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7)武威市基本情况

更新时间:2024-02-29 09:3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武威基本市情

一、基本情况

历史:武威,又称凉州,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在古代,这里地多沼泽、甘泉,绿草丛生,是河西地区荒漠中难得的天然牧场。据考古发现,在远古时代(至今约7000年),就有人类的频繁活动。秦汉之际,匈奴休屠王部在今武威市修建了“盖臧城”。“盖臧”是匈奴语,也许是翻译的关系,后人误读为“姑臧”。汉以前为匈奴等民族驻地。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大败匈奴,汉武帝为彰其“武功军威”臵武威郡。公元前106年汉武帝改雍州为凉州,以“地处西方,常寒凉也”故名“凉州”。从最早的姑臧城算起,到今天的武威城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1986年被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对外开放城市,2001年5月撤地设市,2005年以来,先后被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省级卫生城市、双拥模范城和文明城市。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8处,文物保护点543处,馆藏文物近5万件。

概况:现辖凉州区和民勤县、古浪县、天祝县,有93个乡镇(凉州37个,民勤18个,古浪19个,天祝19个),1123个村,8259 个村民小组。7个街道办事处,63个社区,其中凉州区37个。总人口195.6万,2007年末常住人口190.16万人,人口出生率12.18‰,自然增长率6.43‰。城镇化率为33%,其中凉州区41.24%,民勤县24.40%,古浪县23.05%,天祝县25.20%。

- 1 -

民族:聚居着汉、回、蒙古、藏、土等38个少数民族,其中汉族185.91万人,占95.05%;藏族7.27万人,占3.72%;土族1.38万人,占0.71%;回族0.57万人,占0.29%;蒙古族0.17万人,占0.09%;满族0.15万人,占0.08%,其它少数民族0.15万人,占0.08%。

面积:全市总面积3.32万平方公里(凉州5081平方公里,民勤15907,古浪5103,天祝7174),其中耕地384万亩、园地16.6万亩、林地361.6万亩、草地1487.5万亩。荒漠化面积占66.7%。民勤县总面积1.59万平方公里,其中荒漠化面积占94.5%。

地理:武威地处黄土、青藏、蒙新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平均海拔1020—4874米,南高北低,形成明显的三个地带,南部祁连山区约9000多平方公里,中部绿洲近9000平方公里,北部干旱区约15000平方公里。

气候:武威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干旱少雨,年平均气温7.8℃度,降水量60—610mm,蒸发量1400—3010mm,日照2200-3030小时。

民勤县年平均气温8.8℃度,降水量110mm,蒸发量2646mm,日照3217小时,8级以上大风年均达29天,沙尘暴年均37天。

二、石羊河流域情况

石羊河流域:石羊河流域总面积4.16万平方公里,占甘肃省内陆河流域总面积的15.4%,人口密度为54人/平方公里,是河西地区平均密度的3.4倍。流域行政区涉及4市9县,包括武威市的古浪县、凉州区、民勤县全部及天祝县的部分,金昌市的永

- 2 -

昌县及金川区全部以及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和山丹县的部分地区,白银市景泰县的少部分地区。石羊河流域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6.6亿m,其中地表天然水资源量为15.6亿m,与地表水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0.99亿m。

石羊河流域武威属区:石羊河流域武威属区水资源总量11.3亿m,其中地表水10.29亿m,地下水 0.99亿m。人均占有水资源仅有600m,是全省水平的1/2和全国水平的1/3;耕地亩均占有水资源仅为315m,是全省水平的1/3和全国水平的1/9,系全国乃至世界上最干旱缺水的地区之一。

石羊河是武威人民的母亲河,承载着全市88%的人口、94%的工农业增加值和95%的财政收入。批准实施的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到2010年目标任务,约束性目标5项,其中民勤蔡旗断面下泄水量增加到2.5亿立方米;重点建设任务8项,其中日光温室20.52万亩;预期性目标3项。

用水情况:2007年年全市分配水权总量21.38亿m,其中农业配水18.77亿m 占 87.79%,工业配水1.41亿m ,占5.33%;生活配水0.58亿m ,占2.71%;生态配水0.61亿m ,占2.85%。农业灌溉用水减少0.85亿m,工业用水、生活用水和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生态用水增加了0.48亿m。

2008年全市配臵水权19.868亿方,(其中农业配水16.884,占84.98%,少2.81%;工业配水1.617,占8.14% ;生活配水0.617,占3.11%;生态配水0.752,占3.78%)。

比去年减少1.506亿方,12045眼机井全部安装智能化取水计量

- 3 -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设施。凉州区向民勤下泄水量3534万立方米,景电二期向民勤调水1171万立方米,基本完成了进度计划。关闭机井794眼,压减灌溉面积18万亩,实现了年初预期目标。

青土湖演变: 青土湖位于民勤绿洲的最北端,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交汇处。民勤绿洲,历史上是一个较大完整的湖泊,古名称为潴野泽,游牧民长期在这里环湖放牧。最早时期的湖泊面积近1.6万平方公里,就是整个民勤行政区的国土总面积,自南(今凉州)一直延伸至左旗,东西跨约120公里。它的水源就是来自祁连山东移的较大的河流在县境南部汇为古石羊河,再向北流,注入民勤盆地。西汉初,潴野泽的面积约4000平方公里,仅次于青海湖。隋唐时,随着古石羊河干流所挟带泥沙使三角洲冲积不断向北扩展,渐和早期的作为潴野泽北岸的莱菔山洪积扇相连,完整的潴野泽又渐分为西海和东海,面积约为1300平方公里。东海逐步有滨湖地带形成,后因水色洁白,名称白亭海。石羊河来水再度减少,白亭海又消失了。到了晚清时期,变为一个季节湖泊,叫青土湖,面积最大时为400平方公里,民国初期面积仍有120平方公里。1924年以后无较大洪水汇入。1959年青土湖干涸。现在的青土湖已完全被流沙所覆盖,沙层厚3-4米。

