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课堂笔记

更新时间:2024-03-08 07:4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变态心理学

耿文秀博士 华东师大心理系

病理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基础学科之一,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偏离常态的各类心理过程的发生、发展、对社会适应功能的损害及其干预、矫治和预防。

目录

第一章 研究和对待“异常”行为的历史进程

第二章 心理异常、心理障碍或心理疾患的病因学研究 第三章 临床评估、诊断及心理治疗 第四章 焦虑障碍 第五章 心境障碍 第六章 精神分裂症

第七章 与发展相关的障碍 第八章 进食与睡眠障碍 第九章 人格障碍

第十章 老化与认知障碍 第十一章 化学物质成瘾障碍

第十二章 同性恋、性别认同障碍与性行为异常 第十三章 生活应激与应付 第十四章 抗精神疾病药物

第一章 研究和对待“异常”行为的历史进程

第一节 对“异常”行为的界定

1、约定俗成的社会文化认定: 超凡脱俗?怪异?精神疾患? 1、《离骚》:屈原——颛顼后裔,名正则,号灵均。

在屈原时代,与世人太不合拍,当时人们可以把他看作怪人 2、“纫秋兰以为佩??高余冠之岌岌矣,长余佩之陆离??” 3、庄子:妻死鼓盆而歌 4、“竹林七贤”:阮籍,大醉于嫂伴?? 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 特立独行/非“中庸之道” 跨文化/跨时空差异

“异常”行为遭遇的羞辱/诋毁/排斥

对于不同文化对于不同行为有不同的认定,是一个动态,有时空的差异。

2、统计学标准:(相对客观) (1) 心理测量/标准量

如:人格,智商,有量化标准

第 1 页 共 66 页

(2)所谓障碍/困惑/痛苦/发作频率 (关注) (3)所谓障碍/困惑/痛苦的持续时间 (4)所谓障碍/困惑/痛苦症状的项目多少

如各方面都有郁闷,应考虑是否是障碍,困惑??

3、理想模式标准: (1) 官方提倡

(2) 社会主流文化的赞赏/认可 (3) 绝大多数的人接受/模仿 (4) 自我认同/遵从

4、功能标准:

(1) 生理功能:生理检测指标 (2) 心理功能:心理测量指标

(3) 社会适应功能:社会操作标准

第二节 从古代到中世纪的蒙昧与黑暗

1、人类早期对“异常者”的敬畏 “魔鬼附身”

通灵——沟通上天/人世间/地府

古代人认为月亮、星辰、潮汐、山川精灵、地狱、魔鬼等都可能使人“发疯”。

2、黑暗中世纪与文化复兴:

对待精神障碍、无论是态度还是治疗,文艺复兴时期都离理性的光芒很远。 驱魔——残酷的人身折磨

贫民收容所——“疯人院”——不给他们治疗 《巫之锤(降妖锤)》 质疑巫/魔作祟

如放血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治疗方法,从古代一直沿用到中世纪乃至近代,无论是生理疾患或精神障碍均采用此法。

第三节 近现代变革与挑战

皮埃尔(1745——1826)的法国精神病院改革首先要求对待精神病患者人道主义待遇,打开锁链(首倡) ? 艰难而漫长:

1、对心理障碍、精神疾患的迷信偏见仍普遍存在。

2、心理疾病患者仍然是个人、家庭以及社区的污点和耻辱。 3、并不人道的治疗方法进步:紧身衣、“心理外科手术”?? 4、新药物的研制——大剂量镇静药物 ? 催眠与精神分析:

1、麦斯麦(1734——1815)如:“动物磁性催眠”(维也纳人)现代催眠的暗示。 2、沙可(1825——1893)严肃神经生理学家。认为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接受催眠,

第 2 页 共 66 页

催眠的现代化,扭转人们对催眠的看法。

3、弗洛伊德(1856——1939)法国南希学派与之认为相反,不一定是歇斯底里症其他症状也能用催眠。 4、克雷佩林(1856——1926):对精神病学的影响延续至今;认为精神障碍是由脑功能缺陷引起;对精神障碍进行合理分类、对精神障碍的诊断与治疗有极大促进。

