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不错:四大著名会计师事务所最详尽财务尽职调查及要点标注

更新时间:2023-11-17 13:5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对著名会计师事务所财务尽职调查内容的评析

1.1 财务报告及相关财务资料

财务报告核查及总体评价

取得两年又一期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及现金流量表。(评析:对于报表,企业知道哪一份是真实的,但两份报表间某科目的金额差异不一定对应的对可能相关的表内项目或表间项目进行了完整经得起核查的调整。这也就需要在取得报表后就表内或表间数据一致性进行检验。同时企业在填制报表时,一般先填制真实的,然后再填制其他口径的。因此,如果发现表内或表间科目金额的重大不一致,可能拿到的报表不是真实的。)

对财务报告及相关财务资料的内容进行审慎核查。(评析:应当主要是从资料本身和资料之间的勾稽关系角度核查真实与一致性) 合并、分部、参股事项的核查

对于公司财务报表中包含的分部信息,应获取相关分部资料,进行必要的核查。 对纳入合并范围的重要控股子公司的财务状况应同样履行充分的审慎核查程序。 对公司披露的参股子公司,应获取最近一年及一期的财务报告及审计报告(如有)。 存在重要并购事项的特殊核查

如公司最近收购兼并其他企业资产或股权,且被收购企业资产总额或营业收入或净利润超过收购前公司相应项目20%的,应获得被收购企业收购前一年的利润表,并核查其财务情况。(评析:此处提醒我们作为小股东,在收购协议中需要明确约定收购方有权对被收购公司此前的财务报表拥有查阅权等一切股东权利,尤其对于合并收购,被收购方在收购后终止的企业,该权利应当提前申明,包括对被收购方会计资料处理都亦须言明。)

1.2 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

政策选择

通过查阅公司财务资料,并与相关财务人员和会计师沟通,核查公司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合规性和稳健性。(评析:包括会计和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有关的其他制度,以及审计报告中的会计政策说明。但报告来自模版,是否真正一致需要深入核查。对于资产和\\或利润操纵的可能科目做重点政策一致性检测算作抽检。资产或业绩显著变化的年份会计政策变化的可能性大) 变更影响

如公司报告期内存在会计政策或会计估计变更,重点核查变更内容、理由及对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影响。

1.3 财务比率分析

盈利能力分析

计算公司各年度毛利率、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等,分析公司各年度盈利能力及其变动情况,分析母公司报表和合并报表的利润结构和利润来源,判断公司盈利能力的持续性。

偿债能力分析

计算公司各年度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利息保障倍数等,结合公司的现金流量状况、在银行的资信状况、可利用的融资渠道及授信额度、表内负债、表外融资及或有负债等情况,分析公司各年度偿债能力及其变动情况,判断公司的偿债能力和偿债风险。(评析:(1)表外直接融资有经营租赁、代销商品、外协加工、售后回租保收债务等;表外转移负债有应收票据贴现、出售有追索权应收账款和产品筹资协议等。个人曾经历的产品筹资协议如下,即客户支付供应商一笔生产周转资金,约定以未到期的应收客户账款做抵押,有时附带一定利息,利息平摊到产品价格中。(2)如何发现和识别表外负债或融资,一来是看公司的全部合同;二是结合公司的现金流与应收周转,看其应付能力与实际应付见少额的差异。) 运营能力分析

计算公司各年度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等,结合市场发展、行业竞争状况、公司生产模式及物流管理、销售模式及赊销政策等情况,分析公司各年度营运能力及其变动情况,判断公司经营风险和持续经营能力。(评析:根据经验来看,处于强势地位的产业链下游生产商对上游零部件供应商的订单因为技术升级或生产计划调整而取消,有些行业的库存可能由订单库存变成呆滞库存,待结转成本变成沉默成本。因此,订单生产的企业如果有超过6个月或一个淡旺季循环的库存,应当说要么是库存管理不到位,没有很好的保持最佳库存,造成大量资金占压;要么是下游订单取消。这样的库存就应当计提跌价准备,如果有相应的研发费用发生,相关的研发费用就不应再摊销。如果本公司能够重新利用就应该在与下游客户沟通后尽早再投入生产,见少资金占压。) 综合评价

通过上述比率分析,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财务指标比较,综合分析公司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判断公司财务状况是否良好,是否存在持续经营问题。(评析:应收、应付和现金是很多不研究财务的企业老板所看重的,道理在于都是跟现金直接相关,符合现金流为王的企业风险控制关键要求。)

1.4 与损益有关的项目

销售收入

了解实际会计核算中该行业收入确认的一般原则以及公司确认收入的具体标准,判断收入确认具体标准是否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是否存在提前或延迟确认收入或虚计收入的情况。

