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继续教育公共科目《素质教育概论》 考试
更新时间:2024-04-06 08:3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徐州继续教育公共科目题库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徐州继续教育公共科目《素质教育概论》 考试
(一) 单选题:每题1分,共30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素质教育 1.()就是人们对素质教育作用范围和内容的期待。P80 (A)基础(B) 目标(C) 职能(D) 潜能
2.素质教育理论本质上从属于(),它同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尽管还处于探索和形成阶段,但是并不妨碍作为设计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依据。P112 (A)科学发展观(B)文化素养基本理论(C)教育基本理论(D)教育学原理 3. 劳动技术教育包括劳动教育和()两个方面。P218 A社会教育B综合教育C德育教育D技术教育
4. 教育方法历来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之一,在一定程度上深刻地反映了一定社会阶段的()与教育水平,决定着教育效果并直接影响学生乃至社会的发展进步。P137
A教育思想教育水平C教育经验D教育方法
5. ()是指与人们一定的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是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P89
A社会角色B社会定位C社会地位D社会身份
6. 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是他们自己要形成健康成长的意识、理念,学会()前进的本领。
A尝试实践B主动探索C实践探索D健康成长
7. ()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促进与保证每一位受教育者具备良好的身体、心理、人格素质,为成为高素质优秀人才奠定“物质”基础。P47 A义务教育B高等教育C素质教育D科学教育
8. ()是客观存在反映到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加工产生的观念结果,以及这种结果在长期改造自然、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淀形成的基本稳定的方向性与规范性精神品质。P26
A思想道德品质B历史思维C社会风气D思想道德素质
9. ()的主渠道应有机地融心理健康教育于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于日常的班主任工作之中和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之中。
A文化素养教育B心理健康教育C素质教育D思想道德教育 10. 在人的各种基本需要中,()的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因为人的各种需要都必须以学习的途径来满足。P83 A生理B社会C生活D学习
11. 素质教育理论坚信:人的先天的遗传素质的差异是很小的,后天的()都是十分巨大的,只要有适宜的教育,每个人都能获得充分地发展。P74 A个性潜能B品德修养C发展潜力D文化修养
12. 促进学生自主健康成长,始终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追求和根本出发点之一。要达到这种效果,就必须依靠成功的()。 A教育B课改C经验D方法
13. ()才是提高精神素质的最终目标。P59
A学以致用B学为我用 C真正将所学知识融入心灵D以上都是
14. ()概念一旦转化成为普遍的教育行为,一个全新教育时代就将开启,人类
教育会步入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A应试教育B素质教育C高等教育D初等教育
15. ()是指人们在追求真知真理和崇尚优秀文化过程中积淀升华形成的基本稳定的精神品质。P41
A精神审美素质B个人品德素质C独立人格素质D科学文化素质
16. ()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通过长期、反复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过程而形成的基本稳定的精神品质。P38 A学习素质B科学文化素质C思维素质 D思想道德素质 17. 素质的(),要求学校的自然环境应有利于受教育者的健康成长。P212 A自然属性B教育属性C科学属性D文化属性 18. 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满足儿童发展的需要。 A人体需要B自然规律C社会规律D刚性需要
19. ()是辩证统一的。生理健康固然是生存的基础,但就现代社会而言,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更加突出。P49
A心理健康B身心健康C生理健康D心灵健康
20. 与国家课程注重基础性、统一性(共性)的特点相比,()充分尊重并满足学校师生和学校教育环境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多样性),受到学校的广泛欢迎。P134
A教育课程B校本课程C地方课程D课改课程
21. 素质教育目标不仅全面地反映()要求,而且顾及到受教育者生命整体的各个层次与方面。
A时代B历史C社会D现实
22. ()最突出的弊端就是忽视学生的独立人格,压抑学生的自主精神、创造精神、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P98 A素质教育B科学教育C培训教育D应试教育
23. 成熟的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操作和理念的()。P125 A共享性B公开性C发展性D同一性
24. 以现行教育()为基础进行改进,这是确定素质教育内容的基本思路。P115 A教案B经验C成果D内容
25. ()是教育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具体样式。 A教育方式B教学方法C教学模式D教育模式
26. 文化积淀到人身上构他在后天习得的素质的基础部分,是一种()。P71 A历史底蕴B文化底蕴C文化修养D社会积淀
27. 在每位个体的各种潜能中,往往有一种或多种表现较为突出、强烈的潜能,通常称为()。
A劣势潜能B优势潜能C共性潜能D个性潜能
28. ()是实施素质教育最主要、最重要的渠道。在目前阶段和可预见的未来,各级各类学校都不能离开它来谈素质教育。P190 A课堂教学B学校教育C家庭教育D文化教学 29. ()又称人工自然环境,是主体根据自己的需要以自然物为基础的加工改造,是自然环境与精神环境的中介。P214
A家庭环境B校园环境C物理环境D社会环境 30. 人的潜能具有一定的(),有些潜能在常态下难以发现,这就容易使人产生某些错误判断。
A显性B共通性C差异性D隐蔽性
(二) 多选题:每题2分,共20题,至少有两个选项正确,多选、少选、错选均
不得分
1. 构建素质教育模式的意义在于()。P250
A构建社会主义新课改的核心条件 B沟通素质教育理想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的桥梁 C建设“科研型”教师队伍,培养新时代教育家的需要D提高素质教育质量和效益的需要
2. 素质教育对活动课程的要求是()。P206
A适应学生个性潜能的发展B明确目标、内容和形式C从实际出发讲究实效D通过评估促进制度化
3. 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提高,可以从()等方面去进行。P31 A大力宣传和践行“八荣八耻”
B广泛传播人类社会尤其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道德传统,营造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C鼓励学生增加体育锻炼,直接感受祖国强大的实力 D引导个体自觉加强修养锻炼
4. 素质教育目标体系框架中,素质教育目标按照知识领域来分可分为()。P109 A学科知识B意会知识C能力知识D信息知识 5. 以下有关学习素质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P35
A学习素质与其他素质不同,没有“良恶”、“自主”与“外促”循环等特性 B学习素质越高,越善于学习,越容易获得社会对其学习的积极支持 C学习素质是成人素质的核心,是所有素质形成提高的必备条件 D学习素质越低,则越不容易导致社会对其学习的限制 6. 以下有关现代学习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P37
A从过程看,要持续学习,广阅博览,把握精髓,将传承与变革结合起来 B从结果看,不仅包括对经验、知识的掌握,各种能力的形成,而且包括学会追求学问,进行研究创造
C从内容看,科学学习不仅要大量获取书本理论,更要积极投身实践锻炼
D从学习方法看,不仅要深入刻苦地自学,更要主动与他人切磋交流,在此基础上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素质
7. ()是素质教育施教态度的基本方面。P161 A忠诚职位,献身教育B尊重信任,深爱学生 C竭力躬行,托以致远D严于律己,铸树典范 8. 教育思想方法一般涵盖了()等。P137 A施教对象B施教态度C教育思想D教育观念
9. 采取多种途径、方法和手段进行知识传授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是()。P7 A再有价值的知识,如果不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教育活动就会徒劳无功
B知识传授过程要力避单向、俗套、固定,应充分运用启发诱导、民主交流、互动研究等开放性的教学方法
C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手段整合教育资源,全方位向学生传授有益于他们的素质形成提高的各种知识
D 不能局限于老师固定的口耳传授,要极大地拓宽教育领域,开辟新的教育途径 10. 活动课程自身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它的功能和地位是()。P204 A促进学生博学多闻,为系统学习提供广阔的知识背景
B形成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实现向志趣、志向的跃升 C以心理科学为基础,对现有教育教学方法进行改进或改造
D使学生在发展的多种可能性中选择最适合于自己的发展方向,形成独特的个性 11. 要树立健康的生命意识,应该做到()。此外,生活上养成习惯,持之以恒;
计划上及早安排,终身实施等方面也是要注意的。P51
A思想上更新观念,高度重视B保健上必要投入,适宜实效C心情上拓展胸襟,追求平和D锻炼上统筹兼顾,见缝插针
12. 素质教育中的社会教化主要包括的内容是()。P88
A传授学习技巧B传授生活技能C传递社会文化 D培养社会角色意识 13. 要做到知识的脉络贯通可以参考()等原则。P169 A教育者必须把自己所教的知识体系搞清楚、弄明白,确切把握它的内涵和外延;并弄清各部分知识的地位作用
B弄懂所教学科(专业)知识内容的学术渊源、演变发展及在现实社会中的应用前景
C所教学科、专业与其临近周围知识体系的关联及相互影响 D所教知识内容与学生的关联情况
14. 撰写科研论文是素质教育试验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所具有的意义是()。P246 A将试验过程中的新发现展示出来,接受公众检验 B教育科研论文的写作也是一种召唤,召唤读者对本试验研究的理解、支持和合作C教育科研论文的写作过程,同时也是作者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过程D它是教育过程中师生生命流逝的一种“物化”形式 15. 竭力躬行,托以致远这是教育本质要求的一种体现,具体来讲应坚持做到()。P164
A教育者要有开阔的心胸和远大的视野,甘愿用自己的心血、汗水、智慧,无私地做学生超越自己的阶梯,自觉做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B教育者要积极挖掘一切教育潜力,尽自己的全部责任,为所有特殊学生的培养教育探索道路、研究方法、寻找对策,为他们顺利踏上自主健康成长之路贡献力量
C教育者躬行方向主要是深入研究各种现实问题,以增强托起的力量 D处处从学生的客观实际出发,为他们尽快成才、形成素质和终身发展 16. 在目前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中存在着的突出问题是()。P135
A违背课程开发规律,把校本课程变成浮华的外在装饰 B背离学校办学理念,随意开辟校本课程 C脱离校本课程的宗旨,将校本课程异化为高考科目的延伸D在具体的校本课程教学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
17. 高等教育研用有得的范围更是广泛,可以是(),还可以是某方面知识体系创立的研用有得等等。P172
A某学科、专业知识空白点补充完善的研用有得B对专业知识在专业岗位实际应用中的研用有得C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方法的研用有得D缺 18. 精神审美素质中的缺陷主要包括() p57
A个人修养缺陷B精神素质缺陷C道德素质缺陷D审美素质缺陷 19. 素质教育是一种“解放教育”,这意味着()。P76
A所有的教育活动都应该建立在学生主动需要的基础上,为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直接目的B应该允许学生怀疑、质疑,提出不同见解,提出反面意见
C学生的主体精神不仅体现在学习活动中,也体现在管理活动、交往活动和其他一切教育活动与学校日常生活中
D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在学校的监管中由学生自主探索进行 20. 沟通是双向的,沟通的结果是()。
A第一层次是资源共享,既使社会教育资源能为学校教育使用,也使学校资源为社会教育使用
B第二层次将是相互融合,即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共同融合于终身教育体系之中,
共同为国民素质的终身发展服务
C第三层次是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在促进个性发展的同时力求实现一定的社会效益
D第四层次是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三) 判断题:每题1分,共30题,如发现选项为A和B,则正确选A,错误选B
1.素质教育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个性才能发挥的领域和生长点。是 2. 由于环境自身的两重性,因而对素质发展的影响也相应地具有两重性。是p211 3. 人的素质的差异,常常就是所拥有的文化底蕴和社会财富的差异。否
4. 文化积淀到人身上构他在后天习得的素质的基础部分,是一种历史底蕴。否p71
5. 博纳厚积是教育者实现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知识的直接前提和重要基础。是 6. 认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是指引人们走向成功的根本法则。因而,引领学生探索事物的特点与规律,自然成为施教的目的和标准。是 7. 深爱学生是实现尊重与信任的基础条件。是p163
8. 素质教育理论本质上从属于应试教育的基本理论,它同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但是并不妨碍作为设计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依据。是