? 行为主义的崛起: 1、华生(1878——1958):华生与其助手莎莉、雷纳完成了“条件的情绪反应实验”,使小艾伯特发展出了对小白鼠的恐惧,华生希望将精神心理纳入自然科学。1920年,华生发表了《学宣告行为主义的产生》 ? 行为主义疗法:

1、琼斯(1896—1987)华生的学生之一,最早采用行为技术消除了儿童对小动物的恐惧,行为疗法的先驱。

2、沃尔普法,在南非开业的精神病学家,自1950年代发展了一套治疗恐惧的行为技术程序,系统脱敏法。 ? “反精神病学”运动

1、沙茨,出生于匈牙利的美国精神病学家,“反精神病学”的运动代表人物。 2、代表作《精神疾病的? 》1974年

3、坚决主张精神障碍与不合习俗的行为不一定是疾病或犯罪,其强硬和极端的批评至今很多精神病学家的反感但有助于引起社会重视以改善精神疾病患者的地位和待遇。

? “非住院”运动(David L.Rosenham) 与沙茨“反精神病学”运动有关 1、“神志健全者显身于非神志健全者之地” 〈〈科学〉〉杂志1973 年 1月 19日

八位假病人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入住精神病院,经过7-52天被准许出院,但仍被作出“缓解期”诊断,备受批评的实验激发社会的反思,如何更人道重视精神病患者权益。 2、中途站

3、家庭接纳和支持

4、社区防治,社区康复,住院剥夺一个人的合法权益。

第四节 新世纪的曙光

1、人道主义的新世纪: “以人为本,高度尊重人” 1)重视审视“以人为本”。 2)“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共识。 3)个人空间的扩展。 4)更加尊重个人隐私权。

2、新药物的研制/开发:

1)积极利用生命科学,脑科学等多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 2)强调人类功能的康复,重归主流社会。

第 3 页 共 66 页

3)最大限度减少副作用。 4)普通人群经济上能够承受。

3、心理健康服务的扩展:

1)老人世纪对老人心理健康的特别关注。

2)关注新千年儿童的特别问题,虐待、忽视、抑郁、性骚扰?? 3)社会弱势(如女性)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妇女,少数族裔,同性恋者,AIDS?? 4)信息社会新问题,网络成瘾,信息垃圾,泛滥,社会退缩??

4、发展社区心理健康服务:

1)重在预防,以公众心理健康为主要目标

2)整合社会环境,生态环境与社会文化的创造健康的生态环境。

3)发展积极的家庭支持/社会支持,网络,广泛应用家庭治疗,团体治疗等群体参与的治疗技术。

第二章 心理异常、心理障碍或疾患的病因学研究

第一节 心理疾患的生物学因素研究

1、遗传因素(遗传基因):

1)积累的研究证据提示遗传因素在重症精神疾病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2)精神分裂症与发病生物学因素似乎大于环境因素。 孪生子研究(研究环境与遗传关系)Mcclearn netal 1997 瑞典科学家 对110个同卵孪生子,130个异卵孪生子直到80岁。跟踪研究。

研究发现IQ(先天)相同达62%,而且整个一生都保持稳定,记忆(先天)及空间感知能力(先天)一致性保持在32%到62%,人格特质(先天)如羞怯或活动水平则达30%到50%。(特别是同卵,其余不能解释就是环境。)

单卵双胞胎:分开抚养成长,这样的双胞胎一出身就送给不同人家抚养,通过明尼苏达研究中心(人格测试),生长环境不一样,研究发现他们具有很多不能用环境或学习来结实的活动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共同点;

*遗传与环境是相互作用:

1、所有的重症精神疾患者都不是单单某一基因所能造成的。 2、Eric Kandel 神经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1983年提出,(白鼠作实验)学习过程不仅仅影响到行为,细胞的遗传结构可以因学习而改变。 3、素质—应激模式

遗传素质 即遗传的素质倾向性或易感性(但发不发病还是要取决于后天环境)。应激条件诱发遗传易感性的表现。 4、遗传—环境互动模式

我们的基因影响着我们怎样创造我们的环境。同时环境反作用于我们的基因改变

2、神经系统与行为:

