行走中的列车、轮船;2、日常使用的铁锅、铁丁以及其它铁制用品;3、桥梁和机械设备等。 (其它图片可以自己收集补充)第 2 页 共 105 页 [师生交流与思考] 1、它们都是什么物质做成的?这些物质有什么样的性质。2、它们从那里来,如何得到它们? [电脑展示] 实验室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制取单质铁,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尾气点燃处理;钢铁厂 炼铁的图片和动画模拟。[结论] 通过化学手段可以制取一些重要物质,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有了它,我们的生活才会更精彩。 [思考] 在生活中,你还知道日常生活中哪些与化学化学有关的问题?(学生回答:1、黏结剂可以让不同物体黏 结在一起。2、摩丝、发胶、啫哩水等是我们每天都要用到的。3、修正液对人体有害。4、房屋装修后产生有害 气体。5、汽车尾气产生空气污染等等。 [交流与谈论] 通过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以及上面的介绍,你对化学科学有了哪些认识?你能否用简短的几句话或几个词语 描述一下你心中的化学? 结论:化学科学就是研究各种各样的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自然科学,她具有创造 性和实用性,她对于我们认识和利用物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电脑展示] 丰收的粮食、石油化工产品,漂亮的衣服、各类化妆品、电脑光碟、手提电脑、飞机等等。 [阅读与讲述]课本第 2-3 页内容 [板书] 第一节 走进化学科学 —、化学是创造性的、实用的科学情景四:远古的地球、先民们生火取食、古代炼金场面、我国出土的青铜器;化学史上有名的科学家:波义耳、拉瓦锡、道尔顿、门捷列夫。 (其它图片可以自己收集补充)(门捷列夫) [电脑提示] 化学的发展简史。见附录一《化学发

展简史》 。强调以下: 1661 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波义耳提出化学元素的概念,标志着近代化学的诞生。 1771 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建立燃烧现象的氧化学说,使近代化学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 1803 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869 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把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纳入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 [交流与谈论] 1、二十世纪诺贝尔化学奖获奖成果。 ( 2、我国化学家在现代化学研究中的贡献。 [阅读与讲述] 课本第 3—4 页内容:化学的形成和发展。 (附录二我国古代化学科学的成就)第 3 页 共 105 页 [板书]二、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情景五:由硅原子排列的两个汉字----中国,由分子构成的分子齿轮和分子马达,神州五号返回舱。[师生交流与思考] 现代化学研究是否已经到了极点了?现代化学的地位及化学研究有那些领域?通过对化学发 展史的认识,你认为应如何比较恰当来定义化学科学的内涵。 [阅读与讲述] 课本第 5—6 页 [结论及板书] 三、化学科学的探究空间 化学科学就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自然科学。 [思考]化学科学与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 研究领域十分广泛。 你对化学科学研究的哪 些问题感兴趣? [电脑展示] 与化学紧密相关的的一些产品和职业,如:新型药物、导电塑料、新型建筑材料、药物研制人员、 化学科研人员、化学教师、化工厂工人、质检人员、环境保护工作人员、医生等。 [师生交流与思考]由学生自由发挥,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 (可以让学生开展一分钟演讲)情景六:高中校园图片,教室、实验室、高一化学有关内容图片、高二化学有关图片、高三化学有关图片[师生交流与思考] 高中阶段,我们将学习哪些化学科学的知识和方法呢?我们将走过怎样的化学学习历程呢? [电脑展示和讲述] 高中新教材体系架构。 《化学必修一》、《化学必修二》 《化学与生活》 :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的性质,探讨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体会化学对提高生活质 量和保护环境的积极作用,形成合理使用化学品的意识。 《化学与技术》 :了解化学在资源利用、材料制造、工农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在更加广阔的视野下,认识 化学科学与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化学反应原理》 :学习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认识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了解化学反应原理在 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有机化学基础》 :探讨有机化合物的

组成、结构、性质及应用,学习有机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物质结构与性质》 :了解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重要意义和基本方法,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实验化学》 :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和方法,提高化学实验能力。 [板书]高中化学必修及选修科目 必修模块: 化学一 化学二 选修模块: 《化学与生活》 《化学与技术》 《化学反应原理》 、第 4 页 共 105 页 《有机化学基础》 《物质结构与性质》 《实验化学》 情景七:一位思考中的学生,怎样才能学好化学?在日常的化学学习中应当如何探究化学问题?[分组实验探究] 在所给的下列试剂瓶中,盛有少量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溶液或固体物质,根据你现有的知识 如何检验?请给鉴别出来的物质分别帖上标签。所提供的实验仪器和药品如下(均未标明) :金属镁、氧化铜粉 末、活性炭、氢氧化钠溶液、浓盐酸、碳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PH 试纸、酒精灯、火 柴、试管、胶头滴管、玻璃片、药匙、砂纸等。教师巡视指导,收集学生探究结果,以备评价。 [师生交流与讨论] 化学探究的基本模式是什么?如何观察、思考、假说、验证、推理、判断得出结论。怎样才 能学好化学 [结论及板书]化学探究的基本模式是: 提出问题→观察思考→提出假说→收集证据、验证假说→表达交流→完善证据、得出结论。 学好化学要做到: 重视化学实验的作用;重视科学方法的训练;密切联系实际;多渠道获取知识。 [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深深地感到生活中化学无处不在。今天,化学已发展成为材料科学、生命科学、 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的重要基础, 成为推进现代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 并且在为解决人类面临的 一系列危机,如能源危机、环境危机和粮食危机等做出积极的贡献。相信大家一定特别想学好化学,也一定能学 好化学,实现你的心中的梦想,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化学在人类进步中的关键作用。【板书设计】 第一节 走进化学科学 —、化学是创造性的、实用的科学 二、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三、化学科学的探究空间 化学科学就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自然科学。 高中化学必修及选修科目 必修模块: 化学一 化学二 选修模块: 《化学与生活》 《化学与技术》 《化学反应原理》 、 《有机化学基础》 《物质结构与性质》 《实验化学》 化学探究的基本模式是: 提出问题→观察思考→提出假说→收集证据、验证假说→表达交流→完善证据、得出结论。 学

