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源县康红煤矿勘探设计

更新时间:2023-05-28 20:00: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矿山资源

云南省 云南省 富源县 富源县 富源县

康红煤矿勘探设计康红煤矿勘探设计 设计

二〇〇八年十二月

矿山资源

矿山资源

目 录

第一章 第一章 目的和任务 目的和任务................................................................................1........1

一、工作目的..........................................1

二、工作任务..........................................1

第二章 第二章 矿区概况 矿区概况....................................................................................3..........3

第一节 位置及交通.......................................3

第二节 自然地理........................................5

第三节 以往地质工作....................................6

第三章 第三章 勘查区地质........................................7 勘查区地质................................................7

第一节 地 层...........................................7

第二节 构 造..........................................12

一、褶曲.............................................12

二、断裂.............................................12

三、构造变动对煤层的影响.............................14

第三节 煤层及煤质................................................................................16........16

第四章 第四章 开采技术条件 开采技术条件..........................................................................18.....18

第一节 水文地质.........................................18

第二节 工程地质特征....................................18

第三节 环境地质特征.....................................19

第五章 第五章 勘查工作及工程布置 勘查工作及工程布置...............................20...............................20

第一节 总体思路及部署原则..............................20

一、勘查手段的选择...................................20

二、勘查类型的确定...................................20

第二节 工程部置设计工作量.............................20

第六章 第六章 预获资源量 预获资源量..............................................................................22.......22

一、资源量估算范围...................................22

二、工业指标.........................................22

三、资源储量估算方法.................................22

四、估算方法.........................................24

第七章 第七章 经费预算 经费预算..................................................................................1.........1

第八章 第八章 地质技术组织措施 地质技术组织措施..................................................................2

矿山资源

第一章第一章 目的和任务

一、工作目的 工作目的

康红煤矿属于曲靖市富源县墨红镇境内,位于富源县城198°方向,

平距31km;即墨红镇政府驻地以北1公里处。煤矿勘查区北东起于朝阳村以北约0.60公里。南西止于墨红中学一带。长约2公里,宽约1公里。勘查区面积1.94km2;开采标高2100~1300米。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西电东送”工程的全面实施,煤炭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为了进一步加快富源县煤炭资源勘查与开发的步伐,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促进地方矿业有序健康发展及满足煤矿的快速发展的需要。由此为满足富源县康红煤矿(拟新建矿井)依法取得各种办矿许可证,满足煤矿可行性研究和建井设计提供基础地质资料的需要,委托云南铭立隆地质矿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我公司)承担对富源县后地沟煤矿详查设计工作。

二、工作任务 工作任务

按照现行《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对勘探阶

段工作程度的一般要求,结合有关规范、规程、地质勘查合同的要求及勘查区实际情况,具体的工作任务如下:

1、勘查区的重点地段为矿井的先期开采地段(第一水平)和首采

区;

2、对矿井先期开采地段构造线的边界平面位置,应控制在150m

以内;

3、查明先期开采地段内落差≥30m的断层,详细查明首采区内落

差≥20m的断层;对小构造的发育程度、分布范围及对开采的影响作出

矿山资源

评述;

4、初步查明可采煤层层位、层数及厚度变化(包括煤层因受岩浆

侵入、古河流冲刷、古隆起等),确定可采煤层的连续性,控制先期开

采地段内各可采煤层的可采范围;

5、初步查明可采煤层的煤类、煤质特征及其在先期开采地段范围

内的变化,着重研究与煤的开采、洗选、加工、销售以及环境保护等有关的煤质特征和工艺性能,并作出相应的评价;

6、初步查明先期开采地段水文地质条件,评价矿井充水因素,预

算涌水量,预测开采过程中发生突水的可能性及地段,评述开采后水文

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条件的可能变化,评述矿井水的利用可能性

及途径;

7、研究先期开采地段和首采区范围主要可采煤层顶底板的工程地

质特征、煤层瓦斯、煤的自燃趋势、煤尘爆炸危险性及地温变化等开采

技术条件,并作出相应的评价;基本查明其它有益矿产赋存情况;

8、估算各可采煤层探明的(331)、控制的(332)、推测的(333)