第 4 页 共 66 页

1)、社会心理因素影响着大脑的结构和功能。

2)大脑用大约140亿个神经细胞(神经元)——神经元操纵着我们的每一个思想和动作。例如:情绪激动可通过后天训练而改善。 现代药物主要治疗大脑边缘系统的。

3、神经递质:(神经生化研究)

1)中枢神经递质——在中枢神经系统以传递的方式进行信息交流和相互作用的化学物质。

A.ch 乙酰胆硷 5—HT 5—羟色胺 DA 多巴胺

NE 去甲肾上腺素 GABA Y—氨酪酸 神经递质在细胞体内合成、囊炮形成/沿神经轴向下运行到突触前膜释放/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激活或抑制神经元/受体重又分离出神经递质/神经递质被再吸收/没有神经递质的囊泡返回细胞体

2)第二信使:改变与膜的通透性有关的蛋白分子的形状,从而产生膜电位的变化。

抗精神病药物与神经地质

第二节 心理疾患的环境因素研究

1、家庭功能:父母是否担负起教育支持子女的功能。 家庭氛围 家庭交流模式

父母榜样 基本做人态度 做人价值观 亲子关系 子女可以看出父母婚姻状况

2、社会文化 社区文化 如日本,孩子上学很重要,孩子第一天上学,妈妈穿上职业装和孩子上第一堂课很重视。

社会行为规范对人的约束和压力;社会习俗、舆论对人的濡染塑造: 1)、社会地位、经济收入的影响。 2)、社区文化、群体亚文化的影响。

3、生态环境:

1)海拔高度、地理气候环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高原人的坚韧,草原人的豪爽,水乡人温润??

2)自然资源、物产:喜马拉雅山恶劣的自然环境与匮乏的自然资源逼使喀尔廓人骁勇彪悍,外出做雇佣军,夏尔巴人吃苦耐劳,充当登山向导?? 3)人口密度(如城区交接),居住方式。 4)生活方式,饮食习惯。 5)环境污染。

第三节 文化、社会与人际关系的互动

第 5 页 共 66 页

(最重要)

1、所有环境条件都是通过在其中形成的文化、社会以及该社会文化的人际关系而作用于人类个体。

2、人际关系是作用于个体的最直接的影响力。 3、文化、社会濡染、浸润、发展着人际关系。

4、人际关系创造、改变着社会文化并在社会文化的变动中变革。

第四节 人类个体的自我塑造

1、个体的人格特征:

认知习惯 情绪表达与调控 意志品质(最重要) 不是天生的 通过后天和环境相互作用自己主动塑造。 2、个体的自我教育:(人主动地作用环境,所以要终身学习) 善于学习,紧跟时代前进步伐。

善于自我总结反思,主动把握人生目标勇于自我分析自我矫正。 自尊、自信、乐观豁达、勇敢坚韧。 自我塑造人格、性格决定命运。

3、个体的社会资源利用度/人际关系: 个体的社会支持资源储备 个体的社会资源利用度

人际关系对个体的支持和制约 4、个体的应激应对方式:

不逃避,正面迎战,动员自身全部潜能,积极利用社会支持系统,主动求助,自觉学习多种应付策略(咨询师 教应付方法),不怕失败,对抗挫折,坚持努力。 心理特性与气质类型: 胆汁质 多血质 黏液质 抑郁质 感受性 - - - + 耐受性 + + + - 反应敏捷性 + + - - 可塑性 + + - + 情绪兴奋性 + + - - 高级神经活动兴奋型 活泼型 安静型 抑制型 类型 活动类型 强 强 强 弱 平衡型 不平衡 平衡 平衡 平衡 灵活型 灵活 灵活 不灵活 灵活 人格自主性(笔记附件1-P1)

自我塑造人格,性格决定命运。 MR:智力残疾;

一生发展,终身学习; 个体的应激应付方法。

第 6 页 共 66 页

第三章 临床评估、诊断与心理治疗

第一节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研究的基本概念:

