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市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环境保护规划(新)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7-10 16:2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目 录
序言 ............................................................................................................. 2 一、环境承载能力分析 ............................................................................ 4 1、污染物排放量比较 ........................................................................ 5 2、人口、土地资源比较 ................................................................ 12 3、污染防治能力比较 .................................................................... 13 二、规划编制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 16 3、规划目标 .................................................................................... 16 ⑵具体目标 .................................................................................. 17 三、“三带四区”区划 ............................................................................ 22 1、生态功能区划方案 ...................................................................... 22 2、主体功能区划方案 .................................................................... 26 四、环境保护主要任务和措施 .............................................................. 30 1、坚持生态建设和保护并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 30 2、保护水环境安全 ........................................................................ 31 3、改善区域环境空气质量 ............................................................ 33 4、加强工业污染防治 .................................................................... 33 5、加强核安全与电磁辐射环境管理 ............................................ 36 6、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 36 7、适时实施环保专项行动 ............................................................ 36 8、加强环境保护自身能力建设 .................................................... 36 9、强化环境宣传教育,积极推动公众参与 ................................ 37 五、上饶市鄱阳湖经济生态区建设环境保护重点项目 ...................... 39
1
序言
在江西省进入了加快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阶段的关键时期,省委书记苏荣提出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这是一项崭新的创举,体现了历史的责任,顺应了时代的要求,代表了人民的意愿,是关乎全局、影响深远的重大战略,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战略举措,是实现江西崛起新跨越的必然选择,是争取江西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有利地位的战略抉择,必将对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上饶市作为环鄱阳湖城市圈的重要环节,更要切实保护鄱阳湖区域优良的生态体系,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促进生态文明与经济文明的高度统一,努力推动鄱阳湖区域早日成为生态文明示范区、新型产业聚集区、改革开放前沿区、城乡协调先行区和江西崛起带动区。为保障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顺利推进,上饶市环保局十分重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的环境保护工作,决定编制《上饶市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环境保护规划》。 本规划的编制遵循有关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法规,依据《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等重要规划,结合上饶的市情特点,并和正在实施的《上饶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上饶市“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相衔接,力求解决上饶鄱阳湖经济生态区建设中可能出现的环境保
2
护问题。
规划范围:上饶市行政区域范围面积22791平方公里,人口6688151人。
规划期限:2008—2020年,规划分三个阶段:2008—2009年为启动阶段,2009—2015年为推进阶段,2015—2020年为提高阶段。
3
一、环境承载能力分析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国家首批十大生态功能保护区之一,我省赣江、袁河、抚河、信江和饶河五条大河全部流入鄱阳湖,其中信江在上饶部分流域面积12355平方公里,饶河在上饶部分流域面积8419平方公里,信江、饶河合计占鄱阳湖水系流域总面积16225平方公里的13%,入湖水量合计245.7亿立方米,占全省入鄱阳湖总水量1510亿立方米的16.3%。