9. 素质教育试验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与素质教育过程的共通性。否p240 10. 以“应试”为目标的教育不可能是素质教育,也不可能在“应试教育”目标下实施素质教育。P102是
11. 从无到有—从有到无—从无到有,即汲取—扬弃—创新。这是学习素质形成的基本过程。遗漏其中任何一段路程都不能真正形成学习素质。是p37 12. 严于律己是指经过长期的修养锻炼逐步铸就形成可以作为他人学习、效仿的楷模。否p165
13. 教育质量问题是教育兴旺发达的永恒主题,是各级各类学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是p158
14. 义务教育的目的就是激活每位学生的个性潜能发展,培养他们形成各具特色的创造性。是
15. 历史知识这是整个知识领域的基础,也是人的全部素质的基础。否
16. 教材首要功能是传递人类文化知识的精华,努力反映现代科技发展水平,因而,科学性和逻辑性是教材最重要的特点。是p192
17. 活动课程的学科功能的充分发挥,取决于对它的科学组织和管理。否p206 18. 塑造与潜能实现应该是对立的。否
19. 激活学生个性潜能发展,首先必须在教学风格和校风上得以体现。否p22 20. 促使知识内化,使学生形成素质,才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追求。是p6 21. 素质教育的第一规范性便是为社会、为人类创造价值。否p28
22. 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这是有统一固定的模式可以遵循的。否p6 23. 赋予素质教育以终身性特征是基于对社会和历史发展的新认识。否p78 24.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是“教育的四个支柱”,基础教育则是“走向生活的通行证”。是p121
25. 法纪责任素质的形成必须依靠教师自觉遵守法纪、勇于承担责任,确保法纪在社会的神圣地位。否
26. 所谓“更有价值的知识”,是指对学生成绩形成、发展具有更大帮助、促进和提高作用的那些准确知识。是
27. 思维和语言紧密相联,是个体社会素质形成和发展的最重要的生物基础。是p87
28. 素质的自然属性,要求学校的自然环境应有利于受教育者的健康成长。是p212
29.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国民的教育,对各级各类学校而言,则是面向优秀学生的教育。否
30. 学生教学成绩的提高是他们实现对知识深刻内化的关键条件。否
常州素质教育概论考试(71分)
(一) 单选题:每题1分,共30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 1. ()紧密相联,是个体社会素质形成和发展的最重要的生物基础。
语言和学习 (A)
思考与学习 (B)
思维和语言 (C)
思维和学习 (D)
2. 素质教育必须注重建立师生信息()平台,为他们通过这个平台实现深入便捷的信息交流、沟通服务。
交换 (A) 共享 (B) 咨询 (C) 解答 (D)
3. 优化师生关系的关键在于教师正确的()。
科学观 (A) 学生观 (B) 人生观 (C)
世界观 (D)
4. ()最突出的弊端就是忽视学生的独立人格,压抑学生的自主精神、
创造精神、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素质教育 (A)
科学教育 (B)
培训教育 (C)
应试教育 (D)
5. ()既是中央长期高度重视的基本内容,又是国民素质整体状况的重
要体现。
个人道德素质 (A)
思想道德素质 (B)
法纪责任素质 (C)
科学文化素质 (D)
6. “元教育”又称(),指人类早期比较完整地体现自身本真职能的原
始教育,其本性是为人类服务,通过提高人的生产能力实现环境改造,满足人的生存需要。
异化教育 (A)
本源教育 (B)
本真教育 (C)
复归教育 (D)
7. 素质教育如果丧失了(),就意味着任何一种不相干的教育都可以贴
上“素质教育”的标签,素质教育自身也就不复存在了。
专一性 (A) 多样性 (B) 统一性 (C) 独特性 (D)
8. 在知识深刻内化的过程中,学生的()水平始终是影响该进程的关键
之一,也是制约对知识深刻内化程度的重要因素。
科学思维 (A)
科学知识 (B)
科学文化 (C)
科学教育 (D)
9. ()是非学科的,不依赖书本知识的系统传授,突破了课堂时空乃至
学校时空的限制,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解放”。
活动课程 (A)
教学课程 (B)
教育课程 (C)
学科课程 (D)
10. 认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是指引人们走向成功的()。
根本法则 (A)
基本路径 (B)
重要经历 (C)
唯一方法 (D)
11. ()的主渠道应有机地融心理健康教育于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
之中,于日常的班主任工作之中和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之中。
文化素养教育 (A)
心理健康教育 (B)
素质教育 (C)
思想道德教育 (D)
12. ()概念一旦转化成为普遍的教育行为,一个全新教育时代就将开
启,人类教育会步入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应试教育 (A)
素质教育 (B)
高等教育 (C)
初等教育 (D)
13. ()是创造的源泉,它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思维 (A) 思想 (B) 学习 (C) 创新 (D)
14. ()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个性才能发挥的领域和生长点。
个性教育 (A)
社会教育 (B)
素质教育 (C)
学校教育 (D)
15. 以现行教育()为基础进行改进,这是确定素质教育内容的基本思
路。
教案 (A) 经验 (B) 成果 (C) 内容 (D)
16. ()强调的是教师心中要有每一位学生,在指导思想上正确认识全
体与个别的辩证关系,精心设计教学。
个别教学 (A)
个别化教学 (B)
单一教学 (C)
针对性教学 (D)
17. ()是客观存在反映到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加工产生的观念结果,
以及这种结果在长期改造自然、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淀形成的基本稳定的方向性与规范性精神品质。
思想道德品质 (A)
历史思维 (B)
社会风气 (C)
思想道德素质 (D)
18. ()是全党全国长期坚持的中心任务,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的所谓“功利性目标”,仍然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
生产力发展 (A)
经济建设 (B)
社会主义建设 (C)
物质文化建设 (D)
19. 激活学生个性潜能发展,首先必须在()上得以体现。
教学经验 (A)
教学内容 (B)
教学质量 (C)
教学方法 (D)
20. 促进学生自主健康成长,始终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追求和根本出发点
之一。要达到这种效果,就必须依靠成功的()。
教育 (A) 课改 (B) 经验 (C) 方法 (D)
21. 适当精简教育内容,主要是精简以学科课程为载体的教育内容。这
首先是一个()问题。
教育成果 (A)
教育观念 (B)
教育方法 (C)
教育经验 (D)
22. 文化积淀到人身上构他在后天习得的素质的基础部分,是一种()。
历史底蕴 (A)
文化底蕴 (B)
文化修养 (C)
社会积淀 (D)
23. ()是教育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具体样式。
教育方式 (A)
教学方法 (B)
教学模式 (C)
教育模式 (D)
24. 在素质教育具体方法体系中,教育者的首项任务是如何对()进行
科学取舍和深刻加工。
教学经验 (A)
素质教育 (B)
教育内容 (C)
教学方法 (D)
25. ()问题是教育兴旺发达的永恒主题,是各级各类学校生存发展的
生命线。
学生成绩 (A)
素质教育 (B) 升学率 (C)
教育质量 (D)
26. ()是对教育者的基本职业要求,献身教育是对这种基本职业要求
的进一步提升。
深爱学生 (A)
忠诚职位 (B)
严于律己 (C)
铸造忠诚 (D)
27. 人的素质的差异,常常就是所拥有的()的差异。
社会地位 (A)
出身贵贱 (B)
文化高低 (C)
文化底蕴 (D)
28. 素质教育第一要义——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实质是要求教育
者对传授的知识实现()。
经络通畅 (A)
脉络贯通 (B)
全线贯通 (C)
厚积薄发 (D)
29. ()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促进与保证每一位受教育者具备良好的身体、
心理、人格素质,为成为高素质优秀人才奠定“物质”基础。
义务教育 (A)
高等教育 (B)
素质教育 (C)
科学教育 (D)
30. ()是教育者实现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知识的直接前提和重要基础。
深厚积累 (A)
宏约深美 (B)
厚积薄发 (C)
博纳厚积 (D)
(二) 多选题:每题2分,共20题,至少有两个选项正确,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 深爱学生的表现主要是()。
让学生对老师毕恭毕敬 (A)
自觉消除或废止师道尊严 (B)
全面深入了解学生 (C)
师生互相尊重 (D)
2. 思维素质形成需要教育培养,提高思维素质的方法主要有()。
摆正思维素质的重要地位 (A)
创造有益于提高思维素质的环境 (B)
积累思维素材,培养思维情趣 (C)
把握变化的思维客体,不断对确立的思维目标、程序和
(D) 方法、手段等进行自我修正与整合
3. 符合素质教育目标要求的教学方法不只是某一种具体的方法,而且是
一个包含许多具体方法的方法系统,具备()等明显的特点。
以心理科学为基础,对现有教育教学方法进行改进或改
(A) 造 为个体素质发展奠定较高起点,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 (B)
坚持以启发式为指导思想 (C)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 (D) 学会学习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
4. 以下有关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说法,正确的是()。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国民素质;而“应试教育”的目 (A) 标是“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 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必然要面向全体学生 (B)
素质教育为了提高国民素质,在教学方法上以灌输、说
教、被动接受为基本特征,容易形成模式内化、拒绝内 (C)
化等偏差
“应试教育”是“考什么,教什么,练什么”,一切围
(D) 绕考试转
5. 所谓素质教育就是塑造与潜能实现这两个方面的辩证统一和结合,意
思是(),促进其个性的健康发展。
以受教育者素质的全面发展为目的 (A)
以科学方法充分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 (B)
以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对受教育者进行塑(C) 造和完善 以人的发展具有内在的个体能动力为依据 (D)
6. 构建素质教育模式的意义在于()。
构建社会主义新课改的核心条件 (A)
沟通素质教育理想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的桥梁 (B)
建设“科研型”教师队伍,培养新时代教育家的需要 (C)
提高素质教育质量和效益的需要 (D)
7. 设计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目标的依据主要是()。
教育基本原理 (A)
发展理论 (B)
实践经验 (C)
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 (D)
8. 从形式结构的角度看,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包括()这两个子系统,两个子系统是相互联系的。
道德认识 (A)
道德态度 (B)
道德素养 (C)
道德潜能 (D)
9. 知识内化有很多要求,但()是它的基本条件。
知识准确 (A)
知识全面 (B)
知识内化 (C)
知识丰富 (D)
10. 从智育教育内容的角度讲,()。
幼儿教育阶段,一般应以娱乐和智力开发为主 (A)
小学教育阶段,一般以进入分门别类的知识教育和奠定
(B) 继续学习的基础为主 初中教育阶段,一般以基础常识性知识教育和学习习惯 (C) 培养为主 高中教育阶段,以为大学接受高深教育做好准备为主 (D)
11. 激活学生个性潜能发展的途径具体到教学过程,应注意()等几个
方面。
在教学模式上,推行普及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 (A)
在教学组织上,实行集体学习和自主学习、探索研究相
(B) 结合 教学保障上要努力提供相应措施 (C)
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安排上,实行统一性、多样性和
(D) 自主性相结合
12. 精神素质是()。
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高尚情操 (A)
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灵魂和意志的集中体现 (B)
不懈的目标追求和积极进取的深厚动力 (C)
主体生存发展的根本支柱和重要源泉 (D)
13. 素质教育课程是()。
内在地决定着受教育者素质发展的范围和水平 (A)
素质教育目标和内容的载体 (B)
实施素质教育的蓝图 (C)
素质教育活动展开的基本依据 (D)
14. 某项教育活动只有具备了()特征,才是名副其实的素质教育。
以人为本 (A)
面向全体 (B)
关注终身发展 (C)
突出主体精神 (D)
15. 教是促进自主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这是因为()。
必要的教能激发学生个性潜能释放 (A)
教育是自主健康成长的现实需要 (B)
教育目的是促进学生自主健康地成长 (C)
每个人潜质里都有主动成长的特性 (D)
16. 高等教育研用有得的范围更是广泛,可以是(),还可以是某方面知
识体系创立的研用有得等等。
某学科、专业知识空白点补充完善的研用有得 (A)
对专业知识在专业岗位实际应用中的研用有得 (B)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方法的研用有得 (C) (D)
17. 科学文化素质与其他素质之间密切的内在联系主要表现在()。
文化素质是学习素质的必然反映,是思维素质的重要内
(A) 容,是科学素质的深厚底蕴 没有良好的文化素质,个体的学习素质、思维素质以及 (B) 科学素质都很难提高 科学素质,既是文化、思维素质的重要牵引,又是文化、 (C) 思维素质本身 科学文化素质是民族振兴和人们成才、成功的根本依靠 (D) 和关键所在
18. 精神审美素质具体包括()等内容。
崇高远大的理想信念 (A)
坚定昂扬的精神境界 (B)
求真自由的胸怀情感 (C)
准确地感受美、鉴赏美、追求美和创造美的良好品质 (D)
19. 撰写科研论文是素质教育试验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所具有的意义是
