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11年江苏教育学考试试卷及答案

更新时间:2023-09-05 23:5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育学真题

2008教育学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强调系统的知识传授,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强调教材的重要性,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这一思想被称为(B )

A、人文教育学派 B、传统教育学派

C、现代教育学派 D、实验教育学派

2、提出“‘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充分发展人的自然禀赋,使人

人都成为自身,成为本来的自我,都得到自我完善。”这一思想的是( B )

A、卢梭 B、康德 C、夸美纽斯 D、洛克

3、主张教育为当下的生活服务,主张教育即生活,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强调目的与活

动的统一,主张“在做中学”,在问题中学习的教育思想家是( A)

A、杜威 B、凯洛夫 C、陶行知 D、裴斯泰洛齐

4、美国当代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把“基因复制”看做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这

一观点属于教育学上的(A )

A、内发论 B、外铄论 C、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D、三因素论

5、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主要的表达方式。一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二

是规章制度,三是( C )

A、行为方式 B、校风 C、角色规范 D、学风

6、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这句话体

现的教学原则是( A )

A、启发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7、汉代武帝以后,采纳了“罢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实行了思想专制主义的文化教育

政策和选士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向汉武帝提出这一建议的是(A )

A、董仲舒 B、王充 C、司马迁 D、郑玄

8、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 C)

A、成立了班委会 B、开展了班级工作

C、形成了正确的集体舆论 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

9、目前世界范转内,最普通和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C )

A、个别教学 B、小班教学 C、班级授课制 D、复式教学

10、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D )

A、学校物质文化 B、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

C、学校领导者的亚文化 D、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

11、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久,影响范围最大的教育是( A)

A、学校教育 B、社区教育 C、家庭教育 D、社会教育

12、班主任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直接管理个人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

教育学真题

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是(B )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13、美国教育家伊里奇在《非学校化社会》中主张取消学校制度,走向( D )

A、家庭教育 B、社会教育 C、教育网络 D、学习化社会

14、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A )

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D、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

15、课程目标的依据有: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以及( C )

A、对教材的研究 B、对教法的研究

C、对学科的研究 D、对教学模式的研究

二、填空题(共20个空,每空一分,共20分)

16、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

一的教育宗旨和 近代学制

17、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于后天,并且得到结论,天赋的智力从平等,“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持这一主张的英国哲学家是 洛克

18、战国时期,《礼记》中是《学记和经验,以简赅的语言,生动的比喻,系统地阐发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教育、教学和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等,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

19、夸美纽斯是受到人文主义影响的捷克教育家,年轻时期他就具有强烈的民主主义思想,强调教育的 自然性

20、教育目的具有以下作用: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评价作用21、我国教育目的理论基础是 22、《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

意开除学生。

23、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和一定的24、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

25、课程类型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指设计课程的种类。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可

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 学校课程 ;从课程的组织核心来看,可分为学科中

心课程,学生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 。

26、课程目标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指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

到的预期效果,它有四个方面的规定性;第一,时限性。第二,具体性。第三,预测性。第

四 操作性

27、泰勒提出的“课程原理”包括四个步骤:(1)确定课程目标;(2)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

容;(3)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4) 根据目标评价课程

教育学真题

28、CIPP评价模式包括四个基本环节,即背景,输入,过程成果

29、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包括备课,上课,作业的检查与批改。成绩的考查与评定。

30、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称为;一

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以及一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准确性程度,称为

测验的信度

31、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 之间的矛盾。

32、20世纪70年代,由英国学校德育学家彼得 麦克费尔和他的同事创立,强调把道德情

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的德育模式是 体谅模式

33、班集体必须具备的四个基本特征:(1)明确的共同目标;(2)一定的3)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4)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三、简答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4、简述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P32

35、简述教科书的编写所遵循的原则。P101

36、如何在班级中实施目标管理?

