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除杂、图像、推断、推理

更新时间:2023-10-23 23:3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4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除杂、图像、推断、推理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90分) 1.(3分)(2013?遵义)欲除去不纯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试剂正确的是( ) 选项 待提纯物质 选用试剂 A 过量硝酸银溶液 NaNO3溶液(NaCl) B 适量氢氧化钠溶液 NaCl溶液(CuCl2) C 盐酸(硫酸) 硝酸钡溶液 D Fe粉(Cu粉) 稀硫酸 A.A B.B C.C D.D 2.(3分)(2013?义乌市)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 A.除去H2中的少量水蒸气:通过浓硫酸

B.除去CO2中的少量HCl: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干燥

C.除去NaCl溶液中少量的CaCl2:加入适量Na2CO3溶液,过滤

D.除去FeCl3溶液中少量的CuCl2:加入足量的铁屑充分反应后,过滤 3.(3分)(2013?扬州)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都正确的是( ) 序号 物质 杂质 试剂 操作 A 过量铁粉 结晶 FeCl2溶液 CuCl2 B 浓硫酸 洗气 CO2 H2O C NaNO3溶液 Na2CO3 适量CaCl2溶过滤 液 D 铜粉 铁粉 过量盐酸 过滤 A.A B.B C.C D.D 4.(3分)(2013?潍坊)下列实验中利用提供的方案能达到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CaO中先加足量水,混有的然后过滤 B CaCO3 除去CO2中的少量HCl气体 鉴别棉线和羊毛线 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点燃,闻产生的气味,观察生成的灰烬 滴加酚酞溶液颜色变化 C D A.A

鉴别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 B.B C.C D.D

第1页(共54页)

5.(3分)(2013?曲靖)下列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O气体 通入氧气,点燃. CO2气体 B Na2SO4溶液 Na2CO3溶液 滴入适量稀硫酸至无气泡产生. C C粉 CuO粉 加入足量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D Cu(NO3)2AgNO3溶液 加足量铜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溶液 A.A B.B C.C D.D 6.(3分)(2013?南京)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方法正确的是( )

A.CaCO3固体(CaO固体)﹣﹣高温煅烧 B.N2气体(O2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

C.CO气体(CO2气体)﹣﹣依次通过浓硫酸和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KCl溶液(CaCl2溶液)﹣﹣滴加碳酸钠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 7.(3分)(2013?大兴安岭)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的下列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滴加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除去CaO中的CaCO3 B 鉴别硝酸铵和氯化钠固体 分别取等量的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的为硝酸铵 C 检验盐酸中是否含有硫酸 滴加氯化钡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硫酸 D 分离氯化钾和二氧化锰 溶解,过滤,蒸发滤液;洗涤、干燥滤渣 A.A B.B C.C D.D 8.(3分)(2012?攸县模拟)下列四个图象分别表示对应的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A.水的电解

第2页(共54页)

B.

木炭在密闭容器内燃烧

C.

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氧气

D.

向一定量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加过量的稀盐酸 9.(3分)(2014?清河区模拟)下列四个图象分别表示四个过程,其中正确的是(A.

服用某种胃药[主要成分为Al(OH)3]治疗胃酸过多

第3页(共54页)

B.

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

C.

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

D.

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直至有少量晶体析出 10.(3分)(2005?玉溪)下列四个图象分别表示四个操作过程,其中与事实不相吻合的是( )

A.

一定量Ba(NO3)2溶液中加稀H2SO4

B.一定量稀盐酸中滴加NaOH溶液

第4页(共54页)

C.

一定量不饱和KNO3溶液中加固体KNO3

D.

质量相同的KClO3中加入催化剂(MnO2)与不加入催化剂加热

制取O2 11.(3分)(2015春?盂县校级月考)下列四个图象分别表示四个化学兴趣小组活动中的数据及处理情况,其中正确的( )

A.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 B.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C.木炭还原氧化铜

D.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12.(3分)(2011?遂宁)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种操作(或治疗)过程,其中图象能正确表示对应操作(或治疗)的是( )

A.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份,直至有少量晶体析出

B.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充分反应 C.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 D.服用胃舒平[主要成分Al(OH)3]治疗胃酸过多

第5页(共54页)

另外,对电解水实验的结论或推论的总结,如果从化学式的意义,物质的组成、构成、分类、性质和变化,分子和原子的定义、区别、联系,化学反应的实质、基本类型,以及质量守恒定律的方面来考虑、理解的话,就会事半功倍了.对于误差分析来说,一定联系着氧气和氢气的溶解性、氧气的氧化性,以及增强导电性的物质的性质等;来分析探究之.对于改进完善措施,可以从气体溶解性及其饱和溶液,将试管换成带刻度的仪器或专用的水电解器,电极不能是金属或易与氧气、氢气反应的等方面来考虑改进.

