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PM结果输出文件说明

更新时间:2024-01-27 07:2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结构设计信息输出文件(WMASS·OUT) 运行第二项菜单“结构整体分析”项时,首先计算各层的楼层质量和质心座标等有关信息,并将其存放在WMASS·OUT文件中,在整个结构整体分析计算中,各步所需要的时间亦写在该文件的最后,以便设计人员核对分析。

WMASS·OUT文件包括六部分内容,其输出格式如下: 第一部分为结构总信息

这部分是用户在“参数定义”中设定的一些参数,把这些参数放在这个文件中输出,目的是为了便于用户存档。

第二部分为各层质量质心信息,其格式如下:

Floor Tower X-Center Y-Center Dead-Mass Live-Mass Mass Moment 其中: Floor —— 层号 Tower —— 塔号

x?center??—— 楼层质心座标(m)

y?center?Dead-Mass —— 该楼层恒载产生的质量,其中包括结构自重和外加恒载(单位t) Live-Mass —— 该楼层活荷载产生的质量(已乘过活荷质量折减系数,单位t) Mass-Moment —— 该楼层的质量矩(t*m2) 接后输出

Total Mass of Dead Load Wd —— 恒载产生的质量 Total Mass of Live Load Wl —— 活荷产生的质量 Total Mass of the Structure Wt —— 结构的总质量

第三部分为各层构件数量、构件材料和层高等信息,输出格式如下:

Floor Tower Beams Columns Walls Height Total-Height 其中:

Floor —— 层号 Tower —— 塔号

Beams(Icb) —— 该层该塔的梁数,括号内的数字为梁砼标号 Columns(Icc)—— 该层该塔的柱数,括号内的数字为柱砼标号 Walls(Icw) —— 该层该塔墙元数,括号内的数字为墙砼标号 Height —— 该层该塔的层高(单位m), Total-Height —— 到该层为止的累计高度。 第四部分为风荷载信息

Floor Tower Wind-X Shear-X Moment-X Wind-Y Shear-Y Moment-Y 其中:

Floor —— 层号 Tower —— 塔号

Wind-X, Shear-X, Moment-X—— 分别为各层的X向风荷载、剪力和倾覆弯矩 Wind-Y, Shear-Y, Moment-Y—— 分别为各层的Y向风荷载、剪力和倾覆弯矩 第五部分为结构各层刚心、偏心率、相邻层抗侧移刚度比等计算信息,输出格式如下:

Floor Tower

Xstif Ystif Alf Xmass Ymass Gmass Eex Eey Ratx Raty RJx RJy RJz 其中:

Floor —— 表示层号 Tower —— 表示塔号

Xstif,Ystif —— 为该层该塔刚心的X、Y座标值 Alf —— 为该层该塔刚性主轴的方向(度) Xmass,Ymess —— 为该层该塔质心的X、Y座标值 Gmass —— 为该层该塔的总质量 Eex,Eey —— 分别为X、Y方向的偏心率

Ratx,Raty —— 分别为X、Y方向本层该塔抗侧移刚度与下一层相应塔的抗侧移刚度

之比值

RJx,RJy,RJz —— 分别为在结构总体座标系中该层该塔的抗侧移刚度和抗扭转刚度。 第六部分为结构分析信息

记录工程文件名、分析时间、自由度、对硬盘资源需求等信息。

周期、地震力与振型输出文件(WZQ·OUT) 执行完“结构整体分析”后,即得到该文件,该文件输出内容有助于设计人员对结构的整体性能进行评估分析。

WZQ·OUT文件输出格式如下:

X—Direction Virbration Period(Second) 表示X方向振动周期(秒) Y—Direction Virbration Period(Second) 表示Y方向振动周期(秒) 3—Directional Virbration Period(Second) 表示空间耦联振动周期(秒) T*--各周期值(如T1为第1周期)

X—Direction Vibration Modes & Earthquake Forces 表示X方向振型与地震力

Y—Direction Vibration Modes & Earthquake Forces 表示Y方向振型与地震力

1. 1. 各振型的周期值与振型性态信息

当不考虑耦联时,仅输出各周期值,当考虑耦联时,不仅输出各周期值,还输出相应的振动方向和平动和扭转振动系数,格式如下:

3-Dimensional Vibration Period (Seconds) and

Vibration Coefficient in X, Y Direction and Torsion

Mode No Period Angle Movement (X + Y) Torsion

其中:Mode No ——为周期序号

Period —— 为周期值,单位(秒) Angle —— 振动角度,单位(度)

Movement —— 平动振动系数,括号内分别为X、Y方向的平动振动系数 Torsion —— 扭转振动系数

正在修订的《高规》为控制结构的扭转效应,对扭转振动周期和平动振动周期的比值给出了明确规定。SATWE软件参考ETABS的方法,给出了如何判断一个周期是扭转振动周期还是平动振动周期的方法。对于一个振动周期来说,若扭振动系数等于1,则说明该周期为纯扭转振动周期。若平动振动系数等于1,则说明该周期为纯平动振动周期,其振动方向为Angle,若Angle=0度,则为X方向的平动,若Angle=90度,则为Y方向的平动,否则,为沿Angle角度的空间振动。若扭振动系数和平动振动系数都不等于1,则该周期为扭转振动和平动振动混合周期。