1、假设——基于理论和经验,推出的观点或命题,期望通过研究数据和材料获得支持、验证或拒绝 否定。

2、研究设计——检验假设的方案,受提出的问题假设以及操作实践的影响。 3、自变量——其值在原则上独立于其它变量值而变化的变量。

4、因变量——其值在原则上依据一个或多个自变量值变化之结果的变量。

二、个案研究:

1、深入研究一个或多个个体,研究其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或生理模式。

2、个案研究依赖于研究者的客观观察,并不做任何努力去改变或控制被试的行为表现,研究者在观察中收集到尽可能多的信息以对被试的症状做仔细的描述。 3、弗洛伊德从O·安娜的个案中发展出“自由联想”法。沃尔普从200个案例中发展出“系统脱敏法”。 三、相关研究: 实验研究

1、相关——两个变量之间的统计学关系,而非因果关系,设计相关研究以发现心理障碍或行为表现等现象或变量是怎样出现的是正相关或负相关。 2、实验研究:

实验设计,实验组——对照组(如罗森坦尔效应),双盲控制(试验者并不知道,谁是试验者。) 重复实验——检验

§研究伦理:

1、知情选择/知情同意:

清楚地告知被试,研究可能有的风险或获益,尊重被试的独立选择,必须取得被试的完全同意。

2、维护被试的权益和人格尊严:

研究不得对被试的身心造成任何伤害(未成年人要获得监护人的同意)。

3、隐私保密 对于心理咨询师最重要的,影响到社会或其他人的时候,要发出危险警告,打破隐私保密。 4、结果反馈:

把研究结果及其含义解释给被试,消除研究“欺骗”或蒙蔽所造成的误解。如:Greg Alter参与加洲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的抗精分新药实验,被停药后产生严重副作用。

§心理健康服务伦理原则:

知情选择:以当事人为中心和重心提供服务,前提是交流沟通。 1、就诊者理解并自愿选择有关的心理健康服务。

第 7 页 共 66 页

2、就诊者清楚认识到自己的选择将会获得的权益,局限乃至风险。 3、就诊者认可为此要付出的经济花费、时间消耗以及其它有关的问题。 4、就诊者确认自己的合法权益将受到尊重和保护。

§隐私保密与危险警告

1、就诊者的隐私保密是心理健康服务人员的首要义务与第一位的职业素质要求。 2、维护生命安全是心理健康服务人员的最高职责。

3、除非危及他人或自身的生命财产安全,心理咨询师,心理健康服务人员不得泄露就诊者的隐私资料(这在欧洲及美国已成为法律的明文规定)

4、须慎重权衡就诊者隐私与生命财产危险之间的关系,在切实维护就诊者与隐私权的同时还须承担发出危险警告的义务与职责。

§拒绝介入权

1、就诊者有权拒绝心理健康服务人员对自己个人生活的介入。 2、就诊者有权拒绝心理健康服务人员提供的有权干预或服务。 3、就诊者有权中止正在进行的心理健康服务。 4、就诊者有权拒绝心理健康服务人员提供的转介。

§转介

心理咨询师,心理健康服务人员应清醒认识到自己的能与不能,认识到自己的知识,技能,经验或现有设备条件等等的局限,因而:

1、心理健康服务人员有权转介自认为应当回避或不便或无力处置或担心处置不当的就诊者。

2、应当及时转介发作期的精神疾病患者。

3、应当及时转介必须接受医学治疗的生理疾病患者。 4、必须及时转介需要立即接受紧急干预的求诊者。(如自杀、自杀干预是住院;酒精中毒、酒精依赖)

第二节 临床会谈

§临床会谈(Intervien)

1、最主要/最常见的临床手段,用以了解求诊者几乎所有的信息(健康状况、症状、家庭背景、生活史、个人生活史、家庭生活史等)既可以是治疗的引导或开端,也可以是治疗本身。 §临床态度:

1、重在面对求诊者个体的“特殊规律的研究”。 2、为面对的“这一个”求诊者服务。

§信息采集 贯穿临床会谈始终

1、求诊者为什么前来求诊。

2、求诊者个人生活史(发生过的有影响的生活事件、病史、求医史??) 3、求诊者的饿家庭背景。

第 8 页 共 66 页

4、对求诊者有重要影响的任务和事件。 5、采集所需信息的临床会谈导向。(通过询问、提问)

