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课后习题

更新时间:2024-06-15 17:2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九章第三节以及第十四章第三节不在期末考试范围之内。

第一章 财政概述 名词解释 财政:财政是政府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运用公共权力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的集中性分配,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一个特殊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手段。 公共财政:公共财政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客观要求的一种比较普遍的财政形态,即政府财政将按社会公共需要的原则来确定其职能和开支。

社会公共需要:社会安全、秩序以及公民基本权利和经济发展的社会条件等方面的需要。 国家分配论:财政产生的原因有两个:剩余产品的出现和国家的产生。 财政学:财政学是研究人们如何借助于政府制度,最大限度地利用稀缺资源来最好地达到效率与公平两大经济目标的学问。

经济人:即人在从事经济活动时总是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具体地说,就是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生产要素所有者追求收入最大化,政府官员追求选票最大化....... 思考题

1、 如何理解财政概念

答:(一)财政分配的主体是政府

(二)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三)财政分配的对象是一部分社会产品 (四)财政分配是一种集中性分配

(五)财政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手段 2、财政分配范畴是如何发展的

答:徭役和赋税——公债(封建社会)——政府预算(封建社会后期)详见P6 3、财政分配形式是如何发展的 答:力役——实物——货币 详见p7

4、如何正确理解公共财政,试述我国实行公共财政所带来的变化 答:(一)公共财政的概念:公共财政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客观要求的一种比较普遍的财政形态,即政府财政将按社会公共需要的原则来确定其职能和开支。 (二)公共财政带来的变化 1、财政收入来自公共 2、财政支出用于公共 3、政府职能转向公共

4、社会意识的变化:收税有规矩、收了税的政府要提供高效、良好的服务、支出要合理 5、经济学研究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答:(一)经济人 (二)经济制度 (三)经济决策 (四)经济目标

(五)经济结果和经济评价 6、公共财政有那些特点?

答:1.理财的公共性2.非盈利性3.强制性和补偿性4.民主性和法制性 7、我国财政学的发展阶段是什么?

答:(一)传统财政学时期(1949一1978) 存在环境是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 。

国家主要表现为“资金(物质产品的货币形式)”分配者的角色,因此传统财政理论可以概括为“国家分配论”,即国家是社会资金的分配者,全面指挥社会再生产。 (二)现代财政学时期(1978至今) 存在环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这一时期分前后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1978-1992年

第二阶段为1993年至今 8、研究财政学的方法是什么?

答:(一)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 (二)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三)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 第二章 市场失灵与财政职能 [名词解释]

市场失灵:所谓市场失灵,是指依靠市场机制的运转无法达到社会福利的最佳状态。 外部效应:在现实经济中,经常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即某人或某家企业的活动给他人或其他企业造成了不利或有利的影响,但他并没有因此提供补偿或取得报酬,这种现象就是外部性。前者一般称为外部不经济或负外部效应,后者一般称为外部经济或外部正效应。

公共产品:私人产品的对称,是指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非排他性的产品。 财政职能:所谓财政职能,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财政本身固有的功能。它是由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而非财政概念决定的;经济条件不同,财政职能也不同。

资源配置职能:通过财政收支活动及相应财政政策的制定、调整与实施,实现对社会现有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资源的结构与流向进行调整与选择。政府通过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运用,可以达到合理配置社会资源、实现资源结构合理化、经济与社会效益最大化等政策目标。

收入分配职能:所谓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是指政府对市场活动产生的收入分配进行调整,通过收入转移或税收政策改变市场初次分配的结果,其目标是实现社会所认可的收入分配的公平状态。

经济稳定职能:所谓经济稳定职能,是通过财政政策的制定、实施和调整,以使整个社会保持较好的发展状态,以致于达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等政策目标的财政功能。

政府失灵:政府不能实现帕累托效率结果或不能以公平的方式再分配收入的一种现象。 [思考题]

1. 市场机制实现经济效率所需的环境是什么? 答:(一)所有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二)所有行业的成本是递增的 (三)商品和服务都是内在化的 (四)不存在公共产品

(五)充分的信息 (六)完全的流动性

1. 简述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衡量收入的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有哪些

答:(一)所谓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是指政府对市场活动产生的收入分配进行调整,通过收入转移或税收政策改变市场初次分配的结果,其目标是实现社会所认可的收入分配的公平状态。

(二)衡量收入的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 (1)贫困线

贫困线是用来判断一个人是否处于贫困状态的一个指标,国际上比较常用的确定贫困线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根据人们的收入状况来确定;二是根据满足人们基本生活水平所必需的货物和服务来确定,即根据维持基本生存需要摄取多少热量、蛋白质、需要的衣物、住房面积,赡养系数,卫生教育等来确定。 贫困线具有多样性、动态性。 (2)贫困缺口(Poverty gap) 率 贫困缺囗率.又称相对贫困指数,它由贫困缺口除以所有贫困人口达到贫困线所需要的收入的总和得出。

贫困缺口率主要用来衡量所有贫困人囗的平均收入与贫困线之间的差距,并通过贫困缺口率的高低来衡量贫困状况的变化程度。

(3)最高收入和最低收入家庭群占GDP的份额或货币收人的份额 (4)洛伦兹曲线 (5)基尼系数

如果基尼系数在0.2以下,收入分配高度平均;如果在0.2-0.3之间,收入分配相对平均;如果在0.3-0.4,收入分配相对合理;如果在0.4以上,收入分配差距偏大。

1. 简述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

答:通过财政收支活动及相应财政政策的制定、调整与实施,实现对社会现有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资源的结构与流向进行调整与选择。政府通过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运用,可以达到合理配置社会资源、实现资源结构合理化、经济与社会效益最大化等政策目标。

1. 简述财政的经济稳定职能

答:所谓经济稳定职能,是通过财政政策的制定、实施和调整,以使整个社会保持比较好的发展状态,以致于达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等政策目标,我们将财政所具有的这种功能称之为经济稳定职能。

1. 政府失灵的表现什么?