好化学要做到:重视化学实验的作用;重视科学方法的训练;密切联系实际;多渠道获取知识。附录一: 化 年代 学 简 史 大事纪要第 5 页 共 105 页 约 50 万年前 公元前 8~6 千年 约公元前 2 千年 公元前四世纪“北京猿人”已会用火 中国(新石器时代)开始制陶器 中国已会铸铜 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提出朴素的原子论;古希腊的亚里斯多 德提出“四元素”学说 中国发明了造纸术 中国《本草经》成书,书中记载动物、植物、矿物、药物达 365 种 中国(宋代)把火药用于制造火药箭、火球等武器 英国的波义耳在《怀疑派化学家》一书中给元素下了科学的 定义 舍勒制得了氢气 舍勒制得了氧气 法国的拉瓦锡发表《燃烧概论》推翻了燃素说 英国道尔顿提出原子论 意大利的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假说 分子学说得到世界公认 俄国的门捷列夫提出了他的第一个周期表 英国的卢瑟福提出原子核模型 法国的约里奥居里夫妇发现人工放射性 中国的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 中国科学家合成出牛胰岛素,是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质 我国科学家首次人工合成完整生物活性的核糖核酸 人类基因组破译公元前 140~87 年 公元前一世纪至公元 一世纪 十世纪 1661 年1772 年 1773 年 1777 年 1803 年 1811 年 1860 年 1869 年 1911 年 1934 年 1942 年 1965 年 1981 年 2000 年附录二:我国古代化学成就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化学发展史上有过极其辉煌的业绩。冶金、陶瓷、酿造、造纸、火药等都 是在世界上发明和应用得比较早的国家。如商代的司母戊鼎是目前已知的最大的古青铜器。第 6 页 共 105 页 1972 年在河北出土的商代铁刃青铜钺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铁器。我国古代的一些书籍中很早就有关于 化学的记载。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的巨著《本草纲目》(公元 1596 年)中,还记载了许多有关化学鉴定的试验方 法。第二节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育才中学 余长北 ?课程安排? 4 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主要的化学性质(钠跟水、氯气的反应) , 认识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 (2)使学生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的化学性质(氯气跟金属单质、非金属 单质及水的反应) 。 (3)进一步熟练药品的取用,加热等基础实验操作。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让他们体会怎样科学、合理地运 用观察方法。 (2) 通过对钠跟氧气的反应及氯气性质的实验探究,让学生体会实验方法 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并认识到实验过程中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第 7 页 共 105 页 (3)在归纳金属钠的

性质及预测氯气性质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分类、比 较等研究方法在学习和研究物质性质过程中的应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 (1) 通过对金属钠和氯气性质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他们 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 (2) 利用阅读材料《含氯化合物的漂白与消毒作用》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 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知识上重点、难点:金属钠和氯气的化学性质 2.方法上重点、难点:使学生初步学会以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方法在研 究物质性质中的运用,初步掌握研究物质的一般程序。 ?教学准备? 1.课堂活动记录及报告(详见教学过程) (1)活动 1.2.1.1 (2)活动 1.2.1.2 交流·研讨: 观察·思考:观察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钠与水反应的现象 (3)活动 1.2.1.3 活动·探究 金属钠与氧气反应的实验 (4)活动 1.2.1.4 交流·研讨 (5)活动 1.2.2.1 研究氯气的性质第 8 页 共 105 页 2.将学生为 4-6 人小组 3.试验试剂和仪器:见课堂活动记录及报告 【教学方法】 观察、实验探究、对比法【教学过程】 〖发放课堂活动记录及报告〗〖引言〗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化学科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 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一门自然科学。认识物质的性质是化学研究的一 项重要任务,且只有深入地研究物质的性质,才能更好地利用物质为人类生产、生 活服务。例如,通过对氢气的可燃性研究,可用作绿色能源和火箭的推进剂;通过 对溴化银感光性的研究,制成了感光胶卷;通过对叠氮化钠(NaN3,在强烈撞击的情 况下能快速分解并产生大量氮气)性质的研究,制成了汽车安全气囊……由此可见, 研究物质的性质是十分重要的。 那么,怎样才能更科学地认识物质的性质呢?这就是本节我们要探讨的主要内 容。 〖板书〗 第二节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投影〗布臵学生思考并填写活动表第 9 页 共 105 页 活动 1.2.1.1交流·研讨:1.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你认识了哪些物质?你是通过什么方 法来研究它们的性质的?2.你认为研究一种物质的性质,应该按照什么程序来迚行?你 能通过实例说明吗〖小组讨论〗 〖表达与交流〗(各小组代表发言交流) 〖评价与概括〗 1.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 你认识了哪些物质?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研究它们的性 质的? 〖媒体展示实例〗 物质 氧气 氢气 锌和铁 盐酸 非金属的通性 金属的通性 酸的通性 研究它们的性质的主要方法 观察和实验法 观察和实验法 观察和实验法 观察和实验法 分类、比较法 分类、比较法

分类、比较法2.你认为研究一种物质的性质,应该按照什么程序来迚行?你能通过实例说明 吗?(可例举氧气、铁、盐酸或二氧化碳)第 10 页 共 105 页 观察物理性质 分析现象并解释预测化学性质验证或探究预测的性质分类、比较、归纳、概括同类物质的性质〖过渡〗通过同学们思考与交流,我们知道,研究物质的性质就应该首先把握研究 的方法和程序。我们先探讨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 〖板书〗 一、 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 〖过渡〗通过同学们交流与探讨,研究物质的性质常常运用观察、实验、分类、比 较等方法。 〖板书〗1.观察法 (1)含义: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地用感官考察研究对象的方法 〖看书 并回答〗 (2)内容:可以直接用肉眼观察物质的颜色、状 态,用鼻子闻物质的气味,也可以借助一些仪器来进行观察, 提高观察的灵敏度。人们既在观察过程中,不仅要用感官去搜 集信息,还要积极地进行思考,及时储存和处理所搜集的信息。 观察要有明确而具体的目的,要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和综 合。 (3)实例: 。 〖投影〗布臵学生阅读、观察、记录并填写活动表 活动 1.2.1.2 观察·思考:观察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钠与水反应的现象 【实验目的】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实验现象,掌握观察的方法;第 11 页 共 105 页 2、引导学生学会通过实验现象的分析,揭示物质的性质; 3、通过实验观察,认识金属钠的状态、颜色、硬度和密度的相对大小、熔点的 相对高低等物理性质。 4、通过观察金属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分析金属钠的化学性质; 【试剂和仪器】略 【实验内容】 1.观察盛放在试剂瓶中的金属钠。镊子将金属钠从试剂瓶中取出,用滤纸将其表 面的煤油吸干,在玻璃片上用小刀切下一小块钠(黄豆粒大小) ,观察钠块的切面。 用小刀或玻璃片挤压豆粒状的钠(注意:金属钠有强烈的腐蚀性,千万不要用手直 接接触它。 ) 2.向培养皿中加适量水,滴入 1~2 滴酚酞溶液,将切好的钠投入到水中,观察 现象 【实验记录】 金属钠的物理性质 状态 颜色 硬度和密度的相对大小 延展性强弱金属钠与水的反应 现象 (1) (2) (3) (4)第 12 页 共 105 页分析(或结论) (5) 【交流与讨论】 1.你是如何通过观察来认识金属钠的有关物理性质?在观察过程中,你发现 了什么问题? 2. 通过观察金属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分析金属钠的性质; 【问题思考】 1、实验中,你注意到金属钠是怎样保存的?为什么? 2、通过该实验,你对实验观察的认识有哪些提高(对比初中阶段)?形成了 哪些观察的方法以

