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应用》教案合集

更新时间:2024-05-07 02:5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二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教学设计思路 华池职专栾文彧

【概述】

《语言文字应用》是按照高中新课程标准编写的选修课的教材,是一本为专门讲授汉语语言文字知识和应用的语文教科书。这本教材共有6课23节,内容包括“汉语、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专题。显然,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学完全部内容是有困难的,如果只是“走马观花”或“蜻蜓点水”地过一遍,效果也肯定不会太好。所以,如果时间充足的话可以多讲点,但一定要突出重点、抓住难点。“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可拆可合,自成模块”,这也是这本教材的一个特点。所以,在教授的时候,可以根据抓大放小的方针,围绕一个“点”来进行。这样做的好处,一方面是能真正突出专题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取得“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还可以给学生们学习方法上的启发,留出深入思考探究的空间,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课程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学习形式】

课堂学习和学生自学相结合 【设计思路】

1、在上课前,先梳理教材内容,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在课堂上主要不是传授语言知识,而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积极参与语言实践

1

活动,一方面每篇“课文”本身都是联系日常生活中语言文字现象的“实例”,这些内容本来就值得我们关注和探究;另一方面这些“课文”也不再是一些死记硬背的条文,而是需要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动脑甚至动手参与才能完成的“任务”。“

⑴实例教学法

举一些新鲜的例子,养成生活处处皆语文的习惯。

比如可以在各种报纸,各类杂志,精彩纷呈的电视节目,众多的书籍上收集到所需的信息材料,并进行剪辑,摘抄,分类归档,标明其出处,收集时间及适用章节场合,以便在教学实例中使用。

⑵情境教学法

查找街头、电视、报刊错别字,推荐自己喜欢的一句广告语,感悟文学作品中生动的句子。创设情景教学法的途径有以下几条:生活展现情境,实物演示情境,图画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表演体会情境,语言描述情境。这些教学方法我们在以前必修课的讲授也都用到过,在讲授这册书的过程中,没有必要去刻意追求,根据需要而定。

2、有效有用

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既是一种知识和能力,也是中学生应有的文化素质和精神风貌。所以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必须注重有用有效的学习目标。从一个方面看,“有效有用”是指现在教材中的内容都是经过精心选择的最重要和最实用的语言文字知识,是合格的高中生必须具备的语言文字能力,更不用说也考虑到了中学生升学考试的实际需要。从另一个方面看,“有效有用”更体现在我们希望通过这门

2

课程的学习,使中学生能够真正变“死记硬背”为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科学方法,变“题海战术”为灵活地解决语言文字应用的各种问题,变“应付考试”为具备较高水平的文化素质和精神文明修养。

在讲授过程中,我们必须注重有用有效,而最直接的有用有效就是和高考的挂钩,这也是我们在讲课过程中取舍的一个标准,如第六课“语言的艺术”可以说是和高考密切相关的一课。“服从高考”是必需的。但是,不能不加选择地把高考这方面的试题堆给学生, 异化为高考复习课。不能企望一步到位,不可能一次完成高考“语言表达应用”的复习任务,高三还要安排时间进一步巩固,深化。所以,浅尝辄止,可以把这课甚至是这册书看成是高考复习的热身赛而非正式比赛。 【课时安排】

总21课时

第一课:走进汉语的世界 1课时

第一节:美丽而奇妙的语言认识汉语——认识汉语 自 学 第二节: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1课时 第三节:四方异声——普通话和方言 自 学 第二课:千言万语总关“音” 2课时

第一节:字音档案——汉字的注音方法 自 学 第二节:耳听为虚——同音字和同音词 1课时 第三节:迷幻陷阱——“误读”和“异读” 1课时 第四节: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 自 学

3

第三课:神奇的汉字 4课时 第一节:字之初,本为画——汉字的起源 2课时 第二节:规矩方圆——汉字的简化和规范 自 学 第三节:方块的奥妙——汉字的结构 1课时 第四节:咬文嚼字——消灭错别字 1课时 第四课:词语万花筒 3课时

第一节: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 1第二节:词语的兄弟姐妹——同义词 1第三节:每年一部“新词典”——新词语 第四节: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 1第五课:言之有“理” 6课时

第一节:“四两拨千斤”——虚词 1第二节:句子“手牵手”——复句和关联词 2第三节: “有话好好说”——修改病句 2第四节:说“一”不“二”——避免歧义 1第六课:语言的艺术 5课时

第一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2第二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 2第三节:淡妆浓抹总相宜——语言的色彩 1第四节: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4 课时 课时 自 学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自 学 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汉语词汇的演变,并能据此解决古汉语阅读的相关问题。 2、认识汉语语法的演变,并能以此指导古汉语的阅读和翻译。 教学重点、难点

汉语词汇的演变和汉语语法的演变。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总第1课时

一、导入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翻译画线的句子。

“这个小孩的耳朵特别大”等笑话百出,你觉得问题出在哪?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差异是很大的,不注意差别就要闹大笑话,为避免再次发生此类尴尬的事,为了更好地学习古代文化经典,我们有必要学习并掌握古今汉语的差别。

二、课堂活动

活动一:我古你今,相对言说。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画出古今差别词句。

要求:一同学说古代汉语词句,另一个说出现代汉语意思。先由词再到句子,然后再互换角色。

(学生活动)

活动二:古今对照,分析差别。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明确感受到古今汉语的具体差异。这段

5

话中实际上只有几个字(词)古今汉语是没差别的,除了地名、人名外,它们是——

生:八、我、能、国、不、客、从、来、坐、谈、问。

师:大多数的字(词)不是意义有所不同,就是用法有些两样。下面请大家结合自己刚刚查找到的一些结果,及书上的参考,说说古今汉语到底有哪些差别?

(学生讨论)

师:概括起来大概有两种,一种是意义改变了,如“形”“妻”等;一种是意义改变甚至某些意义都消失了,如“服”,它“穿衣”这个义项,今天已经消失。

师:大家再看看,“之”的几种用法在现代汉语中还有哪几种在用?

(学生讨论)

概括: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用法还在使用,还有一些就是在固定搭配中使用。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句子有哪些变化。 (学生讨论) 概括:一些古代汉语的句式消失了,如“吾孰与城北徐公美”“忌不自信”等;有些古代汉语的句式与现代汉语句式大体相似,如“不若君之美”;还有一种,一些古代汉语句式只在现代汉语固定短语中保留使用,如“之所以”“为??所??”等。

活动三:汉语词语的演变 1、词语的词形变化

(1)在原来的单音节词加上词头(前缀)或词尾(后缀),成为现代的多音节词。

(2)在原来的单音节词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同义或近义词,合成一个现代的多音节词。

(3)原来的单音节词被现代不同的多音节词所替代,如:伐──攻打;乖──违背;川──河流;股──大腿。

2、词语的词义变化 (1)词义扩大。“江”“河”古代专指长江、黄河。如“哭”,古义指“悲痛出声”“大声曰哭,,细声有涕曰泣”,大声而无泪的叫“嚎” 、

(2)词义缩小。宫:古为“房屋”,今为“宫殿”。

6

“丈人”,古义指“老人之通称”、

(3)词义转移。即词义由指甲事物变为指乙事物。 如“牺牲”古代指为祭祀宰杀的牲畜。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现在指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泛指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

“耳闻不如目见”、“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等等,“闻” 是“听”的意思。现在,“闻”是指用鼻子嗅,它的词义内涵发生了变化。

