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政治生活知识总结

更新时间:2024-06-24 17:2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7政治生活知识总结

知识点(应知应会、必记必背!!!)

孩子们:相信自己. 把握时机. 走向成功 《政治生活》之抓主体:

国家、公民、政府、人大(或常委会)、人大代表、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人民政协、民族、宗教.当代国际社会、主权国家、国际组织、联合国

一、国家问题

1.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我国的国体)

(1)国家本质是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2)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即人民民主专政。 2.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特点: (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拥有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利,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3.我国人民民主的特点:广泛性和真实性

(1)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不仅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而且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2)人民民主的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4.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原因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被载入我国宪法。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只有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才能调动亿万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二、公民问题

我国全部的政治生活的基础: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 1.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2)政治自由。(公民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3)监督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和检举权) 2. 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2)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3)遵守宪法和法律; (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3.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我国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的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法律规定的义务。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A.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离。

权利和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权利与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

②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主体,也是义务主体。

③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实现。 B.怎样做到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要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既要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又要尊重他人的权利。

②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国家尊重和保障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公民在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时,必须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起来。; 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产生矛盾时,公民的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国家利益。

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基本内容)

(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3)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4、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

———公民要积极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A..我国的选举方式及其优缺点:

直接选举:①优点:使每个选民都有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选择自己心目中最值得信赖的当家人。

②局限性: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不适用。 间接选举:①优点: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适用。 ②局限性:不能使每个选民选择自己心目中最值得信赖的当家人。 等额选举:①优点:比较充分地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②局限性: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选民的自由选择。

差额选举:①优点:候选人之间形成相应的竞争,有助于选民了解候选人,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

②局限性:如果不加以有效规范,容易发生虚假宣传、贿赂选民等情况。

B..影响选择选举方式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1)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确定。

(2)选举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国家性质,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状况相适应。

C..我国的选择选举方式的主要依据:(1)选举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国家性质,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状况相适应。(2)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要采用符合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选举方式。 (3)根据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面对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发展很不平衡的状况,我国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D..公民应如何行使选举权?

(1)选民要提高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行使好民主选举的权利,更好的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2)公民要积极参加选举,增强公民参与感、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主人翁意识。

(3)公民要提高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行使选举权应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要了解候选人的品德和能力表现,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审慎投票。

6.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

A.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1)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2)通过专家咨询制度;(3)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4)通过社会听证制度

B.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1)公民通过各种渠道,采用不同方式参与决策过程,是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重要环节。

(2)①有助于决策者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 ②有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③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④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7.民主管理(实行基层民主或实行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 A..村民委员会的性质是什么?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B..村民如何通过村委会实现自治?

(1)村民直接投票选举自己满意的人担任村民委员会的干部,是村民自治的基础,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

(2)按照少数服从多数原则的村民会议是村民参与决策管理的重要形式。

(3)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等形式进行民主管理。 (4)通过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委员会定期报告工作形式进行民主监督。

C..居民委员会的性质是什么?

是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城市居民的自治组织。

D..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的意义:

(1)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是发

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

(2)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3)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

E..中学生怎样参与民主管理?

(1)着眼于未来的发展,特别需要参与民主管理的经历,在基层民主自治这种最广泛的民主实践中,我们能够获得很多机会。 (2)学习民主管理的知识和技能,体验民主管理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在民主实践中逐步增强和提高自己政治参与的责任意识和实际本领。

8..我国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和实行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

A.公民实行民主监督的渠道:(1)通过信访举报制度 ;(2)通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3)通过舆论监督制度(舆论监督的特点:透明度高、威力大、影响广、时效快)(4)通过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活动。 B..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

(1)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2)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的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有利于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C..公民怎样正确的行使监督权?

(1)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

(2)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含义 直接选举 间接选举 等额选举 差额选举 (1)民主选举

我国的选举制度是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并采取差

正式候选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可能影响当选者结构的合 额>应选供了余地,在被选举人理性;易发生虚假宣传、额 之间形成竞争 贿赂选民 正式候选可比较充分地考虑当限制选民的自由选择,选 额=应选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额 民易受误导,积极性受影响 由选民选成本较低,便于组织,每个选民不能直接投票选 出的代表适用于选民较多、分布举自己心目中的最值得依选举 较广的地区 赖的当家人 优点 局限性 由选民直每个选民都有表达自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 接投票选己意愿的机会 举 情况下不适用 额选举。