37、简述学生的本质属性。P73

38、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思想。P80-82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9、阅读以下文字,并回答问题

要求根据儿童已有的发展水平确定教育内容,运用冲突的交往或围绕他们一个阶段的道德和

道德推理方式,创造机会让学生接触和思考高于他们一个阶段的道德和道德推理方式,造成

学生认知失衡,引导学生在寻求新的认知平衡之中不断地提高自己道德判断的发展水平。

根据这一思想确定的德育模式是什么?该模式的理论假设是什么?该模式强调实施的

方法和策略是什么?P163

40、试论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产生的深刻影响。

P33-34

教育学真题

2009年教育学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15×2=30)

1. 现代社会出现了古代社会所没有的工程、机电、航空之类的专业学校,这说明制约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因素是( D)

A. 社会意识形态 B.社会政治制度 C.本国文化历史传统 D.生产力发展水平

2. 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该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的教育的教育家是( D)

A. 康德 B.夸美纽斯 C.洛克 D.赫尔巴特

3. 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德标志是清末的(B )

A. 京师大学堂的建立 B.废科举,兴学校 C.北洋大学的创建 D.洋务运动的推行

4. 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教育问题的是( A)

A. 杨贤江 B.蔡元培 C.李大钊 D.陶行知

5. 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学校是( D)

A. 文法学校 B.骑士学校 C.琴弦学校 D.文士学校

6. 决定教育领导权的主要因素是( B)

A. 生产力 B.政治经济关系 C.文化 D.科学技术

7. 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B )

A. 遗传因素 B.个体主观能动性 C.环境 D.教育

8. 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体现教育根本性问题的是(C )

A. 教育规律 B.教育任务 C.教育目的 D.教育内容

9. 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C )

A. 民主平等关系 B.控制与被控制关系 C.授受关系 D.主导与服从关系

10.目标评价模式最为关键的步骤是(C )

A.确定方法 B.确定内容 C.确定目标 D.确定标准

11.中学生作为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享有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为丰富的是(B )

A.人格尊严权 B.人身权 C.隐私权 D.名誉权

12.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得一致性程度,以及一次测量所得结果得准确性程度称为测验的( B)

A.效度 B.信度 C.难度 D.区分度

13.泰勒的课程论经典著作是(A )

A.《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B.《教学目标分类关系》C.《教育过程》D.《教育与一般发展》

14.在教学策略中,强调知识结构的结构化策略属于(A )

A.内容型策略 B.形式型策略 C.方法型策略 D.综合型策略

15.下列关于学生学业成绩评定,正确的叙述是(A )

教育学真题

A.评定学生学业成绩,一般采用百分制记分法和等级制记分法。

B.一般说,题目数量多,便于给小分的,用等级制较便利。

C.题的数量不多,开卷、理解和灵活运用的题目用百分制较方便。

D.在成绩评定时,不能把等级换算成一定的分数。

二、填空题(20×1=20)

16-35题目答案

京师同文馆 遗传素质 创新精神 终身化 精神文化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传统教育学P18(上课强调的) 互补 间接 了解学生 演示法 评价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社会 学校课程 (这里的题目中课堂打错了,应该是课程) 多样化 教学 动之以情 班级授课制 班级

16.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__________

17.________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物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18.素质教育是以培养_________为重点的教育,它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时代性。

19.二战后,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呈现出教育的_________、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及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等新特点。

20.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_________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

21.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__________、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

22.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对19世纪以后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被看作是_________的代表。

23.“身残志坚”,说明了个体的身心发展中生理机能和心理技能具有_________关系。

24.教学作为学生的一个特殊认识过程,其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_______性和认识的交往性、认识的教育性和指导性。

25.备课内容包括:钻研教材、________和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26.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试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教学方法为__________。

27.教育目的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_______作用。

28.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_________。

29.制约课程的三大因素是知识、________和儿童。

30.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可供学生选择的课堂是________。

31.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_________。

32.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陶冶学生品德情感,锻炼学生品德和培养学生品德行为习惯的过程。因此,有班主任将道德工作总结概括为四句话:晓之以理、_______、持之以恒、导之以行。

教育学真题

33._______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它在学校整个教育系统中居于中心地位。

34.在教学史上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形式有个别教学制、分组教学制、________、设计教学制和道尔顿制。

35.________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

三、简答题(5×6=30)

36.简述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37.简述信息技术对教育带来哪谢改变。

38.简述教学策略的内涵与基本特征。

39.简述“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这一德育过程的规律。

40.班级管理的模式有几种?