资源储量,先期开采地段探明的和控制的资源/储量占本地段比例应≥

40%;

9、提交《云南省富源县康红煤矿勘探设计》文字、相关图件及成

果数字化光盘。

矿山资源

第二章第二章 矿区概况

第一节 位置及交通

康红煤矿隶属于富源县墨红镇境内,属墨红村委会所管辖。康红煤

矿位于富源县城约198°方向,平距31公里。

地理坐标:东经104°08′45″~104°09′40″

北纬 25°23′00″~25°24′00″

本区两端均有支干公路通过。矿区至曲靖市公路里程为64km;去

越洲56km;至富源县52km;至昆明经曲靖242km。经恩洪、东山至曲靖132 km;经田冲至白水64km;经富源县至白水88km;区内北测已有简易公路联通于两端的支干公路。故矿区交通较为方便(。见图1-2-1)。

矿山资源

地名昆明-曲靖曲靖-墨红富源-墨红

铁路(Km) 100 40

公路(km) 120 70 52

备注

图 1-2-1

交通位置示意图

矿煤红康矿煤红康矿煤红康矿煤红康4

矿山资源

第二节 自然地理

勘查区地处云贵高原乌蒙山南段余脉,属构造蚀、侵蚀低中山地貌,

地势总体呈北西高南东低,夷平面自北西向南东倾斜,地形切割较强烈,沟谷发育常呈“V”型或“U”型,其展布方向主要呈北北东及北西向展布。山脉走向及地走向及构造方向基本一致。

矿区地貌与构造形态与及岩性密切相关,山脉走向与地层走向基本

一致。主要为砂泥岩分布区,地形为低中山剥蚀地貌,相对高差较小,地形坡度一般为15 º ~30º。勘查区内地形的海拔标高一般为2000~2160m,最高峰位于矿区西测中部无名山峰,标高为2163m,最低侵蚀基准面位于勘查区南部的一号溪沟沟谷标高为2010m,(当地人称墨红河)相对高差为150m。区内水系不发肓,多为季节性水流。

矿区气候属亚热带高原型季风气候。旱、雨季分明,最高气温32℃,

最低气温6.4℃,年平均气温14.8℃,每年11月份至次年2月份为寒冷期,寒流侵袭时有霜、雪、凌冻现象。年冰雪期一般5—10天。冰雪最厚可达0.3~0.6m,短期内交通中断。年平均降雨量965.6~1191.10mm,大多集中在雨季5~10月份,约占全年降雨量的85%,月最大降雨量367.10 mm。主导风向为西南风,最大风速15m/s。

区内主要以农业为主,多生产玉米、水稻、薯类等粮食作物和烤烟、

油菜等经济作物;家禽家畜类较多。但蔬菜类较少,林业发展较好。本区乡、村属独木水库淹没区,最高水位可达墨红镇附近,对农业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乡镇企业以煤矿为主,还有少量的采石厂。解决了部分当地的剩于劳动力。是当地的主要经济支柱之一。