※人大代表的选举→县及县以下:直接;县以上(全国、省、市):间接。 (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差额选举)乡及乡以上各级地方政府的领导人员→间接。 ※居委会、村委会→直接。 (2)民主决策与民主监督

民主决策 民主监督 渠A、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意义:信息是决策的A、信访举报制度、 道 基础,民意是正确决策重要的信息资源。拓B、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通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科学决策的重 过 要前提,有利于决策反映社情民意。) C、舆论监督制度(具有透明度高、B、专家咨询制度(意义: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威力大、影响广、时效快的特点,可行性) 在监督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C、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为什么:a.依据: 公民享有对涉及公共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D、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这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上评议政府等活动(民主监督的b.意义:有利于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民参与新形式,新方法) 度。) D、社会听证制度(作用:可以帮助决策机关发现拟定的决策方案存在的问题,并加以修正、完善,有利于决策利民。) 从决策者的角度看: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国家:既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意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有利于决策广泛集其工作人员的工作, 义 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公民:也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从公民的角度看: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建设出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公民参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要拓展公民民主决策的渠道,通过各种渠道,既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求 采用不同方式直接参与决策 勇于行使公民的监督权;又要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9..公民要负责任行使民主监督权利 A.有序的与无序的政治参与的区别是什么?

(1)是否遵循法律、规则、程序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2)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3)是否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4)是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怎样确保有序的政治参与?

(1)遵循法律、规则、程序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2)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3)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4)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遵循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规定,就能确保有序的政治参与。

三、政府问题

1.我国政府的主干知识

(复习提问:)我国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政府为什么做某事往往答上) A性质 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的行政机关,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 B.宗旨 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C.原则 我国政府的 具体要求: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态度、工作原则是出发点) 对人民负责 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行动、是否落实) 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方法) D.基本职能 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通过打击、惩治犯罪,保护国家或公民 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 协调人民内部矛盾,保证人民民主) 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通过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 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通过宣传科学理论,弘扬民族精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 学文化素质;通过组织和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努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正确方向,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加强社会建设(★政府要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保证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政府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E.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各级政府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政府履行基本职能,有效发挥作用,并不意味着政府包办一切。” 我们的政府不断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 2F.我国政府为公民的求助或投诉提供途径 1) (1)打造阳光政府. 政府为公民求助提供了的途径:例如,开设热线电话、设立信访部门、依法建立行政裁决制度等 (2)公民向政府部门求助或投诉的意义:有助于解决自己的困难,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有助于政府不断改进工作。 G.政府如何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1)在科学决策方面,不断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系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2)在民主决策方面,增强决策的透明度和参与度,使决策能更好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 (3)在依法决策方面,坚持决策的内容符合法律的规定和要求,决策的过程符合法定的程序。 (4)为减少决策的失误,我国政府正在建立健全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 (5)总之,政府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 2.政府权力的行使→依法行政

(1) 依法行政:指政府及其公职人员行使权力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

(2)为什么要依法行政

?必然性:从根本上讲,是由我国国家性质、政府的性质决定的。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

?必要性: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和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依法行政的意义:

A.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人民) B.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增强政府权威;

C.防止行政权力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政府)

D.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守法、护法,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社会) (2)怎样依法行政

?从根本上讲,要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基本原则。

? “政府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

?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的措施

A.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以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立法)

B.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执法)

C.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体制。(体制)

?政府要审慎用权,科学民主决策,自觉接受监督。 ?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度,严格行政问责。 3.政府审慎行使权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意义

不断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提高决策水平,使决策更好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爱惜民力,使决策真正对人民负责。 4. 政府权力的监督→行政监督

(1)行政监督的必要性和意义(为什么要监督)

①必要性:权力是把双刃剑,用好就能造福人民,滥用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需要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②监督的意义:A.有利于政府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作

出正确决(人民);

B.有利于防止滥用权力,保证清正廉洁;

C.有利于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和防止工作

失误;

D.有利于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建立起一个具有权威和公信力的政府。(政府)

(2)行政监督的措施

①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

一靠民主。鼓励公民参与对政府权力的监督,充分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作用。

二靠法制。加强法制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②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区分外部与内部监督,各种监督的法律效力)

③实施阳光工程,建立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和公开办事制度,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3)实施阳光工程的意义

①有利于提高政府行政效率,更好地履行各项职能,对人民负

责,建设服务型政府。(对政府)

②有利于规范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对政府)

?有利于更好地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便于公民监督政府的工作,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公民) ?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对社会) 5. 政府的权威

A.政府的权威,是指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过程中形成的得到人民认可的威望和影响力。

B. 政府的权威从根本上讲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政府的管理是否被人民自觉地认可和服从,这是区别有权威与无权威政府的根本标志

C. 政府如何树立权威

(1)政府及工作人员要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审慎用权、优化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要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与人民保持和谐关系。 (2)政府及工作人员要有良好的业绩。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及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的工作方法。 (3)政府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总结:A.政府如何行使权力?