2. 2. 地震作用效应最大的方向

在SATWE软件的参数定义菜单中有一个参数:“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Angle”, 该参数为地震力、风力作用方向与结构整体坐标的夹角。当需进行多方向侧向力核算时,可改变此参数,则程序以该方向为新的X轴进行坐标变换,这时计算的X向地震力和风荷载是沿Angle角度方向的,Y向地震力和风荷载是垂直于Angle角度方向的。

对于复杂结构,难以直观地判断出哪个方向的地震作用效应最大,而工程设计中又应该沿该方向(或垂直于该方向)作用水平力进行设计校核。新版SATWE程序增加了地震作用效应最大的方向计算功能,输出信息如下,其中Angle的单位为度。 The Direction in Which the Responce of Earthquake is Maximum Angle = ??? (Degree)

3.各振型的地震力输出

当按“侧刚分析方法”不考虑耦联时,振型和地震力并行输出,格式如下: Floor Tower Mode** Force** 其中:

Floor —— 表示层号 Tower —— 表示塔号

Mode* —— 表示振型(如(Model表示第1振型)

Force* —— 表示楼层地震力(如Force 1表示第1振型产生的地震力)

当按“侧刚分析方法”考虑耦联或按“总刚分析方法”进行地震力分析时,振型和地震力分别输出,地震力的输出格式如下:

The Earthquake Forces Considering X—Direction Only 表示仅考虑X方向地震时的地震力

The Earthquake Forces Considering Y—Direction Only 表示仅考虑Y方向地震时的地震力

Earthquake Force of Virbration Mode —— 表示各振型下的地震力 Floor Tower F-x-x F-x-y F-x-t F-y-x F-y-y F-y-t 其中:

Floor —— 表示层号

Tower —— 表示塔号

F-x?x??F-y?y?分别表示Y方向的耦联地震力在X、Y方向的分量和扭矩。 F-y?t??F-x?x??F-x?y?分别表示X方向的耦联地震力在X、Y方向的分量和扭矩。 F-x?t??4.主振型判断信息

对于刚度均匀的结构,在考虑扭转耦连计算时,一般来说前两个或几个振型为其主振型,但对于刚度不均匀的复杂结构,上述规律不一定存在,SATWE程序中给出了各振型对基底剪力贡献比例的计算功能,输出信息如下:

Bese-Shear Force of each Vibration Mode in X Direction ------------------------------------------------------- Mode No Force Ratio(%)

其中: Mode No —— 为振型序号 Force —— 为该振型的基底剪力

Ratio —— 为该振型的基底剪力占总基底剪力的百分比。

通过参数Ratio可以判断出那个振型是X方向或Y方向的主振型,并可查看以及每个振型对基底剪力的贡献大小。

5.基底剪力、剪重比和倾覆弯矩

各楼层地震力反应力和地震力剪力输出格式如下: Floor Tower Fx Vx Mx 或

Floor Tower Fy Vy My 其中:

Floor —— 表示层号 Tower —— 表示塔号

Fx,Vx,Mx —— 分别为在X向地震力作用下结构的地震反应力、楼层剪力和弯矩 Fy,Vy,My —— 分别为在Y向地震力作用下结构的地震反应力、楼层剪力和弯矩

6.基底剪力、剪重比和倾覆弯矩

Qox??分别表示X、Y方向的基地剪力 Qoy?Mox??分别表示X、Y方向的地震力倾覆弯矩 Moy?

Qox/Ge?,对于耦联?—— 分别表示x、y方向的剪重比(总基底剪力与总质量之比)

Qoy/Ge?振动,其基底剪力取为:

Qox?2222Qoxx?Qoyx,Qoy?Qoxy?Qoyy ,

Qoxx??分别为耦联振型在仅考虑X方向地震时X、Y方向基地剪力 Qoyx?Qoxy??分别为耦联振型在仅考虑Y方向地震时X、Y方向基地剪力 Qoyy?

7. 振型输出

按侧刚分析模型不考虑耦联时,振型和地震力并行输出。 考虑耦联时输出格式如下: Virbration Mode No. 表示各振型

Floor Tower X—Disp Y—disp Angle—Z 其中:

Floor —— 表示层号 Tower —— 表示塔号

X?Disp??Y?Disp?分别为耦联振型在X、Y方向的线位移分量和绕Z轴的转角 Angle?Z??当按总刚模型进行振动分析时,若在“结果输出方式”菜单选项选择“简”,则不输出振型信息,若选择“详”,则输出每个振型下结构每个节点的三个方向的线位移和三个方向的转角,格式如下:

Floor Node X—Disp Y—Disp Z—Disp Angle—X Angle—Y Angle—Z 其中:

Floor —— 表示层号 Node —— 表示节点号

Disp?X??Disp?Y?分别表示在该振型下,该节点在X、Y、Z方向的位移 Disp?Z??Angel?X??Angel?Y?分别表示在该振型下,该节点在X、Y、Z方向的转角 Angel?Z??结构位移输出文件(WDISP·OUT) 若在“计算控制参数”菜单中“结果输出方式”一行选择“简”,则WDISP·OUT文

件中只有各工况下每层的最大位移信息,若选“详”,除上面提到的信息外,还有各工况下的结构各节点三个线位移和三个转角位移信息。

各工况的标志如下:

Max Displacement Under X—Direction Earthquake Load 表示X方向地震力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Max Displacement Under Y—Direction Earthquake load 表示Y方向地震力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Max Displacement Under X—Direction Wind load 表示X方向风荷载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Max Dislacement Under Y—Dirction Wind load 表示Y方向风荷载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Max Displacement Under Vertical Loads (Dead Load+Live Load) 表示竖向力(恒+活)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Max Displacement Under Vertical Dead Load 表示在竖向恒载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Nax Displacement Under Vertciol Live Load 表示在竖向活荷载作用下楼层的最大位移 Max Displacement Under Vertical Earthquake Load 表示竖向地震力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在X、Y方向地震力和风荷载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输出格式如下:

Floor Tower Node-1 Max-Disp(X) Node-2 Max-Dx Max-Dx/h h (Ave-Disp) (Ave-Dx) (Ave-Dx/h) (Max/Ave)

在坚向荷载和竖向地震力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标输出格式如下: Floor Tower Node-1 Max-Disp(Z) 上述符号的含义如下 Floor —— 表示层号 Tower —— 表示塔号

Max?Disp(X)??Max?Disp(Y)?分别表示本层该塔在X、Y、Z方向的最大节点位移 Max?Disp(Z)??Max?Dx??分别表示本层该塔节点与下层相应节点X、Y、方向位移差的最大值。

Max?Dy?Node-1 —— 与Max—Disp( )相对应的节点号 Node-2 —— 与Max—Dx、Max-Dy相对应的节点号

Max?Dx/h??分别表示X、Y方向最大层间位移与层高的比值

Max?Dy/h?Ave?Disp(X)??分别表示本层该塔节点在X、Y方向的平均位移

Ave?Disp(Y)?Ave?Dx??分别表示本层该塔在X、Y方向的平均位移差

Ave?Dy?Ave?Dx/h??分别表示X、Y方向平均层间位移与层高的比值

Ave?Dy/h?h —— 表示层高

对于前四种工况,还输出结构最大层间位移比、结构顶层最大位移等信息 Max Value of Max-Dx/h=

Tower= (Dmax/Hmax= ) Dmax= Hmax= 其中:

Dmax —— 表示结构的最大节点位移 Hmax —— 表示结构的总高度

Dmax/Hmax —— 为结构最大节点位移与结构总高度之比。 Max Value of Max—Dx/h ——最大层间位移比

当输出方式选择“详”,还接着输出每一种工况下结构每层所有节点的位移,输出格式如下:

Floor Node X—Disp Y—Disp Z—Disp Angle—X Angle—Y Angle—Z 其中:

Floor —— 表示层号 Node —— 节点号

X?Disp??Y?Disp?分别表示该节点沿X、Y、Z轴的线位移 Z?Disp??Angel?X??Angel?Y?分别表示该节点绕X、Y、Z轴的转角 Angel?Y??注 : 层间位移差是取各层所有节点与其下层相应节点 (按竖向构件在本层与下层连接关系)位移差的最大值。这样计算的结果比按质心对应关系的计算结果更真实、更合理,避免了结构竖向体型突变时,按质心对应关系计算层间位移差存在的不合理现象。

各层内力标准值输出文件(WNL*·OUT) 点取“查看各层内力标准值(WNL.OUT)”菜单后,屏幕弹出一页内力文件选择菜单,用户可移动光标选取要查看的内力文件,若结构层数比较多,可点取“Up”或“Down”按钮向前或向后翻页。各层内力输出文件名为WNL*·OUT,其中*表示层号。每层内力输出文件都包括如下6部分: 1. 内力工况代号

Load Case =1 —— The standard internal force under X-Earthquake Load Load Case =2 —— The standard internal force under Y-Earthquake Load

Load Case =3 —— The standard internal force under X-Wind Load Load Case =4 —— The standard internal force under Y-Wind Load Load Case =5 —— The standard internal force under vertical dead load

Load Case =6 —— The standard internal force under vertical live load, after adjustment

Load Case =7 —— The standard internal force (-M) of beams under live load considering

unfavourable distribution,after adjustment

Load Case =8 —— The standard internal force (+M) of beams under live load considenng

unfavourable distribution,after adjustment

Load Case =9 —— The standard internal force under vertical earthquake load 其中Load Case =1~9分别表示

Load Case =1 —— 为X方向地震力作用下的标准内力 Load Case =2 —— 为Y方向地震力作用下的标准内力 Load Case =3 —— 为X方向风力作用下的标准内力 Load Case =4 —— 为Y方向风力作用下的标准内力 Load Case =5 —— 为竖向(恒载)作用下的标准内力

Load Case =6 —— 为竖向力(活载)作用下的标准内力,是调整以后的结果 Load Case =7 —— 为考虑活荷不利布置时梁负弯矩包络 Load Case =8 —— 为考虑活荷不利布置时梁正弯矩包络 Load Case =9 —— 为竖向地震力作用下的标准内力 2. 柱、支撑内力(局部座标下)

各柱、支撑都输出如下信息 N-C(或N-G) (Node-i=,Node-j=)

(LCase) Axial, Shear-x, Shear-y, Mx-Btm, My-Btm, Mx-Top, My-Top Node_i,Node-j —— 分别表示柱、支撑的上、下节点号 Axial —— 表示柱、支撑的轴力