()。
将试验过程中的新发现展示出来,接受公众检验 (A)
教育科研论文的写作也是一种召唤,召唤读者对本试验
(B) 研究的理解、支持和合作 教育科研论文的写作过程,同时也是作者自我提高、自 (C) 我完善的过程 它是教育过程中师生生命流逝的一种“物化”形式 (D)
20. 素质教育主张()。这就必须兼顾所有学生。
学生应各得其所、各展优长 (A)
所有学生都应公平享受教育权利 (B)
使各具个性特点和优势潜能的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C)
不歧视或遗漏任何一位教育对象 (D)
(三) 判断题:每题1分,共30题,如发现选项为A和B,则正确选A,错误选B
1.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沟通是许多教育家和社会学家的一贯主张,也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发展趋势。
(是) (否)
2. 思维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一系列
过程。
(是) (否)
3. 任何人只有当他真正明确了人生志向,确立了崇高事业的追求,他才能充分张扬独特个性,尽情发挥自己的优势潜能。
(是) (否)
4. 人才综合培养是社会对人才综素质要求提高的必然趋势,这也是素质
教育的一个基本目的。
(是) (否)
5. 政策、法律又被称为“看得见的手”,它阻碍着素质教育目标的方向。
(是) (否)
6. 开拓地学是素质形成的必需。
(是) (否)
7. 素质教育课程观要求加大课程改革力度,将中心尽快地转移到着眼于
素质发展方面来,实现课程内容的“素质化”。
(是) (否)
8. 素质教育必须注重建立师生信息共享平台,为他们通过这个平台实现
深入便捷的信息交流、沟通服务。
(是) (否)
9. 学习素质强调的是对知识本身的掌握,传统的学习则更加注重学习方
法的掌握与学习品质的形成。
(是) (否)
10. 普遍公平、整体有序、充分自由是人类社会高度文明的基础和目标。
(是) (否)
11. 德育之成为素质教育的灵魂,也是由德育全面促进个体素质发展的
功能的特殊性决定的。
(是) (否)
12. 就具体教学过程授课而言,更有价值的知识包括揭示事物本质,反
映内在规律,符合客观实际。
(是) (否)
13. 学生教学成绩的提高是他们实现对知识深刻内化的关键条件。
(是)
(否)
14. 赋予素质教育以终身性特征是基于对社会和历史发展的新认识。
(是) (否)
15. “应试教育”问题仅在我国存在,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不存在。
(是) (否)
16. 课程之所以需要“开发”是因为存在着“个人潜能”的原因。
(是) (否)
17. 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判断素质的形成与否。对于人格独立性,实践检
验尤其重要。
(是) (否)
18. 进入新世纪,社会要持续科学地发展,其前提就是形成良好的学习
氛围,保证对前人智慧营养的充分汲取。
(是) (否)
19. 塑造与潜能实现应该是对立的。
(是) (否)
20. 高质效传递是指在应试教育施教过程中应高速度、高质量和高效益
地进行知识信息(技能)传递交流。
(是) (否)
21. 文化积淀到人身上构他在后天习得的素质的基础部分,是一种历史
底蕴。
(是) (否)
22. 深爱学生是实现尊重与信任的基础条件。
(是) (否)
[
23. “素质教育”的态度是带歧视性的选拔,以忽视少数学生发展为代
价来“优待”大多数学生。
(是) (否)
24. 职业技术教育是让学生掌握综合的、一般性的工农业生产的基础知
识和基本技能。
(是) (否)
25. 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这是有统一固定的模式可以遵循的。
(是) (否)
26. 建立新型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必要条件。
(是) (否)
27. 尊重、关怀、体贴学生,是教育试验的首要前提。
(是) (否)
28. 对素质教育的探索研究,其中绝大部分工作是围绕教育起源问题展
开的,它是当前这场教育变革成功与否的核心问题之一。
(是) (否)
29. 当前思维研究的重点是把握现代思维的基本规律。
(是) (否)
30. 提高思想道德意识,形成思想道德素质,是素质教育首要任务之一。
(是) (否)
素质教育概论 素质:
一.填空:1.1996年颁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它对于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广义的素质是先天素质条件和后天习得的合金
3.生理素质包括遗传素质和身体体质素质。它处于素质结构中的最低层次。 4.心理素质: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它处于素质结构中的中间层次 ★4.社会素质是指人在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适应社会需要的关于、观念和立场的意识因素,在素质结构中居于最高层次,又表现为人的外显的行为特征。 5.应试教育以“差生”观代替“差异”观 6.应试教育只片面重视智育
7.素质教育把面向全体学生放在首位,强化普及意识,注重通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智力和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8.素质是技能发展的基础,技能是素质的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
9.中小阶段,其基本定位应是在“做人、求知”上为学生打下良好基础
10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科技,关键是人才,基础教育。重视学习、重视教育、重视创新是知识经济的重要特征。 11.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概念提出,最早是在1980年的《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 1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著名的报告《学会生存》指出:“应培养人的自我生存能力,促进人的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
13潜能、发展、发现、激励作为一种新的定位在个性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13.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二千多年前就提出了智慧德行身体“和谐发展”的思想
14.17世纪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的教育观是“教育在发展健全的个人” 15.教育学家卢梭主张教育要顺应儿童自然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 16裴斯泰洛齐说:教育在使的各项能力得到自然、进步的与均衡的发展。” 17.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成为我国素质教育的理论依据 18.保尔.朗格朗成为终身教育理论的奠基者和倡导者
19.主体教育观是现代学生观的一种具体体现。指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是学习和自我教育的主体,教师要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现代教育思想。 20可持续发展战略是素质教育的外部条件 21思想品德包括思想、政治和道德三个方面
22思想素质主要指学生在思想认识和思想方法的品质或特性,是素质结构体系
的灵魂
23思想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4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基本渠道。 25党组织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道德建设的领导力量
26班主任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种种途径的枢纽
27当代学校德育概括为三个渠道:一是主渠道----学校德育教学活动二是辅助性渠道--指导家庭教育、联系社区教育三隐性渠道--管理教育人的道德互环境
28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接近自动化的动作模式或智力活动模式
29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是使教育者具备作为公民在社会上立身行事所具有的文化修养和进一步工作或深造所应有的较广博的科学知识。 30身心素质,即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31身体素质是发展其他诸素质的物质基础,毛泽东早年在《体育之研究》一文曾指出: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32智力性心理素质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发挥操作功能,人的各方面素质正是通过观察、注意、记忆、思维、想像等一系列心智操作加工后形成的
33非智力素质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发挥动力功能,人和各方面素质的提高,是在需要、动机、兴趣、信念、态度、情感、意志等因素的助长和推动下完成的 32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多种多样,而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33树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理念是实施素质教育教学的基本策略。
34教学反馈:是指把教学的结果与教学目标相对照,从而了解学习成果或发现问题,进而调整教学行为
34发展性教学评价对象是一种以“协商”为基础,评价者与评价对象共同建构评价过程的评价模式
35课程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没有课程就没有教学内容。 36学科中心课程是当今各国学校的主体类型
37强调对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培养,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38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
38实施素质教育的保障是学校内部管理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杠杆是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建立;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外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39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保障
40素质教育不是英才教育,而是大家教育,不是选拔教育,而是发展性教育,不是竞争教育,而是合作性教育
41素质教育评价把学校作为一个整体,对教育工作和教育效果进行总体的价值判断,即通过多层次、多方面的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价,从总体上衡量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与教育质量
42是否重视创新精神的培养,也是新旧教育观和人才观的根本区别。
43信息化、世界化、市场化和教育现代化四在趋势正在我们身边声势浩大地展开
44.21世纪最受欢迎的是创新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协作型人才和信息敏感型人才。无论上面那种素质其核心都是创新精神。 45学校、家庭、社区三种教育力量结合。
46将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及成人教育衔接,形成“三教统筹”
46家庭教育具有基础性、先入性、导向性、权威性、渐进性、持续性、感染性、陶冶性等特点
47具有丰富性、多样性、及时性、补偿性等特点 48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在家庭
49社区教育指的是,以一定地域为界,学校与社区具有共同的教育价值观和参与意识,并且双向服务,互惠互利,学校服务社区,社区依赖于学校,旨在促进社区经济、文化和教育协调发展的一种组织体制。社区教育的实质是教育的社会化与社会的教育化的统一。
50社区教育,大体可以分为二种类型。第一种类型,以学校为中心。第二类型,以社区为中心
51基础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和中学教育,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52现在的考试有两种一是水平考试二是选拔考试。 53、应试教育由差生观代替差异观
54、广义的素质教育是先天素质条件和后天习得的(“合金”) 55、心理素质包括智力素质和(非智力因素) 56、生理素质包括遗传素质贺(身体体质素质)
57考试与素质教育的关系不是对里的,而是(对应的)
58国民素质是指一个国家的人民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过程中所具有的体魄、智力思想道德的(总体水平)
59高度发展的生产力使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条件)和基础。
60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和唯一方法 61先进的社会制度使人获得(全面发展)的根本保证 62邓小平教育理论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63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发展素质教育的(首要环节)
64(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基本渠道
65(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使人们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观点体系
66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基础知识素质)、基本技能素质和科学方法素质
67(毛泽东)早年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曾指出: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舎也
68就技能实质而言,一般分为两种:一是动作技能,二是(心智技能) 69学生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部分是(兴趣) 70(非智力性心理因素)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发挥动力功能 71身体素质可以分为体态素质、体制素质和(体能素质) 72智力性心理素质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发挥(操作)功能
73心理学从(知情意行)的角度,将道德素质结构分为四个组成部分 74导行主要抓两点:一为启发式导行,另一为(游泳式导行)