及透过现象到本质的分析方法。 【活动评价】 【拓展延伸】 〖课后作业〗 1. 预测金属钠与盐酸的反应的现象。 2. 做一做: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观察的现象并分析实验的结果。 〖课件展示上述现象、分析和结论〗 略 〖概括〗通过上述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到:金属钠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熔点 低、 密度小、 硬度小、 展性好。 查表或看书可知金属钠熔点为 97.81。C,沸点为 882.9。 C;密度为 0.97g〃cm-3 金属钠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 〖板书〗 2Na +2H2O ====2NaOH + H2〖过渡〗刚才我们从“观察法”的角度来认识物质的性质。在研究物质性质的过程 中,往往还通过实验来验证对物质性质的预测或探究物质未知的性质。 〖板书〗2、实验法 (1)含义: 通过实验来验证对物质性质的预测或探究物质未知的性质的方 法。第 13 页 共 105 页 (2)注意的问题:在进行实验时,要注意控制温度、压强、溶解的浓度等条 件,这是因为同样的反应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可能会发生不同的反应。 (3)实验的步骤:在进行研究物质性质的实验前,要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 实验用品和实验步骤等;实验中,要仔细研究实验现象,并做好实验记录;实验后, 要写好实验报告,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4)实例 〖投影〗布臵学生阅读、观察、记录并填写活动表 活动 1.2.1.3 活动·探究 金属钠与氧气反应的实验 【实验目的】 1、学会通过实验来验证对物质性质的预测或探究物质未知的性质的方法。 2、探究金属钠与氧气的反应。 3、认识条件控制在实验研究中的意义。 【试剂和仪器】 金属钠,酒精灯,石棉网,铁架台,铁圈。 【实验步骤】 1.将切好的金属钠放置在空气中,使其与氧气反应。 2.将金属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使其与氧气反应。 实验记录: 实验内容 金属钠在空 气中放置 实验现象 结论第 14 页 共 105 页 在空气中加 热金属钠 【交流与讨论】将金属钠放置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和将金属钠放在石棉网 上加热与氧气反应的现象有什么不同。 【问题思考】 1.这组实验对你有什么启示,理解实验法的意义。 2.在你做过的实验中,还有因条件改变而影响实验结果的情况吗? 【拓展延伸】 〖课后作业〗 预测:金属锂和金属钾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和产物。 【活动评价】 〖媒体展示或描述上述实验现象、分析和结论〗 (略) 〖概述〗金属钠放臵在空气中,会迅速被氧化而生成氧化钠,失去金属光泽(因此 金属钠通常保存在煤油里) ;金属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 〖板书〗 4Na +O2 ==== 2Na2O 2Na +O2 ==== 2Na2O2 该实验验证了金属

钠在不同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的性质。 〖板书〗3、分类法: 在研究物质性质时,运用分类的方法,分门别类地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研究, 可以总结出各类物质的通性和特性;反之,知道某物质的类别,我们就可推知该物 质的一般性质。 〖板书〗4、比较法: 运用比较的方法,可以找出物质性质间的异同,认识物质性质间的内在联系, 对物质的性质进行归纳和概括。第 15 页 共 105 页 〖投影〗布臵学生阅读填写活动表 活动 1.2.1.4 交流·研讨 1.运用所学知识,比较金属钠与金属铁的性质。 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2.根据所学的知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预测金属可能具有哪些共同的性质? 1. 在研究金属钠性质的过程中,你用到了哪些研究方法? 〖课件展示上述现象、分析和结论〗 略 相同点 不同点〖小组讨论〗 〖表达与交流〗 〖课件展示上述现象、分析和结论〗 略 〖评价与概括〗 (课件,略) 〖概述〗上面是研究物质的性质时常用的四种方法,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方法;在 研究物质的某方面性质时,可能只用到一种或两种方法,但在研究物质的整体性质 时却常常是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综合应用。二、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 〖过渡〗 通过初中化学的学习,我们已经对科学探究的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其实,人 们对物质性质的研究也是一种科学探究过程。研究物质性质的内容包括物质的物理第 16 页 共 105 页 性质、化学性质,物质的通性和特性。那么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是怎样的呢? 〖板书〗1.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 〖学生阅读教材、提问并归纳〗 (媒体展示) 首先,要观察物质的外观性质(包括物质的存在状态、颜色气味等) ; 第二、要对物质的性质进行预测; 第三、设计并实施实验来验证所做的预测。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归纳 出与预测相一致的性质,并对实验中所出现的特殊现象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第四、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论,概括出物质的通性及特性。 〖媒体展示图 1-2-6,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 〖过渡〗前面我们探讨了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和研究方法,现在我们利用其程 序和方法来探究氯气的性质。 〖板书〗2。研究物质性质的案例——研究氯气的性质 〖引述〗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在工业上,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 工原料,大量用于制造盐酸、有机溶剂和杀菌消毒剂等。氯气对人体有强烈的刺激 性,吸入少量会刺激鼻腔和喉头黏膜并引起胸痛和咳嗽,吸入较多量时使人死亡; 氯气也是大气污染物。所制取和使用氯气时要有安全意识和