Shear-x,Shear-y —— 分别表示柱、支撑底部x,y方向的剪力 Mx-Btm,My-Btm —— 分别表示柱、支撑底部x,y方向的弯矩 Mx-Top,My-Top —— 分别表示柱、支撑顶部x,y方向的弯矩 3. 墙—柱内力(局部座标下)

剪力墙被洞口打断后,一个连续的直线墙段即为一个墙柱,各个墙柱都输出如下信息: N-Wc (Node-i,Node-j)

(LCase), Axial, Shear, Moment-Btm, Moment-Top 其中:

N—Wc —— 表示墙—柱的单元号

Node-i,Node-j —— 为墙—柱两端的节点号 LCase —— 表示工况号 Axial —— 墙—柱底部的轴力 Shear —— 墙—柱底部的剪力

Moment—Btm,Moment—Top —— 分别为墙-柱底部和顶部的弯矩 4. 墙—梁内力(局部座标下)

剪力墙上、下层洞口之间的部分为一段墙—梁,每段墙—梁输出的信息如下:

N-Wb (Node-i=,Node-j=)

(LCase), Axial-i, Shear-i, Moment-I, Axial-j, Shear-j, Moment-j 其中:

N-Wb —— 表示墙-梁的单元号 LCase —— 表示工况号

Node-i,Node-j —— 为墙-梁的两端节点号

Axial-i, Shear-i, Moment-I —— 分别为该墙-梁I端的轴力、剪力和弯矩 Axial-j, Shear-j, Moment-j —— 分别为该墙-梁J端的轴力、剪力和弯矩 5. 梁内力(局部座标下)

每根梁都输出如下信息: N-B (Node-i=,Node-j=)

对于水平力工况(地震力和风荷载工况)

(LCase) M-I M-J Vmax Tmax Nmax Myi Myj Vymax 对于竖向力工况

(LCase) M-I M-1......M-7 M-J Nmax V-I V-1......V-7 V-J Tmax 其中:

N-B —— 表示梁的单元号

Node-i,Node-j —— 为该梁的两端节点号

M-i (i=I,1,2,?7,J) —— 为梁从左到右8等分截面上的弯矩 V-i (i=I,1,2,?7,J) —— 为梁从左到右8等分截面上的剪力 Vmax —— 为该梁主平面内各截面上的剪力最大值 Nmax —— 为该梁主平面内各截面上的轴力最大值 Tmax —— 为该梁主平面内各截面上的扭矩最大值

Myi,Myj,Vymax——为该梁平面外I,J两端的弯矩和最大剪力 6. 竖向反力和柱的层内力输出

Anti—F —— 为该层柱、墙、支撑在竖向力作用下的轴力之和 Tower Vc Vc/(Vc+Vw) Tower Mc Mc/(Mc+Mw) 其中:

Tower —— 为塔号

Vc,Vw —— 分别为本层柱、墙在地震力作用下的剪力(分X、Y方向) Mc,Mw —— 分别为本层柱、墙在地震力作用下的弯矩(分X、Y方向)

Vc/(Vc+Vw),Mc/(Mc+Mw) —— 分别为框架部分承担的地震剪力和弯矩的百分比

底层柱、墙最大组合内力(WDCNL·OUT) 该文件主要用于基础设计,给基础计算提供上部结构的各种组合内力,以满足基础设计的要求。

格式:The Combined Forces of Columns,Braces and Shear—Wall on First Floor

底层柱、墙、斜柱(支撑)的组合内力

Total—Columns= Total—wall columns= Total Braces= 底层柱数 底层剪力墙—柱数 底层支撑数 Rlive —— 活荷载折减系数 1. 底层柱组合内力

格式: N-C(LoadCase), Node No, Shear-X, Shear-Y, Axial, Moment-X, Moment-Y, NE, Critical Condition 其中:

N-C —— 表示柱单元号 LoadCase —— 表示组合号 Node No —— 柱节点号

Shear-X,Shear-Y—— 分别表示该柱x、y方向的剪力 Axial —— 表示该柱底的轴力

Moment-X,Moment-Y —— 分别表示该柱X、Y方向的弯矩 NE —— 该项组合力是否有地震力参与的标志,

0表示没有地震参与;1表示有地震参与

Critical Condition —— 表示荷载组合代号

(1) Vxmax —— 为最大剪力组合(X向) (2) Vymax —— 为最大剪力组合(Y向) (3) Nmin —— 为最小轴力组合 (4) Nmax —— 为最大轴力组合 (5) Mxmax —— 为最大弯矩组合(X向) (6) Mymax —— 为最大弯矩组合(Y向) (7) D+L —— 为(1.2恒+1.4活)组合

2. 底层斜柱或支撑组合内力

斜柱或支撑的组合内力与柱完全一样,可以参考柱的格式阅读 3. 底层墙组合内力

格式: N-Wc(LoadCase), (I,J), Shear, Axial, Moment, NE, 其中:

N-Wc —— 表示剪力墙配筋墙-柱号 LoadCase —— 表示组合工况号,0的含义同柱 I,J —— 表示该墙-柱的左右节点号 Shear —— 表示该墙-柱的剪力 Axial —— 表示该墙-柱的轴力 Moment —— 表示该墙-柱的弯矩 NE —— 含义同柱