(4)词义的褒贬色彩不同。“谤”古代指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是中性词。如“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现在“谤”用于“诽谤”,指无中生有地说人坏话,是个贬义词。

活动四:语法的变化 1、语序的变化

最显著的不同之处是疑问句和否定句中的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前,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宾语前置”:

A、沛公安在?(沛公在哪里?) B、古之人不余欺也。(古代的人不欺骗我) 2、句式的变化

古汉语和现代汉语都有判断句,但古汉语通常不用判断词“是”,而是在主语名词后面用“者”,句末加上语气词“也”,或者只用其中之一。

A、陈胜者,阳城人也。 B、夫战,勇气也。 C、荀卿,赵人。 3、词类的变化

古汉语中的词类常常可以活用。 A、“衣锦还乡”(“衣”作动词“穿”讲) B、“既来之,则安之”(“安”作“使??安”讲) 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作“以??为美”讲) D、“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作“使??活”讲) E、“常以身翼蔽沛公”(“翼”作“像翅膀一样”讲) 课堂小练 A、“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 B、“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技》) C、“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陈涉世家》) “山行六七里”

7

(《醉翁亭记》)

“船”为名词,用在动词“载”的前面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用船之意。

“手”为名词,用在动词“拍”的前面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用手”之意。

“狐”为名词,和“鸣”一起用在动词“呼”的前面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像狐狸鸣叫那样大呼”之意。

“山”为名词,用在动词“行”的前面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地点,“在山上”之意。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愚公移山》)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捕蛇者说》)”。

“疑”原为动词,现在充当动词“献”的宾语,活用为名词,疑问之意。

“述”本是动词“记述”,这里活用为名词“记述的文字”讲。 “有”是动词,这里活用名词“出产的东西 “香远益清”(《爱莲说》) “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远”原是形容词,在这里充当“香”的谓语,用作动词,远播之意。

“亲”“远”都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后面带宾语“贤臣”和“小人”,翻译为“亲近”和“远离

“苦”、“劳”、“饿”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当作“使??苦”,“使??劳”、“使??饿”讲,属于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四、布置作业 翻译下面句子

(1)其李将军之谓也。

(2)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悼。

(3)卿新有功,今西见上,宜勿自伐,应对常若不足者。 (4)使尧再三和,咎徭为理,安有取人之驹乎?

(5)隐处穷泽,身自佣耕。邻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

8

耳听为虚——同音字和同音词

教学目标

1、了解形成同音字的原因和同音字词的类型;

2、了解同音字词在语言交际中的作用,注意避免同音字词造成的歧义;

3、结合高考题,加强对同音字词在考试中的重要地位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

1、高考与同音字词。 2、同音近义词的辨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总第2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几个脑筋急转弯:

(1)布和纸怕什么?——布怕一万,纸怕万一。(不怕一万,只怕万一)

(2)铅笔姓什么?——萧。(削(萧)铅笔。) (3)怎样使麻雀安静下来?——压它一下。(鸦(压)雀无声) 2、相传有个神童,宰相爱其才招为女婿。宰相宴请时,当着满堂宾客出一上联请女婿对:因荷而得藕。女婿手指席上果品,答:有杏不须梅。这里因用了谐音(荷—何,藕—偶,杏—幸,梅—媒)而妙言他意,客人们顿时而悟,连连称妙。

3、“痔者必得”药厂厂长的欢迎词(沙叶新) 同痔们:你们好!

9

我代表“痔者必得”全体职工欢迎大家。痔疮是常见病、多发病,不但老年人老骥伏枥、痔在千里,青壮年也壮痔凌云,就是小孩也有痔疮,有痔不在年高嘛!如今是十男九痔、十女九痔,无所不痔、无微不痔,不久就要全民所有痔。所以我厂全体同痔斗痔昂扬,专心致痔,有痔者事竟成,研痔成功了“痔者必得”特效药,欢迎大家使用。谢谢大家!

二、课堂活动

1、生活中有许多用到同音字的地方,有时诙谐幽默,有时意歧难懂,有时暗含美意。你能兴趣出几个例子吗?

示例:歇后语、赵本山的小品:平镜——平静。讨口彩:早生贵子、百年好合、马上发财以及数字谐音等。歧义的例子如:饭后吃点水果可以治癌(致癌)、五香(箱)豆腐干等。

同音字词有什么样的好处或弊端呢?试总结一下。 2、自读课文P25—26,明确: (1)同音字词的成因; (2)同音字词的类型。

指名学生回答,学生齐读关键词句,以达到当堂记忆。 三、深入探究——高考链接。 1、语音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09年四川卷)

A、遮蔽/弊端 囹圄/聆听 不屈不挠/饶有情趣 B、隽永/眷念 惊蛰/桎梏 喟然长叹/功亏一篑 C、侍候/吞噬 吉祥/捷径 溯流而上/夙兴夜寐 D、瓦砾/隶书 矗立/抽搐 锲而不舍/提纲挈领 答案:D(A项加点字依次读作bì,líng, náo/ráo;B项依次读作juàn,zh?/zhì,kuì;C项依次读作shì,jí/ji?,sù;D项依次读作lì,chù,qia。)

(2)下列词语中,各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09年浙江卷)

A、侥幸/角色 车辙/折戟沉沙 瞠目/交口称赞 B、盘踞/拮据 癖好/否极泰来 摒弃/敛声屏息 C、怆然/创伤 蛊惑/余勇可贾 诘问/开花结果

10

D、蹩脚/别扭 干涸/曲高和寡 徜徉/逢场作戏 答案:D(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的能力。D项依次读作bi?/bia,h?/ha,cháng/chǎng。A项依次读作jiǎo/ júe,zh?,chēng;B项依次读作jù/ jū,pǐ,bìng/ bǐng;C项依次读作chuàng/ chuāng,gǔ,ji?/ jiē。)

2、字形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09年湖北卷) A、以逸待劳 分庭抗理 信口雌黄 哄堂大笑 B、漫不经心 和颜悦色 见微知著 推心至腹 C、突如其来 接踵而至 精妙绝伦 浑然一体 D、张灯结彩 休戚与共 不知所终 估名钓誉

答案:C (A、分庭抗理-分庭抗礼,B、推心至腹溶-推心置腹,D、估名钓誉-沽名钓誉)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09年天津卷) A、雍容 经典 韬光养晦 筚路蓝缕,以起山林 B、安详 遐思 薪尽火传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C、跨越 振辐 秘而不宣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D、坐阵 砥砺 学以致用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答案:B(“筚路蓝缕,以起山林”中的“起”应为“启”,意思是说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难;“振辐”中的“辐”应为“幅”,意思是“幅度”;“坐阵”中的“阵”应为“镇”,意思是“亲自在某个地方镇守,也用于比喻”。)

3、近义词辨析。

(1)逐步推广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减少使用污染环境的能源,是 环境恶化的正确的选择。(遏制 遏止)

解析:“遏制”,重点是“制”,控制住;“遏止”,重点是“止”,使停止。显然,目前对于环境恶化只能控制还不能使其停止,故应用“遏制”。

(2)每年三月,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聚集北京,共商 。(国是 国事)

解析:“国事”指国家大事,如“关心国事”;“国是”指国家大计,如“共商国是”。应用“国是”。

(3)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干部队伍 化建设已

11

经有了制度保障。(年轻 年青)