三、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综合经济:

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87.6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47.96亿元,第二产业66.61亿元(其中工业48.28亿元,占25.7%),第三产业37.08亿元,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25.6:

- 4 -

35.5:38.9。人均生产总值9885万元。

大口径财政收入7.2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5亿元,财政支出29.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47元(凉州8547元,民勤6382元,古浪6281元,天祝736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02元(凉州4034元,民勤3869元,古浪1958元,天祝1970元)。

农业:全市耕地面积384万亩(人均1.96亩),有效灌溉面积288万亩。

2007年,全市播种面积383.8万亩,其中粮食作物232.11万亩,占60.5%,粮食总产量49.5万吨;经济作物面积121.72万亩,占31.7%。其中,优质作物面积达256.94万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66.9%;高产高效作物播种面积60.47万亩,占15.8%。全市常规节水面积210万亩,地膜覆盖165万亩,饲草面积42.5万亩。粮经草比例为60.5:31.7:7.8。

全市主要农产品有小麦、玉米、洋芋、棉花、蔬菜、啤酒大麦、酿造葡萄、瓜类等,其中:小麦105.09万亩,亩产432公斤;玉米54.6万亩,亩产653公斤;洋芋27.04万亩,亩产1720公斤;棉花27万亩,亩产籽棉280公斤;蔬菜51.29万亩,亩产2340公斤;酿造葡萄面积8.4万亩,亩产800-1000公斤;啤酒大麦21.74万亩,亩产423公斤;瓜类4.79万亩,亩产4300公斤。

农林场:全市共有农林场573个,面积923.4万亩,其中耕地48.9万亩,园林地874.5万亩;共有机井2168眼(其中民勤

- 5 -

县1767眼)。

林业:森林面积758万亩,森林覆盖率12.06%。其中天然林416万亩,占54.9%;人工林343万亩,占45.2%(其中防风固沙林占38.1%)。封育面积174万亩;通道绿化2743公里;重点生态公益林330万亩,其中纳入国家补偿的315万亩。建成国家自然保护区两处(祁连山自然保护区555万亩,连古城自然保护区585万亩)。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3种(豹、西藏野驴、白唇鹿、野牦牛、金雕等),二级保护动物39种。

工业:全市现有工业企业7394家,其中限额以上181户,上市企业4户(皇台、荣华、莫高、青岛),从业人员3.93万人。实现工业增加值48.3亿元,其中规模以上28.3亿元;工业对全市经济的贡献率达到38.3%;工业占GDP的比重达到25.7%。

建成了城东工业园、黄羊食品工业城两个省级工业园区和武南工业区、古浪精细化工工业区两个市级工业园,园区内有企业276个。初步形成了以食品工业为主导,建材、化工、医药、纺织、冶金、能源、机械等多行业共同发展的工业格局,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占工业的60.1%。

主要工业产品有:白酒(产量6574吨)、葡萄酒(1万吨)、啤酒(60412吨)、原煤(129.4万吨)、电石(89295吨)、玉米淀粉(14万吨)、小麦粉(166.44万吨)、皮棉(2.1万吨)、铁合金(24876吨)。

交通运输:全市公路里程8430公里,公路网密度10.76公

- 6 -

里/百平方公里。其中国道352公里(高速114公里),省道255公里,乡道1202公里。全市93个乡镇100%通公路,总里程1630公里;91%的村通公路,总里程4853公里。货运总量1286万吨公里,客运总量1522 万人公里。

商贸流通:2007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46.69亿元。非公有制经济注册组织37234家,其中个体工商户35433户,私营企业1801户;非公有制上缴利税占大口径财政收入的54.6%,实现增加值占GDP的51.32%。

全市有自营进出口经营权的内资企业33家,“三资”及招商引资企业67家。2007年全市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540万美元。其中进口总额50万美元,出口总额490万美元。旅游业收入达到4.79 亿元,占GDP的比重3%。

教育:全市有学校1371所,其中小学1211所,初中110所,高中31所,职业高中10所,高校1所。在校学生38.61万人,其中小学生20.95万人,初中生11.23万人,高中生5.21万人,职业高中生7004人,高校生2864人。高考录取率52.94%。

科技:全市有科研机构7个,科技推广服务机构22个,企业技术开发机构12个,乡镇一级科技服务站(所)583个。“五支人才(党政、企业经管、专业技术、技能、农村实用)”13万多人,每万人拥有488人。五年累计选派科技特派员3620人(次),实施科技开发项目1047个,引进推广新技术1265项、新品种1590个。在册民营科技企业98家,占民营企业的6.7%。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42%。

- 7 -

卫生:全市现有医疗、预防、保健、监督等各级各类卫生机构1698个,全市共有床位5022张,千人拥有2.59张;卫生技术人员5592人,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9人。农村乡村医生和卫生人员1709人。率先在全省实现合作医疗全面覆盖,参合农民136.12万人,参合率达到90.03%。

广播电视:全市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90.44%和93.44%。 四、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

市第二次党代会的要求(2006年12月)

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臶,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突出节水型社会建设、项目建设、经济结构调整和新农村建设四个重点,继续实施工业富市、科教兴市、开放活市、人才强市战略,壮大酿造业、生化业、旅游业、草畜业,加快发展食品工业、阳光产业、文化旅游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着力打造绿色武威、诚信武威、平安武威,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努力建设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生态明显改善、人民生活富裕的和谐武威。