Critical Condition —— 含义同柱 4. 各荷载组合下的合力及合力点座标

该合力点 Mx=0, My=0

格式:Xod, Yod, Sum of Axial, Critical Condition

Critical Condition

其中:

Xod?? Yod?Sum of Axial —— 表示合力

各层构件配筋与截面验算输出文件(WPJ*·OUT) 各层构件配筋与截面验算输出文件名为WPJ*·OUT,其中*代表层号,每一层一个文本文件。各类构件的输出信息如下: 1. 荷载组合信息

这部分为各作用工况的荷载组合系数,这里Rlive是活荷载折减系数。 2. 柱配筋及截面验算输出

(1)对于砼矩形柱,每根柱输出的信息如下:

N-C (k)B*H Aa Cx Cy Lc (LCase) N Uc Rs Rsv Asc 当采用单偏压、拉计算配筋时输出:

(LCase) Mx N Asx (LCase) My N Asy (LCase) Vx N Asxv ( LCase) Vy N Asyv 当采用双偏压、拉计算配筋时输出:

(LCase) Mx, My, N, Asx, (LCase) Mx, My, N, Asy (LCase) Vx, N, Asvx, (LCase) Vy, N, Asvy 当计算地震力并为一、二级抗震设防时,还对框架节点进行验算,输出: (LCase) Nj, Vj, Asvj 其中:

N-C —— 表示柱的单元号

(k) —— 表示柱截面所属的标准截面类型号 B*H —— 柱的截面参数(宽和高) Aa —— 柱的保护层厚度

Cx —— 柱在X方向的计算长度系数 Cy —— 柱在Y方向的计算长度系数

Lc —— 柱的有效长度,其X方向的计算长度为Cx*Lc,Y方向的计算长度为Cy*Lc Uc,N —— 柱的轴压比和相应的轴力 Rs —— 表示柱全截面的配筋率 Rsv —— 表示柱的体积配箍率(%)

As_corner ── 柱一根角筋面积,当按双偏压、拉计算配筋时,实配的角筋面积不应小于该值。如按单偏压、拉计算配筋,该值可不起作用 (mm2);

LCase —— 计算配筋控制内力的内力组合号 当采用单偏压、拉计算配筋时输出:

Mx、N ── Asx的控制内力,弯矩和轴力(kN-m,kN); My、N ── Asy的控制内力,弯矩和轴力(kN-m,kN); 当采用双偏压、拉计算配筋时输出:

Mx、My、N ── Asx的控制内力,弯矩和轴力(kN-m,kN); Mx、My、N ── Asy的控制内力,弯矩和轴力(kN-m,kN);

Vx,N??分别为Asxv和Asyv计算配筋控制内力的剪力和相应的轴力

Vx,N?注意 (1)柱全截面的配筋面积为:As=2*(Asx+Asy) - 4*Asc; (2)柱的箍筋是按用户输入的箍筋间距计算的,并按加密区内最小体积配箍率

要求控制;

(3)柱的体积配箍率是按双肢箍形式计算的,当柱为构造配筋时,按构造要求

的体积配箍率计算的箍箍也是按双肢箍形式给出的。

框架节点的验算结果有:

Asvj ── 框架节点在箍筋间距Sc范围内的箍筋面积(mm2); LCase── Asvj控制内力的组合号;

Nj,Vj ── Asvj的控制内力,轴力和剪力(kN)。 (2)对于圆柱,输出内容如下:

N-C (k)Dr Aa Cx Cy Lc (LCase) N Uc Rs Rsv Asc

(LCase) M N As (LCase) V N Asv 当计算地震力且为一、二级抗震设防时,还对框架节点进行验算,输出: (LCase) Nj, Vj, Asvj 其中:

Dr —— 为圆柱直径

As —— 为圆柱的全截面配筋面积 Asv —— 为圆柱的全截面箍筋面积 其它信息同矩形砼柱

(3)对于砼异形柱,其输出格式如下:

N-C (K)B*H*U*T*D*F Aa Cx Cy Lc (LCase) N Uc

当采用单偏压、拉计算配筋时输出:

Branch Dt*Dl As(LCase) Rs Asv(LCase) Rsv

当采用双偏压、拉计算配筋时输出:

Branch Dt*Dl Asv(LCase) Rsv

(LCase) Mx, My, N, Asc, Asf, Rs

其中:

B,H,U,T,D,F ── 为异形截面的截面参数,见附录B; Branch ── 柱肢符号,如对工字形截面,有三个柱肢,分别为: “=U=” 代表上翼缘部分 “=H=” 代表上翼缘部分 “=D=” 代表上翼缘部分

Dt,Dl ── 柱肢的厚度和长度(mm)。

当采用单偏压、拉计算配筋时,

As ── 柱肢单边配筋面积,含角筋(mm2); Rs ── 柱肢主筋的配筋率(%)。

当As为计算配筋时,还输出As的控制内力:弯矩M(kN-m)和轴力N(kN)。 当采用双偏压、拉计算配筋时配筋按全截面输出,

Asc ── 异形柱柱肢角筋配筋面积之和,或称异形柱固定钢筋面积(mm2); Asf ── 异形柱柱肢附加配筋面积之和,它是除角筋外的其他纵筋,或称异形柱附加钢筋面积(mm2),异形柱柱全截面的配筋面积为:As=Asz+Asf;