§临床会谈的功能之一 治疗

倾听——宣泄 引导——自我分析 启发——认知转变 指导——行为改变

§临床会谈方式

1、灵活性会谈(非结构性会谈)——以临床判断与个人风格而自由发挥。 2、标准会谈(结构性会谈)——事先列出目标行为、症状、事件等欲了解

的会谈清单,包括措辞、提问顺序、反应记录、反应评估等都事先明确。 3、半结构性会谈——介于前二者之间。

§临床会谈要素

1、背景:一般都在诊疗室,办公室里进行,但也可能应求诊者的要求在求诊者家里,甚或室外,公园等任何不受干扰可保证隐私的地方进行。 2、咨访信任:接纳、理解、真诚、尊重。

3、交流:选择适当语言真诚倾听,适时沉默,引导提问、支持鼓励??

§临床会谈的提问

1、开放式:激发求诊者主动反应,自由交谈,自己所愿意谈论的事件,情绪等。 2、推进式:鼓励求诊者尽情讲述。

3、澄清式:鼓励求诊者进一步澄清或详述。

4、质疑式:对求诊者叙述中的前后矛盾或不一致提出疑问要求确认。

5、直截了当式:建立起信任关系,由求诊者掌握主动之后直接提问既准确又有效。

§临床会谈类型

1、接收(入院)会谈:对求诊者介绍有关心理诊所的情况,以便咨询或治疗的开展。

2、诊断性会谈:聚焦症状,了解病史,持续时间,严重程度等以便准确界定求诊者的问题所在。

3、病史会谈:采集求诊者的成长历程,家庭背景,目前的社会文化状况等。 4、会诊会谈:由资深专家会诊。

6、筛选会谈:简短的检验以决定转介,出院或暂停治疗。

第三节 评估检查

通过临床会谈检查/评估精神状况 临床心理测试

实验室检查,发现/排除器质性病变 多轴评估和诊断:

第 9 页 共 66 页

前3轴构成正式诊断和评估,后3轴为诊断提供补充资料。 DSM—IV《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四版。

§通过临床会谈检查/评估精神状况

1、意识状态:自知力,定向力,?妄。

2、认知过程:是否有认知扭曲,妄想,幻觉。

3、情感表现:占主导的情绪状态,情绪稳定与控制,情绪表现与环境是否匹配。 4、意志与行为活动:自制自控能力,行为活动的目的性,与环境的适应性。 5、危机评估。

§临床心理测试

智商测试 情绪测试 人格测试

分类的筛选测评

§多轴评估和诊断

轴1:临床精神障碍

可能成为临床焦点的其他情况 1、临床综合症

2、虽不属于精神障碍,但是需要注意或处理的焦点。

轴2:人格障碍和特定发育障碍(精神发育迟滞,自闭/孤独症) 1、主要诊断

2、排列多种诊断的次序

3、暂时性诊断——资料尚不足以做肯定诊断

轴3:——一般躯体状况

排除或确认器质性疾患对精神状态的影响。 1、当前的躯体健康状况。

2、器质性疾患或病变与临床综合症的关系。

轴4:社会心理环境 1、生活事件表。

2、心理社会紧张刺激的严重程度。

轴5:精神功能总评估

适应功能——社会关系,学习/职业,对立,对空闲时间的利用?? 前一年内适应功能的最高水平。

第四节 心理治疗

1、心理治疗的目标

2、影响心理治疗的相关因素

第 10 页 共 66 页

3、影响心理治疗的范畴与形式 4、影响心理治疗的技术

§心理治疗目标

1、心理治疗目标提高社会适应功能JE.Hokanson的分类,1983 2、危机管理——危机干预,自杀干预,冲动/爆发性行为管理。 3、行为改变——改变不健康的行为方式/生活习惯。

4、情绪体验,矫正,减缓/去除持久存在的负性情绪或消极的人际交往体验。 5、领悟和改变——对自我生存意义/现状的领悟,并下决心做出改变,以提高社会适应功能,提高自我能感 Self—efficacy。

§影响心理治疗的相关因素

1、治疗师——人格特征,移情能力,职业经验,利他热情,工作投入?? 2、求诊者——问题类型,求治动机,领悟能力,未来期望,人格特征?? 3、治疗关系——求诊者对治疗师的信任,遵从,双方互动作用??