今后五年的总体目标: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1.5%、15.6%;财政收入增速高于生产总值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达到16%;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减少10%;经济结构战略性调

- 8 -

整取得新进展,增长方式明显转变,2008年实现总体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的步伐不断加快。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和谐社会建设富有成效。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全面提升。

2008年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

2008年是我们全面实施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的起步年,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定不移地坚持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这条主线,坚持好字优先、好中求快,扩大改革开放,突出项目建设,高度关注民生,不断提高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在具体工作中,要突出6个重点:必须把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必须牢牢抓住项目建设不放松。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富市战略。必须坚持以“四个变革”为切入点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大力拓展经济发展的空间。必须高度关注民生问题。

肖庆平书记在市委二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上的要求(2008年8月16日):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认识和把握关系全局的几个重大问题:第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秉承优秀文化传统与继续解放思想的关系。第二,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深化市情认识与探索科学发展新思路的关系。第三,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推进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第四,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实施工业富市战略的关系。第五,要正确认

- 9 -

识和把握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的关系。第六,要正确认识和把握促进发展与维护稳定的关系。

当前要突出抓好九项重点工作:

一要继续坚持“两高五增”。在确保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的基础上,要力争实现今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速高于上年实际增速、高于今年全省平均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大小口径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增速在年初预期目标基础上有一定提高。二要全力实现“争名次、上台阶、创一流”目标。三要加快推进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原则上去年建成的棚要在8月底前全面定植,今年新建的棚要在9月底前全面定植,各类暖棚年底前全面进畜扣棚。四要坚持把发展抓项目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五要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确保省上确定的1县5村和市上确定的10乡15村试点顺利通过验收。六要进一步加快工业发展。七要切实加强城市建设与管理。八要认真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九要继续做好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

五、国民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2007年国民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2007年,全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温家宝总理视察武威、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在解放思想、扩大开放、推进科学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提出了“三个转变”和“四个统筹”的治理措施,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重点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突破,重点治理规划上升为国家项目并批准实施。市级领导带

- 10 -

头联系重点项目,7次组团赴外招商引资,引进了一批知名企业和品牌,发展活力不断增强。继续推进以“四个变革”为抓手的新农村建设,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富市”战略,落实节能减排各项措施,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和文化旅游、水务体制等改革,经济继续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实现GDP187.65亿元,同比增长12.03%;财政收入实现了与GDP的同步增长。在“三个基本”的基础上提出了“全民医保、全民低保、全民免费义务教育”的惠民奋斗目标,全面落实中央和省上的各项惠民政策,研究出台了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14个政策性文件,建立了联席协调会议和督查落实制度,省上确定的12件实事全面落实。启动实施了农村低保、城市非职工人群医疗保险和农民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0%以上,提高了城市低保标准。经济社会保持了快速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农业生产稳步发展。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水权水价的改革,增强了农民的节水意识,推动了农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全市共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383.8万亩,同比减少5.43万亩。其中,优质作物面积达256.94万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66.9%;高产高效作物播种面积60.47万亩,占15.8%。全年粮食产量为96.98万吨,成为继去年以来的第二个丰收年。粮经草比例由上年同期的61.2:28.4:10.4调整到60.5:31.7:7.8。

畜牧业生产增势平稳。草食畜产业是我市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通过大力引进优良畜种,着力发展舍饲养殖、暖棚养殖,畜

- 11 -

牧业不断发展壮大,逐步向规模化发展。2007年,牛存出栏分别增长5.59%、5.93%,羊存出栏分别增长2.97%、3.12%。

(二)工业生产平稳增长,经济效益有所改善。实现工业增加值48.28亿元,增长19.98%,比上年同期增速下降1.13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8.32亿元,增长22.86%,比上年同期下降1.74个百分点。

轻、重工业发展不同步。规模以上轻重工业增长速度分别达到33.8%和1.48%;轻工业增长快主要是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食品工业带动,实现增加值32.94亿元,增长26.54%。

工业经济效益指数由上年的102.01%提高到108.04%,同比提高6.03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下降13.22%,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6.58%;总资产贡献率提高0.33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提高0.13次。

(三)投资总量不断扩大,增速平稳。全年共实施50万元以上新建和续建的项目达378个,同比增加99个,总投资133.09亿元;当年建成209项,完成投资33.38亿元。全年共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4.43亿元,同比增长19.65%,其中:城镇完成投资64.78亿元,增长12.32%。

地方投资增速强劲,高于中央省属。中央和省属完成投资2.98亿元,同比减少14.45亿元,下降82.89%。地方项目投资完成91.45亿元,同比增长48.73%,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为96.84%,增速高于全社会投资29.08个百分点,同比提高18.93个百分点。

- 12 -

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成为推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全年完成农村固定资产投资21.16亿元,增长37.11%,增幅比全部投资高17.46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26个百分点,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22.4%,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2.85个百分点。

(四)消费市场稳中趋旺。近年来,大型的零售业、餐饮业、娱乐业等极大地改善了消费环境,也改变着市民的消费观念,引导消费升级,新的消费热点不断涌现。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69亿元,同比增长16.6%。

分行业看:住宿和餐饮业较快增长,实现零售额10.19亿元,同比增长19.7%,拉动全市零售额增长4.19个百分点。

限额以下企业及个体户零售额快速增长。全年实现零售额42亿元,增长17.71%,高于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增幅10.63个百分点,零售额占全部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的89.96%。

(五)进出口贸易有所增长。全市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540万美元,同比增长10.66%。其中,进口总额50万美元,同比99%;出口总额490万美元,同比增长0.41%。