①政府坚持依法行政,“政府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

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

②政府要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③政府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要政务公开,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 ④政府树立威信,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⑤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B.政府怎样履行职责?

①政府要切实履行管理与服务的职能。要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社会公共服务。

②政府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③政府要依法行政。做到合法行政、程序正当、权责统一。 ④政府要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 ⑤政府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要政务公开,自觉接受人们的监督。 ⑥政府要树立威信,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四、人民代表大会及人大代表问题 1、人民代表大会

(1)人大的性质、产生、权力:

A. 性质.是国家的权力机关

B.人大分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C. 产生: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选出人大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

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的权力,决定全国和各级地方的一切重大的事务,并由权利机关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具体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力。

D. 权力:有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2)全国人大:

A.全国人大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居

于最高地位,有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全国人大闭会期间,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部分职权。

B.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3)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 人大代表

(1)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

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

(2)人大代表的权利与义务。

A.权利:审议、表决权,提案权(向人大提议案)和质询权

(对政府机关工作可质问并要求答复)

B.义务:必须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

听取和反映人民的意见、要求;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五、人民代表大会制(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又称“政体” 一个国家的政权机关的组织形式)——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由我国国体决定的,即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的最重要特点——民主集中制。

A.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在人民代表大会的活动中,法律的制定和重大

问题的决策,由人大代表充分讨论,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民主决定。对违反人民意志、损害人民利益的不称职的代表,人民有权依照法律程序予以罢免。

B.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只有人民代表大会才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是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但它所决定的事情不是

自己直接去办,而是由国家的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去贯彻执行。(参考P59)

C.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两个积极性\。

(3)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事务的政治制度.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P61

(5)优越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无比的优越性。

(6)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是中

国人民的奋斗成果和历史选择。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坚定制度自信,不是要固步自封。为了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适应国家现代化总进程,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将它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将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增加“专家点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的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两者相辅相成。有了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

的领导,必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

六、执政党——中国共产党

1.中共的性质:中共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中共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中共的地位:中共是执政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我领导

核心。

4.依法治国 依法执政

(1)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地形成的,是法律陚予的。 (2)法律是治国之重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 社会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 社会主义法治。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的基本方略,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 5.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

6.中共的执政理念: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中共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

益作为一切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 7.中共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 ①邓小平理论:核心内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内容→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根本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③科学发展观:根本要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七、参政党——民主党派

(1)性质: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

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

(2)概况(了解):民革、民盟、民进、民建、农工党、中

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盟 (3)地位及内容: 地位:参政党。

内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

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 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

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必须以宪法

和法律为准绳,进行民主协商,互相监督。

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

(1)性质: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组织,是

人民民主的重耍实现形式,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特

点。除了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

(2)职能→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 (3)主题→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

★政协是协商式民主形式,人大是选举式民主形式。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是

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协商民主的渠道主要有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社会组织协商等。”

(4)优越性:

①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②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

济和文化;

③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④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

一大业。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共产党执

政、多党派参政,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的政党制度,它绝不是西方宣传的所谓一党制,也根本区别于西方的多党制。 九、民族

1、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三者关系: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共同繁荣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1)实行民族团结原则的原因

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4个是) (2)实行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的原因

①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

②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米 对于民族问题、宗教问题,问“为什么,怎么做”,答题时常用的知识点:

(1)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坚持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贯彻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2)公民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义务。

4. 国家统一领导下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2)地位: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也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前提和基础:民族区域自治以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

(4) 三级民族自治地方:自治区、自治洲、自治县 (5)民族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自治地方的法院和检察院不是自治机关)

(6)核心内容:自治权。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自治

权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自治机关的自治权,其范围、内容十分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