解析:“年轻”指人的岁数不大,有相比较而言之义;而“年青”则为处于青年时期,不合语境。

(4)现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 从前的幻想今天都有可能成为现实。(以至 以致)

解析:“以至”有“一直到”的意思,表示表示时间、数量、程度、范围等的延伸;而“以致”是“因而导致”的意思,后面接的往往是不好的结果。

四、反馈巩固。

1、下列各组词语中,斜线“/”前后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清澈/掣肘 殷红/湮没 瞠目/螳臂当车 B、箴言/斟酌 蛊惑/商贾 船舷/扣人心弦 C、联袂/抉择 整饬/炽烈 辍学/风姿绰约 D、徘徊/脚踝 戏谑/琐屑 惬意/锲而不舍

答案:B(B项分别读作zh?n、g?、xi?n。 A组的读音分别为:ch?、y?n、ch?ng/t?ng。 C组的读音分别为:m?i/ju?、ch?、chu?。 D组的读音分别为:hu?i、xu?/xi?、qi?。)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删除 膻味 籼米 潸然泪下B、信笺 歼灭 缄默 间不容发

C、飙升 鱼鳔 剽悍 彪炳青史D、血缘 戏谑 噱头 空穴来风

答案:B(B项加点字都读ji?n。A项“删”、“膻”、“潸”都读sh?n,“籼”读xi?n“;C项“飙”、“彪”读作bi?o,“鳔”读作bi?o,“剽”读作pi?o;D项“血”、“谑”读xu?,“噱”、“穴”读xu?。)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文身 诡谲 流金铄石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B、桥礅 碑帖 原物璧还 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C、简练 宽宥 犯而不较 万壑争流,千崖竞秀 D、更迭 歆享 濯污扬清 明枪易躲,暗剑难防

12

答案:A(B项中的“桥礅”的“礅”应为“墩”,C项中的“犯而不较”中的“较”应为“校”,D项中的“暗剑难防”中的“剑”应为“箭”。)

4、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朝廷 调济 贸然行事 瞑顽不化 B、惦量 修炼 生灵涂炭 不假思索 C、斑斓 法码 如法炮制 严惩不贷 D、松弛 困扰 歪门邪道 砰然心动 答案:A(A项“调济”应为“调剂”,“暝顽”应为“冥顽”。B项“惦量”应为“掂量”,C项“法码”应为“砝码”,D项“砰然”应为“怦然”。)

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记者在北京博士后研究人员 会上看到,卫生、交通等领域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很迫切。

②小说中的典型形象虽然有生活 ,但仍属于虚构的现象。

③即便是这些水草,也像它们生于斯长于斯的湖水一样 无垢,使人心旷神怡,完全忘却了尘世的烦恼。

A、引见 清静 原形B、引见 清净 原形C、引荐 清净 原型 D、引荐 清静 原型

答案:C(“引见”指引人相见,使彼此认识,“引荐”侧重于推荐;据句意,第(1)空应填“引荐”。“原形”指事物原来的形状或本来面目,“原型”指叙事性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清静”,指安静,不嘈杂;“清净”,指清彻,干净。结合语境“水草像湖水一样”,应选用“清净”。)

6、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很多网民都在访问一些小网站后“中招”:主页被 ,广告弹窗层出不穷等。

②把他批评哭了,并不是我的 ,就是因为我太着

13

急了,说得有点过分。

③毋庸 ,法兰西优秀的民族文化是人类历史上的一笔宝贵财富。

A、篡改 本义 质疑 B、窜改 本意 质疑

C、篡改 本意 置疑 D、窜改 本义 置疑

答案:C(“窜改”指改动成语、文件、古书等,“篡改”指用作伪的手段屐或曲解。“本意”指原来的想法或打算;“本义”指词的原始意义或较早的意义。质疑意思是提出疑问;置疑是动词,有怀疑意(多用于否定式)。)

五、布置作业。

查一下词典,就同音字词分别出一道字音题、字形题和近义词辨析题,并与同桌互做交流。每组选出两份比较好的题目,张贴于后黑板。

迷幻陷阱——“误读”和“异读”

教学目标

1、了解误读异读的定义和造成原因 。 2、学会读准字音。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读准字音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总第3课时

14

一、导入

利用课文前的笑话导入。 二、课堂活动 1、误读

误读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读错(这个字根本没有这个音),一种是读混(两种读音都对,但该读这个音的时候读成了另一个音)。

造成误读的情况大致有三种,即“读半边”、“多音字”和“方言音”。

(1)读半边

瞻 澹 蟾 赡

清朝一次科举考试,考题“昧昧我思之”,选自《尚书》,是沉思、自省的意思。某考生看成“妹妹我思之”,把“昧”作“妹”大作文章。考官阅罢,哭笑不得,提笔批道:哥哥你错了!

(2)多音字

John和一个中国朋友去一家饭店吃饭,吃完出门后不解地问:“为什么饭店门口写着欢迎大骂(驾)光临呢?为什么要我们在厕所里小心地(de)滑呢?

遇见多音字的时候,应该结合语境弄清它的意义和用法。比如“畜”字,做动词读作“xù”而做名词的时候却读作“chù”。又如“处”字,做动词念“chǔ”,做名词念“chù”。

(3)方言音

一个年轻的战士路过河边,看见一个妇女在河边急得直跳,问她原因,那个妇女说她的“孩子”掉到河里了。战士二话不说,纵身跳进了水中,可是,他打捞半天,“孩子”还是没有找到,只找到了一只鞋子,当他失望地回到岸边的时候,却听见那妇女欣喜地说“这就是我的‘孩子’。”

2、应对误读

防止误读的发生,我们可以这样做: 读半边——看清细微差别,谨防声旁误读 多音字——切记据义定音

方言音——矫正地区缺陷,多查字典 3、异读 (1)、一个字在实际使用中存在两个读音,由于读音不统一造成

15

异读。

(2)、不同读音中,只有一个是规范读音;而多音字不同的读音表达不同的意义,只要运用得对,都属于规范读音。

产生原因:文白差异、方言异读、误读造成。 4、绕口令训练

黑化肥发灰,灰化肥发黑。黑化肥发黑不发灰,灰化肥发灰不发黑。

哥挎瓜筐过宽沟,过沟筐漏瓜滚沟。隔沟够瓜瓜筐扣,瓜滚筐空哥怪沟。

粉红墙上画凤凰,红凤凰,粉凤凰,粉红凤凰黄凤凰。 5、改正错别字

繁冗拖杳 纷至踏来 蜂涌而上 功亏一匮 鸠占雀巢 无计于事 人情事故 融汇贯通 手屈一指 痉孪 气冲宵汉 好高鹜远 决无仅有 凭添 随声附合 贪脏枉法 叹为观之 淋漓尽至

6、补充练习:下列词语中红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B )

A、发霉 懊悔 欺侮 风雨如晦 诲人不倦 B、疏浚 皴裂 逡巡 日月如梭 怙恶不悛 C、犄角 绮丽 崎岖 倚马可待 风光旖旎 D、弹劾 刻薄 隔阂 垓下之围 言简意赅

字之初,本为画——汉字的起源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汉字的起源 。

2、了解汉字的造字方法和字体演变。

16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形象地展示汉字的发展。 1、通过课堂练习来巩固和提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受汉字的魅力,关心汉字的发展。