(六)金融运行基本平稳。全市金融机构继续贯彻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维护金融稳定为重点,积极吸纳存款,稳步增加贷款,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155.32亿元,较上年增长11.81%。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10.66亿元,较上年增长4.83%。从全年来看,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从一季度开始出现恢复性增长状态,一季度末同比增长0.23%,上半年同比

- 13 -

增长2.1%,三季度同比增长16.2%,截至年底贷款余额达82.85亿元,同比增长21.82%。

(七)市场物价大幅上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6.8个百分点。其中:粮食、油脂、肉禽及制品和蛋类价格分别上涨9.5%、37%、42.1%和37.2%。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101.63%,其中,轻工业产品价格上涨101.42%,重工业产品价格上涨102.26%,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上涨106.06%,涨幅较出厂价格高4.43个百分点。

(八)城乡居民收支增速加快。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547元,比上年净增1082元,同比增长14.49%;消费性支出6727元,增长18.4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302元,比上年净增259元,同比增长8.52%;消费性支出1218元,增长11.94%。

今年以来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到7月底,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03.3亿元,增长12.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4.39亿元,增长23.11%;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4.95亿元,一般预算收入2.36亿元,分别增长18.92%和19.1%;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86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46元,分别增长15.95%和12.4%。全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良好的运行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和重点工作完成较好,政府承诺的各项惠民实事扎实推进,为全面实现今年的各项工作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有序推进。全市配臵水权19.868亿

- 14 -

方,比去年减少1.506亿方,12045眼机井全部安装智能化取水计量设施。凉州区向民勤下泄水量3534万立方米,景电二期向民勤调水1171万立方米,基本完成了进度计划。关闭机井794眼,压减灌溉面积18万亩,实现了年初预期目标。完成日光温室墙体建设1.69万亩,扣棚3555亩。加快实施节水改造工程,完成投资1.56亿元,工程形象进度达到70%。组织开展大规模造林压沙活动,完成造林15.11万亩、封育19万亩。积极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进一步完善了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水机制。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全市落实惠农资金2.27亿元,农民人均受益142元。特色优势作物面积达到260万亩,经济作物比重提高1.7个百分点。节水作物面积达到166.4万亩,占总播面积的48.7%。订单面积达到122.8万亩,比上年增加5.1万亩。新建养殖小区68个,新增规模养殖户0.18万户。新开工产业化项目73个,落实整村推进项目21个,完成移民搬迁7441人,1县10乡20个村新农村试点建设稳步推进。培训农村劳动力16.59万人,输出30.18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5.08亿元。安排抗旱救灾资金125万元,积极开展了抗旱救灾工作。

(三)工业经济速度和效益稳步提高。全市实施重点工业项目81项,完成投资16.84亿元,增长28.7%,其中投资千万元以上的新开工项目29项。建成了荣华公司12万吨谷氨酸、赫原生物制品公司5000吨结晶木糖、达利公司20万吨饮料生产线及方便小食

- 15 -

品、朱岔峡3.4万千瓦水电站等一批重点项目。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9.02亿元,增长21.5%;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11.27%,提高9.12个百分点。上半年万元GDP能耗下降4.5%,削减化学需氧量429吨。

(四)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实施各类项目509项,其中新开工项目390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4.39亿元,同比增加12.09亿元。红沙岗年产240万吨原煤一号井、鑫淼公司4万吨石灰氮、中大公司1万吨铝型材、武威监狱、戒毒康复中心、MW级并网光伏电站、50所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等重点项目正在顺利实施。民勤县污水处理工程、市中医院医疗康复楼等总投资10.74亿元的67个项目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将陆续开工建设。热电联产项目开始进行垃圾清运和场地平整,红沙岗煤矿2号井、窑街煤电公司天祝矿区循环经济产业链等项目正在抓紧开展前期工作。全市签约招商引资项目60项,拟引进资金38.02亿元。接转和新开工招商引资项目83项,落实到位资金11.08亿元,占计划任务的67.85%。

(五)城镇建设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坚持以城市规划为主导,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南集中供热换热站并网改造工程加紧实施,城市绿化、硬化、美化继续推进,新增城市绿地面积6.16万平方米,修补破损道路20余条、1.1万平方米。加强城市土地储备,强化土地执法管理,成功招拍挂出让土地10宗、94.3亩,实现净收益3586.5万元。房地产投资达5.6亿元,增长

- 16 -

13.07%。加快重点小城镇建设步伐,古浪县城新区、天祝县城文化广场、民勤县城区道路改造工程、大靖新镇区建设进展顺利。以商贸流通、文化旅游、金融保险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健康发展,消费市场日趋活跃,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1亿元,增长17.2%。

(六)财政金融工作进一步加强。市县区安排财源建设专项资金1740万元,安排招商引资和项目前期费560万元,上报争取重点财源建设项目182项。争取各类专项补助8.06亿元,增长48.56%;投入新农村建设、生态建设、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公共性支出13.19亿元,增长89.83%;累计完成一般预算支出15.35亿元,增长97.8%。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达179.64亿元,增长21.06%;各项贷款余额达89.5亿元,新增贷款23亿元,增长34.62%,是近年来贷款规模增长最高的时期。

(七)各项惠民政策逐步落实。按照省政府确定的14件实事和市政府确定的10件实事,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千方百计解决民生问题。全市实现城镇就业6907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到了3.81%;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腾出1270个岗位,从大中专毕业生中招录一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三支一扶”到基层服务人员。全市“两免一补”受益学生28万名,救助、资助贫困学生1.3万名;高考普通本科上线率和重点高校上线率分别提高1.79和0.24个百分点,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济困病床制度运行良好,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3.39%;开工建设