75从学习时间的纬度看,自我控制的学习者善于(对学习时间进行计划与管理) 76(非智力性心理因素)可以弥补智力性心理因素的不足 77审美素质指个体在认识美、鉴赏美、(创造美)等方面相对稳定的品质与特性 78创新素质教育实施的开放性原则首先要求从教学内容上要体现(“三个面向”)的精神
79发展性教育评价是一种以(建构主义哲学观)为基础,评价者与评价对象共同建构评价过程的评价模式
80课程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81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获得的(全部经验)
82教学方式是构成教学方法的细节,是靠教师和学生进行的(个别智力活动或操作活动)
83教学手段是师生教学互相(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
84、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就是以启动学校内部活力,提高(办学效益)为目的 85、学校管理要以劳动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为切入点,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
86、调动落聘教师积极性,需以(人事制度)改革为切入点 87教学组织的序就是(教学程序和课程结构) 88教学的量是指(课堂教育容量和课堂延伸量)
89教学的度是指(教学的深难度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 90教学环节要始终靠近每一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91(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保障 92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在(家庭教育)
93社区教育的实质是教育的社会化与(社会的教育化)的统一
94(学校、家庭、社区)三种教育力量结合,有利于对青少年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
95基础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和中学教育
96、幼儿教育不等于幼儿园教育,唯有(家园共育)才能有效地提高幼儿素质 单选
1素质是人生来就具有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神经系统,特别是(脑的特征)
2生理素质处于素质结构中的(最低层次) 3心理素质处于素质结构的(中间层次) 4社会素质处于素质结构的(次高层次)
5知识经济是指以高新技术为导向、以知识为基础的(信息技术) 6强调个性发展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著名报告是(《学会生存》) 7可持续性发展作为一个概念最早提出的是在(《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 8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但其潜能的优势不同,反映了人的潜能的(差异性) 9人人都有发展潜能的需要,人人都有自我实现的创造力,反映了人的潜能的(可开发性)
10两千多年前就提出智慧、德行、身体“和谐发展”的教育家是(亚里士多德) 11提出“教育在发展健全的个人”的教育家是(夸美纽斯)
12主张“教育要顺应儿童自然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的”教育家是(卢梭)
13提出“教育在使人的各项能力得到自然的、进步的与均衡的发展”的教育家是〔裴斯泰泰洛齐〕
14终身教育理论的奠基者是(保尔。朗格朗) 15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发展素质教育的(首要环节) 16素质结构体系中的灵魂是指(思想素质)
17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各种途径的枢纽的人是(班主任) 18在素质结构体系中起统帅作用的是(政治素质) 20当代学校德育的主渠道是(学校德育教学活动)
21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道德建设的领导力量(党组织) 22培养共产主义信念属于(政治素质目标)
23随道德认识而产生的内心体验是(道德情感) 24“爱护公物”属于(社会公德)
25“爱岗敬业”属于(社会主义职业道德) 26学习的自我调控属于(科学方法素质)
27心理学家林崇德认为,学习有两种:一种是重复性学习,另一种是(创造性学习)
28学生学习活动赖以进行的基本功是指(学习技能) 29下列因素中不属于智力因素的是(兴趣) 30学校教育要树立的指导思想是(健康第一)
31非智力因素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发挥的功能是(动力) 32下列符合创新素质教育的民主性原则是(以学生为中心) 33启发式教学中,知识的学习强调(手段性)
34对整个创新素质系统启动力与导向作用的是(创新精神)
35实施素质教育教学的基本策略是(树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理念) 36设立主体性教学目标的前提是(树立学生主体观) 37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8实施素质教育的保障是(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 39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40在我国现代教育史最早提倡创造教育的教育家是(陶行知) 41学前教育是指(初生-6岁的教育)
42社区教育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以社区为中心,二是以(学校为中心) 二、多选
1素质的结构包括(①生理素质②心理素质③社会素质)
2人的社会素质的构成是(①科学素质②道德素质③审美素质④社会生存素质) 3素质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①内在性②整体性③差异性④发展性)
4素质教育的特点是(①素质教育的全体性②素质教育的主体性③素质教育的全面性④素质教育的层次性⑤素质教育的基础性)
5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其主要特征有(①评价的动态性②评价主体的多元③评价内容的丰富性和灵活性④评价手段和方法的多样化⑤考试内容的改革)
6人的潜能具有的特征是(①丰富性②差异性③可开发性) 7激励的主要方式是(①鼓励②表扬③肯定④鼓舞)
8主体教育观念的内容包括(①重视人的主体性②重视自我教育)
9发展教育观念的内容包括(①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②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③学生是独特的人)
10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途径与方法有(①树立正确的观念②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③创设有利于创造力发展的心理环境④克服消极文化的影响)
11可持续发展要求包括(①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②经济的持续发展③社会的持续发展④人类自身的持续发展)
12可持续发展要求素质教育必须加强(①人文教育②思想教育③主体性教育④终身教育⑤优化学校内部环境)
13优化学校内部环境包括(①学校物质环境的优化②学校组织环境的优化③学校规范环境的优化)
14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是(①学会认知②学会做事③学会共同生活④学会发展) 15思想品德素质包括(①思想②文化③政治)
16道德素质结构分为(①道德认识②道德情感③道德意志④道德行为)
17为适应当前和未来社会飞速发展的需求,特别要注重培养学生的(①信息观念②竞争观念③时间观念④效益观念)
18社会主义学校的道德教育使学生具备如下素质(①社会公德②社会主义道德③社会主义职业道德④家庭美德)
19思想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②世界观③人生观④价值观) 20素质教育目标决定者素质教育的(①方向②内容③原则④规格)
21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有(①爱祖国②爱人民③爱劳动④爱科学⑤爱社会主义)
22科学世界观体系包括(①道德观②政治观③价值观④人生观⑤社会观) 23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包括(①基础知识素质③基本技能素质④科学方法素质)
24小学生的科学方法素质应着重培养(①良好的学习习惯③科学的学习方法) 24学法指导可以概括为(导心、导法、导趣、导行)
25心理素质教育目标的实施原则包括(①针对性原则②全体性原则③关注个别原则④参与性原则)
26心理素质的明显特点是(②个体自我性③相对稳定性④内涵丰富性) 27以下因素中哪些属于非智力性因素(①兴趣②情感③意志) 28美的知识包括(②社会美③自然美④科学美⑤艺术美)
29创新思维具有哪些特征(①积极的求异性②敏锐的观察力③创造性的想象④独特的知识结构⑤活跃的灵感)
30完整的主体性教学机制包括(①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②设立主体学生教学目标③教会学生学会学习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⑤完善教学反馈机制)
31主体性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①认知掌握目标②技能达成目标③心理发展目标)
32为照顾每一个学生,教学应立足的基点是(①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水平②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要③立足于每一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④设立分层次的教学目标⑤适应每一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需要)
33素质教育要求创设的民主开放的教学运行体系包括(①教学民主②教学开放③打破教师中心④打破课本中心⑤打破课堂中心)
34学习方式包括(①学习习惯②学习意识③学习态度④学习品质⑤学习方法) 35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基本程序是(①评价目标②评价双方关系③评价标准的确定④评价周期⑤评价的基本特征)
36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基本程序是(①评价双方共同协商评价目标②确定评价计划③收集评价信息④实施评价⑤指导反馈)
37国内外几种基本的课程观是(①学科中心课程观②经验中心课程观③知识结构课程观)
38课程结构调整的基本原则是(①均衡性②综合性③选择性)
39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管理模式是(①国家课程②地方课程③校本课程) 40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是(①整体性②实践性③开放性④生成性⑤自主性) 41素质教育评价在教育发展中具有的作用有(①导向作用②激励作用③发展作用④主体作用)
42素质教育评价应该坚持如下基本原则(②科学性原则③全面性原则④激励性原则⑤全员性原则)
43创造性教学模式主要有(①讲授-接受式②示范-模仿式③指导-自学式④提问-讨论式⑤引导-探究式)
44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是(①落实全体性②体现全面性④培养创新精神⑤激发实践能力)
45开辟课外教育有助于(①扩大学生的知识面②发挥学生的特长④学生的健康发展⑤陶冶学生情操)
46课外教育的特点是(①参加学习的自愿性③活动形式的灵活性④学生的自主性⑤活动内容的多样性)
47教师创新能力的基本特征包括(①灵活性②独立性③求异性④深刻性⑤坚韧性)
48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侧重于(①增强信心②提出要求③教给方法)
49素质教育的评价主体包括(①教师②学生③学生家长④学校领导⑤教育行政机关)
50世界化大趋势对人的素质的要求是(③学会学习④学会合作⑤学会创新) 51课外教育内容包括以下几类(①思想教育活动②科学技术、文学艺术活动③学科活动④体育活动⑤公益活动)
52课外教育所采取的形式主要有(①大型活动②小组活动③个人活动) 53家庭教育的特点是(①基础性②先入性③导向性④权威性⑤渐进性) 54社区教育具有的特点是(①丰富性②多样性③及时性⑤补偿性)
55教育制度具有的特点是(①人才选拔制度②教育组织和结构分化制度③教育分流制度④教育筛选制度⑤教育管理制度)
56邓小平关于考试的基本思想包括(①考试是一种重要方法②不能迷信考试③通过改进使之完善)
57治理薄弱学校的举措有(①加强领导班子建设②改善师资结构③转变校风校纪④增加资金投入)
二.名词解释:
1.狭义素质(遗传素质) 2.广义的素质教育 3.素质教育的涵义 4.应试教育 5.个性教育 6.知识经济 7.国民素质 8.教育现代化 9.终身教育
10素质教育目标
11素质教育的目标体系 13心理素质 14审美素质 ★14创新素质 15教学评价 16课程
17综合实践活动 18学校内部管理体制 19学校内部管理改革 20素质教育评价 21教育质量
22创新意识 23教师教态 24课外教育 25创新能力 26、社会素质 27、终身学习 28、主体教育 29、技能
30、教学反馈 31、学校课程管理 32、教学方法 33、教学后记 34、素质教育 35、主体教育观念 36、科学文化素质教育 37、身体素质 38、教学反馈 39、狭义课程 40、社区教育 41、身体素质教育
42、审美素质教育(简称美育): 43、创新精神 44、学习方式 45、教学手段 46、人的全面发展
1.狭义素质(遗传素质)是从生理学和心理学意义上的理解,是指人生来具有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神经系统,特别是脑的特征,以及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特点。
2.广义的素质教育:是从社会学和教育学意思上的理解,它是指个人在先天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教育培养和个体对社会的积极参与而形成的顺利从事某种活动的多方面综合性基本条件和基本品质。
3.素质教育的涵义: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经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活动。 4.应试教育:偏离了受教育者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选拔少数人升学为目的,以考试作为主要手段,片面强调知识灌输和机械训练,以单一学业成绩作为评判学生发展水平,压抑学生创造性和个性发展的淘汰式教育
5.个性教育:是在重视人的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更注重开发人的潜能,尊重学生人格、自尊、重视学生的需要、兴趣、爱好,培养和促进学生良好个性自由发展的教育
6.知识经济:以高科技为导向、以知识为基础的信息经济,也可以说是以知识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使用为重要因素的经济,或者就依靠知识进行创造性地思维和科研,从而创造财富的经济