2、了解汉字的造字方法和字体演变,也能帮助学生理解汉字的书写规则,了解汉字中的民族文化气息,并且有助于鉴赏书法艺术作品 。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汉字的起源、造字方法和字体演变学会读准字音 2、对汉字的起源、造字方法和字体演变的理解并能正确地解决在生活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总第4-5课时

一、导语

悠悠中华五千年,中国有着太多太多让外国人仰慕的东西,包括四大发明,文字等等,而汉字则是见证中国悠久历史的重要载体,今天句让我们一起走进汉字,走进中国。

二、推进新课

北京奥运会将要举行,圣火传递仪式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那么我们首先来看看奥运会的会徽。

1、汉字的起源 (1)结绳记事说 (2)八卦说 (3)书画说

17

(4)仓颉造字说 2、汉字的造字方法 (1)象形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文字描摹实物的形状)

(2)指事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文字由指示性的符号构成)

(3)会意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汇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构成一个新字)

(4)形声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5)转注

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授。考、老是也。 (6)假借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以上要结合课文做具体的解析。 3、汉字的演变

(1)甲骨文 (2)金文 (3)小篆 (4)隶书 (5)草书 (6)楷书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认识和了解了汉字是怎么产生和发展的,内容包括体会汉字如何起源于图画,介绍汉字的几种主要造字方法,了解汉字的演变情况。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将使我们感受到汉字的极大魅力,培养了我们的爱国情怀。

四、课外延伸 课后“小试身手”

18

方块的奥妙——汉字的结构

教学目标

了解汉字结构,正确分析汉字的形体结构。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分析汉字的形体结构。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总第6课时

一、导语

二、课堂活动

1、能产的五行偏旁。

1)以五行偏旁中任一偏旁为例,举出含该偏旁的10个字。 2)试写一副有完整意思的同旁联。 2、多变的五行偏旁。

1)汉字合体字组合结构类别:

①上下结构(上下、上中下)②左右结构(左右、左中右)③包围结构(全包围、三包围??) ④框架结构。

2)作个游戏,分析一下自己同桌的姓名,属于什么结构。 三、工具箱

1、汉字房屋的构件

汉字构件三层次:笔画、部件和偏旁。

笔画——汉字的最小构件。根据笔画形状,可以给汉字分成几十种笔画。最基本的有:横、竖、撇、点、折五种。

19

部件——由笔画组成,独立书写单位,不一定有语音、意义,有构字能力。

偏旁——高于部件的构字单位,合体字一级拆分后的表音或表意单位,包括形旁和声旁。

2、汉字房屋的架构

1)书写笔顺的规则:先横后竖,先撇后捺,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外后内,先中间后两边,先进去后封口。可以举二、三例示范。

2)汉字拆分,注意两点:

A、汉字拆分到部件 B、分级拆分。 3)拆分一下前后位同学的姓名。 四、小试身手

1、练习一,找出谜底,排列次序。 2、练习二,学生自己体会。略。

3、练习三,简要说明汉字结构和拉丁字母结构的区别。 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结构特点——

由于美术字体可与绘画结合,字中有画,画中有字,有生动形象的艺术感染力。

1)主标志跑动的“人”的造型同时具有汉字“京”的神韵,蕴含浓重的中国韵味。

2)“beijing2008”字体采用了汉简风格,将笔画与韵味有机地结合再一起,自然,简洁、流畅,与会徽图形和奥运五环浑然一体。

3)字体与主体图案风格相协调,页更符合市场开发地目的。 而拉丁字母虽也可以设计成图案式样,但从艺术字体本身看不出文字意义。

另外,也可以让学生分析“中国印”的创意—— “京”,设计成人字形,是书法与绘画的结合。“京”,既是奔跑,又是欢迎。“印章”形式是中国书法艺术的展现。??

4、补充小练习。出几个拆字谜语。

“上不在上,下不在下,天没它大,人有它大”打一字 (一)

“他们两人离开了” 打一国家名 (也门)

“走人” 打一足球术语

20

(越位在先)

“皿” 打一成语 (一针见血)

咬文嚼字——消灭错别字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古今汉语中存在错别字的现象和原因 。 2、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消灭错别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堂上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发现学习中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教学重点、难点

1、古今汉语中存在错别字的现象和原因,做练习巩固知识。 2、帮助学生学会如何读准字音。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21

总第7课时

一、导语

文字的规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对于城市而言,规范、优美的文字招牌、标语、广告牌是街头文化的组成部分,建设文明城市,要坚决反对错别字和不规范用字。就算是做广告,也应昭示文明,不应在广告中出现错别字。这样的错别字误导小学生不说,还大大影响了城市的形象。此外,商家频繁使用错字的行为,也违反了《通用语言文字法》,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出面做出处理。

二、课堂活动 出错的原因

1、字形相似而误

“公厕”而非“公则” “招聘”而非“招骋” “专座”而非“专痤”

2、字形相似,读音相同或相近而误

“候车”而非“侯车” “咨询”而非“资询” “排档”而非“排挡” “灌饼”而非“罐饼”

3、音同或音近而误

“隐形”而非“隐行” “招聘启事”而非“招聘启示” “库存”而非“裤存”

4、义同或义近而误 “形象”而非“形像” 5、滥用繁体字 “休闲服”

三、错别字笑话(案例)

1、有一个外国人,在中国待了一段时间,自以为汉语不错,一天,他没有带翻译就一个人逛街,逛了一天后,回到宾馆,对翻译说:“你们中国人真有自信。”翻译问:“怎么了?”他说:“我每走过几条街,就可以看见一些大牌牌,上面写着:中国很行,中国商业很行,中国农业很行,中国建设很行,中国交通很行,中国人民很行。”

2、某学生常写错别字,老是把“歇”写成“喝”,他有一篇日记这样写到:那天班长指挥我们抬大粪,大伙干得很起劲,谁都不敢喝

22

一喝。后来我们实在有点累了,就背着班长偷偷的喝了喝??

3、小王同意戒烟,他把保证书交给女朋友小李,可是小李没看完就气走了。原来信是这样写的:“从今天起,我再也不买烟了,决定开始借烟,一定借,借到底??”

4、一老板要请客,写了要买两只鸡一只兔子的帖子让仆人去准备。可是仆人只买回来一只鸡。他很生气地说:“还有一只鸡呢?兔子怎么没有买回来?”仆人说:“你帖子上不是写‘鸡两只,免一只’吗?”

5、超级女生季军得主张含韵有一次来到南京举行她的新碟签售会,其间一男崇拜者请她写下他的家乡安徽的字样,张含韵沉思良久却写不出那个安徽的徽字,最后无奈的写下了“安微”俩字匆匆离去,大出洋相。

四、广告中的错别字集锦 1、饭店门口:“抄”饭

2、修车店门口:补胎“冲”气 3、零售店铺门口:“另”售 4、家具店门口:家“俱” 5、装潢店门口:装“璜” 6、失物广告:失物“启示” 7、网吧广告:一“网”情深 8、钢琴广告:“琴”有独钟、一见钟“琴” 9、热水器广告:随心所“浴” 10、空调广告:终生无“汗” 11、服装店广告:“衣帽”取人 12、某洗衣店广告:“衣衣”不舍 13、某房产公司广告:万“室”俱备 14、某蛋糕广告:步步“糕”升 15、胃药广告:一“不”到“胃” 16、赛马广告:乐在“骑”中 17、电熨斗广告:百“衣”百顺 18、快餐店广告:“烧”胜一筹 19、洗衣机广告:“闲”妻良母 20、帽子公司广告:以“帽”取人