- 17 -

8所乡镇卫生院和23个村卫生室,三县一区均建立起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制订出台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实施方案》和《市直单位国家公务员医疗补助暂行办法》,形成了城乡医疗保障全覆盖机制。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生活保障实现全覆盖,五保集中供养达到954人。城镇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社会保险扩面新增1.78万人。有线电视数字化转换工程全面启动,已开通运行8980户。新开工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198套、1.357万平方米,启动了1100户农村特困群众危房改造工程。完成农村公路建设405公里,开工建设10个乡镇客运站。实施11个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已解决3.76万人的饮水问题。为1118个村每村增加了1600元的村干部报酬。适当提高了市直机关公务员和事业人员的工作津贴。

六、对武威目前所处发展阶段的判断

改革开放30年来,武威经济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增长,成为全省发展较快的地方之一。但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武威的发展逐步进入重要的转型阶段。一方面,省委、省政府提出 “一肩挑两头、一带促两翼”区域发展格局的发展思路,武威市二次党代会作出打造绿色武威、诚信武威、平安武威、和谐武威的决策部署,对加快武威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国际贸易壁垒高筑、贸易摩擦频发,人民币升值、生产成本持续上升,加快发展的压力不断增大。

目前,国内外广泛认同的经济发展衡量指标主要有人均GDP、

- 18 -

三次产业结构、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工业内部结构以及城市化水平等五个方面。

从人均GDP判断:按照世界银行经济学家钱纳里等人提出的工业化阶段划分标准,经济发展可划分为6个时期、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初级产品生产阶段,即工业化准备期;第二阶段是工业化的实现和经济高速增长阶段,包括工业化初期、中期和成熟期;第三阶段是工业化后的经济稳定增长阶段,包括发达经济初期和发达经济高级期。按照钱纳里及随后经济学家的测定,按1998年各国情况测算的人均生产总值标准,第1-6个时期分别为530-1200美元,1200-2400美元,2400-4800美元,4800-9000美元,9000-16600美元,16600-25000美元。

2007年,武威市GDP达到186.75亿元,按当年汇率折合1354美元。根据美国1999-2007年消费价格指数比率粗略计算,我市人均1354美元的GDP大约相当于1998年的1110美元。目前处于钱纳里模型中工业化阶段的第1个时期,即530-1200美元时期,尚处在初级产品生产阶段,为工业化的准备期。

从产业结构判断: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认为,在工业化初期和中期阶段,产业结构变化的核心是农业和工业之间“二元结构”的转化。按三次产业发展,将经济发展由低级到高级分为八个阶段,由第一阶段到第八阶段,分别为53.6:18.5:27.9,44.6:22.4:33.0,37.9:24.6:37.5,32.3:29.4:28.3,22.5:35.2:42.3,17.4:39.5:43.1,11.8:52.9:35.3,

- 19 -

9.2:50.2:40.6。

根据武威三次产业结构分布,以及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现阶段武威产业结构接近于第五阶段。

从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判断:根据就业人口在三次产业中的变化,经济学家克拉克将经济发展分为5个阶段,每个阶段三次产业劳动力分布比重为80.5:9.6:9.9,63.3:17.0:19.7,46.1:26.8:27.1,31.4:36.0:32.6,17.0:45.6:37.4。

根据武威劳动力三次产业分布,当前武威市介于第1阶段和第2阶段之间,显示出武威农业人口众多和农业生产率的低下。

从工业结构判断: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根据消费资料工业的产值与资本资料工业产值之间的比值提出了著名的“霍夫曼定理”,把工业化进程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2001-2007年,武威市的近似霍夫曼比例分别为2.86、2.20、2.76、1.67、2.28、1.58和2.58,显然工业结构进入了霍夫曼定理的第二阶段。(第二阶段的描述是,资本资料工业发展较优快,消费资料工业虽也有发展,但速度减缓,而资本资料工业的规模仍远不及消费资料工业的规模,但前者的产值仍是2.5倍于后者的净产值)。

但武威在此期间,该比值呈现出较大幅度的波动,而不是比较稳定的下降态势,说明武威轻重工业结构仍处于振荡调整当中,轻重工业协调增长的内在机制尚未真正形成。

从城市化水平判断:

- 20 -

H〃钱纳里等经济学家在研究各个国家经济结构转变的趋势时认为,在工业化前的准备期,城市化率在32.0%以下;工业化初期在32.0-36.4%;工业化中期在36.4-49.9%;工业化成熟期在49.9-65.2%;工业化后期在65.2%以上。

去年,武威市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31.6%,比同期全国43.9%低12.3个百分点,武威市目前正处于工业化的准备期。

综上所述,武威市经济发展总体上处于工业化的准备期,经济社会正在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加速推进。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人口比重大,贫困人口多(有两个国扶贫困县、两个贫困片、贫困人口达23万人),工业基础比较薄弱,人均资源水平低,第三产业相对滞后,特别是水资源严重匮乏、生态脆弱。是武威的基本市情。

另外方面: 基层组织建设

全市共有基层党组织3693个,其中党委197个,党总支143个,党支部3353个,党工委10个。全市共有党员78296名。其中,女党员占13%,少数民族占4%,农牧民占45.3%;35岁以下的占20.6%,36岁至54岁的占46.7%,55岁以上的占32.7%;大专以上学历的占21.6%,中专(高中)学历的占30%,初中学历及以下的占48.4%。

历史文化

全市共有文物保护单位543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西夏碑、武威文庙、天梯山石窟、凉州白塔寺、雷台汉墓、