7.国民素质:是指一个国家的人民在改造自然和改变社会过程中所具有的体魄、
智力、思想道德的总体水平。它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是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方面,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8.教育现代化,就是指与社会现代化相适应,以教育观念、教育思想的现代化为先导,以促进人的现代化为目的,采用现代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不断提高教育发展水平和组织管理水平。教育现代化不仅表现为教育普及程度越来越高,还包含所培养的人才在质上的飞跃
9.终身教育: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是20世纪60年代形成和发展的种国际性教育思想。
10素质教育目标:是通过学校教育使受教育者各方面素质应该达到的标准。它是发展素质教育的首要环节,决定着素质教育的方向、内容、原则及规格,对学校教育具有巨大的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调节作用
11素质教育的目标体系:即受教育者在教育影响下所要达到的各项素质目标结构系统。12道德素质:是学生在道德方面认识及行为习惯方面内化的、较稳固的品质或特性
13心理素质:指稳定体现个性心理品质与风貌,自我意识起核心作用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综合
14审美素质:指个体在认识美、鉴赏美、创造美等方面相对稳定的品质与特性。 ★14创新素质:是一个人以知识为基础,在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品质和特性。
15教学评价:是依据现代教育评价理论,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按照规范化的评价程度,对教学活动的状态和价值所进行的判断。
16课程:可以有广义和狭义的概念,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获得的全部经验。其中包括有目的、有计划的学科设置,教学活动,教学进程,课外活动以及学校环境和氛围的影响;狭义的课程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范围、活动、进程等的总和,它主要体现在课计划。课程标准和教课书中
17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
18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是领导和管理学校的根本制度,支配着学校的全部管理工作。
19学校内部管理改革:就是以启动学校内部活力,提高办学效益为目的,以劳动人事、分配制度为突破口,对学校管理诸要素,如思想原则、组织结构、重要制度等方面陈旧的部分,加以革新,以适合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20素质教育评价:是依据素质教育的目标,对素质教育实践的条件、过程及其结果做出的价值判断。
21教育质量:是指教育活动结果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它最终是通过学生的发展状况体现出来的
22创新意识:是一种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意愿和态度
23教师教态专指教师教学时的衣着打扮、仪表风度、行动举止和感情态度等方面的表现
24课外教育是在教学计划之外,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的各种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培养能力和兴趣的一切有意义的活动。 25创新能力是指在前人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运用求异思维,创造新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给教育过程和社会带来新成果的能力。 26、社会素质:是指人在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适应社会需要的关于价值、观念、
和立场的意识素质,在素质结构中居于最高层次。
27、终身学习:是指“通过一个不断的支持过程来发挥人的潜能,它激励并使人们有权利去获得他们终身所需要的全部知识、价值、技能与理解,并在任何任务、情况和环境中有信心、有创造性和愉快地应用它们”
28、主体教育:指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是学习和自我教育的主体,教师要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现代教育思想。
29、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接近自动化的动作模式或智力活动模式。就技能的实质而言,一般分为两种:一是动作技能 ,二是心智活动技能。
30、教学反馈:指把教学的结果与教学目标相对照,从而了解学习成果或发现问题,进而调整教学行为。 31、学校课程管理:是学校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基础教育课程的政策规定,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为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而进行的课程设计、实施与评价的组织活动。
32、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33、教学后记:是指每节课后教师要对授课情况进行追踪分析,要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找内容,从正和的反两个角度去思考,把经验和教训记录下来,并简明扼要地分析其成败的原因。教学后记中,一是要记教学中成功的做法,二是记学生在课堂上反映的问题。
34、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活动。
35、主体教育观念:指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是学习和自我教育的主体,教师要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一种现代教育思想。
36、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是使受教育者具备作为公民在社会上立身行事所具有的文化修养和进步一工作或深造所应有的较广博的科学知识。 37、身体素质;即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38、教学反馈;是指把教学的结果与教学目标相对照,从而了解学习成果或发现问题,进而调整教学行为。
39、狭义课程;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范围、活动、进程等的总和。
40、社区教育:是学校教育功能在时间和空间上向社会的延伸与发展。
41、身体素质教育:所谓身体素质教育就是指影响和提高学生身体健康水平的活动过程。具体地说,身体素质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是:在先天身体素质的基础上,使受教育者具有健美的体态、良好的体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体能并养成稳定优良的体育锻炼和生活顿生习惯。 42、审美素质教育(简称美育):即教育者运用自然的、艺术的、社会的等材料培养受教育塲审美观点和认识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43、创新精神:所谓创新精神:广义讲包括人的创新的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它对整个创新素质系统起动力与导向作用。 44、学习方式: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 45、教学手段:教学手段是师生教学互相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 46、人的全面发展:首先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发展,即人的智力和体力的统一发展。其次包括思想、道德、情感的发展。
三、判断
1.广义的素质是素质教育研究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 四、多选(或填空)
1.人的素质结构分为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的社会素质三个层次,人的素质就是由这三个方面构成的一个有序、分层、开放的系统。 2.社会素质由以下四种要素组成:(1)科学素质(2)道德素质(3)审美素质(4)社会生存素质
3.中小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三个主要内容(1)面向全体学生,(2)全面提高学生各个方面素质(3)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4.素质教育的特点:(1)全体性(2)主体性(3)全面性(4)层次 性(5)基础性(6)发展性
5.素质教育选用的教育内容,具有基础性、普遍性和时代性,尤其是要重视活动课和选修课,切实开展多渠道、全方位育人的教育活动
6.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发展 7为适应当前和未来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特别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竞争观念、时间观念、效益观念。
8.实施方法与策略⑴体验教育法⑵情境教育法⑶讨论教育法
9.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⑴基础知识素质⑵基本技能素质⑶科学文化素质
10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理念主要反映在: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面向全体同学、全面和谐地发展;创设民主开放的教学运动体系;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进行发展性教学评价。
11.主体性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三个不同层次和方面:认知掌握目的、技能达成目标、心理发展目标。
12教学开放有多重含义,但主要是针对“三中心”而言的(打破教师中心、打破课堂中心和打破课本中心
13学习方式不仅包括相对的学习方法及其关系,而且涉及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和心理品质。14教学活动应着于:选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采用基于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15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⑴讲授法⑵演示法⑶谈话法⑷讨论法⑸练习法⑹实验法⑺实习作业法⑻读书指导法⑼研究法
16创造性教学模式的实施:⑴讲授-接受式⑵示范-模仿式⑶指导-自学式⑷提问-讨论式⑸引导-探求式
17一种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和行动能力。它的基本特征是思维的灵活性、独立性、求异性、深刻性、坚韧性、敏捷性、广阔性、果断性。
18教育制度体系包括人才选拔制度、教育组织和结构分化制度、教育分流制度、教育筛选制度、教学管理制度、教育考试制度、教育评价制度等。
19邓小平同志讲了三个意思:一是考试是一种重要方法,二是不能迷信考试三是通过改革使之完善。20治理薄弱学校的举措:一加强班子建设二改善师资结构三转变校风校纪四增加了资金投入。
五、简答
1.人的素质结构存在怎样的关系 2.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
4.如何理解素质教育的三个要义、关键 5.简答素质教育的全体性 6.素质教育的主体性 7.素质教育的发展性 8.简答潜能的特征
9.如何理解潜能的可开发性 10学生发展的特征 11.发现的特征 12.激励的特征: 13终身学习:
14.实现人全面发展的条件 15发展教育观念的内容
16.积极探索创造性人才的途径与方法
17我国的道德教育特别要加强哪方面的教育
18心理素质的明显特点
19心理素质教育目标的实施原则 20审美素质教育的目标: 21创新素质的培养目标 22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主体 23面向全体,全面和谐地发展 24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基本特征 25简述国内外几种基本课程观 26新的课程观
27、国外课程目标的共同趋势 28素质教育的课程标准 29改革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
30、现代学习活动表现出与以往学习活动不同的特点 31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特征? 32素质教育评价的意义 33素质教育评价的作用 34素质评价的基本原则 35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意义
36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迎接世界挑战的需要 37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 38怎样写教学后记 39课外教育的特点 40课外教育的管理策略
41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42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特点
43社区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44学前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 45素质教育作为政府行为应体现在
46各级政府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考虑改革现行的招生 47简述素质教育的三个要义、三个关键?
48.建树实施素质教育,建立的科学的评价制度地主要特征? 49.简述学生发展的特征? 50.简述发展的特征? 51.简述激励特征?
52.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观点? 53.简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 54.简述邓小平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 55.简述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探索的新方法? 56.简述如何实现科学文化素质教育? 57.简述心理素质教育目标的实施原则? 58.简述心理素质教育目标的实施途径? 59.简述审美素质教育的目标? 60.简述审美素质教育的意义? 61.简述创新素质的培养目标? 62.简述实施创新素质的原则?