23

21、治结石病广告:大“石”化小、小“石”化了 22、打印机广告:百闻不如一“键” 23、透明胶带广告:无可替“带” 24、冰箱广告:制冷“鲜”锋 25、治痔疮药广告:有“痔”无恐 26、花园公寓广告:随“寓”而安 27、跳舞机广告:闻“机”起舞 28、海鲜广告:领“鲜”一步 29、口腔门诊广告:“快治”人口 30、礼品店广告:“礼”所当然 31、药品广告:“咳”不容缓 32、山地车广告:“骑”乐无穷 33、补品广告:“鳖”来无恙 34、眼镜广告:一“明”惊人 35、驱蚊器广告:默默无“蚊” 讨论:

有人说这是“妙用”,有人说这是“篡改”,你怎么看? 温馨提示:

词语妙用固然好 误人子弟不得了 字形句意别改跑 家喻户晓记得牢

五、导致别字的原因

1、字形相似、如将“呕心沥血”中的“呕”写或“抠”,将“掂量”的“掂”写成“惦”。

2、字音相同或相近,如“川流不息”的“川”写成“穿”,“贻笑大方”的“贻”写成“怡”。

3、字音相同字形相近,如“趋之若鹜”的“鹜”写成“骛”,“涣然冰释”的“涣”写成“焕”。

4、声音相同字义相近,如“鸠占鹊巢”的“鹊”写成“雀”,“绿树成荫”的“荫”写成“阴”。

5、标新立异,故意写错,以引人注目。

6、受社会上不规范字影响或写字马虎而形成的错别字。如“另售”“鸡旦”“打拆”。

如何辨认并修改错别字?

24

一、明义记字

字义决定着汉字的正确使用。一定的语境往往需要相应意义的字“对号入座”。因而,明了字义是明辨字形正误的基础。实际上,有些字词本身含义隽永,根据意义“巧记”字形,会平添许多趣味,收到良好效果。

如“脉搏”的“搏”字,常同“膊’’字混淆。如果明确了“脉搏”:是指血脉跳动,是一个动作场景,而“搏”具有“搏动、跳动”的意思、正好和“脉搏”的语境相吻合,那么,就会很轻松地记住“脉搏”的“搏”应是动词“搏”而不是“胳膊”义的名词“膊”。

“融会贯通”很容易写成“融汇贯通”。有人甚至还振振有词地为这种错误找出所谓的理由,说“融合汇聚了多方面的东西,有了通彻的理解”。其实不然,“融合”“汇聚”的意义是相同的,“融汇”相连,就会语意重复。“融会贯通”的基本词义应该是“参合多方面道理进行体会从而得到全面透彻的领悟”,因而必须用“会”而不能用“汇”。如果把词语中易错字的意义搞通彻了,就能有效地避免写错。

如:下列加点的字词都可以从意义上“纠错” (括号中是正确的字和该字的解释)。

集思广义(益:益处,效果)、 撕打(厮:互相)、

义气用事(意气:偏激的情绪)、 水泻不通(泄:泄出)、

凭心而论(平心:平心静气)、 贪脏枉法(赃:赃款)、 暂露头角(崭:高出)、 开门缉盗(揖:作揖)、 兵慌马乱(荒:灾荒,乱)、

不容质疑(置疑:加以怀疑)等。 二、推形记字

汉字中有80%的字是形声字。形声字的形旁表示汉字的意义类别,因而,推断形旁,明了字的意义所属,就能大致判断出该字在句中的运用正确与否。从而辨别书写的正误。

如:“沤歌英雄(讴)”和“沤心沥血(呕)”中易混淆的三个字“讴、呕、沤”都是形声字,读音相近,字形相近,声旁相同,但形旁却完

25

全不同。这就可以从形旁入手分辨它们。“讴”,形旁是“言”字,表示该字与语言或话语有关,“讴歌英雄”当然需要用优美的语言歌颂,因此,必须写作“讴”。“呕”的形旁是“口”,表明与嘴有关的—个动作,即“呕吐”。“呕心沥血”指的是倾吐心血,费尽心思,应该用“呕”字。“沤”的形旁表明和“水”有关,粪便、青草等加水经过长时间的浸泡俗称“沤肥”。

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都是与形近的形声字容易混淆的,可从形旁的意义这一角度记忆它们的正确字形(括号内是正确的字及该字的解释)。

如:纵横稗阖(捭:两手分开。全词指运用手段进行分化、联合)、 裨官野史(稗:一种杂草)、 大有捭益(裨:补益)、 惮精竭虑(殚:竭尽)、 肆无忌殚(惮:心里害怕)、

暇不掩瑜 (瑕:美玉上的斑点)、 目不遐接(暇:空闲)等。

因为汉字中绝大多数是形声字,所以,推形记字是一种最有实效的记忆字形的方法。

三、探源记字

有些词中的字是由该词形成时特定的意义决定的,因此,必须探究该类词的本义,才能准确记住字。由于时代的阻隔,我们平时只知道有些词的用法,而不知道该词形成的历史背景,书写时难免用现代的观念去理解它,结果常常写错。实际上,有些词尤其是一些成语的形成往往凝结着浓郁的文化风俗或附带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记忆该类词时把它们挖掘出来,会使学习的过程充满意趣。

如“再接再厉”,因为这个成语常用来鼓励人,,而“励”有鼓励的意思,所以常有人把它写作“再接再励”。实际上该词最早记录的是古代斗鸡游戏中的一种常见的现象:为了使自己的鸡获胜,每次接斗时,人们都要在磨刀石上磨利鸡的喙,以使它嘴尖锋利,一下子啄伤对方,制敌于死命。“厉”通“砺”,磨刀石的意思。由于特定含义的限制,“再接再厉”的“厉”只能写作“厉”。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都属于这种类型(括号内是正确的字及该字的解释)。

26

默守成规(墨:指墨子,他曾经很成功地阻止鲁班的攻城方略,有“墨子善守”的说法)

针贬(砭:中医治病的石针, 和金针一样都是中医治病的工具) 名列前矛(茅:古代楚国行军时走在前面的军士均持茅草当旗子) 四、结构记字

有些词尤其是四字短语,结构特殊,内部相对应的字前后意义有一定的互证联系,或者相反相对,或者相互比照,意义一致。这就可以通过其中一个字来推及另—个字,从结构上记准这类词。

如“纷至沓来”,“沓”和“纷”是相对应的两个宇,“沓”是“纷繁”义,与其相对应的“纷”的意义相同。全词意义就是“纷繁热闹地到来”。 “沓”常被误写为“踏”,那是因为不了解“沓”与“纷”相对应的结构关系。

再如“前倨后恭”,“倨”和“恭”结构对应,是一对反义词,“倨”是态度傲慢, “恭”是态度谦恭,明白了这一点就不会把“恭”写成表动作鞠躬的“躬”了。

该类词还有远见灼识(卓)、一张一驰(弛)、计日成功(程)、挑拨事非(是)、重山峻岭(崇)、层见秩出(叠)、提心掉胆(吊)、惹是生非、文过饰非等。

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

教学目标

27

1、了解现代汉语词汇的分类。

2、明确多义词的不同义项和词义的演变现象。 3、正确使用现代汉语的多义词。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词的本义、基本义、引申义等各种意义。 2、掌握词义演变的各种方式。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总第8课时