答:(一)政治家往往成为少数有钱人的俘虏,而不管大多数人的利益。 (二)政府行动往往不能或不肯按成本-效益原则来选择最优方案。 (三)政府官员的目标往往是追求机构规模最大化 (四)政治家和政府官员谋求的是他们自身的内部私利 (五)市场机制不能解决的问题,政府也同样不能解决。

1. 政府失灵的原因是什么?

答:(一)对于政府在市场经济下的作用认识不足,期望值过高 (二)制度性原因

(三) 理性预期的影响 (四)信息不充分

1. 如何救治政府失灵

答:(一)进行宪政改革 (二)寻找合适的政府角色定位 (三) 削减政府权力的增长

1. 面对政府失灵,如何做好新时期的财政工作? 答:(一)正确地认识和分析政府失灵问题 (二)合理地、实事求是地界定政府职能 (三)按市场规律做政府应做的事

1. 市场不能解决经济稳定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答:(一)价格刚性的制约 (二)主观心理规律的作用

(三)投资乘数和加速系数的交互作用,使经济运行出现频繁繁荣和衰退的交替

1. 市场失灵的原因是什么?

答:(一)外部效应的存在 (二)市场不能提供公共产品 (三)垄断 (四)信息失灵

(五)对非市场性目标无能为力 (六)市场不能解决经济稳定问题 第三章 财政收入 [名词解释]

财政收入:是在一个财政年度内,政府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和经济权力通过一定渠道和形式占有的由政府集中掌握的社会产品,在货币经济条件下,这种社会产品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资金。

财政收入规模:财政收入的规模,是指财政收入的总水平,通常用绝对数额,如财政收入总额,或用相对数额,如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的比重来表示。 [思考题]

1. 财政收入的功能是什么? 答:(一)是财政支出的前提条件

(二)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 (三)是政府理财的重要环节

1. 财政收入是如何分类的?

答:(一)按收入形式,可分为税收收入和非税收收入 (二)按财政收入的来源

一是以所有制结构为标准:分为国有经济收入、集体经济收入、中外合营经济收入、 私营经济收入、个体经济收入 二是以部门结构为标准分类:分为工业部门收入和农业部门收入、生产部门和流通部门收入、轻工业部门和重工业部门收入

第一产业部门、第二产业部门、第三产业部门收入 (三)按行政归属,可分为中央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 (四)按收入稳定程度,可分为经常性收入和临时性收入

临时性收入是非连续、不规则地取得的收入,主要包括公债收入和捐赠收入。 (五)按收入取得的依据,分为一般财政收入和国有资产经营收入

1. 我国目前财政收入的形式是什么?

答:(一)税收收入(二)社会保险基金收入(三)非税收入 (四)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五)债务收入(六)转移性收入

1. 试论述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

答:(一)经济发展水平(二)生产技术水平(三)经济体制 (四)传统与习俗(五)价格(六)政府职能范围 5.财政收入的特点是什么?

答:(一)公共性(二)强制性(三)规范性(四)稳定性

6.财政理论界在关于最优财政收入规模的认识上存在哪三种不同的观点? 答:第一种观点:最优财政收入规模是指最小化的财政收入规模

第二种观点: 最优财政收入规模是指最能体现财政收入分配制度要求的财政收入规模; 第三种观点:最优财政收入规模是实现“以收定支”与“以支定收”财政分配原则相适应的财政收入规模,是一种建立在财政收支相互决定理论思想上的观点,在当今财政理论界占主流地位。

最优财政收入规模应该是实现社会投资、社会资源利用效率、社会福利最大化目标,正确处理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经济关系,并处于经济社会均衡状态下的财政收入规模。 第四章 税收概论 [名词解释]

税收:税收是政府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公共权力,按照法律所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强制地、无偿地参与剩余产品分配而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税收制度:也称“税收法律制度”,是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各种税收和征收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的总称。

纳税人: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也称纳税主体。

征税对象:征税所指向的客体,表明对什么东西征税。征税对象可以是商品、货物、所得、

财产,也可以是资源、行为等。

税率:即应征税额与征税对象或计税依据的比例,是计算税额的尺度。

偷税:指纳税人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和记账凭证,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的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 直接税:凡由纳税人自己承担税负,不发生转嫁关系的税。如所得税和财产税。

间接税:凡纳税人可将税负转嫁与他人,发生转嫁关系,由他人负担的税。如商品税。 税制结构:指一个国家根据本国的经济条件、经济政策和财政要求,分别主次设置若干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的税种所组成的税制总体格局。 [思考题]

1. 税收的三大形式特征是什么? 答: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1. 税收具有哪些功能? 答:(一)财政收入职能 (二)税收收入分配职能 (三)税收的宏观调控职能

1. 税收原则是什么?

答:(一)财政原则(二)公平原则(三)效率原则

1. 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有何异同?

答:(1)全额累进税率,是指对征税对象的全部数额,都按其所适用等级的百分比计算应纳税额的累进税率。 这种累进税率的特点:一是纳税人的全部应税对象虽按累进原则确定负担,但在具体计算税额时,相当于按比例税率计税;二是当征税对象处于两个级距的临界点时,税收负担会呈现出“跳跃式”增减变化,甚至出现税额增量大于征税对象增量的不合理情况。

(2)超额累进税率,即以征税对象数额超过上一级的部分为基础,对征税对象的不同等级部分,分别按照不同百分比计算税额的累进税率。

其主要特点:一是实行分级或分段计税,同一征税对象可能适用几个等级的税率;二是实行超额计税,仅对征税对象数额中超过上一级的部分,按较高税率计税,避免了全额累进税率在两个级距临界点处,征税对象的负担剧增剧减的缺陷;三是在具体计算税额时,不必采用分级分率计算的繁琐方法,而是代之以较为简化的“速算法”。

1. 起征点和免征额有何区别?