图一 鄱阳湖水系流域面积(平方公里)13%信江、饶河赣江、抚河、袁河87%图二 鄱阳湖入湖水量(亿立方米)16%信江、饶河赣江、抚河、袁河
84%
信江、饶河是上饶人民工农业生产、生活的重要水源,同时也是各类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水的排放渠道,2007年环境统计数据显示,共有4369.8万吨工业废水和7281万吨
4
城镇生活污水通过信江、饶河最终排入鄱阳湖。另一方面,2007年我市煤炭消费总量达366.82万吨,这些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烟尘、粉尘最终通过大气扩散、降雨等形式汇入鄱阳湖。由于受大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影响,2006年度,上饶市酸雨量占总雨量的96.7%,酸雨pH平均值达4.66。由此可见,工农业生产、生活造成的污染不仅仅影响本地环境质量、制约本地经济发展,而且也对鄱阳湖生态系统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必须在开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同时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依据是当地的环境承载能力,环境承载能力是指在一定生活水平和环境质量要求下,在不超出生态系统弹性条件下环境子系统所能容纳的污染物数量,以及可支撑的经济规模与相应人口数量。环境承载能力的大小和当地人口数量、污染物排放量、土地面积、污染治理能力有着一定的关系。为此,本节从人口数量、污染物排放量、土地面积、污染治理能力等几方面因素粗略分析各县(市、区)的环境承载能力,以期对今后的生态保护规划和环境污染防治提供指导作用。
1、污染物排放量比较
污染物排放量的多少是影响区域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同等面积区域排放污染物的数量越多,对该区域环境质量的负影响越大,污染物排放量和环境承载能力有着反比例关系。然而不同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能力有所不同,为衡量其影响能力本节引用等标污染负荷法进行评价,其评价模式如
5
下:
Pi=Ci*Qi/Coi P=∑Pi
式中:Pi为某污染源的等标污染负荷; Ci为某污染物的排放浓度; Qi为某污染物的排放量; Coi为某污染物的评价标准; P为污染源等标污染负荷之和;
环境承载能力除受污染物排放量的影响外,还和消纳污染物的区域面积有关,在保证相同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区域面积越大,可消纳的污染物越多,因此再引入等标污染负荷面积比这一指标:
Ps=P/S
P为区域污染源等标污染负荷之和; S为区域面积。
通过对2007年度各县(市、区)环境统计数据计算,大气、水污染物等标污染负荷、等标污染负荷面积比结果如表一、表二。
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水污染方面,弋阳县的环境承载能力最弱,主要原因是其造纸、明胶等行业排放的CDO较大;其次是德兴市,主要原因是选矿废水量较大;第三是信州区,主要原因是其行政区划面积较小,环境容量偏低。水环境承载能力最强的依次是婺源县、鄱阳县和余干县。
大气污染方面,玉山县的环境承载能力最弱,主要原因
6
是其水泥、活性碳等行业排放的大气污染物较多;其次信州区,主要原因是其行政区划面积较小,环境容量偏低;第三是余干县,其新建的黄金埠电厂排放二氧化硫数量较大。大气环境承载能力最强的依次是婺源县、鄱阳县和弋阳县。
为直观显示各县(市、区)环境承载能力,按照其等标污染负荷面积比的强弱次序,在上饶行政地图上用颜色从深到浅进行标注,见图三、图四。
7
表一 各县(市、区)水污染物等标负荷评价表 行政面积(平方公里) 308.7 2246.1 1377.8 1722.6 2177.7 655.2 1592.5 2330.8 4214.7 1135.5 2947.5 2082 工业总产值(现价)(万元) 124566.3 163350.7 99776.6 97667.4 94612.5 42387 194645.6 168064 13801 72551 42459.5 372916.2 工业废水排放量(万吨) 135.895 85.249 105.8798 97.8565 423.314 23.0548 590.1692 4.538 27.67 62.5394 30.78 2782.8867 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吨) 92.6123 189.39 200.794 190.05 98.8703 101.5311 842.2006 64 95.715 330.4606 43.17 851.2141 工业废水等排放标准标污染负荷3(mg/L) (M/a)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926123 1893900 2007940 1900500 988703 1015311 8422006 640000 957150 3304606 431700 8512141 工业废水等标污染负荷面积-3比(M/a)×10 3.00 0.84 1.46 1.10 0.45 1.55 5.29 0.27 0.23 2.91 0.15 4.09 行政区划 信州区 上饶县 广丰县 玉山县 铅山县 横峰县 弋阳县 余干县 鄱阳县 万年县 婺源县 德兴市
8
表二 各县(市、区)大气污染物等标负荷评价表 行政面积(平方行政区划 公里) 信州区 上饶县 广丰县 玉山县 铅山县 横峰县 弋阳县 余干县 鄱阳县 万年县 婺源县 德兴市 308.7 2246.1 1377.8 1722.6 2177.7 655.2 1592.5 2330.8 4214.7 1135.5 2947.5 2082 工业总产工业废气二氧化硫值(现价)排放量(万排放量(万元) 标立方米) (吨) 124566.3 163350.7 99776.6 97667.4 94612.5 42387 194645.6 168064 13801 72551 42459.5 372916.2 33442 1431.673 510117 3881.106 191370 5042.25 排放标工业粉尘准排放量3(mg/M) (吨) 120 120 120 0 772.632 186 排放标工业废气等标准污染负荷33(mg/M) (M/a) 120 120 120 120 120 120 120 120 120 120 120 120 5969787273 8873434545 11678763636 51883489091 12761729091 5207760000 4670012727 34224309091 6298538182 6951001818 3942727273 11975550909 工业废气等标污染负荷面积比(M/a) 19.34 3.95 8.48 30.12 5.86 7.95 2.93 14.68 1.49 6.12 1.34 5.75 排放标准烟尘排放3(mg/M) 量(吨) 550 550 550 550 550 550 550 550 550 550 550 550 1851.71 226.651 1195.07 6720.625 262.303 567.182 875.678 3218.47 1026.7 29.1 647.714 921.735 4815611 7232.856 112736 1439.858 15638 1289.326 322551 1324.918 1135500 15596.9 120 14582.438 120 120 120 120 120 120 120 120 5316.79 1007.76 367.911 8 1136.52 413.732 239.944 671.22 70605 1300.976 984368 3380.219 49344 1280.842 123779 4993.598 9