7.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知识点的认识】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是指物质在溶解时,所发生的两个过程的吸热和放热的多少不同,而引起的溶液的温度变化的现象.具体来说,是这样的.物质溶解的过程包含有以下两个过程:

一个过程是物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该过程吸收热量;另一个过程是物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该过程放出热量.

并且,不同的溶质,在这两个过程中吸收和放出的热量也不同;这就导致在物质的溶解过程中,伴随着温度的变化,同时表现为吸热或放热现象.其具体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共有如下三种:

1.当溶解时放出的热量>吸收的热量时,溶液温度会升高(如氢氧化钠、浓硫酸等;另外,氧化钙放在水中发生反应放热,也会使温度升高),表现为放热现象. 2.当溶解时放出的热量=吸收的热量时,溶液温度不变(如氯化钠等),表现为既不吸热,也不放热的现象.

3.溶解时放出的热量<吸收的热时,溶液温度会降低(如硝酸铵等),表现为吸热现象.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是通过设置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物质的溶解现象、溶解所导致的温度的变化情况以及吸热或放热现象;还考查学生对与之相关的实际问题的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这类题目常与物质的溶解、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常见的溶剂等联系起来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溶解时

第16页(共54页)

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溶解时所导致的温度的变化,进行科学地探究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溶解,溶解过程又包含哪两个过程;并且,还要弄清哪一个过程吸收热量,哪一个过程放出热量;吸收的热量多,还是放出的热量多.特别是记住哪些典型的物质,例如:氢氧化钠、浓硫酸溶解放热多,温度升高(另外,氧化钙放在水中发生反应放热,也会使温度升高),溶解时表现为放热现象;硝酸铵溶解吸热多,温度降低,溶解时表现为吸热现象;其它的物质则可以认为吸热和放热相等,温度不变,表现为既不吸热,也不放热的现象.然后,根据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解答即可.

8.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知识点的认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如图所示:

但是,还需要注意的以下4点:

1.当采用上述相互转变方法中的改变温度的方法,来实现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变时,是针对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固体(如硝酸钾、氯化铵等)来说的.如果针对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固体(如氢氧化钙等)来说,上述相互转变方法中的升、降温度正好相反(即将上述相互转变方法中的升温改为降温,降温改为升温),才能实现相应的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变.

2.当需要增加溶剂的量,来实现饱和溶液转变为不饱和溶液时,一定要按照需要的量来加,切不可过多(为了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

3.当需要蒸发溶剂的量,来实现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时,一定要注意只是蒸发掉多余的溶剂,并且要求是恒温蒸发之.

4当需要加入溶质的量,来实现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变时,一定要注意加入的溶质应该和原来的不饱和溶液中的溶质保持一致,切不可加入其它的和原来的不饱和溶液中的溶质不一样的溶质.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对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的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这类题目常与“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特点及其针对性”、“物质的溶解和结晶”、“溶解现象、原理和溶解过程”、“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等联系起来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并且,常在选择题中以判断对错的形式出现,还经常在填空题的里出现.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特点和相互转变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变方法和技巧,以及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的综合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和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方法,以及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特点及其针对性,溶解现象、原理和溶解过程,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

第17页(共54页)

究解答即可.但是,一定要时刻关注“知识点的认识”中所强调的4点注意事项,以及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特别是,经常会考查特殊溶质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9.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的质量分数 【知识点的认识】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是指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其含义是指100份质量的某溶液中含多少份质量的该溶质.溶质的质量分数的一般计算

公式是:;特殊计算公式(使

用于饱和溶液)是:.

值得注意的是:①溶质的质量分数只表示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并不代表具体的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 ②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比值,没有单位;一般用百分数表示.③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式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单位必须统一.④计算式中溶质质量是指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的质量,没有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质量不能计算在内.⑤当计算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即该温度下该溶质质量分数的最大值)时,才可以使用特殊计算公式来计算.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相关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对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的相关问题的分析、推断、计算的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并且,经常将其与“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意义”、“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质量守恒定律”等关联起来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并且,经常以计算题或计算型的填空题的形式出现.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其有关计算,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意义,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质量守恒定律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其有关计算,固体溶解度概念、意义,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和质量守恒定律的综合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和理解溶质的质量分数及其有关计算方法,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意义,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以及质量守恒定律解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推理,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爱心提示:在解答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综合性题目时,也就是,计算反应后溶液中某溶质的质量分数时,需特别注意的是:

1.如果某溶质反应前有,反应生成物中也有,并且反应后的溶液为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那么该溶质的质量应该是原来的质量与反应生成的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之和;反应

第18页(共54页)

后溶液的质量可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计算,即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反应前各组份的质量之和﹣气体的质量﹣沉淀(或杂质)的质量;然后将所求的两个质量相除,再乘以100%,就可求得反应后溶液中该溶质的质量分数了.