答:所谓起征点,即税法规定对征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数额。课税对象的数额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达到或超过起征点的,应就征税对象全额依率计征。

所谓免征额,即税法规定征税对象总额中免于征税的数额。免征额部分一律不征税,仅就超过免征额的部分依率计税。

起征点和免征额虽然都属于税收优惠照顾措施,但两者优惠政策的重心不同。其中,前者体

现税收的重点照顾政策,后者体现税收的普遍优惠政策。

1. 税制结构模式概念和种类?

答:税制结构模式是指由主体税特征所决定的税制结构类型。 税制结构模式的种类

(1)以商品劳务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 (2)以收益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

(3)商品劳务税和收益税双主体的税制结构

1. 决定税制结构模式的因素是什么?

答:1、经济发展水平 2、税务管理能力 3、财政支出结构 4、税收政策目标

8.我国一般将税种如何分类

答:(一)按税负能否转嫁,分直接税与间接税

(二)依据课税对象的性质不同,分商品税、资源税、所得税、财产税、行为税 (三)按税收管理权限,分中央税、地方税和共享税

(四)按税收的计税依据标准划分,可分为从价税和从量税 (五)按税收与价格关系划分,可分为价内税和价外税。 第五章 现行税制 [名词解释]

从量税:以进口商品的重量、长度、容积、面积等计量单位为计税依据。 复合税:对某种进口商品同时使用从价和从量计征的一种计征关税的方法。

滑准税:一种关税税率随进口商品价格由高到低而由低至高设置计征关税的方法。

城市维护建设税:国家对缴纳三税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实际缴纳的三税税额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种税。 房产税:以房产为征税对象,依据房产价格或房产租金收入向房产所有人或经营人征收的一种税。 车船税:指在我国境内的车辆、船舶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税暂行条例应缴纳的一种税。 车辆购置税:在我国境内购置车辆的单位和个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辆购置税暂行条例应缴纳的一种税。

印花税: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书立、使用、领受具有法律效力的凭证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

契税:以所有权发生转移变动的不动产为征税对象,向产权承受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 [思考题]

1、 简述消费税的概念和目的。

答:消费税是以特定消费品为课税对象所征收的一种税。

目的是为了调节产品结构,引导消费方向,保证国家财政收入。 2、 简述营业税的征税范围。

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的应税劳务、转让的无形资产和销售的不动产。

应税劳务是指属于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金融保险业、邮电通信业、文化体育业、娱

乐业、服务业税目征收范围的劳务。

3、 我国规定的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项目是什么?

答:(1)工资、薪金所得;(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3)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4)劳务报酬所得;(5)稿酬所得;(6)特许权使用费所得;(7)利息、股息、红利所得;(8)财产租赁所得;(9)财产转让所得;(10)偶然所得;(11)其他所得。

4、 根据住所和居住时间两个标准,我国将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区分为哪两类,概念分别是什么?

答:居民和非居民。

居民纳税人是指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但在中国境内居住满1年的个人。(对于居民纳税人,应负无限纳税义务,不论其来源于我国境内还是境外任何地方的应税所得,均应按我国税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非居民纳税人是指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且居住不满1年的个人。(对于非居民纳税人,只负有限纳税义务,即仅就其来源于我国境内的应税所得,按我国税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第六章 非税收入 [名词解释]

非税收入:政府非税收入是指除税收以外,由各级政府、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依法利用政府权力、政府信誉、国家资源、国有资产或提供特定公共服务、准公共服务取得并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或准公共需要的财政资金。

政府性基金: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规定,为支持某项特定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共事业发展,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无偿征收的具有专项用途的财政资金。

行政事业性收费: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有关规定,依照国务院规定程序批准,在向公民、法人提供特定服务的过程中,按照成本补偿和非盈利原则向特定服务对象收取的费用。 彩票公益金:是指政府按彩票销售额的一定比例提取的专项用于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的资金。

罚没收入:是指国家司法机关、依法具有行政处罚权的国家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等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实施处罚所取得的罚款、没收的违法所得、没收的非法财物及其变价收入等。 [思考题]

1、 简述非税收入概念、特点。

答:政府非税收入是指除税收以外,由各级政府、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依法利用政府权力、政府信誉、国家资源、国有资产或提供特定公共服务、准公共服务取得并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或准公共需要的财政资金。

特点:1、灵活性 2、不稳定性3、非普遍性 4、资金使用上的特定性 2、 简述非税收入理论依据。

答:(一)提供准公共产品的成本补偿 (二)矫正负的外部效应的需要 (三)政府所有权收益的存在 3、简述我国非税收入主要内容。 答:(一)行政事业性收费 (二)政府性基金

(三)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 (四)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 (五)国有资本经营收益 (六)彩票公益金 (七)罚没收入

(八)以政府名义接受的捐赠收入 (九)主管部门集中收入

(十)政府财政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

4、我国非税收入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答:存在问题:(一)非税收入总体规模偏大 (二)非税收入管理政出多门

(三)非税收入尚未完全纳入预算管理 (四)非税收入管理法制建设相对滞后 对策建议:(一)实行分类规范管理

(二)纳入财政统一管理,确立分级管理权限 (三)规范非税收入票据管理 (四)加强非税收入监督管理 (五)加快非税收入法制建设

5、非税收入与预算外资金的区别与联系

答:非税收入是按照收入形式对政府收入进行的分类 预算外资金则是对政府收入按照资金管理方式进行的分类

现在提非税收入概念,表明随着预算管理制度改革(部门预算和综合预算的实施)和政府收入机制的规范,可以逐渐淡化预算外资金概念。目前非税收入的主体还是预算外资金,但有相当一部分非税收入已经被纳入预算内管理,今后的改革目标是要随着部门预算和综合预算的深入推进,将预算外资金全部纳入预算管理。 第七章 财政支出概述 [名词解释] 财政支出:财政支出是政府将筹集到的财政收入有计划地分配和使用到履行政府职能的各个方面的支出。