10
二、规划编制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1、 规划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主线,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以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动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全面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以生态经济学为指导,通过观念转换、体制改革、技术创新和能力建设去促进全市自然、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的高效利用,生态科学技术充分发展,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较好发展,生命支持系统功能和居民的身心健康得到有效保护,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得到持续健康发展。
2、基本原则
——坚持发展循环经济的原则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统筹发展的原则 ——坚持规划先行、法制保障的原则
——坚持政府调控、社会参与和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原则 ——坚持科学性、前瞻性、可操作性原则
3、规划目标 ⑴总体目标
16
上饶市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环境保护的总体目标是:充分发挥区域经济特色和生态环境优势,在发展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在区域生态系统承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去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决策和管理方法,充分发掘资源潜力,到2020年,基本实现人口规模、素质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把上饶建设成为具有比较发达的生态经济、优美的生态环境、和谐的生态家园、繁荣的生态文化,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的江西东北部中心城市,努力成为鄱阳湖区域建设的生态文明示范市、新型产业聚集市、改革开放前沿市、城乡协调先行市。
⑵具体目标 ①环境质量指标: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6%、城市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100%,且市内无劣Ⅴ类水体;
——各县(市、区)主要河流地表水出境水质满足Ⅲ类水质标准;
——酸雨强度和酸雨频率有所下降;
——城镇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全年空气污染指数(API)<100的天数>全年天数的80%;
——城镇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60dB(A)、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70dB(A)。
②污染控制指标:
——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4.46万吨,其中,非电行业
17
二氧化硫控制在3.78万吨,电力行业控制在0.68万吨;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控制在3.69万吨;
——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率大于50%; ——重点污染源排污许可证发放率达到100%;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5%、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75%;工业粉尘排放达标率>80%、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80%、工业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70%;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70%,其中危险废物全部得到安全贮存或处置。
——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二级)达到100%;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大于85%;
——主要城市(镇)机动车尾气排放达标率达到80%; ——城镇烟尘控制区覆盖率>90%、噪声达标区覆盖率>60%。
③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指标
――“三带四区”基本建立完善,即生态保护带、生态控制带和生态恢复带区划清晰,生态功能基本实现;各县(市、区)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划分合理,成为指导经济建设的主要依据。
――保湖、治河、育山工程基本完成,即鄱阳、余干、万年等滨湖地区开展重要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恢复工程;信江、饶河流域开展污染治理、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工程;境内武夷山脉、怀玉山脉、黄山余脉开展植树造林、生态农业工程。
——开展“环境优美乡镇\的创建与评比工作,完成20
18
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建设;
——加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生态示范区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力争自然保护区覆盖率超过12%、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超过40%。