区内居住的民族以汉族为主,附近还有彝族、苗族和少量的回族,

劳动力充裕。附近石灰岩、木材等建筑材料丰富。故外部建设条件较为优越。

矿山资源

矿区西距小江断裂带百余公里,该断裂带属云南强震带之一,地震

基本烈度,云南省地震局定为6度,无破坏性地震发生记录。

第三节 以往地质工作

以往地质工作程度很低,地质资料极少,解放前有过采煤、炼铜等

历史,但无记录。解放后,1969—1973年,贵州地质局108地质队在

该区开展1:20万的区调工作。提交了《盘县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但

本区缺少地质资料。

1992年,云南省地质局第一地质队曾在本区西南外围浅部开展了

普查工作,(原墨红煤矿、现土桥煤矿),共施工槽探(主干槽)6条,

计长1370米。并提交了《云南省富源县墨红煤矿地质普查报告》。完成

1:10000地质填图3.00km2。共获得C+D级资源量1853万吨。已上储

量平衡表,此次勘查与墨红煤矿无重叠区。

2005年,四川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对土桥煤矿做过储量核实报告,

肯定了本区煤炭的工业价值。

2006年勘查区东南侧外围正基煤矿做过地质勘探工作,共施工9

个钻孔。已提交《富源县正基煤矿勘探地质报告》。与康红煤矿无重叠

区。

2007年康红煤矿区东侧外围宏安煤矿及东北侧外围安鑫煤矿做过

详查地质工作,与康红煤矿无重叠区。

区内无生产矿井,在矿区西南侧外围岔口洼子及老屋基一带有过

开采记录,老屋基附近为土桥煤矿,茶口洼子为原康红煤矿老井,(两

个煤矿现已关闭),区内煤系地层仅在3勘探线以北出露。地表有零星

的小煤窑开采,但勘查区的煤层未受到破坏。区内主要以下三叠统地层

出露为主

矿山资源

第三章 勘查区地质勘查区地质

第一节 地 层

勘探区内地层自下而上为:下二叠统茅口组(P1m);上二叠统峨

眉山玄武岩组(P2β);上二叠统龙潭组、长兴组(P2l+c);下三叠统卡以头组(T1k);下三叠统飞仙关组(T1f);下三叠统永宁镇组(T1y)及第四系(Q)。分述如下:

(一)下二叠统茅口组(P1m)

为灰白色、浅灰色薄至中厚层状灰岩、白云质灰岩,上部多为

细晶、微晶灰岩,中下部多以白云质灰岩为主,夹少量的燧石条带;勘查区出露于西部F1断层以西。厚度不详,与上覆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二)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2β)

主要岩性为深绿色、灰绿色、黑绿色隐晶质玄武岩,呈致密块

状,具杏仁状、气孔状构造。上部夹紫红色凝灰岩,以玻璃质为主,可见基性斜长石。柱状节理、裂隙发育,含星散状黄铁矿,区内出露于2线附近朝阳村以西及康红煤矿老井一带,多风化呈球状、枕状。厚度不详。与上覆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三)上二叠统龙潭组(P2l)

出露面积较小,仅在3线以北至朝阳村一带出露。全组厚157.42

—181.94m,一般厚174.52m,含煤20—40层,一般为31层,主要煤层位于该组地层中上部,含煤系数为7%,由下而上分二个段。

矿山资源

1.龙潭组第一段(P2l1):

该段厚79.06—96.72m,一般88.15 m。下起玄武岩组顶,上止

M16号煤层底板。主要岩性为灰色薄至中厚层状粉砂岩、泥质粉砂岩、

粉砂质泥岩夹薄层状菱铁岩及透镜体及薄至中厚煤状层。下部夹凝灰

质泥岩及铝土质泥岩薄层。含大量星点状黄铁矿,局部呈团块状。地

表普遍可见含铁铝质的古风化壳,为一标志层,其底界面作为龙潭组

与峨眉山玄武岩组的分组标志。该段底部见薄煤层一层,局部为可采

煤层,编号为M24,顶板为粉砂岩,标志明显。其中M21、M22、M23为一

煤组,偶有合并现象。含夹矸1-3层,夹矸多为炭质泥岩。此段在勘

查区内无全区可采煤层,含较稳定可采煤层三层(19、20、23),可

采总厚一般为2.82m。不稳定局部可采煤层4层分别为(17、18、21、

22)。按M16煤层中下部夹0.02-0.05m的棕色隐晶质高岭石泥岩,作

为标志层,故M16底界作为(P2l2与P2l1)的分界线,与上覆地层呈整

合接触。

2.龙潭组第二段(P2l2):

该段厚78.36—85.22m,一般82.74米。下起M16号煤层底板,

上止7号煤层底板。主要岩性为灰色薄至中厚层状泥质粉砂岩、粉砂

岩、粉砂质泥岩、灰色泥岩及煤夹极薄层状菱铁岩,含较稳定煤层八

层(9、11、12、13、14、15、16),可采总厚9.54m。其中9、15、

16三层煤为全区可采煤层。其它煤层均为大部可采煤层;在M9煤层

(B6标志层)的直接顶板有一层厚6.93-12.23m的深灰色薄层状泥

质粉砂岩与薄层状菱铁岩呈近等厚互层。菱铁岩单层厚一般为

0.03-0.10m,俗称“细排骨”是良好的辅助标志,底部的M16煤层为

矿山资源

全区可采煤层,其顶板岩性为粉砂岩夹菱铁岩条带。煤层中偏下部见

一层棕灰色中至粗晶质高岭石泥岩。夹较多镜煤条带,是P2l2 与P2l1

的分段标志,与上覆地层(P2c)呈整合接触。

(四)上二叠统长兴组(P2c)