四、论述题

41.论述课程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关系。

42.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我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但始终没有弄清楚榜样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榜样有两种,一种是人为树立的榜样,一种是生活中的榜样。人为的榜样一般是社会组织根据自己的需要和道德价值观对某人进行加工,包装和宣传。倡导公众向其学习,很多情况下,树立榜样是一种政治安排,往往附带意识形态的宣传任务。人为树立的榜样借助各种媒介的传播,可以到达使公众“知道”的水平,但其教育效果的获得却不一定能如其所愿。

与树立榜样不同,生活中的榜样是自然的,有着很高的道德教育和道德学习价值。生活中的榜样不是别人树立的,也不是自封的,而是在生活中自然形成的,这种榜样不是一部分人为了自己或明或隐的目的而进行的包装产品,而是人性和人格光辉的自然展现,从榜样人物的角度讲,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他可以自然地生活,并在这种生活中自在地散发出自己的人格魅力,因为一个人的人格是聚于内而形于外的,他的生活就是其德性和和人格展现,展开,提升过程,必然会辐射到周围;当然,他也可以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控制自己的行为可以对他人产生的影响,从榜样的角度看,前者是暗示,后者就是明示。从榜样学习者的角度看,对榜样人物的暗示,学习者可以清楚地感觉到、意识到,在这一基础上根据自己的道德倾向和需要决定是认同、排斥还是认同与排斥兼而有之。无论是这三种情况的哪一种情况,都是自己的自主选择。

请结合上述材料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榜样法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在德育过程中,如何运用榜样法?

2009

教育学真题

1-15题目答案

DDBAD BBCCC BBAAA

16-35题目答案

京师同文馆 遗传素质 创新精神 终身化 精神文化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传统教育学P18(上课强调的) 互补 间接 了解学生 演示法 评价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社会 学校课程 (这里的题目中课堂打错了,应该是课程) 多样化 教学 动之以情 班级授课制 班级

36.简述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人在接受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

37.简述信息技术对教育带来那些改变。

信息技术改变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

信息技术改变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平台.

38.简述教学策略的内涵与基本特征。

(1)教学策略专以表示为达到某种预测效果所采取的多种教学行动的综合方案。 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有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以便形成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的教学方案。

(2)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综合性、可操作性、灵活性

39.简述“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这一德育过程的规律。

(1)一个人的良好思想品德的提高和不良品德的克服,都要经历一个反复的培养教育或矫正训练的过程,是一个无止境地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特别是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需要长期反复培养、实践的过程,是逐步提高的渐进过程。

(2)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变化,坚持长期抓反复抓;又要注意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的反复性,注意抓反复。

40.班级管理的模式有几种?

班级管理的模式有:常规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

班级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

班级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

班级民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

班级目标管理是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

41.论述课程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关系。

从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到实际的课堂教学目标,经历了一系列的转化。如果以目的和目标的概括性程度为准则,可以依次区分为四种不同的目标:教育目的(总目标)、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是指一定社会培养人的总要求,是根据不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确定的。它反映一定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也是制定教育目标、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

教育学真题

培养目标是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培养要求。它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和自己学校的性质及任务,对培养对象提出的特定要求。

课程目标指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指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它有四个方面的规定性: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操作性。

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指导、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是师生在学科教学活动中预期达到的教学结果、标准。

总之,从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行政部门确定的培养目标,到课程工作者所要明确的课程目标,以及教学工作者要考虑的教学目标,经历了一系列的转化。

42.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1)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声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方法。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学生中的榜样等。

(2)第一,选好学习的榜样。选好榜样是学习榜样的前提。我们应该根据时代需要和学生实际出发,指导他们选择好学习的榜样,获得明确前进的方向和巨大动力。

第二,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要使榜样能对学生产生力量,推动他们前进,就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榜样;了解所学习榜样的身世,艰苦奋斗的经历,伟大卓越的成就,崇高光辉的品德,特别是了解那些感人至深,令人起敬佩之处,使他们在心理上对所学榜样产生惊叹、爱慕、敬佩之情

第三,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要及时地把学生的情感、冲动引导到行动上来,把敬慕之情化为道德行动和习惯,逐步巩固、加深这种情感。