财政支出规模: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预算年度)政府通过财政渠道安排和使用财政资金的绝对数量及相对比率,即财政支出的绝对量和相对量,它反映了政府参与分配的状况,体现了政府的职能和政府的活动范围,是研究和确定财政分配规模的重要指标。 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的支出。

转移性支出:政府在公民之间再分配购买力的支出,政府的这种支出表现为资金无偿地、单方面地转移,主要有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 [思考题]

1. 财政支出有什么作用?(P109-111) 答:(一)财政支出对效率的作用 (二)财政支出对公平的作用

(三)财政支出对经济稳定增长的作用

1. 衡量财政支出规模的指标是什么?

答:有两种:一是绝对量指标,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个财政年度)财政支出的货币价值总额。二是相对量指标,也称相对规模,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财政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

1. 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是什么?

答:(1)经济性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政府干预程度 (2)政治性因素:政局是否稳定、政府规模 (3)社会性因素:人口规模和年龄结构 (4)国际关系

1. 财政支出有哪些不同的结构类型?

答:(一) 按支出用途分

(二) 按支出是否与商品劳务相交换分: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三) 按政府层次分:中央财政支出、地方财政支出 (四) 国际分类法 (五) 按支出功能分 (六) 按支出经济性质分

1. 结合我国情况,分析财政支出规模的变化趋势及原因

答:(1)变化趋势:下降后上升

(2)变化原因:市场化、东南亚金融危机

(3)今后的趋势:增长,其原因是经济发展的要求、人口老龄化的到来、科教文卫事业发展的需要

1. 简述西方学者对财政支出规模增长原因的分析(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 )(P117)

☆ 答:A、提出者: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 B、原因:

经济发展的早期:基础设施

经济发展的中期:增加投资、市场失灵 经济发展的成熟期:教育、保健与福利支出

经济发展的大量消费阶段:进行福利分配政策性支出

1. 财政支出的原则有哪些

答:(一)效率原则(二)公平原则(三)稳定原则

1. 试述如何确定公共支出的最优规模(P113-114)

答:(一)局部均衡分析

公共支出规模的局部均衡分析,实际上就是分析在全社会可供配置的资源总量既定的前提下,公共部门应占有多少才是有效率的。经济学家们通常用“社会机会成本”来说明。 所谓社会机会成本,是指一定数量的资源由私人部门配置转变为由公共部门配置,由此给私人部门所带来的损失。如果资源配置达到公共部门配置所获得的边际收益率等于私人部门所获得的边际收益率的时候,那么整个社会资源配置就达到最佳状态。 (二)一般均衡分析

公共支出最优规模的一般均衡分析,可以用图7-2(p114)加以说明。假定全社会的资源只生产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曲线AB为生产可能性曲线,I都表示不同的无差异曲线,不难看出只有曲线与AB的切点E所代表的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组合才是最有效率的,也即OG是公共支出的最优规模。

1. 试述控制政府支出的方法

答:(一)代替法指在不降低政府职能相同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情况下由企业、私人或非政府组织承担政府的部分职能。在中国财政实践中,有很多控制政府支出的方略。 1、以工代赈

2、古代屯兵和现代生产建设兵团 3、公共产品的市场提供和自愿提供

(二)绩效法(或节约法) 是指在保持政府支出不变的情况下或减少的情况下通过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提高资金使用效果,以达到增加政府职能目的。 1、事业单位拨款制度的改变 2、建立官员激励机制 3、预算制度完善 4、完善政府采购制度 第八章 财政支出的内容 [名词解释]

国防支出:国防支出是指一国为维护国家主权与保证领土完整所必须的费用支出。 教育支出:是政府用于教育事务的支出。

科学技术支出:科学技术支出是政府动用财政资金对科技活动给予的支持和投入。

医疗卫生支出:政府介入卫生产品市场,运用财政资金对于卫生产品和服务所给予的支持和投入

投资性公共支出:政府对于以国家为主体的投资项目所安排的支出。

社会保障支出:指国家财政对丧失劳动能力、失去就业机会,以及其它遇到事故而面临经济困难的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支出。

财政补贴支出:一种影响相对价格结构,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政府无偿支出。 [思考题]

1. 试述在国防预算既定的情况下如何配置国防预算 答:1、义务兵役制与志愿军兵役制的结合

2、建立预警系统,并在预警系统与作战系统之间求得必要平衡 3、保持常规武器系统与核武器系统的均衡发展

1. 教育支出为何是财政支出的重要内容?(P141) 答:1、外部正效应2、教育有助于公平3、资本市场不完善

1. 教育支出的方式有哪些?不同教育支出方式所产生的效应(p143) 答:1、一定程度的免费教育 2、收入补充 3、价格补助

1. 政府财政为何发安排科学技术支出?其内容是什么?

答:必要性:

1、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科技活动具有明显的外部正效应。

2、科学技术的应用研究,具有较明显的私人产品属性。但政府有必要介入涉及国家利益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领域,以保证国家安全、促进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 3、在科技服务领域,因为其具有明显的正外部性,政府也应担当重要角色 内容:一是研究与发展。 二是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 三是科技服务。

1. 投资性公共支出的必要性是什么?财政投资支出的方式有哪些?

答:必要性:

1.是克服市场在资金配置方面失灵的必要手段

2.是进行宏观调控、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必要手段 3.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方式:

1、直接投资:直接投资方式是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作为投资主体通过参股、控股等形式直接参与重大基础设施和能源工业项目及部分支柱产业项目、高新技术项目的决策、实施和正常的经营管理。直接投资方式主要是股权投资方式。 2、间接投资:一是对公益性项目采取无偿拨款方式,二是有偿贷款方式。 3、财政补贴方式:一是财政贴息,二是投资补贴。

1. 政府参与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理由是什么?社会保障是如何构成的?