④环保管理能力指标
——市、县两级监察、监测机构能力建设水平达到国家和省环保部门的标准化建设要求;
——所有县(市)完成三级环境监测站建设,初步现成环境监测网络;
——中心城区和主要城镇建设14个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实现环境空气质量日报;
——在6个省控断面设置地表水自动监测系统,县-县交界断面设置监测点位,形成自动监测网络和水质监控体系;
——基本实现县(市)环境管理网络互联互通和信息资源共享,建立GIS环境信息管理平台,实时反映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信息;
⑶建设步伐
上饶市鄱阳湖经济生态区建设环境保护规划大体分为启动、推进、提高三个阶段: ①启动阶段(2008—2009年)
全面启动鄱阳湖经济生态区建设。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经济增长质量进一步提高,生态效益型产业成为经济新增长点;有计划地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
19
建设重点工程,有效遏制局部地区存在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转变,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和城乡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生态农业基地建设、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和生态旅游发展取得较大成绩,生态效益型产业成为经济新增长点。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大,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生态公益林建设和信江、饶河污染治理稳步推进,局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人居环境逐步改善,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建设生态城镇,创建绿色社区。绿色消费观念初步形成,主要“餐桌污染”基本消除;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普及率超过80%,科技教育支撑能力进一步提高。 ②推进阶段(2009—2015年)
鄱阳湖经济生态区建设全面推进。推进新型工业化和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进一步取得成效,生态经济形成一定规模;工业企业基本实现清洁生产,生态工业园区基本建成;建成一批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重点工程,扭转局部地区存在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水平保持全省领先地位。环境保护公益设施基本完善,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 ③提高阶段(2015——2020年)
鄱阳湖经济生态区建设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基本实现。初步形成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经济结构、生态环境系统和社
20
会管理体系,经济发展、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保持全省领先水平。
21
三、“三带四区”区划
1、生态功能区划方案
上饶市生态环境特点是:城镇布局与工业生产布局主要沿两河(信江、乐安河)和滨湖(鄱阳湖)布列。沿信江水系为主要布列区段,沿乐安河(仅德兴、婺源)和滨湖(鄱阳、余干、万年)为次。其生态敏感性是近城镇的地表水体易受城镇生活污水、工业生产废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的多重污染威胁。在滨湖地区还面临湿地消亡、自然保护区功能衰退的危机。故信江、乐安河流域定位为防治地表水体的重、中度污染的生态控制带;鄱阳、余干、万年等滨湖地区定位为注重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的生态恢复带。
上饶境内北面婺源、德兴邻鄣公山、大茅山,鄱阳接黄山余脉,东面玉山县接怀玉山脉和三清山,东南部铅山、广丰毗邻武夷山脉(黄岗山)和铜钹山,上述山地处水系上游,森林覆盖较高,在水源涵养、气候调节、物种保护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且均为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故将这些山脉地区定位为生态保护带。
根据我市生态环境质量概况综合评价,以及生态功能分析和相关规划,将上饶市生态功能初步划分为:
⑴生态保护带:婺源、德兴鄣公山、大茅山;玉山、弋阳、横峰怀玉山脉;铅山、广丰武夷山脉;鄱阳黄山余脉)共四除;
⑵生态控制带:信江、乐安河河谷地区共二处;
22
⑶生态恢复带:鄱阳、余干、万年滨湖地区共一处。 依据对上饶市生态环境特点的分析,生态保护带、生态控制带和生态恢复带的保护、建设方向如下:
生态保护带:该区生态环境质量较好,属自然保护区和国家风景名胜区。由于城镇化水平较低,土地生产力偏低(林地为主),但森林绿化覆盖率较高,空气和水环境质量优,易于吸引国内外游客观光旅游。如婺源具有“中国最美乡村”之雅誉,三清山更以其雄、奇、秀、险饮誉海内外,武夷山(黄岗山)则被称为“华东屋脊”引来八方游客。该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方向是:保护物种、维护生态,加大基础设施硬件设施建设,依法规保护好自然环境,大力招商引资,唱响“旅游品牌”,做大做强旅游业,壮大我市经济实力,打造国内、省内一流的旅游环境。
生态控制带:该区目前生态环境质量仍较好,属我市核心地带。该区由于城镇化水平相对较高,城镇居民相对集聚。土地生产力水平和利用水平亦较高,工业园区发展迅猛,工业相对集中,商贸兴旺。快速城市化的发展,城区规模日渐拓延,人口密度较高,水面率、植被系数和绿化明显偏低。城镇化生活污水和工业排污不断加大,导致河流污染负荷明显加重。该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方向是:控制人口密度,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加强城市绿地建设,增加城区空间异质性,提升城区生态品味;城市化建设中,重点加强对水面(尤其是饮用水源保护区)的防护,沿江城镇生活污水应导向下游排放,并结合污染治理,建设生态景观河道。加大对污水处
23
理能力的投入,提升垃圾填埋处理及废物利用的水平。
