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朗读书声 悠悠语文味

更新时间:2024-04-13 00:0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朗朗读书声 悠悠语文味

【内容摘要】语文新课标中,把指导读书放在了头等位置,以此强化语文知识的积累、感悟和实践。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不是以文章篇幅太长、就是以时间不够用等种种理由,侵占了学生朗读的时间,学生很难真正品味到课文的原汁原味,学生很难直接、完整地感受课文的内涵美,以致最具灵性美感的语文学习变得枯燥乏味,学生语文能力随之下降。因此,学生语感得不到培养,语文能力得不到提高,阅读个性不能很好地展示,智力得不到应有地开发,情感得不到很好地培养,这实在是背离了语文教学的宗旨,是语文教学的最大失误,我们是不是需要认真反思这个问题。对此,我从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开始让学生走进文本,有效的进行朗读训练,使多元化的朗读贯穿于教学始终,让语文教学真正返璞归真,让语文课堂重新响起琅琅读书声,学生的语文兴趣更是在朗读中逐步提高。

【关键词】 朗读兴趣 朗读能力 朗读指导 朗读评价 【正 文】

杜甫曾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朱熹也说“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是一种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途径。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口、眼、手、脑多种器官并用的情感感受,学生能得到切身体验。诵读的文本通过语言的停顿、轻重、抑扬、急缓等,把书面上无法用文字表达的思想感情充分表现出来,这样也使学

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就最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一篇课文,通过朗读对学生熟悉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语句的精义妙理,体味作者的神思妙笔,提高自己的记忆能力,训练自己的口语表达,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都有很好的帮助。 那么,如何在新课程标准下来开展语文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实施。 一、让读如鱼得水。

一篇文章往往浸透着作者的心声,饱含作者深厚的情感。如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带着愉悦的心情投入阅读呢。首先要以情感人,引起共鸣。小学生情感发展容易受到老师语言、神态的感染,在课堂上教师应充分发挥语言神态等感召效应,引起学生的情感转移,最终能达到共鸣的学习效果。其次,要设置悬念,引发思考。如教学《鱼游到了纸上》时,青年双目失明看不见鱼,但画的鱼却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你眼前,青年为什么不用看就能画这些东西呢?学生兴趣盎然,积极思考,大胆地展开想象。再次,要借助情景,激情入文,借助一种情景的创设,来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如导入《普罗米修斯》一文学习时,让学生重温自己看过的童话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会有想一读为快的欲望了。最后,可以分组讨论,或游戏介入,自己体悟。如教学《秦兵马俑》时,适时介入学生做小导游的游戏,使课堂教学满足学生的参与热情,有助于学生对课文重、难点的理解。 二、使读成为能力。

阅读教学一方面是教给学生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另一方面是发

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记忆、思维等其他能力。 《新课程标准》的课文时代感强,文优兼美,由于小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朗读练习时,教学精心设计,善于运用声情并茂的描述性语言,有时通过播放音乐等手段来烘托、渲染气氛,促进学生入怀入境。小学生注意的分配能力不强,不同形式的读可以留给学生想象的余地。教师要经常提示学生运用扫读、跳读、重点处反复读等方法逐步提高朗读速度和能力。小学阶段是学生记忆力最好、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精讲巧练,挤出时间来指导学生诵读。朗诵的训练要体现出多层次,或分角色读,或个别感悟体验读,或集体表演读等。这样学生朗读起来就容易各有所得了。

小学生识字量有限,在阅读中经常会遇到生字新词,所以要教会学生正确使用各类工具书。在课内阅读中,学生获得的知识量是有限的,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早期课外阅读,指导学生有选择地多读广读,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经过反复训练,就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三、多元诵读悟情。

1.按结构特点分合,读精华读欣赏。如在教《桂林山水》一文时,全文的构段结构一致,可以重点指导学生分析一段,然后归纳这段的学习方法,再把这段与其他段进行比较,让学生自学其他的段落,由扶到放,充分体现学法指导。

2.以读代答对着读,创设情境读。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在学生自学、讨论前,首先出示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有的则是让学生自学质疑,通过读课文,提出疑问。

3.通读课文整体感知,为写作准备。小学阶段是学生记忆力最好,学习语言最深刻的佳期。读、听、说、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四大任务,阅读的最终目的还是落在写上,这就决定了阅读教学不能孤立地进行,要有机地与作文教学相结合。在教学中,对于学习读写归纳阅读方法等,要放在重要的位置上,重视发挥课文的范文作用。 四、导读评价升华。

在课堂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方法与手段,调节、控制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活而不乱。如在教学《幸福是什么》时,引导学生围绕话题“我常常想,幸福是什么呢?”充分地说说自己的体验;结合现在社会某些情况,谈谈自己对幸福的感悟。这样,学生与文本交流,思想就会产生碰撞,阅读就是这样一种个性化的解读过程。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更多地抛弃答案唯一式的问题,尽可能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设计一些能够促进学生多向思维、个性思考的开放性问题,从而为学生的阅读提供广阔的空间。只要学生言之成理,能自圆其说的,就给予赞誉与鼓励。所以,适当地指导与评价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总之,教师只有悉心钻研教材,深入地探索新课程精神,才能使

《新课程标准》下语文阅读教学回归文本,展现出新时代的新风貌,从而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体现课堂教学中的精彩。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h0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