答:理由:1、市场难以消除收入分配不公 2、保险被看作是一个优值品 3、保险市场信息不对称 4、有助于促进经济稳定

构成:国际上的分类: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

我国的分类: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四个方面的内容构成,即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

1. 财政补贴的必要性是什么?是如何分类的?其经济效应是什么?

答:必要性:1.外部正效应 2.扶持弱质产业3.促进社会稳定

分类:1.按照预算科目分类:企业政策性补贴、财政贴息、事业单位补贴、其他对企事业单位补贴

2.按补贴方式差异:可以分为现金补贴(一般称为明补)和实物补贴(一般称为暗补)在我国现实生活中,现金补贴主要有职工副食品补贴等实物补贴主要体现在农副产品价格补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补贴

经济效应:1.对需求 影响社会总需求,对居民的补贴增加消费需求,对企业补贴增加投资需求。

2.对供给 对居民的补贴增加了相应的消费需求,从而导致价格水平上升,有助于增加供给;对企业的补贴有助于企业增加生产规模,从而有助于增加供给。

3.对社会公平和稳定 能够优化资源配置,安定人民生活,提高社会公平和稳定。

4.财政补贴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经济生活中起着弥补市场缺陷、调节供求结构、推进价格改革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存着使价格信号失真、干扰市场经济运行、使财政负担加重等消极作用。因此,在运用财政补贴时,必须控制好“度”,才能发挥积极作用,克服消极作用。

1. 试述政府干预保健市场的原因

答:1、保健市场的供求关系极为特殊 2、患者的无知 3、外部正效应

4、疾病的不可预测性

第九章 财政不平衡与财政赤字 [名词解释]

财政平衡:通常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财政收支数量(一般是12个月)基本相等的关系。 财政均衡: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规模和结构保持平衡状态下的财政收支状况。

财政赤字:指某一财政年度,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所产生的财政赤字。 预算赤字:指在某一财政年度,政府计划安排的总支出超过经常性收入并存在于预算中的差额。

赤字财政:是指政府有意识地、有计划地利用预算赤字,以达到经济稳定增长的一种手段。 财政发行:政府为了弥补财政赤字而增加的货币发行。

赤字依存度:指财政赤字占财政支出的比率,它反映了政府在一定时期内(一年)总支出依赖财政赤字的程度 赤字比率: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它表明的是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动员社会资源的程度

[思考题]

1. 如何理解财政平衡?(p169-170) 答:(一)财政平衡与财政均衡 (二)动态平衡与静态平衡 (三)总体平衡与部门平衡 (四)配置平衡 (五)分配平衡

1. 财政不平衡的原因是什么? 答:(一)外部冲击 (二)无弹性的税制 (三)财政超支短收 (四)意外事件

1. 财政赤字有哪些类型?

答:(一)按对国债收支处理方法的不同,把财政赤字区分为软赤字和硬赤字 (二)按财政赤字与经济运行相关的角度,把财政赤字区分为周期性赤字与结构性赤字 (三)按计算方法的不同,把财政赤字区分为总赤字和原始赤字

1. 财政赤字的用途是什么?

答:(一)为战争经费融资 (二)拯救经济衰退(三)促进经济发展

1. 弥补财政赤字的手段有哪些?

答:(一)财政发行 (二)财政透支 (三)动用上年财政结余或累计财政结余 (四)发行公债

1. 决定财政赤字规模的因素是什么?

答:1、社会经济因素

经济增长率 ;货币化部门增加的程度 ;是否有闲置资源的存在 ;政府自身的管理能力 ;公众的牺牲精神 2、资金来源

从国际上看,财政赤字的国际融资渠道主要包括国际援助、优惠贷款、商业贷款。 从国内看,财政赤字的国内融资渠道主要是向公众借债和向银行借款。 第十章 公债 [思考题]

公债:公债就是政府以债务人的身份,按照国家法律规定或合同的约定,同有关各方发生的特定权利和义务关系。

国债:公债的一个组成部分,一般指中央政府(在实行联邦制的国家中指联邦政府)的债。 代际负担:指当代人的债务负担转移给后代人,或者说当代人把应当承担的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成本转移给后代人。 公债制度:国家对于公债发行的各种条件(期限、利率、种类)以及募集和偿还办法的总称。 公债流通市场:广义的公债流通市场是指公债在发行结束后就可以进入证券市场上市交易、提前兑付、可以转让的场所。 狭义的公债流通市场即公债上市交易市场。 公债依存度:当年的公债发行额与财政支出之比。

公债偿债率:当年还本付息支出额与该年度财政收入总额之比。 公债负担率:当年公债余额和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率。 [思考题]

1. 公债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答:一是财政支出的需要,二是有闲置资金的存在

1. 公债的功能是什么?

答:(一)弥补财政赤字

(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功能 (三)筹集建设资金的功能 (四)对经济的调节功能

1.调节投资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2.调节积累与消费,促进两者比例关系合理化。 3.调节资金供求和流通中的货币量。 4 .稳定债券市场

1. 试述公债制度的内容

答:主要包括公债的种类、公债的发行、公债的偿还、公债的利息等。

1. 决定公债规模的因素是什么? 答:1、应债能力2、偿债能力 3、使用效益

1. 决定外债规模的因素是什么?

答:1、国际政治经济形势2、外债偿债能力 3、国内配套能力 4、外债结构

1. 衡量公债规模和外债规模的指标是什么?