该组厚61.96—87.02m,一般74.85m。下起7号煤层底板,上止

卡以头组底界。主要岩性为灰色、灰绿色、暗绿色薄一至中厚层状粉

砂岩、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夹薄煤层。中下部夹薄至中厚

层状菱铁岩,其中M7煤层顶板岩性为粉砂岩夹少量泥岩条带是较明显

的标志层,是(P2c)与(P2l)的分组标志。长兴组上部M2+1煤层顶

板普遍见一层厚约0.03-0.10m的隐晶质高岭石泥岩,是全区存在的

标志层。区内全组含较稳定可采煤层一层(7号煤层),可采煤厚一

般为0.70m。(3、4、5、6)煤层属零星可采煤层。与上覆地层呈整合

接触。

(五)下三叠统卡以头组(T1k)

主要为黄绿色、灰绿色、薄至中厚层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

质泥岩及少量细砂岩。上部夹紫红色薄至中厚层状粉砂质泥岩。中部

以灰绿色粉砂质泥岩为主,夹粉砂岩、泥质粉砂岩薄层。含丰富的微

体斧足类化石和大量蕨类化石。

底部为灰绿色含钙质细砂岩与灰绿色泥岩互层,碎屑组份以玄武

岩、安山岩岩屑为主,次之为长石、辉石等,磨圆度差,分选中等,

绿泥石及泥质胶结。地表风化后常呈“荞糕状”,以此标志层作为与

(P2c)的分层标志;具波痕构造。含眼球状钙质粉砂岩结核,顶部

有时具蠕虫状方解石,砂岩碎屑成分与低部相近,岩石坚硬不易风化。

矿山资源

在地表上常为悬崖及陡壁。

本组一般以顶部厚层状灰绿色细砂岩与上覆飞仙关组底部紫红

色粉砂质泥岩分界,其层位稳定,岩性特殊,故作分层辅助标志。与

上覆地层呈整合接触。地层厚度一般为74.84-155.42m,一般平均厚

126.33m。

(六)下三叠统飞仙关组(T1f)

为滨海及浅海相在强氧化环境下沉积的一层紫灰色、灰紫色、紫

红色砂泥岩,根据老书桌勘区、补木勘区及周边煤矿地质资料,结合

本勘区地质资料,按其生物化石特征、岩性组合关系,自下而上分为

四段。

1、飞仙关组第一段(T1f1)

本段厚77.01-110.00m,平均厚97.98m,主要岩性为紫红色薄层

状粉砂质泥岩夹紫红色、灰紫色薄至中厚层状钙质细砂岩、粉砂岩。

该地段地貌上往往形成缓坡地带及台地。底部为一层厚约3.00m的间

绿色、紫灰色薄至中厚层状钙质长石细砂岩,见大量蠕虫状构造,交

错层理发肓,且全区稳定。岩层中以含大量钙质条带及蠕虫状方解石

为特征(标志层),其底界面作为T1k与T1f1分界标志。产Plaeoneilo

sp动物化石。与上覆地层呈整合接触。

2、飞仙关组第二段(T1f2)

地层厚87.61-126.94m,平均厚115.15m,主要岩性以紫红色粉砂

质泥岩、粉砂岩及细砂岩呈不等厚互层,夹紫红色泥岩条带。碎屑组

分以安山岩为主,次为长石、辉石等。磨圆度及分选中等。胶结物为

沸石及钙质物,具水平层理、局部为大型交错层理,含较多泥砾及钙

矿山资源

质胶结,地貌上往往形成陡坡,较易识别。底部厚约10。00左右为

薄至中厚层细砂岩含大量钙质结核,与下伏显蠕虫状构造的薄层状粉

砂质泥岩绝然不同。组成飞仙关组第二段与第一段的分段标志。偶见

瓣鳃类、腕足类动物化石。与上覆地层呈整合接触。

3、飞仙关组第三段(T1f3)