一、引子解释

编写者引用此故事,意在形象地说明汉语的语义是丰富多变的,大部分词语都存在着一词多义的现象。所以,我们要博学广识,尽量多地掌握常用词语的常用义项,并能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准确判断词语的含义,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出“呆子”那样的笑话。

二、活动解说

课文笑话本身反映的是当前社会上存在的不良风气,但它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汉语的丰富性和表现力强的特点,使我们认识到汉语的独特魅力和复杂性,告诉我们要想学好汉语,就非得下一番苦功夫不可。

课堂活动解说 “‘意思’真有意思!”“词义家族的三亲六故”介绍的是词义之间的联系。需要注意的是词的“本义”和“基本义”并不完全是一个概念。词的“本义”是这个词最初的意义,词的“基本义”指的是这个词最常用、最主要的意义,本义不一定就是这个词现在最常用、最主要的意义。如“兵”的本又是“武器”,基本义则是“战士”。多义词的其他义项,都是从本又发展变化而来的。

一个词语不管它有多少意义,它们之间并不是毫无联系的。下面以“意思”为例说明。(课本60页)

由此可以看出,词语的各个项之间都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词语的各个义项都是由本义直接或间接地引中出来的,因此要把握词义应从词语的本义入手。

28

三、要点解析 1、多义词的本义

多义词的本义是指文献记载的词的最初的意义。比如“浑”的本义是“水势盛大”,“兵”的本义是“兵器”。随着词义的发展演变,有些词的本义已经消失了,因此一般词典中也不列为义项了,比如“浑”的本义就只有在古代汉语的词典中才能查到。有的本义虽然还存在,但已不能独立使用,比如“兵”的本义就只在“短兵相接、厉兵秣马”等成语中还保留着。

2、多义词的基本义

多义词的基本义就是词在现代中最常用和最主要的意义。—般在现代汉语的词类中列出的第一个义项就是该词语的基本义,基本义丈和本义一致,如“割”的本义和基本义都是“用刀截断”。基本义和本义也可能不一致,比如“兵”现在的基本义是“战士、军队”。

3、多义词的借代引申义

多义词的“借代引申”是指甲、乙两类对象之间有某种相关性,所以就可能用原本指称甲类对象的词语去指称乙类对象。整体与部分、物品与使用者、行为与行为发出者、工具与活动、材料与产品、产地与产品等都有着稳定而明显的关联,因而都可以在人们意识中建立起某种联系,从而使词语产生新的意义。比如“口”原指“人的一个器官”,后又用做指“人”的量词,这是用部分指称整体;“便衣”原指“平常人的服装”,后又用来指“穿着便衣执行任务的军人、警察等”,这是用物品指称使用者;“编辑”原指“对资料或现成的作品进行整理、加工”,后又用来指“做编辑工作的人”,这是用行为指称行为发出者的借代引申义。“兵”后来产生出“军事、战争”(如“纸上谈兵”里的“兵”)和“兵士”(如“强将手下无弱兵”里的“兵”)的意义,也是一种借代引申义。

4、多义词的比喻引申义

多义词的“比喻引申”是指甲、乙两类对象之间有某种相似性,所以就可能用原本指称甲类对象的词语去指称乙类对象,从而使词语产生新的意义。比如“包袱”原指“用布包起来的包儿”,由于包袱可以使人有负重感,于是人们便用“包袱”来指称“影响思想或行动的负担”,使“包袱”产生出新的意义;“迷雾”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两个义项,一是“浓厚的雾”;二是“比喻叫人迷失方向的事物”,

29

后者就是这个词的比喻引申义。比喻义和修辞中的比喻不同:比喻义已成为词的一个稳定的义项,在词典里可以查到;而比喻则是临时的修辞手段,词典里没有这个义项。

四、词义的演变

词的意义会随着科学的进步和人类对外界及对自身认识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演变。词义的演变包括“词义扩大”、“词义缩小”和“词义转移”等现象。

1、词义的扩大

词义的“扩大”是指词的今义所表示的范围大于古义,而古义包括在今义中。比如“江、河”,古义专指长江、黄河,现在则泛指一切河流;“菜”在古代专指蔬菜,现泛指菜肴;“诗”原来专指《诗经》,后来则泛指一切诗歌类的文学作品。一般说来,词义的扩大总是具有从个别到一般,从部分到全体的特点。

2、词义的缩小

词义的“缩小”是指词的今义所表示的范围小于古义。如“禽”在古代指“鸟”和“兽”,后来专指鸟类(包括飞禽和家禽);“子”原义包括“儿子”和“女儿”,现在却只能指“儿子”;“宫”原是房屋居室的通称,秦汉开始专指亲王的住所。

3、词义的转移

词义的“转移”分为两种情况:词所表示的概念的转移和感情色彩的转移。词的概念的转移指词所表示的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当新的词义产生后,旧义一般就不复存在了。比如“涕”原指眼泪,而现代汉语中,除成语“感激涕零,痛哭流涕”还保留着古义外,“涕”均指鼻涕;“走”原义为跑,现在则为步行。词的感情色彩的转移指词所表示的基本概念没变化,只是词的感情色彩转变了。如“爪牙”原指得力的武臣、猛将,是中性词或褒义词,现在比喻坏人的党羽,用为贬义;又如“勾当”的原义为办理,是动词、中性词,现在指“坏事情”是名词、贬义词。

五、布置作业 1、学案作业。

2、课后“小试身手”一、二、三。

30

词语的兄弟姐妹——同义词

教学目标

1、了解同义词、同义词之间的异同 2、通过从具体的语言现象入手,在讨论中逐步将同义词剥离出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同义词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并能。 教学重点、难点

1、同义词的作用。

2、辨析同义词和恰当使用同义词。

3、在练习中正确掌握同义词的辨析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总第9课时

一、导入

据说一个在学中文的外国人看到“wife”的同义词,几乎要吐血而亡。 “妻子”,简称作“妻”,别称作“太太”,尊称作“夫人”,

口语作“老婆”,书面上的文言词语作“妻室”、“内助”、“中馈”等,方言作“媳妇(儿)”、“堂客”、“屋里人”、“屋里的”、“婆娘”、“婆姨”等;

称贫穷时共患难的妻子作“糟糠之妻”,称掌柜的妻子作“内掌柜的”;

称自己的妻子作“元配”、“原配”、“发妻”; 称元配死后续娶的妻子作“继配”、“继室”、“续弦”;

31

“家小”、“家眷”有时也专指妻子; 妻子还有其他的称呼:“小君”、“细君”、“室人”、“山荆”、“荆妻”、“荆室”、“内当家”、“家里”、 “内人”、“拙荆”、“孩子他妈/娘”??

“大老婆”——“正房” “小老婆”——“偏房”、““妾”,侧室”,书面称作“造室”,古代称作“姬”;

“配偶”一词则专指结婚后男女的任何一方,多用于法律文件。 (丰富的同义词是语言发达的一种表现,但太多的同义词对学习者来说又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不要说老外,就是我们学了那么多年汉语,天天讲中国话的人遇到一些同义词的辨析也会晕头转向找不到北。那么什么是同义词?同义词是如何产生的?同义词之间又有怎样的差异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辩一辩同义词的兄弟姐妹。)

二、阅读课文“课堂活动”:一双眼睛百种“看”法

(我们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这扇窗户,我们认识了五彩缤纷的世界,然而在汉语里,关于“看”的词语非常多。请大家翻开课本64页,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各种不同的看法。)

[3分钟看课文]

(课文中把这些词语分成了四个大类,而在65页的下面又分了许多个小组,你能说出这些小组的特点吗?)