答:(一)衡量公债规模的指标:1.公债依存度 2.公债偿债率3.公债负担率 (二)外债规模的衡量指标:1.外债偿债率2.外债负债率3.外债债务率

1. 试从不同的角度对公债进行分类

答:(一)按公债发行区域的不同,可以分为国内公债和国外公债 (二)按偿还期限的不同,可分为短期公债、中期公债及长期公债 (三)按举债手段的不同,可分为强制性公债和自由认购公债

(四)按公债流通能力的不同,可分为自由流通公债和非自由流通公债 (五)按公债券形式的不同,可分为凭证式公债和记账式公债

(六)按公债发行本位的不同,可分为货币公债、实物公债、折实公债

(七)按公债利率是否变动,可分为固定利率公债、浮动利率公债和保值公债 第十一章 政府预算 [名词解释]

政府预算:一国具有法律效力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

费用论:也称为成本论,持这一观点的学者认为,政府预算是实现公共服务的一种成本或投

入,即公共服务费用,财政是政府资金供给的专门机构,或者称为“总账房”,其任务是为行政事业单位提供资金。

报酬论:亦称为购买论,这一理论以社会上存在着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两者之间发生着商品和劳务的交换,即商品和劳务的交换关系为前提的。报酬论的基本观点有两个:税收是政府的价格,政府预算是购买各项具体公共产品的价格。

预算法:预算法是政府预算管理的法律规范,是组织和管理预算的法律依据。 预算年度:预算年度又称为财政年度或会计年度,是指编制和执行政府预算所应依据的法定期限,一般为一年。

季度收支计划:政府预算年度计划在各季度的具体安排,是政府预算的具体执行计划。 预算调整:是通过改变收支任务或资金用途,组织预算新的平衡的重要方法。

预算追加追减:指在原核定的预算数基础上增加(或减少)预算收支数额。也称追加预算或追减预算。 预算划转:由于行政区划或企事业单位行政隶属关系改变,必须同时改变其预算的隶属关系,并及时将全年预算划归新的领导地区或单位,以保证财权和事权的统一。

政府决算:政府决算是政府预算执行的总结,它反映着年度政府预算收支的最终结果,也是一国经济活动在财政上的集中反映。

部门预算:部门预算由政府各部门编制、经财政部门审核后由议会(我国为人民代表大会)审查通过的反映部门所有收入和支出的预算。

政府采购:也称公共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和实行预算管理的政党组织、社会团体、 事业单位,在使用财政性资金时,以公开招标为主要形式,从国内外市场上购买商品、工程和服务的行为。

国库集中支付:指对财政资金实行集中收缴和支付的制度,由于其核心是通过单一账户对现金进行集中管理,所以这种制度一般又称为国库单一账户制度。

要素预算:指预算支出项目是按工资、公务费、购置费、修缮费等支出要素来列示支出的预算。

零基预算:是对所有的预算支出项目都以“零”为基数,采用成本一效益分析,在重新审查和评估该项目必要性的基础上,确定项目预算金额的预算编制方法。

公开招标:公开招标是指采购人按照法定程序,通过发布招标公告的方式,邀请所有潜在的不特定的供应商参加投标,采购人通过某种事先确定的标准从所有投标中择优评选出中标供应商,并与之签订政府采购合同的一种采购方式。 [思考题]

1. 政府预算有那些特点和功能? 答:特点:(一)综合性

政府预算的内容决定了它能综合反映一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况。 (二)法律性

政府预算经国家权力机关批准后方可实施,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 (三)计划性

政府预算本身就是一个计划。在执行过程中,有计划地组织收入、安排支出,以保证国民经济协调、稳定地发展。 功能:1、控制政府规模 2、促进宏观经济的平衡

3、有利于立法机关和社会成员对政府收支的监督 4、政府预算有利于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5、通过政府预算的编制、讨论、公布和执行,将政府意志转化为社会意志,借以统一认识,

调整社会内部各利益阶层的关系。

6、通过事先算账,了解政府财力的家底,并根据政府预算全面安排年度财政收支,做到统筹规划、全面安排。

7、通过政府预算的编制和执行,使政府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明确本年度的工作目标和财政资金安排,促进财政资金有计划的使用。 2.政府预算是如何分类的?

答:(一)按预算的组织形式分,把政府预算分为单一预算和复式预算 (二)按预算编制所采用的方法来分,把预算分为零基预算和增量预算 3.政府预算编制程序和编制原则☆

答:编制程序:随着部门预算的推行,我国的预算编制程序为“二上二下”。 一上是报送本部门与基本预算需求相关的基础数据和相关资料;

一下是由财政部门各业务处室根据各单位上报的数据下达预算控制数;

二上是由各部门根据下达的预算控制数编者按制本部门收支预算,上报财政; 二下是财政部门根据人大批准的政府预算,在规定时间内批复下达各部门预算。 原则:1.公开性2.完整性3.可靠性4.年度性5.法律性 4.实行部门预算意义?试述部门预算的含义及内容

答:意义:1、有利于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依法治国的方针。

2、有利于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履行对财政预算的审查和监督作用。 3、有利于规范政府、财政和部门的行为 。 4、有利于强化预算观念,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5、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

含义:部门预算由政府各部门编制、经财政部门审核后由议会(我国为人民代表大会)审查通过的反映部门所有收入和支出的预算。

内容:部门预算主要包括一般预算(收入和支出)和基金预算(收入和支出)。 5.政府采购程序?

答:(1)采购项目确立批准阶段 (2)采购合同形成阶段

首先,确定采购模式。其次,确定采购方式。再次,确定中标、成交供应商。再次,确定中标、成交供应商。

6.编制政府决算的意义是什么?

答:(一)政府决算是国家、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在财政上的集中表现,体现一年来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体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和进程。

(二)政府决算是研究制定或者修订国家和地方财政经济政策的基础资料。 (三)编制政府决算是做好下年预算管理工作的基础。 (四)决算资料是财政统计资料的重要来源。 7、政府采购的方式有哪些?