生态恢复带:该区地形平坦,水域辽阔,目前生态环境仍维持在较好水平。由于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居民分散,人口密度较低。该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方向是:推进小城镇战略,提高城市化水平,以县城为依托,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加快经济发展后劲。水面和湿地资源丰富,着重滨湖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维护,保护水面开发和渔业资源,防治水体的重度污染。
生态保护带、生态控制带和生态恢复带的具体划分见图五。
24
25
2、主体功能区划方案
主体功能区划分是党中央、国务院加强宏观调控,统筹谋划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确定主体功能定位,控制开发强度,规范开发秩序,完善经济政策,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相协调的重大举措。
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国务院关于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国发[2007]21号)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
1、优化开发区域:国土开发密度已经较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始减弱的区域;
2、重点开发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经济和人口集聚条件较好的区域;
3、限制开发区域:资源承载能力较弱、大规模集聚经济和人口条件不够好并关系到全国或较大区域范围生态安全的区域;
4、禁止开发区域:依法设立的各类自然保护区域。 综上所述,主体功能区划是综合考虑人口、经济、土地、资源、环境等各方面社会、自然因素确定的,发改委、建设、国土资源、民政、环保等职能部门都要结合自身职责提出相应区划意见。就环保规划而言,主体功能区划首先要考虑的是区域的环境承载能力以及依法设立的各类保护区,为此提出以下区划意见:
26
1、依据生态环境敏感性和区域环境的生态功能 森林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涵养水源、水土保持,生产能量的生态功能无可替代;饮用水源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是维系物种多样性的重要区域,也是生态环境系统的重要环节。因此,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饮用水源保护区、湿地等生态环节敏感性强或有着特殊生态功能的区域应当划分为禁止开发区域。
2、依据生态环节破坏程度和特殊区域要求。 城镇中心自然生态植被已经破坏殆尽,人口密度高度集中,应划分为优化开发区域。
3、依据经济产业布局和城镇化建设布局。 4、依据有关部门的规划和政策规定。
结合现有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建设规划、工业园区发展规划等,以及基本农田政策、林地政策,将工业园区划分为重点开发区域,基本农田、水源涵养林、生态屏障林等地带划分为限制开发区域。
各县(市、区)主体功能区划分如下:
27
28
29
四、环境保护主要任务和措施
1、坚持生态建设和保护并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⑴建立重要生态敏感保护区
建设保护生态系统功能安全的生态功能保护区及保护物种资源安全和生物多样性的自然保护区。在市域西部的鄱阳湖东南侧一带,规划湿地保护区1000公顷。依托鄱阳湖,建立一个适宜多种鸟类生存的大型候鸟自然保护区,加强越冬鸟类的保护。
对原生林、次生林做好保护措施,严禁乱砍乱伐,对一些人工林进行改造。通过引种驯化有目的引进一些适宜本地生长的外来种,丰富物种多样性。
加强对信江源头、重要水源涵养区、重要渔业水域等水资源类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保护,把信江源头和主要城镇取水水库作为我市生态功能保护的重点建设区域。
⑵提高现有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的管理水平 开展全市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环境保护执法大检查,促进相关管理部门完善生物物种资源调查、编目和建库工作;不断提升现有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建设档次,努力提高管理质量和水平。
保护珍稀濒危植物。对珍稀濒危植物进行就地或迁地繁殖保护,强化园林绿地的地带性特征,促进植物物种多样性。对我市列入国家一、二类保护的物种,要加强保护措施,禁止迁移和捕杀。对新发现的珍稀濒危植物,做好繁殖及科研工作。利用科技手段,对一些珍稀濒危植物进行有目的地繁
30
正在阅读:
上饶市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环境保护规划(新) - 图文07-10
市审计局2021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民生审计工作规划08-01
逐套验收方案06-16
在逆境中崛起作文500字07-13
中央党校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复试成绩 - 图文03-31
轴类零件的加工特点及质量控制方法07-04
爸爸趣事作文450字06-20
我美丽我善良作文600字06-24
GPRS的编号与区域介绍01-21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上饶市
- 鄱阳湖
- 经济区
- 环境保护
- 生态
- 规划
- 图文
- 建设
- 个人主义方法论与私法(易 军)
-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抛体运动导学案
- 监理总结
- 写作复习(二)
- 教案
- 2018七年级(下)月考数学试卷(3月份)
- 快消品行业市场营销战略创新及有效营销管理.docx文档
- 我国招投标制度的实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09财务管理专业财务报表分析实验报告格式 - 图文
- 六年级语文上册电子备课 - 图文
- 第一课统一国家的重建
- 新版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018最新审定)
- 仿真实验室在初中物理虚拟实验中的应用
- 2018年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试卷及答案
- 某项目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 - 图文
- 上海初一17.2-17.3分式习题
- 2015版《水运工程施工监理规范》JTS252规范表格
- 嫁接的意义
- 《有机化学基础》讲学练答案2016.6
- 2017江西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专家命题卷及答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