三、课堂活动:让世界充满爱——藏在心中多少“爱” (用眼来认识世界,而用心来感受生活,有一种美好的情感叫做爱,那么你能够写出关于爱的词语来吗?)

1、写出与爱有关的词语(我们分成两大阵营,看一看究竟哪一个阵营能写出更多关于爱的词语来)[请学生来写]

2、划分跟爱有关的词语的小类(同学们都写的很好,那么我们也仿照书上的形式来分一分爱的小类吧)

四、同义词的作用(很多同学在写作文的时候总是说写不出丰富多彩的语言,可是大家看看满黑板的“爱”,如果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能够注重这些同义词的选用,难道还会觉得自己语言贫乏吗?其实同义词虽然让老外难过得想吐血,但是它的作用也不小。)

1、表义准确、精细。(它使我们的文章在表达时更加准确、精细)

32

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纪念刘和珍君》

我们这样站着,雄壮而多情 温柔地呼唤风象召唤姑娘们

——《让我们一起奔腾吧》

2、突出强调,加强语气。(使用同义词也可以加强我们所要表达的语气。)

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纪念刘和珍君》

3、避免重复呆板,使语言富于变化美。(更重要的是,当我们写作时想表达相似的意思,如果用相同的词显得呆板,那么用同义词,就会让语言富有变化的美感。)

譬如暴雨骤临园中,激起一阵阵灼烈而清纯的草木和泥土的气味,让人想起无数个夏天的事件;譬如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 ——《我与地坛》

五、同义词不可误用(但是不要以为反正是同义词就随便挑一个就能用了,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同义词也是有差别的,如果误用了同义词,会让语句变的很别扭。)

例:听说您奶奶前两天一命呜呼了?? 他坦白我别忘了把东西交给她。

原来您是徐博士的犬子,见到您真是荣幸。 六、同义词辨析及运用(所以在同义词使用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仔细的辨析,恰当的选用,一般我们辨析同义词会从这样三个大方面入手)

一)、词义方面

1、词义范围大小的不同

如\\\战争\\\与\\\战斗\\\,前者范围大,后者范围小。 2、词义轻重的不同

如\\\破坏\\\与\\\摧毁\\\,前者程度浅,后者程度深。

33

二)、用法方面 1、适用对象不同 如“严厉”与“严格”,“严厉”常与制裁、批评、处分、惩罚“等词语搭配,”严格“常与”遵守、执行、要求、监督”等词语搭配

2、词类和功能不同 如“发现”与“发觉”,发现既可以作动词,也可以作名词,而“发觉”往往只做动词

3、搭配关系不同

如\\\沉重\\\与\\\繁重\\\,都有分量重的意思,但\\\沉重\\\指精神或思想负担重,而\\\繁重\\\则指工作、任务的数量重。

三)、色彩风格有差异 1、感情色彩不同

如\\\顽强\\\与\\\顽固\\\,前者表示赞许,后者则表示憎恨。 2、语体风格不同

\\\讨饭\\\与\\\乞丐\\\,分别是口头语与书面语; 七、应用---理解

比较下列几组同义词,想一想他们是属于哪一类不同 ? 边疆---边境 词义范围大小的不同 ? 轻视---蔑视 词义轻重的不同 ? 交换---交流 搭配关系不同

? 成果---结果---后果 感情色彩不同 ? 父亲---爸爸 语体风格不同 ? 芳龄---年龄 适用对象不同 ? 加剧---急剧 词类和功能不同 八、特别说明:

1、正确理解词义是辨析的基础。 2、要充分分析句子的语境。(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 例: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捕,她 成一个阔太太,打扮得珠光宝气。(化装 化妆)

分析:

1)理解词义:“化装”指改换装束,“化妆”指美化妆容。 2)结合语境: ①目的是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捕 ②“珠光宝气”指装束上的变化

34

故选“化装”。 九、高考链接

1、我们需要储备 的粮食,以度过这一非常时期。(充足 充分)

分析:“充分的粮食”属搭配不当,应选“充足”。

2、经过长时间的演变,鲸和海豚的四肢也逐渐 成了鳍状。 (蜕化 退化)

分析:“退化”是形体上的变化;“蜕化”指本质上的变化,多指人的腐化堕落,是贬义词。选“退化”。

3、这次“三讲”活动,群众反映李华为官不 ,反而被提拔,意见很大。(廉政 廉正)

分析:“廉政 ”是名词,不能与原句中“不”直接构成偏正关系;“廉正”是形容词,廉洁正直,形容品质。符合句意。

4、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已有实力 国际奥赛金牌。(获得 染指)

分析:“染指”,分取非分的利益,含贬义,应选“获得”。 5、经过世代的筛选, 至今的可供食用的谷肉果菜,水陆珍奇,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易于消化吸收。(流传 留传)

分析:“流传”,对象多是故事、消息等;“留传”,对象多是具体的物品。考虑语境,应选“留传”。

6、依次填入下面这段话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2500年前的孔子,曾对着 的江水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站在千禧之年的门槛,我们更深切地领悟到了先哲的睿智。

②营房各处 的灯火,欢腾热闹的情景,使他又激动起来,回想起白天参加国庆大典的场面。

③鲁迅的作品,即使是纯属个人生活的回忆,也总能使我们有乐观、清醒的感觉,得到深刻的 。

A、流逝 闪烁 启发 B、流逝 闪耀启示 C、流泻 闪烁 启示 D、流泻 闪耀 启发

分析:选B[流逝:时间悄悄逝去;流泻:指光线,液体迅速流出,射出。闪烁:光亮晃动不定,忽明忽暗;闪耀,有耀眼之意。启发,有开导其心引起联想之意;启示,有使之有所领悟之意,当用后

35

者。]

7、依次填入下面这段话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阅读优秀作品,( )其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自然力,不仅可以( )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还可以激发( )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A、品味 体味 珍爱 B、品评 体验 珍惜 C、品评 体验 珍爱 D、品味 体味 珍惜

【解析】此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选用能力。具体的语言环境是“阅读优秀作品”。正确答案为A。第一空,如果不看下文,似乎都可以,但联系下文的“感受”来看,必须选“品味”,即仔细体会;“品评”是评论高下,与下文不合。第二空,“体味”是仔细体会的意思,符合阅读优秀作品这个语境;“体验”指亲身经历,与语境不合。第三空,“珍爱”,重视爱护,重在“爱护”,与“自然”搭配合理;“珍惜”,珍重爱惜,不合语境。

8、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我们的工作计划已经呈报上级有关部门,待之后,即可付诸实施。

(2)抗击“非典”的白衣战士郑重立下誓言:我们,为守护患者不遗余力??