2.如果反应后的溶液已是某溶质的饱和溶液(此时,会给其溶解度或有关信息),那么判定饱和后,就可根据所给的溶解度来计算该溶质的质量分数了.

3.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下面所对应的物质质量不能直接写成溶液质量,一定要写参加化学反应的溶质实际质量.

4.若已知溶液的体积或求溶液的体积,要用m=ρV这个公式进行换算. 5.计算过程中,单位一定要统一.

10.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知识点的认识】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其含义是指100份质量的某溶液中含多少份质量的该溶质.而溶解性和溶解度都是用来表示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的;只不过,前者是定性表示,常用易溶、可溶、微溶、难溶(或不溶)等粗略概念来表示;后者是定量表示,常用一定温度下(气体还强调压强为101kPa),一定量的溶剂(一般是水)里溶解固体溶质的质量(或气体的体积)来准确地表示.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为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某溶剂中的溶解性的大小;其内部联系是通常把室温(即20℃)时的溶解度大于或等于10g的,叫易溶物质,大于或等于1g但小于10g的,叫可溶物质,大于或等于0.01g但小于1g的,叫微溶物质,小于0.01g的,叫难溶(或不溶)物质.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是在某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该溶质的质量分数与其溶解度之间存在着这样的等量关系:.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相关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对根据溶解度来判断溶解性,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解度的简单计算等相关问题的分析、推断和计算的能力等.并且,经常将其与“有关溶质质量分数和溶解度的简单计算”、“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意义”、“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等关联起来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并且,经常以计算题或计算型的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根据溶解度来判断溶解性,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解度的简单计算,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意义,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根据溶解度来判断溶解性,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解度的简单计算,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意义,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的综合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和理解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根据溶解度来判断溶解性,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解度的简单计算,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意义,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推理,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爱心提示:在运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进行有关计算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根据某物质的溶解度计算该溶质的质量分数,或者根据某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该溶质的在此时的溶解度时,一定要先确认该溶质的溶液是饱和溶液,才可以运用 这个特殊计算公

第19页(共54页)

式进行有关计算.不过,此时,一般会通过文字信息或溶解度曲线等图表信息给出相关的提示.

2.根据某物质的溶解度来判断其溶解性时,要特别注意溶解度必须是室温(即20℃)时的溶解度(往往通过查找溶解度曲线获得);虽然是室温时饱和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但不是溶解度时,一定要换算成溶解度再进行推断.例如,0.5克某物质在室温时溶于10克水中即达到饱和,则一般把这种物质划分为( )A.易溶物质B.可溶物质C.微溶物质D.难溶物质.很明显如果直接按照0.5克,根据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内部联系来判断的话,此题应该选择C;可是这个答案是错误的,因为0.5克虽然是室温时饱和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但不是溶解度,它只是在10克水形成的饱和溶液时溶质的质量,而溶解度对应的溶剂的质量应该是100克;也就是,此时的溶解度不是0.5克,应该是5克(0.5克×10).因此,正确答案应该是 B.

11.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的化学性质

【知识点的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在初中阶段要求掌握三个: 一、金属能与氧气反应(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

1.铁与氧气的反应:常温下,干燥的空气中铁很难与氧气反应.在潮湿的空气中,铁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而生成铁锈(主要成分:Fe2O3;铁锈呈红色,结构疏松,易吸水,加快铁器的腐蚀);还有铁经过缓慢氧化后,形成的化合物也可认为是氧化铁,即4Fe+3O2=Fe2O3.在纯氧中,铁丝能够被点燃,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在点燃前,先将铁丝打磨,在集气瓶中留有少量细砂或水,防止高温溅落物炸裂瓶底 )即3Fe+2O2点燃ˉFe3O4.由上述实验现象,可以看出:“同种物质,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现象可能不同,生成物有可能不同.”

2.镁与氧气的反应:常温下所看到的镁条呈黑色,用砂纸打磨后呈银白色.做镁条燃烧实验时,要注意用坩埚钳夹持,在下面垫上石棉网.镁条被点燃后,剧烈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形成白烟,放出大量的热;即2Mg+O2点燃ˉ2MgO.

3.铝与氧气的反应:铝在空气容易形成致密的氧化物,故其抗腐蚀性能很好.铝箔在纯氧中能够剧烈燃烧,即4Al+3O2点燃ˉ2Al2O3.

4.铜与氧气的反应:在加热的情况下,铜能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物质(氧化铜);即2Cu+O2△ˉ2CuO.即使在纯氧中,铜也不能被点燃.在潮湿的空气中,铜能被腐蚀,形成绿色粉末状固体﹣﹣铜绿[Cu2(OH)2CO3];即2Cu+O2 +CO2+H2O=Cu2(OH)2CO3. 总之,大多数金属一般都能与氧气反应,只是难易及剧烈程度不同而已,由此可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反之亦然.

二、金属能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

第20页(共54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iy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