- 21 -

瑞安堡)。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8处。馆藏文物47347件(套),其中国宝级文物10件(铜奔马、仪礼简、王杖简、医药简、六博俑、彩绘铜饰木轺车、“白马作”毛笔、彩绘泥塑像、木缘塔、铜牦牛)。国家一级文物177件,二级文物346件,三级文物758件。

(一)四张名片

1、中国旅游标志之都:1969年武威雷台汉墓中出土的铜奔马,以巧妙的构思和完美的艺术魅力,成为一种民族精神的象征,是中国出土的古代文物的杰出代表之一。1984年,武威人民一致选定铜奔马为武威市城标。1996年,铜奔马被定为中国旅游标志。现在,铜奔马成为武威展示形象、提高知名度的最杰出代表。

2、中国葡萄酒的故乡:武威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是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技术传入中国的必经之地,加之这里正处于北纬30-40度,是世界种植葡萄的黄金地带。公元前103年(汉武帝太初二年),张骞出使西域,带回葡萄品种、种植技术和酿造技术,武威从此开始种植葡萄和酿造葡萄酒,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就是对武威酿造葡萄酒的赞誉。

3、西藏归属祖国的历史见证地:位于武威市凉州区武南镇白塔寺遗址,是13世纪西藏宗教领袖萨迦班智达贡噶赞(简称萨班)与蒙古汗国西凉王阔端举行历史性商谈的场所。1247年,萨班与阔端在凉州会晤,发表了《萨迦班智达致蕃人书》,确定西藏归附蒙古汗国的原则与条件,奠定了中央政府在西藏地方建

- 22 -

立行政体制的基础。凉州会盟是中华民族共同缔造祖国历史及发展中华文化所作出杰出贡献的见证。以此为题材拍摄的《月圆凉州》,是联合国总部首映的中国影片。

4、世界主要的白牦牛产地:白牦牛是高原牧区最为珍贵的特殊畜种,是难得而宝贵的基因库。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极适宜白牦牛生长。目前,天祝白牦牛的饲养量占世界白牦牛存量的90%以上,不论在数量上还是品种、品质上都占有绝对的优势,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白牦牛的主产地。

(二)地域文化

五凉文化:在东晋十六国时期(304-439年),河西地区先后建立了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五个政权,史称“五凉”。前四凉都曾在凉州建都。“五凉”时期,创造了“上续汉、魏、西晋之学风,下开(北)魏、(北)齐、隋、唐之制度”。五凉文化的成果包括经学(哲学)、儒学、史学、文学、艺术、科学等方面。它不但丰富了中国历史文化宝库,为河西大地增色生辉,并对后来中原地区的文化复兴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中化文化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西夏文化:约一千年前在宁夏、甘肃等地由党项族建立起的西夏(1038-1227),建国达190年之久。武威在西夏时称西凉府,是西夏的西边屏障和经济生命线,被誉为“辅郡”、“陪都”。武威先后出土了3200多件西夏文物,遗存的西夏碑、石窟、墓葬以及大量文物,为世人展示了西夏国的神秘和社会形态。

- 23 -

佛教文化:汉武帝开通丝绸之路后,佛教开始由西域大量传入中国。武威地处丝绸之路要冲,在佛教东传的历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佛教高僧竺(zhu)法护、昙无谶(chen)、鸠摩罗什都曾在武威开坛讲法,翻译佛经。所开凿的天梯山石窟被称为“凉州模式”,对中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等影响很大。一些史书上把武威称为当时北中国的“佛都”。藏传佛教在这里流传久远,影响大,有著名的白塔、金塔、莲花、海藏“凉州四都寺”,就是藏传佛教领袖萨班创建的。

民间文化:武威民间文化源远流长,内容极其丰富。千百年来,它和宫廷士大夫、文人学士的文学艺术异道并行,为武威的历史文化增添了新的内涵。武威自古以来文化底蕴丰厚,各族劳动人民在日常的劳动和生活中,创造出了独具特色、流行久远的凉州贤孝、河西宝卷、攻鼓子、藏族民歌、藏戏、土族安昭舞等民族民间艺术,还有半台戏、丝竹乐、民勤小曲儿、社火、麻狮舞、皮影、黄河灯会、民间剪纸等艺术品种,充实了古城的文学艺术库。

(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夏碑(全称凉州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此碑刻于西夏天祐民安五年。碑高260厘米,宽100厘米,厚30厘米。正面为西夏文,共1800多字,背面为汉意译文,是全国保存最完整、西夏文字最多的碑刻。清嘉庆十年(1804年),武威籍全国著名学者张澍先生在凉州大云寺发现。1961年3月,国务院公布为第

- 24 -

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威文庙:始建于明正统二年(公元1437年),由儒学院、孔庙、文昌宫三部分古建筑组成。整体建筑气势恢宏,雄伟壮观,被誉为“陇右学宫之冠”,是全国西北地区最大的孔庙。1963年2月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1月20日被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梯山石窟:位于武威市城南50公里的张义镇。天梯山石窟开凿于北凉沮渠蒙逊时期(公元421年),是我国早期石窟艺术的代表。天梯山石窟是云岗、龙门石窟的源头,被史学界誉为“石窟之祖”和“凉州模式”。天梯山石窟尚存18窟。现存塑像近100尊,壁画200多平方米。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塔寺:位于武威城东南20公里的武南镇百塔村。白塔寺又称“百塔寺”,乾隆《武威县志〃建臵志》“寺观”条记“内有大塔,四环小塔九十九,因得名”。1247年初,著名佛教领袖萨班与西凉王阔端在此举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凉州会谈”。会谈后发表了著名的《萨迦班智达致蕃人书》,解决了西藏的归属问题。白塔寺遗址是西藏归属祖国的历史见证地,也是民族团结的历史见证。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雷台汉墓:位于凉州城北关中路北端东侧。1969年9月,当地农民在雷台下面挖防空洞时发现。墓葬由墓道,甬道,前、中、后室组成,出土各种文物231件,其中铜车马99件。1971年9月,郭沫若陪同外宾参观省博物馆时,对雷台汉墓出土的铜奔马