环保意识。 〖投影〗布臵学生阅读、观察、记录并填写活动表 活动 1.2.2.1 【活动目的】 1、 通过研究氯气的性质的探究活动, 模拟和领会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基本程序; 2、认识氯气的物理性质 3、通过氯气与铁、铜、氢气的反应实验,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 4、培养学生实验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第 17 页 共 105 页研究氯气的性质 【活动用品】 1. 仪器:集气瓶 试管 水槽 坩埚钳 铁架台 胶头滴管 砂纸 2. 试剂:氯气、 铁丝 铜丝 氢气 【活动内容】 一、认识氯气的物理性质 实验内容 〖实验 1〗取一只盛满氯气的集 气瓶,观察氯气的颜色:用手轻 轻地在瓶口煽动,使极少量的氯 气飘近鼻孔,闻氯气的气味。 〖实验 2〗取一只盛满氯气的试 管,将其倒扣在水槽中,用手轻 轻摇动试管,观察现象。 【交流与讨论】 1. 你知道通常从哪些方面认识物质的物理性质吗? 2. 氯气的物理性质有哪些特点? 〖媒体展示上述现象、分析和结论〗 略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二、 探究氯气的化学性质 (一)预测氯气的性质 1、氯气是一种活泼的非金属单质,你认为它可能具有哪些化学性质?(与同类 物质氧气的性质迚行比较)第 18 页 共 105 页 2、你将通过哪些实验验证你的推测?〖媒体展示上述分析和结论〗 略(二)实验验证过程 实验内容 〖实验 1〗用坩埚钳夹注一 束铁丝,灼热后立刻放入充 满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 象;然后把少量的蒸馏水注 入集气瓶里,用玻片盖住瓶 口,振荡观察现象。 〖实验 2〗在空气中点燃氢 气,然后把导管伸入盛有氯 气的集气瓶中,观察氢气在 氯气中燃烧时发生的现象。 实验现象 推断生成物第 19 页 共 105 页 〖选做实验 3〗在通风柜中, 用坩埚钳夹注一束铜丝,灼 热后立刻放入充满氯气的集 气瓶中,观察现象;然后把 少量的蒸馏水注入集气瓶 里,用玻片盖住瓶口,振荡 观察现象。 〖媒体展示上述现象、分析和结论〗 略(三)分析、解释及结论 【交流与讨论】 1、从哪些事实证明氯气是一种活泼的非金属单质?2、根据实验现象和推断的生成物书写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课件展示上述现象、分析、结论及化学方程式〗 略(四)比较、归纳 【问题思考】 1、您认为还可以选择哪些物质代替铁丝、氢气与氯气反应?请写出反应的化学第 20 页 共 105 页 方程式。2、氧气、氢气等都是活泼非金属单质,它们可以和哪些类别的物质反应?〖媒体展示上述分析和结论和化学方程式〗 (略)三、探究氯气的特性——氯气能与水反应吗? 〖学生分小组自主活动〗 【活动目的】 (学生自填)1、 2

、…… 【活动用品】 所需仪器 (供参考:试管、胶头滴管、砂纸) 所需试剂 (供参考:氯水、镁条、石磊溶液、红纸条 硝酸银溶液) 【活动内容】 氯气能与水反应吗?〖你的预测与假设〗 :〖你设计的实验方案〗 (经老师认可后方可实施) :第 21 页 共 105 页 〖实验记录〗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结 论〖实验验证〗氯水的 漂白性:将干燥的氯 气依次通过盛有干燥 红纸条的集气瓶呵盛 有湿润红纸条的集气 瓶,观察现象。【交流与讨论】 1、你的预测与假设、设计的实验方案以及探究的结果与预测和假设是否符合?2、氯气可以使湿有色布条褪色,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这个事实说明了 什麽?第 22 页 共 105 页 3、氯水中有哪些物质?它具有哪些性质?在工农业生产中有何作用。【问题思考】 1、在探究氯气性质的过程中应用了哪些研究方法?其研究的基本程序是怎样的?2、描述氯气的物理性质,概述氯气的化学性质和特性。〖媒体展示上述内容〗 (略)【活动评价】 自 评 他 评 师 评?拓展延伸? 〖提问〗 根据氯气能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的事实, 推论氯气是否能与碱溶液 反应?若能反应,请表述其产物并书写氯气分别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第 23 页 共 105 页 〖媒体展示上述内容〗(略) 【知识应用——身边的化学】 (学生看书第 20 页) 〖引述〗身边的化学 含氯化合物的漂白与消毒作用次氯酸不仅能是有机色质退色,还能消灭细菌等。将氢气通入碱液(如 NaOH 溶 液)可制得次氯酸盐(如次氯酸钠,NaClO) 。次氯酸盐是一些漂白剂和消毒剂的 有效成分, 它与稀酸或空气里的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次氯酸, 起到漂白和消毒 作用。 以次氯酸盐为有效成分的漂白剂和消毒剂的有效期较短, 放久了, 会因分解 而失去漂白与消毒功能。 二氧化氯也可用于漂白和消毒。 实验证明, 二氧化氯的消毒能力是等质量氢 气的 2.65 倍。不过,由于二氧化氯价格高,目前还不能完全取代氢气用于漂白 和消毒。〖过渡〗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了物质的性质后,人们往往要探究产生相关性质的原 因,这就是要涉及物质结构方面的问题,如:金属钠和氢气各是由什么微粒构成的? 这些微粒各有什么特点?它们与金属钠或氯气的性质有什么关系?这些问题仅通过 一般实验是无法解决的,还需要利用模型、假说等方法进行有关研究。 〖板书〗3。化学探究过程中的模型与假说(引述) (1)关于模型: 模型(model)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建立起来的,是对事物及其变化的简化模 拟。模型一般可分为物