2010江苏省教师资格考试

教育学(中学类)试卷

一、选择题(请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相应的括号内。(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在中国古代,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特别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该现象产生的历史时期(D )。

A. 宋代以后 B.春晚战国 C.明清时代 D.隋唐时代

2.《学记》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 D )关系。

A.宗教 B.经济 C.生产力 D.政治

3.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建议实行思想专制主义的文化政策和选士制度的思想家是( C)

A. 王充 B.郑玄 C.董仲舒 D.杨雄

4.制约着教育的规模、速度、结构、方法、手段和内容的是(D)

A.社会文化 B.人的身心发展水平

C. 社会意识形态 D.社会生产力

5.在教学上,把哲学中的统觉观念移用过来,强调教学必须使学生在接受新教材的时候,唤起心中已有的观念,并强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教育思想家是( B)。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C.卢梭 D.杜威

6.CIPP评价模式包含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和(D)

教育学真题

A内容评价 B.目标评价 C模式评价 D.成果评价

7.课程目标的制定既要依据对学生的研究和社会的研究,又要依据对(C )

A.丸教法的研究 B.时代的研究C.学科的研究 D.学法的研究

8.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包括综合性、灵活性和( A )。

A可操作性 B.时代性C.创造性 D.方向性

9.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以及一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准确性程度,称测验的可靠度,又称测验的( D )。A. 效度 B.难度 C.区分度 D.信度

10.通过设计道德两难问题,并在道德讨论中采用“引入性提问”和“深入性提问”的道德教育模式是( D )。A.体谅模式 B.社会模仿模式C. 活动模式 D.认知模式

11.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即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B )。

A.心理疏导 B.择业指导 C.心理咨询 D.交往指导

12.设计课程的种类和课程的组织方式,称为(A )。

A.课程类型 B.课程目标C.课程结构 D‘课程模式

13.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班级管理模式是( C )。

A. 常规管理 B.民主管理C.平行管理 D.目标管理

14.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进行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称为( D )。

A.课的目标 B.课的类型C.课的任务 D.课的结构

15.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称为( B )。

A. 讨论法 B.谈话法C.讲授法 D.练习法

二、填空题(请将答案直接写在每题中的横线上。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16.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包括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___互补性____________

和个别差异性。

17.社会模仿模式主要是美国心理学家 __班杜拉_____ 创立的。该模式认为,学习并非刺激一反映(S—R)的结果,而是相当复杂的过程,观察学习是行为获得的基本方法,道德教育应围绕社会学习展开。

18.道德教育中的认知模式认为,人的道德 _ 判断力______ 按照一定的阶段和顺序从低到高不断发展。

19.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 __道德行为______ 。

20.通常,选择德育内容的依据有三点:一是 __德育目标___ ,二是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征,三是德育所面对的时代特征和学生思想实际。

21.赫尔巴特认为,理性、情感和意志都是在知识的基础上产生的,而教学是形成人的___理性__的基本途径,主张把知识涵养和人格成长统一与教学过程中。

22.教学任务的决定,要受教育目的、___学生年龄特征___、学科的特性以及教学的时空条件等因素制约。

23.领会知识是教学的中心环节,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 _感知____ 和理解教材。

24.在学生的学业成绩考查与评定中,教师根据测验分数、观察和报告对被测验者的行为、作业的优缺点或价值作出判断,称__评价____。

25.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___班级授课制___、分组教学制和道尔顿制等。

26.现代教育可以使劳动力得到全面发展,使年轻人很快就能熟悉整个生产系统,使他们根据社会的需要或他们自己的爱好,轮流从一个生产部门转到另一个生产部门,从而摆脱劳

教育学真题

动分工对每个人造成的___束缚___。

27.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表现在教育目的的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 ___评价作用___ 。

2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经济学家舒尔茨从对经济增长的生产要素组合比例的分析中发现,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除了土地、劳动、资本的投入外,还有其他因素在起作用,因而提出了著名的 _人力资本理论____ 理论。

29.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____教室的教学目标______ 。

30.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___全面___学说确立了科学的人的发展观,指明了人的发展的必然规律,并为我们制定教育目的提供了理论依据。