- 25 -

给予了高度称赞,并定名为“马踏飞燕”。200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铜奔马被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96年被定为国宝级文物。现藏甘肃省博物馆。

民勤瑞安堡:位于民勤县城西南郊3.5 公里处的三雷镇。建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原系地方保安团长大地主王庆云的私人庄堡。瑞安堡占地面积5036平方米,建筑面积2394平方米,堡内有大小院落8个140余间。瑞安堡平面布局为“品”字形,有“一品当朝”的寓意,俯视其外观呈 “凤凰单展翅”形状。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苏武牧羊的传说:苏武于公元前100年奉汉武帝命,出使匈奴,被囚禁北海牧羊19年,坚贞不屈。后来汉武帝去世,昭帝即位,汉朝与匈奴修好,苏武归汉。在民勤县境内有苏武山、苏武庙、苏武“百字铭”碑。中科院院士、我国草原生态学权威专家任继周先生,经过多年的考察、研究发现北海乃是武威市民勤县。

名胜古迹和旅游景点还有:汉明代古长城、前凉宫殿古迹大云寺、河西名刹海藏寺、西北“小武当”昌灵山、亚洲最大的沙漠水库——红崖山水库、天祝小三峡、马牙雪山、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等。

2006年5月,凉州贤孝、河西宝卷被列为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四)国宝珍品

铜奔马:1969年出土于城北郊雷台汉墓,也称“马踏飞燕”、

- 26 -

“马超龙雀”等,它以超凡的铸造技术和工艺水平著称于世。自它问世以来,足迹已遍及五湖四海,引起世人极大兴趣,出现了“四海盛赞铜奔马”的热潮,被选定为中国旅游标志和武威市城标,并与法国埃菲尔铁塔、美国自由女神一起,被列为世界旅游标志候选之列,堪称“天下第一马”。

礼仪简:1969年出土于武威市凉州区新华乡磨嘴子王莽时期的汉墓,共存469简,27298字,是一部完整的包含9篇《仪礼》的经书,这是迄今发现保存最完整的仪礼简。这批礼仪简的价值在于:保存完整,整齐有序,保存了原书的原貌,为研究汉代经书和校勘《仪礼》版本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王杖简:曾有两次发现,一是1959年在武威市凉州区新华乡磨嘴子18号汉墓中出土的《王杖简》,完整无缺,编为一册;二是1981年又在这里发现《王杖诏书令册简》26枚,除缺少l枚外,其余保存完整。《王杖诏书令册简》出土后,使汉代养老、尊老制度及有关诏书令的年代、排次、个别字的释读等问题迎刃而解,为史学界围绕“年七十赐王杖”产生的许多疑问找到了明确的答案。

医药简:1972年出土于武威市凉州区柏树乡旱滩坡汉墓,共存92枚。这次发现,不仅在数量上远远超过了我国解放前所发现的医药简的总和,而且内容也相当丰富,保存了比较完整的各科方剂30多个,方剂中所列药味近100味。它是国内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的原始文物,对研究我国医学以及中药发展史等有着

- 27 -

非常重要的作用。

六博俑:1972年出土于武威市凉州区新华乡磨嘴子汉墓,是丰富多彩的武威汉代木雕中的代表作之一。“六博”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中国古代棋类游戏,也称博、博戏。木雕造型古拙雄浑,削制简洁传神,绘画质朴生动,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它的发现是研究古代博戏唯一完整的实物资料。

彩绘铜饰木轺车:1972年出土于武威市凉州区新华乡磨嘴子48号汉墓。这组大型彩绘铜饰木轺车由车、马、御奴组成,车通高97厘米,长80厘米,分车舆、轮、辕、槽、伞盖等部分,结构复杂,器形宏大,制作细致,精美壮观,气势非凡,是汉墓中出土同类器物中既完整而又规模大的一组,对研究汉代车舆和封建等级制度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白马作”汉笔:1972年出土于武威市凉州区新华乡磨嘴子49号汉墓,这是迄今所有出土汉笔中保存较完整、制作较精良的毛笔。“白马作”汉笔专家公认为我国汉笔的代表作。

天梯彩绘泥塑像:天梯山石窟中的精品文物,这组唐代彩绘泥塑像中为释迦坐像,左右为文殊、普贤二菩萨,造型精美,彩绘华丽,系唐代佛教艺术作品中的精品。

木缘塔:1977年出土于武威城西郊林场西夏2号墓中。木缘塔是西夏党项人的葬具,在武威出土的4座木缘塔中其中一座最为珍贵。此塔通高76厘米,分塔座、塔身、塔顶和刹四部分。塔形造型奇特,保存完整,它对研究西夏的葬俗、官制、生活及

- 28 -

工艺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

铜牦牛:1980年天祝县哈溪乡社员在平田整地时发现,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一件铜牦牛。牛身长1.2米,前脊高0.61米,重75公斤。铜牦牛造型栩栩如生,体态强健有力,是一件极为罕见的艺术珍品。