体模型和思维模型两大类。例如,在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时经常用到的球棍模型就是一种物体模型,而在研究原子结构的过程中所建立起的 各种模型则属于思维模型。 (2)关于假说: 假说(hypothesis)是以已有事实材料和科学理论为依据,面对未知事实或规 律所提出的一种推测性说明。假说提出后需得到实践的证实,才能成为科学理论。 道尔顿提出的原子学说起初就是一种假说,后来经过反复验证和修正,才发展成科第 24 页 共 105 页 学理论。 关于物质性质的研究知识化学研究的任务之一,除此之外,还需要通过化学 研究为物质发生的各种变化寻求合理的理论解释,测定物质组成中各部分的含量, 探究物质的内部结构,以及设计物质的合成方法,等等。现在,化学工作者不仅使 用试管、烧杯等一般的化学仪器,而且使用许多先进的仪器来进行化学研究,使化 学研究水平大为提高。 【知识拓展】 化学前沿现代化学实验室 并非所有的化学实验都是在试管、烧杯等简单的化学仪器中完成的。随着科学 技术的发展,化学研究室中出现了各种先进的仪器,帮助人们完成研究任务。 例如,利用色谱仪可以把某种物质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而 X 射线仪、质谱仪、 核磁共振仪等则可以帮助人们测定化学物质的结构。 计算机技术的起兴是为化学研究实验研究开辟了一个新领域——计算机化学。 在这个领域里进行化学研究的人们用计算机做实验。利用速度快、储存两大的 计算机和计算化学家们编制的新程序,可以计算出化学物质的结构,还可以预 测未知化合物的性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计算机有着更高的期望: 教会计算机按照优秀的化学家的思考方式去思考;让计算机去评估浩如烟海的 反应,确定哪一个反应最适合得到某种预期的目标化合物;开发一种计算机— —受控机器人系统,让它们在实验室里事实合成反应,等等。?概括〃整合?(略)〖小结〗 略 〖作业〗 1. 学完这一节内容,请你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两个维度谈谈你的收第 25 页 共 105 页 获。 2.传统的练习(略) 3.完成你的《课堂活动记录及报告》 (便于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第三节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 育才中学 覃浩然?课程安排?4 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领会物质的量、摩尔、摩尔质量、阿伏伽德罗常数、气体摩尔体积、 物质的量浓度的基本含义。 (2)使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阿伏伽德罗常数、气体摩尔体积、物质 的量浓度等各物理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学会用物质的量来计量物质。

(3)掌握用物质的量浓度来表示溶液的组成,掌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 的方法。 (4)学会用物质的量进行有关化学反应的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4) 通过引导学生对自己熟悉问题的分析,让他们学会怎样从中提炼总结 出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5) 通过模拟科学家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究活动,让学生感受科学家在面对 实际问题时,如何分析、联想、类比、迁移、概括和总结,如何建立 数学模型,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 (3) 通过模拟科学家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第 26 页 共 105 页 兴趣,让他们享受到探究未知世界的乐趣。 (4) 通过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 学态度和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知识上重点、难点:物质的量的含义和应用。 2.方法上重点、难点:如何寻找、选择解决问题的途径,建立数学模型。 【课前准备】学生课前探讨,完成下列表格: 假定我们有一篓面值一元的硬币,假定每一硬币的形状、体积、质量是相同的, 我们通过哪些方法或途径可以知道这篓硬币的个数? 序 号 方法一 方法二 ?? 方 法 或 途 径【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交流、研讨]在开始今天的化学课之前,请同学们先回答我们布置的课前智力游戏: 假定我们有一篓面值一元的硬币,假定每一硬币的形状、体积、质量是相同的, 我们通过哪些方法或途径可以知道这篓硬币的个数? (媒体显示) 序 号 方 法 或 途 径第 27 页 共 105 页 方法一 方法二直接数数 先称量出一个硬币的质量,再用硬币的总质量除以一 个硬币的质量方法三先称量出 100 个硬币的质量, 用硬币的总质量除以 100 个硬币的质量,再乘以 100方法四先称量出一个硬币的体积,再用硬币的总体积除以一 个硬币的体积方法五先称量出 100 个硬币的体积, 用硬币的总体积除以 100 个硬币的体积,再乘以 100方法六先测量出一个硬币的厚度,再将硬币垒起来,用硬币 的总厚度除以一个硬币的厚度方法七先测量出 100 个硬币的厚度,再将硬币垒起来,用硬 币的总厚度除以 100 个硬币的厚度,然后乘以 100方法八用模具(比如一木板上刻有许多凹槽,每一凹槽中正 好卡入 10 个硬币)计量(银行常用)????[建立模型] 我把上述方法总结为两种方法模型:直接计量和换算。前者直接获得 硬币个数,后者通过引入中间物理量搭桥,换算出硬币个数。 [讲述、媒体显示] 模型一:直接计量 (方法一) 模型二:引入中间物理量换算 (方法二

~方法八)[引言] 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个化学上经常遇到的宏观物质的质量、体积与构成它的微 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问题。也就是第三节所讲述的内容。第 28 页 共 105 页 [讲述、媒体显示]第三节 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 一、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摩尔、摩尔质量 [引言]首先我们来分析C + O2 == CO2 反应: [讲述、媒体显示] C 宏观上: 12克 + O2 32克 一个O2分子 == CO2 44克 一个CO2分子微观上: 1个C原子[联想质疑]实际生产或科学实验中,碳、氧气、二氧化碳是可称量的,固体反应原 料是按照一定的质量比例、气体反应原料是按照一定的体积比例投入的,但化学反 应是在碳原子与氧分子之间一个一个地进行的,碳原子、氧分子以及反应生成的二 氧化碳分子都是难于称量的微观粒子,如何建立起宏观物质的质量、体积和其所含 微观粒子数之间的联系呢?或者说已知宏观物质的质量或体积,如何求出它所含有 的微粒个数?已知微粒个数,如何求出它的质量或体积? [媒体显示] 宏观物质质量、体积――――――――――――――微粒个数 [思考探究]结合前面解决一篓硬币有多少个的方法模型,请尽可能多地列举出知晓 一定质量或体积的宏观物质中含有多少个微观粒子的方法或途径。 (以碳粉、碳原子 为例说明) (媒体显示) 序 号 方法一 方法二 ▼一个一个地数 ▼先称量出 1 个微观粒子的质量, 然后再用宏观物质的质 量除以 1 个微观粒子的质量,计算出微观粒子个数。第 29 页 共 105 页方 法 或 途 径 方法三▼先称量出由某一数目的微观粒子所组成的微粒集体的 质量,然后再用宏观物质的质量除以微粒集体的质量,再 乘以微粒集体所含有的微粒数,计算出碳原子个数。方法四▼先测量出 1 个微观粒子的体积, 然后再用宏观物质的体 积除以 1 个微观粒子的体积,计算出微观粒子个数。方法五▼先数出 1cm3 宏观物质所含有的微观粒子个数,然后再 根据宏观物质的总体积,计算出微观粒子个数。............[分析评价] 方法一可以看作是属于模型一的,直接计量;方法二~五可以看作是属 于模型二的,引入中间物理量换算。微观粒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我们无法用肉 眼直接看见或计数,因此,我们可以否定方法一。同样的理由,我们也可以排除方法 二、方法四。由于不同的微粒的体积不一定相同,我们没有 1cm3 的各种宏观物质中 所含微粒的个数的现成的数据,方法五不具有普遍性,如果采用方法五求一定质量 物质中所含微观粒子数,我们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但我们有现成的表示原子相对 质量的相

