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构建探讨

更新时间:2023-12-14 02:3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构建探讨

作者:掌军

来源:《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年第12期

摘 要:本文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进行了分析,探究内部控制体系的现状和构成,并提出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构建

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重要构成是内部控制管理,企业的内部控制已经成为政府、各大企业和学术研究的重心。行政事业单位相较于企业,经济业务相对简单,长期以来缺乏成本意识和管控意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相对落后,影响了单位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健康持续发展。

一、内部控制概述

内部控制是在一定的环境下,单位为了提高经营效率、充分有效地获得和使用各种资源,达到既定管理目标,而在单位内部实施的各种制约和调节的组织、计划、程序和方法。其主要发展阶段如下。

(1)内部牵制阶段。牵制阶段内部控制的作用是保证财产的安全性和会计数据信息的真实性,主要方式是分离、牵制会计账项和会计活动,目的是让多个部门和多个人员可以对会计账项的数据进行核查和监督。

(2)内部控制阶段。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从之前的独立单一内部控制,逐步发展为包括内部控制构建、职位职责、人员综合能力、财务活动处理程序和内部审计等多方面的内部控制体系。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

(3)内部控制结构阶段。我国内部控制从单方面控制转变为全方位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方式包含授权控制、各部门职责相互独立、限制对资产的直接接触和对经济活动的单独审核。会计环境的控制、会计系统的建立和内部控制程序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三大要点。 (4)内部控制框架构建阶段。内部控制主要致力于风险评估和防范,致力于加强内部控制的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致力于对内部流程的监控。内部控制的五要素为环境控制、风险评估、业务控制、信息共享和系统监控。

(5)内部风险管理与控制阶段。逐渐将内部控制发展到新的风险管理高度,内部控制的八大要素分别为:内部环境、目标设定、有关事项的识别、风险评估、对风险的应对、业务控制、信息共享和系统监控。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i4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