(五)武威籍历史名人

金日碑(读音“金密低”):汉武帝时重臣,忠心辅佐武帝及昭帝,为汉朝兴盛做出过重大贡献,死后被封为“敬候”。

贾诩(xu):三国时曹操的著名谋士,多次为曹操出谋划策,运筹帷幄;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经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研究,称其为三国时期最聪明的人。

阴铿(keng):南北朝著名诗人,是开创我国格律诗的先躯,他的五言律诗对后世影响很大,杜甫在诗中说“李候有佳句,绝文做阴铿。”

牛鉴:甘肃武威人。字镜堂,号雪樵。他是嘉庆年间的进士,历任布政使、巡抚、总督等职。

李益: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他的七言绝句和李白、王昌龄一样著名,代表着唐诗的最高成就。

张澍(shu):清代著名学者。张之洞称其“才气无双”,把他列入经济学家、史学家、金石学家内,他的“姓氏五学”被《清史稿〃文苑传》称为绝学。鲁迅和梁启超对其有很高评价。

章嘉〃若贝条志:清乾隆时被封为灌顶普善广慈大国师,同达赖、班禅、哲布尊丹巴并称为四大活佛,雍正帝称他个人经师。

- 29 -

他还是一位著名学者,有藏文著作176种。

(六)重大事件

汉朝建立武威郡:武威在战国以前是西戎部族活动的地区。约在西汉文帝前元六年(前174),日益强大的匈奴击败月氏(读音“rou zi”),占领河西。匈奴休屠王在此筑盖藏(即姑臧)城,这是武威城最早的雏形。汉元狩二年(前121)春,汉武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率万骑出陇西,过焉支山(今甘肃山丹县境),深入匈奴千余里,大败休屠王,河西地区归属汉朝版图。汉朝在河西先后设臵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史称“河西四郡”。霍光的孙女婿王汉为武威郡第一任太守。

五凉古都:中国北方从西晋灭亡到北魏统一(304—439)的130多年中,五凉中前凉和西凉为汉族人张轨和李暠(hao)建立,后凉、南凉、北凉则分别为氐(di)人吕光、鲜卑人秃发乌孤和匈奴人沮渠蒙逊等民族建立。除西凉外,都曾建都于武威。一些史学家称武威为“五凉古都”。

鸠摩罗什凉州弘法:被誉为我国佛教三大翻译家之一的鸠摩罗什(344-413年),原籍天竺(印度),生于西域龟(qiu)兹国(今新疆库车),他自幼从师学经,成年时已有很深的佛学造诣。东晋太元七年(382年),前秦大将吕光率兵数万征伐西域获胜返回时,迎请罗什到凉州。吕光建立后凉政权,定都姑臧,尊罗什为军政顾问。鸠摩罗什在凉州弘扬佛法17年。公元401年,后凉灭,罗什被前秦迎至长安,尊为国师,一直到413年去世。其

- 30 -

舌(舍利子)葬于塔中,即为今天的罗什寺塔。

李轨建立大凉国:武威郡鹰扬府司马李轨于隋大业十三年(667年)率兵攻占凉州,进而占领了河西,自称河西大凉王。李轨建国后,于618年正式称帝,设臵百官,史称大凉政权。 弘化公主和亲:弘化公主也叫光华公主,生于唐高祖武德三年(622年)。贞观十四年(640年)2月,她以大唐宗室女身份,与吐谷浑国王慕容结为夫妻,是唐王朝第一个下嫁给外番的公主,加强了唐与吐蕃的关系。弘化公主在吐谷浑生活58年,于唐圣历元年(698)病逝于灵州东衙私第,又于次年年初埋葬于凉州南阳晖谷之山岗(即今凉州区南营乡青嘴湾)。

西凉乐舞:唐天宝年间,驻凉州的河西节度使杨敬述把本地颇为流行的西凉乐中的《凉州大曲》敬献给唐玄宗,经玄宗亲自改编整理,并把这套曲子定名为《霓裳羽衣曲》。以《霓裳羽衣曲》为代表的西凉乐舞,对我国的音乐舞蹈、戏剧艺术、宋词元曲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西夏陪都:公元1003年,崛起于西北的党项族首领李继迁攻陷凉州,设臵西凉府,统治凉州190余年。凉州因其重要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地位,成为西夏王朝在西部的统治中心,有“陪都”之称。《凉州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即西夏碑)碑文中记载:“大夏开国,奄有西土;凉为辅郡,亦已百载”。《西夏书事》则称凉州为天府之国。李元昊在建国当年,曾“祀神西凉府”,举行登基典礼,祭天地之神,充分说明凉州在西夏王朝具有非常重

- 31 -

要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地位。

凉州会盟:公元1226年,蒙古军队攻陷西凉府,成吉思汗的孙子阔端驻守此地,号西凉王。1239年,阔端派将领多达那波进军西藏,遭到僧侣顽强抵抗。阔端审时度势,邀请西藏威望最高的萨迦派领袖萨班来凉州商谈。萨班为了民族的利益和西藏的前途,不顾年老体迈,千里跋涉来到凉州,与阔端举行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谈,达成了西藏归顺元朝的条款,并向西藏僧俗首领发出了《萨迦班智达致蕃人书》,完成了西藏纳入中国版图的千秋大业,实现了祖国的统一。会谈结束后,萨班继续留在凉州弘扬佛法,对这里佛教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于1251年在凉州白塔寺圆寂,享年70岁。

唐玄奘西行经过凉州:唐贞观三年(629年),唐高僧玄奘到印度取经,路过凉州,停留月余,在大云寺、海藏寺传经弘法,受到当地善男信女顶礼膜拜。后玄奘于贞观十九年(645年)从印度回长安,途经凉州时受到热烈欢迎。

- 32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im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