核查公司在会计期末是否存在突击确认销售的情况,期末收到销售款项是否存在期后不正常流出的情况。(评析:根据经验,期末收到期后不正常流出的发生时间,一般在下月初或下年初。判断是否属于不正常:一是流出金额与收到金额、对象;二是是否存在预付账款或应收账款同等金额增加的情况。)

分析公司经营现金净流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是否与公司销售收入变化情况相符,关注交易产生的经济利益是否真正流入企业。(评析:现金流与销售变化曲线应当存在一段延迟,除非预收或货到付款)

取得公司收入的产品构成、地域构成及其变动情况的详细资料,分析收入及其构成变动情况是否符合行业和市场同期的变化情况。(评析:注意关联销售的情况,即通过自己的关

联公司销售给客户或客户的关联公司,而这些公司一来可能存在囤积货物,实际上是把货物存放在了卖方设在客户所在地仓库中,没有实际销售;二来这些公司与最终客户可能不在同一地区。关联销售如果对应非真实的销售,很可能存在同期对开发票以抵消应收应付的情况。)

如公司收入存在季节性波动,应分析季节性因素对各季度经营成果的影响,参照同行业其他公司的情况,分析公司收入的变动情况及其与成本、费用等财务数据之间的配比关系是否合理。(评析:要注意收入的季节性变动、周期性变动和宏观经济波动是三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养猪业与汽车业等行业都存在明显周期性,即价格和需求的增减波动周期。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如果与季节性和周期性三者或两者叠加时,收入与成本、费用的配比合理性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取得公司主要产品2年-3年期价格变动的资料,了解期内的价格变动情况,分析公司主要产品价格变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对公司收入变动的影响。(评析:需要注意同名产品的价格,可能因技术改进而存在价格稳定甚至上涨的情况;也有些产品属于系列供货中低端产品,因此其价格本身就一直处于成本边缘甚至亏本,因此其价格稳定并不意味着产品先进,甚至相反。)

关注公司销售模式对其收入核算的影响及是否存在异常,了解主要经销商的资金实力、销售网络、所经销产品对外销售和回款等情况。(评析:需要审查是否存在经销商贸易或股期权激励。如存在激励则需要对占销售额比重最大的几家经销商的销售和汇款进行了解,防止经销商将滞销的风险向其关联公司转移。)

核查公司的产品销售核算与经销商的核算是否存在重大不符。(评析:如果出现重大不符,则可以肯定该产品出现滞销,最终消费市场出现问题。) 销售成本与销售毛利

根据公司的生产流程,搜集相应的业务管理文件,了解公司生产经营各环节成本核算方法和步骤,确认公司报告期成本核算的方法是否保持一致。(评析:至少需要三个重要的文件系列,一个是工艺流程图,二是BOM单,三是某个核心产品某批次订单从原材料采购到最终销售发生的成本费用的一套穿行文件。)

获取报告期主要产品的成本明细表,了解产品单位成本及构成情况,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燃料和动力、制造费用等。报告期内主要产品单位成本大幅变动的,应进行因素分析并结合市场和同行业企业情况判断其合理性。

对照公司的工艺流程、生产周期和在产品历史数据,分析期末在产品余额的合理性,关注期末存货中在产品是否存在余额巨大等异常情况,判断是否存在应转未转成本的情况。(评析:需要如上述,对在产品的成本核算方法进行确定,并确定是否存在逆周期变更成本核算方法问题)

计算公司报告期的利润率指标,分析其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并判断其未来变动趋势,与同行业企业进行比较分析,判断公司产品毛利率、营业利润率等是否正常,存在重大异常的应进行多因素分析并进行重点核查。(评析:与同业利润率差异大至少可能有三个原因:一是技术和设备先进程度;二是客户是否特殊;三是成本管理水平) 期间费用

取得营业费用明细表,结合行业销售特点、公司销售方式、销售操作流程、销售网络、回款要求、售后承诺(如无条件退货)等事项,分析公司营业费用的完整性、合理性。(评析:对于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管理不很严格的公司来讲,可能涉及到科目重分类) 对照各年营业收入的环比分析,核对与营业收入直接相关的营业费用变动趋势是否与前者一致。两者变动趋势存在重大不一致的,应进行重点核查。

取得公司管理费用明细表,分析是否存在异常的管理费用项目,如存在,应通过核查相关凭证、对比历史数据等方式予以重点核查。(评析:对于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管理不很严格的公司来讲,可能涉及到科目重分类;对于关联公司较多的,应当核查是否符合权责发生制)

关注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或关联方占用资金的相关费用情况。(评析:对于关联公司较多的,应当核查是否符合权责发生制)

取得财务费用明细表,对公司存在较大银行借款或付息债务的,应对其利息支出情况进行测算,结合对固定资产的调查,确认大额利息资本化的合理性。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