答: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询价、 国务院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认定的其他采购方式。 8、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内容是什么? 答:(1)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

财政部门在中国人民银行开设国库账户。账户包括三个:一是国库单一账户,也称合并基金账户,所有的政府资金必须进入这个账户;二是长期储蓄账户,用于储蓄财政部门长期不用的资金;三是机构过夜账户,也称停车场账户,用于暂时存族财政部门已拨出但预算单位尚未全部用出去的资金。

财政部门为预算单位开设的账户体系,也包括三个账户,即机构部门账户、机构管理收入账户和机构管理支出账户。

(2) 财政收支全面实行国库集中收付

收入方面,取消原来层导层代缴、收入过渡的模式,采用直接缴款模式。 支出方面,主要采用财政直接支付制,即由财政部门直接将资金付给用款单位,少量、零星的支付则由预算单位在获得财政部门授权以后支付。 9、 如何改革与完善我国政府预算编制 答:1、改革预算编制机构 2、规范预算编制程序 3、规范预算编制过程 4、改变预算编制的观念

10、试述我国预算监督的形式

答:1、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其常委会的监督

为了方便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审批监督,各级人民政府须在本级人代会召开前一个月将预算草案主要内容提交本级人代会的专门委员会进行初审。在人代会开会时,本级政府财政部门负责人向大会正式提交预算草案,提请审议,待批准后,预算成为正式法律。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预算需要调整,必须经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方可进行,财政部门未经批准不能擅自变更预算。 2、 财政部门的监督

财政部门的监督除通过财政部派员在各地的中央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常驻地就地进行监督外,还有各级财政部门开展下述形式的监督检查: 第一,日常监督检查。 第二,专项监督检查。 第三,全国财税大检查。 第十二章 财政管理体制 [名词解释]

财政管理体制:财政管理体制或财政体制是国家划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以及各级政府之间,政府同国有企业、行政、事业单位之间在财政管理方面的职责、权力和利益分配的根本制度。

统收统支型财政体制:所谓统收统支型财政体制,即地方主要的财政收入如数上交中央财政,而地方所需的财政支出基本上由中央财政全额拨款,地方财政收支之间不发生直接关系。所以,有时也称其为“收支两条线”的财政体制。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型财政体制:即按“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起来的,以中央集权为主、适度分权的财政体制。

分税分级型财政体制:是在明确各级政府职责权限范围的前提下,以分税法划分各级财政收入,并实行政府间转移支付以平衡各级财政收支的财政体制。 收支挂钩:是指地方的预算支出和预算收入挂钩。

分灶吃饭:1980-1985年全国大多数省试行的“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财政体制。

分税制☆:是指在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事权的基础上,确定中央与地方财政支出范围,并按税种划分中央与地方预算收入的财政管理体制。

政府间转移支付:指财政资金在政府间的无偿转移或转让,是财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思考题]

1. 财政管理体制的实质是什么?实行集权和分权的理由是什么?

答:实质:财权财力的集中与分散问题。

集权理由:1.有利于有效配置全国性或准全国性公共产品。

2.只有中央政府才便于出面解决收入再分配问题。 3.集权有助于宏观经济稳定。

4.从征税效率角度看,中央政府往往比地方政府更具有相对优势。

5.中央预算的性质,可以避免由于地区之间的产业竞争所造成的有害影响。 分权理由(P243-247):1.施蒂格勒的理论 2.奥茨的分权理论

3.特里西“偏好误识”的分权理论 4.布坎南的“俱乐部”理论

5.蒂伯特模型及麦圭尔的补充和完善

1. 财政管理体制的特点是什么? 答:(一)整体性(二)规范性(三)稳定性

1. 财政管理体制有哪些类型?决定因素是什么?

答:(一)统收统支型财政体制 所谓统收统支型财政体制,即地方主要的财政收入如数上交中央财政,而地方所需的财政支出基本上由中央财政全额拨款,地方财政收支之间不发生直接关系。所以,有时也称其为“收支两条线”的财政体制。

(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型财政体制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型财政体制,即按“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起来的,以中央集权为主、适度分权的财政体制。 (三)分税分级型财政体制 所谓分税分级财政体制,是在明确各级政府职责权限范围的前提下,以分税法划分各级财政收入,并实行政府间转移支付以平衡各级财政收支的财政体制。 决定因素:地方财政自主权的大小。

1. 建立财政管理体制的原则是什么? 答:(一)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二)与政治经济形势相适应

(三)事权和财权相统一、权责结合

1. 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是什么? 答:(一)确定预算管理体制的类型 (二)确定预算分几级管理 (三)划分预算收支

(四)确定地方的机动财力

(五)规定中央和地方的预算管理权限和责任

1. 分税制有哪些模式?

答:(一)美国模式:财权分散、财力相对集中 (二)法国模式:财权集中、财力集中

(三)日本模式:财权适度分散、财力有效集中

1. 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存在问题?

答:1、财权与事权划分模式不对称。

2、省以下地方财政管理体制没有得到应有的规范。 首先,地方收入划分没有按照分税制的原则进行。 其次,各地税收返还办法不统一、不规范。

最后,现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横向调节力度不够,地区收入差距仍然较大。 3、分税制本身还存在一些不合理的问题。 4、转移支付不规范

1. 如何完善我国的财政管理体制

答:1、彻底分税。分税制财政体制就是要把中央对地方、地方各级之间财政体制的确定建立在科学合理的税种划分之上,实现财政体制的实质性转型。

2、合理分权。进一步明确各级之间的财权、事权范围,真正做到“各税各征、各事各管”,并用立法的形式予以明确。 3、加速完善省以下各级财政体制。

1. 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定义及其功能是什么?