对原子量,只要我们适当确定方法三中构成微粒集体的微粒数目,使得这 一微粒集体的质量是可以称量的,也许我们能够找到一条具有普遍意义的解决问题 的有效途径。 [建立模型] 根据方法三,我们把这一微观粒子集体所含微粒数目暂定为 NA 个,建立下列数 学模型: [讲述、媒体显示] 物质所含微粒数=物质的质量 微粒集体的质量× A N[引导点拨] 如何确定这 “一定数目 NA” 这 , “一定数目 NA” 究竟为多少比较适宜呢?第 30 页 共 105 页 国际上规定:0.012kg12C 所含碳原子数目即为 NA。这样规定有什么好处?①NA 个微 观粒子所形成的微粒集体的质量在几克到几百克之间,质量大小适宜,便于换算, 可以称量。②有利于借助原子量,确定不同种类粒子集体的质量。 [讲述、媒体显示]我们把 0.012Kg12C 中所含碳原子个数称作“阿伏伽德罗常数” 即 NA,大约为 6.02×1023。 将通过方法三建立的数学模型中的 NA 用“阿伏伽德罗常数”代替,并作变形: [讲述、媒体显示]物质所含微粒数 阿伏伽德罗常数=物质的质量 阿伏伽德罗常数个微粒 的质量[讲述]我们把上述比值用一个特定的物理量――物质的量表示,并规定其单位为 摩尔(mol) ,即: [讲述、媒体显示] 物质的量(mol)=物质所含微粒数 阿伏伽德罗常数=物质的质量 阿伏伽德罗常数个微粒 的质量[讲述]物质的量便是我们在建立物质的质量与其所含微粒数时所引入的新的物理 量,通过它建立起了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之间的桥梁。 由上述关系式可以看出,当物质的量等于 1mol 时: 物质所含微粒数=阿伏伽德罗常数 物质的质量=阿伏伽德罗常数个微粒的质量 所以:1mol 的物质中含有阿伏伽德罗常数个微粒; 阿伏伽德罗常数个微粒的质量即 1mol 物质的质量。 我们把 1mol 物质(即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因此: [讲述、媒体显示] 物质的量(mol)=物质所含微粒数 阿伏伽德罗常数=物质的质量 摩尔质量第 31 页 共 105 页 n =N/NA=m/M [提问总结、概括整合] (媒体显示) ▼在建立物质的质量和其所含微粒数的联系时,我们引入了什么新的物理量? ▼物质的量与物质质量、物质所含微粒数之间是如何换算的? ▼什么是阿伏伽德罗常数? ▼1mol 物质的质量如何确定?什么是摩尔质量?它与 1mol 物质的质量是否为同一概 念? ▼物质的量的含义什么?摩尔是什么?任何 1mol 物质中都含有多少个微粒?以阿伏伽德罗常数个微粒所 组成的微粒集体作标准,表示 一定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个 这样的微粒集体的物理量 ÷ 摩尔质量 (g/mol) 12g 碳 12C 中所含碳 原子的个数

, 大约为 23 6.02×10[迁移、应用] 常规训练(略) 拓展延伸:物质的质量 (g)物质的量 (mol)×阿伏伽德 罗常数▼请在互联网 微粒数 (个) 或有关图书上 查询七个国际 基本物理量及× 摩尔质量 (g/mol)÷阿伏伽德 罗常数每摩尔物质的质量, 数值上等于物质的 式量,单位为 g/mol物质的量的单位,任何 1mol 物质中都含有阿 伏伽德罗常数个微粒其单位,这些物 理量的含义分 别是什么?▼已知国际千克原器的质量是不变的。如果我们在确定原子量时,以一个碳原子质 量的 1/24 作标准,则水分子的式量为多少?18 克水中含有多少个水分子? ▼物质的量可以用来计量原子、分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等各种微观粒子, 也可计量这些微观粒子的特定组合。C2H4(乙烯)、HCHO(甲醛) 2H4O2(乙酸)三种 、C 分子的组成可以分别用下图表示第 32 页 共 105 页 乙烯 表示氢原子甲醛 表示碳原子乙酸 表示氧原子从组成的角度看,可以把每个分子中的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组合成一特定 的整体,则上述三种物质可以表示为(CH2)2、(CH2)O、(CH2)2O2,三种物质所形成的混 合物可看作是这一整体和氧原子组成的。已知由这三种物质组成的某混合物中,碳 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则该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第 二 课 时[引言]引入了物质的量后,建立起了宏观物质与其所含微观粒子之间的桥梁。今 天我们继续探讨 1mol 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有什么特点。 [媒体显示] 二、气体摩尔体积 [交流、研讨]阅读 P21 表 1-3-1,相邻同学相互研讨。 [提问交流] [媒体显示] 问 题 结 论1mol 物质的质量在数值上有什么 数值上等于其式量,单位为克 特点? 相同的温度、压强下,1mol 的不 固体、液体物质体积无明显规律,第 33 页 共 105 页 同物质的体积在数值上有什么特 气体物质体积基本相同 点? [总结]从表 1-3-1 我们获得这样的结论: 1mol 物质的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其式量,单位为克。 相同的温度、压强下,1mol 不同气体物质的质量不同,但体积基本相同。 [讲述、媒体显示]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有的体积叫做气 体摩尔体积(Vm,单位 L/mol) 。 n=V/Vm [拓展延伸] 同温(T)、同压 (P) 下,相同体积(V)的气体所含有的气体物质的量(n)或分子 数(N)是否相同? 同温(T)、同压 (P) 下,气体的体积(V)和气体的物质的量(n)之间存在什么关 系? 同温(T)、同体积(V)下,气体的压强(P)和气体的物质的量(n)之间存在什么关 系? [讲述、媒体显示] 标准状况(简写为 STP,指 0℃,1.01×105Pa)下,1mol 任何气体都占有大约 2

