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植物的激素调节

更新时间:2023-08-06 18:09: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植物激素的调节

本章在近年高考中的考查较为稳定。主要考查生长激素的生理作用特点、五种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复习时通过分析曲线和实例理解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归纳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实践应用;总结与植物激素有关的实验分析和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思路和原则。

一、生长素的发现

1、达尔文的试验:

实验过程:

①单侧光照射——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向光性);

②切去胚芽鞘尖端——胚芽鞘不生长;

③不透光的锡箔小帽套在胚芽鞘尖端——胚芽鞘竖立生长;

④不透光的锡箔小帽套在胚芽鞘下端——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

2、温特的试验:

实验结果:

接触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 未接触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胚芽鞘不生长。

实验结论:

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并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

3、1931年科学家(郭葛)的试验:分离出该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确定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IAA)。

4、三个实验结论小结:

产生生长素的部位——胚芽鞘的尖端;

感受光刺激的部位——胚芽鞘的尖端;

生长素的作用部位——胚芽鞘的尖端以下部位

5.对植物向光性的解释

单侧影响了生长素的分布,使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多于向光一侧,从而使背光一侧的细胞伸长快于向光一侧,结果表现为茎弯向光源生长。

附:判断胚芽鞘生长情况的方法

一看有无生长素,没有——不长

二看能否向下运输,不能——不长

三看是否均匀向下运输

二、生长素的产生和运输

产生: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由色氨酸经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成。

运输:横向运输:尖端受单侧关照射时,由向光侧→背光侧运输。

极性运输:由形态学上端→形态学下端运输。(注意: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非极性运输: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运输。

分布:各器官均有,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芽和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老根(叶)< 幼根(叶);分生区< 伸长区;顶芽< 侧芽。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生理作用:

生长素对植物生长调节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既能促进植物生长,又能抑制植物生长;既能促进发芽,又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又能疏花疏果。

决定因素:

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和抑制作用与生长素的浓度、植物器官的种类、细胞的年龄有关。

三、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与浓度的关系

(1)生长素对植物生长调节作用具有两重性,一般

来说,低浓度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抑制植物生长。

(2)同一植株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不同,

敏感性大小:根>芽>茎。

(3)曲线上A、B、C三点所对应的浓度分别表示

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浓度。

【特别提示】

不要将图中AA′、BB′、CC′理解为抑制阶段,这些阶段仍体现生长素的促进作用,只是促进作用逐渐减弱。

补充:与生长素生理作用相关的图

(1)从甲图可以读到以下信息:

不同种类的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敏感程度高。 思考:要除掉单子叶农作物中的双子叶杂草,应采用图中C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

(2)从乙图可以读到以下信息:

①曲线中H点表示促进生长最适浓度g,在OH段随生长素浓度增高,促进作用增强,而HC段随着生长素浓度增高,促进作用减弱。

②若植物幼苗出现向光性,且测得向光一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背光一侧生长素浓度X的范围为:m<X<2m。

③若植物水平放置,表现出根的向地性、茎的背地性,且测得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2m,侧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X的范围为: X<m。

顶端优势

(1)概念:是指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

(2)原因: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使近顶端的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较高,从而抑制了该部位侧芽的生长。

(3)应用:对果树修剪,对棉花、番茄摘心。

(4)解除方法:去掉顶芽。

四、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防止落花落果;

促进果实发育(在未授粉的雌蕊柱头上喷洒生长素类似物,促进子房发育为果实,形成无子番茄、黄瓜、辣椒等);

无子番茄和无籽西瓜不同,前者是用生长素类似物刺激子房壁形成的,后者是染色体的变异。

五、其他植物激素

植物细胞的分化、器官的发生、发育、成熟和衰老,整个植株的生长等,是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结果。

激素间存在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gy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