§心理治疗范畴与心理治疗形式

L.R.Wolberger沃尔伯格 1968 划分心理治疗范畴

A.支持性

B.再教育目标的领悟治疗 C.人格重构目标的领悟治疗

心理治疗形式:个别治疗,团体(小组)治疗,家庭治疗,婚姻治疗。??

§心理治疗的技术

1、精神分析心理治疗——通过自由联想揭示无意识冲突,消除自我防御,

宣泄潜意识中的痛苦,升华本我冲动,促进自我成长,重构健全人格。 2、行为治疗——条件作用,系统脱敏紧张,放松训练。

3、认知治疗——改变认知过程/认知观念,以改变不良情绪和行为。 4、心理治疗技术的整合/综合/联合。

第四章 焦虑障碍

1、焦虑,恐惧与惊恐 2、广泛性焦虑障碍GAD 3、惊恐障碍 4、强迫障碍OCD

强迫思维及强迫行为

§焦虑、恐惧与惊恐

1、恐惧:面对危险而即刻产生的警戒反应,强烈的情绪伴随着自主神经系统能量(肾上腺素)的急剧迸发以驱动战斗或逃跑(fight or flight)。 2、焦虑:负性情绪状态,伴随着生理紧张的躯体症状以及对将来的担忧。

第 11 页 共 66 页

3、惊恐发作:与情境相关,非预期的突然的强烈恐惧与极度的难受。

4、恐惧与目前状况有关,而焦虑是指向未来,惊恐发作则是与情境相关,但实际并不存在真正危险的身心反应。

§焦虑

1、物质性焦虑——在焦虑易感性上相对稳定的个体差异。

2、状态性焦虑(与环境有关)——对紧张烦恼的主观情绪反应并唤醒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性,随时间不同其强度和波动性发生变化。(主观认知很重要) 4、焦虑障碍广泛存在于其他多种心理障碍或疾患之中。诸如:精神分裂症、抑郁、强迫症、创伤后应激PTSD等等都会有焦虑乃至强烈焦虑。

§焦虑

1、焦虑的自我感觉:迫近的危险感,担忧,紧张,不能集中注意力,即刻崩溃,感觉逃避和摆脱现状的强烈愿望。

2、焦虑的表现行为:逃避,言语异常,动作协调困难,解决问题无能。

3、焦虑的生理/心理反应:心率/呼吸加快,不规律,胸闷心悸,肌肉紧张,震颤,血压升高,手脚出汗,(焦虑的人)胃肠功能异常,腹泻,尿频??。

§广泛性焦虑障碍GAD

1、难以控制的焦虑和担忧“自由浮动性焦虑”Free —floating Anxiety

2、担心的期待(Apprehensive Expectation)——核心症状:总担心要发生什么不好的事,但并没有确切所指,而是一种泛化的担忧。

3、运动性不安:坐立不安,肌肉紧张,易感疲倦,思想难以集中。 4、植物神经功能亢进,心悸,呼吸急促,多汗,腹泻,尿频,头晕?? 5、过分警觉,易激惹,普遍存在睡眠障碍。

§GAD诊断要点 治疗

1、症状出现时间至少6个月以上。

2、功能影响:工作,学习,社会交往??