63.简述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基本特征?
64.简述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课程观的内涵? 65.简述现代学习活动与以往学习活动不同的特点? 66.简述国外课程目标的共同趋向? 67.简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意义?
68..如何实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最佳结合? 69.简述教学后记的内容 70.、课外教育的管理策略? 71.简述教师语言特色?
72.实行民主办学的基本要求?
73.简述素质教育评价对象包括哪些方面?
74.学生主要从哪些方面对任课教师的教学作出评价? 75.简述全面教育质量观的内涵?
76.、市场化大趋势对人的素质的要求? 77.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特点?
78、学前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 79.如何发挥政府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80.社区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81.如何探索素质教育多样化的模式?
1.人的素质结构存在怎样的关系?
(1)人的素质结构是一个由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组成的有序、分层、开放的人的身心系统。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辅相成,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2)素质的三个层面统一于人的一身,其中任意层面的缺限都可能影响另外两个层面的正常发展,以至影响素质的整体水平。(3)素质结构的三个层面之间并非并列关系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生理素质是人的素质结构中的基本物质载体是人的整体素质敕以生存的基础,人的心理素质处于素质结构的中间层次体现为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的结合。人的社会素质的主要内容是结构中的最高层次,标志着人素质的方向(4)素质的三个层面在人的综合素质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动态发展的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重点
2.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1)内在性:这是人的素质所具有的最基本的特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素质与人的遗传有密切联系二是从素质的社会性方面来看,内在性表现为人的品质特征的深层蕴底(2)整体性,人的素质水平是一种综合效应,是人各方面素质的综合体现,是人们顺利从事任何实践活动都必须具有的基础条件。具体表现为两方面一素质作为人身心发展的总水平,不能仅从个体某一方面或素质做出评判二人和各项素质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3)差异性,素质的差异性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使每个个体都带上鲜明的独特色彩,表现出不同的个性、气质。差异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在同一方面发展水平和速度的差异,其二在能力发展的差异三是在个体心理特征发展上的差异(4)发展性。人的素质不仅是一种既定的历史形成而且是面向未来的开放性生成处于永恒的流动之中
4.如何理解素质教育的三个要义、关键:(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既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性质所规定的,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2)素质教育促进每一位学生基本素质的全面发展,既是我国基础的性质和任务要求的,也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所要求的(3)素质教育要
促使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既是人的身心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它符合人的身心发展的特点。
5.简答素质教育的全体性:素质教育的全体性广义的说,强调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国民,使任何一名社会成员都享有受到正规或非正规的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从狭义来说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适龄儿童,是使全体学生接受基础教育和素质得到提高,而不是少数尖子生。素质教育的全体性,要求教育的着眼点必须面向全体国民和全体学生,以全面提高民族素质为根本目的。
6.素质教育的主体性:素质教育的主体性是指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育者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人地位和学生的主动精神。主体性的内涵包括自主性、选择性和创新三个方面(1)所谓的主动性就是尊重学生的自主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长的主人,发展的主人(2)所谓的创新性是指在教育过程中,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育和学习。(3)所谓的选择性是指教师要给学生留下选择和思考的余地,给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
7.素质教育的发展性:素质教育的发展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着眼于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知识能力,使学生学会选择、学会观察、学会创造,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对人提出的新要求。(2)是将学生的差异当作资源开发出来,把发展人的个性作为身心发展的需要(3)学校和教师创造必要条件,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即要保证经过共同努力都能达到一定的素质水平(4)让学生学会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7科学的评价制度的主要特征是:(1)评价的动态性。素质教育注重用动态的观点,对学生进行个体内差异评价(2)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可以更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3)评价内容的丰富性和灵活性。由此推动学生积极主动的提高和发展(4)评价手段、方法的多样性,使评价更具有发展性、激励性(5)考试内容的改革,适当增加理论联系实际,反映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内容,鼓励学生创新精神。 8.简答潜能的特征:潜能是指人自身所具有的在发展中可能表现出来的能力是一种潜在、指向将来的能力倾向,是现实能力的一种源泉,人的潜能具有下列特征(1)丰富性。脑科学研究表明,人脑所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远远没有得到充分开发(2)差异性。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但其潜能的优势不同,如果从某一方面要求学生,就会扼杀其他方面的才能(3)可开发性。人的潜能是巨大的,但其存在的方式是潜在的,这就需要挖掘。
9.如何理解潜能的可开发性:可开发性。人的潜能是巨大的,但其存在的方式是潜在的,这就需要挖掘。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出学说指出,人有五种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后三种需要在每个人身上都有巨大的潜能,人人都有自我实现的创造能力,人人都有积极向上和获得成功的愿望。这些潜能一旦开发出来,就会成为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源,并在学习和生活中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10学生发展的特征:发展是指人的身心从低级到高级、从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过程。(1)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出现问题、缺点、错误是正常的,教师应当允许学生犯错误,帮助学生克服不足,解决矛盾,使其不断进步提高(2)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愿望。每个学生都渴望取得好成绩,受到教师表扬和同伴的认可,特别是小学生非常重视教师提出的要求、教师的评价和希望。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恰当的要求,促进学生推动自己向更好的方向发展。(3)每个学生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和自我发展的创造潜能,学生一旦在自我学习中体会到自我的价值,就会在学习和工作中焕发出极大的热情和干劲,超水平发挥出自己的才能,使潜能转化为现实。
11.发现的特征:(1)以个体内差异为起点。个体内差异评价是在研究学生的过程中,一是把学生各个方面的过去和现在进行比较,分析其发展规律变化;二是把学生某几个侧面进行比较,发现学生的强项、优势和特长(2)发现是将差异作为资源开发出来。学生的发展具有其独特性,具体表现为:学生在同一方面发展水平和速度的差异;学生在能力方面发展的差异;学生在个性心理特征发展上的差异工(3)发现的内容是全方位的。对教师而言,学生的一切生活内容都是展现学生才能的领域,对学生各个方面的重视有助于弘扬人格的主动精神 12.激励的特征:(1)激励的目的是促使学生发现自我,发展自我。学生发现自己闪光点和存在价值,体会到自我成就感,从而不断向更高、更美、更远大的方向努力。(2)激励的内容具有期望性。教师的积极期望是重要的外部教育条件可以成为学生发展的内在动力。(3)激励的过程是实现期望向学生自我良好性发展的动态过程。在这样的教育过程中教师积极期望作为外在行为目标诱因,唤醒学生内心潜在的自我价值意识和向上的要求(4)激励的主要方式是鼓励、表扬、肯定和鼓励。
13终身学习:是指通过一个不断的支持过程来发挥人类的潜能,它激励并使人们有权利去获得他们终身所需要的全部知识、价值、技能与理解,并在任何任务、情况和环境中有信心、有创造性和愉快地应用它们。终身学习不仅是种教育概念,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更体现出学习者的个性与主动性,更强调学习者的学习权利。 14.实现人全面发展的条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一定条件(1)高度发展的生产力。这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条件和基础(2)先进的社会制度,是人获得全面发展的根本保证(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和唯一方法。
15发展教育观念的内容:发展教育观念要求教师用发展的观点来认识和对待学生。发展教育观念的内容包括(1)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把学生作为一个发展的人对待,就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改正错误,从而不断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相信学生潜能的发展能量,坚信每个学生是可以获得成功的,他们的潜力是需要挖掘(3)学生是独特的人,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树立学习主体的思想上,把学生看成是有独特内心世界和巨大生命潜能的个体,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创造性
16.积极探索创造性人才的途径与方法:⑴树立正确的观念。①首先教师要懂得,每个正常的学生都有一定的创造潜能,培养创造能力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而不仅仅是面向少数天才学生②教师要知道,学生的创造力及其发展具有层次和类型上的个别差异③教师要坚信,在学生创造素质的发展进程中,教育起主导作用⑵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没有崇高的情感力,创造活动就无法展开、杰出的创造才能需要高尚的情操来孕育。⑶创设有利于创造力发展的心理环境①文化刺激多元性②容忍学生的失败③突出创造的价值④保护学生的好奇性⑷克服消极文化的影响
17我国的道德教育特别要加强哪方面的教育:尊重他人的教育能处理好自己同他人的关系。在尊重与维护自己利益的同时,尊重他人的利益,以公平的心态、互惠的原则处理事务,谋求共同发展;多了解不同于自己的文化,尊重各科文化价值,在交往中重诚意与守信
18心理素质的明显特点:⑴个性自我性,心理素质总是体现在个体身上并受到自我意识调节,自我意识健康与否,直接影响整个心理素质的水平。⑵相对稳定性。偶尔表现的心理品性,不能称作心理素质。只有相对稳定、经常体现的心理品性才是心理素质⑶内涵丰富性
19心理素质教育目标的实施原则:⑴针对性的原则。根据学生心理发展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⑵全体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⑶关注个别的原则。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⑷参与个性原则。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0审美素质教育的目标:⑴使学生了解有关美的知识,养成爱美的情感。美的知识包括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和艺术美,尤其是引导学生欣赏体验优秀的艺术作品,这样不仅陶冶学生的心灵,还能使学生赏心悦目,提高生活的格调和情趣。⑵使学生具备正确的审美观点和较强的审美能力。审美指正确地透彻了解事物所包含的内在美和外在美,并给他们恰当的评价⑶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需要与健康的审美情趣。学生只有有了强烈的审美需要,才会对生活和学习充满信心和希望,才会自觉地接受审美素质教育,并不断提高审美能力⑷使学生产生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追求努力按美的要求塑造自身世界,以正确的审美规范自己的言行,优化自己的性格。
21创新素质的培养目标: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⑷培养学生的创新情感。⑸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个性⑹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习惯。
22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主体?建立完整的主体性教学机制⑴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要让学生明确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一方面是让学生理解学习过程,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另一方面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帮助学生实现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⑵设立主体性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所以达到的具体标准,是教师期望学生发生的变化。⑶教会学生学习,学会学习就是使学生成为独立的、自主、高效的学习者⑷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进行的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它从根本上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3面向全体,全面和谐地发展: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同时也是我国教育方针的要求。⑴面向全体。为照顾每一个同学,教学应立足三个基点:一是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需要二是教学者立足于每一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三是设立分层次的教学目标,适应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需要。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首先要树立一种全新的发展观,我们关注的是每一位学生的进步与提高,只要有进步就是好学生。面向全体也包括充分发展学生的特长⑵面向和谐地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从整个教学来看,教学目标应不仅注意学生智力水平的提高,还要注意学生心理水平等方面的提高。素质教育教学是要通过贯彻认知、技能、情感相统一的主体性教学目标,从而使学生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24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基本特征:⑴体现民主协商精神。发展性教学评价是由评价者与评价对象双方共同承担发展目标的任务⑵关注目标的非预测效应和效果。发展性教学评价关注非预期目标的效应和效果因为非预期目标的效应和效果可能正是教师教学的艺术性所在,⑶注重评价标准及角度的多向化⑷强调评价过程的周期。评价活动呈周期性推进,不仅使评价对象能深刻了解教学过程,也使其了解评价过程,从而学会自我评价