答:定义:政府间转移支付是指财政资金在政府间的无偿转移或转让,是财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功能:(一)保障地方政府提供最基本公共产品 (二)调节地区之间的财政净收益

(三)矫正地方政府活动在辖区之间的外部效应

1. 我国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是什么? 答:问题:1、财政转移支付结构不合理 2、分配办法不规范、不公开、不透明 3、省以下财政转移支付尚不完善 解决方案:1、完善指导思想 2、试行纵向和横向相结合模式 3、采取适当形式 4、完善法制化建设 第十三章 财政效益 [名词解释]

财政效益:就是财政活动所费成本与所取得的社会实际效果之间的比较关系,它包括财政分配活动的合比例性和有效性两个方面。

税收效益:包含着经济和社会效益。税收的经济效益就是指以最小的税收成本,完成既定的税收任务,使税收纯收入达到最大值。税收的社会效益就是指税收取之有度,正确处理政府与居民、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做到征税而不伤及税本,为以后更多地征税奠定良好的基础。

财政支出效益:是财政支出的数量与其所取得的成果之间的对比关系,是国民经济效益的一个组成部分。

实质性的成本、效益:指的是最终消费者经由支出计划所感受到的实际损失或收益,它反映的是社会福利绝对值的一种减少或增加。

金融性的成本、效益:由于某一项支出计划的产生而导致相对价格变化之后所产生的金钱上的相对损失或收益。

最低费用选择法:是根据国家要举办的某项事业,提出若干实现目标的方案,通过分析对比各备选方案的全部预期成本(现值),然后选择用费用最低的达到目标的方案。

公共劳务收费法:是把商品买卖的原则引伸运用到一部分“公共劳务”的提供和使用中去,通过制定和调整“公共劳务”的价格,使“公共劳务”得到最有效、最节约的使用,以达到提高财政支出效益的目的。 [思考题]

1. 财政效益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一)财政效益的全面性 (二)财政效益的多样性 (三)财政效益的多层次性

1. 财政效益是如何分类的?

答:(一)财政的经济效益是指财政在经济活动和一部分公益活动中,在不违背国家政策、法律的前提下,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以较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 (二)财政的社会效益是指财政在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中,为社会提供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达到最佳。

1. 财政支出效益的评价指标是什么?

答:(一)财政经济性支出的效益衡量指标 1、微观指标

(1)建设工期(2)单位生产能力投资额(3)投资回收期 2、宏观指标

(1)投资效果系数(2)平均建设周期(3)未完工程占用率 (4)每亿元投资新增生产能力

(二)文教科学卫生支出的效益衡量指标 1、 教育支出2、科学技术3、医疗卫生事业 (三)国防支出效益衡量指标

1、军工产品费用产值率2、武器装备使用期费用额3、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

1. 如何理解税收效益

答:包含着经济和社会效益。税收的经济效益就是指以最小的税收成本,完成既定的税收任务,使税收纯收入达到最大值。税收的社会效益就是指税收取之有度,正确处理政府与居民、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做到征税而不伤及税本,为以后更多地征税奠定良好的基础。

1. 如何提高支出效益

答:(一)转变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 (二)合理分配财政资金

(三)加强对财政支出全过程的管理

(四)根据各项财政支出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提高财政支出效益的具体办法

1. 试述成本----效益分析方法

答:(一)成本----效益分析法的概念 成本----效益分析法指的是,通过市场价格和“影子价格”全面权衡各投资项目的社会成本和社会收益,并用一系列的办法将成本与效益折合成现值,然后通过三种途径比较成本现值与效益现值:

(1)二者的代数和愈大,该项目愈是可行;

(2)效益与成本的比重愈是大于1,该项目愈是可行;

(3)假定二者的代数和为零,计算出一个内部收益率(净现值等于零的折现率),内部收益率大于所选取的折现率,该项目可行。 (二)成本一效益分析的步骤 1、成本、效益的鉴定 2、成本和效益的衡量 3、成本、效益的折现 4、折现率的选择 5、项目选择

6、成本--效益分析法的用途

7、政治因素对成本效益分析的影响 第十四章 财政政策 [名词解释]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政府以某种财政理论为依据,为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而采取各种财政工具的总称。

扩张性财政政策:指通过减少收入、扩大支出来增加总需求的财政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指通过增加财政收入、减少财政支出来压缩总需求的财政政策。

财政支出乘数:指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因政府购买物品和服务支出的增减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减的倍数。

税收乘数:指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因政府税收变化而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减的倍数。 平衡预算乘数:表示政府税收与政府购买同时以相等的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化额与政府购买(或税收)变化额的比率。

财政政策有效性:是指财政政策的实施引导经济增长、物价水平、就业水平和国际收支的变动接近预定政策目标的程度。

刺激性财政政策:指通过倾斜性投资和财政利益诱导,如减免税等手段,重点扶持某些部门的发展,以增加社会供给的财政政策。

限制性财政政策:指通过各种财政工具,如提高税率等手段,限制某些部门的发展,压缩局

部过剩的财政政策。 [思考题]

1、 财政政策是如何分类的?

答:(一)根据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把财政政策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均衡性财政政策

(二)根据财政政策对总供给的影响,把财政政策分为刺激性财政政策和限制性财政政策

(三)根据财政政策对经济的调节是自动的还是自觉的,把财政政策分为自动调节的财政政策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四)根据财政政策调节的对象是收支总量还是收支结构,把财政政策划分为宏观财政政策和微观财政政策。

(五)根据财政收支活动对经济活动的作用,财政政策可分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

2、财政政策的构成要素?

答:(一)财政政策目标(二)财政政策主体(三)财政政策工具 3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是什么? 答: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是财政政策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各政策要素通过某种媒介体相互作用形成的一个有机联系的过程,简单地说,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就是指财政政策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财政政策工具—收入分配、货币供应量—政策目标 4、财政政策功能

答:导向功能、 协调功能 、控制功能、 稳定功能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j9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