3、当事人难以自制的焦虑和担忧,坐立不安,肌肉紧张等。 4、排除针对特殊对象的焦虑或其他精神障碍。

5、治疗:药物治疗,苯二氮卓(BZD镇静安眠药)类,抗抑郁制(百忧解)剂,CBT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鼓励放弃可笑的行为)。

§惊恐障碍(Panic Disorder)

1、可附加于任何对象。

1)惊恐发作:突然的极度害怕并伴有难受的生理症状,如心悸心慌,出汗,颤抖,窒息感,胸痛恶心,晕倒等,可在10秒之内达到高潮。 2)预期焦虑(Anticipatory Anxiety):在反复发作之后的间歇期,因担心再次发作而惴惴不安。 3)求助和回避行为。

4)常伴有抑郁症状,因不堪忍受惊恐自杀倾向增加。 5)心理治疗对惊恐障碍非常有效。

PCT惊恐控制治疗——激发惊恐感受的练习,放松训练,呼吸训练。

第 12 页 共 66 页

§惊恐障碍之--广场恐怖 Agoraphobia

1、害怕独自离家在外的种种情景,怕开阔地方,怕人多/人群拥挤,?? 2、对此感到焦虑,恐惧,觉得无助,甚至恐慌至极而晕倒。 3、因此而设法逃避这种情景,并影响到社会功能。 4、1871年第一次出现Agoraphobia该术语,借用在希腊词根Agora原意“市场”,指忙碌,拥挤,闹哄哄的场所。

§惊恐障碍之--社交恐怖 Social Phobia

1、害怕与人,尤其是陌生不熟悉者的接触或社会交往。 2、置身于社交情景不可避免的会产生焦虑惊恐。

3、设法逃避这种情景,或极痛苦极焦虑烦恼的忍耐,当事人认识到这种害怕/焦虑反应是过度或不合理的,但无法控制。

4、显著影响功能:职业/学习,社交/人际关系,并为此明显感到痛苦烦恼。

§ 广场恐怖 社交恐怖

1、广场恐怖,社交恐怖是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惊恐障碍,其中后者更加普遍。 2、社交恐怖与广场恐怖都害怕离家外出,但前者主要是害怕与人接触,甚至与人的目光接触。

3、社交恐怖在所有心理障碍中发病率最高,大多在青春期开始,15岁达发作高峰,在年轻(18——29岁),受教育程度低,社会经济地位低,单身人群中发病率最普遍。男性多于女性,但并非是性别差异,只是男性接触社交率高故发病率高

§其他特殊恐怖

1、飞行、高空、动物、流血??儿童的学校恐惧(儿童不登校障碍)。

2、存在/预期对某特殊场景或物体而出现的过度或不合理,显著而持续的害怕/恐惧。

3、一旦置身于此特殊场景,几乎毫不例外立即出现强烈焦虑和惊恐。

4、设法避免该场景或物体,或极痛苦极焦虑,烦恼的忍耐,当事人认识到这种害怕/焦虑反应过度或不合理的,但无法自制。

5、显著影响功能,职业/学习,社交/人际关系,并为此明显感到痛苦烦恼。

§特殊恐怖分类

1、动物型:害怕动物或昆虫,一般在童年起病。

2、自然环境型:害怕自然环境中的事物,如暴风雨,高处,水边,一般在童年起病。

3、血液——注射——损伤型:此型常有家族史,以血管迷失神经反应过强为特点。

4、情境型:害怕公共交通工具隧道,桥梁,电梯,飞机,驾驶室,封闭场所等等。 5、其他型。

恐高症的治疗:可以运用系统脱敏法来治疗,比如先从二楼开始,从远至近

第 13 页 共 66 页

来适应以答治疗。

惊恐障碍的治疗

? 惊恐障碍或某种特殊恐怖是否需要治疗,取决与当事人自身的需要与决心。

不受当事人完全可能终身带着这一障碍或特殊恐怖基本正常地生活,尽量把其影响限制在最小范围或可能承受与容忍的限度。

? 精神分析,认知行为疗法,特别是满灌法、系统脱敏法、虚拟场景训练等对

惊恐障碍或特殊恐怖的疗效显著。 ? 系统脱敏(逐步进行):应当在治疗师的指导下,有序进行,防止求诊者急

于求成,而过快过大步地操练反应更可能坚持不下去而逃避,强化了恐怖。

§强迫障碍OCD

(强迫思维及强迫行为)