(3)必须坚决打击不法商人治假贩假 暴利的犯罪行为。

A、审定 许诺 谋取 B、审订 承诺 谋取 C、审订 许诺 牟取 D、审定 承诺 牟取

【解析】此题考查运用近义词的能力,正确答案为D项。命题体现了“常见、耳熟能详、使用频率高”的原则,不偏不怪,但这些又是容易出错的。“审定”意为“审查决定”,“审订”意为“审查修改”,(1)句中计划“已经呈报上级有关部门”,语言文字上应该没有问题,只要求“上级有关部门”决定了,所以用“审定”,B、C两项可以排除。“许诺”、“承诺”都有“应允、答应、应承”的意思,但词义的轻重不同,前者轻后者重,(2)句中“郑重立下誓言”,应该用“承诺”。“谋取”指通过谋划取得,“牟取”侧重在指通过不正当的或非法的手段取得金钱,此句用“牟取”符合上下文语言环境。

十、课堂小结(总之,辨析同义词既需要我们平时有丰富的积累也要求我们注意从语境去认真分析选用词语,当然也要注重掌握一定

36

的方法,让我们再一起记一遍同义词辨析的要领)

范围有大小 词义有轻重 对象有区别 词类有差异 搭配有不同 色彩有褒贬

十一、布置作业: 3、1“小试身手”解析

一、本题的主要目的是指导学生进行同义词的辨析。选取的这几个例子构词成分完全相同,但顺序相反。教师应了解,“灵魂”和“魂灵”原来也是一组等义词,指的都是“魂”。后来“灵魂”逐渐发展成了多义词,又可以表示“心灵、思想”和“人格、良心”等意义。这样,两个词语就有了分工和不同。而对于“离别—别离”这样的等义词来说,由于两个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就决定了它们在语言中没有共同存在的必要,事实上“别离”现在用的就比较少了。一般说,在等义词的运用过程中,要么一个词发展出新的意义,像“灵魂”那样;要么其中的一个词将会被慢慢地淘汰,像“别离”那样。参考答案:①“觉察—察觉”:两个词意义相同,都是“发觉;看出来”的意思。②“情感—感情”:“感情”有两个意思。一是“对外界刺激的比较强烈的心理反应”,如“动感情”。二是对人或事物关切、喜爱的心情,如“联络感情”。“情感”也有两个意思,一是“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如喜欢、愤怒、悲伤、恐惧、爱慕、厌恶等”。另一个意思相当于“感情”。区别在于:A、语意不完全相同。“情感”往往是自然的心理反应和流露,“感情”的主观色彩较浓、较强烈。“感情”还可以表示对人或事物关切、喜爱的心情,如“我对你的感情始终不变”。但“情感”则不能。B、词语搭配关系不同。“感情”常和“激动、冲动”搭配,“情感”则不能。③“相互—互相”:“相互”的意思是“两相对待的;互相”,“互相”的意思是表示彼此同样对待的关系。两个词都可以表示两个以上的人或物之间以同样的态度、行为对待对方。区别在于:A、词义和句法功能有所不同。“互相”只用作副词,一般只能作状语;“相互”除了用作副词作状语之外,还可用作形容词作定语,如“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等。B、词的搭配不同。“相互”可以与方位词“间、之间”组成方位词组,一起充当定语或状语,如“他们一定能感觉到相互间深切的鼓舞和期待”,“互相”不能这样用。C、“相互”还可以用在“是??的”格式中,如“怕是相互的,我怕它,它也怕我”

37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

教学目标

1、了解熟语的特点及类型。

2、了解成语、惯用语、歇后语的构成。 教学重点、难点

能正确使用熟语,特别是成语。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总第10课时

一、引子讲解

熟语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习用的固定词组或短句,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汉民族历史和文化的缩影,是汉语词汇中璀璨夺目的明珠。

熟语是汉语词语的主要组成部分,准确灵活地运用、活用和化用熟语,不仅能丰富自己的语言,为语言增添文采,而且还能取得形象生动、诙谐幽默的艺术效果。引子中张大千劝酒的故事就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

38

二、活动讲解

1、漫画与成语:成语与漫画有相似之处,都言简意赅,能用很少的笔墨反映丰富的内容,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2、成语的来源:

(1)来源于古代人们的生活。如带“马”的成语大多与战争有关,因为马是古代战争中的“重装备”,古代战争中一般少不了它,因而流传下来的与战争有关的带“马”的成语就非常多,如“兵荒马乱”“人仰马翻”“千军万马”“鞍前马后”“马革裹尸”,等等。

(2)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马不仅在战争中担任主要的角色,在日常生活中也运用得非常普遍,因此,一些与生活关系密切的成语也流传了下来,如“走马观花”“走马上任”“青梅竹马”等。另外,马身上还有许多优秀的品质,我们的祖先据此还创造了许多与“马”有关的成语,如“马不停蹄”“龙马精神”等。

(3)来源于古代寓言、历史故事,这样的成语一般都包含着一个具体的内容,大都可以在书本上找到它的出处,也称为典故。如“指鹿为马”“倚马可待”“风马牛不相及”等。

要点讲解:熟语诠释:主要包括成语、惯用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成语”是重点,可见后面专门地阐述。这里只对其他的作一简单诠释。

惯用语。惯用语是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例如铁公鸡、抬轿子、戴高帽、定调子、一锅端、开绿灯、走过场、碰钉子、导火线、替罪羊、跑龙套等。惯用语以三字格为主,多数含贬义。

谚语。谚语是群众口头上流传的,通俗而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例如:1、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2、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3、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4、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5、众人拾柴火焰高。谚语是有关自然现象、农业生产、保健卫生及社会生活方面的经验总结,其中农谚多带有地域性。

格言。格言是具有哲理的言简意赅的语句。例如:1、知识就是力量。2、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3、事实胜于雄辩。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格言和谚语都是句子,但谚语是群众的集体创作,格言往往是名人语录。

39

歇后语。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其本义在后半部分。例如:1、飞蛾扑火——自取灭亡。2、大海里捞针——无处寻。3、大路上的电杆——靠边站。4、腊月里的萝卜——冻(动)了心。5、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

歇后语包括两类:一是喻意;二是谐音。喻意的歇后语,前半部分是一个比喻,后半部分则是对前半部分的解释;谐音的歇后语,其后半部分是借助音同或音近现象来表达意思。

三、知识链接 (一)成语知识

1、成语的概念:所谓成语,是指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词组) 它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一个词的语言单位。成语大多由四字组成。

2、成语的特点: (1)结构的相对定型性。 (2)意义的整体性。 (3)时间和空间的习惯性。 (4)形成的历史性。 (5)内容和形式的民族性。

3、成语的来源: (1)从历史故事中来的; (2)从寓言故事中来的; (3)从神话或其他传说中来的;(4)从古典文学作品中来的

4、成语的语法结构

并列关系 例如:披坚执锐 防微杜渐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承接关系 例如:见异思迁 先斩后奏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目的关系 例如:削足适履 守株待免 杀一儆百 越俎代庖 因果关系 例如:水滴石穿 水落石出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主谓关系 例如:毛遂自荐 杞人忧天 夜郎自大 叶公好龙 动宾关系 例如:不见经传 歧路亡羊 顿开茅塞 如丧考妣 动补关系 例如:轻如鸿毛 退避三舍 无动于衷 荒谬绝伦 动宾补关系 例如:问道于盲 贻笑大方 拒人千里 连动关系 例如:画蛇添足 抱薪救火 亡羊补牢

兼语关系 例如:请君入瓮 令人生畏 引狼入室 化险为夷 偏正关系 例如:衣冠禽兽 扶摇直上 孜孜不倦 一丘之貉 (二)惯用语与成语、谚语的比较

惯用语与成语、谚语、歇后语等一般统称为熟语。熟语有一个共同点,即习用性和定型性。惯用语具有熟语共性的一面,但是也有自己的个性。为了进一步揭示惯用语的特点,下面把惯用语分别与成语、

4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j5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