地层厚84.01-110.48m,平均厚95.50m,主要岩性为紫色、灰紫

色、紫红色薄至中厚层状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组成,夹灰绿色泥质粉

砂岩条带,顶部夹灰白色钙质条带,水平层理发肓,局部交错层理、

斜层理。底部厚0.10-2.00的生物碎屑灰岩夹粉砂岩条带,构成飞仙

关组第三段与第二段的分界标志。含较多虫迹化石及瓣鳃类、腕足类

动物化石。与上覆地层呈整合接触。

4、飞仙关组第四段(T1f4)

地层厚58.49-82.35m,平均厚70.51m,主要岩性为紫灰色泥质粉

砂岩夹紫红色泥岩,顶部多为灰白色粉砂岩夹钙质条带,显水平层理,

偶见斜层理。底部为厚约5.00m的紫红色薄至中厚层状泥岩,含少量

蠕虫状方解石。地貌上常呈平台或缓坡。极易识别,此标志层构成飞

仙关组第四段与第三段的分段标志。与上覆地层呈整合接触。

(七)永宁镇组(T1y)

主要出露于勘查区4线以南的墨红镇一带,位于向斜轴轴部。岩

性主要以灰白色薄到至中厚层状细晶质灰岩及泥质灰岩为主,夹薄层

状泥岩。地表风化后常呈灰黄色土状、粉状。厚度不详,与下伏地层

呈整合接触。

(八)第四系(Q)

矿山资源

主要分布于山坡(以崩塌坡积物为主)、沟谷(以冲积物为主)

一带,厚度0~30m,一般厚7m。以黄褐、紫灰、紫红、黄灰色松散

的粘土、粉、细砂、砂砾及砾石等崩塌坡积物为主,次为冲洪积和人

工堆积物。与下伏各老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第二节 构 造

勘查区大地构造位置属扬子准地台,滇东台褶带。夹持于富源—

弥勒大断裂、平关—阿岗断裂之间的恩洪复向斜之西北翼。勘查区主

要构造有4条,分述如下:

一、褶曲

矿区内褶曲有墨红—独木向斜(S1),位于矿区中东部,局部地

段受走向断裂和斜交断裂切割破坏,褶曲规模较大,在勘查区内延长

2.5km。并北北东和南南西方向延出勘区,轴向25°,褶曲轴线在走

向方向上呈缓波状起伏。在剖面上,地表陡、深部缓,形成似马鞍状,

轴部出露最新地层为T1y、其次为T1f4。东翼地层倾角40°~55°,

西翼倾角50°~60°,局部达到70°,一般东翼倾角相对较缓。墨红

向斜(S1)为勘查区的主干褶曲构造。

二、断裂

勘查区内断裂构造较发育,以逆断层为主,落差由不足5m至80m

不等,但较大的断层分布于矿区外围。按断层走向,基本可以分为北

西、北东两组,以走向北北东最为发育,断层倾角较陡,多在70°

以上,也有小于70°者,多数断裂地表行迹明显,但亦有隐伏断层存

在,断裂破碎带不宽,常在3~10m以下,断裂破碎带中,一般为方

解石细脉充填,见断层一览表(表3-2-1)。

矿山资源

区内发肓的断裂主要有4条,其中走向断层为F1~F3,纵贯全区,

断距50~数百米。地表表现为一断裂束,F1(勘查区西测外约200米)

断距最大,为区域性的富源~弥勒断裂的组成部分。但距煤系地层较

远,对煤层无破坏;F2、F3发肓于煤系地层中、下部,一逆一正,

造成煤系地层严重的重覆或缺失,但倾角较陡,对煤层破坏不大,仅

对中、下部煤层有一定的影响(M16以下)。煤系地层在老屋基一带,

受F2、F3的影响,有较多的派生小断裂。断距一般小于10米,常见

2~3条成组出现,在F2断裂的下盘多见派生的叠瓦状压扭性断裂组;