Rs ── 异形柱全截面配筋率(%); Asv ── 柱肢箍筋面积(mm2); Rsv ── 柱肢箍筋的体积配筋率(%);

当Asv为计算配筋时,还输出Asv的控制内力:轴力N(kN)和剪力V(kN)。 其余同矩形柱。

(4)对于钢柱,输出格式如下:

N-C (K)B*H*U*T*D*f Cx Cy Lc (LCase) N Uc (LCase) N Px Py

(LCase) Mx My N F1f ) (LCase) Mx My N F2f ) (LCase)Mx My N F3f ) 其中:

Uc —— N/(0.6*Ac*f)

Px , Py——∑(Wpb*fyb)/∑Wpc*(fyc-N/Ac),为柱平面内和平面外强柱弱梁验算结果 F1、F2、F3 —— 分别为正截面强度,平面内稳定和平面外稳定验算结果(应力) f —— 为钢构件的设计强度 其余符号同砼柱

(5)对于钢管砼柱,输出格式如下: N-C (K)B*H*U*T*D*F

Cx Cy Lc (LCase) M N Nu

其中:Nu —— 为钢管砼柱的极限抗力,其余符号同砼柱 (6)对于劲性柱,输出格式同砼柱。 3. 墙—柱配筋输出

每段墙柱输出的信息如下:

N-WC (I,J) T*H*Lwc aa (LCase) M N As Rs (LCase) V N Ash Rsh (LCase) N Uc

对于地下室外围墙和人防设计的内临空墙,还输出如下两行平面外验算结果: q, Ml, Ash, Rsh N, Mv, Asv, Rsv

其中:

N-WC —— 表示墙—柱的单元号 I,J —— 为墙—柱的两端节点号

T*H*Lwc —— 分别为墙—柱的厚度、长度和高度

Aa —— 墙-柱按柱配筋时的保护层厚度,按墙配筋时为暗柱长度的一半。 As —— 表示墙—柱一端暗柱的配筋面积(mm2),墙-柱是对称配筋的,当H>4*T时,按

墙配筋公式计算As,否则按柱配筋公式计算As。 Rs —— 表示墙暗柱主筋配筋率(%)

Ash —— 表示墙在指定间距内(水平分布筋间距内),水平分布钢筋面积(mm2),对于

H<4*T的墙-柱可理解为箍筋。

Rsh —— 墙水平分布筋的配筋率(%)

LCase —— As及Ash计算配筋的控制内力的内力组合号 M,N —— 分别为As计算配筋控制内力的弯矩和相应的轴力 V,N —— 分别为Ash计算配筋控制内力的剪力和相应的轴力 Uc —— 为墙-柱的轴压比(按柱配筋时)

q, Ml, Ash, Rsh——分别为墙平面外水平方向等效均布荷载、弯矩、配筋和配筋率 N, Mv, Asv, Rsv——分别为墙竖向轴力、平面外弯矩、配筋和配筋率 Ml和Mv分别为墙边负弯矩和跨中正弯矩的最大值。 4. 墙—梁配筋输出

每段墙-梁输出信息如下:

N-Wb (I,J) B*H*Lwb aa (LCase) M N As Rs (LCase) V N Asv Rsv 其中:

N-Wb —— 表示墙-梁的单元号 I,J —— 为墙-梁两端的节点号

B*H*Lwb —— 分别为墙-梁截面的宽度、高度和梁跨长度 As —— 墙—梁单边的配筋面积(mm2),对称配筋。 Rs —— 表示墙—梁的配筋率(%) Asv —— 墙-梁的箍筋面积(mm2) Rsv —— 表示墙—梁的配箍率(%) 5. 支撑配筋输出

砼支撑的配筋格式与砼柱相同,可参照柱的配筋格式阅读。 6. 梁配筋输出

(1)对于砼梁,每根梁的输出信息如下: N-B (k)B*H*U*T*D*F Lb

对I,1,2,...7,J等梁8等分截面,每个截面都输出如下内容:

对整根梁的剪扭作用配筋输出如下

Torsion/Shear(LoadCase) Astt Astv Astv1

若该梁存在轴向拉力,则该梁按偏心受拉构件设计,并输出该梁的轴向拉力N,其中各符号的含义如下:

其中:

N-B —— 表示梁的单元号

(k)B*H*U*T*D*F —— 梁截面类型及几何尺寸参数 Lb —— 梁计算长度

LoadCase —— 计算配筋控制组合内力的内力组合号

-M,Ast,%Steel —— 分别为各截面的最大负弯矩及相应的配筋和配筋率 +M,Ast,%Steel —— 分别为各截面的最大正弯矩及相应的配筋和配筋率 Shear,Asv,Rsv —— 分别为各截面的最大剪力及相应的配箍面积和配箍率 Torsion/Shear (LCase) —— 剪扭组合影响最大的扭矩和剪力及相应的内力组合号 Astt —— 梁剪扭纵筋面积(mm2) Astv —— 梁剪扭箍筋面积(mm2)

Astv1 —— 受扭计算中沿截面边周所配置箍筋的单肢箍面积(mm2) N —— 梁的轴向拉力

注: (1)对于配筋率大于1%的截面,程序自动按双排筋计算,此时,保护层区aa=60mm;

(2)当按双排筋计算还超限时,程序自动考虑压筋作用,按双筋方式配筋;