25简述国内外几种基本课程观:⑴学科中心观,这种课程观认为要以各门科学固有的逻辑,系统地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并彼此分立地安排它的顺序,学习时数和期限。⑵经验中心课程观视为经验,认为课程是促进学生自我实现的手段,强调活动在课程学习中的重要性。此事课程观点是以人为中心,重视儿童的心理逻辑,与学科中心课程相对立⑶知识结构课程观。这种课程观强调把人类文化遗
产中最具学术性的知识作为课程内容,重视知识自身的内在逻辑性①强调学术性②强调结构化
26新的课程观: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课程观,应该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⑴课程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课程的主体,一方面是指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课程及教材编制的依据;另一方面是指学生本身在创造着课程②课程是沟通学生“生活世界”的桥梁。课程的内容要把外部的学科知识体系和内部的生活世界体系联系起来③课程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支柱④课程得以实施需要学生体验、理解、探究和创新等学习活动方式。
27、国外课程目标的共同趋势:⑴强调基础知识的掌握⑵强调基本能力的培养⑶重视价值观、态度及品德教育⑷加强艺术、体育与健康、公民教育
28素质教育的课程标准:⑴确立新的学生观,促使学生获得个性的充分发展⑵确立新的知识观,走出课程目标的知识技能取向⑶确立新的质量观,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新精神⑷确立新的教育观,使课程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⑸确立新价值观,重视学生精神、道德的发展
29改革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明确了课程结构的三项基本原则,即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⑴确保均衡性,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⑵强调综合性,克服学科门类过多、相互独立的倾向⑶加强选择性,以适应地方、学校、学生发展的多样化需求
30、现代学习活动表现出与以往学习活动不同的特点⑴强调多种心理能力的投入。认知、想像、情感、意志等多方面的心理能力都将在学习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⑵手脑并用。有效的现代学习过程必须是一个综合过程,只有交替协同运用,才会给学习者带来有价值的创造⑶过程与结果并重⑷学会⑸学习管理因素的介入。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⑹强调对知识结构的探求⑺以现代化学习手段为媒介。不仅拓展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学习的方法上的操作性得到了有效的加强
31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特征?一是以启动学校内部活力,形成高效运行机制,建立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充满生机活力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学校管理体制。二是以劳动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为切入点,使教职工的积极性得以充分发挥,教育质量,教育质量、办学效益为断提高。
32素质教育评价的意义:⑴素质教育评价是检测教育方针是否得到贯彻的手段⑵素质教育评价有利于确定素质教育目标在学生身上实现情况⑶素质教育评价有助于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充分得到发展⑷素质教育评价有利于学校整体工作的优化
33素质教育评价的作用:⑴导向作用。由于素质教育评价结果之间存在的联系即不同的评价标准会得出不同的评价结果,由此评价标准像一根无形的指挥棒,对教育活动起导向作用。⑵激励作用。在素质教育评价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所搜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处理和分析,在评价过程中,由评价者与评价者之间、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及被评价者之间的相互接触、交流,能够看到他人的长处,同时也看到自己的不足,取长补短,共同前进。⑶发展作用。素质教育的要义就是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因此素质教育的评价基准立足于发展,主张通过科学的评价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⑷主体作用。课堂教学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素质教育评价就要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在评价中,师生掌握评价手段,发挥内部评价的效用,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科学运用评价工具,搜集学生的信息,在信息反馈的基础上,了解自己教学的得失,进而改进教学,提高效率。
34素质评价的基本原则:⑴整体性原则。素质教育评价把学校作为一个整体,对教育工作和教育效果进行总体的价值判断,即通过多层次、多方面的目标达成
情况的评价,从总体上衡量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与教育质量。⑵科学性原则。素质教育评价的科学性原则是指坚持以“两点论”为指导,力求对评价对象做出全面而辨证的评价⑶全面性原则。全面性原则,首先应看到教育对象自身各种之间的联系,另处,我们还要看到学生与他人、与集体、与家庭的联系从而在广阔的背景下考察学生个体的发展,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⑷激励性原则。素质教育评价注重引导评价对象认识自己现有水平与更高水平的差异,相信学生的发展潜力,从而激发积极进取的热情。⑸在传统的教育评价中,教师、学校领导、教育行政机关是评价的主体,这是毫无疑问的
35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意义: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⑵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建设现代强国的需要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迎接世界挑战的需要。
36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迎接世界挑战的需要:当人类进入21世纪的时候信息化、世界化、市场化和教育现代化四在趋势正在我们身边声势浩大地展开。信息化是指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具体内容有四个方面。通信技术、智能技术、控制技术以及包括遥感、遥控的感测技术。世界化是指世界各国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分离的整体。世界化大趋势对人的素质的要求是: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和学会创新。市场化是指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习惯了计划经济生活的中国人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教育现代化是指更新教育观念,在现有教育基础上汲取传统教育的精华,利用一切现代化手段,从而达一到最先进的教育效果。面对当今时代的四大趋势,我们的选择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积极主动地迎接世界挑战,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37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⑴落实全体性。首先,在教学目标上既要有集体目标,又要不同的层次目标,其次在教学内容的浓度、难度上,要从大多数学生的水平出发,并适当照顾到少数优秀学生和学习困难生⑵体现全面性。全面发展的人要通过全面发展的教育来培养⑶强化主体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⑷培养创新精神。21世纪最受欢迎的是创新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协作型人才和信息敏感型人才。无论上面那种素质其核心都是创新精神。⑸激发实践能力。引领学生逐步接触社会、正确认识社会、勇于参与社会,强化他们将自我完善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观念,把学生锻炼成为将来能够用双手支撑生活并创造生活的栋梁之材。
38怎样写教学后记:要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找内容,把经验和教训记录下来,一是要记教学中成功的做法。二是记学生在课堂上反映的问题。三是要记课堂后体会。
39课外教育的特点:⑴参加学习的自愿性⑵活动内容的多样性。课外教育的内容有以下几类①思想教育活动②科学技术③学科活动④体育活动⑤公益劳动⑶活动形式的灵活性①大型活动②小组活动③个人活动⑷学生自主性
40课外教育的管理策略:⑴提高对课外教育活动的认识⑵建立健全课外教育活动的管理系统⑶加强课外活动的管理系统⑶加强课外教育活动的辅导员队伍建设⑷强化课外教育活动小组的管理⑸有效地协调课外教育工作⑹重视对课外活动管理质量的评价。
41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⑴坚定正确的政治素质,结合学校工作的特点,忠诚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有高度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则是教师坚定正确的政治素质的集中体现⑵豁达大度的思想素质。思想素质是做好人的工作,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关键⑶博闻强识的理论素质,教师的理论素质直接决定着学生素质量级。教师讲话既无深度,又无情趣,不能给人以知识和启迪,学生不欢迎也是自然的。⑷学富王车的知识素质⑸准确美活的语言素质⑹勇于创新的能
力素质⑺开拓进取的管理素质。是否具有开拓进取的管理素质,这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称职的重要因素。我们应该从学生的创新精神。其一,增强信心,其二提出要求,其三教给方法。上述做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2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特点:⑴学校管理职能的专门性。学校是受国家、社会的委托,专门培养教育人的场所⑵学校教育作用的主导性。学校教育,在学生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⑶学校教育的示范性。学校教育的示范性是由教师的劳动特点决定的⑷学校教育的全面性。学校要实施素质教育,教育内容就必然具有多样性和全面性
43社区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社区教育是学校教育功能在时间和空间上向社会的延伸与发展。⑴社区教育把学校教育纳入社区的大系统中,改变了学校教育的封闭保守状态。⑵社区教育通过整合作用,使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相互渗透⑶以社区为龙头,以丰富社区文化生活,创造社区的文化建设为中心,形成教育青少年的合力,陶冶青少年情操。社区是学生生活、学习、休息的环境。社区教育能够通过开展多种活动,优化社区、优化家庭育人环境 44学前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⑴带领幼儿在玩中学。在游戏中促进幼儿、智、德、美全面发展。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⑵引导幼儿主动学习。实施素质教育最主要的特征便是要让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⑶渗透教育。素质教育是一种讲究效益的教育,树立大课程观和具备渗透教育的策略和能力是素质教育又一方面的要求⑷因人放教⑸家园共育⑹创新精神的早期培养。幼儿阶段已萌发了创新精神的萌芽。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和文艺活动进行培养,鼓励幼儿创新。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健康心理的开拓型人才。
45素质教育作为政府行为应体现在:⑴要建立起地方党委、政府统一,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素质教育,各有关方面分人负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⑵是地方党政领导必须努力防止和克服在抓“两基”和“两面”工作中出现的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特别是易于出现的抓“普九”的手硬,抓转轨的手软⑶是树立素质教育思想,当前突出表现在对学校工作评价标准的转变上。
46各级政府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考虑改革现行的招生?一是把学校教育教学任务与升学彻底分开,彻底改变学校直接承受升学压力的现状。二是根据国家职业分类和职业分类标准,推选预备制度,坚持实行“先培训,后上岗”的就业制度。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制度。 优化构建学校素质教育模式。
47.简述素质教育的三个要义、三个关键?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
48.建树实施素质教育,建立的科学的评价制度地主要特征?评价的动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丰富性和灵活性、评价手段方法的多样化、考试内容的改革。
49.简述学生发展的特征?发展是一热动态的过程;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愿望;每个学生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和自我发展的创造潜力。
50.简述发展的特征?以个体内差异评价为起点;发展是将差异作为资源开发出来;发展的内容是全方位的。
51.简述激励特征?激励的目的是促使学生发现自我,发展自我;激励的内容具有期望性;激励的过程是实现教师积极期望向学生自我期望良性发展的动态过程。激励的主要方式是鼓励、表扬、肯定和鼓舞。
52.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观点?人的全面发展的涵义;人的发展是由社会生产的发展所决定的;人的全面发展是大工业生产的必然要求;实现人全面发展的条件。
53.简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高度发展的生产力;先进的社会制度;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54.简述邓小平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四有”新人;邓小平教育理论的特色。
55.简述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探索的新方法?体验教育法;情景教育法;讨论教育法;明理激励法;环境熏陶法;榜样激励法;师德垂范法;集体互动法。
56.简述如何实现科学文化素质教育?A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B积极推进学校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C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和校外活动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为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技能提供时间和空间条件。D重视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
57.简述心理素质教育目标的实施原则?针对性原则;全体性原则;关注个别原则参与性原则。
58.简述心理素质教育目标的实施途径?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除与相关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以外,还可举办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59.简述审美素质教育的目标?使学生了解有关美的知识,养成爱美的情感;使学生具备正确的审美观点和较强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需要与健康的审美情趣;使学生产生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追求;努力按美的要求塑造自身和世界。