取得经注册会计师验证的公司报告期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和非经常性损益明细表,逐项核查是否符合相关规定,调查非经常性损益的来源、取得依据和相关凭证以及相关款项是否真实收到、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并分析其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影响。(评析:有些看似属于非经常性损益的,并不是,比如福利企业的定额和定比例补贴;但有些非经常性损益职能先征后返,受制于政府的返还时间,往往滞后于规定时间)

结合业务背景和业务资料,判断重大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发生的合理性和计价的公允性。(评析:非经常性损益应按照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08〕43号)规定的21条进行逐项核查与分析。上述21条包括:(一)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包括已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冲销部分;(二)越权审批,或无正式批准文件,或偶发性的税收返还、减免; (三)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但与公司正常经营业务密切相关,符合国家政策规定、按照一定标准定额或定量持续享受的政府补助除外;(四)计入当期损益的对非金融企业收取的资金占用费;(五)企业取得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的投资成本小于取得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产生的收益;(六)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七)委托他人投资或管理资产的损益;(八)因不可抗力因素,如遭受自然灾害而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九)债务重组损益;(十)企业重组费用,如安置职工的支出、整合费用等;(十一)交易价格显失公允的交易产生的超过公允价值部分的损益;(十二)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产生的子公司期初至合并日的当期净损益;(十三)与公司正常经营业务无关的或有事项产生的损益;(十四)除同公司正常经营业务相关的有效套期保值业务外,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及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取得的投资收益;(十五)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的应收款项减值准备转回;(十六)对外委托贷款取得的损益;(十七)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损益;(十八)根据税收、会计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对当期损益进行一次性调整对当期损益的影响;(十九)受托经营取得的托管费收入;(二十)除上述各项之外的其他营业外收入和支出;(二十一)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

计算非经常性损益占当期利润比重,分析由此产生的风险。

1.5 与资产状况有关的项目

货币资金

取得或编制货币资金明细表。

通过取得公司银行账户资料、向银行函证等方式,核查定期存款账户、保证金账户、非银行金融机构账户等非日常结算账户形成原因及目前状况。对于在证券营业部开立的证券投资账户,还应核查公司是否及时完整地核算了证券投资及其损益。(评析:个人认为更重要的是掌握费营业资金流动和风险)

抽查货币资金明细账,重点核查大额货币资金的流出和流入,分析是否存在合理的业务背景,判断其存在的风险。(评析:应当与销售额做对应和同时核查)

核查大额银行存款账户,判断其真实性。(评析:对照报表各期末银行存款明细账,结合各期间银行存款借方和贷方发生额核对)

分析金额重大的未达账项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评析:未达账项的四种情况及可能原因如下:① 企业已收,银行未收的舞弊:虚构收入或虚假收款。虚构的收入,稍后可以

退货的方式冲平。虚假收款,如当期收到关联方开出的支票,截止日后又退回;② 企业已付,银行未付的舞弊:虚构支出或虚假支付。虚构支出,往往发生在内控不健全的企业,被财务人员用以套用企业现金,稍后以退货的方式冲平,或用假发票冲抵。也有可能是单位为了虚构成本所为。虚假支付:1)未到期的负债。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其短期偿债能力,即提高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财务指标;2)可能无法支付的负债。内部控制不健全时,内部有关人员尤其是财会人员,往往会利用无法支付的负债(比如对方单位已经倒闭等),做虚假支付的账务处理,并将该款项取出挪用,甚至占为己有;③ 银行已收,企业未收的舞弊:收入不入账或挪用资金。被审计单位银行对账单上已反映收款,但被审计单位银行存款日记账上并不反映该笔收款记录,很有可能在截止日后被财会人员长期不入账,造成长期挪用或侵占。收入不入账,如和等额支出不入账相结合,调节表上就看不出。有避税要求和在各会计期间之间平衡利润要求的企业,常常会有大额的银收企未收款项。④ 银行已付,企业未付的舞弊:大多是支出不入账或挪用资金过程中。)

关注报告期货币资金的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 应收款项

取得应收款项明细表和账龄分析表、主要债务人及主要逾期债务人名单等资料,并进行分析核查。了解大额应收款形成原因、债务人状况、催款情况和还款计划。

抽查相应的单证和合同,对账龄较长的大额应收账款,分析其他应收款发生的业务背景,核查其核算依据的充分性,判断其收回风险;取得相关采购合同,核查大额预付账款产生的原因、时间和相关采购业务的执行情况。调查应收票据取得、背书、抵押和贴现等情况,关注由此产生的风险。

结合公司收款政策、应收账款周转情况、现金流量情况,对公司销售收入的回款情况进行分析,关注报告期应收账款增幅明显高于主营业务收入增幅的情况,判断由此引致的经营风险和对持续经营能力的影响。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h2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