2.4 升的体积,这个体积叫做标况下气体摩尔体积(22.4L/mol)(展示 22.4L 立方 。÷ 摩尔质量 (g/mol) ×阿伏伽德 罗常数物质的质量 (g)物质的量 (mol)微粒数 (个)× 摩尔质量 (g/mol)÷阿伏伽德 罗常数× 22.4L/mol÷ 22.4L/mol标况下气 体体积 (L)第 34 页 共 105 页 体,让学生感受其大小) [概括整合] (媒体显示)[迁移、应用] 常规训练(略) [拓展延伸] ▼查阅有关书籍,想一想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有哪些?不同条件、不同状态的 物质,决定其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如何从理论上解释相同条件下,不同气 体的摩尔体积为什么相同? ▼尽可能多地列举出求标况下 1mol 气体质量的方法。 ▼自己动手用硬纸皮制作一个体积为 22.4 升的立方体,感受其大小。 第 三 课 时[引言]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用质量分数表示溶液的组成。通过质量分数,我们 可以求出一定质量的溶液中含有多少溶质。但是,在化学计算中,我们更多的应用 到物质的量,因此,我们需要用物质的量表示溶液的组成――物质的量浓度――以 单位体积溶液所含溶质 B 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 [讲述、媒体显示] 三、物质的量浓度 以单位体积溶液所含溶质 B 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 B 的物质的量浓度(CB) CB=n/V n ――― 溶质 B 的物质的量(mol) V ―――溶液的体积(L 或 m3 等)第 35 页 共 105 页 CB―――溶质 B 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mol/m3 等) [迁移、应用] 将 53gNa2CO3 固体溶于水配成 0.5 升溶液,所得 Na2CO3 溶液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1mol/L 的 H2SO4 溶液中 CH+、CSO42-分别是多少?将 1molNaCl、1molCaCl2 溶于水配成 1 升溶液,所得溶液中各离子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概括整合] (媒体显示)第 36 页 共 105 页 溶液的物质 的 量 浓 度 (mol/L) ÷ 溶液体积(L)÷ 摩尔质量 (g/mol)× 溶液体积(L)×阿伏伽德 罗常数物质的质量 (g)物质的量 (mol)微粒数 (个)× 摩尔质量 (g/mol)÷阿伏伽德 罗常数× 22.4L/mol÷ 22.4L/mol标况下气 体体积 (L) [引言]在实际工作中如何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呢? [媒体显示] 请用 NaCl 固体配制 250ml0.5mol/L 的 NaCl 溶液。 [交流研讨] 你认为配制溶液的大致步骤有哪些?需要哪些仪器?如何提高溶液配制的精确度?第 37 页 共 105 页 [活动探究] (两人一组,相互协作)需要多少溶 质? 计算 计算:需要 NaCl0.5mol/L× 0.25L×58.5g/mol=7.3g[拓展延伸]某 同 学 在 配 制 NaCl 溶液的实 验中出现了如配制溶液需要 哪些仪器?容 量瓶上有哪些 标识? 如何洗涤仪 器?选择 250ml 容量瓶、1

50ml 烧杯、适当长度的玻棒、称 量范围为 100g 的托盘天平 准备 仪器 将容量瓶、烧杯、玻棒分别 用自来水、蒸馏水各洗三遍下情形,试分析 对所配溶液浓称量时要注意 什么?称量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 7.3gNaCl 固体。度的影响溶解 溶解后若有明 显的温度改 变,能否立即 转移溶液?如 何保证尽可能 将溶质全部转 移到容量瓶 中? 加水至容量瓶 容积的 2/3 时, 为什么要轻轻 振荡容量瓶? 定容时要注意 什么?溶解: NaCl 固体放入烧杯 将 中,加入 50ml 水溶解。转移转移: NaCl 溶液沿着玻棒 将 小心转移到容量瓶中,然后 每次用 30ml 水洗涤烧杯 2~ 3 次,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 瓶中。定容 摇匀定容、摇匀:向容量瓶中加 水至其容积的 2/3 时,轻轻 振荡容量瓶,然后继续加水 至凹液面的最低点与刻度线 平齐,塞好瓶塞,倒转容量 瓶 3~4 次, 使溶液混合均匀装瓶 贴签装瓶贴签:将溶液转移到试 剂瓶中,贴上标签。操 作实 情对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的影响称量前未调零点, 天平指针偏向左边第 38 页 共 105 页 要称取 7.3gNaCl 固体,将药品放在 右边托盘上称量 容量瓶洗涤后未干燥 未洗涤溶解 NaCl 固体的烧杯 加水至容量瓶容积的 2/3 时, 未轻轻 振荡容量瓶 定容时眼睛处于仰视的位臵 摇匀后发现凹液面的最低点低于刻 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第四课时[引言]引入物质的量后,不仅解决了一定量的宏观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数的问题, 而且也为根据化学反应计算带来极大的方便。 [讲述、媒体显示] 四、物质的量与化学反应点燃2H2 + 从质量角度: 从分子数角度: 从物质的量角度: 从标况下气体体积角度: 从任意相同条件气体体积角度: [迁移应用] 4g 2 分子 2mol 44.8L 2 体积O2 32g 1 分子 1mol 22.4L 1 体积2H2O 36g 2 分子 2mol▼分别从质量角度、微观粒子数角度、物质的量角度、从标况下气体体积角度、从第 39 页 共 105 页 任意相同条件气体体积角度分析化学反应 2NO+O2===2NO2 中各物质间的数量关系。 ▼P24 交流研讨 ▼在标准状况下。CH4 气体 0.224 升,充分燃烧时消耗 O2 多少摩尔?生成水多少克? 如果将生成的 CO2 气体用 2mol/L 的 NaOH 溶液吸收,需要多少毫升的 NaOH 溶液? [拓展延伸] ▼如何用质量分数为 98%, 密度为 1.84g/ml 的浓硫酸配制 250ml 2mol/L 的稀硫酸? ▼试探讨溶液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关系第二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 第一节一.教材分析(一)知识脉络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已经认识了几种具体物质的性质和单质、酸、碱、盐、氧化物的一般性质,但他们只是 从单个物质的角度认识物质