可分离的部分。

宪法规定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有以下权力: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有管理地方财政的自治权;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自主地安排和管理地方性的经济建设事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自主地管理本地方的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保护和整理民族的文化遗产,发展和繁荣民族文化;等等 ☆实质: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

(7)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必然性)

A. 适合我国国情: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具有坚实的社会基础和政治基础。

B.优越性:①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②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③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④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十、宗教

1.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2.全面理解我国宗教政策:

(1)我国的宗教政策: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是我国尊重和保护人权的重要体现,国家既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这是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两个方面)。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政府依法对涉及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管理)

(3)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我国宪法规定“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这是宗教事务在主权问题上的体现) (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十一、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 1.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2)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统一。

①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②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③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3)民主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 即真实性内容与多样性形式的统一,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2.我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为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我国建立了一系列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这些是我国发展进步的政治制度保障) 3. 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政治文明)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确保人民当家作主。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制度安排

(3)扩大人民民主,健全民主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民主制度等。

(4)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或依法保障公民积极参加)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这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要求) (5)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着力培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路径;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涵:

①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

②坚持把国家层面的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

③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

这符合我国国情,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探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十一、当代国际社会 1.主权国家

(1)地位;主权国家是最基本的成员,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 (2)构成要素:人口、领土、政权、主权。

其中最重要的是主权,主权作为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它对内表现为国家最高权力的至高无上性,对外则表现为国家最高权力的独立性。 (3)权利和义务

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等。

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等。

2、国际组织 地位 含义 国际组织也是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 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一些国家、地区或民间团体,出于各种特定目的,通过签订条约或协议的方式,建立了有一定规章制度的团体,这就是国际组织。 分类 作用 政府间和非政府间的,有世界性的和区域性的 促进国家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交流与合作; 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 调节国际争端,缓解国家间的矛盾,维护世界和平 3、联合国(193个成员国) (1)地位:当代国际社会最具代表性的世界性、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2)联合国的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关系;促进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的国际问题;作为协调各国活动的中心。简单地说,就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3)联合国的原则: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

际争端,不得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集体协作,不干涉任何国家内政

(4)联合国的作用: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联合国也有其局限性。

(5)中国在联合国发挥的作用: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按联合国按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

4.国际关系及其决定性因素

(1)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国际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2)国际关系的内容: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军事关系等等。

(3)国际关系的形式:是多样的,竞争、合作和冲突是其基本形式。 (4)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

各国的国家性质不同,利益追求、对外政策也不同,使得国际关系复杂多变。国家之间出现分

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国家利益不是抽象的,归根结底是该国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各国间存在着复杂的利益关系,既存在某些共同利益,也会存在利益的差别乃至对立。国家间

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国际关系的实质是一种利益关系。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任何

国家都不应以维护本国国家利益为由,侵犯别国的主权和安全,干涉别国的内政。侵犯别国主权、干涉别国内政的行为,是非正义的、错误的,应当受到谴责和反对。

①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权益,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②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对立则是引起国家间分歧、摩擦乃至冲突的根源。(☆国家利益不是影响国际关系的唯一因素,国家力量、社会意识形态也会影响国际关系) 5.国际形势

(1)、当今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 (2)、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3)、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改变旧的国际秩序,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4)、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21世纪相当长时期内国际斗争的焦点:单极与多极的矛盾、称霸与反霸的斗争。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经济特征。 (5)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

①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②世界多数国家都以发展经济和科技作为国家的战略重点,努力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力图在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6)如何增强我国综合国力?

?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是根本。

?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发展科学技术和提高国民素质。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

?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6.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外交政策: 外交政策是指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标及所采取的策略、方式和手段。 (2)我国外交政策的决定因素: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基本内容)

A. 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独立自主就是在国际事务中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对国际问题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

B. 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C. 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核心基础)、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保证)、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目标)。

☆我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7.走和平发展道路

(1)中国为什么走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

?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的。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决定了我国绝不侵犯别国的国家利益、主权和领土完整。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在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中进行。

?是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的要求。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为了顺应当今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时代潮流。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落实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要求。

?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和平崛起有利于为我国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增强综合国力。

?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应履行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义务,中国和平发展充分彰显中国是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2、中国怎样走和平发展道路

①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②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努力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③在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有好合作关系,我们

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我们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干涉别国内政,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④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⑤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科技创新,增强综合国力。

?积极履行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义务,自觉遵守联合国宪章的原则和宗旨。

⑦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j5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