(3)各截面的箍筋都是按用户输入的箍筋间距计算的,并按沿梁全长箍筋的面积配箍

率要求控制,对于非加密区,可直接参考计算结果,对于加密区,还应考虑梁端 加密区箍筋的构造要求;

若采用简化输出方式,每根梁输出3行信息 N-B (k)*B*H Lb Ast Astv Astv1 (-M) AstI Ast1 ... Ast7 AstJ (+M) AstI Ast1 ... Ast7 AstJ

AsvI Asv1 ... Asv7 AsvJ (2)对于钢梁,每根梁的输出信息如下:

(LoadCase) M F1=M/(Gb Wnb) f (抗弯强度验算) (LoadCase) M F2=M/(Fb Wb) f (整体稳定验算) (LoadCase) V F3(m)=V*S /(I tw) fv (跨中抗剪强度验算) (LoadCase) V F3(s) =V/Awn fv (支座抗剪强度验算) 其中:

f ?? 钢允许正应力承载力(kN/m2) fv ?? 钢允许剪应力承载力(kN/m2) LCase ?? 控制内力的组合号 Gb ?? 截面塑性发展系数 Fb ?? 整体稳定系数?b

Wnb,Wb ?? 分别为净截面抵抗矩和毛截面抵抗矩 F1,F2,F3 ?? 分别为截面强度应力,稳定应力和剪应力 S ?? 截面的面积矩 I ?? 截面的惯性矩 Tw ?? 截面腹板的厚度 Awn ?? 腹板面积

(3)对于劲性梁,输出格式同砼梁

超筋超限信息(WGCPJ·OUT) 超筋超限信息随着配筋一起输出,即计算几层配筋,WGCPJ·OUT中就有几层超筋超限信息,并且下一次计算会覆盖前次计算的超筋超限内容,因此要想得到整个结构的超筋信息,必须从1层到顶层一起计算配筋。超筋超限信息亦写在了每层的配筋文件中。

程序认为不满足规范规定,均属于超筋超限,在配筋简图上以红色字符表示。 1. 对混凝土柱验算超筋并输出

(1) 轴压比验算

**(LCase)N,Uc=N/Ac/fc>Ucf 其中:

(LCase) ?? 控制轴力的内力组合号 N ?? 控制轴压比的轴力 Uc ?? 计算轴压比 Ac ?? 截面面积 fc ?? 混凝土抗压强度 Ucf ?? 允许轴压比 (2) 最大配筋率验算 ** Rs>Rsmax ** Rsx>1.2% ** Rsy>1.2% 其中:

Rs ?? 柱全截面配筋率

Rsx,Rsy ?? 分别为柱单边(B边和H边)的配筋率 Rsmax ?? 柱全截面允许的最大配筋率 (3) 抗剪验算

** (LCase) Vx,Vx>Fvx=Ax*fc*B*Ho ** (LCase) Vy,Vy>Fvy=Ay*fc*H*Bo 其中:

LCase ?? 内力组合号

Vx,Vy ?? 分别为控制验算的X,Y向剪力 Fvx,Fvy ?? 分别为截面X,Y向的抗剪承载力 Ax,Ay ?? 分别为截面X,Y向的计算系数 Fc ?? 混凝土抗压强度 B,Bo ?? 截面宽和有效宽度 H,Ho ?? 截面高和有效高度 (4) 稳定验算

** (LCase) N,N>Fn=An*(fc*Ac+fy*As) ** (LCase) N,N>Fl=fy*As 其中:

LCase ?? 分别为控制压力和拉力的内力组合号 N ?? 分别为控制压拉稳定的压力和拉力 Fn,Fl ?? 分别为截面受压和受拉的稳定承截力 fc ?? 混凝土抗压强度 fy ?? 钢筋受拉、受压强度 Ac ?? 柱截面面积 As ?? 钢筋总面积 An ?? 系数

2. 对混凝土支撑验算超筋并输出

对混凝土支撑的验算与柱相同。 3. 对剪力墙验算超筋并输出

(1) 墙肢稳定验算

** (LCase)N,N>Fn=An*(fc*Ac+fy*As)/? re 其中:

LCase ?? 控制内力的内力组合号 N ?? 控制轴力

Fn ?? 墙肢受压稳定承载力 An —? 系数

fc ?? 混凝土抗压强度 Ac ?? 墙肢面积 fy ?? 钢筋抗拉抗压强度 As ?? 墙肢主筋总面积 (2) 最大配筋率验算

** Rs>Rsmax ** Rsh>1.2% 其中:

Rs ?? 墙肢一端暗柱的配筋率或按柱配筋时的全截面配筋率 Rsh ?? 墙水平筋配筋率 Rsmax ?? 规范允许的最大配筋率 (3) 抗剪验算

** (LCase)V,V>Fv=Av*fc*B*Ho 其中:

LCase ?? 控制剪力的内力组合号 V ?? 控制剪力

Fv ?? 墙肢截面的抗剪承载力 Av ?? 截面系数

fc ?? 混凝土抗压强度 B,Ho ?? 截面的宽和有效长度 4. 对混凝土梁验算超筋并输出

(1) 受压区高度验算 ** (Ns)X>GSb*Ho ** (Ns)X>0.25*Ho ** (Ns)X>0.35*Ho 其中:

Ns ?? 梁截面序号,负弯矩配筋截面号1~9,正弯矩配筋截面号10~18 X ?? 受压区高度 Ho —? 梁有效高度

GSb ?? ?b非抗震时允许的相对受压区高度 (2) 最大配筋率验算 ** (Ns)Rs>Rsmax 其中:

Ns —? 截面号,(如(1)所述) Rs —? 截面一边的配筋率 Rsmax —? 规范允许的最大配筋率 (3) 抗剪验算

**(LCase)V,V>Fv=Av*fc*B*Ho 其中:

LCase —? 控制剪力的内力组合号 V —? 控制剪力 Fv —? 截面抗剪承载力 Av —? 截面系数 fc —? 混凝土抗压强度 B,Ho —? 截面宽和有效高度

(4) 剪扭验算

**(LCase)V,T,V/(B*Ho)+T/Wt>0.25*fc 其中:

LCase —? 控制内力的内力组合号 V,T —? 控制验算的剪力和扭矩 B,Ho —? 截面的宽和有效高度 Wt —? 截面的塑性抵抗矩 fc —? 混凝土抗压强度 5. 对钢柱验算并输出

(1) 强度验算

**F1>f,f,(LCase)Mx,My,N F1=N/An+Mx/(Gx*Wnx)+My/(Gy*Wny) (2) 稳定验算

**F2>f,f (LCase)Mx,My,N

F2=N/(Fx*A)+Bmx*My/(Gx*Wx(1-0.8N/Nex))+Bty*My/(Fby*Wy) **F3>f,f (LCase)Mx,My,N

F3=N/(Fy*A)+Bmy*My/(Gy*Wy((1-0.8N/Nex))+Btx*Mx/(Fbx*Wx) (3) 强柱弱梁验算

**Px=∑(Wpb*fyb)/∑Wpc*(fyc-N/Ac) >1.0 X方向强柱弱梁验算不满足要求 **Py=∑(Wpb*fyb)/∑Wpc*(fyc-N/Ac) >1.0 Y方向强柱弱梁验算不满足要求 (4) 长细比验算 **RMD>Ci* 其中:

Naf —— 结构的抗震等级 Mear —— 是否计算地震力标志 RMD —— 柱截面的长细比 fy —— 钢的屈服强度 6. 对钢支撑验算并输出

(1) 强度验算

**F1>f,f, (LCase)N,F1=N/An (2) 稳定验算

**F2>f,f,(LCase)N,F2=N/(Fx*A*ATx) **F3>f,f,(LCase)N,F3=N/(Fy*A*ATy) 7. 对钢梁验算并输出

(1) 强度验算

**F1> f,f, (LCase)M,F1=M/(Gb*Wnb) **F3>fv,fv,(LCase)V,F3=V*S/(I*tw) (跨中) **F3>fv,fv,(LCase)V,F3=V/Awn (支座) (2) 稳定验算

**F2>f,f,(LCase)M,F2=M/(Fb*Wb) (对和楼板相连的钢梁不作稳定验算)

0.2Qo调整系数文件(WV02Q·OUT) 在第一次正式计算内力之前,程序判断是否要做0.2Q0的调整,如要调整则先计算调整系数,并存入文件WV02Q·OUT之中。

文件WV02Q·OUT的格式:

Nst Qox02 Qox15 Qoy02 Qoy15 其中:

Nst —— 结构总层数

Qox02、Qoy02 —— 别为X,Y方向的0.2倍的基底剪力即0.2Q0

Qox15、Qoy15 —— 分别表示X,Y方向柱的承受剪力的1.5倍,即1.5Vcmax, 在调整时,取0.2Q0和1.5Vcmax中的小值 对I=1~Nst循环,写有 Uqx Uqy Vqx Vqy No 其中:

Uqx,Uqy —— 分别表示X,Y方向的放大系数,大于2.0取2.0 Vqx,Vqy —— 分别表示该层X,Y方向柱所承受的剪力

薄弱层验算文件(SAT-K·OUT) 对于12层以下的混凝土矩形柱框架结构,当计算完各层配筋之后,程序会输出薄弱层验算结果文件SAT-K·OUT,其格式为:

Floor,Tower, Vx, Vy, VxV, VyV 其中:

Floor —— 层号 Tower —— 塔号

Vx,Vy —— 分别为x,y方向的柱所承受的设计剪力之和(kN) VxV,VyV —— 分别为x,y方向的楼层承载力之剪力(kN) 由此求得各层剪力和承载剪力之后,求得各层的屈服系数,格式: Floor,Tower,Gsx,Gsy 其中:

Gsx,Gsy —— 分别为x,y方向各层的屈服系数。若采用“地震力算法1”,对于小于0.5的屈服系数,然后再求出各层的塑性位移,格式为:

Floor,Tower,Dx(),Dx()s,Atpx(),Dx()sp,Dx()sp/h,h 其中:

Dx() —— 分别表示X,Y方向对应于多遇地震的弹性楼层位移(mm) Dx()s —— 分别表示X,Y方向对应于多遇地震的弹性层间位移(mm) Atpx() —— 分别表示X,Y方向的塑性放大系数

Dx()sp —— 分别表示X,Y方向的塑性层间位移(mm) Dx()sp/h —— 分别表示X,Y方向的塑性层间位移角 h —— 层高(m)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gsw.html

Top