1、强迫思维(Obsessive):冲动意念,想象,思想等等以刻板形式反复而持久占据意识领域,无法排遣,以致引发显著的焦虑和痛苦烦恼。 2、强迫性冲动(行为)(compulsive):作为强迫思维的反应或出于预防,或为减轻痛苦烦恼而反复出现的毫无意义的仪式行为,刻板行为或精神活动,(如洗手,排次序,核对,计数,默诵单词,祈祷等)

3、显著影响功能:职业学习,社交与人际关系,并为明显感到痛苦烦恼。 4、在病程中的某一时,当事人曾认识到这种强迫思维/强迫行为是过分/不合理的,但在发作的大部分时间里,伴有知不全,不能认识到这种强迫思维/强迫行为是过分与不合理的。

§诊断要点

1、这种强迫思维/强迫行为是持续存在,令人不愉快,毫无意义,仪式化,自发出现且极难自我控制的冲动。

2、当事人若不采用强迫思维/强迫行为。就极度焦虑不安。

3、无论是强迫思维或强迫的仪式化行为对当事人而言都具有强烈的冲动性,自感物理且无能加以控制,到后期甚至认识不到其荒谬及不合理 4、与强迫人格障碍的异同:

1)强迫人格障碍总是存在僵硬刻板的担忧(内隐的人格倾向,庸人自扰,

自寻烦恼??)。

2)但却不会陷入那极为使人坐卧不安的思虑或行为,强迫思维或强迫行为,

毫无意义的仪式化行为。

§强迫障碍与焦虑

1、OCD是焦虑障碍最糟糕的极点,常常伴随着广泛性焦虑障碍,反复出现的惊恐发作,使人无能为力的逃避以及重度抑郁等。

2、强迫症患者整天,每天甚至一生都在与自己的强迫意念,想象或想法搏斗,但往往悲惨的失败了。

3、强迫症的仪式行为主要用于减轻强迫思维带来的烦恼和痛苦。

4、强迫型人格障碍与强迫症确有联系,但前者一般不会有强迫思维及刻板的仪式化行为。

§强迫障碍的治疗

第 14 页 共 66 页

1、研究显示5—HT再摄取抑制剂,如三环类抗抑郁药 氯米帕明(氯丙米嗪)对治疗强迫症表现出较为乐观的效果,目前氯米帕明是治疗强迫症的首选药物,但停药后复发较普遍。(目前尚未有理想的药物治疗强迫症) 2、高度组织性结构性,心理治疗长远效果比药物更好。 3、最有效方法是暴露与阻止仪式化行为ERP相结合。 4、心理外科手术是无路可走的最后选择

第五章 心境障碍

1、抑郁(21世纪杀手,自杀中1/6中由抑郁引起,另外对国民经济损失:造成生产效率下降) 2、双相与循环心境障碍 3、心境障碍的病因学研究 4、心境障碍的治疗

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新疆魔

鬼城风貌? 阿瑟.米勒:《推销员之死》

张国荣、范晓萱、崔永元、李恩珠、海明威、伊端康城《伊豆的舞女、千只鹤、睡美人、雪国、古都》,诺贝尔文学奖,文章以虚幻、哀愁和颓废的文笔?均患此症

§重度抑郁Major Depression

1、情绪低落的六无:无乐趣,无希望,无办法,无精力,无意义,无用处。 2、三低:情绪低落——了无生趣,悲观抑郁, 哀伤自卑

思维减退——注意力难集中,思维加工困难, 精神运动性迟缓——懒于活动,动作迟缓。

3、症状持续至少达两周。(要求当事人去医院药物控制)。 用电击疗法较有效

§重度抑郁临床症状

1、症状表现(往往晨重夜轻)

——情绪低落,心境抑郁,思维能力减退,精神运动性迟缓或激越。 ——失眠或睡眠障碍(睡得过多),疲倦乏力,体重减轻或增加,生理节律打乱。(月经紊乱或停经)

——强烈的消极自我评价,自我否定,自责,自罪,自卑。 2、自杀意念或自杀企图

3、已严重损害了个体的社会、职业、人际关系等重要功能

例如:深受美国主流社会关注的华裔女作家张纯如2004年,11月9日被发现在甲胄自己的车内用手枪自杀?

应对办法:转介,因为需要药物治疗。

第 15 页 共 66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h7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