的性质,尚未从一类物质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性质,更未建立起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因 此,通过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的研究,引导学生以元素的观点认识物质;通过研究用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使学生建立分类的观点。在分类的基础上,研究纯净物——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学生 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已存在溶液、浊液等混合物的观点,进而引进一种新的混合物——胶体,建立分散系的概念, 丰富学生对混合物的认识,并使学生了解胶体的一般性质,学会从粒度大小的角度对混合物进行分类。元素与物质的分类(二)知识框架物质元素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溶液浊液胶体氧化物 酸、 碱、 盐第 40 电解质 页 共 105 页 非电解质丁达尔现象 电泳 聚沉 (三)本节教材的主要特点从单个物质向一类物质过渡,体现分类思想的应用,为形成元素族奠定基础,并以概念同化的方式引入新 概念——胶体。二.教学目标(一)使学生初步接触各种元素及其化合物,知道元素以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态在物质中存在,以及每一种物质都有自己的物质家族, 建立起元素与物质家族的关系, 了解 110 多种元素为什么能组成上千万种物质。(二)从物质组成和性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为研究物质的通性建立认识框架,同时知道可以依据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关系,掌握一类物质可能与哪些其它类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体验了解研究一类物质与其它类物质之间反应的关系的过程方法。(三)知道胶体是一种重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的丁达尔现象、电泳、聚沉等特性,能够列举生活中胶体的实例,了解胶体性质的简单应用。三.教学重点(一)知识与技能:元素与物质的关系;胶体的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探讨各类物质的通性及其相互反应关系,学会如何以元素为核心认识物质,从多角度依据不同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并体验分类的重要意义。(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分类的重要意义,依据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让学生树立运用化学知识,使自己生活得更健康。四.教学准备(一)学生准备要求学生复习初中化学中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关系,复习第一章第二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 和程序,为学习本节教材做准备。(二)教师准备教学媒体及课件;概念图;实验探究的药品及仪器。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学习方法——合作学习法。 六.课时计划:3 课时 七.教学过程第 41 页 共 105 页 第 1 课

时 【板书】第一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板书】一.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1.联想·质疑(提出本节教材的核心问题) .. .. (1)110 多种元素是如何构成几千万种物质的? (2)为了更好地研究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应怎样对物质进行分类?用什么样的标准分类? (3)各类物质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 2.交流·研讨(引发学生对于物质与元素之间的已有认识。通过对熟悉物质的组成元素的分析,逐渐建立起 .... 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问题 1】 30)找出组成元素;由已找出的元素重新组合成新的物质。 (P 合作学习的实施:针对课本 P30 的 2 个问题,以四人一个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活动,教师下发给学生交流 讨论的记录表,按照元素的化合价规则(正价在前,负价在后)各自填写这些熟悉物质中的元素还能组成物质的 化学式(书中已有的化学式不再重写) : (1)若只由一种元素组成,请写出其化学式。这一类物质属于单质还是属于化合物? (2)若由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先在 正价元素 Na(+1) Mg(+2) Cu(+1、+2) Ca(+2) C(+2、+4) H(+1) S(+4、+6) 下面的 线,并 看谁写 属于化 负价元素 O(—2) Cl(—1) S(—2) 两个表格中将能形成化合物的元素画上连 请写出其化学式(开展个人和小组比赛, 得又多又准确) 这一类物质属于单质还是 。 合物?(3)若由三种元素组成化合物,请写出其化学式。 【问题 2】 30)含碳物质的研究。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含碳物质中的组成元素,研究含有 0、+2、+4 的 (P第 42 页 共 105 页 碳元素的物质。 化合价 化学式 —4 CH4 0 C +2 CO +4 CO2、CaCO3 Na2CO3、NaHCO3(注意:—4 价含碳物质供学有余力的学生研究) 3.得出结论: (1)元素是物质的基本组成成分,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2)同一种元素可以自身组成纯净物——单质(元素以单质的形式存在的状态称为该元素的游离态) (3) 不同种元素相互之间按照一定的规律可以组成纯净物——化合物 (元素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的状态称 为该元素的化合态) ;相同的元素也可组成不同的化合物。 由于元素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律以不同的种类和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因而 110 多种元素能够构成庞大繁杂 的物质世界(回答联想·质疑中的第一个问题) 。 4.迁移·应用 (1)丰富已有的元素——纯净物图,展现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①省略号(一类物质)给学生留下了一个再创造的空间。如含铜物质、含钠物质(金属) 、含氢物质、含碳 物质、含硫物质(非金属)等均可依下图建立相应的图示(教师启发,学生演练) 。 ②化合物中的化学式也给学生留下了一个再

创造的空间。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填写学生熟悉物质的化学式, 使学生进行知识建网。 纯净物含铁物质 单质 化合物含铝物质 单质 化合物?? 单质含氧物质 化合物 单质含氯物质 化合物金属 FeFe2O3 等金属 AlAlCl3 等O2Al2O3 等Cl2FeCl3 等游离态化合态游离态 铝元素化合态游离态 氧元素化合态游离态化合态铁元素氯元素元素第 43 页 共 105 页 (2)迁移应用,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和建立元素及其化合物家族的概念。 —2 化学式 类别 Na2S H2S 化合态 S(游离态) 0 化合价+4 SO2 Na2SO3+6 SO3 Na2SO4知识点击:供学生阅读,使学生了解和建立元素的化合价与物质的关系,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课外作业:P37—1、3 题。第 2 课时二.物质的分类交流·研讨 学生列举熟悉的物质,写出化学式,根据一定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并绘制简图。 教师引例: 五 彩 缤 纷 的 铜 世 界 黑色 白色 蓝色 绿色 CuO CuSO4 CuSO4·5H2O Cu2(OH)2CO3 uO 蓝色 紫红色 Cu(OH)2 碱 O Cu 单质 u uO uO 盐 氧化物 C化合物 C学生演练,教师要及时给出鼓励性、发展性评价,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1.物质分类标准的研究 (1)物质是否由同一种分子组成(学生回忆初中化学或科学的内容)——纯净物和混合物。 (2)要根据被分散物质颗粒的大小可将混合物分为溶液、浊液、胶体等。 (3)纯净物是否由同种元素组成——相同元素构成单质(游离态) ;不同元素构成化合物(化合态) 。 (4)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是否导电——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5)根据化合物的性质可将它们分为酸、碱、盐、氧化物。 (6)根据反应物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可将反应物分为氧化剂和还原剂。第 44 页 共 105 页 元素单质 酸、碱、盐 氧化物 化合物 电解质 非电解质纯净物 物质混合物溶液浊液胶体2.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之间的关系 活动·探究 (1)探究示例: 反应物 锌 类别: 单质 实验现象 锌溶解,有大量气泡冒出 结论 酸能和活泼金属反应放出 氢气。盐酸 类别: 酸 NaOH (酚酞) 类别: 碱碱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酸能和碱发生中和反应。氧化铜 类别:氧化物黑色的氧化铜溶解,溶液变蓝 色。酸能和碱性氧化物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AgNO3 类别:盐酸能和某些盐反应。(2) 学生探究: 将全班学生分为四个小组分别探究以下四种代表物的性质, 填写探究报告, 然后全班汇报、 交流探究结果(探究的目的是让学生尝试探究一类物质的通性,初步体验研究一类物质性质的过程和方法) 。 ①、金属铁(单质)的性质;②Ca(OH)2(碱)的性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jq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