3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 __教育能力____,经认定合格,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32.课程表的安排应遵循三条主要的原则,它们是整体性原则、__迁移性原则___、生理适应原则。

33.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榜样主要包括伟人的典范、_教育者的示范_和学生中的好榜样。

34.___政治经济制度___决定了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和教育目的。

35.孟子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万物皆备于我心,这在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问题上,是典型的 __内发论___ 的代表。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简述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答案: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人的基本要求对个人发展的方向和方面做出社会性的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俗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37.简述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答案:1、我们要求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求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和可教育科学文化知识的统一;

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和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38.简述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的构成。

答案:1、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

3、了解与所教学科相关的知识;

4、了解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39.简述对学生进行奖励与处分的基本要求。

答案:1、公平、公正、合情合理;

2、发扬民主,获得群众支持;

3、注重宣传与教育。

40.简述练习法的基本要求。

答案:1、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与要求,掌握练习的原理和方法。

2、精选练习材料,适当分配分量、次数和时间,练习的方式多样化,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教育学真题

3、严格要求。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19世纪末20世纪初,分组教学在一些国家出现。所谓分组教学,就是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分组教学也是集体教学的一种形式,一般可分为两类:外部分组和内部分组。论述两类分组的内涵及分组教学的优点与不足

答案:外部分组:是指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外部分组有两种形式:学科能力分组和跨学科能力分组。

内部分组:是指在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班级内,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组。内部分组也有两种:不同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的分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相同而采取不同方法和媒体的分组。

分组教学制优点:

比班级上课更切合学生个人的水平和特点,便于因材施教,有利于人才培养。

缺点:1、很难科学地鉴别学生的能力和水平;

2、在对待分组教学上,学生,家长和教师的意愿常常与学校的要求相矛盾;

3、分组后产生的副作用很大,往往使快班学生容易产生骄傲,而普通班,慢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降低。

42.结合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方法的要求,论述现时期如何做一名优秀的中学班主任。 答案: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和方法:

1、 了解学生,研究学生;

2、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3、 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充分发挥本班任课教师的作用

协助和指导班级团队活动

争取运用家庭和社会教育力量。

2011江苏省教师资格考试

教育学(中学类)试卷

一.选择题(2×15=30)

1.进入20世纪以后,义务教育普遍向( B )延伸。

A.初等教育 B.中等教育

C.高等教育 D.成人教育

2.以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为目的,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的教育的国家是( D )。

A.古代印度 B.古代埃及

B.古代斯巴达 D.古代雅典

3.以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从独立的教育学诞生的角度说,通常以( B )产生为标志。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爱弥尔》 D.《民本主义》

4.在人类社会中,决定教育目的的领导权的是( B )。

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教育学真题

C.科学技术 D.文化

5.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的是( B )。

A.政治经济制度 B.信息技术

C.社会文化 D.科学知识

6.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B )

A.制度文化 B.精神文化

C.组织文化 D.物质文化

7.“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A )规律。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8.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的是( A )。

A.教育目的 B.教育任务

C.教育内容 D.教育规律

9.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 D )。

A.高尚道德 B.健康体魄

C.审美情趣 D.创新精神

10.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便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关禁闭,这侵害了学生的( C )。

A.隐私权 B.名誉权

C.人身自由权 D.身心健康权

11.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 D )。

A.系统化 B.专业化

C.专门化 D.多样化

12.学科专家的建议往往直接影响着( C )

A.教育目的 B.培养目标

C.课程目标 D.教学目标

13.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是( A )。

A.开设哪些科目 B.学科开设的顺序

C.各科教教学的时数 D.各学科的教学方法

14.一般来说,在课的基本组成部分中,目的在于使学生做好上课前的各种准备是( B )。

A.检查复习 B.组织教学

C.讲授新教材 D.布置课外作业

15.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让学校的一草一木,一一石都发挥教学作用。这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D )。

A.说服法 B.榜样法

C.锻炼法 D.陶冶法

二.填空题(1×20)

16.二战后,__综合中学______的比例逐渐增加,出现了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中学普通化的趋势。