在F3张扭性断裂的上、下盘岩(煤)层中多见阶梯状正断裂组。这

些小断裂使煤层造成重复或缺少,也是造成煤层不能连片的主要原

因。f1断裂仅在勘区中部3勘探线ZK302中所见,为一隐伏逆断层,

推断其走向为北北东、倾向南东东,断距小于20米,对区内的煤层

无影响。

勘查区外主要发肓的断层有(F5、F6、F7)。F5位于勘查区北东

角,走向北北东、倾向南东东的压扭性断裂,倾角较陡,局部地方大

于70°断距小于20米;F6断层为一走向北北东、倾向北西西的压扭

性断裂,倾角50°~80°。断距约50-150米,与F5呈平行状展布F6

压扭性断裂深部切割了煤层,并造成煤层重复;F7张扭性断裂位于

矿区东南部正基煤矿境内,属F6压扭性断裂的派生构造,其断裂的

走向北北西,倾向北东东的张扭性断裂,其断距紧靠F6压性断裂处

较大,一般均小于20米。深部向南东延伸为一向斜显示,对勘查区

的煤层无破坏;因受墨红-独木向斜、F5、F6、F7影响,勘查区东南

边正基煤矿ZK103孔附近出现次一级小型背斜及向斜构造。在区域

上墨红-独木向斜(S1)与朵把朵背斜(B1)组成同级配套褶曲。

矿山资源

三、构造变动对煤层的影响 构造变动对煤层的影响

矿区内褶曲发育,断层较多,使煤层产状变化较大,且空间分布

常不连续。构造变动加剧了煤层厚度的变化,特别是物性松软的煤层

如(M9、M14、M16),在附近煤矿(原土桥煤矿、现康红煤矿)中均

可见煤层与顶板间有滑动镜面存在,顶板与煤层相对滑动,煤层受挤

压强烈褶皱,结构遭破坏,夹矸层紊乱分布,与顶底板斜交或顶板突

入煤层中,致使煤层增厚或变薄。

矿山资源

表3-2-1 断 层 一 览 表 断层 断层

编号 性质 断 层 产 状 走向

(°) 倾向 (°) 倾角(°) 落差 (m) 地表地层 接触关系 上盘 下盘 断层地质特征 断层切割关系 备 注

F2 压扭性 NNE 100—120 70—82 30~50 P2l 1P2l 1大致平于地层走向,破碎带约5-15米,其中夹有玄武岩、凝灰岩及泥

岩、煤块等,造成下部各煤层重复。

北段大致平行于地层走向,南段与地层斜交,断裂走向呈舒缓波状展布,上盘常具有较明显的向下牵引现象,显示上盘地层下滑,造成中部煤层部分缺失。

与地层走向斜交,地表无出露,仅在勘查区中部ZK302钻孔所见系隐伏断裂,断距小于20米,对区内煤层未受影响。

T1f3直,上、下盘地层有挤揉现象。本区煤层未受影响

T1f地层重复,地表局部见断层面产状近于直立。破碎带上可见煤包体。 F3 张扭性 NNE 90—110 60—77 50-90 P2l2 P2l2 F1 压扭性 压扭性 压扭性 NNE SEE 20—30 5-20 T1k T1k F5 F6 NNE NNW 90-110 79-90 70 65-80 20-40 45-90 T1f T1f T1f T1f 区外 区外 切割朵把朵背斜

15

矿山资源

第三节 第三节 煤层及煤质

一、 含煤性 含煤性

勘探区含煤地层为龙潭、长兴组含煤地层,本区含煤地层总厚

239.66~268.39m。平均总厚249.37 m,含煤21~49层,一般为35层,含煤总厚21.07~29.27 m,平均总厚22.83 m,平均含煤系数为9%。

勘探区可采煤层9~18层,一般为11层。可采煤层总厚9.45~15.61 m,

平均总厚12.91 m,平均可采系数5%。本次勘探工作在认真分析普查工

作资料上,初步查明了可采煤层层数、厚度、层位、结构和可采范围。各煤层情况分别是:

全区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10层M7、M9、M11、M12、M13、M14、

M15、M16、M19、M20、M23,其中全区可采煤层3层,为M9、M15、M16;大部可采煤层5层,为M12、M13、M14、M19、M20,局部可采煤层3层,为M7、M11、M23。

区内含煤特点是煤层层数多、厚度变化大、多数煤层层位较稳定,

主要可采煤层位于煤系中上部。煤系下部(P2x1)为次含煤层段,中上部

(P2x2-3)为主要含煤层段。煤层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的连续性。

二、 煤层对比 煤层对比

不同环境条件下形成的沉积物,其特征在宏观、微观上表现各异,

这为岩煤层对比工作提供了条件。本次工作依据以下特征进行对比:

1. 煤层厚度、结构、层间距及岩煤层组合特征;

2. 等时性标志层,高岭石夹矸特征;

3. 煤质变化特征;

4. 岩性、颜色、动植物化石、岩相旋迴及沉积环境特征;

矿山资源

5. 地球物理测井曲线特征;

详查区内含煤地层属上二叠统宣威组,煤系地层厚度总体看变化不

大,总厚度239.66~268.39平均总厚249.37m。主要以粉砂岩、泥质粉

砂岩、粉砂质泥岩夹煤层为主的碎屑岩沉积。详查区内9、15、16属较

稳定煤层,12、13、14、19、20,煤层属稳定煤层, 7、11、23煤层属

不稳定煤层。

三、煤质

煤层以油脂光泽和波璃光泽为主,暗淡光泽次之。黑色、粉状、块

状及粒状,裂隙较发肓,以斜节理为主,阶梯状、参差断口。宏观煤岩

类型以半暗型及半亮型煤为主,暗煤次之。煤岩成份以亮煤及暗煤为主,夹丝炭及镜煤条带,或少许镜煤透镜体,以中、细条带状为主,次为线

理状,局部呈磷片状。肉眼可见裂隙面充填方解石薄膜,下含煤段地层

中,常见星点状黄铁矿,局部呈细晶状、薄膜状,有时呈结核状产出。

矿区主要可采煤层经云南省煤炭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煤岩鉴定结

果:煤的显微组分,在镜质组中,以均质镜质体为主,次为基质镜质体

和团块镜质体;在惰质组中,以半丝质体、丝质体为主,次为碎屑惰质

体;在壳质组中,以角质体(厚壁角质体,薄壁角质体)、大孢子体和

小孢子体为主,有少量的碎屑壳质体。煤中的矿物质,以块状和层状的

粘土为主,分散状次之,次为磨圆度较好的石英。另有充填于裂隙细胞

中的方解石和黄铁矿。

通过对该区各种煤质成果的综合研究,可以确定本区煤质的基本特

征为:中灰、特低硫、低磷、中高热值、强粘结性、高熔灰、易结渣煤。 煤类为焦煤。

矿山资源

第四章 开采技术条件 开采技术条件 开采技术条件

第一节 水文地质

一、在收集研究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及以往报告的基础上,进行了

勘查区1:5000水文地质填图,进行了地表水及地下水动态观测,对相邻勘查区进行了资料收集,经过资料收集和综合研究,对勘查区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综合评价,确定了勘查区水文地质条件类型为以弱裂隙含水层充水为主的中等类型(II类II型)。 工作质量及研究程度基本满足了规范要求。

二、基本查明了勘查区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矿

床的充水因素,直接、间接充水含水层的富水性及导水性。

三、根据勘查区钻孔两层抽水试验所获得的水文地质参数,其结

果可作为设计参考。运用“大井法”进行了矿井涌水量预算。

综上所述,本次水文地质勘查工作方法基本合理、工作量及质量

较好,各种成果及结论明确可靠,可作为矿井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的依据作参考。

第二节 工程地质特征 工程地质特征 工程地质特征

一、运用了勘查区1:5000工程地质填图,工程地质钻探(RQD

%)值评价,探硐调查和采用岩石力学性质试验等方法,对勘查区工程地质进行了较详细的综合勘查。

二、基本查明勘查区工程地质条件为以层状岩类软、硬相间为

主的中等类型。

三、基本查明主要可采煤层顶、底板完整性及稳固性总体差,尤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ir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