60.简述审美素质教育的意义?加强美育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美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加强美育是21实际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
61.简述创新素质的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情感;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个性;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习惯。
62.简述实施创新素质的原则?基础性原则;示范性原则;开放性原则;民主性原则;启发性原则。
63.简述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基本特征?体现民主协商精神;关注目标的非预期效应和效果;注重评价标准及角度的多向化;强调评价过程的周期性。
64.简述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课程观的内涵?课程的主体是学生;课程是沟通学生“生活世界”的桥梁;课程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支柱;课程得以实施需要学生体验、理解、探究和创造等学习活动方式。
65.简述现代学习活动与以往学习活动不同的特点?传统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的基础之上,是一种接受性的学习方式。现代学习建立在对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的认识基础之上,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
66.简述国外课程目标的共同趋向?强调基础知识的掌握,强调基本能力的培养;重视价值观、态度及品德教育;加强艺术、体育与健康、公民教育。
67.简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意义?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需要;是迎接世界挑战的需要。
68..如何实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最佳结合?让每个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需要与愉快;课堂教学立足于三个基本点,其要求让每个学生处于同一起跑线,其环节要始终靠近每一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其进程要保证与每一个学生的心智线路相通。
69.简述教学后记的内容?记教学中成功的;记学生在课堂上反应的问题;记课
后体会。
70.课外教育的管理策略?提高对其认识;建立健全其管理系统;加强其辅导员队伍建设;强化其小组的管理;有效协调其工作;重视其对管理质量的评价。 71.简述教师语言特色?教师的语言必须符合规范:准、精、美、活,富有特色。 72.实行民主办学的基本要求?校长具备较高的素质;学校经济公开;教职员工共管校务。
73.简述素质教育评价对象包括哪些方面?对教育对象即每个学生的评价;对教育活动的评价;对直接控制教学活动的各种要素的评价;对教职工、学生集体的评价;对学校物理环境与社会环境的评价;对学校行政管理,包括各个领域的管理的评价。
74.学生主要从哪些方面对任课教师的教学作出评价?①教学目的:正确并且准确②教学组织:序量度科学③师生关系: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最佳结合④教学效果: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创新⑤教师教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⑥教学语言:符合规范富有特色⑦板书设计:端正规范⑧对教学目的的检测
75.简述全面教育质量观的内涵?教育质量是针对全体学生的教育质量;教育质量是针对学生各个方面的教育质量;教育质量是针对每个学生个人特点的教育质量
76.、市场化大趋势对人的素质的要求?由被动服从转向自己作主;由注重投入与规模转向注重效益;由求同思维转向求异思维;由习惯模仿转向勇于并善于创新。
77.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特点?学校教育职能的专门性;学校教育作用的主导性;学校教育的示范性;学校教育的全面性。
78.、学前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带领幼儿在玩中学,引导幼儿主动学习,渗透教育,因人施教,家园共育,创新精神的早期培养。
79.如何发挥政府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实施素质教育是一场深刻的广泛的改革,政府统筹协调才能成功;涉及宏观教育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的变革,必须由各级政府宏观把握,全面决策;素质教育这一改革的全面性决定了必须由全国、全省、全市的统筹安排,保证其运作条件。
80.社区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社区教育是学校教育功能在时间上空间上向社会的延冲与发展;社区教育通过整合各种教育,形成相互联系的大教育体系;社区教育组织本区各种教育资源对青少年实施素质教育;社区教育活动优化社区优化家庭育人环境。
81.如何探索素质教育多样化的模式?因校制宜,寻找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扬长避短形成实施素质教育的学校特色;整体
六.论述题:
1.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具体区别 2.论述素质教育与升学、考试的关系 3.个性教育实施的基本要求
4.论述邓小平教育理论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5.论述可持续发展要求素质教育必须加强哪几方面的教育和工作 6.结合实际情况谈你在教学中创新素质教育的实施 7论我国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 8转变学习方式的重要意义
9论启动学校内部活力,形成高效运行机制
10以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为切入点,调动教职员工积极性?
11加强课堂教学管理的重要性
12论述按素质教育要求评价课堂教学 13开辟课外教育的意义 14论素质教育的模式多样化 15实施素质教育是一种政府行为
16、试述21世纪国民应具备的基础素质 17试述终身教育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18终身教育与对素质教育的新要求? 19试述主体教育观念对素质教育的要求 20论素质教育的课程目标
21论如何启动学校内部活力,形成高效运行机 22论调动教职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方法? 23试述素质教育评价的意义?
24试述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25论信息化、世界化、市场化和教育现代化对人的素质的要求 26试述加强课堂教学管理的重要性 27试述开辟课外教育的意义?
28论社会如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1.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具体区别:(1)对教育本质的认识不同。教育,教是为了“育”,育人既是教育的本质功能。应试教育忽略教育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功能,忽略教育培养人的本质属性和育人功能,片面强调教育的选拔功能,扭曲了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过程,使其成为肤浅的、庸俗化了的教育。素质教育既重视教育的育人功能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功能,也不忽视其选择功能。它追求的目标是提高民族素质、培养数目多、质量高的社会主义公民(2)应试教育着眼于选拔能继续在高一级学校学习的学生,而这种选拔又以成绩为主要论据,使基础教育成为面对少数人的教育。素质教育把面向全体学生放在首位,强化普及意识,注重通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智力和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让学生都能接受良好公平的义务教育(3)选学的教育内容不同。应试教育只片面重视智育,削弱了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作用,阻碍了多渠道、全方位育人的实施。素质教育选用的教育内容,具有基础性、普遍性和时代性特征,是要重视活动课和选修课(4)运用的教学方法不同。应试教育只重视考试的课本内容和各种升学资料的死记硬背,使教育过程变成了应考过程违背了学生认知规律,教育方法长期处于机械被动状态。素质教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亲身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5)教育评价标准不同。应试教育以分数的高低论优劣,以考试成绩论奖惩,经升学率的高低论成败。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改革旧的教育评价制度,建立起一种全面考核的科学的评价制度。
2.论述素质教育与升学、考试的关系:考试是检测学生素质的一种方法,考试与素质的关系不是对立关系,而是对应的,反对“应试教育”不是反对考试,而是要改革考试制度、考试方法。实施素质教育,一个关键就是改变旧的教育评价体系。考试作为一种教学质量的评价手段,只是有工具属性,不具有教育的本质属性。实施素质教育是要建立科学化的考试制度而是取消考试,是要发挥考试的综合功能与效应,主要包括:考试应能引导学生建立坚实宽厚的知识基础,培养创新精神,学生学会分析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学会操作,激发上进,有利于教师工作的合理竞争,要处理好素质教育与考试、升学之间的关系,应注重以下五条
原则(1)反对把升学率、考试分数当唯一标准,“抓住一点而不及其余”的评价教育教师和学校的错误作法(2)反对“学科中心”、“主科中心”和重理轻文,单纯追求升学指标的错误做法(3)纠正过分地突出考试的选拔功能的倾向(4)纠正单纯重智育的现象,重视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5)注意不能将教育资源重点投向升学率高的学校而忽略同级同类教育的均衡发展 3.个性教育实施的基本要求:(1)教师要热爱每个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教师要提供多种途径和方法,促使学生做好体验成功,使其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一是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是内化,即把那些从外在获得的东西,内化于人的身心,形成一种稳定的、基本的、内在的个性心理品质和体质。(2)尊重个性,承认差异,因材施教。教师要承认学生个性的差异,作为教育的依据。首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二要全面深入地了解研究学生三个性良好和不良之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就是在教育过程中,不仅教育、强化受教育者良好的个性品质,而且要预防、改造受教育者的不良个性,培养其良好的个性素质。(3)发现和培养学生的优势强项,使其成为学生自我发展的动力源。首先,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二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使学生多方面精神生活丰富充实。三要引导学生将优势强项迁移到整个学习工作中,促进其整体素质的提高。(4)教师要以独特的教育风格和个性,对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起示范作用。(5)创设“最近发展区”,因材施教。教师的重要作用就是要发现和挖掘学生的潜力,这就要求做到一面向全体学生设立最近发展区不搞一刀切,二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有一定难度,促使学生适度紧张的智力活动。三挖掘潜能,发挥特长。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潜能,创造条件使潜能转化为现实。(6)给学生具体、及时的反馈,良好动态发展过程。首先,及时,这样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上进心。二具体,教师对学生在参与学习和其他活动中的表现做出具体的分析和评价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确定新的努力目标三坚持下去,形成良性动态循环。
4.论述邓小平教育理论是素质教育的灵魂: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是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指导和实施素质教育的灵魂。邓小平教育理论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涵盖了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特别是以下几个方面认识对我国素质教育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1)确定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邓小平开拓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新境界,是对马克思教育理论和毛泽东教育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的继承和发展;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对人力资源开发与现代化建设发展动力之间密切关系的再认识;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与科学评价社会主义社会中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和社会作用联系在一起的;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党和国家制定跨世纪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理论依据,为在知识条件下如何迎接教育面临的挑战和把握发展机遇指明了方向(2)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它是邓小平理论体系中最具有时代特征和前瞻性的重要组成部分。①面向现代化的提出,是基于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②面向世界是基于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实际,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才能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③面向未来是基于教育自身规律的实际,我们为未来培养的人才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和国家民族的前途与命运④落实三个面向的战略指导方针,必须实施素质教育,这是客观条件和社会发展的要求(3)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四有”新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是邓小平反复强调的重点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基本特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四有新人,核心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
正在阅读: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美丽的家园03-28
7、会话跟踪技术12-23
无脚手架施工方案12-21
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一套表格(完美表格)03-28
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小说03-28
上学歌串词02-16
2013英国大学综合排名(excel版)03-28
教师与学生谈话记录02-16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徐州
- 继续教育
- 素质教育
- 概论
- 科目
- 公共
- 考试
- 四年级上册每天10道应用题10道计算题
- 综合地质学 - 王根厚 - Chapter13
-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调研试卷
- 人教版九年级英语Unit2导学案
- 文化基础复习题及答案
- 海洋环境与钻采工程 第八章 海上钻井装置
- 花卉栽培技术教案 - 图文
- 成本会计学试题及答案(10套)
- TD-SCDMA HSDPA优化测试指导书
- 混凝土密封固化剂厂家 - 图文
- 汽 机 辅 机 考 试 题 库
- “挑战杯”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作品申报书模板
- 闽高校计算机二级C语言模拟题
- 精选资料-(全国版)中考物理总复习考点解读第8讲机械运动
- 机电13302毕业设计课题
- 精益生产管理培训 - 图文
- QQ游戏2D台球中8球心得
- 国家双语课程申报-农业生态学附件16
- essay、paper、reference、report、留学申请书写作宝典
- 初级焊工考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