17.杜威认为教育实际上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促进学生形成更新、更好的经验。为此,他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强调目的与活动的统一,主张"____在做中学_____" ,在问题中学习。

1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经济学家舒尔茨从对经济增长的生产要素组合比例的分析中发现,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除了土地、劳动、资本的投入外,还有其他因素在起作用,因而提出了著名的人力资本理论。其中,人力资本是指人所拥有的诸如____知识、技能_______及

教育学真题

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

19.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____华生_____说,给他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他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这是典型的外烁论。

20.十三四岁至十六七岁的少年常常因为缺乏认识和准备对突如其来的身心 化而惊慌失措,有些心理学家就把少年期称为"危险期"或"_____心理断乳期_______" ,意味着在这一时期,儿童将从心理上摆脱对成人的依赖,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

21.1999 年 6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___全体学生__________。

22.中学美育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____鉴赏美________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

23.我国作为《儿童权利公约》的缔约国之一,在履行《公约》的同时,在一系列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中也对青少年享有权利作出了规定,如《宪法》《婚姻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等。在这些规定中,未成年学生享有的主要权利概括起来有人身权和______受教育权__________两方面。

2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 "国家试行教师资格制度,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 ___教育能力___________,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25.教学大纲一般由说明部分和___本文部分__________部分组成。

26.我国中小学课程中科目的设置,大致包括六类:一是语文、数学等基础性科目;二是思想品德教育科目;三是社会基础知识科目;四是_____自然科学基础知识____________科目;五是体育、保健、艺术审美科目;六是劳动技术教育科目。另外,还有外语、计算机等工具性科目。

27.目标评价模式是针对 20 世纪初形成并流行的常模参照测验的不足而提出的,是在泰勒的"评价原理"和"___课程原理_____________"的基础上形成的。

28.教学任务是人们追求的____教学价值_______取向决定的,它指明各教学阶段,各科教学应实现的目标、要求。

29.夸美纽斯主张把教学建立在感觉获得的基础上,这是以___个体认识论______为基础提出的教学论。

30.为了解决班级上课不能照顾学生个别差异的弊端,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作为一种教学组织形式的_____分组教学___________开始在一些国家出现。

31.教学策略就为达到某种预测效果所采取的多种教学行动的综合方案,就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____学生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有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与技术,以便形成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的教学方案。

32.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积极的___活动和交往__________过程中逐步形成发展起来和表现出来的,并接受其检验。

33.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是当代德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它是由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而后由美国学者____科尔伯格_________进一步深化的,该模式假定人的道德判断力按照一定的阶段和顺序从低到高不断发展,道德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促进儿童道德判断力发展及其行为的发生。

34.中国采用班级组织形式最早始于 1862 年清政府开办的___京师同文馆___________。

35.目标管理是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德,是一种以________自我管理_______为中心的管理。

三.简答题(5×6=30)

教育学真题

36.简述二战后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特点。

答案: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3、教育的多元化

5、给予技术的现代化

37.简述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

答案:1、针对大多数心理健康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促进学生心理机能,人格的发展与完善;

2、针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目的是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3、针对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

38.简述基础型课程的特殊功能。

答案:1、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三基”(读、写、算)为中心的基础教养。

2、它的内容是基础的,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不仅中知识、技能的传授、也注重思维力,判断力等能力的发展和学习动机、学习态度的培养。

3、基础型课程是必修的,共同的课程,无论哪个学生都要学习;

4、基础型课程是扩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的基础。

39.简述良好班集体教育作用。

答案: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和适应能力

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四.论述题(2×10=20)

40.有人说,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认为教师辛苦,每天工作时间常常延至八小时以外,有人认为教师职业最大特点是轻松,每年有带薪假期(寒假、暑假)。这种观点是否正确,并论述关于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

答案:这种观点不正确。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多样化:

1、传道者角色

2、授业、解惑者角色

3、示范者角色

4、管理者角色

5、朋友角色

6研究者角色。

41.道而弗迁,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学记》

一个坏的老师奉送真理,一个好老师教人发现真理。

——第斯多惠

这提现了教学的什么原则,并论述该教学原则。

答案:这体现了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学真题

贯彻启发性原则的要求是:1、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扬教学民主。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hu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